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釀造專業技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0:3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酒釀造專業技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白酒檢測;問題;措施
收稿日期:20130506
作者簡介:杜 靜(1982—),女,貴州貞豐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產品質量檢測工作。
通訊作者:劉忠宇(1974—),男,貴州貞豐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中圖分類號:TS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30503
1 白酒質量現有的檢測方法
1.1 通過人體感官進行鑒別
(1)利用色澤來鑒別。滋補性質的藥酒可能會伴有顏色;而醬香白酒也許會有微黃色,其他清香、濃香、米香和鳳香類型的白酒要求是無色、無懸浮、透明,且沒有沉淀物。
(2)利用香氣來鑒別。根據白酒的香型不同來進行評分。濃香性質的白酒具有的復合香是以己酸乙酯作為主體的;醬香性質的白酒醬香比較突出,“空杯留香”是其突出的特點;清香性質的白酒具有的復合香是以乙酸乙酯作為主體的;米香性質的白酒的特點是米香清雅。如果進行嗅聞,應注意酒杯與鼻子保持適當距離(約為2cm),同時吸氣量保持一致。
(3)利用口味來鑒別。無論什么樣的白酒,剛進入口中時都應該是柔軟、微甜、無澀苦等怪味。飲入后余香停留時間長,酒體比較協調,根據這個要做詳細的說明和評分。品嘗要注意:進口的酒量要保持一致;酒在下咽后要張開口吸氣,這樣易于辨別出酒味。
(4)利用風格來鑒別。豐滿的風味可以突出酒品的特有風格,不同白酒具有不同且固定的風格。感官進行評定的標準不盡相同,某種白酒可以適合于A地區的客戶。但另外的香型白酒就不一定在A地區受到歡迎,調配的白酒在感官方面如果可以和具體香型白酒保持一致,它也許也能被消費者接受,被市場認可。白酒既然是一種嗜好品,那么口味合適是基本的條件,也就是感官的鑒別是在判定白酒的質量方面最為基礎的方法。
(5)根據白酒中的混濁或者沉淀的狀況進行鑒別。先把一定量的白酒倒進玻璃杯里,觀察是否有沉淀,如果有,沉淀物在過濾后仍為白色,則可能是鈣或鎂鹽類物質。若沉淀物為黃色,可能是銅或鐵等物質,一般來自盛酒的容器。黑色的沉淀則可能是單寧鐵、鐵,可能是來自于鉛錫的冷卻器。要注意的是,低氣溫會使脂肪酸以及酯類產生凝固,形成了沉淀物,再放入室溫后會馬上溶解,但沉淀無毒,不影響酒的質量。
1.2 通過衛生、理化指標來鑒別
酒是一個復雜的平衡體,貯存中會發生氧化、水解等反應,在一段時間后,某些成分的含量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尤其是低度的白酒,在水解的作用下,會出現酯減酸增現象,但雜醇油以及高級脂肪酸類乙酯相對而言比較穩定。白酒在理化指標上突出的特點就是酸和酯含量高,如果從化驗分析來看,白酒的質量優劣評價主要依靠雜醇油以及高級脂肪酸類乙酯。它們是白酒釀造中必需的物質,因此,這兩個指標就可以來評判白酒的質量。除了分析了數據,還可以利用經驗來直接觀察白酒的色譜圖,劣質酒的基線比較平直且孤立,純糧白酒的微量成分居多,尤其是在色譜圖里面的油酸乙酯、棕櫚酸乙酯、亞油酸乙酯等。分析色譜圖還可以更直觀判斷出酒質的好壞。
2 白酒的品質檢測過程中常見的錯誤
2.1 用原料來鑒別
小麥、高粱、大米、薯干、玉米等是可以食用的資源,發酵過程只要不產生傷害人體的毒素,一般都可以釀造白酒,無論是調配白酒還是固態的發酵酒,其內在的成分都是決定感官質量的因素。原料的不同,導致成品酒內在成分不同,特別是一些呈味性質的物質組成及配比會出現差異,白酒的風格也不盡相同,但這不會影響到白酒的質量。此外,衛生標準,調配酒的衛生指標并不會比固態的發酵酒要差,同時它的成本相對更低,也具有更大的環保特點。總結起來,原料的使用不會直接影響到白酒的質量,不能用使用的原料好壞來評價白酒的質量。
2.2 憑借生產的方式進行鑒別
目前按生產方式劃分,白酒基本上可以分為3種類型:窖池進行白酒的發酵(最為傳統);食用酒精外加香料之間的調配釀造的液態白酒;最后是兩者之間的結合。目前,最后一種的生產方式的產量最大。但哪一種質量更好仍不能隨意評斷,這是因為窖池的發酵是開放式、多菌種的發酵,這一方式可能產生有益菌,也有可能產生有害菌,窖池的管理不善會產生霉菌,也就影響到了酒的衛生情況。同時,氣溫、濕度的變化及微生物的種類變化也有影響,因此,窖池中釀造的白酒變化可能比較大。第二種釀造方式由于食用酒精屬于純菌類發酵,比窖池類發酵更衛生,也更可靠,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白酒比較安全。但口感不協調,比第一種酵制的酒的味道差。第三種方法是把兩種情況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因此不能隨意評判好壞。
3 在白酒檢測中解決常見問題的方法
3.1 正確的選擇及使用物質
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是用來測定樣品數據可靠準確的前提。在標定試劑之前,要正確的選擇符合的基準材料,并按相關要求的濃度進行配制,比如:在選擇草酸作為基準原料來標定氫氧化鈉的標準性溶液,固態草酸一般比較穩定,相對的濕度在5%~95%之間時不會出現風化,可被保存于密閉的容器內。同時,草酸溶液穩定性比較差,置于空氣中容易被氧化,草酸在水中可以分解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長期保存草酸的水溶液,一般0.1mol/L的草酸溶液在20℃,閉光的情況下能保存15d。
3.2 白酒中糖測定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轉化糖時的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在實際的檢測中發現轉化糖液的時間應適當加長,否則糖轉化不完全,造成結果不準確。
