海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23:15: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兩類:一是由于駕駛員違反海上安全操作規程或存在操作的疏忽導致事故,如操作失誤導致緊促局面、避碰操作不當、疏忽瞭望等;二是行為上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如無證駕駛、船舶反航道行駛等。
2、船舶等設備因素
船舶的性能是前提,如船體結構,船舶主機、副機、船舶助航設備、通信設備、應急設備等方面的缺陷。2005年8月24日下午,“興廣2”輪航行至上海港一油庫碼頭下游時舵機突然失靈,碰撞了??吭谠摯a頭的“建設12”輪及“申燃油11”輪。經查,該輪舵機電動機濾芯嚴重變形,造成油路阻礙,不能正常工作,使液壓油流量減少,造成回舵困難,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3、環境因素
一是氣象因素,主要包括能見度不良、強風等。以渤海為例,據相關資料記載,從1997-1999年,渤海共出現大風398次,每年出現次數在130-140之間,大約占全年的1/3。海霧是一種危險的天氣現象,它就像一層灰色的面紗籠罩在海面或沿岸低空,給海上交通和作業帶來很大的麻煩,可謂“無聲的殺手”。2011年2月27零時許,在舟山海域“浙玉機618”輪與“恒利88”輪發生碰撞,造成“浙玉機618”輪沉沒,主要原因是當時海域大霧籠罩,能見度低。二是航道因素,如航道變遷、航標滅失、水深變化、不明物體刮蹭等造成的船舶擱淺事故等。
4、管理因素
如:違章指揮、安全制度和預案不完善、安全責任制不落實、隱患識別及風險控制不全面。
二、應對措施
1、加強培訓學習,提高個人技能。
(1)海上求生知識。海上求生就是當船舶在海上發生海難,船長決定棄船時,船員利用船上的救生設備,運用海上求生知識和技能,將所遭受的困難和危險降到最低,延長遇險人員生存的時間,直至脫險獲救。
(2)航海技術,主要包括船舶駕駛和輪機工程。近年來,應用于船舶的新技術、新設備層出不窮,航運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不斷更新,以及船舶自動化程序不斷提高,需要船員必須有更高的學科知識和綜合素質。
(3)加強應急演練,做到真演實練。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在事故真正發生前暴露我們預案的缺陷,檢驗其實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總結經驗,改進預案。二是檢驗全體人員是否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應急行動程序,以及實戰能力。
2、加強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加強船舶的維護保養。實踐證明,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維護保養的程度。因此,對船舶的維護保養工作必須強制進行,并嚴格督促檢查,做到預防為主、養為基礎。
3、采取多種措施,應對環境影響。
(1)與氣象部門建立聯系,及時收發天氣預報,大風天氣及時避風。
(2)大霧天氣實行交通管制,停止作業。所有施工船舶停泊到母船(施工指揮船)周圍1.5海里的區域內,每條船舶安排人員值班瞭望,母船不定時發出霧笛,提醒過往船舶注意。
(3)通過積極與地方海事部門和漁民聯系咨詢,及時更新海圖,水深船測工區水深等方法,摸清水下不明礙航物的分布情況,并標注具體的位置坐標,發放給所有施工船只注意避讓,確保施工安全。
4、多項管控措施并舉,確保安全生產。
(1)阿帕雷達監控。若發現有過往大船或漁船時對我們的施工將會有影響時,雷達值班員及時通知護纜員工前去驅逐漁船,如果是過往的大船可以用高頻電臺與大船聯系,提醒及時避讓。
(2)嚴格旅程匯報和船舶點名制度制度,行駛前對乘員進行安全提示,限速行駛。作業船按照《避碰規則》要求白天垂直懸掛“球形、菱形、球形”三個黑色形體,夜間“紅、白、紅”三盞環照燈,錨泊船只夜間顯示錨燈,白天懸掛錨球。
篇2
宋代以后,媽祖(天妃)由福建莆田的一個地域性海神迅速成為環中國海海域最具影響力的海神。媽祖(廣西沿海稱三婆)逐漸成為漁民崇信的溫柔善良的女神,廣西沿海的海神從神格化走向人格化。明朝洪武年間,天妃擁有“圣妃娘娘”的封號,“民間舟中所事海神不一,廣瓊有天妃祠,亦敕封王祭”。對天妃祭祀禮儀也因各地而異。天后宮是漁家出海前舉行祭祀儀式、祈禱平安和漁獲豐收的場所。在廣西沿海,天后宮(天妃廟)的規格僅次于觀音廟,廉州、欽州、靈山、東興等地的沿江兩岸、沿海岸、島嶼遍布天妃廟。如合浦、北海境內有20多座天妃廟(有的稱天后宮,有的稱三婆廟,有的以地名稱之)。現存有北海潿洲島的三婆廟,合浦乾江天后宮、海角亭天妃廟、廉中天妃廟、南康三婆廟、黨江天妃廟,東興竹山三婆廟等,甚至在佛寺和道觀里也設有媽祖神位。
二、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及交融性
佛教、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教等傳入廣西沿海后,與當地原有的民間宗教一起構成多元并存的局面,出現了諸神一廟、諸神同拜、神靈共祭、道巫結合的現象,各種和平共處,各種文化相互交融。
1.諸神一廟現象
這在廣西沿海的天妃廟、佛寺、道觀中可以看到。隋唐時期是廣西沿海對外交往最頻繁的時期,也是寺廟出現最多的時期,在漢唐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港口合浦就出現了“一寺三庵七十二廟”。至今人們還能在史籍記載中查到的寺廟有:東山寺、真武廟、玉皇閣、元妙觀、三清觀、藥王廟、觀音堂、三官廟、三圣廟、云霞寺、大云寺、康王廟、東岳廟、準提庵、慈云寺、保子庵、廟、北山庵、三界廟、平江廟、鎮海廟、武刀東廟、武刀西廟、西海廟、譚村廟、四帝廟、關帝廟、文昌廟、靈隱寺、平馬三官寺、太軍廟、沙場寺、永泰寺、北帝廟、滿堂寺、太平寺、平隆寺、文武廟、接龍觀、火神廟、龍王廟、孔廟、華光廟、地母廟、福壽庵、萬靈寺、普云庵、三婆廟、真君廟、武圣宮、風神廟、惠澤廟、雷神廟、城隍廟、萬壽宮、學府圣廟、武廟、文昌宮、馬王廟、羅公祠、忠義祠、陳五公廟、節孝祠、賢良祠、昭忠祠、鰲魚寺、覺音庵、海寧寺、接龍庵、萬壽宮、千歲廟、新廟、地母廟、佛祖廟、豐隆寺、五谷廟等。此外在東興有觀音寺,防城有水月庵,欽州有崇寧寺和女庵廟等。其中天妃廟(又稱三婆廟)占了近二十座,還有部分是道教觀院如元妙觀,純粹是佛教寺的不多,大多數寺廟都具有佛道合一甚至儒佛道合一的功能。如在佛寺和道觀里一般設有武帝或華光帝的神牌,天妃廟中往往出現諸神集中,在康王廟中也可看到眾神聚會的現象。北海普渡晉宮是現今保留最完整的儒佛道合一廟的體現。天妃廟原是媽祖的供奉場所,但長期以來,廣西沿海的天妃廟中,除供奉媽祖外,也供奉土地、神農、關帝等。有的還供奉觀音菩薩,甚至釋迦牟尼、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韋陀等佛教眾神。天妃廟成了融佛、道與民間宗教于一身的綜合性廟堂。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北海普渡震宮,是一座集佛、道、儒三家于一體的古廟宇。清末梁鴻勛在《北海雜錄》里描述它“廟貌燦然,為北海諸廟冠”。普渡震宮的頭座中天殿奉祀玉皇大帝,太陽太陰等神,并設立如來佛祖、孔圣先師、太上老君牌位,集佛儒道三教于一宮。金母殿,正殿祀奉瑤池金母,左殿祀奉三官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右殿祀奉二圣帝君(文昌帝君、關圣帝君)。地母殿的正殿祀奉地母元君,左殿祀奉觀世音菩薩,右殿祀奉李鐵拐,呂洞賓兩大仙,殿左有廳祀奉貞烈圣母等。
2.諸神同祀現象
在廣西沿海的寺廟中,所崇拜的神均有主神與非主神之分,但老百姓在日常所供奉與獻祭的各種神靈是沒有區別的。人們到寺廟里拜祭神祇,表達希望生活幸福,遠離災難的愿望,至于所祭拜的是何方神圣、它們屬何教派、教義是什么等并不關心。如一個整天吃齋念佛的老太太,可以在去佛堂上香的途中拐進天后宮點燃香燭。老人過世一般都請師傅做法事,超度亡靈,以示隆重和兒女孝心。但在師傅為亡靈超度的過程中,其唱詞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或事既有佛教特色也有道教特色。在人們看來,無論佛教、道教,做法事都是為超度亡靈,至于是何方神靈、屬何種宗教根本無關緊要。無論哪種宗教神靈,都是令人敬畏的“神”。人們的信仰是多重的,多種信仰往往和諧地統一于一個信徒身上。
3.神靈共祭現象
在廣西沿海民間,道教的內丹修煉成為民間宗教的重要內容,關帝、城隍、土地等民間神祇成為道教的神祇,一般寺廟也附設壇祭祀關公、土地公等,佛寺建筑上有道教的明、暗八仙圖案,康王廟中觀世音菩薩與關公老爺同列殿堂。廣西沿海人民崇拜的神多,節日也多,但一年中,民間最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動一般有兩次:正月十五那天,人們抬著菩薩巡村接受香火祭獻,故統稱為“游菩薩”、“扛菩薩”;八月十五前后,人們請來師公進行祭祀,在祭祀中,師公除了進行念咒、卜卦、請神、驅鬼等巫術活動外,主要是戴面具跳神,并演唱各位神的傳說故事,即跳“師公舞”(或稱跳嶺頭)。兩次活動都俗稱“打醮”,但其活動內容有區別,正月十五側重在游神,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八月十五側重在祭祖,祈求祖先保佑人丁興旺、人畜平安。但兩次活動實際上都是眾神的狂歡,所有的神靈———不管佛教神、道教神、祖先神還是自然神、人神,都享受著同等的祭獻。4.道巫結合現象自古以來,廣西沿海民間民俗信鬼、好祀,病鮮求醫,專事巫覡。道教作為來自中原的巫覡之術,傳入廣西沿海,與民間信鬼好巫的習俗相遇,互相滲透,相互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道巫難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不辨的局面。道教的主要活動逐漸演變成設齋打醮、操辦喪事、超度亡靈、作會誦經、消災彌難等。不管城鎮農村,不管貧窮富有,道教威儀經常進行,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有的求神保佑,祛除災難;有的祈福求子,辟邪治病;有的為了斬妖招魂;有的為了占卜吉兇等。直到現當代,在廣西沿海民間,四時奉神,香煙裊裊,有病跳鬼驅鬼,遇喪做道場等仍可見。承擔鄉村道教活動的人,一般稱為巫覡(一般女性為“巫”,男性為“覡”,都是指從事與看不見的鬼神進行溝通的人)。巫主要是受病人家屬所托,查看病人為何方鬼神所戲弄,指引如何送鬼安神治病,有時還降仙藥?!耙牎迸c道士實際上合而為一,主要從事做法驅邪、超度安靈等活動。人們每遇不幸或奇怪的事情必請巫,每遇紅白喜事便請道公。此外,巫覡有一套完整的經書,記錄著喪葬、架橋安花、安神安灶等法事的具體操作過程和內法秘旨,影響了當地民間的生子、婚禮、喪葬等人生禮俗和醫術系統,起著傳承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如在京族的宗教活動中,除“師傅”外,還有“降生童”即降神扶乩,他們自命是神與人之間的溝通者,能夠平妖除怪,影響很大。每村有五六個人至十幾人不等,全是男性。京族人若有人蓄不旺及身體疾病等,就請降生單作法除妖,以保平安,這種現象還沿續到今天。巫覡早已超出了道教的傳統宗教意義,成為廣西沿海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作為廣西沿海的代表性海神龍王、媽祖、龍母、伏波將軍、白龍鎮海大王等淵源各異,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但它們互有交叉,相互影響著廣西沿海人民的生活。