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09:45: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貨幣基金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貨幣基金的匯兌安排綜述
摘要:《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在確認會員國具有選擇匯兌安排自由的同時,也要求會員國承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他會員國進行合作,以保證有秩序的匯兌安排,促進匯率制度穩定的義務。200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通過的《會員國政策雙邊監督》決定,則為基金組織進行雙邊監管和會員國履行匯兌安排義務提供了指導原則和具體標準。
關鍵詞:國際貨幣基金;匯兌安排;操縱匯率
近年來,由于我國長期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保持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狀態,國家的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從而引起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美國,更有一些企業界人士和國會議員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2007年6月15日,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推動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又通過了名為《會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定,就基金組織進行雙邊監管和會員國履行《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四條第1款義務規定了指導原則,并就監管的程序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這一決定取代了1977年執行董事會通過的《匯率政策監督》決定,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雙邊監管活動的依據。在此情況下,從法律的角度研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下的匯兌安排義務,對于指導我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應對來自美國等的指責,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會員國總的合作義務
在以固定匯率為特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社會于1976年就《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修改達成一致,從而形成牙買加體系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取消了固定匯率制。根據修改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四條第2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享有確定本國貨幣價值的“匯兌安排”的自由,會員國無論實行釘住匯率政策,還是浮動匯率政策,抑或相互之間達成合作安排,均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將這種選擇匯兌安排的自由絕對化,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會員國通過本國貨幣貶值來獲得不當的貿易利益,進而陷入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難以為繼的局面。為此,必須對會員國選擇匯兌安排的自由進行一定的限制。
1.與基金及其他會員國合作的義務
小議國際貨幣基金匯兌安排透析
摘要:《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在確認會員國具有選擇匯兌安排自由的同時,也要求會員國承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他會員國進行合作,以保證有秩序的匯兌安排,促進匯率制度穩定的義務。200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通過的《會員國政策雙邊監督》決定,則為基金組織進行雙邊監管和會員國履行匯兌安排義務提供了指導原則和具體標準。
關鍵詞:國際貨幣基金;匯兌安排;操縱匯率
近年來,由于我國長期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保持國際收支的雙順差狀態,國家的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從而引起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美國,更有一些企業界人士和國會議員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2007年6月15日,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推動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又通過了名為《會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定,就基金組織進行雙邊監管和會員國履行《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四條第1款義務規定了指導原則,并就監管的程序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這一決定取代了1977年執行董事會通過的《匯率政策監督》決定,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雙邊監管活動的依據。在此情況下,從法律的角度研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下的匯兌安排義務,對于指導我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應對來自美國等的指責,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會員國總的合作義務
在以固定匯率為特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社會于1976年就《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修改達成一致,從而形成牙買加體系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取消了固定匯率制。根據修改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四條第2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享有確定本國貨幣價值的“匯兌安排”的自由,會員國無論實行釘住匯率政策,還是浮動匯率政策,抑或相互之間達成合作安排,均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將這種選擇匯兌安排的自由絕對化,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會員國通過本國貨幣貶值來獲得不當的貿易利益,進而陷入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難以為繼的局面。為此,必須對會員國選擇匯兌安排的自由進行一定的限制。
1.與基金及其他會員國合作的義務
國內貨幣基金的發展與現狀
