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4:27: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導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肺炎暴發期間介入導管室研究
摘要:病毒肺炎暴發期間,介入導管室作為醫院內部多個臨床科室的“橋梁”和“紐帶”,既是科學防控的關鍵部門,也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導管室涉及醫、技、護等多崗位的工作協調,承擔著血管造影機等多種醫療設備的保養和維護。因此,為科學防控疫情、提高醫、技、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展現現代導管室的綜合救治能力,我們在此對介入導管室疫情期間的管理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病毒肺炎;導管室;安全;介入治療
2020年1月以來,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在湖北武漢地區呈現集中暴發,并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目前全國已有7萬余例確診病例,2千余例患者死亡[1-2]。現已明確,COVID-19主要經呼吸道和飛沫傳播,其傳染性強、毒性大,人群普遍易感,已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護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3]。此時正值心血管疾病高發時期,這對心血管診療工作提出了一定挑戰。中國醫師協會的《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胸痛中心常態化運行流程專家共識》[4]指出,對疑似或確診為COVID-19感染者且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無溶栓禁忌證者優先選擇溶栓治療;但對于有溶栓禁忌證的高危患者,則應在評估感控風險與獲益后進行介入治療。導管室是完成介入治療的重要環節和部門,同時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具有手術類型范圍廣、人員流動大、相對密閉、醫務人員與患者接觸較為密切等特點,且多不具備呼吸道傳染病專業防護條件,如何在疫情期間安全有序地開展介入導管室工作,成為目前醫院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5-6]。為在防疫期間更加安全、規范、有效地開展介入導管室工作,專家組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機構內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7]及有關資料[8-12],提出介入導管室在COVID-19期間的防控策略與建議,以期能夠更好地保護醫務工作者、患者及家屬,在完成介入治療的同時,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疫情蔓延。
1秉承“集中人員、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加強疫情期間介入導管室的管理
(1)COVID-19疫情防控期間,建議各醫院的介入導管室結合各自情況,制定疫情時期急救快速反應的工作預案。特別是存在獨立介入導管室的醫院,因牽涉醫、技、護的管理,更需要配合院感及醫務部門及時與臨床科室溝通,可以根據各自醫院情況建立介入手術防護執行清單,將涉及的各部門工作以表格形式執行、監督,做好相關防控工作。(2)對承擔胸痛中心、腦卒中中心[13]任務的介入導管室,疫情期間也仍然會實施心臟或腦血管急診介入手術,需提前做好預案。對于COVID-19確診(疑似)患者,原則上需要在負壓導管室或可在一定程度做到物理隔離的導管室施行手術;對于非COVID-19患者的急診或擇期手術,對導管室無硬性要求,但需保障嚴格的消毒措施。(3)各醫院要加強精細化管理,通過測算各臨床科室介入患者的手術需求,對可調用的醫療資源及時進行合理分配和調整,保證現有醫療資源最大化地進行有效利用,可以分區域、分批次、分防護等級逐漸開放各個導管室。盡可能保護科室所有工作人員、患者和家屬的安全。
2科學防控,規范疫情期間介入導管室的使用和維護
動脈導管未閉圍術期監護
動脈導管未閉是主動脈和肺動脈間的先天異常通道,位于降主動脈峽部與肺動脈根部之間。通常導管粗5~15mm,長3~10mm,外形呈管型、漏斗型和窗型。其發病率21%在先天性心臟病中居第2位,在兒童病例中占首位。以女性多見最適當的手術年齡是學齡前[1],患兒年齡小,增加了護理的難度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10月采用非體外循環下的手術方法,治療40例肺動脈高壓患兒,效果滿意。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1~12歲,均未輸血,術后1周出院,效果滿意。治療效果:術后血壓升高26例,體溫升高15例,經降壓、鎮痛應用激素等治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均順利出院。
2.術前護理
術前常規指導患兒做深呼吸及有效咳訴、方法如下。指導患兒做深呼吸運動,2次/日,每次10分鐘。在深呼吸后張口并使聲門開放用力向外噴射氣體,同時連續小聲咳嗽,將痰液運動到喉部,再用力咳出。給予必要的呼吸道準備,加強超聲霧化,預防肺部感染。對于肺高壓的患者,遵醫囑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改善患兒缺氧癥狀。心理護理:患兒年齡偏小,增加了護理的難度,入院后應有意識地多與患兒接觸,多給患兒擁抱,撫摸以增進彼此間的親和力,減少其陌生感使之能較好的配合手術,消除其恐懼心理。向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取得患兒及家屬的信任。