其中龍母信仰是繼承土著越人的信仰演變而來的,龍王、媽祖與伏波將軍屬于外來神靈,但它們逐步走進沿海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成為人們精神信仰的一部分。京族人民所信仰的白龍鎮海大神則是京族三島的開辟神和海上保護神,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更為濃厚。龍母信仰來自嶺南土著越人的龍蛇崇拜,主要盛行于西江流域,存在于珠江流域、港澳地區和東南亞一帶。據史志載:南漢后主大寶九年(966年),龍母被封為“博泉神日龍母夫人”,此后歷代屢有封敕。據方志資料不完全統計,明清時期廣東地區龍母廟達64所,遍及廣州府、肇慶府、高州府、韶州府等地,沿江沿河傳播拓展,形成西江干流流域和西江支流流域兩大祭祀帶。廣西沿海有多處龍母廟,最典型的是北海外沙龍母廟和東興江平京族三島的龍母廟。北海外沙龍母廟建于1823年,至今仍延續著形式完備和豐富的民間祈?;顒?。每年正月十六,外沙居民扛著龍母神像,抬著燒豬,穿街過巷,來到龍母廟前舞獅舞龍,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豐收。到農歷十二月十六日,人們又向龍母還福?;顒映掷m三天,龍母廟香客云集,香火鼎盛。此外,在二月初二的社王誕、二月十九的觀音誕、三月初三的北帝誕等誕期,當地漁民也舉行小型的祭祀儀式,把漁船停泊在外沙海面,船頭朝向龍母廟的方位,殺雞、放鞭炮、燒香祭拜,祈求龍母娘娘和諸神庇佑他們出海平安。白龍鎮海大王是廣西沿海的京族人民供奉的核心神祗、信仰神格的最高者。白龍鎮海大王被認為具有保護漁民出海平安、驅趕海賊、管轄海域安全和賜予人民生產豐收的四大法力。白龍島怪石灘西岸白龍嶺上有鎮海大王廟,立有石碑。京族人把鎮海大王的牌位放在哈亭中央供奉,哈節期間要到海邊將鎮海大王迎回哈亭祭拜。京族確定每年農歷八月二十日為鎮海大王的“誕日”。
四、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功利性與變通性
廣西海洋宗教文化是人們走向海洋、追求海洋利益時產生的,這就決定了它具有很大的功利性。隨著正統與民間文化的結合,民間信仰的體系越來越龐雜,供奉的神祇也越來越多,民間信仰的功利性與變通性也就更加明顯。
1.宗教形式重在實用功利
黎人“遇有病即宰牛告祖先,或于屋,或于野,隨其所便,也不設位”[8]。廣西沿海各地各村往往都有各自的土地神,但所立的土地廟往往是在路邊、村邊、樹下或田頭立一塊石頭,作為土地神的形象。不重其表,表現了功能信仰。
2.天妃與送子觀音形象的統一
觀音是天妃(三婆)出現之前沿海人民的第一位女性海神。觀音除了是“求子娘娘”、普度眾生外,還在海上巡洋、護航、驅妖、解困等方面都有求必應。宋元以后,天妃(三婆)成為沿海人民的第二位女性海神。相傳天妃不僅能保佑航海捕魚之人的平安,而且還兼有送子娘娘的職司。其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天妃出現后,人們往往把天妃的形象與送子觀音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圣誕日,已婚尚未生育的婦女常到天后面前虔誠祈禱,以求早得貴子,供奉天妃的香火之盛遠勝其他海神。這既是廣西沿海漁民宗教功利主義思想的反映,又呈現了“佛、道相融”即天妃(媽祖)信仰與觀音靠攏的跡象。廣西沿海各地所建的天妃廟或三婆廟內一般都同時立有觀音像。
3.崇拜海神與得到庇佑
在廣西沿海的人們看來,凡是能夠保佑海洋活動安全的都可以作為海神,所信仰的海神被賦予了多種職能,甚至無所不能:如避難求生、求漁、求子、求雨、求安、引航、助戰等,反映了人們對海神的世俗性要求。如信仰媽祖,是因為媽祖能保佑他們、帶來海上活動的安全。當對海神有所求時,人們往往會許下諾言,如果“靈驗”則給以各種好處,大者如修廟,或為神像塑造金身,小者有增添香火錢等。如果不是很“靈驗”,廟宇就會變得冷冷清清,民眾轉投其它神靈。
五、開發和利用廣西海洋宗教
文化時要注意的問題廣西海洋宗教文化是以海神崇拜為核心的多神崇拜,多元性和交融性緊密結合,民族性和地域性相互影響,功利性和變通性密切聯系。廣西沿海人民用開放的眼光、冒險的精神、實用的心態、變通的手段,對外來宗教廣納善取,在差異中存大同,在沖突中求和諧,從而形成了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特質。與此同時,這種宗教文化也豐富了他們的生活,深深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為此,在開發和利用廣西海洋宗教文化中,要注意:
1.肯定宗教文化是廣西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西海洋宗教的核心是海神崇拜。但“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一帶有佛教文化特征的話語成為平民百姓的通俗語言。廣西沿海民間特別是農村,四時奉神,香煙裊裊,有病跳鬼驅鬼,遇喪做道場等仍時有出現。天主教和基督教堂在各地都有影子。不少宗教性節日成為民間的重要節日,體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與儒、釋、道等多種傳統文化資源相組合的特色。宗教文化已滲透到廣西沿海人民社會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成為廣西海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特殊的海洋歷史文化現象。
2.充分認識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二重性特征
由于宗教自身的復雜性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社會需求的不同,宗教文化社會作用的復雜性較明顯,具有積極與消極的“兩重性”。古代廣西沿海,邊遠偏僻,地理環境惡劣,開發程度有限,社會生活閉塞落后。宗教作為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精神活動的寄托及反映,多少反映了人們的訴求,保存有廣西海洋文化的豐富內容,其宗教教義和道德中的積極因素對鼓勵廣大群眾追求良好的道德目標有積極作用。但廣西海洋宗教文化也表現出信仰內容龐雜,形式原始,多神信奉,巫占盛行的特點。其崇拜的神具有多樣性與分散性,從自然精靈、天神地只到佛道師祖,無所不有,缺乏統一的。即使同一形式,也可能表現了不同的層次或內容。與多神信仰相適應,則是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特色,如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等在廣西沿海長期占主導地位,宋代欽州“家鬼者,言祖考也,欽人最畏之”,明人講:“志稱粵俗尚鬼神,奸祀,病不服藥,惟巫是信。因詢所奉何神,謂人有疾病,惟禱于大士及祀城隍以祈福。行旅乞安,則禱于漢壽亭侯,如此安得為,以上二事,賢于吾鄉甚遠”。說明古代廣西沿海人民在接受中原封建文化方面仍有較大的局限性,這與該地區相對落后的社會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有著密切關系。為此,我們在研究和了解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的豐富內涵時,對其積極地揚棄、批判地繼承,充分發揮其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服務的積極作用。同時,在開發時,也要持一定的謹慎態度。
3.充分發揮海洋宗教文化在構建北部灣地區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廣西沿海處于中國—東盟的前沿陣地,與越南陸海相連,沿線分布著漢、京、苗、壯、瑤等10多個少數民族,大都屬于跨境民族,各跨境民族的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關系到邊疆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在多樣性與多元化的背景下,廣西沿海的京族、壯族、瑤族等基本上都保留著自身延續幾百年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并用之來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情感、思維、道德和社會秩序。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文化不發達,長期處于較低的歷史發展階段等原因,這些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往往通過宗教神話和史詩的形式,用生動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豐富的資料表現出來。廣西沿海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不能忽視這些宗教文化所蘊涵的多樣性與多元化的文化內涵的影響。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用的因素,教育引導他們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為構建邊海疆地區的和諧穩定體系服務。
4.深入研究、挖掘和利用廣西海洋宗教文化特色資源
篇3
加強海洋管理的政策保障
美國、日本等世界海洋強國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海洋資源管理的政策支撐體系。相比之下,目前我國還缺乏統一、完整、清晰的可指導海洋事業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國家海洋總體政策,缺乏從整體上對我國海洋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的能力[8]。因此,應樹立全局觀念,考慮長遠利益和整體綜合利益,協調各利益者之間的關系,提出完整的海洋資源管理的政策方針,促進我國海洋資源科學、合理地使用。
完善海洋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
海洋立法是世界海洋國家促進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基本保障[9],也是海洋資源管理體系的形成、鞏固和完善的條件[8]。目前,美國、日本、加拿大海洋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較為完善,韓國、越南、英國也十分重視利用法律法規手段加強對海洋資源的管理。我國已先后制定了一批專項海洋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取得了可喜成就[10]。建議我國在現有專項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充實該法規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活動,建立與國際公約對接的法律。制定《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配套制度。出臺與國家相配套的地方管理的法律法規,并不斷修訂已經公布、執行的相關法規。
構建完備的海洋資源管理規劃體系
