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20:09: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低碳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

經濟政策助力低碳經濟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務院日前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和部署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強調要采取強有力的手段淘汰落后產能。會議再次顯示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早已將其作為推動產業升級、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引導和支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一、金融政策大力支持綠色信貸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運用常規的行政、法律、稅收等手段外,應充分發揮金融業在資源配置中的“調節閥”、“控制閘”作用。早在7月,國家環保總局、央行、銀監會三部委聯合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首次提出將環保調控手段通過金融杠桿來具體實現的政策,這標志著綠色信貸全面進入節能減排的主戰場。通過在金融信貸領域建立環境準入門檻,對限制和淘汰類新建項目,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對于淘汰類項目,應停止各類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從源頭上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經濟命脈,有效地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條,遏制其投資沖動,解決環境問題,通過信貸發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隨后,金融管理層相繼了一系列政策法規,要求金融業全面加強綠色信貸建設。銀監會制定了《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具體措施》,并于11月公布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自此開始,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綠色信貸政策和管理制度。

兩年多來,信貸政策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總體目標還在不斷深化。12月23日,央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明確信貸投放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加大綠色信貸和對重點產業的支持力度。

二、發展綠色信貸建樹頗多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金融支持分析

摘要: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目前人們比較青睞的一種經濟模式。在低碳經濟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中,需要以金融的有效支撐作為前提和基礎。本文以當前的社會經濟結構為切入點,對低碳經濟的應用情況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主要針對三個方面:對低碳經濟風險進行全面的控制、建立健全以低碳經濟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模式、對低碳經濟模式中的缺陷和漏洞進行改進。在金融支持下進行低碳經濟的推廣,對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低碳經濟;金融支持;發展現狀

在過去幾十年的社會建設中,由于人們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即使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果,但卻是以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代價的。在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變化,國民經濟水平穩步發展的當今,以環保為基礎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呼聲越來越高。其中低碳經濟在環保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具體包括模式低碳,能夠實現對能源的節約和保護。我國正處于發展中階段,面臨著各項建設模式的轉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對于我國的長遠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本文中筆者將對低碳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

1當前的低碳經濟發展中金融支持概況

金融體制對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具體包括以下幾條途徑:首先,利用金融單位較為豐厚的硬件條件,給低碳經濟提供優質的硬件設施基礎。這就需要各金融單位積極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聲明,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促進企業的生產朝著低碳模式發展。其次,我國引入低碳經濟這一理念的時間不長,雖然部分城市、部分企業作為先行者正積極倡導這一發展理念,但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企業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低碳經濟意識,從而不重視提供金融支持。甚至一些金融企業不愿意給低碳經濟提供助力,低碳經濟缺少經濟支撐,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舉步維艱。再次,不可避免地,低碳經濟作為一項近年來才被提出的新型理念模式,由于缺少相關經驗,其發展過程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并且沒有規律可循。最后,低碳經濟建設需要國家增大經濟成本投入力度,在環保意識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要求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滿足,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2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發展措施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綜合評估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09)的統計數據,1995—2007年期間,中國的碳排放總量從8.38億噸增加到16.65億噸,增加了98.7%,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量已超過美國,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2]。這些數據表明,全球氣候問題日趨嚴重,如何減少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根據“脫鉤”理論,在工業發展過程中,物質消耗總量在工業化之初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一同增長,但是這種情況將在以后的某個特定階段出現反向變化,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物質消耗下降。低碳經濟發展對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意義[3]。減少物質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要求。對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降低碳排放量應當有不同的路徑與選擇。已完成工業化發展、實現高人文發展目標的發達國家,應實現碳排放量的絕對降低;對于尚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因為其人口增長較快、基本人文發展目標尚未實現,所以未來的碳排放量必然會繼續增長,這些國家在保持社會發展和經濟總量增速不變的同時,相對地降低碳排放量應被視為發展低碳經濟。由于各地區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因此各地區在發展低碳經濟時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鑒于此,構建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地區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并提出對策,對于相關政策的制定、科學地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

低碳經濟綜合評價研究現狀

根據以上對低碳經濟的概念和核心的分析,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地區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必須從“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角度出發。我們可將現有的相關研究大體分為3類。

