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21:43: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復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貨品牌設計復古路線綜述
近來,廣泛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后轉向蕭條的國產老品牌,開始以新的設計形象受到新生代消費主力的關注。老國貨,從曾經的輝煌走向落寞,再到重新進入人們視野的轉世重生,演繹著屬于新生代的“歲月記憶”。
1﹒倍受關注的新國貨
國產化妝品“大寶”、“百雀羚”、“美加凈”、“蜂花”等品牌,曾經在20世紀70、80年代具有極高的人氣。然而,在狂熱的追“洋”風潮下,國產日化品牌在市場上逐漸消失了蹤影。最近,國貨老品牌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主要支持者是新生代消費主力,這些被重新設計與包裝的國貨也被命名為“新國貨”。首先,以化妝品為代表的國產老品牌出現了復興潮流,新興的貿易網絡媒介,憑借較低的運行成本,為國貨新生提供了平臺。“新國貸”從產品成分上看,由于大多采用中藥配方,沒有過多的化學成分,更適合國人的皮膚;從價格上看,相對同類進口產品優勢明顯;從包裝上比較,“國貨富有中國韻味的樸素包裝令人產生親切感。相比之下國際品牌近似奢華而絢麗的包裝和持續的廣告轟炸,使人產生了審美疲勞”(向清穎《“70后”“、80后”懷念國產老品牌》)。其次,除以上產品外,其他行業的國產老品牌也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過去著名的國產品牌“海鷗”照相機、“永久”和“鳳凰”自行車,“回力”、“飛躍”、“雙星”球鞋等等,也被列入了新生代消費主力的復古懷舊情結的范疇中,有些還成了“新時尚”潮流的導向例如,在法國注冊的飛躍“FEIYUE”球鞋,經過設計和策劃,踏入了歐美流行的行列,歐洲市場對中國老品牌的青睞,更加推動了國產球鞋時尚潮流的步伐。“飛躍”帶著20世紀80年代的記憶和簡約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重新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在年輕人的時尚聚會中常常看到這些新興球鞋的身影。一些國外設計師更是受到中國老國貨的啟發,將這種球鞋的設計元素加入到自己的最新作品中。還有“海魂衫”,它曾經廣泛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之前,最近又廣受關注,甚至成為許多明星的新寵。新生代消費主力有各自支持國產老品牌的理由,他們有的是受復古思潮的影響,有的是出于支持國貨的心態,也有對自己所出生的年代的懷念心理,這些都引領了年輕一代新的消費觀。
2﹒新國貨的復古情緣
近些年大量的國際性活動,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多地得到世界的認同和尊重,并被賦予新時代精神,“國貨”概念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得到重新關注。新國貨并不是跟隨潮流沖動的產物,而是有其更深層的原因。新國貨的設計師們將曾經的設計元素結合新的時代精神,注入富有中國韻味復古的樸素包裝設計,導出人們對某些年代特有的社會背景的懷念。新國貨品牌設計的復古情緣主要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新國貨風潮的產生源于經濟發展引發的文化思想的變化。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曾提到,“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生活成就了人們固有的懷舊情緒,“回力”、“飛躍”等運動鞋的復興是注定中的意外。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由于國外品牌的運動鞋在國內銷售價格相比于國外一直處于高價位,人們在過多地追逐洋品牌后,產生的疑問越來越多,對價格以及其他各方面愈感不平和不滿,對原有國產品牌運動鞋的懷念和渴望就愈加強烈,最終人們將情緒指向轉移到原有的老國貨品牌上。例如,近期國外某品牌的運動產品,在國內生產時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再次引起人們對于品牌和附加值的思考。為了追求國外品牌而導致過度浪費環境資源,國人卻只得到微薄的產品價值,這與原有國產品牌的商業價值形成了鮮明對比。人們在反思的同時,再次增加了懷念國貨的情感。相比于國外品牌,由國人創立于1935年的回力球鞋,它在商品價格和文化感情上更有優勢。2011年“回力回憶”的設計活動讓“回力”重新獲得新生,重新設計的帆布鞋既保持老的元素又有現代簡潔潮流的設計風格,有新的創意又不失其原有個性,價位上也明顯低于國外品牌的運動鞋。年輕人的青睞并不只因為價格這一原因,更多是源于其童年的回憶和支持現有國貨品牌的民族自信,這是人們的本性使然。
傳統復古中式婚禮流程參照
大紅花轎、浩浩蕩蕩的迎親儀仗隊、拜天地、掀蓋頭……穿"鳳冠霞帔、狀元服"或清朝旗袍、馬褂的純中式婚禮又卷土重來了,"追尋文化根源、重視傳統民俗"成了現代人的新"時尚",想過過大紅轎子的癮嗎?想體驗掀開紅蓋頭那一刻的震撼嗎?那就選擇中式婚禮吧……