海洋規劃是海洋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保障海洋資源開發活動有序有度進行、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越南等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在不同時期制定相應的海洋資源開發規劃。在我國有關海洋資源的規劃中,中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結構性問題突出,且相互間存在著不匹配的矛盾。因此,我國各級海洋政府應在制定相關海洋資源規劃中,盡早解決該問題,構建完備的海洋資源管理規劃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
提高海洋資源管理的執法能力
篇4
近10年來,由于海洋在沿海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類對海洋環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入,海洋生物資源多層面的開發利用極大地促進了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的迅速發展。1989年首屆國際海洋生物技術大會(以下簡稱MPS大會)在日本召開時僅有幾十人參加,而1997年第四屆IMBC大會在意大利召開時參加入數達1000多人。現在IMBC會議已成為全球海洋生物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出現了火紅的局面?!禝MBC2000》在澳大利亞剛剛開過,《IMBC2003》的籌備工作在日本已經開始,以色列為了舉辦們《IMBC2006》早早作了宣傳,并爭到了舉辦權。每3年一屆的IMBC不僅吸引了眾多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前往展示與交流研究成果,探討新的研究發展方向,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區域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的發展進程。在各大洲,先后成立了區域性學術交流組織,如亞太海洋生物技術學會、歐洲海洋生物技術學會和泛美海洋生物技術協會等。各國還組建了一批研究中心,其中比較著名的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海洋生物技術中心、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海洋生物技術和環境中心,康州大學海洋生物技術中心,挪威貝爾根大學海洋分子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和日本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所等。這些學術組織或研究中心不斷舉辦各種專題研討會或工作組會議研究討論富有區域特色的海洋生物技術問題。1998年在歐洲海洋生物技術學會、日本海洋生物技術學會和泛美海洋生物技術協會的支持下,原《海洋生物技術雜志》與《分子海洋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合刊為《海洋生物技術》學報(以下簡稱MBT),現在它已成為一份具有權威性的國際刊物。海洋生物技術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已明確被定義為“海洋生命的分子生物學如細胞生物學及其它的技術應用”。
為了適應這種快速發展的形勢,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先后制定了國家發展計劃,把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確定為21世紀優先發展領域。1996年,中國也不失時機地將海洋生物技術納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言而喻,迄今海洋生物技術不僅成為海洋科學與生物技術交叉發展起來的全新研究領域,同時,也是21世紀世界各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巨大應用潛力。
1.發展特點
表1和表2列出的資料大體反映了當前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的主要特點。
1.1加強基礎生物學研究是促進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的重要基石
海洋生物技術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殖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乃至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學等廣泛內容,為了使其發展有一個堅實的基礎,研究者非常重視相關的基礎研究。在《IMBC2000》會議期間,當本文作者詢問一位資深的與會者:本次會議的主要進步是什么?他毫不猶豫的回答:分子生物學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多了。事實確實如此。近期的研究成果統計表明,海洋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更側重于分子水平的研究,如基因表達、分子克隆、基因組學、分子標記、海洋生物分子、物質活性及其化合物等。這些具有導向性的基礎研究,對今后的發展將有重要影。
1.2推動傳統產業是海洋生物技術應用的主要方面
目前,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推動海洋產業發展主要聚焦在水產養殖和海洋天然產物開發兩個方面,這也是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勢頭強勁。充滿活力的原因所在。在水產養殖方面,提高重要養殖種類的繁殖、發育、生長和健康狀況,特別是在培育品種的優良性狀、提高抗病能力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進步,如轉生長激素基因魚的培育、貝類多倍體育苗、魚類和甲殼類性別控制、疾病檢測與防治、DNA疫苗和營養增強等;在海洋天然產物開發方面,利用生物技術的最新原理和方法開發分離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質、測定分子組成和結構及生物合成方式、檢驗生物活性等,已明顯地促進了海洋新藥、酶、高分子材料、診斷試劑等新一代生物制品和化學品的產業化開發。
表1近期IMBC大會研討的主要內容
表2近期IMBC大會和《MarineBiotechnology》學報論文統計表
1.3保證海洋環境可持續利用是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應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利用生物技術保護海洋環境、治理污染,使海洋生態系統生物生產過程更加有效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應用發展領域,因此,無論是從技術開發,還是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它都有巨大的潛力有待挖掘出來。目前已涉及到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修復(如生物降解和富集、固定有毒物質技術等)、防生物附著、生態毒理、環境適應和共生等。有關國家把“生物修復”作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物工程手段,美國和加拿大聯合制定了海洋環境生物修復計劃,推動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1.4與海洋生物技術發展有關的海洋政策始終是公眾關注的問題
其中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策略、海洋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海洋生物技術對水產養殖發展的重要性、轉基因種類的安全性及控制問題、海洋生物技術與生物多樣性關系以及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倍受關注。
2.重點發展領域
當前,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的重點研究發展領域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發育與生殖生物學基礎
弄清海洋生物胚胎發育、變態、成熟及繁殖各個環節的生理過程及其分子調控機理,不僅對于闡明海洋生物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分子調控規律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而且對于應用生物技術手段,促進某種生物的生長發育及調控其生殖活動,提高水產養殖的質量和產量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這方面的研究是近年來海洋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主要包括:生長激素、生長因子、甲狀腺激素受體、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一催乳激素、滲透壓調節激素、生殖抑制因子、卵母細胞最后成熟誘導因子、性別決定因子和性別特異基因等激素和調節因子的基因鑒定、克隆及表達分析,以及魚類胚胎于細胞培養及定向分化等。
2.2基因組學與基因轉移
隨著全球性基因組計劃尤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各種生物的結構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成為生命科學的重點研究內容,海洋生物的基因組研究,特別是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自然成為海洋生物學工作者研究的新熱點。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對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魚、蝦、貝及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基因組進行全序列測定,同時進行特定功能基因,如藥物基因、酶基因、激素多肽基因、抗病基因和耐鹽基因等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在此基礎上,基因轉移作為海洋生物遺傳改良、培育快速生長和抗逆優良品種的有效技術手段,已成為該領域應用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近幾年研究重點集中在目標基因篩選,如抗病基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因及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等作為目標基因;大批量、高效轉基因方法也是基因轉移研究的重點方面,除傳統的顯微注射法、基因槍法和攜帶法外,目前已發展了逆轉錄病毒介導法,電穿孔法,轉座子介導法及胚胎細胞介導法等。
2.3病原生物學與免疫
