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07:34: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單親家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單親家庭

農村單親家庭情感介入論文

摘要: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單親家庭在中國的出現和增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農村單親家庭問題更是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農村單親家庭在經濟上存在很大困難,而獲得的支持卻極為有限,單親家長情感上有很大的困惑,然而沒有辦法自己解決,又得不到個人或組織的幫助,政府幫扶單親家庭有這個意識但是力量有限,而農村社區對單親家庭的幫扶幾近空白。總的說來,單親家庭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和情感困難,而在農村現有的條件下,得到的有效幫助卻很少。在農村單親家庭的幫扶中引入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也許是解決單親家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單親家庭;專業社會工作;介入空間;經濟;情感

TheSocialWork’sInterventionintheSingleParentFamily’EconomyandEmotion

Abstract:UndertheimpactoftheMarketEconomy,appearanceandgrowthofSingle-parentfamiliesinChina''''shasbecomeanunavoidablefact.Asasocialvulnerablegroup,Single-parentfamiliesinruralwerepaidmoreattentionto.Single-parentfamilies`economyinruralareverydifficult,butthesupportisverylimited.Singleparentsconfrontedalotofemotionalconfusionbutcannotbesolvedonthemselves.Atthesametime,theycannotobtainthehelpofindividualsororganizations.Governmenthasprovidedsomesupportsforpoorsingle-parentfamilies,buttheyarenotenough.Ruralcommunitiesinhelpingsingle-parentfamiliesarealmostablank.Overall,Single-parentfamilieshavebeenfacingsignificantfinancialandemotionaldifficulties,butundertheexistingconditions,therearenosubstantialhelpinruralareas.Socialworkinterventioninsingle-parentfamiliesintheruralcommunitymaybeaneffectivewayofresolvingtheirdifficultiesandproblems.

Keywords:Singleparentfamily;socialwork;intervention;economy;emotion

前言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品質探索

一個人健康人格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與教育,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時期,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父母的愛是孩子在這世間最好的成長劑,但是就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由于缺少父親或母親的愛,也就缺少了以健康的心態成長的前提保障。因此關于單親孩子的教育問題,應引起教育界的關注,通過怎樣的教育方式,減少孩子心理的傷害,幫助他們調整好正確的心態,以健康的心理意識快樂地成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孩子心理狀態

通過長時期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長期生活在破碎殘缺的家庭環境里,缺少父母的關心與愛護,讓他們從小就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往往因缺少父母的愛而變得敏感脆弱,相比較正常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成熟較早,但是他們呈現出來的成熟是一種畸形的不健康的成熟,例如他們在為人處世時經常會用一種固執、片面的態度去看待事物,而且也害怕與別人相處,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烈,并且也經常因為家庭的不和諧而變得封閉自卑,或者因得不到父母應有的關愛而變得叛逆、玩世不恭,甚至嚴重的孩子會產生錯誤的意識觀念,心靈扭曲,違法亂紀,為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困擾。相比較正常家庭的學生來說,單親家庭的學生大部分都有著失望、難過、自卑、孤獨、封閉等的特點。這是由于在孩子正需要關愛與呵護的時期,長期的家庭不和諧或缺少父母的關愛,讓孩子產生一種父母背叛了自己的意識,因而讓他不愿意再去相信別人,將自己封閉起來。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心里的難過與委屈沒有地方可以訴說,他們就會在主觀意識里構建起自己的世界,通過游戲或是其他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節,進而變得心態消沉。另外,孩子大多都是內心脆弱的,他們害怕面對也接受不了自己與別的學生不一樣,害怕受到同學的嘲笑與輕視,因此單親家庭的學生常常處在一種不安、焦慮的心理狀態里,當同學因為其他的事情而笑時,他們可能覺得是在笑自己沒有爸爸媽媽,長此以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會變得更加的敏感與焦慮,進而形成不健全的思想意識。單親家庭的孩子普遍因為缺少健全的愛而缺少安全感,他們的內心世界較之家庭健全的孩子更加的豐富卻又孤獨。