(1)國際權威機構制定的指標體系。一類是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提出的“壓力-狀態-響應”(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模型[4]。此后,聯合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驅動力-狀態-響應”(driv-ingforce-state-response,DSR)框架模型。最后,歐洲環境局(EEA)綜合前兩種評價體系的優點,提出“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反應”(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概念框架模型[5]。可以看出,DPSIR模型是PSR模型的擴展和修正,增加了造成“壓力”的影響因素———“驅動力”以及當前所處狀態對人類健康和資源環境的“影響”。另一類是澳大利亞氣候研究所和歐洲E3G公司共同發表的《20國集團低碳競爭力》報告中提出的低碳競爭力指數、低碳改善指數和低碳差距指數[6]。

(2)國內權威機構制定的指標體系。具體代表性的指標體系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從低碳產出、低碳消費、低碳資源和低碳政策4個角度設計的指標體系[7];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競爭力研究”課題組設計的指標體系[8];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設計的低碳發展指標[9]。

(3)其他學者研究得出的指標體系。例如:莊貴陽等在對低碳經濟概念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從低碳產出、低碳消費、低碳資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環境5個角度構建了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10];馮碧梅認為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由總體層、系統層、狀態層、變量層和要素層組成,其中系統層又分為自然生態系統、產業生態系統和人文生態系統[11];付允等從經濟、社會和環境3個方面構建了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低碳城市的5大支撐體系———產業結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消費支撐體系、政策制度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12];謝傳勝等從經濟、技術、社會、能耗排放、環境等5個方面選取了23個指標構建了城市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3]。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構建了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為低碳經濟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仍存在指標數量繁多、信息交叉重復和未充分考慮指標間內在聯系等問題。同時,以上指標體系共同存在的不足之處是: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片面關注低碳產出、低碳資源和低碳消費等,很少考慮人類活動對低碳經濟系統本身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忽視了低碳經濟發展應以人為本的核心,不能充分反映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內涵。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的影響

一、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造成的影響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低碳經濟對于房地產經濟的影響也是雙方面的。下面,我們就從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分析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一)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消極影響

第一,房地產的產業成本提高。雖然低碳經濟是一種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但目前來看,還沒有相對健全的技術支持低碳經濟活動的落實,在房地產經濟中應用低碳經濟模式,會提高房地產企業的生成成本。落實低碳經濟,需要開發新的技術,而新技術的開發則必然需要資金的投入。低碳經濟是新能源為主要能源,新能源的開發成本較高,將低碳經濟模式應用到房地產行業中,必然會提高房地產經營成本。出于經濟利益考慮,許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在沒有確定低碳經濟的實際效益前,是不會加大投入的。而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又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低碳經濟的落實。第二,房價直線上升。房地產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價的上升,利用低碳經濟經濟模式會使土地的應用形式發生改變。總有地產開發商將低碳經濟模式視為銷售的噱頭,利用建筑施工低碳化與土地低碳化的觀點提高房價,促使消費者購買。就目前來看,低碳建筑并不多,也只有極少部分高消費群體接受低碳建筑。更多的人認為低碳建筑就是一種價格高、質量好的建筑,房價就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下直線上升。第三,阻礙房產經濟繁榮。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要促進房地產行業更加繁榮,企業需要更多地利用木材與煤炭這些較為便宜能源,也只有這些能源可以滿足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需求。但在低碳經濟模式中,新能源才是房地產產業應當積極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價格高,必然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較大的負擔,不利于房產經濟的進步。

(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積極影響

第一,促進節能減排觀念的落實。節能減排是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方法。許多房地產開發者為了短期利益,不考慮國家與集體的利益,破壞地產周邊環境。低碳經濟模式是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相和諧的模式,與傳統的經濟模式有完全不同的觀點。利用低碳經濟模式實施房地產開發工作,需要保證周邊環境得以保護,做好節能減排。第二,優化房地產產業結構。房地產結構不合理,會產生錯誤的消費指示作用。在房產開發商的不斷炒作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過于急迫,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大多數消費者在看房子時,只考慮地理位置、山水或者價格,而不是先看房子的質量。低碳經濟模式的落實,讓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得以完善,也讓新技術得以開發。長時期利用低碳經濟模式,會讓房屋成本逐漸下降,促進房價的下調,調節房地產的產業結構。第三,給房地產日后發展提供動力。在房地產經濟一片繁榮的今天,房價不斷提高,然而物極必反,持續走高的房價必定會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危機。在低碳經濟影響下,開發商用低碳物品與新能源實施建筑施工,將建筑物的安全與質量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考慮長遠利益,能夠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與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研究