隨著海洋環境逐漸惡化和海水養殖的規?;l展,病害問題已成為制約世界海水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因子之一。開展病原生物(如細菌、病毒等)致病機理、傳播途徑及其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術的基礎;同時,開展海水養殖生物分子免疫學和免疫遺傳學的研究,弄清海水魚、蝦、貝類的免疫機制對于培育抗病養殖品種、有效防治養殖病害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已成為當前海洋生物技術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重點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相關基因、海洋生物抗病相關基因的篩選、克隆,海洋無脊椎動物細胞系的建立、海洋生物免疫機制的探討、DNA疫苗研制等。
2.4生物活性及其產物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與利用是當今海洋生物技術的又一研究熱點?,F人研究表明,各種海洋生物中都廣泛存在獨特的化合物,用來保護自己生存于海洋中。來自不同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質在生物醫學及疾病防治上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如海綿是分離天然藥物的重要資源。另外,有一些海洋微生物具有耐高溫或低溫、耐高壓、耐高鹽和財低營養的功能,研究開發利用這些具特殊功能的海洋極端生物可能獲得陸地上無法得到的新的天然產物,因而,對極端生物研究也成為近年來海洋生物技術研究的重點方面。這一領域的研究重點包括抗腫瘤藥物、工業酶及其它特殊用途酶類、極端微生物定功能基因的篩選、抗微生物活性物質、抗生殖藥物、免疫增強物質、抗氧化劑及產業化生產等。
2.5海洋環境生物技術
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海洋生物修復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生物修復技術是比生物降解含義更為廣泛,又以生物降解為重點的海洋環境生物技術。其方法包括利用活有機體、或其制作產品降解污染物,減少毒性或轉化為無毒產品,富集和固定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等),大尺度的生物修復還包括生態系統中的生態調控等。應用領域包括水產規模化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石油污染、重金屬污染、城市排污以及海洋其他廢物(水)處理等。目前,微生物對環境反應的動力學機制、降解過程的生化機理、生物傳感器、海洋微生物之間以及與其它生物之間的共生關系和互利機制,抗附著物質的分離純化等是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3.前沿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3.1發育與生殖調控
應用GIH(性腺抑制激素)和GSH(性腺刺激激素)等激素調控甲殼類動物成熟和繁殖的技術[1],研究了甲狀腺激素在金紹生長和發育中的調控作用,發現甲狀腺激素受體mRNA水平在大腦中最高,在肌肉中最低,而在肝、腎和鰓中表達水平中等,表明甲狀腺素受體在成體金銀腦中起著重要作用[1],對海鞘的同源框(Homeobox)基因進行了鑒定,分離到30個同源框基因[1],建立了青鳉的同源框(Homeobox)基因[1],建立了青鳉胚胎干細胞系并通過細胞移植獲得了嵌合體青鳉[1],建立了虹鱒原始生殖細胞培養物并分離出Vasa基因[2],進行斑節對蝦生殖抑制激素的分離與鑒定[2],應用受體介導法篩選GnRH類似物,用于魚類繁殖[2],建立了海綿細胞培養技術,用于進行藥物篩選[2],建立了將海膽胚胎作為研究基因表達的模式系統[2],通過基因轉移開展了海膽胚胎工程的研究[2],研究了人葡糖轉移酶和大鼠已糖激酶cDNA在虹鱒胚胎中的表達[3],建立了通過細胞周期蛋白依賴的激酶活性測定海水魚苗細胞增殖速率的方法[3],研究了幾丁質酶基因在斑節對蝦蛻皮過程中的表達[4],從海參分離出同源框基因,并進行了序列的測定[4]。
3.2功能基因克隆
建立了牙鲆肝臟和脾臟mRNA的表達序列標志,從深海一種耐壓細菌中分離到壓力調節的操縱子,從大西洋鮭分離到雌激素受體和甲狀腺素受體基因,從挪威對蝦中分離到性腺抑制激素基因[1];將DNA微陣列技術在海綿細胞培養上進行了應用,構建了班節對蝦遺傳連鎖圖譜,建立了海洋紅藻EST,從海星卵母細胞中分離出成熟蛋白酶體的催化亞基,初步表明硬骨頭魚類IGF-I原E一肽具有抗腫瘤作用[2];構建了海洋酵母De—baryomyceshansenii的質粒載體,從鯉魚血清中分離純化出蛋白酶抑制劑,從蘭蟹血細胞中分離到一種抗菌肽樣物質,從紅鮑分離到一種肌動蛋白啟動子,發現依賴于細胞周期的激酶活性可用作海洋魚類苗種細胞增殖的標記,克隆和定序了鰻魚細胞色素P4501AcD-NA,通過基因轉移方法分析了鰻細胞色素P450IAI基因的啟動子區域,分離和克隆了鰻細胞色素P450IAI基因,建立了適宜于溝紹遺傳作圖的多態性EST標記,構建了黃蓋鰈EST數據庫并鑒定出了一些新基因,建立了班節對蝦一些組織特異的EST標志,從經HirameRhabdovirus病毒感染的牙鲆淋巴細胞EST中分離出596個cDNA克隆[3];用PCR方法克隆出一種自體受精雌雄同體魚類的ß一肌動蛋白基因,從金鯛cDNA文庫中分離出多肽延伸因子EF-2CDNA克隆,在湖鱒基因組中發現了TC1樣轉座子元件[4];鑒定和克隆出的基因包括:南美白對蝦抗菌肽基因、牡蠣變應原(allergen)基因、大西洋鰻和大西洋鮭抗體基因、虹鱒Vasa基因、青鳉P53基因組基因、雙鞭毛藻類真核啟始因子5A基因、條紋鱸GtH(促性腺激素)受體cDNA、鮑肌動蛋白基因、藍細菌丙酮酸激酶基因、鯉魚視紫紅質基因調節系列以及牙鲆溶菌酶基因等[1—4]。
3.3基因轉移
分離克隆了大馬哈魚IGF基因及其啟動子,并構建了大馬哈魚I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因表達載體[1]。通過核定位信號因子提高了外源基因轉移到斑馬魚卵的整合率[1],建立了快速生長的轉基因羅非魚品系并進行了安全性評價;對轉基因羅非魚進行了三倍體誘導,發現三倍體轉基因羅非魚盡管生長不如轉基因二倍體快,但優于未轉基因的二倍體魚,同時,轉基因三倍體雌魚是完全不育的,因而具有推廣價值[2];研究了超聲處理促進外源DNA與金鯛結合的技術方法,將GFP作為細胞和生物中轉基因表達的指示劑;表明轉基因溝鯰比對照組生長快33%,且轉基因魚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因而可以釋放到自然界中,而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大的危害[3];應用GFP作為遺傳標記研究了斑馬魚轉基因的條件優化和表達效率[3];在抗病基因工程育種方面,構建了海洋生物抗菌肽及溶菌酶基因表達載體并進行了基因轉移實驗[2];在轉基因研究的種類上,目前已從經濟養殖魚類逐步擴展到養殖蝦、貝類及某些觀賞魚類[2.3]。通過基因槍法將外源基因轉到虹鱒肌肉中獲得了穩定表達[4]。
3.4分子標記技術與遺傳多樣性
研究了將魚類基因內含子作為遺傳多樣性評價指標的可行性,應用SSCP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幾種海洋生物的遺傳多樣性[1]。研究了南美白對蝦消化酶基因的多態性[1];利用寄生性原生動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組DNA的間隔區序列作標記檢測環境水體中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應用18S和5.8S核糖體RNA基因之間的第一個內部間隔區(ITC—1)序列作標記進行甲殼類生物種間和種內遺傳多樣性研究[2];研究了斑節對蝦三個種群的線粒體DNA多態性,用PCR技術鑒定了夏威夷Gobioid苗的種類特異性。通過測定內含子序列揭示了南美白對蝦的種內遺傳多樣性,采用同功酶、微衛星DNA及RAPD標記對褐鱒不同種群的遺傳變異進行了評價,在平魚鑒定并分離出12種微衛星DNA,在美國加州魷魚上發現了高度可變的微衛星DNA[3];弄清了一種深水魚類(Gonostomagracile)線粒體基因組的結構,并發現了硬骨魚類tRNA基因重組的首個實例,測定了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海水輪蟲的衛星DNA序列,用RAPD技術在大鯪鲆和鰨魚篩選到微衛星重復片段,從多毛環節動物上分離出高度多態性的微衛星DNA,用RAPD技術研究了泰國東部泥蟹的遺傳多樣性[3];用AFLP方法分析了母性遺傳物質在雌核發育條紋鱸基因組中的貢獻[4]。
3.5DNA疫苗及疾病防治
構建了抗魚類壞死病毒的DNA疫苗[1];開展了虹鱒IHNVDNA疫苗構建及防病的研究,表明用編碼IHNV糖蛋白基因的DNA疫苗免疫虹鱒,誘導了非特異性免疫保護反應,證明DNA免疫途徑在魚類上的可行性,從虹鱒細胞系中鑒定出經干擾素可誘導的蛋白激酶[2];建立了養殖對蝦病毒病原檢測的ELISA試劑盒,用PC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了蝦類的病毒性病原,將魚類的非特異性免疫指標用于海洋環境監控,研究了抗病基因轉移提高鯛科魚類抗病力的可行性,研究了蛤類唾液酸凝集素的抗菌防御反映[2];研究了一種海洋生物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3];建立了測定牡蠣病原的PCR—ELISA方法[3];研究了LatrunculinB毒素在紅海綿體內的免疫定位[4]。
3.6生物活性物質
從海藻中分離出新的抗氧化劑[1],建立了大量生產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海藻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建立了通過海綿細胞體外培養制備抗腫瘤化合物的方法[1];從不同生物(如對蝦和細菌)中鑒定分離出抗微生物肽及其基因,從魚類水解產物中分離出可用作微生物生長底物的活性物質,海洋生物中存在的抗附著活性物質,用血管生成抑制劑作為抗受孕劑,從蟹和蝦體內提取免疫激活劑,從海洋藻類和藍細菌中純化光細菌致死化合物,海星抽提物在小鼠上表現出批精細胞形成的作用,從海洋植物Zosteramarina分離出一種無毒的抗附著活性化合物,從海綿和海鞘抽提物分離出抗腫瘤化合物,開發了珊瑚變態天然誘導劑,從海膽中分離出一種抗氧化的新藥,在海洋雙鞭毛藻類植物中鑒定出長碳鏈高度不飽和脂肪酸(C28),表明海洋真菌是分離抗微生物肽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理想來源[2];發現海洋假單胞桿菌的硫酸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從硬殼蛤分離出谷光甘肽一S一轉移酶,從鯉血清中分離出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從海綿中分離出氨激脯氨酸二肽酶,從一種珊瑚分離出具DNA酶樣活性的物質,建立了開放式海綿養殖系統,為生物活性物質的大量制備提供了充足的海綿原料[3];從蝦肌水解產物中分離到抗氧化肽物質[4];從一?趾Q笙婦蟹擲氪炕鯪一乙酸葡糖胺一6一磷酸脫乙酸酶[4]。
3.7生物修復、極端微生物及防附著
