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19:27: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補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賓語補語對比管理論文
在中學語文語法教學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學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賓語和補語的區分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學生常常對“謂前為狀謂后補”和“謂語之后帶賓語”這兩句“竅門口訣”疑惑不解。雖然他們懂得前者是針對謂語中心詞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針對句子主干順序來說,但在實際操作中和分辨時還是常常感到困難。為此,我特意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兩種成分進行了幾方面的對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一,細推敲兩種概念,從回答問題入手。
賓語是動詞中心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對動詞、形容詞中心詞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根據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知道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之間是被涉及與涉及的關系,回答的是“誰”或“什么”一類的問題;而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邊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形容詞之間是補充和被補充,說明和被說明的關系,回答的“怎么樣”的問題。例如:(1)他打球。(2)他打〈輸〉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對象,回答“什么”的問題,所以是賓語:例(2)中“輸”是補充說明“打”的結果,回答的是“怎么樣”的問題,所以是補語。
從概念和回答不同問題兩個方面進行比較是區分賓語和補語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詞性類別判定,細辨認數量結構。
用分辨詞性的辦法進行對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賓語作為動詞所涉及的對象,經常用名詞、代詞或其他名詞性短語來充當;而補語則經常用形容詞、動詞、介詞結構或其他動詞、形容詞性的詞語來充當。例如:(1)他看書。(2)他看〈完〉了。(3)他看什么?(4)他看得〈很認真〉。(5)他去新華書店。(6)他來〈自南方〉。以上(1)(3)(5)句子分別以名詞、代詞和名詞短語來充當賓語,而(2)(4)(6)句則以動詞、形容詞或介詞結構充當補語。
賓語補語對比管理論文
[內容]
在中學語文語法教學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學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賓語和補語的區分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學生常常對“謂前為狀謂后補”和“謂語之后帶賓語”這兩句“竅門口訣”疑惑不解。雖然他們懂得前者是針對謂語中心詞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針對句子主干順序來說,但在實際操作中和分辨時還是常常感到困難。為此,我特意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兩種成分進行了幾方面的對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一,細推敲兩種概念,從回答問題入手。
賓語是動詞中心語的支配對象,補語是對動詞、形容詞中心詞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份,根據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知道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之間是被涉及與涉及的關系,回答的是“誰”或“什么”一類的問題;而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后邊的連帶成分,它與動詞、形容詞之間是補充和被補充,說明和被說明的關系,回答的“怎么樣”的問題。例如:(1)他打球。(2)他打〈輸〉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對象,回答“什么”的問題,所以是賓語:例(2)中“輸”是補充說明“打”的結果,回答的是“怎么樣”的問題,所以是補語。
從概念和回答不同問題兩個方面進行比較是區分賓語和補語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詞性類別判定,細辨認數量結構。
漫談時量補語及其賓語共現時的分布與成因
AB
等了你三個小時等了三個小時車
問了他三個小時問了三個小時路
打了他三個小時打了三個小時球
打了球三個小時等了三個小時你
這三組句子都是時量補語與賓語(代詞或名詞)共現的例子。從語法上看,時量補語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只有表示可以持續、可以反復進行的動作的動詞才能帶此類時量補語。由于“等”“問”“打”都是表示可持續、可以反復進行的動作的動詞,所以A、B組句子都成立。時量補語可以是一個動賓短語,動詞還可以重疊,重疊后,表示動作持續的意思更明顯。兩組句子可分別轉換為:
選集中結構探究
內容摘要:《選集》是思想的集中體現,本文以《選集》(1一4卷)為語料,從句法和語義兩個角度分析“v+到”結構。其中對該結構的類型與語義特征做了較詳盡的分析,以達到形式與語義的互證。
關鍵詞:“V+到”結構結構類型語義闡釋句法分析
本文談到的“V+到”結構,其中“V”一般是強勢動詞。如:受到、看到等等。如:
(1)由于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斗,大后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
(2)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內戰危險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的方針已經定了。(本文所引用的例子皆來自《選集》(1一4卷),這里一并說明,以下不再贅述)
一.“到”的詞性
量詞的語法分析論文
一、量詞的語法特征
1、量詞總是出現在數詞或指示代詞的后邊,同數詞或指示代詞一起組成數量短語或指量短語。可以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例如:一本、一箱、一次等是數量短語、這本、那箱、這些等是指量短語。
2、單音節的量詞大部分都能重疊,雙音節的不能。重疊后可以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不能作補語。語法意義隨著句法功能而變化,一般表示“每一”或“多”的意思。
由數詞和量詞組成的數量短語也可以重疊,組成“-A-A”式,或“-AA”式。例如:“一箱(一)箱(的衣服)”、“一箱(一)箱(的衣服)”。這種數量短語作主語表示“每一”。作定語表示數量多,作狀語表示按次序地進行。這種重疊格式中的后一個“一”可以省去,成為“-AA”式,其語法意義和用法不變。例如:一個一個——一個個,一堆一堆——一堆堆。有時不限于數詞“一”。如“兩排兩排地走過來”。“三架三架地飛過”,表示方式,作狀語。
3、量詞不能單獨作句法成分,在“帶份禮物給他”,“那份留給你”中。“份”是“一份”的省略。只有數詞是“一”的時候,數詞才能省略。但數詞和量詞組成數量短語或量詞重疊后可以作各種句子成分,具體例子如上邊兩點所述。
二、量詞的語義特征
計算機畢業論文-機器翻譯中漢語動結式生成的過程和困難
計算機畢業論文
1.引言
當電子計算機1946年問世的時候,人們就提出了機器翻譯的想法,并且在1954年進行了第一次機器翻譯試驗。然而與后來的各種語言信息處理研究和應用(語言信息檢索、文本自動分類、自動文摘、信息提取等等)相比,機器翻譯卻是進展最慢的。學者們傾其大半生精力、商家投入為數可觀的資金,經歷五十多年不懈的研究和開發,得到的成果或者產品卻常常不能令人滿意。
原因是什么呢?從語言研究的角度來說,機器翻譯系統分析、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的能力都還不到位,處理不了的語言現象很多:有的是句子結構層次弄錯了,有的是結構關系弄錯了,有的是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弄錯了,有的是詞義辨識錯了,還有的錯誤是源語和目標語之間的對比差異造成的。下面是機器翻譯處理漢語動結式不成功的幾個例子(來自三個機器翻譯系統)。
先看生成的情況,機器翻譯目前還很難生成漢語的動結式,所以我們很少在漢語譯文里見到含有動結式的句子。對于下面這個英譯漢的例子,三個系統都不能翻譯成“他把地掃干凈了”:
Hesweptthefloorclean.
