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07:55: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淡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淡水

淡水池塘養殖廢水治理分析

摘要:文章研究了我國淡水池塘養殖的水域環境現狀、淡水池塘養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響,并通過國內外對水產養殖廢水排放調控技術的現狀研究,表明了利用生態溝渠來防治水產養殖污染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對幾種主要的生物操縱技術及其應用方式,研究了池塘養殖廢水排放溝渠的生態化構建技術。

關鍵詞:池塘養殖;養殖污染;生態溝渠;生物操縱

中國是漁業生產大國,其水產養殖品的總產量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淡水池塘養殖是我國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據2016年漁業統計年鑒顯示[1],2015年我國有淡水池塘養殖面積2701.22千公頃,占淡水養殖總面積的43.94%,占全國水產養殖面積的31.91%;池塘養殖產量2195.69萬噸,占淡水殖產量的71.70%,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44.47%。但傳統池塘養殖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明顯,生產過程中的水資源消耗和水域環境問題尤為突出。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盲目擴大規模和投入的負面效應日益嚴重。為了提高產量,向養殖水體過量投放苗種和飼料,造成了水環境的急劇惡化,從而使水產養殖自身的污染與水域環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伴隨著養殖生物病害的頻繁發生。水環境污染不僅制約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也對養殖區及其毗鄰水域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2]。目前我國多數淡水池塘養殖場的用水來自周邊的各河流、湖泊。淡水養殖池塘、水庫、河流由于養殖條件的需要,水中剩余的氮、磷、有機物有一定的積累[3]。面對池塘養殖發展對水域環境不斷惡化的嚴峻形勢,急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最大限度地抑制水產養殖廢水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水產養殖廢水治理的意義

水產養殖是我國漁業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其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蛋白質來源,且對有效改善農村經濟結構,解決農民就業等社會問題起到了積極的向上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養殖業者對養殖產品的高效益追求,在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下,養殖密度遠遠超過了水體可承載量,養殖規程中大量的飼料殘餌、生物代謝產物和肥料等其它投入品的累積,導致水體自凈能力急劇下降,水體富養化顯著,養殖水體的自身污染日益嚴重[4-5]。韓志泉等[6]研究顯示,與浮游植物數量顯著相關的水質指標是總氮、總磷,水中總磷濃度每上升0.01mg/L,浮游植物便增加3.53×10個/L;Brown等[7]發現,離養殖區越近,水質DO飽和度(溶解氧實際含量/飽和含量)越低。養殖區附近3m和15m處的水質DO的飽和度分別為35%~70%和50%~85%。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相關的行業標準《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但由于我國水產養殖區域分布廣、養殖用水又屬于無組織排放,故對水產養殖排放水進行管控效果不佳。水產養殖業屬環境依賴型產業,其環境狀況決定了養殖的成敗及產品的質量。但養殖生產的同時也會產生自身污染,對周邊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構成威脅,進而制約其可持續發展。從水產養殖整個產業鏈來看,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所在[8]。因此,保護漁業環境成為實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2淡水池塘養殖的自身污染及其影響

查看全文

淡水資源保護

1、水資源保護的含義

水資源保護是一個國家為了滿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維護水資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采取經濟、法律、行政科學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影響水資源的經濟、生態屬性的各種行為進行干預的活動。

水資源保護從廣義上講包括水量保護與水質保護兩個方面,也就是通過行政、法律、技術、經濟等手段合理開發、管理和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滿足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應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展水資源的多種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過量開采。同時,也要顧及環境保護要求和生態改善的需要。在水質方面,應防治水污染,維持水質良好狀態,要養活和消除有害物質進入水環境,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和監督。

2、我國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的迫切性

2.1、我國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低于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畝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畝均占有量僅為世界畝均占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占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2.2、我國水資源在地區上分布不均,水土組合不平衡。

查看全文

淡水魚生態養殖技術探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水產的概念發生微妙的變化,在自然環境污染嚴重、海洋資源緊缺的背景下,淡水魚養殖是現代人們獲取水產資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國漁業的重要養殖形式。近兩年,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大大提升,淡水魚養殖技術種類增多,淡水魚養殖行業得以發展,為改善人們生活水平、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淡水魚;生態理念;養殖技術