研究了轉重金屬硫蛋白基因藻類對海水環境中重金屬的吸附能力,表明明顯大于野生藻類[1],研究了石油降解微生物在修復被石油污染的海水環境上的可療性及應用潛力[1];研究了海洋磁細菌在去除和回收海水環境中重金屬上的應用潛力[1];用Bacillus清除養魚場污水中的氮,用分子技術篩選作為海水養殖餌料的微藻,開發了六價鉻在生物修復上的應用潛力,分離出耐冷的癸烷降解細菌,研究了海洋環境中多芳香化烴的微生物降解技術[2];從噬鹽細菌分離出滲透壓調節基因,并生產了重組Ectoine(滲透壓調節因子),從2650米的深海分離到一種耐高溫的細菌,這種細菌可用來分離耐高溫和熱穩定的酶,在耐高溫的archaea發現了D型氨基酸和無氧氨酸消旋酶,測定了3種海洋火球菌的基因組DNA序列,借助于CROSS/BLAST分析進行了特定功能基因的篩選,從海底沉積物、海水和北冰洋收集了1000多種噬冷細菌,并從這些細菌中分離到多種冷適應的酶[2];建立了一種測定藤壺附著誘導物質的簡單方法,研究了Chlorophyta和共生細菌之間附著所必需的形態上相互作用,研究了珊瑚抗附著物質(dterpene)類似物的抗附著和麻醉作用[3];分析了海岸環境中污著的起始過程,并對沉積物和附著物的影響進行了檢測[4]。
4.展望與建議
篇5
1.立法思想存在偏差從我國刑法立法方面可看出,只有在公民財產、身體等受到嚴重侵害時才適用刑法,即只有當侵害發生后,才能受到刑法的調整。而我國刑法對人類未來權益的保護,比如說環境遭受的持續害或者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違法行為缺乏必要的調整。立法只注重對已知結果的懲罰,忽略了行為對未來的影響,對未來造成的不可預知的后果無法調整。只有將環境法益的損害作為評判的起點,才能體現對公民在環境中所享有的權益保護。相關環境保護法中缺乏具體實施細則現存法律中關于犯罪行為程度的界定較為模糊,配套法規長期得不到補充完善,比如說,造成“重大事故”、“重大損失”等字眼經常在有關環境污染案例中出現,而在環境污染,特別是海洋環境污染中“重大事故”、“重大損失”該如何去界定呢?當污染物排放到海洋中,可能現階段所能看到的災害只是冰山一角,對應目前狀況所作出的處罰是否對未來損失缺乏評價,這種模糊的、主觀的、難以量化的處罰標準難以真正保護海洋環境。
3.法律體系不完整首先是處罰力度過輕,在各類海洋污染犯罪中,無論罪行大小,所造成后果嚴重程度,均用行政法或者民法來調整,但是以罰金為主顯然力度不夠?,F行刑法中,雖然實行雙罰制,但是法定刑最高也不過7年,這樣的處罰配置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很難起到震懾作用。其次,刑罰種類太過單一,僅依照《環境保護法》第91調第三款,以及刑法338、339條對污染后果進行量刑法律依據太過單薄,既使確定污染后果適用刑罰,也只能靠自由刑和財產刑來調整,這樣的法律體系面對越來越多的海洋環境污染行為日漸乏力,缺乏像俄羅斯、英國、日本、新加坡等海洋大國刑法種類多樣的特點。
二、國外海洋污染刑法建設分析
設立污染海洋罪。作為海洋大國,俄羅斯向來注重海洋環境的保護,從前蘇聯時期就對海洋污染行為作出了較為有針對性的規定。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對海洋污染的相關立法愈加嚴厲,例如1974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了關于“以有害人們健康和有害于海洋動物資源的物質污染海水要加重責任的”的通令,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從重處罰。而后時代變遷,《俄羅斯民法典》第252條對海洋環境污染的方式、處罰方式都有詳細的規定。同時設立污染海洋罪,刑罰種類多樣且有針對性。設立專門資格刑。《俄羅斯民法典》中將污染海洋單獨定罪,在多種多樣的處罰方式中,包括剝奪行為人擔任一定職務或者從事某種活動的權利,這在全世界刑法中是少有的,這一刑罰能更深一層的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進行處罰,起到了良好的二次預防作用,將刑法的特殊功能展現出來。英美法系以新加坡為例立法有針對性。之所以用新加坡作為案例,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迫使新加坡加重對海洋污染犯罪的處罰力度。其中,新加坡的《防止海洋污染法令》特別詳細地列舉了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污染物種類,對不同的污染行為根據具體情況追究不同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并存。對污染海洋的犯罪行為規定為行為犯。在1971年《防止海洋污染法令》等新加坡相關立法的具體法條來看,新加坡對污染海洋的犯罪行為規定為行為犯,只要是實施了法律禁止行為,對海洋環境安全造成威脅即構成犯罪,且處罰力度連年加重,特別是排污方面的量刑。
三、從刑法視角看我國海洋污染法制體系完善
1.突破傳統刑法立法觀念反觀從前,人們對犯罪的普遍觀念是造成他人或社會的人身、財產損失,并且這些損失有明確性和即時性,大多數為已經發生的行為。而環境污染特別是海洋環境的污染具有特殊性,單純的污染行為可能對整個海洋生態環境系統的危害是巨大且有隱蔽性的,其危害在現階段所適用處罰也僅僅限制在已造成的破壞。但是,污染行為對海洋環境生態系統后續造成的損害難以量化,因此,海洋污染犯罪是一種特殊的犯罪行為。人們在處理海洋污染犯罪時,不能僅考慮明確即時的損害后果,應認識到對人類共同利益帶來的后續損害,所以,應擺脫傳統的刑法立法觀念,對后續損害后果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施行持續性的懲罰措施,直至災害完全消除,從源頭上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進行防范。
2.調整刑罰結構從刑罰結構這一角度來看,西方國家刑罰結構的變遷生動地體現了海洋刑法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對我國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從以前的只有自由刑,到自由刑與財產刑并重,再到以財產刑為中心,資格刑等多種其他刑罰措施相互配合。立足現實,很好地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法律支撐。我國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仍然以自由刑為主,財產刑并沒有得到重視,資格刑等其他刑罰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在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樣落后的法制建設使我國海洋發展處于極為不利的狀態。因此,調整我國海洋環境的刑罰結構,是完善我國海洋立法的重要一步。首先,以自由刑為主,雖然海洋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較大,但筆者認為仍不適用死刑,因為死刑會使從事海洋經濟活動的風險成倍擴大,不利于海洋經濟的發展。其次,將財產刑大規模引入海洋污染犯罪的刑罰中,提高懲罰力度,擴大財產刑的使用范圍,特別是對主觀過失的量刑。最后,建立多種刑罰相互配合的刑罰體系,學習西方國家立法經驗,立足我國實際情況,辨證的將資格刑等刑罰引入我國海洋環境刑罰體系。
3.對海洋污染犯罪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雖然說嚴格責任原則是一項規則原則,只存在于大陸法系中的民法與行政法領域,刑法一般不承認嚴格責任原則的存在,而英美法系的刑法中嚴格責任原則的存在卻有現實意義。嚴格責任原則概念?!恫既R克法律辭典》解釋為:“因違反維護某種案例的絕對義務而應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并不以傷害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為條件,通常應用于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或產品責任的案件中,又可以稱為絕對責任(ab-soluteliability)或無過錯責任(liabilitywithouttfault)”;《牛津法律指南》解釋為:“實際上是一種高于通常的合理注意的責任標準,責任產生于應該避免的傷害事件發生之外,不論當事人采取了怎樣的注意和謹慎,只要發生損害就承擔責任,但它不是由某些制定法設定標準的絕對責任,即使承擔嚴格責任,當事人仍然可以進行某些有限的責任抗辯,不過己經盡到合理注意不在其列”。
4.適用嚴格責任原則的背景。在危害海洋環境的犯罪行為中,大多數所造成的后果對公眾有很大影響。但是如果要證明責任人是否處于故意是很困難的,因此,如果以犯罪意圖做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則不能使責任人受到應得的法律懲罰,許多虛假的辯護也會因此成立。目前,我國關于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以及刑事立法中并沒有對環境犯罪適用嚴格責任原則。而在實踐中,要證明責任人對行為后果有過失的確有很大困難,我國追究刑事責任有適用的過錯原則,法律實際產生效果達不到立法期待效果,導致很多污染行為逃脫法律制裁。適用嚴格責任原則的理由。我國法學界對于嚴格責任原則的爭議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側重行為人的主觀心理,另一種則是側重行為后果。筆者更傾向于后者,因為無論行為人主觀心理是否處于故意,其后果已經造成,刑法側重的是結果的危害性,所以,行為人主觀心理是過失還是故意,都不影響海洋已遭受污染事實的形成。在我國刑事立法中考慮引入嚴格責任原則,借鑒了西方國家的立法模式,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出于目的論,符合刑法目的,可以對海洋環境安全起到保護和預防作用。二是符合刑法中罪刑相適應原則,如果說難以確定行為人主觀方面就不追究刑事責任,那就違背了刑法的基本原則,使公眾利益難以保障。三是有助于司法機關解決實際問題,嚴格責任原則的引用,使處理污染犯罪行為人難以確定的因素方面有了處理依據。四是有利于提高涉海企業或個人的責任心,使其從保護自身、避免刑罰出發減少海洋污染行為的實施。
四、增設海洋污染罪
1.增設海洋污染罪的意義。首先,法律存在空白性,特別是我國海洋立法在各個環節都有待完善,增設海洋污染罪有利于填補此方面的空白,為后續法律的完善提供前提條件。其次,國際上對于海洋的權利與義務已有相關規定,增設海洋污染罪有利于保障我國的合法的海洋權益。最后,增設海洋污染罪有利于從根本上保護海洋環境,合理的利用海洋資源,對海洋污染犯罪行為實行準確的刑法懲罰。海洋污染罪主體。我國對于污染海洋環境的處罰,造成的后果與承擔的責任嚴重不符,因此污染犯罪行為屢禁不止。我國很多學者對于海洋污染罪的定義特別是污染主體的限定極為狹隘,該罪犯罪主體只限于涉海企業或團體,而并沒有具體到個人。換句話說,如果法律只針對團體或涉海企業,那么其他企業或個人的行為造成的污染后果則會逃脫法律處罰,這種大網捉小魚的形式對保護海洋環境極為不利。因此,為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也為更好地保護我國海洋環境,定義海洋污染罪的犯罪主體應突破局限性,將違反海洋環境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的,其活動直接或間接的危害海洋環境,可能或已經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行為,應承擔與其犯罪行為相對應的法律后果,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
