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10:34: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倍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技師培養倍增計劃
根據省委、省政府“全面達小康、建設新**”的戰略部署,結合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印發**省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綱要的通知》(蘇政發〔**〕25號)和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高技能人才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省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綱要的通知》(蘇人才高辦〔**〕4號)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加快推進我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技師、高級技師的培養工作,在全面完成三年三萬六千新技師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從**年到2010年,在全省組織實施“新技師培養倍增計劃”。
一、指導思想
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新技師培養倍增計劃”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把職業能力建設放在首位,發揮政府指導調控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使高技能人才質量快速提升,數量快速增長。在實施培養倍增計劃的實踐中,推動觀念更新,政策完善,機制創新,把技能培養、考核評價、崗位使用、競賽選拔、技術交流、表彰激勵、合理流動、社會保障等工作環節抓實,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與社會氛圍,推動技能勞動者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壯大。
二、目標任務
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中、初級技能勞動者比例結構基本合理的格局。實施新技師培養倍增計劃,“十一五”期間,全省新培養技師、高級技師10萬人,并按新技師培養數3—4倍的比例加大對高級工的培養,到2010年底,全省的技能勞動者總量達到600萬人,高級工水平(含)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達到30%左右,其中技師、高級技師占比達到5%以上,并帶動中、初級技能勞動者隊伍梯次發展。
——企業目標。到2010年,全省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重點領域服務業和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技能勞動者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到80%以上,其中,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高級技能,含)以上證書的高技能人才占比達到40%以上,技師、高級技師占比達到10%以上。
財政局倍增宣傳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工作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促進廣大城鄉居民更加了解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政策,更加支持和參與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的實施,結合2012年全市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規劃工作要點,制定如下宣傳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的實施意見》(淮發〔2011〕40號)和市政府《關于2012年實施35項民生工程的通知》(淮府〔2012〕16號),堅持“輿論宣傳引路,惠民政策公開,回應群眾關切,服務便民利民”,注重宣傳的長效型和連續性,不斷強化民生輿論宣傳陣地建設,緊扣重點環節準確解讀惠民政策、及時宣傳先進推動典型引路、深入推廣經驗創新宣傳方式,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支持民生工程和收入倍增,合力建設幸福的良好局面。
二、宣傳形式
不斷拓展宣傳載體,廣泛延伸宣傳觸角,不斷改進宣傳方式,著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網絡。日常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根據工作需要對政策措施、進展情況、實施成效等分階段進行引導性宣傳;傳統宣傳與個性化宣傳相結合,既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傳統媒介報道,又通過短信、巡展、動漫等方法創新開展宣傳;對口宣傳與聯合宣傳相結合,相關部門既按照各自分工抓好牽頭項目宣傳,又協同配合共享資源,組織開展聯合宣傳。
三、宣傳重點
剖析國民收入的倍增規劃
一、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一)提出的背景
二戰后日本經濟借助朝鮮半島軍火需求,迅速恢復經濟經歷了“巖武景氣”時期,進入“鍋底蕭條”階段。蕭條暴露出日本經濟存在雙重結構、過度依賴投資帶動經濟增長、人口紅利即將結束等諸多問題。此外,對比戰前,日本戰后發展經濟的目的有意無意仍然存在“強國淪”意識。由此在制定新時期經濟計劃時引發出日本國家發生一場大討論。最終導致“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一項宏偉的綜合經濟發展戰略的誕生。[tl
(二)主要內容
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指在一個相對確定而且較短的時期內,通過提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效率和效益、顯著提升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政府的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式來實現居民收入翻番目標的一種經濟社會發展方案。田計劃共分為總論、政府公共部門的計劃、民間部門的預測與誘導政策和未來國民生活狀況共四個部分。其核心是引導產業結構高級化,并輔之以改革收入分配、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技術創新、促進國際貿易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具體來說,日本主要從生產和需求兩方面推動產業結構高度化。就生產方面而言。以重化工業為中心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鼓勵技術先進的產業及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生產規模,淘汰落后產能。建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分工體制和合作關系,幫助中小企業走向現代化。就需求方面而言,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工人和農民的購買力。對于工人.政府制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嚴格規定企業內部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差距在6到8倍之問,并充分發揮企業工會在勞資雙方談判中的關鍵作用。促使科學的工資決策機制形成。19601970年,日本工人工資指數上漲了近1.7倍。對于農民。政府規定遠高于國際市場的“生產者米價”。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1960-1969年。日本農產品價格上漲95%,工業產品價格僅上漲30%。閉
(三)實施的效果
民營經濟倍增工作打算
為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11〕10號)、《中共地委地區行署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畢地黨發〔2011〕22號)、《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畢市黨發〔2011〕8號),促進全區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制定本計劃(2011-2013年)。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按照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的要求,以民營經濟三年倍增為目標,開放發展領域,創新發展思路,優化發展機制,提升服務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壯大民營經濟規模,提高民營經濟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民營經濟成為支撐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
