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14:25: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除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田除澇方法論文

摘要:農田除澇是農業高產穩產的基礎,是農業豐產豐收的關鍵,詳細介紹了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及具體要求,主要包括:洪澇分治,綜合治理;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高、低地分開、分片排澇;自排為主,輔以抽排;控制運用,加強管理。

關鍵詞:農田;除澇;方法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應在鞏固防洪設施的前提下,堅持顧全大局,分區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與排,排與灌兼顧,整體照顧局部,團結治水,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避免產生新的洪澇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現象。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將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介紹如下。

1洪澇分治,綜合治理

治洪是除澇的前提。在洪澇并存的地方,必須按照洪澇分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采取蓄泄兼籌,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擴大洪水出路,鞏固防洪堤防與水庫大壩,同時積極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區的防洪安全,也為大面積農田除澇排水解決出路問題。在洪水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后,應該積極除澇。辦法就是洪澇分離,讓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規劃某些河道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為排澇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擾排除在外,給洪水以出路,分區分片治理,達到山區、平原分開,山區、圩區分開;高、低地分開。

2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

查看全文

除澇防漬農業通知

各縣(區)農委:6月30日以來,我市多雷陣雨天氣,截止7月2日8時,全市累計降水量:市區56.9來米,懷遠34.8毫米,固鎮23.9毫米,五河3.4毫米。由于降水集中,部分低洼地出現積水,少數直播稻苗被水淹沒。目前,降水仍在持續,據氣象部門預報,5日前后仍有明顯降水,受災面積將繼續擴大。為做好農業災害防御工作,確保在地作物正常生長,努力實現秋季豐產豐收,現緊急通知如下:

一要做好清溝排水,除澇保苗。要宣傳發動群眾搶排內澇積水,抓緊清溝除漬,旱地力爭在24小時去除田間積水,水田爭取在72小時內現苗,確保作物正常生長,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要進一步清理田間溝系,做好“三溝”配套,預防二次澇漬。

二要查苗補苗,移稠補稀。對缺苗斷壟的田塊,通過移稠補稀或補種補栽等措施及時補苗,確保全苗。

三要增施速效肥,促進苗情轉化。澇漬之后,秧苗長勢較弱,土壤肥力流失較大,應及時增施速效肥料,適施磷、鉀、鈣肥,補足地力,促進苗情轉化。

四要及時防病治蟲除草。作物受澇漬后,植株素質下降,易受病蟲害侵染。要加強水稻、玉米、花生、棉花等農作物病蟲害預測測報,適時指導農民防病治蟲,控制病蟲害暴發流行。同時,長時間的陰雨天氣造成田間施藥困難,易發生草害,要抓住晴好天氣開展化學除草,消除草荒。

五要切實加強領導。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協調溝通,幫助受澇地區及時排除內澇。根據雨情、汛情變化,及時掌握農業災情。根據受災情況制定田管方案,進行分類指導。

查看全文

農田除澇措施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田;除澇;方法

論文摘要農田除澇是農業高產穩產的基礎,是農業豐產豐收的關鍵,詳細介紹了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及具體要求,主要包括:洪澇分治,綜合治理;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高、低地分開、分片排澇;自排為主,輔以抽排;控制運用,加強管理。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應在鞏固防洪設施的前提下,堅持顧全大局,分區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與排,排與灌兼顧,整體照顧局部,團結治水,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避免產生新的洪澇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現象。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將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介紹如下。

1洪澇分治,綜合治理

治洪是除澇的前提。在洪澇并存的地方,必須按照洪澇分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采取蓄泄兼籌,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擴大洪水出路,鞏固防洪堤防與水庫大壩,同時積極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區的防洪安全,也為大面積農田除澇排水解決出路問題。在洪水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后,應該積極除澇。辦法就是洪澇分離,讓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規劃某些河道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為排澇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擾排除在外,給洪水以出路,分區分片治理,達到山區、平原分開,山區、圩區分開;高、低地分開。

