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6:37: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風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風景談之感

茅盾作品的語言,有其一貫的特色:洗練、細致、清新、有色彩。本篇亦不例外。

洗練,這是一種精確、純凈的美。雜亂、9嗦,浮枝敗葉,是洗練的大敵。例如篇中“長出兩支牛角來“一”一段,“長出”二字何等準確簡練而又生動?“他們姍姍而下,在藍的夭,黑的山,銀色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這段描寫,著墨不多,卻逼真如畫,何等短峭有力,

細致,這是一種類似工筆畫的筆墨,但決不可拖泥帶水,故意做作。例如開頭一段,先寫沙漠風光,用了近似排比的句子,細致地描繪了沙漠的特色,給人一種四顧漠漠之感。

又如寫由遠而近的駱駝隊,先寫遠景,次寫近景;先寫聲音,后寫顏色;而寫聲音—駝鈴,也遠近分明,我們讀來有如身歷其境,不得不同意作者的感想:“多么莊嚴,多么嫵媚呀!”其他如寫高原晚歸,桃林茶社,黎明風景等等,也都不蔓不枝,鏗鏘有聲,給人以一種真正的美感。

清新、有色彩,非有真功夫是做不到的。水中的明月,湖畔的微風,用不著雕琢粉飾,卻親切自然,給人以無限舒適。即如本篇,或寫荒山石洞中的避雨者,或狀桃園茶客的各種神態形貌,就有如許效果。

“五四”以來,散文是一個有巨大成就的領域。但是,思想藝術都佳的作品并不很多。

查看全文

風景寫生中自然景的運用

風景寫生,是學習美術或學習藝術設計不可或缺的一環,風景寫生的目的在于學習美術者能夠更好的通過風景的寫生來加強自身的美術能力和審美的價值。風景寫生可以鍛煉美術從業者的美術能力和構圖能力,尤其在風景寫生中,面對大量天然的自然景色和風光,和一般的靜物寫生還有相當大的區別,自然景色是天然的,是渾然一色的,如何在風景寫生中表現出這種自然景色的魅力和價值,如何運用好風景寫生來表達自然景的意境,是風景寫生的重點。風景寫生的內容在于自然景觀,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是已有的不可選擇的,因此風景寫生其實在自然景的大范圍選擇是對內容是有所要求的,作為作者來說只有從構圖和意境上來表達自然景色的魅力,來詮釋自然景色的神奇,并且通過自身情感的表達來表現風景寫生的內涵,做出一副好的作品,使之這幅作品也具有價值和審美的需求,能夠成為一種表現感情的方式。

一、風景寫生中的自然景運用要了解自然景的構圖

風景寫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面對的風景都是已經有了的,是已經構成了的,因此在寫生構圖的過程中,不能隨意的改變風景寫生的寓意,要正確地了解地平線、海岸線、或者平原上位置,才能在自己的視平線對齊,做出更好更美的作品。所謂視平線是指風景寫生者的眼睛相等平行高度的水平線,把握好視平線有利于作畫者在下一步作畫中能夠準確的構圖。了解了什么是視平線,還要清楚什么是地平線,所謂地平線是指在廣闊的草原或者平原或者海岸邊,這些水面、地面與天空相接的一條美麗的線,這條地平線關系到下一步風景寫生的構圖,掌握了地平線和視平線,是為風景寫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風景寫生中,還要注意到視角的角度,對構圖也是十分重要的,從視角的角度來說,仰視和俯視的角度都是和構圖不同有關系的,一般情況下,眼睛的視平線就是地平線,二者是相一致的,也是重合的,但是仰視的時候,視平線和地平線就是不一致的了,視平線高于地平線;俯視的時候,二者又是不一致,視平線是在地平線之下。因此在對風景寫生中,對自然景進行寫生的過程,尤其要注意構圖的視角。比如地平線如果是被自然景物遮擋,首先在風景寫生中就要先確定視平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來平托住畫板,視角線目光要平視向前,并且通過畫板來進行上下的眼前的移動,如果看不見畫板上面和下面的兩個面的時候再看到的另一邊,這個意義上將這個邊的位置就是視平線。從風景寫生中來說,視平線的位置的確定對自然景的構圖和透視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關系到透視變化的關鍵的依據,在風景寫生中,構圖自然景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視平線以上的自然景在變化過程中,都會產生相應的構圖的高低的要求,以上的自然景一般是近景是高的,遠景是低的,而以下的自然景一般是近的景是低的遠的景色是高的。自然景的構成和物體的擺放景色是不同的,本身自然景就是天然的,在風景寫生中,這種自然景構圖是需要通過透視來完成,不管是平行的透視還是成角的透視,還是傾斜的透視,都是風景寫生中運用的比較多的自然景構圖方式,當然成角透視運用的最多。在風景寫生中,自然景本身就存在著遠近、大小、正倒等透視現象,基于透視的基本規律,風景寫生中對自然景的構圖要充分的判斷和感覺。因此,在風景寫生中對自然景的構圖要明確目標和明確取景的范圍以及作者在作品上想表達的意圖,尤其在寫生取景中更是要十分的關注地平線的位置,這一條畫畫的基本線,是一種表現作品深度和藝術性的依據,要從自然的風景景觀中取景,要把景色和作品融合形成一種自然的風格,在實際的作畫過程中更要把握好自然景取景的構圖技巧,便于自己的作品具有藝術性和美感,因此掌握好地平線,才能使風景寫生中的自然景構圖沒有呆板的感覺,才會靈動的表現美麗。