在淡水魚養殖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會影響淡水魚養殖質量,如:自然環境污染嚴重、淡水魚養殖業發展緩慢、養殖技術科技含量較低。面對這些問題,養殖人員要從淡水魚養殖的生產過程入手,嚴格控制養殖技術操作行為,引進大量的先進技術,提升養殖技術含量,為淡水魚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淡水魚產品品質。

1傳統模式下淡水魚養殖問題

首先,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自然環境中的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野生水產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且淡水養殖與水資源、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加劇。在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淡水魚養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引發了較多的環境污染問題,養殖廢棄物的排放影響了當地水資源環境,進一步阻礙了地區淡水魚養殖業的發展,不利于淡水魚養殖經濟的提升[1]。其次,淡水魚養殖在我國農業養殖業體系中占有的比例較小,其養殖商戶數量較少,主要為小農養殖形式,且以家庭聯產責任制為主要形式,是每家商戶自己負責養殖、生產、經營。相較于其他養殖行業,淡水魚養殖的規模化發展水平較低,還沒有實現統一管理,且養殖機械技術應用率較低,發展速度緩慢,行業整體技術含量不高。最后,雖然我國是當今世界各國家中最早開始進行淡水魚養殖的國家,且養殖歷史悠久,發展時間較長,經驗相對豐富。但是,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淡水魚養殖技術水平較低,養殖方式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淡水魚養殖模式,沒有引進大量的淡水魚養殖技術,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2淡水魚生態養殖技術要點分析

查看全文

淡水資源現狀探究論文

一、中國的淡水資源的現狀

1、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淡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低于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畝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畝均占有量僅為世界畝均占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占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2、我國淡水資源在地區上分布不均,水土組合不平衡。我國的水量和徑流深的分布總趨勢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并且與人口數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81%集中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64%。

3、我國降水及河川的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我國主要河流都出現過幾年來水較豐和幾年來水較枯現象。例如黃河在過去幾十年中曾出現過連續9年(1943—1951)的豐水期;在近幾十年內也曾出現過連續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斷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間是年年斷流,總斷流時間是717天,平均每年斷流102.4天。降水量和徑流量在時程上的這種劇烈變化,給淡水資源的利用帶來困難。要充分利用淡水資源勢必修建各種類型的水利。

4、是淡水資源污染波及全國。如果從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上說,中國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區域的話,那么,淡水資源的污染卻是一個具有全國性的問題。而且,越是豐水區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區,往往污染越是嚴重。結果豐水區出現水質性缺水的現象。這是中國淡水資源更為嚴重的問題。最近,中國水利部門對全國約700條大中河流近10萬公里的河段進行水質檢測,結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嚴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價值。另據調查,目前全國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區,水污染已從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陸域向海域發展、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東部向西部擴展。近年來中國廢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億噸的速度增加,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億噸,其中約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過度開發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嚴重缺水的黃河流域,農業灌溉大量采用的還是大漫灌方式。寧夏、內蒙灌區,每畝農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節水灌區高幾倍到十幾倍;農業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產單位糧食的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2倍~2.5倍。農業用水如此,工業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遠低于先進國家75%的水平,單位GDP用水量是先進國家的十幾倍到幾十倍,一些重要產品單位耗水量也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查看全文

淡水漁業養殖現狀分析

一、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的現狀

淡水漁業養殖的理念主要是指,水產動物在池塘、江河和湖泊中生長和繁殖。我國的淡水動物主要是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鯽魚等經濟性魚類和沼蝦、河蝦、河蟹等,養殖戶根據養殖規模的不同,可選擇江河養殖、湖泊養殖、水庫養殖、池塘養殖、稻田養殖、工廠養殖和網箱養殖等進行養殖生產,在淡水養殖中,往往需要集中的養殖,這樣養殖方式不僅投入小,還方便養殖戶管理。1.1品種選擇。現階段,我國的淡水漁業養殖生產以池塘養殖為主,池塘的養殖往往由人工開鑿或將天然水池進行改造,這種養殖模式主要適用于家庭養殖。很多地區由于經濟水平比較低,大部門的養殖戶對市場了解不足,尤其是在養殖品種上,需要慎重的選擇,而很多養殖戶并未考慮養殖的品種,這不僅會影響了水產動物的繁殖、生長,還會影響漁業養殖的產量。1.2疾病災害。在淡水漁業養殖和生產中,需要注意農產品的每個生產過程,尤其是要注意病害,疾病發生時間非常短暫、擴散速度非常快、治療過程緩慢,又由于水產生物沒有疾病的抵抗能力,養殖戶沒有提前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一旦爆發往往引發重大的危害,同時嚴重阻礙了漁業養殖和生產,從而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1.3電力企業的依法治企的全球化。要求在淡水漁業養殖過程中,需要根據養殖動物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飼料。現代養殖戶并沒有完全了解養殖知識和養殖技巧,在淡水漁業養殖過程中,不會科學的選用飼料,尤其是對飼料的配比認識不足,嚴重影響了淡水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除此之外,養殖戶受傳統的影響,在配備飼料時,往往選擇價格偏高的飼料,并沒有對所養殖的生物進行觀察和研究,也會影響淡水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二、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的問題