漢語語法教學論文
一、課堂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對外漢語教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指多媒體漢語教學,如影視教學、電化教學、函授教學、個別教學、自學等。狹義的理解即課堂教學。盡管多媒體教學發展得很快,但目前課堂教學依然占據著中心位置。可以說,設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國內高校,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仍然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方式。“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設計和構想、教學的原則都要靠課堂教學去落實;各種課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靠課堂教學去達到和完成;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聽、說、讀、寫諸項基本技能,從而達到能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實現。”既然課堂教學占有這么重要的位置,那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法教學也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外國留學生在基礎漢語學習階段是從零開始的,為培養漢語方面的語言技能,必須進行大量的語言練習。這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唯一途徑,也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特點。或者說,學生的語言技能,單靠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學生自己也要勤學苦練。如果在課堂上忽略了這一特點,教師講得再多也無濟于事,有些教師甚至使用外語講課,這更是犯了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大忌”。教師應該把課堂時間盡量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開口,多加練習,直至能夠流利運用為止。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影響,留學生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中國學生不盡相同。留學生的難點往往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或是容易被忽略的。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難點:一方面要精心備課。在備課中對“難點”做出初步預測估計;另一方面要在課堂上積極引導,發現“難點”。在課堂上可以采取由學生直接提問或教師在課堂練習中尋找的方式。例如,一個學生在讀課文時念道“馬飛,快地跑過來”,那么教師馬上就能知道,他不懂“飛快”一詞的含義,所以斷句斷錯了。這時教師示范朗讀就等于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或者再領讀一下,效果會更好。
二、對外漢語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真正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是順其自然的,是“教無定法”的,即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這里簡單談一談教學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玉環話形容詞性的生動構形法論文
一、形容詞性的四疊結構
形容詞的兩疊“AA”式,在北京話及其他方言區極為普遍,玉環話也不例外。但玉環話里有“AAAA”式四疊結構,這在北京話中沒有,在其他方言地區也比較少見,就是在吳語其他區也不常見。四疊式能進一步加深加重形容程度;四疊式只在口語中使用,且在說話人語氣急促或夸張時用得多;年輕人用得多,中老年用得少。
(一)單音形容詞的四疊:AAAA
玉環話里并不是所有的單音節形容詞都可以四疊,且只用于口語詞中。如:里——里里里里、直——直直直直、吵——吵吵吵吵、重——重重重重。格條路喲直直直直格,格格物事突重重重重噢。
從以上例句可看出,單音節形容詞四疊后,在句中大多作謂語,不作定語、補語,且四疊形式雖已表示程度的加深,但卻還可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如程度副詞“喲”、“突”等。
(二)雙音形容詞前詞素的四疊:BBBBA
英譯漢中英漢詞性轉換論文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翻譯。一方面,漢語詞大部分是一詞一類,而英語常用詞有許多都是一詞多類,有的甚至多達五類。另一方面,漢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多,一般無須轉換詞類;而英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少,充當不同成分需要轉換詞類。翻譯時,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語詞性作適當調整,如英文的名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英文的動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名詞及副詞等。
關鍵詞:英譯漢;詞性轉換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翻譯,有些句子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個坑填個蘿卜”方法來逐詞對譯。翻譯時原文的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即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層結構,可以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將原文中有些詞的詞性轉換為漢語的其他詞性。現將英語中的四類主要詞性和漢語詞性之間的轉換介紹如下:
英語名詞的轉換
(一)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的比較多一些,在英語句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句中可以幾個動詞連用,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把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這主要有下列兩種情況:
英漢詞性轉換論文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不能逐詞逐句翻譯。一方面,漢語詞大部分是一詞一類,而英語常用詞有許多都是一詞多類,有的甚至多達五類。另一方面,漢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多,一般無須轉換詞類;而英語一個詞能充當的句子成分較少,充當不同成分需要轉換詞類。翻譯時,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語詞性作適當調整,如英文的名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動詞、副詞以及形容詞;英文的動詞可以轉為漢語的名詞及副詞等。
關鍵詞:英譯漢;詞性轉換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語法結構方面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詞翻譯,有些句子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個坑填個蘿卜”方法來逐詞對譯。翻譯時原文的有些詞在譯文中需要轉換詞類,才能使漢語譯文通順自然,即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層結構,可以在忠實原意的前提下將原文中有些詞的詞性轉換為漢語的其他詞性。現將英語中的四類主要詞性和漢語詞性之間的轉換介紹如下:
英語名詞的轉換
(一)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
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的比較多一些,在英語句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句中可以幾個動詞連用,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把英語的名詞譯成漢語的動詞,這主要有下列兩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