二、風景寫生中的自然景的運用要表達出自然景渾然天成的意境

風景寫生本身取景就是自然景觀,自然景觀是天然形成的,大自然神奇給風景賦予了很多美妙的圖畫,但是實際在寫生過程中,如何用作品來表現大自然這個自然的天然渾成之手打造的美景,就需要好好地推敲和認真地考慮了。自然是渾然天成的,因此在對自然景的寫生過程中,尤其是取景過程中更應該從渾然天成的角度選取景色便于作品,尤其是在作品作畫過程中,如何表現天然的景觀和作品融入在一起,更考驗作畫者的意識和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可以考慮主觀和客觀內容的照應因素,空間的處理位置,更要通過疏密、虛實、曲直、明暗等手法的對比來突出風景寫生中自然景的藝術表現,在作畫過程中還要展現作者的意圖和感受和情感,其實也就說說,作品要和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色融為一體,充分的展現作者的意圖和情感的表達,又充分的體現統一和諧和主次分明并且富于變化的作品表現情感。因此,自然景觀的渾然天成在作畫的過程中,必須要認真的觀察,在布局和畫畫之前,多從作者的自我感覺和感情出發,多景物有了情意,自然在畫筆里就能夠投入情感來表現風景的魅力。對于復雜的漂亮的風景,更是要大膽的取舍,對自己情有獨鐘的景物更是要大膽的表現和力爭完美,這才能更好地表現出自然景渾然天成的意境,才能夠成為一部好的作品。

風景寫生最難的就在于寫生的內容是自然景,自然景是自然的,天成的,沒有一點修飾,表現是十分大膽的,但是作者在作品中為了表現出藝術的魅力,其實還不能全部的體現自然景的表現力,還要通過藝術的加工手法來真正體現這種天然風景的美麗。有些時候,可能作者的感情不一樣,這幅作品的表現的意圖可能也就不一樣;有些時候,可能作者的某一景色的取舍不一樣,那么畫出來的作品表現的味道也就不一樣;有些時候,可能作者的表現方式不同,表現出來的作品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不同的。但是不管在作畫中有什么樣的因素,對于風景寫生中的自然景的渾然天成的感覺是不能改變的,渾然天成的意境是大自然賜予的美好和魅力,要完善的表達這種自然的魅力和美妙,才是一幅好的作品。甚至一幅好的作品在完善的詮釋了自然的渾然天成以后,還要有自己的情感和個性的藝術手法展現,才是具有魅力的藝術作品,才有價值性。綜上,風景寫生中自然景色的運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構圖過程中,如何掌握地平線和視平線的關系,從透視的角度來取景和構圖才能詮釋風景寫生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把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表現成藝術作品,才能把自然景的魅力表現出來。同樣,作者在進行表現自然作品的時候,更要突出自己的情感表現力,風景是死的,但是作品卻可以鮮活的表現一種意境和情感,在作者的畫筆下才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和跳動這種感覺,才能做好風景寫生。對于初學者來說,把握好風景寫生中自然景的運用,從構圖和取景和感情來融合自己的作品,就可以更更好的掌握風景寫生的精髓,更好地完成出一部好的作品。