3.術后護理
導管樣板設計AutoCAD軟件運用
1概述
導管架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平臺支撐部分,主要由空間管構件組成;施工中為了更高精度的完成導管架組裝經常需要繪制空間管構件樣板。通常管構件展開放樣方法有實物圖解法、計算法和三維軟件展開法等。實物圖解法應用時精度較低,受場地、測量工具的限制無法對導管架進行展開放樣;計算法雖然提高了展開精度,但往往需要建立數學模,這是一個煩瑣的過程,不利于工程的現場施工。將導管架施工二維圖紙轉化為AutoCAD三維模型,再利用軟件強大而精確的繪圖、自動標注功能、各視圖轉化進行輔助展開放樣就完成空間各個角度節點樣板繪制,可以高效地完成樣板的制作。
2三維建模
導管架三維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托施工圖紙的二維圖形的幾何尺寸、關鍵尺寸的計算及空間轉化;按照導管架組成的各個管構件及附件分別繪制成三維零件圖,利用AutoCAD軟件中的組合、對齊、實體編輯等命令完成三維模型的建立。
3管構件空間樣板制作
管構件空間楊寶包括空間中各個構件的幾何尺寸及節點處的展開圖,主要使用AutoCAD軟件的標注命令及二維平面繪圖相關命令完成。
國槐導管分子形態特征論文
摘要:目的澄清國槐導管分子特征,豐富其人工栽培及資源鑒定的基礎性資料。方法以一年生枝條為材料,對國槐次生木質部中的導管分子進行了觀察。結果國槐具有螺紋、梯紋、網紋和孔紋4種類型的導管分子,未發現環紋導管。穿孔板類型為單穿孔。具有導管二態現象,導管分子的端壁形態多樣,紋孔膜退化比較徹底,僅個別導管分子可見紋孔膜殘跡。導管分子側壁上的紋孔密度大。結論導管特征體可作為其資源鑒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國槐;導管分子;形態特征
國槐SophorajaponicaL.隸屬于豆科Leguminosae槐屬Sophora。落葉喬本,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植物種類,廣布于我國南北各省,是優良的蜜源植物,花蕾稱槐米,為清涼收斂止血藥;花可做黃色染料;果實有止血、降壓、抗癌之效;根、枝葉入藥可治瘡癤腫毒。有關國槐的研究報道較多,但尚未見其導管解剖學方面的報道。導管vessel是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及溶解于水中物質的主要輸導組織conductingtissue,它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質部中,由許多管狀死細胞以端壁連接而成。由于導管的特征常因植物種類而異,故導管特征有助于解釋植物生理、生態及系統學方面的問題。又因國槐是豆科槐屬的重要代表植物之一,故弄清其導管類型及形態特征可以為探討槐屬及其近緣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演化積累更多證據。
一、材料和方法
實驗材料采自洛陽市隋唐植物園,憑證標本(No.0228)由侯小改教授鑒定,存放于河南科技大學植物標本室。
取生長發育良好的國槐一年生枝條,將外層韌皮部剝去,再將材料的次生木質部切成長0.6~1cm,火柴棒粗細的條塊,置于10%鉻酸∶10%硝酸=1∶1的離析液中,33℃條件下恒溫箱中離析24h左右,其間換1~2次離析液。完全離析后移至70%酒精溶液中保存備用。觀察時將材料從70%的酒精溶液中取出,用蒸餾水充分水洗2~3次,5~10min/次,之后,將材料放置盛有5~10mm蒸餾水的培養皿中,并用鑷子將材料輕輕夾碎,剔除雜質或未離析開的部分之后,滴入1%番紅水溶液4~6滴染色5min。最后即可用膠頭吸管吸取離析材料懸液少許制片。觀察用顯微鏡為日本產OlympusCH-30型生物顯微鏡,并采用其數碼攝影系統攝像。數碼照片經AdobePhotoshop7.0圖像處理系統處理制版。
建筑類光導管技術運用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通過門窗等進入室內的太陽光僅占很小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人們研究出許多新技術,光導管系統便是其中之一,光導管系統引入的是自然光,不需要消耗非可再生資源,同時減小了由常規能源帶來的環境污染,能夠節約20%~30%的建筑用電,對節能有著重要意義[1]。另外,光導管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促進人體健康。因為用光導管系統引入的太陽光,保留了自然光的獨特優越性,光譜范圍廣,光線均勻柔和,可以起到殺菌和防治多種皮膚病的功效,且經過光導管系統處理的太陽光沒有頻譜和眩光,在采光罩上加設防輻射涂層還能有效地濾除有害輻射。因此,光導管技術必將成為能源領域的一大發展方向[2]。研究光導管技術,探索其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對于我國開發和應用新能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光導管技術的發展概況
在19世紀70年代,俄國的契卡洛夫首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光導管,他在室外安裝了大功率弧光燈作為光源,經過集光系統,將產生的平行光通過長管內的鏡面反射引到室內,用于導線車間的照明[3]。1881年,WilliamWheeler也在美國研制出光導管系統,并申請專利,管子內壁涂有反射能力的涂層,但由于該涂層反射率低,效果并不明顯[4]。此后前蘇聯對光導管內壁反射材料進行了大量改進工作,并開始了一系列的應用研究探討[5]。GennadyBukhman設計制造的第一個大尺寸的有縫光導管于1965年在前蘇聯首先問世[6]。1975年,在CIE(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L''''E-CLAIRAGE)年會上,蘇聯學者J.B.Aijenberg等[7]介紹了他們研制的有縫光導管,被稱為“有光學縫的管道”。同年,GennadyBukhman和JulianAizenberg共同申請了有關塑料薄膜鍍鋁制造的有縫光導管專利[8]。