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19:06: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茭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茭白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茭白;栽培;高山
論文摘要高山茭白栽培技術包括茭種選擇、田塊選擇、整地施肥、挖苗、定苗、栽植、疏苗、補苗、追肥、灌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高山茭白栽培技術的詳細介紹,為茭白的反季節栽培獲得成功提供參考。
1茭種選擇
應選擇生長健壯、抗逆性強、產量高、不易發青、產茭大而嫩的茭墩為種苗。
2選地
雙季茭選擇海拔700m以上,單季茭選擇海拔500m以上,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冷水流動、通風的田塊種植。
剖析黃巖區茭白兩熟培植技術
摘要:介紹了黃巖區茭白兩熟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品種與種株選擇、繁育栽植、大棚建造與管理、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茭白;品種與種苗選擇;繁育栽植;田間管理;浙江臺州;黃巖區
茭白,別名茭瓜、茭筍、蔬子,南方地區又名水筍,系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其蔬菜食用的部分為肥嫩的肉質莖。我國栽培茭白較廣,以長江流域以南水澤地區栽培較多,南方地區在湖邊、溝邊及水田有少量栽培。茭白肉白質嫩,清甜可口,品質優良,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特種水生蔬菜。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菜籃子工程的建設發展,黃巖區一年雙熟菱白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特別是1991年以來,采用棚膜覆蓋栽培后,形成了地方特色栽培技術,以夏季茭白為主的兩熟茭白栽培方式成效顯著[1]?,F將黃巖區茭白兩熟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地整地
雙季茭白對土地要求不嚴格,但為了優質高產,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多、不漏水的黏質土壤。因茭白一生都在淺水中生長,對水源、水質要求較高,要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的田塊種植。整地要求田平、泥爛、田埂不漏水,并加固加高至25~30cm,施肥后土壤深翻20cm左右,耙細,整平。整地后灌水3~5cm待種。
2品種與種株選擇
茭白栽培模式及關鍵生產技術探討
摘要:為促進茭白生產技術提升、生產模式優化,分析浙北地區雙季茭白5種主要栽培模式,從模式特點、生產技術要點、產量效益分析3個方面展開探討。綜合投入產出比來看,主要推廣大棚+地膜、大棚和地膜3種栽培模式。生產上建議有條件的地方采用大棚+地膜和大棚栽培模式,用工緊張和人工成本較高的地方采用地膜栽培模式。不同栽培模式不僅錯開了茭白上市高峰期,保障了銷售順暢,而且對目前日益緊張的勞動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各生產主體可根據自身生產實際,擇優選擇適合的栽培模式。
關鍵詞:雙季茭白;栽培模式;生產技術
茭白(Zizanialatifolia)屬禾本科菰屬,在浙北種植歷史悠久,湖州在歷史上則稱之為“菰城”[1],德清縣作為湖州茭白種植較為集中的區域,20世紀80年代以來,涌現了多個茭白種植專業村,這些村茭白產值占村種植業總產值的85%以上,2010年開始嘗試茭白設施栽培模式,經過10a的發展,種植技術持續提升,栽培模式不斷優化,產品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生產上栽培模式多樣化,主要有大棚+地膜(雙膜)、大棚、小拱棚、地膜和傳統露地栽培5種模式,近2a以地膜栽培模式居多,不同模式不僅栽培技術要求不同,而且在產量、效益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1栽培模式特點
5種栽培模式中,秋茭生產階段各個生育期完全相同,均為露地模式,栽培技術、產量和效益等并無差異,差異主要來自夏茭生產階段。雙季茭白生產中,夏茭產量和效益均大大高于秋茭,抓好夏茭生產,是雙季茭白豐產豐收的關鍵,相比于傳統露地栽培,應用設施栽培可使茭白生育進程大大提前,設施條件越好,采收期越早,雙膜栽培模式生育期提前最為明顯,比露地栽培提早1個月采收,雙膜栽培與大棚栽培2種模式之間差別1周左右,小拱棚和地膜栽培模式差別不太明顯,地膜與露地栽培相差7~10d。
2關鍵技術要點
探討茭白兩熟繁育栽植技術特征
摘要:介紹了黃巖區茭白兩熟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品種與種株選擇、繁育栽植、大棚建造與管理、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茭白;品種與種苗選擇;繁育栽植;田間管理;浙江臺州;黃巖區
茭白,別名茭瓜、茭筍、蔬子,南方地區又名水筍,系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其蔬菜食用的部分為肥嫩的肉質莖。我國栽培茭白較廣,以長江流域以南水澤地區栽培較多,南方地區在湖邊、溝邊及水田有少量栽培。茭白肉白質嫩,清甜可口,品質優良,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特種水生蔬菜。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菜籃子工程的建設發展,黃巖區一年雙熟菱白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特別是1991年以來,采用棚膜覆蓋栽培后,形成了地方特色栽培技術,以夏季茭白為主的兩熟茭白栽培方式成效顯著?,F將黃巖區茭白兩熟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選地整地