二、提升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在班級生活里撫慰傷痕。對于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在班級里與同學一起度過,應此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單親家庭的學生與同學消除隔閡,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里,與同學一起健康成長,對于單親家庭的學生心理教育來說是最為有效的一種途徑。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陪伴在心理的慰藉程度僅次于父母的愛,當單親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健全的家庭的關心與愛護時,良好的同伴關系對他的身心的健康發展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教育者,應努力構建起良好的班級氛圍,例如在課堂中向他們進行提問,讓他們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功與快樂取代生活中的不愉快,另外,也應多加鼓勵他們參與到班級中的各項活動中去,例如通過在班級里安排拔河比賽,讓他們在與同學親密無間的合作中拉近同學關系,感受到老師與同學對他們的重視,淡化他們心中的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不同,拉近單親學生與其他同學間的關系,通過同學間的陪伴給他們心靈上的慰藉。2.在教師的關愛里淡化創傷。在學生的成長時期,離不開家長與教師的引導,當學生在父母身邊得不到健全的愛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自身人格魅力,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關愛。老師與父母一樣,在學生的意識里都是大人、是長輩。因此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與認可,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單親學生的思想變化及實際需求,在學生需要傾訴時,做好他們的傾聽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其次在校園生活中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他們多加鼓勵,引導他們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鼓勵他們在班級的建設工作中出智出力,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班級的參與感。另外,教師也應教育其他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能有取笑、嘲諷、戲弄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及做法。讓單親家庭的學生在教師的關愛里調節心態,健康快樂地成長。3.結合社會做好單親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單親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創傷不僅來自家庭與不懂事的同學,也來自社會中的偏見,因此社會的關注也非常重要,通過社會中多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單親家庭的學生需要的關注與關愛,為他們創建起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可以通過社會的力量舉辦一些單親友誼活動等,通過社會的同化消除單親學生心中的芥蒂。

作者:楊永霞 單位:酒泉市實驗小學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教育研究論文

“單親家庭的學生愈來愈不好教”。這是現階段很多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的確,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為雙差生。作為教育者應更多地去了解,去關愛這些最需要了解、關心的學生。使他們重新找回自我。

隨著經濟的發展,好多家庭隨著人們的婚姻、社會等意識的變化而發生破裂。從教育的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對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無一個完整穩固的家庭的學生,其心理的發展容易產生偏差,思想行為上也就會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所帶的班級中,有好幾個是單親家庭的學生。通過近幾年的班級工作實踐,我現在把接觸到的單親家庭學生的問題行為分為以下三種,并談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體會及做法。

第一種是沉默不語型:這種類型的學生男女都有。她們(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的工作也不順心,境況不好,家長自己的心態、性格也是沉默不語型的,孩子無法給予細致的關愛。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的學生情感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狀態,沒有活力,對學習的很多內容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既不滿現狀,又自覺無力改變現實。雖然平時也會和要好的同學朋友開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煩惱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學生更易陷入憂傷低沉的心境。這類型的學生自卑感強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學老師問家事,不愿意家長來開家長會,而對老師的批評一般不會當面頂撞,也不會主動訴說自己的苦惱。這種類型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獨立性強,不過多依賴別人。但感情上渴望親情、溫情。在一次晚自修結束的時候,我班的劉波同學突然頭疼又聯系不到家長。于是我送他到醫院并一直陪著他,從學生的言語中明顯感覺到他多想母親陪著他,多想得到父母的呵護。這種類型的學生學習成績有時會特別的有進步,但是也會突然一落千丈,這和他家長有一定的關系。

第二種是脆弱型:這類型的學生多是女學生。因失去父親或母親而倍受溺愛,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家庭欠了自己,對母親或父親有諸多的要求。班中的羅巧杰是跟父親生活的,但父親給她找了一個后媽。在一次與她書面交談中,了解到父親對他不夠關心。長而以往,這樣的學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點的挫折、失敗。順心的時候會開心快樂,如晴天麗日的小鳥;一點不順心,不能獲得滿足,便會覺得黑天烏地。與同學的交往中,過多要同學謙讓、遷就,很容易就與同學產生矛盾,鬧別扭,覺得自己很可憐,被人欺負。這種類型的學生學習毅力不堅定,遇挫折后很難抬起頭來,故此,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差。