查看全文

文學植物構景與風景園林關系深究

在風景園林造景中,植物造景一直是人們寄托精神、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通過文學藝術的推波助瀾,植物的文化功能成為園林景觀造景、借景、應景的重要方面,而植物文學藝術審美為植物造景增添了無盡的風采。如法國皇家園林中,修剪整齊的規則式植物象征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動物為造型植物形象則展示了人類改造自然、創造藝術審美功能的文明成果。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桔樹有著吉祥的寓意;梅、蘭、竹、菊“四君子”更是成為藝術家、詩人千古歌頌的對象;松柏則成為傲世風骨、剛直不阿的擬人寫照,這些都是植物所傳達的人文精神的體現。因此,有關植物的文學描述傳頌古今,精妙無比,表達了先賢們對大自然無限摯愛和欣賞自然美景的高超境界,表達了他們的獨特視覺和對夫自然特有的鑒賞能力,從而升華到對生命本身意義的反思和對人生價值的考量。現今關于植物造景文學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都很有限,植物文學創作和挖掘的可持續力以及風景園林造景的表現力、實踐力都比較欠缺,值得園林師們關注。筆者著重以植物與文學,植物文學與自然景觀,植物文學因子造景功能與風景園林的相關內容為主線,闡述植物文學造景與風景園林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在表現,使植物文學、植物造景和風景園林互補相長,形成良性循環的文化造景模式,推動文學、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植物與文學的關聯性

中國文學中很早就有描述植物的文學作品,如《詩經•國風》中的第2首《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劐,為締為絡,服之無肄。葛是一種豆科的藤蔓植物,如今很多女人都吃“葛根粉”養顏,所謂的葛根,便是這首詩里的“葛”的塊根。又如春秋時期孔丘《論語•八佾》日:“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日:‘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因此,松、柏、粟成為當時社稷之本的象征物。在傳統文學作品中,花木是人們寄寓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與文學之間存在關聯的植物不在少數,比較典型的有松、柏、荷花、梅花、竹子等。它們與文學的關系主要體現于比德、抒情、回歸自然等方面。

1.1倫理道德的比德思想體現比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自然審美觀,是真善美中“善”的核心內容,它主張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體驗自然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鳥獸飛禽等之所以能引起欣賞者的美感,就在于它們的外在形態、生態上的科學生理特質,以及神態上所表現出的內在意蘊,都與人的本能、本質力量發生同構、對位與共振關系。有與人相似的形態、特質、精神的花木可以與審美主體比德,即可以在花草樹木等自然界的描寫中融入某種人格寫照。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及士大夫們在經營園林植物時,總是以具比德內涵的植物為首選花木。比如,在園林植物中,松柏應用廣泛。孔子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茍子》則日:“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堅強性格。又如,《梅嶺三章、•詠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則比喻松之剛直美德。另外,對水中荷花的描述,有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荷花比德于君子的品格情操:“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作君子潔身自好的品格和寫照。清朝康熙《欽定熱河志》卷25《行宮一》手札:“至于玩芝蘭則愛德行,睹松柏則思貞操,臨清流則貴廉潔,覽蔓草則賤貪穢,此亦古人因物而興,不可不知。”康熙把德政觀與植物聯系在一起,可謂把植物人化到了文治的境地。

