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16:28: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低收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低收入家庭收入和住房狀況調研
為掌握縣縣城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狀況,制訂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根據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24號)、省人民政府《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07〕57號)和縣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縣城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和住房狀況調查的通知》(天政辦發〔2008〕51號)等文件精神,縣政府決定開展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和住房狀況調查。現就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申請縣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已列入2007年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家庭如不申購經濟適用住房的,可不再申請。
二、申請條件:申請廉租住房保障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家庭成員至少有1人具有本縣城常住城市居民戶口(指非農業戶口,不包括學生戶口)5年以上;
2、家庭人均收入在本縣城城市低保標準兩倍以內(含兩倍)。年城市低保標準為家庭人均月收入280元;
3、家庭現有房產人均建筑面積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或2人及以下家庭現有房產建筑面積低于36平方米(含36平方米)。
低收入家庭思想現狀調研參考
盡管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設,總之。但只要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切實從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狀況入手,下大力解決他生活問題和思想問題,就能真正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夯實有力的群眾基礎。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人們生活幸福感普遍增強。然而,城市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形勢下,依然存在著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這些家庭目前還在為各種各樣的生活難題所困擾,有的甚至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要靠親朋的接濟才能解決。為了深入了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狀況,課題組一行5人對滄州市區125個低收入家庭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之前,幾乎所有成員都認為這些低收入家庭中肯定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但調查的結果卻出乎我意料。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現狀
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總建筑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下的調查中,這次調查的對象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75元以下。共發放問卷125份,其中三無家庭、單親家庭、重病家庭、重殘家庭、其它家庭各25戶,實際回收125份,回收率100%。由于導致家庭收入不高的原因各有不同,思想狀況也有所區別。
經濟來源方面,1三無家庭。三無家庭指的無工作、無住房、無收入來源的家庭。25戶三無家庭中。有13戶家庭靠親友接濟,占52%有5戶寄居在親戚家,占20%,其它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勞動能力的家庭18戶,占72%,其中,有16戶由于工作技能及身體條件等原因未能實現充分就業,占90%,其它兩戶就業愿望不強烈;家庭負擔上,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撫養或有老人需要贍養的家庭占40%。思想上,這25戶中65%的家庭為收入太低而發愁;32%的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焦慮;80%人為看病而擔憂。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普遍感到不很滿意,但沒有怨天尤人,對政府和社會給予的一些救助政策和措施普遍感到比較滿意,存在著強烈感恩的心理。認為,要解決目前的生活狀況,最大的困難就是就業問題,其次是住房和子女的教育問題,希望政府加快對廉租房政策的落實和對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及將來的就業問題予以關注。
母子(女)一起生活的18戶,2單親家庭。25戶單親家庭中。占72%;父子(女)一起生活的7戶,占28%。其中,子女還在上中小學的16戶,占64%;上技校或大學的5戶,占20%;走上社會的占16%。這些家庭中,經濟來源方面,有22戶家庭靠親友接濟,占88%,其它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勞動能力家庭20戶,占80%,其中,有18戶由于工作技能及身體條件等原因未能實現充分就業,占90%。思想上,68%家庭感到不幸福,對生活現狀的滿意程度不夠;與三無家庭不同,最大的思想壓力是子女的教育問題,其次才是自己的收入和就業問題;與三無家庭相同的對政府的救濟、幫扶政策和措施,普遍感到滿意。
縣低收入家庭住房調研報告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精神,全面掌握我縣低收入家庭住房總體狀況,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檔案,對住房保障對象實現動態管理,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狀況調查的通知精神及工作布署,結合我縣實際,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這次調查工作由縣政府統一領導,縣建設局牽頭負責,縣房改辦組織實施,縣民政局、縣統計局、縣財政局、縣公安局共同配合,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具體負責調查、統計及建檔等工作。
二、調查方案
(一)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全縣范圍內所有持有本縣城鎮戶口的低收入家庭。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意見
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多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宏觀調控,進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宅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居民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還比較困難。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24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精神,切實加大解決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工作力度,結合實際,現就加快我省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高度重視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居住是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問題直接關系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實解決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是履行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對城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及改善農民工等住房困難群體居住條件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關鍵時期。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加強協調、合力推進,加強督查、狠抓落實,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力爭在今后5年內基本完成廉租住房建設任務,不斷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