2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

查看全文

農田除澇措施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田;除澇;方法

論文摘要農田除澇是農業高產穩產的基礎,是農業豐產豐收的關鍵,詳細介紹了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及具體要求,主要包括:洪澇分治,綜合治理;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高、低地分開、分片排澇;自排為主,輔以抽排;控制運用,加強管理。

防洪的基本方法是應在鞏固防洪設施的前提下,堅持顧全大局,分區分片控制,做到上下游,蓄與排,排與灌兼顧,整體照顧局部,團結治水,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避免產生新的洪澇矛盾或水害搬家的現象。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將農田除澇的基本措施介紹如下。

1洪澇分治,綜合治理

治洪是除澇的前提。在洪澇并存的地方,必須按照洪澇分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采取蓄泄兼籌,整治骨干排洪河道,擴大洪水出路,鞏固防洪堤防與水庫大壩,同時積極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這不但能保障大片地區的防洪安全,也為大面積農田除澇排水解決出路問題。在洪水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后,應該積極除澇。辦法就是洪澇分離,讓出洪水走廊,因地制宜規劃某些河道為行洪河道(高水河),某些河道為排澇河道(低水河),把洪水干擾排除在外,給洪水以出路,分區分片治理,達到山區、平原分開,山區、圩區分開;高、低地分開。

2開挖溝網、墑網,改善排蓄重要條件

查看全文

農田排水系統規劃思路

[摘要]為了提升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的建設水平,首先分析了路基內部的水分來源,其次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中央分隔帶、路面、路基排水常用設施的特點及作用機理,最后依托某高速公路項目,利用有限元軟件Geostudio對綜合排水措施的處治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類似工程防排水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加寬;防排水

安徽省淮北平原面積為3.74萬km2,占全省總面積的26.8%;耕地面積210萬hm2,占全省耕地面積的50%。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糧、棉、油生產基地。淮北地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水土光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70~950mm,自北向南遞增;降水的年際和年內分布不均,年際降水最大與最小比值達3~4,年內降水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的降雨量約占全年總雨量的60%~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形成洪澇災害。降水時空分布懸殊的特點是造成本地區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淮北地區屬緩坡平原,存在洪、澇、漬、旱多種自然災害。70多年來的治水歷程,經歷了1958年“河網化”的失敗和1978年強調實現“井灌化”的挫折,也取得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提高防洪能力、八十年代“除澇配套”建設的顯著成效。這些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充分說明,淮北平原的水利綜合治理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防洪除澇是平原區治水的基礎,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保障。其治水的指導思想必須是洪、澇、漬、旱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本文主要對淮北平原區農田排水系統的規劃進行探討。

一、農田對排水的要求

農田排水的任務是排除農田中過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減少積水時間和深度,控制地下水位,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1.農田對排水的要求對于較大的降雨,要能及時排除由于暴雨產生的田面積水,減少淹水時間和淹水深度,以保證作物正常生長。實踐證明,農作物淹水時間和淹水深度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將會減產,甚至死亡。作物耐澇能力與作物類別、品種、生長階段等因素有關,一般規律是水生作物強于旱作物、高桿作物強于低桿作物。多數農作物的耐淹水深5~15cm,耐淹時間1~3天。2.農田對防漬的要求作物忍受過多土壤水分的能力稱為作物耐漬能力。它和作物的種類及生長階段、土壤物理條件、氣溫等因素有關。各種作物的耐漬能力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需水多的作物強于需水少的,淺根的作物強于深根的,同一作物生育前期強于后期。在工程措施中,一般用降低地下水位的辦法達到改變土壤水分過多的目的。農作物防漬臨界深度一般為0.5~1.5m。