此后,光導管開始在前蘇聯很多易燃易爆場所推廣使用。而美國和歐洲各國也紛紛開展光導管相關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進展,進而相繼出現棱鏡光導管[9]、光纖光導管[10]。我國對光導管的研究和使用起步較晚,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光導管產品主要是有縫光導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建筑物理研究所、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平頂山姚孟電廠和江蘇武進崔橋玻璃鋼照明器材廠共同研制了我國第一個有縫光導管照明系統,并裝設在姚孟電廠三四號機組的燃油泵房內[3]。另外,重慶建筑大學曾用鋁板做成直徑0.55m、長度78m的圓柱形光導管,這種光導管內壁涂有一層高純度鋁膜,反射比達到0.85,并采用1000W金鹵燈為照明光源[11]。然而總的來說,我國在光導管的研制和應用領域依然十分落后,基礎理論研究滯后,產品設計和工程應用上的投入的資金不足,導致光導管的傳輸效率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3]。加強光導管技術的理論基礎研究,加大對光導管產品與應用方面的資金投入,是我國光導管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
2光導管系統原理、結構與優越性
2.1光導管系統原理
光導管照明系統將光源發出的光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進行重新分配,以達到一定的照明效果。廣義上的光導管照明系統稱為RemoteSourceLightingSystem,現在多按照CIE的提法將光導管統稱為LightGuides[3]。而目前科研工作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自然光光導管照明系統。其原理是通過采光裝置聚集室外的自然光線并導入系統內部,再經過特殊制作的導光裝置通過多次反射改變自然光的傳播方向,并將光線反射到系統底部的漫射器,由系統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線均勻導入到室內任何需要光線的地方[12]。
鄉鎮領導管理思考
為切實糾正在部分鄉鎮領導干部中出現的“走讀”現象,**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鄉鎮領導干部管理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全面推行“八項制度”,即:“543”工作制度、簽到考勤制度、去向公示制度、值班制度、請銷假制度、生活學習管理制度、督促檢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通過推行“八項制度”,強化對鄉鎮領導干部的管理,促進鄉鎮領導干部轉變工作作風,進一步密切基層黨群、干群關系。
一、對鄉鎮領導干部的考勤、值班、去向、請銷假作出明確規定
“八項制度”明確規定:鄉鎮領導干部上下班實行簽到制,由鄉鎮黨政辦負責簽到考勤,到村組調研或解決問題的,由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簽字認可。鄉鎮必須制作出勤公示牌,每天對領導干部的去向及車輛的去向進行公示。鄉鎮每天要安排領導干部參加正常值班,雙休日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領導值班,節假日要安排領導干部輪流值班,不得出現少領導或無領導值班的現象。鄉鎮領導干部值班期間要認真做好來電辦理、來訪接待等工作,及時完成臨時性工作,妥善處理好突發性事件。鄉鎮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關于進一步規范**縣領導干部外出報告制度的通知》的規定,按規定程序辦理請銷假手續。鄉鎮主要領導請假,須報告縣委書記、縣長批準,并分別報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備案,鄉鎮副職領導干部請假,由鄉鎮主要領導批準。
二、對鄉鎮領導干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作出明確要求
“八項制度”明確要求:鄉鎮領導干部每周在鄉鎮工作不少于5天,住宿不少于4個晚上,入村調研和解決實際問題不少于3天,若有不足天數,無論因公因私,都要作出書面說明。鄉鎮領導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善鄉鎮機關干部的食宿條件,為住宿干部安排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要充分利用晚上時間,每月安排班子成員進行1—2次集中學習交流活動。要開展夜訪農戶活動,訪民情、查民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要利用業余時間撰寫有分析、有見解的調研文章,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三、建立責任追究機制
談論領導管理藝術關鍵
領導藝術是領導行為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智慧集中,是以和諧為基本手段,以人的發展和團隊發展為服務對象的一種精神境界的升華。幸福指數是對人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感的一種量化,即人們根據一定價值標準對自身生活狀態所作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價。作為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團隊的領導,如果不能把個人的幸福和團隊的幸福統籌到完美的價值觀和領導觀上,就會失去領導的基本要素。所以,幸福指數是領導藝術的靈魂,只有把提升幸福指數作為領導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把人的發展和團隊發展落實到幸福建設上,才能全面提升領導藝術水平。