一、中式婚禮儀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后,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室內裝潢設計中復古元素的運用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這種交流為設計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不過,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是容易出現設計抄襲和趨同的現象,失去了本國、本地區的特色。因此,設計師應該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進行創新,在室內裝潢設計中增加使用復古元素的比重。本文對現階段室內裝潢設計中復古元素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室內裝潢設計;復古;傳統文化;應用
近年來,復古風格的設計大行其道,被越來越多的室內裝潢設計師所青睞。復古元素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人類歷史、文化、藝術的結合體。因此,在室內裝潢設計中添加復古元素不僅可以提升房間的美感和內涵,還可以提高用戶的居住體驗。
1復古元素的概念
懷舊是人們懷念美好事物的方式,它可以將人們的思緒引向美好的回憶,緩解社會壓力。近年來,復古元素的使用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在室內裝潢設計中,合理應用各種“舊”的元素,能夠提升房間的層次感及美感。因此,“復古”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更是文化和意境的表達。人們熱衷于復古風格不是偶然,它象征著傳統文化以及社會文明的傳承。縱觀室內裝潢設計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兩種風格:一種風格是崇尚創新,另一種風格就是重現歷史。崇尚創新的設計師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以顛覆傳統審美為目標,設計具有鮮明的個人特點。而崇尚復古風格的設計師,以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為目標,更注重人文關懷。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一直注重創新,從未停下發展的腳步,但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必須得到尊重與保留。
2室內裝潢設計中運用復古元素的意義
剖析閩南復古民居具有的文化含義論文
論文關鍵詞:傳統民居;閩南民居;傳承意義;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民居是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煉創造的,在此過程中,結合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出了無數優秀的民居建筑。如何傳承這些民居建筑中的優秀文化,在現代環境設計中更好地服務于當今社會,是設計師應注重研究的領域和課題。本文以閩南民居的研究為著眼點,闡述學習傳承傳統民居的意義。
0引言
在當今國際經濟、文化日趨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現代環境藝術中的建筑、景觀、室內設計亦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趨同化的趨勢。如何在規劃中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本土傳統民居優秀的特色,并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設計體現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觀顯得特別重要。做為一個環境藝術的學習和研究者,在本土傳統民居面對現代化的沖擊顯得日漸式微而感到遺憾的同時,深感有責任就此課題進行探討。
1閩南紅磚傳統民居的解讀
單德啟在他的《人與環境一一中國傳統民居聚落基本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傳統住宅”(traditionalrcsidcnce),“沒有建筑師的建筑”(archetecturewithoutarchtect),對“傳統鄉土民居”的含義進行l}釋。n]現僅以筆者當下生于斯長于斯的閩南民居為例,就其內部空間形態、外觀特征、色彩特征、裝飾符號、文化特點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探討其對于今天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重要性。[z]閩南紅磚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紅磚結合本地石材和工藝、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閩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詹”是閩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說的“房屋”。
剖析我國現代建筑風格復古元素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風水學;傳統;線型;宗教
論文摘要:現代建筑應該說是基于傳統形式的變形或者說更新,其必然的效果就是建筑中蘊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大多數現代建筑卻不是這樣,他們拋棄了以往的舊的文化基礎而采用新的世界上的潮流來構件建筑本身,這樣做產生的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體化,沒有自己千年的文化積累和創造價值,我們傳統所必需的東西沒有被保留下來。