二、排水標準

查看全文

農村水利工作分析論文

1農村水利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農村水利是指在農村開展的水利建設、管理及其它有關水問題方面的工作,包括農村水工程、水資源和水環境。它涉及到閘、站、堤、河流、溝渠及水利配套設施,分為農村蓄水設施、引水設施、輸水配水設施、提水設施、田間灌溉設施、防洪除澇降漬等抗御水災害設施等,是為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鎮村居民生活創造條件的基礎設施。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發展由過去只注重糧食產量向重視農產品多樣化轉變,由過去純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產業化、商品化轉變,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澇能力不高,農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較低,不少城鎮在排澇動力的配備上還是接照農業的排澇標準進行設計建設,等等。這一切,都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農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原來農業生產主要追求糧食產量,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為了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但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對灌溉、降漬和抗旱的標準與原有的設施不一致,其標準更高;而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戶生產模式缺乏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整,給農村水利的配套建設帶來了困難。

1.2對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由于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對水源水質的標準要求更加嚴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質破壞,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質不能保證所引發的矛盾相對增加,也影響到水資源費和水利工程水費的收繳。

1.3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政府組織向村民自主轉變,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意見轉變,由盡可能以資代勞向盡可能出工轉變,由政府組織號召向“一事一議”轉變,農村水利建設的政策環境與投資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查看全文

農村水利工作論文

1農村水利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農村水利是指在農村開展的水利建設、管理及其它有關水問題方面的工作,包括農村水工程、水資源和水環境。它涉及到閘、站、堤、河流、溝渠及水利配套設施,分為農村蓄水設施、引水設施、輸水配水設施、提水設施、田間灌溉設施、防洪除澇降漬等抗御水災害設施等,是為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鎮村居民生活創造條件的基礎設施。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發展由過去只注重糧食產量向重視農產品多樣化轉變,由過去純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產業化、商品化轉變,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特別是農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澇能力不高,農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較低,不少城鎮在排澇動力的配備上還是接照農業的排澇標準進行設計建設,等等。這一切,都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農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原來農業生產主要追求糧食產量,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為了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但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對灌溉、降漬和抗旱的標準與原有的設施不一致,其標準更高;而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戶生產模式缺乏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整,給農村水利的配套建設帶來了困難。

1.2對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由于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對水源水質的標準要求更加嚴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質破壞,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質不能保證所引發的矛盾相對增加,也影響到水資源費和水利工程水費的收繳。

1.3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政府組織向村民自主轉變,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意見轉變,由盡可能以資代勞向盡可能出工轉變,由政府組織號召向“一事一議”轉變,農村水利建設的政策環境與投資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查看全文

市長在防汛異地視頻會發言稿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市防汛緊急視頻會議,主要任務就是對全市的防汛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剛才,啟先同志通報了當前的雨情、汛情和災情,從通報的情況看,7月15日以來,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97毫米,降雨呈現出歷時長、強度大、災害重的特點。暴雨引發山洪和山體滑坡,造成光山縣晏河鄉程山村劉小灣1人死亡,新縣蘇河鎮紅柳村塘灣組2人死亡,浉河區南灣水庫上游2人死亡。這是近幾年不多見的,令人十分痛心。汛情、災情發生后,廣大干部職工迅速投入到抗洪搶險中,經過大家的辛苦工作和連續奮戰,一些大的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切實做好迎接下一次洪水的準備。從剛才市氣象局宋局長通報未來天氣變化的預測情況看,這次降雨還將持續,雖然降雨帶已經西移到了南陽,但桐柏的降雨量超過200毫米,這必將增加淮干的壓力。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迅速投入到防汛搶險工作中,確保今年安全度汛。下面,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要全力開展抗洪搶險

一要突出抓好城鎮防洪排澇工作。城鎮人員密集、財產集中,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中心。而我市目前的城鎮設防標準還比較低,距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還有相當的差距,特別是中心城區,每遇強降雨過程總會出現積水的情況。近年來,我們在城市內河治理上下了很大工夫,總的看成效很顯著,但有些問題尚未很好解決。對存在的問題,要逐一排查,找出原因,深入采取治理措施。下一步,在城鎮的建設管理中,要切實將城鎮防洪排澇體系規劃建設納入其中,并認真抓好落實,全面提高城鎮防洪排澇能力。當前,要進一步健全城鎮防洪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城鎮災害性信息的預測、預報和預警,努力減少城鎮洪澇災害損失。