貨幣市場基金最早誕生在美國,世界上第一只貨幣市場基金由華爾街的布魯斯•本特和亨利•布朗于1971年創立。當時,美國的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大幅飆升,利率風險驟然加劇。為了規避存款利率限制和法定準備要求,貨幣市場基金應運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聶名華,楊飛虎(2007年)提出作為我國基金制度的創新,貨幣市場基金曾經引起很大的市場反響。當前由于制度變遷及市場因素的影響,貨幣市場基金發展面臨嚴重的危機。當前制約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匯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場化、貨幣市場基金國際化、貨幣市場基金優質投資品種以及股票市場行情。針對上述因素的現實癥結,中國應堅決推進匯率制度、利率制度的市場化改革,鼓勵和扶植貨幣市場基金的國際化運營,大力發展優質的貨幣市場投資品種,同時貨幣市場基金也要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
當前制約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的因素既有體制性因素,也有市場因素:1、匯率制度改革艱難前進。2、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3、貨幣市場基金未能實現國際化運營。4、貨幣市場基金優質投資品種稀缺。5、股票市場行情嚴重影響著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
一、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產生
我國對發展貨幣市場基金的理論探討始于1999年,而在實際操作中的萌芽則始于2003年兩只準貨幣基金的成立。2003年5月,南京商行與江蘇省內其他10家商業銀行共同發起成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聯合投資項目,運作資金總額3.8億元,年收益率達3.5%,7月南京市商業銀行、杭州市商業銀行、大連市商業銀行、貴陽市商業銀行、武漢市商業銀行和深圳市商業銀行等6家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聯合投資項目運作資金8個億,年收益率達到2.88%。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工具——貨幣市場基金的正式成立是以2003年12月10日三只貨幣市場基金分別獲得央行和證監會批文為標志的。2003年12月10日華安現金富利基金、招商現金增值基金、博時現金收益基金經歷了艱難險阻最終獲批,其中華安現金富利基金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
貨幣市場基金的特點分析
金融全球化的國際貨幣機制改革透析
摘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的金融聯系更為緊密,也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日益高漲,再次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金融全球化;國際貨幣體系;國際儲備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小議國際貨幣機制的改革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
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此外,國際儲備的供求矛盾還體現在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不平等上。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可以輕松的通過貨幣發行和貨幣互換來取得外匯儲備,但是他們作為發達國家往往又都是國際收支順差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積累。對于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取得外匯,但是這些國家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出口能力有限。這樣,在國際儲備的管理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處境形成強烈反差,迫切需要儲備的國家面臨儲備短缺,而不需要儲備的國家反而出現儲備過剩。
(三)導致國際收支調節混亂。多元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允許各國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可采用不同調節方式,但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外,其他幾種調節方式都由逆差國自行調節,并且國際上對這種自行調節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或支持,也不存在政策協調機制和監督機制。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已經發生了異化,他的主要義務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維護固定匯率、為嚴重逆差國提供資金援助及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常項目交易的多邊支付體系,轉移到了維持貨幣的自由匯兌,因為他假定自由浮動的匯率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無需過多干預。這樣,當部分逆差國出現長期逆差時,由于制度上無任何約束或設計來促使逆差國或幫助逆差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逆差國只能依靠引進短期資本來平衡逆差,而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國際收支調節問題上的這種混亂狀態,成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矛盾的集中體現。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構想
我國貨幣基金成長諸多問題論文
貨幣市場基金最早誕生在美國,世界上第一只貨幣市場基金由華爾街的布魯斯·本特和亨利·布朗于1971年創立。當時,美國的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大幅飆升,利率風險驟然加劇。為了規避存款利率限制和法定準備要求,貨幣市場基金應運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作為我國基金制度的創新,貨幣市場基金曾經引起很大的市場反響。當前由于制度變遷及市場因素的影響,貨幣市場基金發展面臨嚴重的危機。當前制約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匯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場化、貨幣市場基金國際化、貨幣市場基金優質投資品種以及股票市場行情。針對上述因素的現實癥結,中國應堅決推進匯率制度、利率制度的市場化改革,鼓勵和扶植貨幣市場基金的國際化運營,大力發展優質的貨幣市場投資品種,同時貨幣市場基金也要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
當前制約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的因素既有體制性因素,也有市場因素:1、匯率制度改革艱難前進。2、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3、貨幣市場基金未能實現國際化運營。4、貨幣市場基金優質投資品種稀缺。5、股票市場行情嚴重影響著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
一、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產生
我國對發展貨幣市場基金的理論探討始于1999年,而在實際操作中的萌芽則始于2003年兩只準貨幣基金的成立。2003年5月,南京商行與江蘇省內其他10家商業銀行共同發起成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聯合投資項目,運作資金總額3.8億元,年收益率達3.5%,7月南京市商業銀行、杭州市商業銀行、大連市商業銀行、貴陽市商業銀行、武漢市商業銀行和深圳市商業銀行等6家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聯合投資項目運作資金8個億,年收益率達到2.88%。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創新工具——貨幣市場基金的正式成立是以2003年12月10日三只貨幣市場基金分別獲得央行和證監會批文為標志的。2003年12月10日華安現金富利基金、招商現金增值基金、博時現金收益基金經歷了艱難險阻最終獲批,其中華安現金富利基金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貨幣市場基金的特點分析:
(一)貨幣市場基金屬于專門以貨幣市場工具為投資組合對象的追加型投資基金。鑒于貨幣市場工具的短期性與較高流動性,投資者可以隨時追加投資額,也可隨時通過簽發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
中國貨幣市場基金路徑論文
[摘要]中國貨幣市場基金業正處在成長上升階段,在這一階段市場自身的發育健全尤為重要,政府應努力避免對貨幣市場基金進行過多直接干預,為基金的發展營造一個適度寬松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基金的先進投資策略和管理經驗,培養一批信譽資產都過硬的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以帶動整個貨幣基金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基金;路徑選擇
一、貨幣市場基金概述
貨幣市場基金創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MoneyMarketFund,簡稱MMF)是一種以銀行存款、短期債券(含央行票據)、回購協議和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高的貨幣市場工具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經過30年發展,就已占據世界共同基金市場近三成的份額,在美國,其規模更是遠超儲蓄存款。貨幣基金的飛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其投資對象不同于股權或債券基金,具有與眾不同的比較優勢,表現在:
1.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一般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貨幣市場基金匯集眾多投資者的小額資金,進行金融“批發”業務,能爭取到銀行較高利率,還可以投資于收益率較高的短期證券,收益穩定。通常貨幣市場基金不收取贖回費,管理費用也較低,約為基金資產凈值的0.25%~1%,遠低于一般基金1%~2.5%的年管理費率,從而降低了費用,保證了收益。
2.貨幣市場基金的風險很低。貨幣市場基金并沒有把收益率放在第—位,安全穩健才是其運作的主要目標,其投資工具到期時間很短、一般持有剩余期限小于一年的債券,基本不會虧本,通常只受市場利率的影響,極少發生發行主體不能履約的情況。
我國人民幣匯率政策分析論文
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匯率義務
1、選擇匯兌安排的自由
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會員國,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和匯率政策受到我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以下簡稱《協定》下所承擔的義務的約束。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至1973年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建立在當時的《協定》基礎之上的固定匯率制,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固定比價關系,會員國均不得隨意變動其貨幣比價。這就是所謂的布雷頓森林體制。這一貨幣體制由于美國超過其黃金儲備發行美元并拒絕履行其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而于1973年徹底崩潰。之后國際社會經過長期的討論,終于于1976年達成《牙買加協議》(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并據此修改了《協定》,從而形成沿用至今的牙買加體制的國際貨幣制度。
根據修改后的《協定》第四條第1款,會員國的匯兌義務僅限于“承諾與基金及其他會員國合作,以保證有秩序的匯兌安排,并促進匯率制度的穩定”。根據該條第2款,在不違反第1款義務的前提下,會員國有選擇本國的匯兌安排的自由,即會員國可以自由選擇確定本國貨幣相對于其他貨幣的價值的方式。[1]會員國所選擇的匯兌安排可以是浮動匯率制度,或者是釘住某一貨幣的固定匯率制度,也可以是其他性質的合作安排。
2、避免操縱匯率與國際貨幣制度的義務
互聯網理財產品法律風險與監管
[摘要]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與貨幣基金的融合,深受廣大投資者的青睞。但目前我國缺乏專門針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法律法規,余額寶等理財產品也存在缺乏明確監管主體等方面的缺陷。當前,我國應該從完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法律監管體系、強化監管力度等方面著手,加強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法律監督與管理。
[關鍵詞]互聯網理財產品;余額寶;監管
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理財行業取得飛速發展,自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推出余額寶平臺以來,支付寶憑借良好的市場知名度與營銷手段使余額寶受到廣大用戶的追捧,帶動了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合力推出理財產品的發展模式。這些互聯網理財產品門檻低、收益高且操作便捷,短期內吸收了大量散戶的存款,在金融服務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一、我國對“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監管現狀
當前,我國對金融行業采取“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監管模式,由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共同履行監管職責。互聯網理財產品是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理財相結合的新型產品,單一的監管部門無法對其進行全面的監管,需要各個監管部門相互協調與配合。以余額寶為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支付寶作為支付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而余額寶中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則由證監會進行監管。據此可以看出,余額寶根據業務的不同,需要接受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督管理。由于我國尚未出臺直接針對“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現階段涉及到的法律法規主要針對理財產品的三方法律主體進行監管。以余額寶為例,三方法律主體包括基金銷售者(天弘基金)、基金投資者(余額寶用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1]基金銷售者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貨幣基金需要遵循《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的規定,嚴格規范基金銷售活動的開展,確保貨幣基金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審慎審查基金投資者的身份認證和投資資格,加強對基金消費者的權益保障。
二、當前我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監管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