2.1應對淡水漁業養殖中的問題。在淡水漁業養殖生產過程中,需要面臨養殖過程的一系列問題。漁業養殖主要問題是大面積出現的疾病問題,往往會引發大片魚群的生死,也關乎著漁業養殖戶的生死存亡,漁業養殖戶需要重視淡水漁業的養殖。養殖者需要定期的投入苗種,在投放苗種前,需要做好水域的消毒和防疫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淡水的健康,為了增加淡水的活性,提高漁業養殖的質量,一般需要增加一些浮游植物和水藻等,這樣既可以豐富和凈化水資源的環境,也可以提高淡水養殖的質量。除此之外,在淡水漁業養殖過程中,養殖者需要時刻關注淡水的質量,對淡水進行合理化管理和監督,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及時的解決,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水體的污染,還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源的惡化,從而降低淡水漁業養殖的問題。2.2提高淡水漁業養殖的效益。在漁業養殖生產中,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狀況、城鎮經濟狀況、人口結構變化和消費飲食習慣等都會影響淡水漁業的養殖和生產。為了提高淡水的養殖,養殖者需要充分的調查漁業養殖市場,對淡水漁業養殖市場有所了解后,再制定一系列的淡水養殖計劃,為了提高淡水養殖的效率和質量,一般需要制定配套的管理模式,養殖部門和人員利用水庫周邊修建的攔網或堤壩將水產動物的活動范圍固定在一定區域中,防止其隨著水流逃跑,提高產品出產率。還需要參考我國政府機關和漁業養殖科研機構的調查結構,養殖者根據自己的養殖經驗和技能,開展切合實際的養殖模式,再根據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靈活的調整,這樣有利于淡水漁業養殖。為了提高漁業養殖的經濟效益,養殖者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擴大淡水漁業的正常規模,對產品進行深入加工和研發,需要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還需要加強對養殖者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有效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擴大生存鏈,養殖者還可以開拓漁業養殖的市場和渠道,對漁業養成和生產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以此來提高我國淡水漁業養殖的銷量,進入提高了我國漁業養殖的經濟效益。2.3提升無公害淡水漁業養殖產業的發展。在淡水漁業養殖和生產中,人們的飲食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而不斷提高,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人們拋棄了高熱量和高脂肪食品,對高質量食物要求也越來越多,各個食品的研究者需要重視這一改變,根據這一改變制定相應的措施,各個政府部門和單位需要結合經濟的發展以及消費者的需要,制定相應的食品改革措施,提高食品的質量,嚴格控制高熱量和高脂肪食品。尤其是肉質食品,需要提高淡水漁業養殖的新趨勢,加大無公害淡水漁業養殖規模,各個地方政府根據地方漁業養殖的技術和方法的不同,制定配套優惠政策,政府各個部門需要幫助漁民養殖戶獲取更先進的養殖技巧,引導養殖戶科學化養殖;另外政府可以加大對無公害、無污染淡水漁業養殖產業的扶持力度,需要加強漁業養殖產業的管理和監督,這樣才能提高無公害淡水漁業養殖產量,從而提高我國無公害淡水漁業養殖產業發展水平。

作者:陳梅 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水產管理站

查看全文

淡水漁業養殖的生產現狀

摘要:淡水資源是我國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淡水漁業養殖面積和產量都居世界首位,淡水養殖是我國農業經濟生產的重要手段之一,搞好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管理工作,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益的有效途徑。我國淡水魚種類繁多,而各個地區的氣候條件、水資源環境各不相同,給我國的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旨在探討和分析在淡水漁業養殖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對其解決辦法展開討論。

