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臨界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23:28: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超臨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超臨界二氧化碳在紡織中的應用
摘要闡述了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特性和染色原理,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的合成和天然紡織纖維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的研究近況,分析其在紡織印染工業中獲得廣闊的發展前景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原理;合成纖維;天然纖維
1前言
超臨界染色(supercriticalfluiddyeing,簡稱sfd),也叫無水染色(waterlessdyeing),于1989年由德國西北纖維研究中心的科學家schollmeyer等發明,從這時起,各國科學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無水染色新技術。
無水染色在世界范圍內被視為對傳統印染業的革命,傳統織物染色需大量用水和化學助染劑,屬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而無水染色具有工藝簡單、流程短,不用助劑、染色后不用清洗、染料利用率高,并從源頭上杜絕廢水的生成等優點。
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工藝的發展將給傳統印染工業帶來質的飛躍,從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的觀點來看,這一革新的技術都是很有意義的。
食品品質論文:淺議超臨界在食品品質的運用
本文作者:李利民孔欣欣賀素姣工作單位:河南化工職業學院
超臨界方法改善食品風味
超臨界技術還可通過萃取作用去除某些物質來改變食品的風味,如去除羊肉的膻味物質、柑橘汁的苦味物質等。而對于大蒜脫臭的工作開展較多。大蒜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中,除臭十分必要。在大蒜組織中存在著無蒜臭的蒜氨酸和蒜酶。當組織破損時,蒜酶作用于蒜氨酸,產生一系列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大蒜除臭以后,應當有效地保留大蒜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沒有溶劑殘留,不改變大蒜的原有形態和組織機械強度,盡量延長大蒜的耐貯性。超臨界CO2處理技術1991年成功地用于酶的失活,適當條件的超臨界CO2處理可以使蒜酶失活,同時保留SOD。張驪[11]等曾研究利用超臨界CO2鈍化蒜酶和大蒜SOD保留,取得較好效果。采用較溫和的超臨界條件:50℃,8MPa,浸提10min,蒜酶失活率96.3%,大蒜SOD保留率96.9%。該處理過程的機理可能是:高壓CO2溶于大蒜組織水產生碳酸因而暫時降低pH,使蒜酶失活,但大蒜SOD仍然穩定,當超臨界CO2處理完成之后,CO2經節流膨脹自然揮發,pH也恢復至原值,因此不會因pH的變化而影響大蒜的風味。近來,有關從大蒜中萃取風味物質的研究也屢有報道[12],相關成果對改善大蒜風味的工作有借鑒意義。大豆所特有的不良氣味,即豆腥味,主要是由于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自動氧化和酶促氧化反應所生成的酮、醛、醇等物質引起。目前常用的大豆脫腥的加熱法、酸法處理、溶劑法等對脫腥有一定作用,但或作用有限,或易造成蛋白質變性或流失。葛保勝[13]利用超臨界CO2脫除大豆分離蛋白異味,研究了不同壓力和溫度對萃取效率的影響,得出了最佳萃取條件27.5MPa和45℃。萃取出的異味物質主要有醇、醛、酮和芳香類物質,經處理后的大豆分離蛋白異味減少,溶解性有所下降,持水性和乳化穩定性增強。超臨界CO2流體也用于優化淀粉[14],將淀粉與超臨界CO2流體接觸足夠長的時間,可以有效脫去淀粉在加工和貯存過程中產生不良氣味和變色物質的組分,也除去了變性淀粉中殘存的一些有機溶劑,如醛類、酮類、環氧氯丙烷、乙酸等,改善了淀粉的品質。以上兩方面的應用均立足于超臨界流體優異的萃取性能。由于食品中擬去除的特定成分含量均較小,且其它有益成分需要得到保留,所以對于超臨界萃取的選擇性有很高的要求。影響選擇性的因素,除物質溶解度本身的大小外,很重要的是溫度、壓力、助溶劑(提攜劑)等對溶解度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因素之間還存在交互作用。一些作者采用響應曲面法[15],由萃取率的模型方程繪制反映各因素影響萃取率的響應面圖,以求得最優化的工藝參數。這種方法可以提高被萃取物的萃取率,但不能保證避免其他物質的流失。我們認為,要較好的解決超臨界流體的選擇性問題,需要加強相關的基礎研究。相對超臨界工藝應用的快速發展,目前基礎性研究顯得不足。如超臨界介質中各物質的溶解度數據及隨各因素的變化規律,不同組分混合物在CO2中的相變化規律等。這些基礎數據的缺乏導致預測合適的選擇性萃取條件面臨困難。又如,已知助溶劑對選擇性有很大的影響,但作用機理至今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加大相關方面基礎研究的力度非常重要。另外,超臨界方法需要一定的設備投資和運行消耗,如何以更好的設計來提高萃取效率,減少能耗,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其它實用技術一樣,超臨界CO2用于分離和萃取也有其局限性。由于CO2的非極性和小分子量,對于許多強極性和高分子物質難以發揮作用,如果遇到這類物質的去除和分離,宜選擇其它方法。