摘要:隨著全球變暖問題越來越突出,各個國家都開始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緩解突出的環境問題。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其中發展低碳經濟是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分析制約中國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主要因素,探討了中國經濟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國經濟;經濟發展模式;經濟轉型;環境問題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最開始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來的,主要是針對現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各國為了保證經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積極響應了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的特點是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較低,資源的消耗量較小,所以我國積極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緩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和資源的壓力。現在我國環境因為經濟的發展呈現逐漸惡化的趨勢,對經濟水平持續的增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國要積極貫徹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模式的轉變。

1低碳經濟的概述

1.1低碳經濟的概念

中國當前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尤其在社會生產實踐的過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污染排放等現狀,迫切需要及時地發展低碳經濟,促使資源利用趨于合理化,經濟發展保持穩定可持續的狀態,最為重要的是為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進入21世紀以來,高度重視低碳發展的模式,不僅要利用低碳經濟模式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還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活力,為社會資源再分配,能源優化提供系統性的保障。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與技術經濟范式與路徑思考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種能夠讓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都極為重視的問題,這也是促使低碳經濟模式成為不同國家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針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范式以及發展路徑的思考進行了全面詳細的闡述,以期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經濟;技術創新

在當前全球變暖越演越烈的情況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各個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式,以此來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同時也是對人體健康的保護。低碳環境帶來的不僅是低污染生產,還能夠減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環境的物質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氣中,進一步對被人體吸收,導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應當加大低碳經濟的發展力度,并且對其中的技術經濟范式以及發展路徑要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上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該發展的模式核心內容主要是在當前市場相關機制的基礎上來進行制度的創新以及制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能夠不斷地提高技術效能、減少資源使用,同時研究出可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相應技術,使得絕大部分工業生產都能夠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產模式。而有著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伴隨著新的節能技術、增效技術、減排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術的帶動下,并以創新的低碳技術作為指引,才能夠不斷推動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

二、目前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現狀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轉變農業經濟方式探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低碳經濟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在當前經濟大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轉變生產方式也逐步成為共識,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尚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農業經濟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因而,十分有必要就低碳經濟時代下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策略進行綜合探究。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當下,低碳經濟必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具體到農業經濟而言,更是如此。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基于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才能夠有效破解當前農業發展難題,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及競爭力,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1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

發展低碳農業,必須加強資源利用、綠色產品開發和生態經濟發展,加強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和減少碳排放等,發展農業經濟不應當僅僅圍繞經濟利益,更應當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一系列的社會效益。雖然在走可持續發展路線發展以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逐漸開始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其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雖然使用化肥或殺蟲劑能促進及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但這會給土壤和河流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此外,農業先進生產設施的應用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生產條件比較薄弱……這些現狀都阻礙了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轉型的發展。因此,基于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生產形式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需要相關部門大力促進產業升級,推進農業經濟的有序發展。

2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究

查看全文

經濟增長與低碳經濟論文

一、發展低碳經濟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

1.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持續發展所呈現出的是一種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而發展低碳經濟,正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反映。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大量投資來維持和擴充資源存量的,同時以減少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最大程度的提升資源利用率,使持續發展的成果更有效的服務于人民。2.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大量建筑和工業現代化的不斷涌現,需要大量的資源(鋼材、石化等)作為建設的基礎。而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了能源危機,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的工業結構能夠得到優化和升級,那么就必須要在不斷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減少經濟發展的碳強度,最大程度的提升資源的利用率。3.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雖然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飛快的進步,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較大。這樣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就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這樣會使嚴重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要想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和研究相關的發展技術,就必須要與其他的發達國家多合作、交流,并要大力地去發展低碳經濟。只有這樣,我國才有可能趕上發達國家的發展步伐,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才有可能使我國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二、潛在經濟增長、出口貿易、碳排放三者的關系