第三種是品德不良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家長離異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時間的特別,本身社交活動的繁多,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別在孩子放學后的時間里,常常無法在家陪伴照料監督。離異的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責,你冷我熱,有時無端惡習語相向。這樣,學生在冷清的家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關愛,對家毫不留戀,覺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親和母親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關照自己。故此,放學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與“朋友們”浪跡在網吧、游戲機室,深夜都不愿歸家。其家長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東西。有時厲聲的責問,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語和謊話蒙住。有時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處于危險邊緣。這種類型的學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漸產生對道德規范錯誤的認識,或者明知是錯誤的也不聽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正確,容易接受“朋友”或社會消極的評價的影響,不易接受學校、家長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和評價,這對周圍的學生影響極壞,是典型的雙差生。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幼兒教育問題淺析

摘要:文章立足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以積極的態度分析當前我國單親家庭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幼兒園、教師、家庭四個方面提出解決措施,旨在培養幼兒的積極情緒體驗,幫助幼兒建立積極正向的人格特質,努力樹立幼兒的積極他人關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單親家庭;幼兒;幼兒教育

所謂單親家庭幼兒教育,是指在離婚、分居或喪偶等造成的只有父親或母親的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幼兒家庭教育主要由幼兒的家長———如法定監護人、養護人或其親屬等承擔。其主要特點是:在家庭中進行、非定時性、個別性、隨意性、偶然性和無定規性等。幼兒家庭教育的內容與幼兒社會教育有所不同,幼兒社會教育主要在收托3歲以上幼兒的幼兒園里進行,其主要特點是:由教師承擔,集體性、定期性、規范性和科學性等表現〔1〕。

一、單親家庭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幼兒教育環境是由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和幼兒社會教育環境共同構成,而在單親家庭中,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給一些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致使一些幼兒的性格容易產生偏差。

(一)幼兒的性格出現缺陷

查看全文

呵護單親家庭學生心靈論文

【內容摘要】單親家庭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父母離婚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在孩子身上出現了孤僻、自卑、固執、冷漠,甚至敵視的不良性格,不利于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百般謹慎、精心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單親家庭孩子呵護健康成長

【案例背景】

班上一位男生小峻,今年9歲,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惜的是在他兩歲時,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爸爸、爺爺和奶奶生活。因為從小缺少母愛,爺爺、奶奶都很寵愛他,使他養成自由散漫、無所顧忌的性格:上課時喜歡就聽一下,不喜歡就玩東西,或者亂插嘴,甚至大聲嚷嚷;作業是經常不做,叫他補做就哭鬧,老師給他輔導功課,他就跑到操場去玩,一點都不服從管教。剛接這個班時,我對他的家庭情況作了深入的了解,有針對地給他做思想工作,當時他是聽明白了,過后依然如故。因此,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曾經把他抓到辦公室訓話,然而一旦老師發火,他的抵觸情緒就來,整個人躺在地上,真讓人煩惱!班上的科任老師也都頭疼不已,經常批評、訓斥,但都沒效果。我也一籌莫展:這個孩子怎么這么難教呢?問題出在哪呢?是否跟他溝通太少了?我仔細回想,平時跟他的交流好像只局限在催他交作業,從沒走進他的內心,不知道他想什么。于是我積極尋找教育他的突破口。