筆者認為,團隊幸福=個人幸福+團隊幸福+領導幸福。個人幸福是第一位的,只有個人幸福了,整個團隊才會幸福充盈。領導藝術是領導者的智慧、知識、膽略、經驗、品格、作風、能力、方法等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是能夠產生高效率和提升團隊幸福指數的藝術技能。幸福指數在現實中表現為在工作和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對于一個團隊來講,是對團隊工作和生活滿意度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是建立在個人幸福、團隊幸福和領導幸福基礎上的一種陽光燦爛的心理體驗。領導藝術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讓自己的團隊及成員個人幸福和滿足地生活和工作。其關鍵要素有三點:一是科學調節團隊成員的參照系統。從心理角度來看,一個人的幸福感是相對的,是在無形的參照攀比中不斷演變的。因此,領導者必須按照團隊建設的需要,不斷運用物質和文化的手段來科學調節團隊成員的參照系,使他們時刻處于幸福的工作生活狀態,始終保持一種陽光積極的心態。二是不斷提升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么,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么,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為此,領導者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的積極措施,不斷提升團隊的成就動機程度,確保團隊成員的自身成就水平始終高于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使其始終處于一種強烈的幸福感之中。三是有效確保本體安全感。本體安全感指的是個人對于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于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于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御焦慮并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領導者要善于采用政治和社會的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團隊成員對社會、團隊的信任度,使他們始終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本體安全感之中。提高團隊成員的幸福指數是提高領導藝術水平的最終歸宿。
一個團隊的幸福指數越高,說明領導者的領導藝術水平越高;一個團隊領導者的領導藝術水平越高,越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這個團隊的幸福指數。這是個基本定論,但一些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往往過分地主觀化,導致出現以下幾種傾向:一是簡單化。有些領導者對提高團隊幸福指數的復雜性認識不夠,不在過程中提高領導藝術水平,而是簡單地把幸福指數等同于表揚、賞識等一些表面化的措施,不從靈魂深處去觸動幸福指數的核心要素,導致幸福指數人為地簡單化。二是絕對化。有些領導者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個人生活質量和衡量團隊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而忽視了其對于團隊發展內涵和人的精神領域的豐富性的作用。三是偏激化。有些領導過度關心幸福指數,產生“幸福指數崇拜”,導致出現一些偏激化的問題。幸福指數是領導藝術的靈魂,領導者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正確把握幸福指數在領導藝術中的靈魂地位,按照提升幸福指數對提高領導藝術的基本要求,以人為本地開展好領導工作。一要講正氣。正氣是幸福之源。領導者作為公眾權力的者,沒有良好的為人處世品格,心術不正,搞陰謀詭計,就會濫用權力,致使公共利益受損,私人利益橫行,利益關系失衡,公共秩序混亂,導致團隊幸福指數下降。“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只有把講正氣作為領導為人處世的品格,才能在紛繁的領導事務中培育團隊的幸福感,才能以領導的品格之美來提升團隊的幸福指數。二要講規律。規律是幸福之根。管理和領導作為最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有自身運行和發展規律的,領導藝術只不過是管理實踐和領導實踐的產物,是人們在管理實踐和領導實踐中有效而成功地解決管理難題的表現。因此,掌握管理和領導運行的客觀規律是創造和提升領導藝術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提升社會及團隊幸福指數的一個前置條件。三要講技能。技能是幸福之術。領導技能是創造領導技巧和領導謀略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扎實、嫻熟的領導技能作為基礎,是不可能創造出領導技巧和領導謀略的,也不可能提升團隊的幸福指數。任何一個領導者只有在領導實踐中持續學習和反復錘煉,使個人的領導技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為提升團隊及社會的幸福指數提供有力支撐。四要講經驗。經驗是幸福之魂。領導經驗是產生領導藝術的必要條件。認真考察歷史上那些優秀的領導者,在從事領導活動之初,都可能有幼稚的言行和不理想的業績,而正是經歷了風風雨雨的考驗,經歷了大風大浪的磨礪和摔打,親自領導自己的團隊直面和戰勝各種風險及困難的挑戰之后,才逐漸在思想上和領導技能上成熟起來。