(2)反應的溫度影響測定的結果。反應的溫度應保持一致。一般會采用800W的電爐外加石棉網,均勻加熱三角瓶(盛有斐林氏甲乙溶液),并控制在2min內沸騰,否則煮沸的時間就會不同,會造成蒸發量的改變,造成反應的濃度不一致,從而造成誤差。
(3)指示劑影響。滴定次甲基蘭(0.5%濃度)作為反應的指示劑。它也是一個具備氧化還原性質的物質,過早的加入以及過量的加入都會引起滴定的誤差。一般在滴定到比空白處試驗少1mL左右糖液時,再加2~3滴左右的指示劑比較合適,每次的加入量應一致。
(4)加水量影響反應的結果。斐林氏甲乙溶液中加水25mL,如果加水過多,則不容易判定終點;加水量如果過少,溶液在加熱時揮發快,影響之后滴定的結果。因此,在糖的檢測時,反應的條件很可能影響到實驗結果,操作時要嚴格遵守操作的規程。
4 白酒甲醇的含量測定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4.1 顯色劑影響
一般選用的顯色劑放置了過長的時間后會影響到顯色效果,甚至不會顯色,所以應在一周內進行一次配制,顯色的效果比較好。
4.2 酒精的濃度影響
5%~6%(V/V)的酒精的濃度顯色效果比較好,在操作時試樣管中的酒精濃度應與標準管中的保持一致,標準管要加入一定量無甲醇類酒精。
4.3 溫度影響
20℃以上室溫條件進行實驗,如果溫度越低,顯色的時間就會越長;如果溫度越高,顯色的時間就越短,但顏色的穩定性很差。特別是在冬天室溫低的情況下,要減少溫度的影響,應將比色管置于25℃的水浴內反應,以減少造成的誤差。
4.4 高錳酸鉀以及磷酸溶液造成的影響
氧化的時間如果過長,那么由甲醇的氧化產生的甲醛會進一步變成甲酸,導致結果的偏低。顯色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一般在30min。試樣管和比色標準管要在同時進行對比,時間越長,顯色就會越深,將影響測定結果。
5 白酒質檢隊伍的現狀和提高途徑
5.1 白酒質檢隊伍的現狀
隨著社會各界對白酒生產質量監督及食品安全的期望越來越高,對質檢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檢隊伍也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目前,白酒生產企業質檢人員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既缺乏擁有豐富經驗的高素質人員,又缺乏擁有多方面專長的復合型人才,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質檢工作的要求。
5.2 白酒之間隊伍的提高途徑
5.2.1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質檢人員素質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組織質檢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以更新專業知識和提高業務工作能力為重點,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對質檢隊伍及其管理人員進行基礎性、專業性培訓,提高檢驗、檢測能力,為適應新時期的白酒質檢工作提供高效的檢驗檢測服務。
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展開質檢干部的崗位練兵,提高相關隊伍的水平;引導相關的人員,深入生產、銷售一線,切實把握質量控制過程中的一切有效信息。
5.2.2 加強適用人才的引進
在充分利用現有質檢人才的基礎上注重質檢隊伍人才梯隊建設,有計劃地引進社會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補充質檢隊伍力量,提高質檢隊伍的整體水平。
5.2.3 加強質檢隊伍的思想工作建設
積極的探索開展政治思想工作新方法、新機制、新手段,不斷加強質檢部門的素質。通過進行職業道德、職業作風、職業紀律教育并通過建立規章制度,加強考核,來規范工作行為,使廣大質檢人員牢固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科學公正嚴格產品質量意識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形成良好的質檢隊伍道德風尚。
5.2.4 加強對質檢相關隊伍進行制度的建設
要打造超一流質檢隊伍,就必須有一套好的制度。要建立、完善規章和制度,強化內部的管理,促使各項檢查工作都有證據依靠,有規章遵循。必須嚴格進行獎懲,約束執法活動和公務行為,保證監督高效進行。
6 結語
在現代社會,企業的競爭實質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質量上,白酒生產企業要大發展,必須要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動力。提高產品質量,質檢隊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企業加強質檢隊伍建設,注重人才的引進培養、加強質檢隊伍的業務培訓,提高質檢隊伍的綜合素質,是確保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麗萍,李慧源.漫談白酒檢測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J].質量天地,2002(5).
[2] 李繼光,張根生,毛迪銳.近紅外分光光度法在白酒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與機械,2004(1).
[3] 李 娜,龔志偉.四川白酒檢測新成果通過鑒定[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9-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