【原因分析】

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疼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慢慢地就會變得性格內向、心理脆弱、敏感多疑,缺乏熱情與活力,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又特別自卑,他們格外向往老師能給他們完整寬厚的愛。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開提報告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課題系*教委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課題,由*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訓中心管理指導,由西昌市第三小學承擔研究。現將該課題研究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年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部份后進學生的群體,他們在校內外的不良表現尤為突出。不思學習、任意逃學、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損壞公物、偷竊剮錢、野宿不歸家……。雖經老師多次教育幫助,仍屢教屢犯,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關注。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分析后,知道這些學生中大多數來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據我們對全校1093名小學生家庭調查來看,屬于父母離異的家庭學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學生有28人;父母因違法犯罪被勞改、勞教的家庭學生有6人;母親被拐賣或失蹤的家庭學生有6人;寄養在親戚家里的學生有3人;共計103人,占全校小學生9.1%。其中,學習差的有33人,表現差的有13人。再從家庭教育看,屬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學生就有41人,占單親家庭學生的40%。看來,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不容忽視,轉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問題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盧梭說:“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要費的苦心取得成效。”為此,特提出“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組織

(1)專家顧問指導組

*(*教科所理論室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查看全文

職業學校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管理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重難點,且“單親家庭的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規模比其他學校更大。本文就單親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提出要通過多種形式,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單親學生;教育管理

中等職業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學生管理工作又是一大重點和難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值十六七歲,他們和所有同齡的高中學生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想通過各種方法和各種渠道去探索。然而他們與普通高中學生有著很大差別。在初中他們是學業的“失敗者”,是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的確,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不規范,經常違反學校有關規定。而中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更多的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學生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針對不同的原因,應該采用什么方法去引導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報以積極的心態走向社會?筆者在中職院校一線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就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做了一些了解和分析,下面就中職院校班級中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管理,闡述一下教育管理方法。

一、單親家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性

1.性格孤僻,獨來獨往,不善交流

單親給這些學生心靈的創傷是很難撫平的,表現為:平日很少與其他同學交流,總是一個人出現在食堂、圖書館、教室,在寢室也不愛和別人交流,總是一個人早早就睡了。更有甚者,很難和班主任、家長溝通,沉默寡言,不愿意參與班級組織任何活動。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單親家庭子女教育教育感受

[論文摘要]所謂單親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離異,孩子只跟隨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隨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親屬)生活,稱為單親。然而,我們這里所指的單親,還存在另一種情況,即子女父母雙方均健在,也未離異,卻因父或母或雙方外出打工或經商,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只由一方或其它親屬照管孩子,也把它歸入單親家庭之列。由于單親家庭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針對此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了深入地探討,并為班主任如何作好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近,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會生活不良現象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和錯位;少數未成年人甚至參與吸毒、賭博和敲詐,走上違法犯罪歧途。在這部分未成年人中,單親家庭子女占很大比例,所以單親家庭子女是易出現問題的隱患人群,關注這部分人群,研究這部分人群的教育,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單親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離異,孩子只跟隨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隨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親屬)生活,稱為單親。然而,我們這里所指的單親,還存在另一種情況,即子女父母雙方均健在,也未離異,卻因父或母或雙方外出打工或經商,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只由一方或其它親屬照管孩子,也把它歸入單親家庭之列。這是因為從教育孩子角度而言,仍屬“單親”范疇。所以,我們所提“單親家庭”可以稱之為“廣義單親家庭”。對此我在本班級作了調查,符合這個條件的學生居然占了班級的百分之二十四,在我們這個小集體中就存在這么多的學生。我在1995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單親家庭的學生還沒有被放在特殊要求關注的地位,十年以后的今天單親的學生越來越多,作為班主任已經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了這些孩子的身上。我把這些孩子單獨規劃在一個表格中作了比較分析,分析出他們的共同點:不能夠和其他的同學和睦相處,學習沒有積極性,成績普遍中等偏后,性格暴躁或者內向,經常說謊話,做事情容易走極端。這樣的學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難度,往往在班級中有違犯紀律的同學就是這幾個,他們對同學懷有敵意,稍微有觸犯他們利益的地方,就會表現得非常激憤。作為班主任就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起點,失去了人格形成的源頭,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要幫助他們在這個班級中找尋起點和塑造完整人格。