2.污染海洋罪的刑罰。目前我國學者對海洋污染罪的處罰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該罪應該根據海洋環境污染的程度和責任人的主觀心態分別量刑,還有的學者認為應該根據環境污染事故來量刑。但是,我國現行法律中的法定刑與實際造成的危害不符,雖然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深入,法院會根據綜合情況實施處罰,但是處罰結果也僅限于法律框架之內,因為對于該罪的法定刑罰較低,即使法院認定是重罪,那么在此框架中,也很難作出與之行為后果相適應的處罰。按照刑罰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應在處理該問題時設立必要且科學的刑罰幅度,同時加重罰金,對海洋污染罪的刑罰力度應大幅度提高:對違反《海洋保護法》以及其他法律的相關規定,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直接或間接的引起海洋污染,造成嚴重后果的,應處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于污染后積極采取行動挽回損失的,并且處理結果經有關部門認定,未造成后續污染的,可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
3.設置資格刑資格刑就是對犯罪人從事某項活動的權利進行剝奪,也就是從未來的角度對其進行約束,對未來的犯罪行為有很好的防范和杜絕作用,筆者認為對于海洋污染犯罪行為,資格刑也有較大的適用空間。將資格刑引入刑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自然人適用的資格刑,另一種是對企業、單位適用的資格刑。前者主要是剝奪其擔任一定職務或從事某個專業領域的活動的資格,同時應包括負有監察責任的公務人員等擔任該職務的資格。后者主要是針對企業和單位,首先對其污染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酌情適用,可分為一段時間內剝奪該項經營活動的權利和永久性剝奪該項經營活動的權利。設立資格刑,一方面可以強化刑法功能,彌補現行刑法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還可以從現實角度對海洋環境進行持續的保護,達到最佳的預防、保護作用。
五、結語
篇6
海洋工程技術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就業主要大型制造企業,要求從業人員能適應“復合型問題多,團隊意識突出,抗壓能力出色”的工作實際要求。同時,特殊的作業條件要求從業人員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有強烈的質量、風險意識,具備現場實際操作和生產管理能力。總體而言,海洋工程技術專業目的是培養符合海洋工程行業能力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重視學生工藝管理和施工過程控制能力的培養,其培養方式明顯異于當前只重視技術能力的培養模式。根據當前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實際,建立了“項目引導,目標驅動”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下強化了生產技術、生產管理能力的培養要求,使學生成為“會技術,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性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
海洋工程制造的從業者其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要求高于一般鋼結構制造業。從事海洋工程制造業的畢業生其知識結構要求能熟悉常用中英文公文寫作,同時具備很強的識圖能力;從能力要求而言,能對現場問題進行分析并使用CAD等軟件進行做圖,能進行Tribon、Mastership、Tekla等專業CAM軟件的基本操作及編制生產計劃;從素質方面而言,要求畢業生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工作的艱苦性和復雜性有充分認識,能解決復合型問題。除此以外,本專業畢業生除持有高職高專院校的畢業證書外,根據其崗位能力要求,還至少應持有全國CAD技能等級證書,CCS焊工證書(SⅡ)等職業證書。
3課程體系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是基于工作過程的,主要是使學生掌握施工工藝流程和核心技能,重點在于工藝技術的掌握和施工工藝管理,使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環節既各自獨立,又互相關聯、銜接。理論課程設置和內容實施采取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化”方式,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此外,課程實訓環節強調崗位核心技能,并引入職業資格考核,培養學生“快速適崗”能力。
4素質養成和考核評價
兼顧人才在企業的長期發展,通過調研從業人員7~12年間的就業情況,認識到此階段的從業者主要從事施工管理、進度管理、質量控制等崗位,更要求有復合型問題的分析能力,較高的英語水平、很強的抗壓能力、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意識?;诖耍紫?,在課程考核評價中引入企業崗位評價標準,形成以過程考核為主的形成性評價制度。在部分實訓課程的執行中,采用項目經理負責制,由組長擔任實訓任務的“項目經理”,其他組員根據能力特點和性格特征來承擔項目中其它成員身份,逐漸養成學生的管理意識、質量風險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5總結
篇7
一、海洋鉆井項目的計劃編制
要想對海洋鉆井項目平臺進行進度管理,首先要編制鉆井項目的進度計劃書,根據進度計劃書來安排施工進度。1.海洋鉆井項目計劃書編制的前期工作海洋鉆井項目的計劃書是在能夠滿足鉆井施工進度和質量的前提下,根據海洋鉆井項目的施工特點和運作過程中的工程設計、建造和安裝之間的內在聯系,編制的一種具有里程碑概念的綜合性的施工計劃。編制鉆井項目計劃書的編制關鍵在于要對鉆井項目的工作范圍、項目的規模和功能、進度以及前期設計階段的要求等進行分析。由于海上鉆井項目作業的特殊性,與陸地的實施項目在實施環境和施工條件以及工程進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施工計劃書的編制也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要檢查海洋鉆井項目的設計基礎、要求的鉆井完工工期以及對公司資質的要求是否滿足,然后再根據鉆井工程項目的進度計劃確定基礎條件提交的凍結日期,分析公司現在的機械設備和人才儲備是否滿足海洋鉆井項目的需要,然后根據工程項目確定一個總的計劃目標,再細分成幾個分階段的計劃目標,對工程設計進度計劃的關鍵控制點和路線進行研討,分析施工方對于工程采辦策略的相關內容,確定施工進度。根據海洋鉆井設備的具體安裝位置和運輸時間等確定一些鉆井需要的設備采購和到貨的時間,并確認中文設計標書和材料采購完成的日期。2.海洋鉆井項目設計計劃的編制完成了海洋鉆井項目計劃書編制的前期工作之后,就可以正式開始編制鉆井項目計劃了。項目計劃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類型可以分為:項目運行計劃、主計劃和關鍵點計劃;按照內容可以分為:進度計劃、人力動復員計劃、工作量完成百分比計劃等。為了能夠讓海洋鉆井項目計劃編制的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編制計劃時要對工作單元進行定義,明確各工作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將整個鉆井平臺項目的開工日期和竣工日期要確定好,對于沒有前期作業的工作單元也要確定開始的日期,然后確定工作單元開始的日期和完成日期的計算,以此確定前期作業和后續作業的開始以及完成日期。在計算各個工作單元的開工和完成日期時,需要計算出浮動日期,以免在施工過程中遭遇不可抗力等其他因素造成工期的延誤,因此對于每一個工作單元都要計算最早的開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及最晚的開工日期和完工日期,將整個鉆井工程項目的關鍵任務點提前確定好,以便鉆井施工單位能夠根據工程進度情況進行專業人員的調配和調動,確保不延誤整個工程工期。
二、海洋鉆井項目平臺的進度管理
對于海洋鉆井項目平臺的進度管理是建立在編制的工作進度計劃的基礎上的,進度管理是為了滿足業主對施工工期和施工質量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方法。對海洋鉆井平臺進行進度管理能夠監測各種平臺資源的使用是否合理,以便能夠及時的對資源進行調配,對工作單元出現的偏差進行分析,實時的調整鉆井平臺工作計劃,并對偏差進行修正和補救,確保整個海洋鉆井平臺項目朝著既定的工作目標計劃前進。對海洋鉆井平臺的進度控制有整體控制和分項控制兩大類。不同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其關鍵控制點有所不同,必須抓住控制的關鍵,這樣才能減少進度計劃運行和實際運行之間的偏差,要想控制好鉆井平臺的進度,需要做好以下幾點:1.對海洋鉆井平臺工作按照內容不同實施不同的控制級別要想對海洋鉆井平臺項目進行進度管理,就需要對整個平臺項目的所有工作單元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來確定不同的進度管理控制方法。一般來說對于鉆井項目平臺的進度計劃可以分為四個級別。一級計劃的控制也就是鉆井項目工程的控制,這是整個工程項目控制的關鍵,也是整個工程項目組協調整個工程的關鍵。一級計劃中的控制點主要包括工程設計、建造、鉆井平臺的海上安裝調試、試運行、長線設備的訂貨日期以及鋼材等原材料的訂貨日期等,這些內容都要在進度管理中進行嚴格的管控,要密切注視上述控制點的相關工作運行進度,保證整個鉆井工程項目在預期內完成。二級計劃的控制也就是對于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計劃的控制,是各個項目進度管理的重點控制工作。主要的關鍵控制點是對于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數據、流程圖、平面布置圖以及系統控制框架圖等;建造計劃中的結構和附件的預制安裝、設備安裝、管道安裝、電子器具和儀表安裝、舾裝、涂裝、鉆井設備的調試以及海上安裝和聯接等。各個工作單元都必須定期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作出相關的分析報告。如果某個控制點上的工作進度出現異常情況,項目管理單位需要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提出改進措施,然后根據工期延誤情況編制趕工計劃,分析對整個工程項目進度的影響并提出補救方案。三級計劃的控制也就是在各個項目階段中以系統為單位的設計運行、建造、安裝計劃的控制管理,該控制主要是由項目實施單位負責。三級計劃中各工作單元的運行項目組要及時和定期的向工程項目部進行匯報,工程項目部根據項目組匯總上來的工作計劃給予總體的指導,并且對完工量進行復核。四級計劃也就是由項目單位自己控制的詳細工作計劃,比如項目設計的出圖計劃等。該工作計劃可以再周計劃和月計劃中反映工程項目的完工狀態以及需要總工程項目組協調解決的問題,工程項目組通過定期的對項目進行抽查來核實具體工程進度情況。2.對海洋鉆井項目工作實施動態跟蹤,出現偏差及時處理在整個海洋鉆井項目的實施工作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控制級別采取不同的方式動態跟蹤。如果施工進度與計劃出現偏差,就需要對偏差大小進行分析,看有沒有超過整個工程允許的最大偏差值,如果沒有超過工程允許的偏差值,可以重點關注,不需要采取特別的補救措施,而如果偏差超過了工程項目允許的最大偏差值,就要及時的分析原因,制定詳細的補救計劃,讓施工工期的偏差回到正常的偏差范圍內,否則將會對整個鉆井項目平臺的進度產生重大影響。