1.2清雅脫俗的出世觀體驗對于那些隱影于朝外山林的閑情逸士及士途失意的士大夫們,也有其合乎于觀賞、吟誦的植物。當這些植物配置在園林中適當的位置時,依照植物季相的變化,可以邀約知心好友,欣賞吟詠。例如:梅花就是一種具有“格調清逸”的精神屬性美的花木。宋代范成大《梅譜前序》稱頌道:“梅以韻勝,以格高”;徐致中贊美它:“要知此花清絕處,端知醉面讀離騷”。正由于梅花具有雅逸美的精神屬性,因此最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古人有花榮寵凡6條:“為煙塵不染,為鈴索護持,為除地鏡凈,落瓣不淄;為主人旦夕留盼;為詩人閣筆評量;為妙妓淡妝雅歌”。可謂“梅以韻勝”的千古名篇。宋人蘇軾在《于潛僧綠筠軒》中對竹子的雅逸美可謂表達到了極致:“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將竹子提到了高雅的地位,是蘇軾對竹子雅逸精神的經典描述。對于“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華而自逸”的荷花,其雅逸美的特征給文人騷客徒增了一份表達的媒介。如宋代于石《西湖荷花》詩:“夜深人靜月明中,方識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凈質芳姿澹相顧;亭亭翠蓋擁群仙,輕風微顫凌波步;酒暈潮紅淺渥唇,膚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嬌泣露;湖光花氣滿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霧;恍然人在蕊珠宮,便欲移家臨水住。”這些文學作品把人與植物的特性聯系在一起,經過文學的藝術加工,成為植物擬人化的經典寫照,表達了文人雅士高清脫俗的精神風骨。

1.3自然生態的哲學觀追求我國古代哲學崇尚人與自然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這種思想反映在園林植物應用上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天成的本體美,不加修剪地展示植物的姿、色、香等自然面貌。如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吾家滿山種秋色,黃金為地香為國”,分別表現荷花和菊花的自然生態美。古代文人賞花追求自然天趣,更推崇物我兩忘的賞花境界,如南宋陸游《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陽宮到浣花溪”。古代哲學的“道法自然”,追求順應自然之道的自然觀認為:自然野趣是審美的本源,一切矯揉造作都是假的、不美的自然哲學態度。

查看全文

風景寫生取景構圖管理論文

引言:現今美術技法課訓練大都以應試為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筆者在進行高中工美專業的風景寫生教學中碰到不少問題,尤其是學生對取景寫生這一過程的理解,還處于盲目狀態。教科書中關于取景構圖技巧的說明很多:三角構圖、對角線構圖、上輕下重、上重下輕等等。在本文中談談筆者對風景寫生教學中取景構圖的理解。

關鍵詞:取景構圖自然界的亮點思維定式俗套創新意識

正文:在風景寫生的過程中,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如何在連綿不斷的視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為一張畫的畫面,以及怎樣進行畫面的安排,這就是取景構圖。風景寫生教學函蓋著取景構圖、色調選定、塑造、修改等眾多過程的訓練,而取景構圖處于最前端,又可以將取景溶入構圖的內容,也就是解決:怎樣收集最理想的景色進行最理想的安排這一問題。

繪畫之別于攝影,就是忠實于自然的同時,又在作品中滲入作者的感受,將感興趣的,經大腦提煉的景色表現出來,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樣做才不會面面具到,構圖取景在這就體現出重要地位。

1.端正學生取景時的心態,去尋找自然界的亮點。

在風景寫生教學中常出現這樣兩種情況:〈1〉有的學生對自然界的景色很感興趣,什么都想畫,再加上一些風景名畫的影響,總想畫出雄偉氣魄的畫來,有了這種想法后,導致構圖取景時取很大一個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對什么都感興趣,結果完成后畫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蕩。這就是“什么都想畫,什么都畫不好”〈2〉與之相反,也有學生總覺的景色很平庸,沒有氣吞山河的氣勢,挑不起作畫的欲望,并且以此為借口,敷衍了事,畫出來的還是平庸的作業。

查看全文

風景園林景石布置手法及應用難點

摘要:營造風景園林時需要應用各類景石,天然石大多較為自然,在對其進行布局后可以提升園林景觀的氛圍、意境,比如,瀑布、小型假山等,均可以借助景石體現出更為深刻的意境,構建更為美麗的景觀。闡述了景石對于風景園林的關鍵性及其設計理念,分析了風景園林中的各類景石布置,并就北方地區風景園林中景石布置手法及應用難點做了重要論述。

關鍵詞:風景園林;布置;景石設計;應用難點

1景石對于風景園林的關鍵性及其設計理念

1.1關鍵性

對于景石,其在我國各個時期園林所蘊藏的文化背景中,均具有各式各樣的藝術風格。在我國,古典園林所具有的意境各式各樣,其中,置石在布局方面體現出“山水畫”式,較為委婉,具有自然山水的“風趣”。同時,置石在現代園林方面,傳承了我國古典園林的精神與意境,在時代得到極大發展,物質生活愈加豐富的大背景下,使得人們對于景觀不僅局限于自然美,需要景觀具有“功能性”。比如,處于樹木蔥郁的環境下,將分散于草坪周圍的各類景石,使其高度與椅子一致,既能美化園林景觀,還具有充當椅子的功能。