關鍵詞:淡水漁業;養殖生產;淡水魚

我國淡水流域分布之廣、淡水漁業養殖生產規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淡水漁業養殖產業是政府大力扶植、廣大漁民全力支持的民生產業。為了進一步擴大淡水漁業養殖生產規模、加強生產管理規范化、創造更大的農業經濟效益,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漁業部門要高度重視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管理工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產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把我國的漁業發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國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現狀

淡水養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和其他內陸水域、微咸水域養殖魚蝦蟹貝等各種經濟型水產動物。目前,我國淡水水域主要養殖的水產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鯽魚等經濟性魚類和沼蝦、河蝦、河蟹等,淡水養殖產業是我國內陸水產養殖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淡水養殖的具有許多其他養殖業所不具備的優勢:適合集中進行精細養殖,分布廣泛,方便管理;投入小,產出率高且產量穩定。淡水養殖生產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劃分為江河養殖、湖泊養殖、水庫養殖、池塘養殖、稻田養殖、工廠養殖和網箱養殖等。池塘養殖是目前國內最主要的淡水漁業養殖方式,其產量大概占全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70%左右,養殖池塘多為人工開鑿或將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時間處于靜止狀態,面積較小,有利于控制水質,適合進行家庭型養殖生產。水庫養殖是產量排名第二的淡水養殖生產方式,大概占全國總產量的10%。養殖部門和人員利用水庫周邊修建的攔網或堤壩將水產動物的活動范圍固定在一定區域中,防止其隨著水流逃跑,提高產品出產率。江河湖泊養殖是利用水資源環境中的天然餌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進行喂養;同時,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保證淡水水產動物產量。稻田養殖、工廠養殖、網箱養殖都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淡水漁業養殖方式,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克服自然環境的限制,擴大養殖面積和產量。隨著我國經濟生產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進步,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顯著提高,但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我國的淡水漁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病害是對生產、養殖的最大威脅,但無論是哪種生產養殖行業,都不可能完全避開病蟲害的發生,淡水漁業養殖生產行業也不例外,尤其是爆發型疾病的產生會給淡水漁業養殖生產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和危害。這種類型的疾病發生時間極短、擴散速度極快、治療過程緩慢,且由于大部分水產動物對這類疾病沒有抵抗力,容易對淡水漁業養殖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面對目前種類繁多的投喂飼料,許多淡水養殖從業人員都不知如何進行選擇。由于養殖人員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質較低、對養殖專業知識認識不足的現象,飼料的選用、配比成為當前漁業養殖生產中的大問題。受到落后的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漁民們一味地選擇價格較高的飼料,忽略了對水產動物習性及當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沒有對飼料進行合理地配比,導致飼料情況不符合魚、蝦、蟹的生長情況,嚴重影響了水產動物的繁殖、生長和漁業養殖產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產養殖地區落后的經濟水平和相對較低的人口素質,大部分養殖人員缺乏對市場經濟環境的了解,對當前供求關系認識不足,在養殖品種的選擇上沒有進行慎重考慮,導致出現養殖品種混亂或不適合當地水域特點的情況,對養殖生產產量的提高產生了不良影響。

2如何解決淡水漁業養殖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查看全文

透析淡水資源的國際法保護

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世界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時代。同時,具有全球性影響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對環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加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水、土地、生物乃至外層空間不斷受到破壞。不僅發生了區域性的環境污染和大規模的生態破壞,而且出現了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物種滅絕、土地沙漠化、森林銳減、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種減少、熱帶雨林減少、土壤侵蝕、等大范圍的和全球性環境危機,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淡水資源短缺是個全球水危機的現實,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各界的重視。

一、全球淡水資源現狀

(一)地球水資源的概況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賴于水,有水地球上的萬物才得以生存、生長。據統計地球表面2/3被水覆蓋,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僅占2.53%。冰川、積雪的淡水難以利用卻占淡水總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氣水,這些淡水僅占0.26%且最活躍更新最快。如果說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們可以用其他能源來替代,那么,如果沒有潔凈的淡水,沒有干凈的可飲用水,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孟加拉代表愛農·尼沙特在研討會上說:“如果將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為盛在一加侖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當于一湯匙——大約是總量的0.75%。”在21世紀的開端,地球上有10多億人根本喝不上干凈的水。大約24億人得不到足夠的可飲用水,每年大約還有34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有關專業人士預言:人類面臨的下一個生態危機將是淡水資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分配極不均衡

