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03:45: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冬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索春冬瓜的生物學特征
摘要:闡述了冬瓜的生物學特性,并介紹了其春季栽培技術,以為提高冬瓜栽培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冬瓜;生物學特性;春季;栽培技術
一、生物學特性
冬瓜為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系強大,須根發達,深度50~100cm,寬度150~200cm,根系吸收能力強,容易產生不定根;葉互生,葉片寬大,掌狀,5~7個淺裂,綠色,葉面葉背具茸毛,寬30~35cm,長24~28cm,葉脈網狀,背部突起。葉柄明顯,長14~18cm,直徑0.5~0.7cm,被茸毛;莖蔓性,五角棱形,綠色,密被茸毛。莖分枝力強,每節腋芽均可抽發側蔓,側蔓各節腋芽也可抽發副側蔓。冬瓜一般為雌雄同株異花,個別品種為兩性花。一般先發生雄花,隨后發生雌花。雄花萼片5個,近戟形,綠色,花瓣5片,橢圓形,黃色。雄蕊3枚,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頂生花藥,幾度彎曲開裂。雌花瓣與雄花瓣相同。子房下位,形狀因品種而不同,有長橢圓形、短橢圓形,綠色,密被茸毛,花柄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花柱短,柱頭瓣狀三裂,淺黃色。冬瓜一般靠主蔓坐瓜,側蔓坐瓜的可靠性差。冬瓜花一般在晚上10時左右初開,翌日上午7時盛開,花瓣約經2d凋謝。
二、春季栽培技術
2.1選地
探求冬瓜的生物學特點及春季培植技術
摘要:闡述了冬瓜的生物學特性,并介紹了其春季栽培技術,以為提高冬瓜栽培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冬瓜;生物學特性;春季;栽培技術
1生物學特性
冬瓜為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系強大,須根發達,深度50~100cm,寬度150~200cm,根系吸收能力強,容易產生不定根;葉互生,葉片寬大,掌狀,5~7個淺裂,綠色,葉面葉背具茸毛,寬30~35cm,長24~28cm,葉脈網狀,背部突起。葉柄明顯,長14~18cm,直徑0.5~0.7cm,被茸毛;莖蔓性,五角棱形,綠色,密被茸毛。莖分枝力強,每節腋芽均可抽發側蔓,側蔓各節腋芽也可抽發副側蔓。冬瓜一般為雌雄同株異花,個別品種為兩性花。一般先發生雄花,隨后發生雌花。雄花萼片5個,近戟形,綠色,花瓣5片,橢圓形,黃色。雄蕊3枚,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頂生花藥,幾度彎曲開裂。雌花瓣與雄花瓣相同。子房下位,形狀因品種而不同,有長橢圓形、短橢圓形,綠色,密被茸毛,花柄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花柱短,柱頭瓣狀三裂,淺黃色。冬瓜一般靠主蔓坐瓜,側蔓坐瓜的可靠性差。冬瓜花一般在晚上10時左右初開,翌日上午7時盛開,花瓣約經2d凋謝。
2春季栽培技術
2.1選地
冬瓜高產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別介紹了該模式下冬瓜、優質稻的栽培技術,以供采用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永定縣地處福建省西部,位于東經115°51′~117°45′,北緯24°23′~26°02′,靠近北回歸線,年平均氣溫14.2~20.7℃,年平均氣溫最低月份為1月,最高月份為7月;年平均氣溫≥20℃,年積溫>7400℃,無霜期317~320d;年降雨量1450~1800mm,3~4月為春雨季節,5~6月為梅雨季節;2~5月日照時數較少,7~8月日照時間最長。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岐嶺鄉圍繞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把發展大田蔬菜生產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結合該鄉農業生產實際、氣候條件以及地理位置,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示范推廣冬瓜—優質稻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年種植面積達133.33~200.00hm2,一般產冬瓜60t/hm2,優質稻7500kg/hm2,年收入可達7.5萬元/hm2以上,比烤煙—稻栽培模式增收1.95萬元/hm2左右,不僅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復種指數,有效地制止耕地拋荒,加快了土地扭轉的步伐,值得推廣應用,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高密度冬瓜栽培技術
冬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短日照作物,蔓生性及分枝性強,主蔓葉腋間發生第1側枝,形成子蔓,子蔓葉腋間發生第2側枝而形成孫蔓;冬瓜怕澇耐旱,栽培上要求搭架、整枝、摘心等調整植株措施,以控制營養生長,使光合作用積累的養分能夠輸送到果實之中。冬瓜老果、嫩果均可食用;其果肉厚而潔白,疏松多漿味淡,有特殊香味,煮湯清燉、炒吃均宜,可加工制成各種蜜餞;冬瓜還是很好的食療保健蔬菜。
1.1品種選擇
