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4:35: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病害防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研究

摘要:水產養殖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隨著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水產養殖病害防控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加劇。本文主要對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以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水平,促進水產養殖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水產養殖;病害防控;對策

我國西北地區雖然深處內陸,但有些區域利用自身水域優勢,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為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如寧夏賀蘭縣利用黃河水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漁業,目前漁業生產面積已達到7000hm2,其中精養面積高達5600hm2、粗養面積600hm2、水系面積800hm2。水產品總產量高達4.14萬噸、其中魚產品總產量為4.11萬噸、蝦產品總量為240噸,河蟹總產量為55噸。漁業總產值高達4.5億元。在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但是西北地區由于氣候、地理位置等原因,再加上人為因素,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每況愈下,也影響了水域生態環境,從而給水產養殖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加大了病害防控的任務。因此本文對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以提高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水平。

1當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特點分析

(1)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受西北地區區域和氣候等條件的影響,西北地區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特別是8、9月份,病害情況更為復雜。8月西北地區是全年高溫期,氣溫、水溫較高,此時魚類生長速度最快,但同時也極易發生各種病害。如8月鯉魚容易感染細菌性敗血癥、皰疹病毒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癤瘡病等,草魚則容易感染細菌性腸炎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等。而到了9月,西北地區氣溫下降,溫差增大,再加上此時魚類養殖量還在增長,因此這一時期也容易暴發各類病害。如鯉魚容易出現細菌性爛鰓病、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感染等,草魚容易出現肝膽綜合癥、出血病等,鰱鳙魚容易感染菌性敗血癥、打印病等。由此可知,在西北地區水產養殖業中,受各種因素影響,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目前已經確定的病害共有7種,其中有3種細菌性疾病、2種寄生蟲疾病和2種真菌性疾病。不同種類的病害,大大增加了病害防控難度。另外以往病害發生時間較為集中,季度性較為明顯。但隨著魚苗互換,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時間延長,幾乎全年都會出現病害。(2)病害原因復雜,綜合發病成普遍現象。不同水產養殖區域,由于氣候和水體等不同,不僅增加了水產養殖病害情況的復雜性,同時也增加了病害原因的復雜性,各種致病微生物、寄生蟲等都能帶來病害,使得病害原因復雜,增加了防控難度。同時復雜的病害原因也造成病害朝著綜合發病方向發展。各類水產一旦發病,則會出現多種病情,而一旦發病,則往往不可收拾。

2當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論析水稻病害綜治防控策略

摘要:介紹了水稻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包括植物檢疫、加強預測預報、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害;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即從農業生態學的總體觀念出發,以預防為主,本著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原則,有機地協調使用農業、化學、生物和物理機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態學手段,把病害的發生數量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達到高產、優質、低成本和少公害或無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保護水稻安全生長,基本上有4條途徑:一是改變農田生物群落的組成相,使病菌的種類和數量減少,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二是改變營養、發育和繁殖條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減少農作物被害的可能性,增強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滅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按其性質可分為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現將其綜合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一、植物檢疫

加強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保障水稻生產不斷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和縣2008年首例細菌性條斑病,就立即采取封鎖、消滅措施,以防止植物檢疫對象傳出擴散。

二、加強預測預報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探討

1水產養殖的生態防控技術概述及其內涵

造成水產養殖病害分為外界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生物、環境和人為三大因素。內在因素主要為水產養殖動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發疾病的內在原因。疾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條件,內因是關鍵。根據水產養殖業發生病害的特點,以及病害發生的三要素:病原、環境、宿主,發明了檢查和消毒水產苗種技術和免疫預防技術,通過這兩項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水產動物的免疫力和成活率;第二,環境調控技術,這項技術不僅為水產動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體環境,同時抑制了病原滋生和繁殖的能力和機會;第三,如果水產動物發生病害,一定要及時、科學地使用正確的水產藥物,盡快的控制水產動物的病情,盡可能的減少損失。水產養殖的生態防控技術的內涵可以通過字面意思來做深入的分析。首先,生態指的是三個生態位,一是氣水界面,即水體表面與空氣接觸的界面,這個界面上主要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居住的地方,氣體交換也在這一界面上進行;一是泥水界面,即最底層的水與表層淤泥接觸的界面,這個節目上主要是分解者居住的地方物質的轉換也在這一界面進行;一是水產動物的腸道,這個是能量轉化的主要場所。最后生態防控的“控”,控的意思是指通過使用針對性藥物或疫苗控制生態系統中危害水生動物健康的病原,也可以說是控制病原性疾病,與“防”補充。

2加強水產養殖的生態防控技術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養殖水產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要想養好水,就要先養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潔養殖環境的重要性,這是養殖成功的基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清理不干凈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陽光下暴曬,也要注意堵住漏洞,這樣才能改善底層的質量。

2.2對苗種的消毒要徹底

查看全文

小麥重大病害防控工作方案

小麥是我鎮小春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3萬畝左右,近年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發生嚴重,已成為制約小春糧食增產的關鍵因素。為做好2015年小麥主要病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害危害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小麥主要病蟲計劃防治面積0.6萬畝次,重大病害防治處置率9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25%以上,病害總體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下。