1.2設計理念

查看全文

公路上的風景線

在2004年度交通系統婦聯組織開展的“巾幗建功”活動中,鎮賚養護站積極組織廣大婦女通過“巾幗建功”活動投身鎮賚的“二次創業”。

——鎮賚養護站,共有女職工49人,養護里程71.8公里,好路率78.8%,綜合值78.3。

其中:省級干線好路率95.3%,綜合值84.9,分別超計劃指標2.3%,縣級路完成好路率69.1%,綜合值74.4,為計劃的100%。

主要工程量:處理病害5.6萬平方米;整修路肩298.5萬延米;路肩鋤草321000平方米;綠化7.5公里;補植36公里;成活率92%;種植花草132000平方米;成活率96%;路基土方215立方米;花木澆水1920噸;補凍裂397400延米

通過她們的精心養護,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繁榮了地方經濟,加快了鎮賚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一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查看全文

風景名勝區保護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由風景游覽區和風景復育區組成,具體范圍和界線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總體規劃確定。

風景游覽區包括祝融峰景區、磨鏡臺景區、忠烈祠景區、藏經殿景區、禹王城景區、五岳溪景區、水簾洞景區、臥虎潭景區、方廣寺景區、芷觀溪景區、古鎮景區,其中祝融峰景區、磨鏡臺景區、忠烈祠景區、藏經殿景區、禹王城景區為核心景區。

風景復育區是指風景名勝區內除風景游覽區以外的用于景觀恢復和生態培育的區域。

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單元按照保護等級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保護景觀單元,景觀單元的具體名錄由南岳區人民政府公布。

查看全文

風景寫生取景構圖管理論文

引言:現今美術技法課訓練大都以應試為主,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筆者在進行高中工美專業的風景寫生教學中碰到不少問題,尤其是學生對取景寫生這一過程的理解,還處于盲目狀態。教科書中關于取景構圖技巧的說明很多:三角構圖、對角線構圖、上輕下重、上重下輕等等。在本文中談談筆者對風景寫生教學中取景構圖的理解。

關鍵詞:取景構圖自然界的亮點思維定式俗套創新意識

正文:在風景寫生的過程中,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如何在連綿不斷的視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為一張畫的畫面,以及怎樣進行畫面的安排,這就是取景構圖。風景寫生教學函蓋著取景構圖、色調選定、塑造、修改等眾多過程的訓練,而取景構圖處于最前端,又可以將取景溶入構圖的內容,也就是解決:怎樣收集最理想的景色進行最理想的安排這一問題。

繪畫之別于攝影,就是忠實于自然的同時,又在作品中滲入作者的感受,將感興趣的,經大腦提煉的景色表現出來,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樣做才不會面面具到,構圖取景在這就體現出重要地位。

1.端正學生取景時的心態,去尋找自然界的亮點。

在風景寫生教學中常出現這樣兩種情況:〈1〉有的學生對自然界的景色很感興趣,什么都想畫,再加上一些風景名畫的影響,總想畫出雄偉氣魄的畫來,有了這種想法后,導致構圖取景時取很大一個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對什么都感興趣,結果完成后畫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蕩。這就是“什么都想畫,什么都畫不好”〈2〉與之相反,也有學生總覺的景色很平庸,沒有氣吞山河的氣勢,挑不起作畫的欲望,并且以此為借口,敷衍了事,畫出來的還是平庸的作業。

查看全文

風景旅游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不少風景旅游區正在逐步走向聯合、走向協作,如,云南、貴州、四川、廣西、西藏西南五省區的旅游協作網絡組織,陜西、四川、湖北、甘肅、河南五省的“三國游”協作組織等等。這些組織在探討體制、交流信息、開發資源、互送客源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也存在著協作程度不深、協作盲目性大等問題。本文試從浙中、浙西風景旅游區域協作的必然性和方式上進行論述,以期得出區域協作的一般規律。