譬如領導思維敏銳,領導理念切合實際,謀劃未來的預見力就更強,領導行為更合理,領導技巧更精到等。總之,領導經驗越是豐富,產生領導藝術的可能性就越大。五要講智慧。智慧是幸福之舵。盡管領導藝術必須建立在豐富的領導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但也不能把前人已經驗證過的經驗、看法和主張當做無用的東西,而要根據當前領導環境的實際,創造性地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這樣才能開闊思維視野、豐富領導知識、啟迪領導智慧、拓展領導經驗,進而為領導藝術的產生創造必要條件。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幸福指數成為團隊建設的根本,而充分發揮團隊建設的學習力、團隊品牌的影響力、團隊運行的吸引力和團隊發展的合作力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團隊的幸福指數。一要培育團隊建設的學習力。所謂學習力,就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要素的總和。學習力是團隊建設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要具備讀有字書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所閱讀材料的內容,了解其內涵,把握其精髓、本質和要旨。要具備讀無字書的能力,自覺地向實踐學習,了解實踐、尊重實踐、總結實踐,從實踐中獲得真知。要打造鉆進去、跳出來的能力,善于鉆進去尋求真知,善于跳出來理論結合實際,善于理論指導實踐,在學習、思考和實踐中提升工作水平。二要提升團隊品牌的影響力。對于一個優秀的團隊來說,其影響力是深遠的。首先,它能夠對團隊內個體的行為產生約束及影響,并使之逐漸形成自身的行為規范。這種規范同時也體現出了這個團隊的行為風格與準則。其次,它使每個個體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這個高度一致的期望值正是這個團隊所要達成的目標。再次,團隊內個體間的互助及信息共享直接影響這個團隊內部的溝通和協調,從而對團隊的工作效率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最后,一個優秀的團隊通常具有很強的凝聚力,而這絕對是一個團隊成敗的關鍵。同時,個體在團隊中受到的影響,往往能發揮超出個體原本的能力。也正是這種超常規的發揮使得優秀團隊更加優秀。林則徐有聯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團隊唯有開放才能接納,兼容并蓄,才能發展壯大,走向成功。三要建設團隊運行的吸引力。團隊的吸引力來自于團隊內部的溝通和信任的交集。一個團隊具備了溝通和信任的品質,就為團隊運行構建了吸引力。筆者認為,團隊吸引力建設的關鍵點是解決背景、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問題。團隊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且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誤解。首先,應通過文化敏感性培訓,讓團隊成員了解彼此的語言風格和文化背景,排除溝通上的障礙。其次,采用多種溝通方式,如文件傳達和談話交叉運用等。再次,盡量通過標準化解決問題,如語言要規范,文件要正式。最后,溝通要柔性化,在標準化的同時要適當“不標準”。規范來自于標準,而幸福來自于開放。四要打造團隊發展的合作力。合作的基礎在于信任基礎上的有效溝通。沒有信任就談不上溝通,沒于溝通就談不上合作。要實現合作的有序化,必須根據目標的特點來調整團隊,使其具備達成團隊目標的結構和功能,從而形成合理的團隊秩序。只有形成科學的結構、井然的秩序,團隊才具備完整的、有序化的組織功能,才擁有實現目標的利器。要實現合作的協調化,團隊領導者必須促使所領導團隊的每一分子,明確各自的突擊方向和具體目標,把他們的力量整合起來。要實現合作的自動化,就是各方經過博弈后所達到的均衡狀態。只有實現了動態均衡,團隊的成員才能做到合作的自動化,團隊建設的合作力才會全面提升。幸福指數是領導藝術的靈魂。
只有正確把握提升幸福指數與提高領導藝術的關系,正確把握提升幸福指數對提高領導藝術的要求,正確把握提升團隊幸福指數的方法策略,才能尋求提升幸福指數與提高領導藝術之間的動態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幸福指數與領導藝術的雙提升,實現個人、團隊、領導者三者之間的最大和諧,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靜脈導管感染危險要素及監護措施
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是搶救急診危重癥患者的首選輸液治療途徑,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存在感染的危險,其發生率為3.0%~60.0%,病死率達10.0%~20.0%[1,2]。我院采用自行設計的置管前、后護理表,改進了本區域的導管維護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7月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收治的置入CVC患者64例作為調查對象,男36例,女28例,年齡11~84歲(平均49.34歲)。原發疾病:呼吸衰竭15例,多發傷9例,腎功能衰竭8例,心肺復蘇術后7例,急性胰腺炎7例,其他18例。中心靜脈導管路經:頸靜脈置管28例,鎖骨下靜脈置管21例,股靜脈置管15例;其中緊急置管14例,擇期置管50例;平均置管時間為5.5d,最長時間為25d。所有導管均選用美國ARROW公司生產的抗菌涂層導管。
1.2監測方法
依據2007年版中華重癥醫學分會《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指南》制定標準監測內容進行記錄[3],包括患者在置管前術者手消毒、防護措施、無菌操作、放置部位及置管后留置導管時間、三通數量等相關內容。對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病例進行病原學培養及鑒定。