作為起到潛在拉動經濟增長作用的出口貿易,為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大也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比如,能源消費日益增加,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由此引起的碳排放量大幅升高更是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對節能減排的責任和義務更應首當其先。但是治理過程中,不僅要對減少出口貿易的碳排放采取措施,更要對一些隱性的“碳泄漏”和“轉移排放”等問題加以重視。根據有關資料可以將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引申出集中的兩個領域:“出口貿易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和“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根據以上關系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出口貿易是我國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從而對能耗有推波助瀾的作用;2.在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中,有兩層含義:首先是出口貿易與碳排放之間存在同向變化的關系,作好之間的利弊權衡;另外,出口貿易引起的“轉移碳排放”,解決這種隱含碳問題需要各國間緊密合作、共同協調。比如,中美貿易之間存在的“轉移排放”問題,即,中國碳排總量沒有得到減少,而是通過出口的形式將我國碳排放總量的7%-14%轉移到美國。由此可見,我國一些學者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分析了出口貿易、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關系,三者間存在長期調整關系且互為因果關系。

三、改進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發展減排”出口貿易問題,不僅僅表現為單純的經濟問題,其是終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問題。因此要充分利用發展的契機來解決碳排放問題,即“發展碳排”。因此,要想使資源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出口貿易實現持續科學的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近年,雖然我國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碳排放的工作中有了喜人的進步,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還是存在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借鑒。可見,我國只有堅持走低碳發展的路線,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的發展,才能真正的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才能實現良好的持續循環。2.建立綠色貿易體系,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當前,我國貿易增長模式呈現粗放型增長模式。這種模式使出口產品缺乏一種“控制”,致使資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占到出口產品總量的大部分,與此同時在貿易順差的影響下,促使初級產品和廉價產品的出口不斷加劇,而生產加工此類產品的碳排放卻留在國內,我們稱之為“碳泄漏”,日積月累,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碳污染天堂”。可見,尋求一種綠色貿易增長模式,對貿易體系進行改革迫在眉睫。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以下幾方面:(1)調整出口貿易結構,主要體現在減少資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在堅持良性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轉換貿易出口結構,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貿易出口結構。(2)構建完善的綠色貿易政策體系。以我國國情為出發點,借鑒國際經驗,以產品為支點、以企業為重點、以行業為主線,構建完善的綠色貿易政策體系,包括綠色投資政策、環境關稅政策、市場準入制度等等;(3)基于我國國情,走內需拉動經濟的穩步增長模式,,創建低碳導向的內向型經濟增長模式,最終實現“貿易減排”。

查看全文

透析低碳經濟及經濟法問題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二戰后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常規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首要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的強烈關注。我國也提出節能減排活動的倡導,引導和保障低碳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政府行為和公共事務。

1發達國家的低碳經濟模式與相關經濟立法

基于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政策、制定法律,鼓勵并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壯大。

1.1美國

作為世界頭號大國,美國也是能源大國。雖然美國堅持不批準《京都議定書》也聲稱不承擔相關義務,但其法律法規卻對國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例如1976年制定的《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5年出臺的《2005年國家能源政策法》。美國一些態度積極的州也出臺了相關法律,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0年5月12日,《美國電力法》草案揭開了神秘面紗。該法案對《清潔空氣法》進行修正,針對美國主要碳污染源建立逐步降低的碳排放量上限,包括發電廠、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1]。

1.2日本

查看全文

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摘要:房地產事業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主要力量,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了很大的貢獻。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的影響日益增大,應通過提高房地產公司對低碳經濟的重視、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低碳經濟技術水平、樹立低碳消費的消費觀念等措施來推動房地產經濟中低碳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房地產;影響

當今時代,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能源也受到了很大的消耗,這種情形下,全世界都在重視低碳經濟的建設。低碳經濟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經濟建設的主流。房地產經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主要力量,也是經濟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也同樣是消耗能源較高的建設。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所以在房地產行業需要更大的開發量來滿足人們的生活。房地產一直是我國一塊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同樣關系到我國的民生問題,房屋是人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因素。

一、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重要性

低碳經濟是近些年來為了平衡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才采用的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式。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建設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升。

(一)將相關產業加入低碳發展的行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