二、防控策略

在播前實施藥劑統一拌種的基礎上,狠抓春前、春后防治關鍵時期,嚴把“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應急防治”二道關口,采取“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策略,控制發病中心,最大限度減少春季大面積防控壓力。

三、主要技術措施

查看全文

池塘草魚病害防控對策探究論文

摘要:介紹了池塘草魚病害的種類、發生癥狀、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草魚;病害;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隨著人們對草食性魚類的需求越來越大,草魚的養殖也愈來愈熱。但是草魚疾病多,難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為提高養殖草魚成活率,在草魚養殖中要采取綜合防治,提早預防和科學用藥,為指導漁業生產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一、發病菌源及癥狀

草魚常見病有2類,即新、舊三大病害。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赤皮病是草魚的舊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別是柱狀嗜纖維菌、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和熒光假單胞菌,它們均屬革蘭氏陰性菌。細菌性并發癥(赤皮、爛鰓、腸炎并發癥)、病毒性出血病、肝膽綜合癥是草魚的新三大病害。

1.1細菌性并發癥(赤皮、爛鰓、腸炎并發癥)

查看全文

探索山核桃潰瘍病害防控策略

摘要:介紹了山核桃潰瘍病的癥狀、病原、病程、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為山核桃栽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核桃潰瘍病;發生;防治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Sarg)是我國北亞熱帶地區著名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壽命長、產量高的特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山核桃潰瘍病(DothiorellagregariacankerofCarya)是山核桃的一種主要病害,近年來發生較為嚴重,特別是2002年春季,山核桃產區普遍發生該病。以寧國市為例,危害面積達到1.1萬hm2,其中嚴重危害面積0.2萬hm2,受病植株不僅影響當年的產量,而且削弱樹勢,導致結果樹木枝條早衰,部分幼樹死亡。現將該病的發生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癥狀

主要危害山核桃2m以下主干,發生嚴重時,可危害2m以上主干或大枝。初期枝干受害部位產生水漬狀病斑,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并逐漸擴展,后失水下陷,出現病菌褐色或黑色子實體。病部有時出現縱裂,皮層脫落。受病樹皮的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壞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爛部位有時深達木質部2~3cm。危害嚴重的樹干,由于病斑過大或病斑密集聯合,影響養分輸送,導致整株死亡。

二、病原

查看全文

森林病害防控策略探究論文

關鍵詞:森林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近年來,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樹上發生了一種毀滅性的國際檢疫對象,該松樹危險性病害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擴散迅速。轄區內松林均為該危險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傳播媒介昆蟲——松褐天牛分布廣泛,我區氣候條件也屬于該病害發生的適生區,為其自然傳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同國內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頻繁,危險性病蟲害隨松材及其制品、包裝材料等人為傳入我區機會與日俱增,該松樹危險性病害已成為威脅我區林業和生態建設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勢十分嚴峻。若不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數百萬畝松林必將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對林業和生態建設以及對外出口貿易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近年來,江、浙等省在松樹上發生了一種毀滅性的國際檢疫對象,該松樹危險性病害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擴散迅速。轄區內松林均為該危險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傳播媒介昆蟲——松褐天牛分布廣泛,氣候條件又屬于該病害發生的適生區,為其自然傳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周邊鄰省也已發生危險性病蟲害。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同國內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頻繁,危險性病蟲害隨松材及其制品、包裝材料等人為傳入我區機會與日俱增,該松樹危險性病害已成為威脅我區林業和生態建設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勢十分嚴峻。若不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數百萬畝松林必將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將面臨毀滅性的危險,對林業和生態建設以及對外出口貿易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把危險性病蟲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為了把危險性病蟲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應采取以下除治與預防措施:

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1.1以系統工程和可持續控制為指導,以保護森林資源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為目標,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除治與預防并重,堅持防治與營林相結合的原則,加強依法防治,強化政府行為,倡導群防群治,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施策,達到有效遏制其擴散蔓延的目的。

1.2具體措施:①堅持除治與預防并重的基本方針,認真扎實抓好預防監測工作。②堅持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基本方針,以預防的總體戰略出發,根據有關因素對全區除治與預防工作進行科學區劃、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對不同類型區的目標任務和對策都要有所區別,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堅持政府組織,全社會參與、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各級政府是危險性病蟲害防范的責任主體,負有首要責任。預防工作政策性強,涉及社會各個方面,是一項集政府行為、社會行為和部門行為于一體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堅持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的基本方針。在危險性病蟲害防范過程中,認真貫徹《植物檢疫條例》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以法律為武器,堅持依法除治,依法預防,防止人為傳播。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強化行業管理。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有效的病蟲害控災機制,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除治與預防水平的基本方針。除治與預防工作技術性強、難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基礎上,不斷研究出先進除治預防手段,積極引進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不斷提升除治預防水平,提高除治預防成效。