冬瓜新品種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選育的冬瓜一代雜種新品種——特黑雜交黑皮冬瓜的特性及其高產栽培技術。該品種植株生長旺盛,抗病,適應性廣,瓜形炮彈形,單瓜重15~20kg,皮墨綠色,光滑,肉厚,優品,豐產。適合廣東、廣西、海南等華南地區春秋種植。
關鍵詞:冬瓜;一代雜種;品種特性;栽培技術
冬瓜原產我國南部和印度一帶,適應性強,栽培容易,高產穩產,耐貯運,供應期長。冬瓜嫩瓜和成熟瓜除可供鮮食外,還可腌漬成蜜餞,制成冬瓜片,糖果,或脫水制干等。另外,冬瓜種子和果皮可作藥用,有消暑解熱功能,特別是夏秋季節,食之能利尿止渴,為南方各城鄉夏秋淡季蔬菜供應最多的瓜菜,年播種面積80萬畝以上。當前,我省黑皮冬瓜的主栽品種仍以農家種為主,由于市場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日趨提高,加之菜區病蟲害發生嚴重,農家種已難以滿足生產需要,迫切需要抗病、優質的品種更新換代。為此,廣東省農科集團良種苗木中心根據我省生產與市場的需要,于2006年培育出了特黑雜交黑皮冬瓜新品種,為充分發揮其優良種性,現將其品種特性及其高產穩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特性
特黑雜交黑皮冬瓜新品種是以選自東莞地方品種的自交系GD024與選自南海地方品種的自交系GN-157雜交而成的一代雜種。該品種經2年試驗示范種植,表現為植株生長旺盛,整齊一致,坐果能力強,瓜形整齊,果實炮彈形,瓜長55~65cm,橫徑25cm,單瓜重15~20kg,皮墨綠色,光滑,肉厚5.5~6.5cm,肉質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商品性高,品質優良,且豐產,每畝平均產量可超過7000kg,比農家種增產15%左右。春播生育期約100~120天,夏播生育期約90~100天,抗枯萎病、疫病,適應性強,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春秋均可種植。
2栽培技術
長江流域春提早冬瓜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導讀:長江流域大部分區域適宜冬瓜生長,利用設施進行冬瓜春提早栽培,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整地施肥、育苗與管理、定植、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采收上市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長江流域春提早冬瓜豐產栽培技術,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冬瓜以鮮銷為主,產量高,耐貯存,中國栽培面積最大。長江流域除青海、西藏江源地區、金沙江谷地外,四川盆地、云貴高原以及其他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6~18℃,適宜冬瓜生長,也是中國冬瓜的重要產區之一。利用設施進行冬瓜春提早栽培,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江流域氣候溫和、降雨量充足,設施內溫度高、濕度大,冬春季低溫寡照環境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冬瓜要實現高質高產,除選好品種外,還需注意棚架設施、栽培密度、整枝方式、病蟲害防治等栽培措施。
1茬口安排
元旦前后,催芽播種,在大棚內采用穴盤育苗,栽培地塊于上茬收獲結束后進行整地、作畦、搭建大棚;2月底3月初定植,采用大棚+白色地膜覆蓋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
2品種選擇
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早春氣溫偏低,大棚內光照相對較弱,宜選擇早熟、耐低溫弱光并且適合當地消費習慣的冬瓜品種,如早粉1號、蓉抗5號、鐵柱冬瓜、川粉一號、黑滿地、墨地龍、早春翠綠等。
農產品的卡通形象包裝設計研究
[摘要]以佛山三水區的農產品黑皮冬瓜為出發點,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卡通形象包裝設計及其衍生產品設計的開發思路,再以卡通形象及其衍生產品為載體達到宣傳農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產品銷售為目的,從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農產品;卡通形象;衍生產品;品牌提升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鄉村振興大背景和“互聯網+農業”的新型模式下,如何打造農業品牌,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及互聯網新思維成為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采用卡通形象來代言農產品是助推商品農業品牌發展及農產品包裝和推廣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但其形象設計水準參差不齊,正確通過卡通形象代言,具有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性。
一、國內現狀
(一)我國農產品的卡通形象缺乏
目前國內農產品通過使用卡通形象代言的成功案例較少,存在卡通形象的造型設計和農產品或商品的風格不符,未能起到應有的提升包裝和品牌推廣作用。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果蔬類),多數的農產品標識還停留在初級設計階段,未能很好地進行系統的有效設計,配色過于生硬,低級,整體外觀缺乏審美。
燕子媽媽笑了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做事情要認真仔細。