三、海洋鉆井平臺進度管理的具體應用
對于海洋鉆井平臺的進度管理,在具體應用時主要是要制定進度控制的程序和確定項目工作量的估算方法。1.海洋鉆井平臺進度控制程序在海洋鉆井平臺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想做好進度管理工作,需要根據前期的工作編制里程碑計劃和出圖計劃,然后根據里程碑計劃和出圖計劃設計進度跟蹤表,根據各個工作組工作量的實際完成情況和投入的人力資源等進行進度統計,然后將統計數據與編制的進度計劃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比較,出具分析報告和建議書,各個項目組要根據分析建議書及時的對施工過程進行調整,確保整個海洋鉆井平臺進度管理的有效實施。2.海洋鉆井平臺工作量的估算方法對于鉆井平臺工作量的估算,可以利用計算公式和圖紙、文件標準工時等建立計算程序,對工作量進行估算,通過將各個工作組的工作量加以累計,計算出占整個工程項目的百分比,以此確定整個工程項目的總進度。比如將計劃的鉆井平臺施工總工時除以圖紙數量得出單個圖紙的標準工作量,然后根據圖紙的完成情況乘以標準工作量確定按照圖紙施工的工作量,根據工作量繪制工作總量曲線,將其與計劃的工作曲線作比較,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工期不被延誤。
總之,隨著海上鉆井平臺業務的不斷發展,對于海洋鉆井作業的企業來說,做好工程項目進度管理,提高工程項目質量水平是企業能夠發展壯大,獲得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施工單位要不斷的總結經驗,在施工過程中及時的對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鉆井平臺項目的如期完成。
作者:潘正義 單位:海陽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林濤.淺談項目進度控制方法[J].科技風,2010,(4):203-204.
篇8
海洋天然氣目標市場
油氣區域/油氣田目標市場用途
瓊東南盆地崖城香港、海南發電、化肥
鶯歌海盆地樂東朱江三角洲地區/廣西發電、化肥、工業/民用
東方海南、廣西/廣東發電、化肥、工業/民用
珠江口盆地文昌9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發電、工業/民用
西湖凹陷/麗水區塊平湖及周邊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工業/民用
麗水溫州發電、工業/民用
渤海海域錦州錦西化肥、民用
渤西天津發電、工業/民用
渤中/渤南煙臺、青島/大連發電、工業/民用
目前中國海油在遼東灣北部、渤海灣西部、海南島近海、東海西湖凹陷已建立了天然氣生產基地。遼東灣北部JZ20—2氣田,于1992年8月投產,目前年產天然氣3.8億方。渤海灣西部渤西油田群,于1998年投產,目前年產天然氣1億方。海南島近海的崖13—1氣田,于1996年1月投產,目前年產天然氣36億方。東海西湖凹陷的平湖氣田,于1998年11月投產,目前年產天然氣4億方。
1999年,中國海油原油、天然氣產量全面超額完成國家計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共生產原油1617萬噸,完成國家計劃的108%,天然氣生產43.9億方,完成國家計劃的129%,油當量達到2056萬噸,全年實現原油銷售收入159億元,天然氣銷售收入27.03億元。中國海油全年實現經營利潤27.5億元,人均效益處于全國先進地位。
篇9
眾所周知,海洋功能區劃是海洋管理的基礎,尤其在近年我國陸海統籌與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海洋功能區劃在指導與管制海洋開發利用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戰略意義更趨突顯。隨著《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以及沿海省市縣各級《海洋功能區劃》相繼頒布,我國海洋功能區劃體系日益完善,有效地保障了海洋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卻日益突顯,作為協調各種用海方式的基礎性制度,海洋功能區劃本應在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統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實際上,近年研究卻發現,海洋功能區普遍面臨生態環境問題。不少研究針對特定地區或特定海洋功能區展開,對山東、江蘇、等的研究發現,以往設立的海洋功能區劃潛藏生態風險,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使海洋生態容量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嚴重下降,不僅無法滿足原本的功能需求,其長期影響甚至在功能區劃調整后也難以根除。對長江口、珠江口、渤海灣等的觀察也發現,盡管港口航運、海水養殖、灘涂圍墾等大部分資源開發性的功能區通??蛇_到海洋環境質量標準,但海洋保護功能區生態環境質量與要求相距甚遠。海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大量體現在區域層面的研究中,全國沿海地區的綜合評價結果同樣令人擔憂,對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的實施狀況進行評價發現,在海洋功能區劃推進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趨勢并未有效緩解。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相關研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我國海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但囿于大部分研究或是聚焦較小空間尺度的實證分析,或是基于較大空間尺度的定性討論,對全國范圍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展開?;诖?,本研究選取具有典型性的11類國家級海洋功能區,采用空間分析方法,分析110個國家級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的空間關聯,探討導致海洋功能區劃陷入生態環境難局的主要癥結,進而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2海洋功能區劃與海域生態環境的空間關聯
海洋功能區對不同類型功能區的海域生態環境進行嚴格限定,特定的海洋功能區必須滿足相應的生態環境要求,因而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的空間關聯分析至關重要。自2002年起,國家海洋局歷年的《中國海洋環境公報》均高度關注“海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狀況,成為本研究的重要支撐,文中采用的海洋功能區數據、海域生態環境指標等均來源于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在此基礎上,將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盡管在全國尺度和大比例尺下,圖像配準和投點可能存在一定誤差,但并不影響本研究的基本判斷。通過疊加比對發現,我國國家級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之間的空間關聯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海洋功能區大量分布于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海域。由于我國沿海地區用海活動高度集聚于近海,因而海洋功能區劃主要在近海展開,大部分國家級海洋功能區分布于毗鄰陸地的近海地區,而近海恰恰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最為嚴重的海域。受此影響,不少海洋功能區與海域生態環境污染區域空間重合,某種程度上,較差的海域生態環境基底嚴重影響海洋功能區的正常運轉。第二,以開發為主導的海洋功能區海域環境達標情況相對較好。海洋公園、濱海旅游度假區、海洋牧場示范區、集中集約用海區,以及因缺少相關標準而無法測算的海洋傾倒區、海洋石油探礦區域等是達標情況相對較好的海洋功能區,其共性特點就是以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功能。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在于該類區塊的功能實現往往對生態環境質量有一定要求,因而在功能區劃定時就以一定的生態環境質量為前提。第三,以保護為主導的海洋功能區海域環境超標情況較為嚴重。海洋特別保護區超標最多。例如,80%的國家級海洋保護區超標,盡管海洋特別保護區的功能在于協調海洋開發與生態保護,但當前海洋特別保護區的規劃和設立中,地方政府仍然更傾向于特別保護區的開發功能,加劇生態環境影響。又如,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超標程度也達到65%,而這一功能區直接關系到人類食用水產的安全,在日后海洋功能區管理中應引起重視。當然,保護性的海洋共更趨超標情況嚴重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出于引導、規制的作用,其標準大多較為嚴格,不過,如此高的超標比重必須高度警惕。綜上,空間關聯分析表明,我國海洋功能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小覷,應當引起廣泛重視,對海洋功能區劃進行優化調適,為此,必須進一步對導致問題的主要誘因加以剖析,這也構成本文進一步研究的主要內容。
3海洋功能區劃生態環境難局的雙重維度
空間分析直觀展現了我國海洋功能區不容樂觀的生態環境質量,對其中關鍵因素的分析將主要從空間與體制這兩個密切相關的維度展開。
3.1空間維度:毗鄰功能區相互掣肘