二、發展目標
主體倍增。到2013年底,全區民營企業超過1千家,個體工商戶超過2萬戶,注冊資本達到72億元。
總量倍增。到2013年底,全區民營經濟年均增速超過32%,實現增加值91億元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全社會民間投資達到9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全區居民收入倍增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市政府《市實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方案》要求,加快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民生需求保障機制,全面建設和諧、魅力。經研究決定,“十二五”期間在全區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F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市政府的經濟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區為目的,加快構建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多元支撐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城鄉居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力爭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9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88元。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城鄉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三、基本原則
工業發展倍增工作意見
為促進我區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現提出我區2011-2013工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工業強區”理念,全力推進“工業倍增1322突破工程”,即圍繞工業倍增、企業發展和產業提升目標,實施大投入、大招商、大項目三大戰略,突出園區建設和企業培育兩項重點,實現工業經濟總量和規模企業數量兩個翻番,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
二、發展目標
工業總量目標:到2013年,規模工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70億達到150億以上,年均增長30%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22億達到50億以上,年均增長28%以上。
工業投資目標:工業投資由2010年的38億達到100億以上,年均增長40%以上,三年累計工業投資達230億以上。
教育資源倍增工作若干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的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統籌我區優質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有效緩解基礎教育入學壓力和解決擇校問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倍增,現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存量挖潛、擴能建園、產事并舉、借力發展、創新體制、提高質量的原則,加大力度,科學統籌,精細運作,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使我區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得到明顯拓展,有效緩解大班額和擇校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二、總體目標
到2012年,我區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新增學位1845個,其中2011年新增585個,2012年新增1260個。
三、發展模式
通信網絡線路倍增設備思考
1緒論
線路倍增設備是針對無線傳輸信道容量有限,帶寬不足而設置的。它可大大提高無線傳輸信道的傳輸容量,使寶貴的無線信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可有效解決無線傳輸瓶頸問題。本文對線路倍增設備的技術體制進行了詳細闡述、對語音編碼的標準進行了簡單介紹;對線路倍增設備的組成、功能進行了介紹。對信元總線交換、中繼接口單元、承載接口單元的工作過程及實現方式進行了詳細描述。完成了能實現倍增增益為6的線路倍增設備。
2設備基本組成及工作流程
2.1設備的組成
系統要求線路倍增設備(以下簡稱DCME)支持中繼134路,承載134路,l9英寸標準機箱,高度不大于Iu。小型化必須解決結構問題、供電問題,合理劃分硬件模塊,采用高度集成的芯片。經過多方調研、論證,設備功能模塊劃分如下:
1)中繼接口單元(以下簡稱TcU)
工業經濟倍增工作意見
為實施“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加快我市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東部產業轉移及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三市六縣發展政策等機遇,牢固樹立工業強市的理念,圍繞“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設,以實施“125”行動計劃為重點,以園區建設和企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抓大與扶小并舉,著力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大規模,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
(二)主要目標。
工業經濟總量:到201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150億元以上,比2007年翻一番。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10億元以上。
城市人口倍增計劃政策意見
“十一五”期間,深入實施“城市帶動”戰略,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工業強城、三產興城、引資建城、安居旺城”為基本方針,以激活創業、擴大就業為著力點,加快推進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為確保實現中心城市人口五年倍增,到2010年建成區人口達到60萬,并建成江蘇新興工商業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華東最佳人居城市、教育產業集聚城,特制定如下政策意見。
一、增加投資興業人口
1、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
鼓勵引進外來資本改造重組或參股控股本地工業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納入年度招商引資考核,其他類型按考核辦法折合。
新引進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商業銀行、擔保、典當等金融機構、市政府實施的“55210”工程中的五大物流中心、十大市場開發項目和落戶湖濱新城開發區的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的設施農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8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一次性開工建設20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衛生、科技、旅游、文化等項目以及職教園區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學校項目,視同工業項目考核,計入部門招商引資實績。
對提供超過500個固定就業崗位的招商引資工業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2倍納入招商引資考核;提供就業崗位在1000個以上的,按1.5倍納入招商引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