怎樣才能做好這些孩子的工作呢?我們既是教師又是母親,這樣的一個雙重身份很利于我們的工作。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首先要做到有愛心。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愛是教育的真諦。教育的藝術就在于關愛學生的心靈,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以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我現在的班級中有一名男同學,他是在一年級的下學期轉到我們班級的,他的到來打亂了班級的平靜。剛剛到班級沒有兩天,就開始和別的同學打架,當你找他問事情的原因時,他總能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可以說他給我留下的印象一點也不好。

由于這個孩子在班級比較搗亂,很多家長都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陳某某在班級處在比較孤立的地位,而且已經有幾名家長聯合起來找我,要求把這個學生清理出班級。面對這種情況,我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和家長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說的:我們的孩子都還很小,都希望有一個純凈的學習環境,但是我們的社會上都不是純凈的,我們怎么能夠要求班級如此呢?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適應這個環境,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缺點,但我們不應該因為他身上的缺點多,就說他是壞孩子,我們應該給這樣的孩子多一份寬容,多給他一次機會,如果我們都來幫助他,我相信他一定會改掉缺點,讓我們在座的各位家長和你們的孩子都伸出關愛之手……這次的家長會,陳某某的媽媽參加了,她當時就淚流滿面,表示一定要配合學校的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接下來我在班級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讓班級成績最好的學生金天和他結對子,得到了金天媽媽的全力配合。金媽媽也加入了幫助的行列,她邀請陳某某到家里參加金天的生日。當陳某某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在班上一起給陳某某唱生日祝福的歌,并準備了禮物,讓他充分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鼓勵學生多與他交往、談心,激發他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學習的熱情,在學習中形成關心和愛護他的風氣。愛,如同陽光讓人間充滿溫暖;愛,如同春風給班級帶來和諧;愛能把一個班變成一個模范班;愛能把頑童變成優等生。做為一名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愛的重要作用和豐富內涵。在和陳某某的相處過程中,我有很多次都想放棄,當別的老師向我告狀的時候,當她把別人的眼睛刮傷的時候,當我帶著被刮傷的孩子看病的時候,我真的很想放棄,但我總是問自己“他要是我的孩子怎么辦?”因此,要把愛的陽光遍灑給班級每位學生。要真正做到愛生如愛子其實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現在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陳某某的眼睛中流露出了和他年齡相稱的目光,過去的叛逆也慢慢得不在顯露,而且課任老師也和我說他好了很多,每每聽到這些我都十分的高興。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開題報告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開題報《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課題系涼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資助金項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課題,由涼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訓中心管理指導,由西昌市第三小學承擔研究。現將該課題研究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年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部份后進學生的群體,他們在校內外的不良表現尤為突出。不思學習、任意逃學、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損壞公物、偷竊剮錢、野宿不歸家……。雖經老師多次教育幫助,仍屢教屢犯,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關注。經過深入調查、了解、分析后,知道這些學生中大多數來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據我們對全校1093名小學生家庭調查來看,屬于父母離異的家庭學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學生有28人;父母因違法犯罪被勞改、勞教的家庭學生有6人;母親被拐賣或失蹤的家庭學生有6人;寄養在親戚家里的學生有3人;共計103人,占全校小學生9.1%。其中,學習差的有33人,表現差的有13人。再從家庭教育看,屬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學生就有41人,占單親家庭學生的40%。看來,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不容忽視,轉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問題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盧梭說:“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要費的苦心取得成效。”為此,特提出“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組織

(1)專家顧問指導組

何良仆(涼山州教科所理論室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查看全文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障礙分析論文

一、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表現

從表面意義理解,單親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離異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與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家庭。為此可以將單親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為:由父親或母親一方與其未婚的,年齡在18歲以下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家是驛站、港灣,是孩子成才的一塊沃土。對于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更是安全的代名詞,是快樂之源,是健康人格的發展之端。而當父母雙方離異或夫妻雙方只剩一方時,對孩子來說,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護,就如同鳥失去一翼,車失去一輪,在心理上必將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對生活也失去勇氣,對社會充滿敵意。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郁,不愿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癥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后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愿外出活動,不愿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

(二)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沖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里,于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于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