聯合國和斯德歌摩環境研究所報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潔凈的水。2025年面臨缺水困境的人將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潔凈水。有些地區大水泛濫,而有的地區卻因干旱而導致居民死亡——或者淪落成難民而舉家遷移。加拿大有著與中國同樣多的水資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國的2.5%,人均淡水量遠高于中國。中國淡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資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納,水是如此寶貴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貨幣。

查看全文

淡水資源保護論文

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世界經濟達到了空前繁榮的時代。同時,具有全球性影響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對環境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加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水、土地、生物乃至外層空間不斷受到破壞。不僅發生了區域性的環境污染和大規模的生態破壞,而且出現了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物種滅絕、土地沙漠化、森林銳減、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種減少、熱帶雨林減少、土壤侵蝕、等大范圍的和全球性環境危機,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淡水資源短缺是個全球水危機的現實,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各界的重視。

一、全球淡水資源現狀

(一)地球水資源的概況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賴于水,有水地球上的萬物才得以生存、生長。據統計地球表面2/3被水覆蓋,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僅占2.53%。冰川、積雪的淡水難以利用卻占淡水總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氣水,這些淡水僅占0.26%且最活躍更新最快。如果說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們可以用其他能源來替代,那么,如果沒有潔凈的淡水,沒有干凈的可飲用水,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孟加拉代表愛農·尼沙特在研討會上說:“如果將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為盛在一加侖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當于一湯匙——大約是總量的0.75%。”在21世紀的開端,地球上有10多億人根本喝不上干凈的水。大約24億人得不到足夠的可飲用水,每年大約還有34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有關專業人士預言:人類面臨的下一個生態危機將是淡水資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分配極不均衡

聯合國和斯德歌摩環境研究所報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潔凈的水。2025年面臨缺水困境的人將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潔凈水。有些地區大水泛濫,而有的地區卻因干旱而導致居民死亡——或者淪落成難民而舉家遷移。加拿大有著與中國同樣多的水資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國的2.5%,人均淡水量遠高于中國。中國淡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資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納,水是如此寶貴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貨幣。

查看全文

小議中國淡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減少水污染、改善水質、合理調控水量而保護水資源,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1、水資源保護的含義

水資源保護是一個國家為了滿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維護水資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采取經濟、法律、行政科學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影響水資源的經濟、生態屬性的各種行為進行干預的活動。

水資源保護從廣義上講包括水量保護與水質保護兩個方面,也就是通過行政、法律、技術、經濟等手段合理開發、管理和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滿足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應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展水資源的多種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過量開采。同時,也要顧及環境保護要求和生態改善的需要。在水質方面,應防治水污染,維持水質良好狀態,要養活和消除有害物質進入水環境,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和監督。

2、我國水資源概況和水資源保護的迫切性

2.1、我國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低于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畝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畝均占有量僅為世界畝均占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占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查看全文

淡水魚生態養殖技術分析

昆山市澄湖水產良種有限公司是江蘇省省級水產良種繁育場,主要培育“四大家魚”苗種及扣蟹。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本地對“四大家魚”苗種需求不斷弱化,親魚培育池的物化成本逐年升高,其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市民對名優水產品的需求旺盛。在此情況下,通過調整養殖模式,在親魚池中套養中華鱉進行生態養殖,2019-2021年58畝池塘兩年生產生態甲魚(中華鱉)3219千克,畝效益增加4036元。

一、池塘條件

套養中華鱉的池塘全部是“四大家魚”親魚池,面積6~10畝,長方形,東西向,池塘底質為黏壤土,進排水分離,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池塘四周建有厚1.5毫米的鋁質防逃板,防逃板高度80厘米,其中埋入地下20厘米。整個養殖場建有三級尾水凈化區,尾水排放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二、苗種放養

放養的中華鱉為二冬齡的鱉種,2019年6月26日共放養鱉種5650只、1412千克,平均規格250克/只,詳見表1,放養時用5%食鹽水浸浴5分鐘。鱉種來源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所放苗種全部通過當地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所的檢驗檢疫。

三、日常管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