雙季茭白對土地要求不嚴格,但為了優質高產,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多、不漏水的黏質土壤。因茭白一生都在淺水中生長,對水源、水質要求較高,要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的田塊種植。整地要求田平、泥爛、田埂不漏水,并加固加高至25~30cm,施肥后土壤深翻20cm左右,耙細,整平。整地后灌水3~5cm待種。
二、品種與種株選擇
高山茭白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茭白;栽培;高山
論文摘要高山茭白栽培技術包括茭種選擇、田塊選擇、整地施肥、挖苗、定苗、栽植、疏苗、補苗、追肥、灌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高山茭白栽培技術的詳細介紹,為茭白的反季節栽培獲得成功提供參考。
1茭種選擇
應選擇生長健壯、抗逆性強、產量高、不易發青、產茭大而嫩的茭墩為種苗。
2選地
雙季茭選擇海拔700m以上,單季茭選擇海拔500m以上,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冷水流動、通風的田塊種植。
山區經濟發展論文3篇
第一篇:山區縣域經濟發展出路的思考
一、促進縣域經濟三大資源的轉化
1、土地資源的轉化
近年,洛南縣農民土地流失嚴重,縣中心周圍土地包括一些鄉鎮土地在發展經濟的中心任務下被大量征用,農民人均土地顯著減少,由原來人均一畝三分地而有富余下降為人均不到八分,變為“三無”農民,但洛南經濟卻并未出現人們期望的發展。能否在不改變當前的土地所有關系,并能長久地保證農民的根本利益,我國部分地區在這方面做了嘗試,其相近的做法是將土地“集體所有”轉為“集體共有”,即通過股份化的改造把土地資源轉為土地資本,土地轉為資本就可以參股,控股,土地流轉便由傳統的土地管理部門和上級政府監控轉變為農民自我控制。這樣,農民的利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便得到了永久性回報而不至于失地,失業,失利,從而使土地真正變成是縣域經濟下農民致富的最大財富。
2、農村資金的轉化
在洛南縣所轄各鄉內,農民收入懸殊,未能積極利用閑散資金。農村資金轉化就是要變農村資金為農村資本,就是要通過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讓農民辦企業。縣政府應該通過創造好的制度安排,政策環境,鼓勵具有資本優勢和經營能力的能人興辦企業,通過農民創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民的就業來盤活農村的閑散資金。這樣,把農民的錢整合在一起,建廠開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揮農村資金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縣屬謝灣相鄉農民集體出資開辦磚瓦廠,承包經營水庫富了一方百姓,是一步極好的舉措,值得借鑒。
鄉鎮企業隊下鄉考察工作匯報
本次大別山暑期考察活動中,鄉鎮企業隊負責日上午與當地鄉鎮企業及鎮鄉鎮領導的交流。很遺憾,由于天公不作美,我們沒能按照行程安排走訪鄉鎮企業。來到鎮初中,迅速安排了住家情況后,與鄉鎮領導、初中校長的交流便拉開了序幕。
首先老師表達了對縣教育局、鎮長等領導的感謝,對我們提出了希望——增強對中國國情的了解、認識到經濟教育狀況的不平衡。
接著初中汪校長對初中的同學們提出了希望——在交流中多多學習,體會大都市的現代氣息。
接下去柴鎮長開始介紹鎮的大致情況,包括基本的人口、面積、結構,鎮的歷史,經濟發展狀況,文體衛生等方面的建設,取得的成果等等。下面是柴鎮長講話的大致內容,由施嘉旎根據錄音筆記錄的音像資料整理成文。
非常榮幸和上中的老師同學坐在一起,這不容易。如張老師介紹,上中的老師同學領導已經連續三年來到我們鎮,我特別感謝你們不嫌棄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我們是國務院掛名的貧困縣,也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教育事業的支持,把上中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帶到我們山區。我們中學近年來教學上的改進和上中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鎮的情況,讓你們有一個輪廓性的認識。你們可以帶著這些東西稍后去體驗一下。鎮地廣人稀,面積99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8000多人。鎮轄6個行政村117個村民組。鎮非常貧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鎮還處在“住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糧,運輸靠肩挑,小災變饑荒(下三天雨變澇災,干旱了三天就變旱災,幾乎每年冬天有雪災)”的狀態。而隨著國家扶貧的計劃,我們歷屆鎮黨委政府帶領我們勤奮的農民齊齊拼搏,努力地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06年鎮被評為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示范鎮,這需要鄉鎮的發展有一定速度和基礎,而且上級對示范鎮在今后的發展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幾年我們鎮發展速度在加快,但橫向比較我們仍然比較貧困比較偏僻。我們鎮還面臨許多困境,其一就是這里山道彎彎交通不便,因此我們信息工業水平較低,于是我們決定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發揮我們本地的自然環境優勢,帶領農民致富。
村黨支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報告
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村黨支部在全村22個村民組廣泛開展調研,逐一走訪黨員戶、村民組長戶、農業產業化帶頭人、貧困家庭等,調研面覆蓋全村85%的農戶,90%的人口;召開支部會、黨員及組長會議,共同出謀劃策,深入而廣泛征求各方意見?,F將調研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及主要問題