(二)以政府主導為重點,加快建立層次合理、形式多樣、標準適當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廉租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式,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和住房供應結構基本合理。城市住房保障以滿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基本居住需要為目標,力爭到****期末,使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難群體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應由政府提供多種形式的住房保障;收入處于當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上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目前以購買或承租經濟適用住房為主,今后隨著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的擴大,逐步納入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圍。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意見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加強城市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好的基本公共服務職能。近些年來,我省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住宅與房地產業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但也必須看到,當前城市住房保障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特別是廉租住房制度的覆蓋面還不廣,經濟適用住房制度有待進一步規范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措施還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仍然比較困難。根據《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24號)精神,現就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以滿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為目標,擴大廉租住房制度實施覆蓋面和受益面,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農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和舊住宅區綜合改造、農民工居住條件改善等多渠道并舉,多形式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
(二)目標任務。到2010年底,基本實現城市低保標準兩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廉租住房“應保盡保”,基本滿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購買或租賃經濟適用住房,基本完成現有舊住宅區的綜合改造,多渠道改善農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得到基本解決。按照這個目標,2008—2010年,全省每年保障廉租住房家庭1萬戶以上,每年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300萬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廉租住房制度實施覆蓋面和受益面
(三)合理確定廉租住房保障范圍和對象。廉租住房制度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主要途徑。要加快實施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底前,全省基本實現低保家庭住房困難戶廉租住房“應保盡保”。2008年起,將保障范圍逐步擴大到人均收入在當地城市低保標準兩倍之內、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5平方米或3人以上家庭住房建筑面積低于45平方米的家庭,在2010年底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同時,各地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平均住房水平、財政承受能力、住房價格水平等因素,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并可逐步擴大保障范圍,加快保障進度。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標準和住房困難標準實行動態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3月底前向社會公布。
增加城鎮低收入補助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財政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再就業辦公室:
針對我市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實際,7月26日,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就業辦發出了《關于對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員實施豬肉價格上漲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的通知》(渝財社〔20**〕141號),對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員實施20**年8-12月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30元(每人每月6元)。為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財政部近日發出的《關于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生活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進一步解決好因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給城鎮低收入家庭帶來的生活困難,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增加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員臨時生活補助。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補助對象
城鎮低保家庭人員、領取生活費的大齡下崗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按市政府渝府發〔20**〕121號文件規定領取生活費補貼的人員。
二、補助標準
在按照渝財社〔20**〕141號文件規定,對城鎮低收入家庭人員20**年8-12月每人每月給予6元臨時生活補助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再增加9元的臨時生活補助,即每人每月實際補助15元,補助5個月,共計75元。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思考
房地產是人們進行社會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的基礎載體和空間條件。房地產業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又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快房地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的刺激投資需求,而且有利于拉動地區經濟的增長。
近年來,我市房地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國家不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以調整住房結構為重點,采取限量開發、規范土地出讓等措施,房地產業步入一個較快發展的時期,不僅為改善百姓居住條件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改變城市面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市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57億元,同比增長27.9%;商品房施工面積75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8%;商品房銷售面積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1%;實現商品房銷售收入6.94億元,同比增長45.5%。全年市區房地產業累計上繳稅金6152萬元,占市區稅收總收入的36.3%。住房消費已成為居民新的消費熱點。
雖然,我市房地產業發展迅速,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市房地產市場發展還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房地產開發企業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政府、社會和群眾對房地產業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因此,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市房地產業發展全局。