心導管室護理管理臨床質量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質量控制在心導管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心導管室的護理人員23名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金標準將所有人員分組為A組和B組。其中對B組的護理人員實施常規管理,而A組則實施臨床質量控制,之后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經過管理后對患者實施護理期間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在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的比較方面,AB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98.75%和91.25%,二者之間數據的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對心導管室的護理人員實施臨床質量控制的管理措施,有利于護理人員工作質量的提升,并且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臨床質量控制;心導管室;管理效果
心導管室作為醫護人員為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進行疾病的治療和護理的重要場所,對患者實施的治療手段效果的優劣離不開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護理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只有各環節之間協調配合,才能確保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療期間疾病問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1-2]。尤其是對于心導管室的護理人員來說,要想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就需要對患者實施疾病的護理期間具有優質的護理質量。因此本院為心導管室內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對其進行了管理方面的工作,以促進其護理工作的持續推進。為此本院選取了其中的數名的護理人員進行了護理管理的工作,管理措施在實施期間的主要方式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心導管室開展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23名,并按照金標準將所有人員分組為將其分組為A組和B組,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并且均對心導管室內的80例患者進行疾病的護理工作。其中B組護理人員年齡為23~30歲,平均年齡為(26.35±3.08)歲,對其實施常規管理。而A組護理人員的年齡為24~29歲,平均年齡為(26.61±2.97)歲,對其實施臨床質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兩組人員的一般資料經過本院醫師的調查,結果數據差異不顯著,數據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B組:運用常規管理措施開展工作。即在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期間,提高對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技術水平的重視,通過教學講座、視頻教學以及采取實踐等手段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措施方面的培訓,以促進其護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疾病問題得到進一步的改善。A組:臨床質量控制管理措施的運用。①人員素質的管理。護理人員在日常開展護理工作期間,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護理水平,同時對于自身的素質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與能力都影響到護理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對護理人素質的培訓,指導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嚴格遵循醫院制定的各項工作規范開展相應的工作,使護理人員能夠保持工作上的嚴謹。同時在指導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以親和的態度對待患者及其家屬,在患者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之后能夠認真傾聽其自身的傾訴,并且給予患者言語和行動上的鼓勵,以提升患者疾病治療的依從性,有利于醫患之間關系的改善;②行為習慣的管理。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護理人員工作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醫院在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期間,需要提高對護理人員行為習慣管理工作的重視。尤其是對于衛生清潔的管理,需要指導護理人員在接觸清潔物品之前和接觸了污染的物品之后做好手部衛生的清潔工作,從而有效防止感染問題的發生,避免影響患者疾病問題的改善。