*村是2004年6月由原*村和長嶺村合并而成。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373戶,1395人,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9畝。目前,村里各種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村級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人均收入在全縣處于較低水平。全村仍有少數村民組沒有修通機耕路,村組道路缺乏有效的維修和管護,路況損壞比較嚴重。尤其是,下屋組到趙灣組的1.5公里簡易三輪車路路況極差,車輛基本上無法通行,因為并村原因這條路沒有列入“村村通工程”,但因為是村的主要干道,沿路有輔導小學,農戶較多,所以群眾反應尤為強烈,迫切需要硬化改造。農田水利設施落后,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沿河的河堤,堰渠陳舊,防洪灌溉作用不強。飲用水方面情況也不理想,全村只有不到一半的農戶家庭有簡易自來水,仍有近600人存在飲水困難且有不少群眾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村級經濟來源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達22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杭州、福建、廣州一帶,從事裝潢、服裝、電子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村里也沒有集體經濟。農業基礎弱,地理位置偏僻,人均土地面積少,土壤貧瘠,土地產出率不高。近幾年,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引導農民種植茭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由于茭白逐年種植,管理粗放,成本增加等多因素影響,種植茭白的效益現在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戶發展的積極性。茶葉是村的傳統優勢產業,現有茶葉350畝,擁有全省聞名的“長嶺蘭芽”品牌,但缺乏有效的資源融合,品牌效益沒有充分發揮,以“林蘭名茶廠”為首的多家小型茶葉加工廠,加工出來的茶葉質量不一,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村里有衛生室一處,租用村部的房屋,設備落后,條件較差,難以承擔村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最近籌建的*利民社區,功能還不完善,制度還不規范,運行還很困難;村的黨組織活動場所陳舊,面積小,會議室和計生服務室等基本設施不能滿足需要。村支部各項工作欠規范,黨建工作的各項載體落實得不夠充分,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是很理想,思想觀念沒有跟上,服務群眾意識和能力不強。
二、主要工作
1、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的自身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村級各項規章制度,使村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實行黨務村務公開,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二是以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為核心加強組織建設,認真落實村級基層黨建的各項載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建立起一批組織放心、群眾信賴和滿意的高素質黨員隊伍。三是加大宣傳,在村全休黨員干部中營造出積極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濃厚氛圍。四是爭取實施村部建設工程,提升村組織建設工作水平、拓展村組織服務功能,解決目前村組織活動場所不足的現狀,以便充分發揮好服務黨員和群眾的陣地作用;
村黨支部創先爭優調研報告
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村黨支部在全村22個村民組廣泛開展調研,逐一走訪黨員戶、村民組長戶、農業產業化帶頭人、貧困家庭等,調研面覆蓋全村85%的農戶,90%的人口;召開支部會、黨員及組長會議,共同出謀劃策,深入而廣泛征求各方意見?,F將調研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及主要問題
**村是2004年6月由原**村和**村合并而成。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373戶,1395人,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9畝。目前,村里各種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村級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人均收入在全縣處于較低水平。全村仍有少數村民組沒有修通機耕路,村組道路缺乏有效的維修和管護,路況損壞比較嚴重。尤其是,下屋組到趙灣組的1.5公里簡易三輪車路路況極差,車輛基本上無法通行,因為并村原因這條路沒有列入“村村通工程”,但因為是村的主要干道,沿路有輔導小學,農戶較多,所以群眾反應尤為強烈,迫切需要硬化改造。農田水利設施落后,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沿河的河堤,堰渠陳舊,防洪灌溉作用不強。