一、堅持發展和規范并行、管理和服務并重的方針,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引導和支持,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房地產市場運行更加復雜,我們要從政治上和全局上充分認識推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去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一些影響,進入十月份后,我市房地產市場商品房銷售量呈下降態勢,出現房屋銷售價格增長放緩,百姓持幣觀望等現象。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19.17萬平方米,與二季度相比增幅下降4.8個百分點。為此,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通過舉辦房地產論壇、召開開發企業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分析房地產發展形式,市政府出臺了《××市促進房地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11條措施》,進一步穩定消費者的市場預期,增強開發商的信心。今年前三個月,特別是進入二月份以來,市區商品住房銷售逐漸回暖,受居民自住性改善型用房需求影響,商品住房銷售走入旺盛。一季度經房管局批準頒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23份,批準預售面積7.29萬平方米,預售套數653套。一季度商品銷售總面積達5.45萬平方米,占預售房屋面積的74.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5萬平方米,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保持穩定,呈現上升態勢。
面對良好的開局,我們一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充分認識解決房地產市場粗放型發展是提高居民生活居住質量、改善住房條件,是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必然要求。二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房地產業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住宅質量。三要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和引導,改善和優化供應結構,加大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住房的供應量,穩定房價。四要加強市場監測,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預警預報機制,定期分析,適時向社會公布準確權威的市場信息,合理引導住房建設與消費。五要加快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全面推行商品房銷售網上備案和公示,進一步完善“網上房地產”,增強市場供求信息透明度,打造“陽光樓市”。六要以寬松的環境引進高水平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提升我市房地產企業的競爭力。
農村低收入家庭調研報告
農村貧困和低收入困難群眾的存在,使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存在著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目前全縣農村貧困人口與低收入家庭的狀況如何?造成他們貧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決方法和對策?對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查,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全縣農村低收入家庭狀況分析
據調查,淳化縣2005年未農業人口18.047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元,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56.6%,在1000元至625元之間的4.07萬人,收入在625元以下的3.76萬人,分別占農業人口總數的22.6%和20.8%。全縣低收入家庭中孤寡人員有346人,占貧困人口總數0.9%,因殘或缺少勞動力致貧的家庭人數有12184人,占貧困人口總數32.4%,因災致貧家庭人數有2.39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63.7%,其它原因致貧人數有1107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3%。農村低收入群體貧困的原因有多樣性和客觀性,例如自然災害導致的貧困,地域條件客觀原因和少數農民自身素質條件的缺陷等原因。綜合分析,導致全縣農村低收入家庭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因病、殘疾而缺乏勞動力是導致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貧困家庭中因病、殘疾或家庭勞動力缺乏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由于長期因病負債高的人數約1126人,占貧困人口的3%。這類家庭中都有1—2人長期臥床不起,長期患病治療不愈,醫療費用不斷累積,債務居高不下,而其他家庭成員則長期陷入照料護理,無法騰出精力去創造條件來生產,改善家庭困境,擺脫貧困。由此可見,因病、殘疾而導致家庭貧困是該縣貧困家庭的主體。
二是孤寡人員無依無靠,能力弱是導致家庭貧困的重要原因。全縣貧困戶中,孤寡人員346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0.9%,這類人一無勞動能力,二無經濟來源,三無贍養人和扶養人,單靠自身能力難以擺脫貧困,是民政部門長期救助的重點。
三是天災人禍損失大導致的貧困。這類人口在全縣占比例不是很大,約占貧困人口的0.5%,如城關鎮南柳溝村羅志華,本人長年患病臥床不起,女兒又不慎跌崖腰錐骨折,無錢治療;固賢鄉談村姊妹倆父母相繼病故,生活僅靠年邁多病的祖母來維持,無經濟來源,日子非常艱難。
低收入家庭考評方案
第一條為整治經濟適用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會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行為,確保低收入家庭認定過程公開、公正、公平,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社會救助體系,根據自治區民政廳等12部門《關于轉發<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的通知》(民政保[]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城市低收入家庭,是指非農業居民戶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月人均收入水平和家庭財產狀況符合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低收入家庭收入及家庭財產狀況標準的。
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撫(扶)養關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員。原系本地非農業戶口、現在外地就讀的大中專學生視為家庭撫(扶)養人口。
正在服兵役人員及勞教、服刑人員不計入家庭成員。
第三條市民政局負責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
各街道辦事處、鎮、國有農牧場負責本轄區內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審核工作。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意見
各縣(市)人民政府,地區各局、委、辦:
為解決我區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新政發[20**]73號)精神,結合地區實際,現提出如下貫徹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要求,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關注民生的重要工作和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
2、總體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對象,制定各縣(市)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實施細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大舊住宅區改造力度。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
3、基本原則。貫徹落實國家及自治區相關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力度,滿足基本住房需求;統籌規劃,細化目標,明確措施,分步解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級負責,抓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