1.3觀察指標。分析和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經過管理后患者對其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本院將兩組護理人員所得研究數據記錄于統計學軟件SPSS24.0中,計數資料采取(%)進行表示,隨后采取x2進行檢驗,P<0.05,即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1時則認為研究結果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表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表的設計與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該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86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結合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單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干預效果以及中心靜脈導管栓塞發生情況;對比兩組置管前、置管后3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及D-二聚體(D-D)水平。結果研究組感染、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出血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置管前APTT、PT、TT及D-D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置管后3d,研究組APTT、PT、TT均短于對照組(P<0.05),D-D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表,對患者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栓及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關鍵詞: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風險評估表;血栓;感染;滿意度
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挽救或延長患者生命,但是隨著該治療方案的不斷應用,也逐漸暴露其應用弊端[1]。血管通路的成功建立是保證血液透析治療成功的關鍵,但是會受到患者年齡以及血管鈣化程度的影響,導致動靜脈內瘺建立難度增加[2]。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可以有效避開多種影響因素,從而為患者建立良好的動靜脈通路[3]。但是在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期間極易導致血栓、感染等情況發生,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產生影響[4]。本次研究通過制訂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表,并結合風險評估表內容為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分析其對患者感染、血栓發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86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35~68歲,平均(54.4±2.3)歲;體質量指數(BMI)18~27kg/m2,平均(23.4±2.3)kg/m2;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高血壓腎病7例,狼瘡腎炎3例,糖尿病腎病9例,多囊腎7例,其他2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36~68歲,平均(54.5±2.1)歲;BMI18~29kg/m2,平均(23.5±2.3)kg/m2;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4例,高血壓腎病8例,狼瘡腎炎2例,糖尿病腎病10例,多囊腎7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及原發疾病情況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入組患者均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且均需接受持續血液透析治療;(2)患者年齡在18~70歲;(3)患者認知情況正常;(4)患者的肝、心、肺功能正常;(5)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證;(2)患者伴有較為嚴重的系統功能障礙;(3)患者伴有惡性腫瘤;(4)患者伴有嚴重的貧血或出血性疾病;(5)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6)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礙:(7)患者病情不穩定,隨時出現進行性發展。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告訴患者應保證低脂、低鹽飲食,對于存在糖尿病情況的患者應當做好血糖控制,禁止食用含高鉀、高磷的食物,控制水攝入量,增加富含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根據患者情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從而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配合度。