2.認讀本課字詞,練習書寫7個生字。
3.學習比較觀察的方法,能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表達清楚。
〖教學準備〗
請每個學生帶一種自己喜歡的蔬菜或水果。教師準備相關的詞卡。
農旅融合與新農村建設研究
摘要:最近幾年,伴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建設改革的步伐也大大加快。當前農業結構調整和旅游產業快速發展,解決了農村發展的兩難問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配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經濟社會吸引力,縮小城鄉差距以實現城鄉社會資源化的重要驅動力是實現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2015年9月以來,巢湖經開區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指導思想,基于湯山村自然環境優勢打造“三瓜公社”,大力探索“農業+旅游”新動力,堅持“不拆一間房,不砍一棵樹”的原則,以“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以“互聯網+三農”為路徑,積極探索出一條一、二、三產旅融合、“商旅農旅文旅融合”的農業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新模式。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機理;區塊發展;“互聯網+旅游+三農”;農村文化
1“三瓜公社”農旅融合探索意義
三瓜公社坐落于中國四大古溫泉之一、著名的溫泉療養勝地———半湯,與半湯溫泉緊鄰的是國家4A級風景區———郁金香高地。距安徽省省會合肥五十公里,距南京一小時的車程,到蕪湖四十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同時,十五分鐘車程便可到達到巢湖東站(高鐵已開通)。不僅高速和高鐵便利,航空也有明顯優勢:距華東第三大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1.5小時。交通便利,類型多樣化。三瓜公社生態環境優良、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正是發展農旅結合的最好選擇。1.1研究對象的普通性。“三瓜公社”原為大洼村、倪黃村、東洼村,和其他的周邊村落一樣,具有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機理,以傳統農業為主,但產業基礎薄弱、地區較為貧困,農民返鄉結業創業人數少。所以三瓜公社農旅產業結合模式的積極探尋,可以快速向周邊村落延伸,促進周邊地區一、二、三產旅發展,吸引年輕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1.2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三瓜公社”項目是由安徽淮商集團與合巢經開區共同建設,早期規劃總投資3個億,歷時三年打造精品“三瓜公社”。“冬瓜村”主做民俗方面,游客可看油坊、賞廬劇、買土布;“西瓜村”主做餐飲住宿,游客可用手機APP輕松預訂農家樂或民宿;“南瓜村”則做電商,村民可輕松地通過互聯網平臺把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根據大洼村、倪黃村、東洼村原有民居的布局、風格和結果設計與改造了“三瓜公社”,并在每個改造地點設置有新舊樣貌對比,如今“三瓜公社”已經成為中國農旅融合示范基地,并且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鄉學院———“半湯”鄉學院。1.3研究對象的示范性。農旅融合與新農村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之一。如何建設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旅發展與新農村建設新模式將是成為促進農民創收、農村發展、農村產業結構改革的新路徑,對于“三瓜公社”農旅融合與新農村建設的探尋研究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相似農村地域的建設,對新農村建設具有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
2三瓜公社農旅發展現狀
2.1地區扶貧與農旅融合小區塊發展。“三瓜公社”依托湯山村優越的自然環境,通過區域扶貧建設和項目包裝轉型,創建具有湯山新農村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小區塊模式。一是冬瓜民俗村板塊,定義為民俗文化展示區。冬瓜村為2015年中央扶貧改造的第一個村,村子原名東洼村,用當地的方言讀起來與冬瓜村相似,為了加深游客對冬瓜村的印象,更加方便游客記憶,由此改名。冬瓜民俗村擬建成半湯六千年民俗館、古巢國遺址及手工作坊群。游客可以在冬瓜村習民俗、賞廬劇、織土布等,體會文化與風情,體檢民俗與作坊。二是南瓜電商村,致力于打造電商村、農特產品大村、互聯網示范村。南瓜村重點定義為安徽電商特色小鎮。早期稱為電商村,2017年9月發改委下發批準南瓜村為安徽第一批電商特色小鎮。目前南瓜村入駐了很多的電商企業,包括“三瓜公社”官方旗艦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京東等網上商店,以及微創全國聯盟和創客空間,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文創基地、鄉村酒吧和特產銷售門店。三是西瓜美食村,包括八十家風情民居民宿、六十家特色農家樂及十處心動客棧酒店。