一、浙西、浙中風景旅游區域協作的必然性

浙江是我國風景旅游資源大省,按地理位置劃分,可分為浙西、浙東、浙南、浙北、浙中五個風景旅游區。在五個區域中,浙西與浙中無論在地理位置、交通狀況、風景特色及民俗風情上均有較為密切的聯系。

在1990年以前,浙西與浙中的風景旅游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浙西線以杭州市為集散地,依托320國道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水上航線開展旅游活動,是浙江重點推出的旅游線;而浙中區相對來說處于溫冷地帶,是以金華市為中心集散地,依托330國道和浙贛線開展小范圍的旅游活動。1990年之后,民間的風景旅游協作開始逐步形成,到1994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這種較大區域的風景旅游協作使浙中、浙西風景旅游協作集團應運而生。浙中、浙西風景旅游協作集團的成立也標志著浙中、浙西風景旅游區域協作進入了正常軌道。

旅游線有熱線、溫線和冷線之分。隨著新旅游點的開發、老景點的深化以及游客需求的變化,熱、溫、冷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從浙中、浙西區域來說,浙西線自1980年起一直就是浙江旅游的熱點,但自1992年開始,我國相繼推出了’92中國旅游友好觀光年,’93中國山水風光年,’94中國文物古跡旅游年,’95中國民俗風情旅游年等專題旅游活動,使得該區域內每年均形成一些主題熱點。浙中線逐漸地“熱”起來,并大有與浙西線并駕齊驅之勢。同時,以義烏小商品市場、諸葛鎮、黃大仙故里、大慈巖、千島湖、富春江小三峽、天目溪漂流等為主的新旅游熱點,已經取代由瑤琳仙境、靈棲洞天、蘭溪地下長河、金華雙龍洞、杭州靈山幻境等溶洞組成的旅游熱點,從而形成多個熱點組成的新旅游熱線。如:1995年初,浙江省各大旅行社聯合推出杭州——嚴子陵釣臺——富春江小三峽——千島湖——大慈巖——諸葛鎮——蘭溪、金華黃大仙道觀——義烏小商品市場旅游線,就是順應旅游形勢變化而形成的區域協作。這條新旅游線不僅將自然山水、人文古跡、民俗風情的旅游熱點連在一起,而且把浙西、浙中完完整整地拴在一起,以熱線帶溫線,以溫線促熱線,構成浙西、浙中多方位的協作體系。

縱觀浙西、浙中風景旅游區,近幾年來,浙中在社會經濟、交通和旅游環境上的變化幅度很大。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浙中各縣、市經濟迅速騰飛,東陽建筑業、義烏小商品市場、蘭溪家電和化工工業、永康的五金工業等在全國均有影響,使得浙中地區成為浙江的富庶之地;從交通發展角度來說,隨著金溫鐵路的投資建設、浙贛鐵路復線的竣工、義烏機場的開通、330國道的拓寬,交通狀況上了一個新臺階;而在旅游環境上,浦江仙華山、金華觀(黃大仙道觀)、蘭溪諸葛鎮和黃大仙故里、金華斗牛、武義龍潭背等新景點的開發,有力地提高了浙中地區的知名度……相比之下,浙西的發展狀況較為一般,這樣,以優勢互補為基礎的風景旅游區域協作便成為必然。

查看全文

公路上的風景線

在2004年度交通系統婦聯組織開展的“巾幗建功”活動中,鎮賚養護站積極組織廣大婦女通過“巾幗建功”活動投身鎮賚的“二次創業”。

——鎮賚養護站,共有女職工49人,養護里程71.8公里,好路率78.8%,綜合值78.3。

其中:省級干線好路率95.3%,綜合值84.9,分別超計劃指標2.3%,縣級路完成好路率69.1%,綜合值74.4,為計劃的100%。

主要工程量:處理病害5.6萬平方米;整修路肩298.5萬延米;路肩鋤草321000平方米;綠化7.5公里;補植36公里;成活率92%;種植花草132000平方米;成活率96%;路基土方215立方米;花木澆水1920噸;補凍裂397400延米

通過她們的精心養護,延長了道路的使用壽命,繁榮了地方經濟,加快了鎮賚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一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