對患者深靜脈導管置管出口以及導管周圍在上機前應當進行碘伏消毒,去除皮膚表面以及導管周圍血痂,覆蓋敷料或無菌紗布,在每次透析結束后使用肝素鹽水進行封管,并對導管末端進行無菌包扎。在各項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當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當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并遵醫囑進行干預。1.2.2風險評估表的內容(1)個體因素:年齡≥60歲記1分,BMI≥35kg/m2記1分;(2)血常規:血小板計數>300×109/L記1分,血紅蛋白水平<100g/L記1分;(3)凝血常規:凝血酶原時間(PT)<9s記1分,血漿纖維蛋白水平>4g/L記1分,D-二聚體(D-D)水平>500μg/L記2分;(4)血栓史:有血栓家族史記2分,有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史記2分;(5)內科合并癥:有各種遺傳或血栓獲得性血栓形成傾向記2分,合并糖尿病記2分,合并腎病綜合征記2分,合并炎性腸病記2分,大量嘔吐或腹瀉至脫水記2分,敗血癥記2分;(6)外科合并癥:急性脊髓損傷(1月內)記1分,有大手術史(手術時間≥45min)記2分;(7)產科:妊娠期或產后1個月記2分;(8)醫源性因素:有置管史記1分;(9)置管部位:股靜脈記2分,頸內靜脈記1分;(10)尖端位置:上腔靜脈中上部記2分。評分總計1~2分為血液透析導管血栓低風險;3~4分血液透析導管血栓中風險;≥5分為血液透析導管血栓高風險。1.2.3研究組研究組患者結合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栓塞風險評估單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1.2.3.1風險評估表的應用評估對象:選擇來本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評估內容:手術時間、年齡、相關危險因素等。評估時間: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當日;對于中風險及高風險的患者,為其建立相應的風險隨訪單,在床邊進行警示標識,發現異常時及時上報;所有患者在出院前1d實施終末評估,對于中危風險及高危患者做好出院指導,建立出院記錄本,在患者出院后的3個月內進行隨訪。1.2.3.2基于風險評估表的針對性護理措施(1)低風險者:暫時不進行干預及預防措施。(2)中風險者:給予基本的預防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早期、有效地識別中心靜脈導管栓塞;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比如高鹽高脂飲食、飲酒及抽煙等;告知患者對中心靜脈插管進行評估的必要性,需注意保護靜脈血管。(3)高風險者:給予針對性的重點護理方案。①血液透析前護理,在進行血液透析前應當觀察患者有無黏膜、皮膚出血情況,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前所需要的肝素量應當結合患者體質量以及凝血譜進行計算。②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應檢測動靜脈壓力,觀察透析器,確保透析期間無凝血情況;觀察患者黏膜、皮膚情況,確定其在透析期間無出血情況,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③在患者完成血液透析后,對導管腔內血液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然后將尿激酶20萬U稀釋成4mL或肝素原液,分別按照導管標記的量注入動靜脈,將肝素帽蓋上,從而有效預防在管腔內形成血栓[5]。若患者在透析中存在出血情況,可以使用魚精蛋白進行肝素中和。為患者講解黏膜、皮膚出血的觀察要點。及時測定患者凝血譜,根據測定結果調整肝素劑量,同時調整患者阿司匹林、華法林以及尿激酶等用藥劑量,確保患者凝血時間不超過正常值1倍,但是又不出現高凝現象。④嚴格按照無菌要求進行操作,保證患者敷料干燥,一般每周至少兩次敷料更換,當出現滲液、滲血等情況時應當立即更換;血液透析前嚴格消毒,注意觀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膚,如存在熱、紅、腫、痛等情況時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1.3觀察指標(1)對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期間血栓、感染以及出血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2)采用本院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該問卷主要涉及護理態度、護理及時性、護理針對性以及健康宣教幾個方面,分值設置為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證明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認可度越高,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滿意度計算。總滿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置管前、置管后3d相關凝血指標水平。在兩組置管前、置管后3d,抽取兩組的靜脈血標本5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PT、凝血酶時間(TT)及D-D水平。1.4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