超臨界技術去除食品中有害物質
研究表明,超臨界CO2不僅可以很好地殺滅病菌,還可較好保持食品原有的營養品質。目前牛乳的殺菌方式主要為熱殺菌,易對牛乳中熱敏性營養物質產生不利的影響,如蛋白質的變性、維生素的破壞等。因此,用超臨界CO2等殺菌法來代替熱殺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李華[16]等研究了超臨界CO2對牛乳中細菌的殺菌效果。通過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確定最適宜的殺菌條件,并對殺菌后牛乳的部分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當壓力35MPa、溫度為45℃,殺菌時間140min時,對牛乳中細菌的殺菌率為99.8%,且牛乳的營養成分損失較小。少量CO2的存在還可以延長牛乳的保存期。超臨界CO2導致細菌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傾向認為,在高壓狀態下CO2溶解在微生物細胞中,在減壓過程中溶解在微生物細胞內部的CO2迅速“爆炸”為氣體,導致微生物細胞結構破壞。更具體的超臨界CO2的殺菌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有關研究發現,亞臨界狀態CO2也可用于殺菌,可縮短滅菌時間和降低滅菌溫度。孫源源[17]研究了超臨界CO2對肉餡中細菌的殺菌效果并對超臨界條件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隨著處理壓力的增加和處理時間的延長,超臨界CO2對細菌的殺滅效果增強。在其實驗的最小壓力10MPa下,溫度50℃,處理時間80min,菌落殺滅在95%以上,如果壓力增大,在更短的時間,即可接近完全滅菌的效果。類似的較“清潔”的物理殺菌法還有“超高壓”(100~1000MPa)CO2殺菌,與之相比,超臨界方法具有設備簡單、運行成本低、操作方便等優點。應用超臨界技術去除食品中的殘留農藥也有一些工作。薄爾琳等[18]研究采用超臨界CO2技術萃取小白菜中殘留的敵百蟲,獲得敵百蟲萃取的最優化條件。60℃、壓力為35MPa、CO2流量為18mL/min時,小白菜中敵百蟲萃取率為95.42%~106.73%。Walter[19]用超臨界處理從雞蛋中去除16種殺蟲劑,這些殺蟲劑是由飼料中帶入的。超臨界CO2的壓力68Mpa,溫度40℃,CO2流速3.0L/min,經40min萃取殺蟲劑的去除率達81.8%到108.3%。Pensabene[20]以超臨界CO2從雞蛋中萃取殘存的除草劑,在8.9MPa、50℃下可使殘存的除草劑去除率達90.4%。在除去殘留農藥的應用中,超臨界方法仍然以無其它物質殘留、易于操控優于其它許多方法。
超臨界條件下食品的納米化
小議沙姜超臨界CO2萃取物化學成分
摘要:目的研究沙姜超臨界CO2萃取物的化學成分,并比較超臨界CO2提取法和傳統的水蒸氣蒸餾提取法的提取效果。方法采用GCMS法測定沙姜超臨界CO2萃取物和水蒸氣蒸餾提取法提取物中的化學成分。結果沙姜超臨界CO2萃取物中分離鑒定出9種化合物,主要成分為十五烷、肉桂酸乙酯、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等;水蒸氣蒸餾法中分離鑒定出28種化合物,主要成分為δ3草芟、肉桂酸乙酯和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等。結論與水蒸氣蒸餾法相比,超臨界萃取能夠更有效地提取沙姜中的有效成分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體現了超臨界萃取方法的優越性。
關鍵詞:沙姜;超臨界萃取;揮發油;氣相色譜倉勢追
沙姜是姜科植物山萘(KacmpferiagalangaL.)的干燥根莖[1,2],主要產于廣東、廣西等省區,味辛,性溫,有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3]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分離新技術,具有效率高、有效成分不被破壞等優點,尤其適用于熱不穩定性天然產物的分離精制,是目前研究中草藥等天然產物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超臨界CO2法萃取沙姜的有效成分,用GCMS方法進行分離鑒定,并與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物的化學成分進行比較。
1實驗部分
1.1材料與儀器沙姜樣品為廣東陽春出產,經廣東藥學院房志堅教授鑒定。
臨界發電機組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總結國外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超超臨界機組技術選型的若干問題,提出了我國發展超超臨界機組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技術選型
0前言
我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電力生產仍是以煤為主的格局。為保證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加快電力結構調整的步伐,最現實、最可行的途徑就是加快建設超臨界機組,配備以常規的煙氣脫硫系統。目前,CFB,PFBC,IGCC等技術仍處于試驗或示范階段,在大型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的發展已日趨成熟,其可用率、可靠性、運行靈活性和機組壽命等方面已接近亞臨界機組。