不同類型的海洋功能區在空間布局上卻彼此交錯疊合,但其功能取向卻可能極具差異。一般說來,相近功能取向的海洋功能區,彼此功能沖突相對較少。例如,不少海洋自然保護區包含有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可以對生態環境和水產種質進行共同保護;又如,許多濱海旅游度假區往往又是風景名勝區,既起到風景保護功能又起到旅游開發功能,一些地方更將兩功能區的管委會合署辦公從而發揮集合作用;再如,不少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中又設有多個漁業增殖區,兩者的功能取向都是為了魚類增殖,因而可以共存。然而,倘若不同功能取向的海洋功能區空間疊合或毗鄰,就有可能產生沖突,甚至加劇海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海洋傾倒區與其他海洋功能區的沖突較為典型。海洋傾倒區的功能在于協助管理傾倒疏浚物,而疏浚物本身就具有污染性,所以傾倒區應選址在水體交換活躍區,具有較強的自凈能力和較大的環境容量。尤其重要的是,海洋傾倒區必須與海洋保護區等保護性的海洋功能區設置一定距離,后者對海洋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質的要求極高。例如,對煙臺市的海洋傾倒區研究發現,傾倒區與海洋功能區相距必須在2km以上,傾倒物才不會進入芝罘灣的海水養殖區、港區及海濱休養區沿岸和養馬島附近等[7]。如果海洋傾倒區與海洋保護區的距離過近,則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例如,珠江口原本設立有海洋傾倒區,伴隨著港口海運等的迅速發展,傾倒物和疏浚量不斷增多甚至存在亂傾倒現象,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壓力,特別是淇澳島東南傾倒區與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相疊合,疏浚物增加海水濁度、影響白海豚種群的正常繁衍,最終該海洋傾倒區于2005年封閉。不僅如此,在一些海洋功能區密集交錯的地區,功能區間潛在的空間沖突也應引起重視。山東省正是典型區域,沿海岸帶分布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特別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海洋保護區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占有較大比重?!渡綎|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2011)》指出“重點打造海州灣北部、董家口、丁字灣、前島、龍口灣、萊州灣東南岸、濰坊濱海、東營城東海域、濱州海域九個集中集約用海片區”,這些集中集約用海區大多鄰近海洋特別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海洋牧場等,盡管努力改變以往較為粗放的用海方式,但仍有可能對其他功能區潛藏生態環境影響。例如,規劃指導下首個獲批的煙臺龍口灣港高端制造業聚集區,是全國獲批的最大人工島群項目,規劃填海面積35.2km2,擬建造6個人工島和1個突堤式人工島,如此龐大的集中圍墾和填海工程是否會對相鄰的龍口黃水河口海洋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等帶來影響,必須在長時間的海洋監測加以關注。
3.2體制維度:功能區管理尺度錯位
海洋功能區分屬沿岸區縣級政區的不同專業部門管理,但大多數海洋功能區的管理都并非某地某業能夠獨立承擔的,因而近年為化解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體制摩擦問題,不少地方積極探索管理協調委員會、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協調機制。然而,在協同能力方面,有的聯席會議每年只會晤一次,缺乏長效機制甚至避重就輕;在執行能力方面,國家和地方眾多相關法規條例相繼出臺,但濱海開發的利益驅動牽制了執法動力,有的城市雖然嚴格推行聯合執法,卻面臨執法人員素質、執法裝備、執法效率、執法方式等問題;在創新能力方面,相關技術創新的原始性、集成性及產業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當前海洋功能區生態修復、整治、保護等的新變化與新要求,等等。與此同時,以往沿海城市的濱海地區大多是鄉村和農場,社會訴求相對單一,近年人口與產業等不斷向海集中,社會構成趨于復雜,隨著海洋功能區劃的確立,如何協調海洋產業、生態環保等與沿海社會治理間的關系問題突顯。遺憾的是,目前不少地方重產業發展輕社會管理、重工程項目輕公共服務,難以回應日益多樣的社會訴求。加之城市向海蔓延擠壓濱海農民、漁民的發展空間,出現大量失地農民和失海漁民的就業問題。不僅如此,在海洋功能區規制作用以及近海生態惡化影響下,一些漁民遠赴他國管轄海域捕撈,甚至導致國際糾紛。顯然,上述問題不斷累積,勢必加劇海洋功能區劃的生態環境風險,極有可能成為海洋強國戰略的“生態羈絆”,優化海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效應,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4破解海洋功能區生態環境難局的策略建議
4.1促進海洋功能區劃與城市規劃等的銜接
沿海城市是海洋功能區編制的基本主體,海洋功能區劃應努力實現三方面轉變:首先,從重經濟總量向重生態容量的轉變,確立“反規劃”理念,以海洋環境容量與陸域生態承載為雙重約束,規范濱海新城、新區、開發區的開發強度,促進海岸帶及近海資源的集中集約利用;其次,從重陸域協調到重陸海協調的轉變,加強沿海城鄉規劃、海島規劃、海洋經濟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等的相互銜接與協調;再次,從重土地潛力到重綜合潛力的轉變,尤其是海洋功能區集中設置的深水岸線、海洋旅游、生態環保等多方面的潛力。
4.2強化海洋功能區的規范引導與協同治理
規范引導與協同治理是優化海洋功能區劃的重要支撐,一是從技術創新到集成創新,在不同功能區治理關鍵技術攻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管理、政策等集成創新等;二是從專項示范到綜合示范,目前已有海洋功能區的水環境監測、綜合管理等專項示范,但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要求加快建立綜合示范點,示范產業方式、社會管理、考核指標、災害應急等多方面內容;三是從項目主導到標準引導,項目主導注重海洋功能區管理的當地特色但推廣價值有限,要在示范項目基礎上,加快研制“海洋功能區劃的標準和技術導則”并進一步推廣,保證功能區管理的過程優化和質量控制;四是從部門規范到公民規范,將規范引導進一步落實到公民自身行為,有的國家頒布《海岸帶公民指南》取得了很好效果,為此,要加強海洋功能區劃的宣傳教育與科學普及,增強公眾的海洋生態文明意識。
4.3加強海洋功能區的法規與制度體系建設
篇10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必須將分承包方納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中,項目組的質量管理體系組織結構直接深入分、承包方隊伍。項目組對分包隊伍負責的分項施工過程要作為施工過程控制的重點監控點,涉及到特殊、關鍵過程的施工應嚴格按照特殊、關鍵過程的相關程序、工藝要求進行控制,堅持執行技術交底制度,對施工過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及隱患及時提出問題、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并嚴格落實。項目組應當要求分承包方設專人(質量監督)對過程進行質量監督,同時應針對質量控制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進行驗證,定期向項目組質量管理人員匯報階段性的工作成果。這樣,檢查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實施驗證再檢查再制定糾正、預防措施再實施再驗證,形成良性循環,使項目施工質量呈螺旋上升趨勢[2]。
2管理思路
根據項目中分包質量管理中易出現的問題以及結合在本人參與過的多個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的經驗,對分承包方的質量管理過程總結出以下管理思路:
2.1要強化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意識
正確看待傳統管理和新管理體系的差異,從工作上正確處理習慣做法和新體系要求之間的矛盾,不能把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作為負擔,而要把質量管理體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2.2充分發揮基層領導的作用
項目組從項目發展要求出發,高度重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質量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但體系的建立和制度的執行需要基層領導(尤其是施工現場的直接管理人員)帶領作業人員來實施。
2.3加強信息的溝通
公司要提供在冊分包隊伍施工能力的信息平臺,強調對經驗的總結和交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及時掌握分包隊伍的施工情況。
2.4培訓工作應貫穿于對分包隊伍管理的全過程
培訓不拘形式可以集中培訓,也可以現場演練,培訓內容可以根據施工內容具體而定,不論采取何種形式,任何內容的培訓,都要講究實效,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與評價。不能只重視管理層的培訓,不重視一線操作工人的培訓;只重視對標準的學習,忽視對崗位技能的培訓。
2.5強調對分包隊伍記錄的管理
項目組應及時的把握分包隊伍對記錄的收集和“寫我所做,做我所寫”,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它是對分包隊伍進行了質量管理活動的重要佐證。同時,應要求分包單位建立過程三檢制度,實行并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關鍵工程以及有較大的質量風險的作業在開展前,要組織項目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員、班組長作質量風險分析并在工程中進行跟蹤檢查,并做出較詳細的文字記錄。
2.6強調施工過程中的監督考核力度
監督考核制度不單是質量管理體系上的自我完善體制,更重要的是一種強制管理措施,這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考核工作,首先要指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標準,考核標準要細化,使考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據。考核要堅持公正、客觀的原則,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相應的獎罰,鼓勵先進,處罰違規,也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力保證。另外對考核結果的兌現是下一次考核的起點,在下一階段的質量管理工作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海洋工程項目中對分包商進行監督評估表如表2所示。
2.7建立質量否決制度
對不合格品必須進行返工。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基層管理人員的責任,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分承包方項目經理的責任;有關責任人員要針對出現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在糾正和預防措施沒有落實的情況下,不應對不合格品放行[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3海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