查看全文

公路瀝青路面病害防控措施論文

摘要:基于高等級公路的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特征與成因,探討了如何選擇相適應的養護處治對策。

關鍵詞: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維修處治

一、瀝青路面常見的早期病害特征及產生的原因

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特征有:車轍、縱橫向裂縫、面層松散、泛油、路面推移,局部沉降和功能性破壞等。這幾種病害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車轍,主要是超重車、集裝車、大噸位的車在公路上反復行駛碾壓下產生永久性變形和塑性流動而形成的。它在瀝青路面壓縮沉陷的同時,出現橫向隆起,其變形主要發生在瀝青路面面層。②縱橫向裂縫,裂縫的大小取決于當地的氣溫和瀝青面層和半剛性基層材料的抗裂性能。瀝青面層分路幅攤鋪時,兩幅接茬處未處理好,在車輛和大氣因素作用下逐漸開裂,或是由于路基壓實度不均勻而形成。③面層松散,因瀝青與酸性石料間的粘附性不良造成或許基層、土基層軟化而造成面層松散。④泛油,主要是在材料運輸施工過程中,瀝青混合料中粘結料到局部地方。主要因素:油石比、級配、攤鋪的均勻性和粉膠比(礦粉比瀝青)。⑤路面推移,主要是指瀝青混合料在道路的縱向發生位移,可能在施工期間發生或在道路通車一段時間產生。⑥局部沉降,主要是路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在施工中質量控制不嚴,一些小問題未得到妥善處理。⑦功能性破壞,主要是通車后瀝青路面不平整,不具有設計時預期的功能,初期養護不及時,不到位造成的。

以上幾方面的早期病害已與瀝青混凝土的水穩定性從設計到施工未得到有效控制有關,水在瀝青混凝土路面中的表現形式為:空隙水、層間水、深層水。水對瀝青路面的損害有:高溫動水壓力對瀝青混凝土有剝離作用造成路面松散;層間水使瀝青路面各層分開改變路面的受力狀況,路面在動荷載的作用下彎拉應力成數倍增加;水的沖刷破壞瀝青路面材料結構;滲水是使路基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

二、瀝青路面早期病害處治認定

查看全文

試探水泥砼道路病害防控策略

摘要:隨著公路交通量的迅猛增長,再加上氣候、沿線水文地質、施工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許多路面投入運營不久就出現病害,影響了公路交通的正常運行。水泥砼路面的病害是一個普遍存在而又較難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本文分析了水泥砼路面中常見的一些病害發生的原因,提出預防措施。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壓、抗彎、抗磨損高穩定性等諸多優勢得到普遍應用,但往往因工程量小,施工工藝簡單,非主線工程等因素,放松對其質量控制細節的要求,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

一、水泥砼路面病害產生的原因

1.1裂縫類病害的成因分析

由于水泥砼路面的非均質性、低韌性及現場環境條件和施工工藝水平的可變性,很難完全避免砼面板的開裂,因此,裂縫類病害在水泥砼路面病害中較為常見。

查看全文

水生動物病害監測和預防工作總結

水生動物病害因為養殖業的發展、環境的變化等因素而迅速成為制約養殖發展的重要問題。近三年來對我區8個大宗養殖品種病害測報的結果顯示,病害發生種類約25種,包含了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藻類、水質惡化、營養性疾病等,其中細菌疾病約占40%以上,寄生蟲約占15%-25%,營養性疾病約占20%。發病高峰為5-9月,2010年直接經濟損失達230萬元,2011年為450萬元,2012年為520萬元,給養殖生產帶來了嚴重危害,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隨著病害防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針對危害嚴重疾病的防控技術研究,大部分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還有一些病害沒有研制出相對有效的防控技術,這些病害在不同的年份均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危害。

一、我區水生動物病害防治現狀

1、我區水生動物病害發生的現狀

我區水產養殖品種主要為常規品種,主養品種8種,養殖模式涉及池塘、湖泊、灘涂、山塘水庫等多種模式。由于養殖品種較多,養殖模式豐富,疾病的種類也廣泛。疾病的主要種類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蟲病、藻類、水質惡化導致的疾病、營養不均衡導致的疾病等。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草魚出血病。細菌性疾病主要有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等。真菌性疾病主要為水霉病。寄生蟲病主要有車輪蟲病、孢子蟲病、指環蟲病、中華鳋蟲病及錨頭鳋蟲病等。營養性疾病主要是草魚、青魚養殖過程中發生的疾病。由于養殖水體惡化和養殖環境污染導致的漁業損失也基本每年均有發生。雖然其他病害也有檢測到陽性結果,但總體導致的危害和損失較小。

5-9月是病害種類發生以及導致死亡的主要季節,如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大多寄生蟲病、營養性疾病以及水質惡化等;冬春季是水霉病高發季節;春季、秋季是車輪蟲、指環蟲的發病高峰季節。

各類疾病中,引起嚴重損失的主要為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以及營養性疾病等。養殖模式與疾病導致的經濟損失密切相關,池塘養殖因疾病導致的損失顯著高于湖泊或水庫養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