超臨界機組是指主蒸汽壓力大于水的臨界壓力(22.12MPa)的機組。習慣上又將超臨界機組分為2個層次:①常規超臨界參數機組,其主蒸汽壓力一般為24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40~560℃;②高效超臨界機組,通常也稱為超超臨界機組或高參數超臨界機組,其主蒸汽壓力為25~35MPa及以上,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80℃及以上。理論和實踐證明常規超臨界機組的效率可比亞臨界機組高2%左右,而對于高效超臨界機組,其效率可比常規超臨界機組再提高4%左右。
1國外超臨界機組的發展狀況與計劃
化學工程技術論文
1超臨界流體工程技術的應用
超臨界流體技術一般是控制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或者加入其他物資的情況下改變體系的傳質系數、傳熱系數及化學反應特征的,這能更加高效清潔地進行化學生產,有的在超臨界的狀態下能節省能耗,所以超臨界流體技術也被稱為超級綠色化學技術。超臨界液體技術(SCF)現在廣泛應用到了材料制備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該技術就已經開始應用,把二氧化碳制備成超臨界的狀態,以它為介質來制取特氟龍;還有聚丙烯工藝中也應用了SCF技術,利用丙烷的特點來做稀釋劑,該技術也是做PE的升級版。當下,超臨界流體技術則更多地應用在了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不易粉碎的無機物材料,以及提取不太容易溶解在單一超臨界液體中的有機物。現在應用的超臨界流體技術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快速膨脹法,該方法主要用于固體顆粒狀的物質的制備;
2、壓縮抗溶劑發,主要用于制備微孔、微球類的物質,所以在藥物分子及聚合物共沉上應用較多,也較成熟;
3、抗溶劑法,通常該方法會應用在制備爆炸性物質和不溶于單一超臨界流體的有機物上等。除了以上在制備材料方面的突出貢獻,超臨界流體技術還在分析化學中大展拳腳。它與色譜技術相結合,能在色譜研究中得到比氣象色譜更高效,比液相色譜更精準的超臨界流體色譜。更由于它的高效和低成本使得超臨界流體技術在石油化工、環境保護還有醫藥化學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使用。
2綠色化學工程技術的應用
植物油脂工藝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主要介紹植物油脂的主要提取工藝及其最新發展,并簡單介紹了它們的主要優點及其不足之處。
關鍵詞:植物油脂,提取工藝
植物油料大多來源于植物的種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油酸等,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大宗農產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需求國和世界第一大食用油生產國。入世以來,我國植物油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沖擊:降低關稅、擴大市場準入、取消出口補貼和逐步放開貿易權,進口完全實行市場化自由競爭。2004年我國植物油進口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引來社會各界對植物油市場的關注和憂慮,植物油生產領域如何改進提取工藝,提高國際競爭力就顯得十分迫切。本文在此背景下就植物油的提取工藝及最新研究進展作以綜述。
1傳統植物油提取工藝
傳統植物油提取工藝主要有壓榨法和浸出法兩種。
1.1壓榨法
薄荷油提取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比較不同提取方法對薄荷揮發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的影響。方法分別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冷浸法、超聲波法和超臨界CO2法提取薄荷油,通過氣相色譜測定薄荷醇含量。結果超臨界CO2法提取薄荷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分別為2.43%和1.77%,超聲波法分別為1.34%和1.09%,冷浸法分別為1.27%和1.02%,水蒸氣蒸餾法分別為1.15%和0.90%。結論薄荷油的4種提取方法中以超臨界CO2法最優。
【關鍵詞】薄荷揮發油薄荷醇提取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xtractionyieldofvolatileoilandmentholfromMenthahaplocalyxBriq.bydifferentextractionmethods.MethodsThevolatileoilwas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cold-soaked,ultrasound,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xtraction,andthecontentofmentholwasdetectedbyGC.ResultsTheextractionyieldofvolatileoilandmentholfor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xtractionwere2.43%and1.77%,forultrasoundextractionwere1.34%and1.09%,forcold-soakedextractionwere1.27%and1.02%,forsteamdistillationextractionwere1.15%and0.90%.ConclusionSFE-CO2istheoptimalmethodtoextractvolatileoilfromMenthahaplocalyxBriq..