二要突出做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山洪災害防御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難點和重點,這兩天的降雨引發的嚴重山洪地質災害,已造成5人死亡,后果十分嚴重。山洪地質災害的防御難度大,突發性強,危害性大,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要大力加強山洪災害預案預警體系建設,抓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完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機制,做到預警到鄉、預案到村、責任到人。要進一步提高當地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切實做好預報預警,及時轉移危險區域群眾,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努力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三要突出做好中小河道防汛工作。我市淮南中小河道,都發源于山區,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匯集很快,陡漲陡落,極易發生突發性災害,對沿河群眾威脅很大。我們要始終把中小河道作為防汛重點,密切監測天氣和水情雨情變化,強化監測預報,科學調度防洪工程,落實“防、避、撤”等各項措施,實施科學管理,確保安全。

查看全文

濟河治理工程設計分析

1濟河概況

濟河發源于濟源市濟瀆廟,流經濟源、沁陽、溫縣、于武陟縣董宋村東南入老蟒河,全長72.20km,流域面積261.75km2,是蟒河的重要支流。濟河上游位于孔山南麓,中游經過廣利灌區中部低洼地帶,下游臨近沁河南堤,擔負著排澇、降低地下水位和攔截沁河滲水的作用。沿河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在101.60~150.00m之間,地面縱坡在1/1000~1/2500之間。

2濟河的治理

2.1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1954年,對濟河進行系統治理,疏通了干支排,下挖了河床,降低了河道水位,解除了一般性澇災。1958年政府對廣利灌區進行擴建改造,將濟河29+100(4號跌水閘)以上河段規劃為廣利總干渠,承擔灌溉、排水功能,為灌排合一渠段;29+100(4號跌水閘)以下河段仍規劃為除澇防洪河道。

2.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查看全文

政府辦防汛工作總結講話(縣)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縣20*年防汛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國家防總和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關于今年防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分析我縣今年防汛工作形勢,進一步安排和落實全縣防汛工作。剛才,洪滿局長代表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對今年全縣防汛工作提出了具體防汛方案,請各鄉鎮、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并以這次會議的召開為標志,立即進入防汛狀態。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今年防汛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進入汛期以來,南方的廣東、深圳等省區先后發生了洪澇、泥石流等災害。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要全面做好災害防御和救災工作。省委、省政府、市政府多次對防汛工作進行檢查部署,并下派多個檢查組對我縣防汛工作進行督促檢查。5月下旬,省政府防汛督查組對我縣防汛準備工作進行了督查。5月30日,省政府召開了防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縣委、縣政府對防汛工作高度重視,按照國家防總和省防、市防的全面部署,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按照“防大汛、抗大洪、除大澇”的要求,加大了防汛工作的力度,全縣防汛工作做到了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全縣今年的防汛工作,總的看,各級黨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視,準備工作動手早、抓的緊、抓的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全縣防汛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今年防汛工作的嚴峻性,對防汛工作在思想認識上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把握。

第一,認真吸取防汛除澇經驗教訓。我縣境內有大型河流2條。*也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澇”之稱,是水旱災害多發地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經常出現春旱夏澇、此旱彼澇、連續干旱、連續洪澇的旱澇交替的狀況。其中1985、1986年遼河大洪水以及1994、1995年大洪水,曾給我縣造成數億元的經濟損失。歷史上的洪澇災害給我縣教訓是深刻的。

第二,今年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很大。剛才,洪滿局長從氣象、水文、突發性災害性氣候事件因素等方面對今年汛情進行了全面分析。同時根據國家防總和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預測,遼河、太子河、大凌河干流可能發生一般量級的洪水,遼西沿海諸河可能發生局地大暴雨洪水。歸結到一點,就是今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