飲用水方面情況也不理想,全村只有不到一半的農戶家庭有簡易自來水,仍有近600人存在飲水困難且有不少群眾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村級經濟來源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達22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杭州、福建、廣州一帶,從事裝潢、服裝、電子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村里也沒有集體經濟。農業基礎弱,地理位置偏僻,人均土地面積少,土壤貧瘠,土地產出率不高。近幾年,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引導農民種植茭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由于茭白逐年種植,管理粗放,成本增加等多因素影響,種植茭白的效益現在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戶發展的積極性。茶葉是村的傳統優勢產業,現有茶葉350畝,擁有全省聞名的“**蘭芽”品牌,但缺乏有效的資源融合,品牌效益沒有充分發揮,以“林蘭名茶廠”為首的多家小型茶葉加工廠,加工出來的茶葉質量不一,存在以次充好的現象。村里有衛生室一處,租用村部的房屋,設備落后,條件較差,難以承擔村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最近籌建的**利民社區,功能還不完善,制度還不規范,運行還很困難;村的黨組織活動場所陳舊,面積小,會議室和計生服務室等基本設施不能滿足需要。村支部各項工作欠規范,黨建工作的各項載體落實得不夠充分,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不是很理想,思想觀念沒有跟上,服務群眾意識和能力不強。
二、主要工作
1、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的自身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村級各項規章制度,使村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實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實行黨務村務公開,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二是以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為核心加強組織建設,認真落實村級基層黨建的各項載體,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建立起一批組織放心、群眾信賴和滿意的高素質黨員隊伍。三是加大宣傳,在村全休黨員干部中營造出積極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濃厚氛圍。四是爭取實施村部建設工程,提升村組織建設工作水平、拓展村組織服務功能,解決目前村組織活動場所不足的現狀,以便充分發揮好服務黨員和群眾的陣地作用;
關于加強農村黨支部的執政能力的幾點看法
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所奮斗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本人經組織安排到*村村黨支部任第一支部書記,在工作中注重抓好村黨支部的先進性,樹立黨員在人民群眾的心中的典范。每一個黨員的素質關系著黨支部的整體素質,每一個黨員的言行影響著黨支部的整體形象,黨支部能不能保持先進性、有無吸引力、凝聚力、能不能穩固執政地位,就看能否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我村在保持黨員先進性學習中,強化村黨支部的管理機制和領導能力。
一、創新黨員管理機制,提高黨員管理水平。
*村是**鎮的一個山村,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緩慢。隨著周邊經濟發展的深入,我村外出到同安城區的黨員數量不斷上升,對這些外出黨員,黨組織對他們無法全面管理,打工所在地的黨組織又對他們缺少管理,他們似無根的浮萍,游離于組織之外。黨員發揮作用不僅需要自身的素質和內在的動力,更需要有組織的力量,就是黨組織如何具體地為黨員發揮作用提出要求、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缺乏黨組織的力量,要發揮黨員個人作用比較困難的。所以,我村黨支部在先進性學習中,采用村兩委集中學習,再分山*洋、*村和同安城區三個領學黨小組。因農村黨員的特殊性,黨小組領學采用談話的形式,讓老黨員通俗易懂地學習先進材料,使每一個黨員不管在哪里都不會游離于組織之外,都有一個“家”,或都能找到一個“家”,都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作用。
對黨員的管理還要完善黨員的“入口”機制,要正確處理黨員的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加強發展黨員的計劃性,加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嚴格把好“入口關”,要善于培養和吸收年文化層次高、威望較高的群眾入黨。把好“入口”關要責任到人,入黨介紹人要保證介紹對象的質量,否則要追究介紹人的責任。對于犯錯誤的黨員,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該處理的就處理。保證了我村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二、在新的農村發展條件下,充分牢記黨支部的表率作用,強化領導能力。
能力既包括具有內在傾向性的思維能力、評價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等,又包括具有外在傾向性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處事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是高是低,直接影響到黨員先進性的保持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