Keywords:MenthahaplocalyxBriq.;Volatileoil;Menthol;Extractionmethod
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是我國常用的傳統中藥之一,又是一種重要的香料植物。薄荷有疏風、散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牙痛等[1]。薄荷中主要成分為揮發油,揮發油中主要有效成分為薄荷醇(俗稱薄荷腦)。如何提高薄荷油出油率和薄荷醇得率是薄荷油提取工藝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目前國內外對薄荷揮發油的提取主要以水蒸氣蒸餾為主[2~4]。本實驗運用4種不同方法提取薄荷油,并用氣相色譜測定薄荷醇含量,試圖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尋找薄荷油的最佳提取方法。
1儀器與材料
中藥制劑分析技術的現代化探討論文
關鍵詞:中藥生產技術
摘要:中藥若要進入國際市場,其現代化勢在必行。其中制劑工藝與生產技木的現代化是相當關鍵的壞節。近年一些中藥制劑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術在中藥制劑領域的應用大大促進了中藥現代化的進程。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木利用超臨界流體擴散系數高,流動及傳遞性能好、溶解能力強的特點,通過調節壓力、溫度以及加入適宜夾帶劑等方法已廣泛應用于中藥揮發油、生物堿、黃酮類等多種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另外,超臨界流體的快速膨脹過程,超臨界反萃取過程等也可應用于中藥生產領域。
中藥生產技術與工藝現代化是我國中藥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雖然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使中藥生產枝術及工藝工程化有了迅速的發展,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相當數量的中藥仍未能改交“粗、大、黑”的面貌,嚴重阻礙了中藥現代化的進程。因此,開發研究適合中藥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已經成為廣大中藥工作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
一、流體萃取技術
超臨界流體(SCF)是溫度與壓力均在其臨界點之上的流體,性質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有與液體相接近的密度,與氣體相接近的粘度及高的擴散系數,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動、傳遞性能,可代替傳統的有毒、易燃、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最常用的SCF-CO2由于具有臨界條件溫和(Tc=31.3℃.Pc=7.48×106Pa)、對大部分物質顯化學惰性、無色無味無毒、無溶解污染、易制成高純度氣體、不易燃等優點,已被廣泛慶用于SFE、超臨界溶液的快速膨脹過程(RESS)、超臨界反萃取過程(SAS)和超臨界高分子合成中。
五味子有效成分研究論文
【摘要】五味子為我國傳統的中藥之一,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該文對近些年來五味子多種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做一綜述,以利進一步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關鍵詞】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
Advanceson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TechnologiesofEfficientComponentsin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Abstract: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ison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Ithasbeenfoundtopossesssomebeneficialpharmacologicaleffects.Forfurtherresearchandapplication,thispaperreviewedthedevelopmentof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technologiesofefficientcomponentsin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Keywords: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Efficientcomponents;Extractionandseparation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植物,因果實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具有斂肺生津、益胃養心、收斂固澀、滋補、強壯等功效,是常用中藥之一[1]。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和三萜酸等多種有效成分,其中木脂素類具有保肝、降酶、抗艾滋病等多種活性。本文對近些年來五味子及其莖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離方法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以利進一步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化學生產中化學工程技術的有效應用
摘要:化學工程技術是一種用于研究化學產品的管理、制造、設計和開發的綜合性技術,在化學生產中通過應用各種化學工程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化學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加強化學工程技術在化學生產中的應用研究,推動化學生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本文分析了化學生產中化學工程技術的應用,闡述了化學工程技術在化學生產中的應用發展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化學工程技術;化學生產;有效應用
化學工業一直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化學生產中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化學工程技術,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障產品質量,提高化學生產效率,所以化學工程技術在化學生產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應加大對化學工程技術的研究,進一步提高化學生產效益。
1化學生產中化學工程技術的應用
1.1超臨界流體技術
超臨界流體是一種處于氣態和液體之間狀態、壓力和溫度都位于臨界點周圍的液體,其具有液體和氣體的雙重特性,具有氣體的壓縮性和高擴散能力,又具有液體的良好溶解能力,其粘度幾乎等于氣體,密度幾乎等于液體,其擴散性能處于氣體和液體之間。在化學生產中運用超臨界流體技術,運用超臨界流體的特性,改變化學反應特征,優化傳熱系數和傳質系數,合理控制壓力和溫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學生產的能耗。另外,超臨界液體技術在加工無機物材料、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最常見的技術方法包括以下幾種:其一,抗溶劑法,在制備超臨界流體有機物和爆炸性物質時主要應用抗溶劑法;其二,壓縮抗溶劑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微球類或者微孔類物質,在聚合物和藥物分子共沉中應用廣泛,技術方法比較簡單成熟;其三,快速膨脹法,用于制備固體顆粒狀化學產品。超臨界技術不僅應用在材料制備方面,而且還被廣泛地瑩瑩在化學分析中,例如,色譜技術和超臨界技術的相互結合,和氣象色譜相比,這種色譜研究方法更加準確、高效,并且超臨界液體色譜比液相色譜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