西瓜村面積較大,房子數量多,通過正規化途徑對農戶的房子進行系統改造使之具有民宿那種恬靜休閑的感覺,西瓜村擬打造八十戶風情民居民宿。同時打造六十個風格迥異、參與性強的農家樂,使之成為一個農家樂集群。西瓜村第三個板塊就是做十處游客滿意心動的客棧酒店。目前已經打造了一個1.0版本的主題客棧,名為:有間客棧。整體風格是以武俠系列為主,每個客房上面的門牌號,包括編號,都是以武俠的人物及其派別為背景,比如武當派、華山派、丐幫等。每個房間的設計主題也是以武俠人物為背景。同時“三瓜公社”還分塊打造倆棗工廠、一畝桃園、郁金香高地等多個觀賞性體驗性功能分區。2.2農產品搭載互聯網平臺實現外銷。南瓜電商村,作為安徽第一批電商特色小鎮,以“互聯網+三農”為路徑,積極探索一、二、三產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村民可輕松地通過互聯網平臺把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三瓜公社”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指導村民利用互聯網技術外銷農產品,同時“三瓜公社”還有線上“三瓜公社”官方旗艦店,APP、微信公眾號、淘寶等多渠道外銷。
大黃牡丹湯發展
一、名稱:大黃牡丹湯。
方劑組成:大黃四兩[12g]牡丹一兩[9g]桃仁五十個[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發展:
大黃牡丹湯又名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卷中方。大黃4兩,牡丹皮1兩,桃仁50個,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發展本方為漢代張仲景所擬,見于《金匱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療腸癰(闌尾、盲腸及共周圍的炎癥)。祖國醫學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總結出對闌尾炎的藥物療法,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創舉。此方經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是有效的,今天,我國各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中所用的方藥,大多脫胎于大黃牡丹湯,在本方的臨床應用上,積累了大量新的經驗。
性能功用:大黃牡丹湯味苦性寒,屬清熱通里瀉下劑,有消腫排膿、清熱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認為本方只適用于腸癰初起、未起膿者,而對本方的消腫散結排膿之功未予肯定。《金匱要略、》在提到腸癰的治療時也說:“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因本方是瀉下劑,故其意思也就是說,膿已成就不太適宜。但實踐證明,不論未成膿或已成膿,甚至膿腫,腸癰潰爛穿孔引起陽明腑實證在適當加減化裁運用下,對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療效。故消腫排膿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這點對于啟發我們臨床上廣泛地應用本方治療各類型和各期的闌尾炎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三、方義分析:
大黃牡丹湯發展論文
一、名稱:大黃牡丹湯。
方劑組成:大黃四兩[12g]牡丹一兩[9g]桃仁五十個[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發展:
大黃牡丹湯又名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卷中方。大黃4兩,牡丹皮1兩,桃仁50個,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發展本方為漢代張仲景所擬,見于《金匱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療腸癰(闌尾、盲腸及共周圍的炎癥)。祖國醫學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總結出對闌尾炎的藥物療法,的確是醫學史上的創舉。此方經歷代醫家應用,證實是有效的,今天,我國各地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炎中所用的方藥,大多脫胎于大黃牡丹湯,在本方的臨床應用上,積累了大量新的經驗。
性能功用:大黃牡丹湯味苦性寒,屬清熱通里瀉下劑,有消腫排膿、清熱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認為本方只適用于腸癰初起、未起膿者,而對本方的消腫散結排膿之功未予肯定。《金匱要略、》在提到腸癰的治療時也說:“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因本方是瀉下劑,故其意思也就是說,膿已成就不太適宜。但實踐證明,不論未成膿或已成膿,甚至膿腫,腸癰潰爛穿孔引起陽明腑實證在適當加減化裁運用下,對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療效。故消腫排膿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這點對于啟發我們臨床上廣泛地應用本方治療各類型和各期的闌尾炎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三、方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