所以,面對這種現象充斥的社會環境以及建筑學界我們應該找到一務正確的路,應該從前人的經驗中學到很多有助于現代建筑的東西。中國的現代建筑中大多數都是前一種多元文化的產物,但不乏有一些還是有很多精彩的部分是吸取中國古建筑精華內容而產生的形式,它們就分別體現在建筑的外觀、造型以及空間、規劃等方面。
中國的建筑,特別是中國古代建筑在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國古代人們思維方式多數受到了《易經》的影響,認為將任何事情放在易學的大背景中去認識,可以發現它規律性的東西。在建筑上,也是這樣。比如說,中國古代建筑為何喜用木構而不用石材,這并不是技術問題,是種社會文化現象。“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綠色、生命,用于給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磚、石,“此生歸無,可再生”,多用于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八卦、陰陽五行、風水等對中國古代建筑都有諸多影響。于是,中國古代建筑有著明顯的容“易”性。
中國古建筑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在整體上來看有多種分法,我們首先來看看它的構造。
街道文化景觀表達設計與研討
1我國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特色現狀
由于近些年復古風潮的流行,設計的各個領域也被復古風所占據著,無論是服裝設計還是建筑設計,無一例外的都開始走復古路線。復古設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城市的人文歷史背景,可以展現深厚的歷史底蘊,但是縱觀現在的復古建筑設計,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下面,我們就常見的幾點進行討論:
1.1文化內涵表達不到位。設計師一般只是將復古元素和標志物單純的與建筑物組合在一起,并沒有將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和內涵表達出來,這也是最常見的問題。
1.2忽視時代文化精神。單純的追求對于傳統建筑物的推崇,忽視了當今時代優秀的建筑元素,脫離了時代背景,簡單的在形式上完成了對古代建筑物的模仿,并未融入時代精神和創新的設計理念。
1.3街道文化景點堆砌。簡單的對景點的建筑物的復古模仿,造成了大量的復古雕塑和成品建筑物的密集堆砌。這種毫無設計感和美感的簡單堆砌,完全背離了設計的初衷。
1.4傳統景觀消失,文化遺產、古跡遭到破壞。在復古風大行其道的今天,各種模擬的名勝古跡遍地都是,但是真正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建筑物卻因為各種原因大量流失,這是一種非常諷刺的現象,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
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模式
[摘要]由于古建筑包含著古代豐富的文明成果,因此現代人必須保護古建筑并繼續繼承這些文明。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古建筑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一些破壞,因此,對古建筑的維護現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對于相關人員,他們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督和管理,以確保古建筑的原始外觀和原始價值。本文以上海綴華堂項目為例,從兩個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古建筑維修對文化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古建筑維修的原則和施工管理的實際操作。
[關鍵詞]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綴華堂
古建筑具有文化遺產價值。通過了解古代建筑,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舊樓的維修項目比較復雜,因此對于相關的員工,他們必須首先愛上舊樓,在工作中必須時刻注意和謹慎,并在使用過程中防止舊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此外,必須立即提出解決方案,以解決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有關人員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找到最合適的位置來管理當前的古建筑維修項目建設,促進有序施工,確保古建筑維修項目的可靠性[1]。
1修繕古建筑的重要性
在維修古建筑的過程中,如果損壞的組件得以維修并且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則不宜更換該組件,并且需要進行相應的維修工作。如果零件無法維修,則必須使用新材料進行更換。維修人員必須盡力選擇與維修的原始部件顏色相同的材料,以保持古建筑的風格。通過不斷增加古建筑維修項目的施工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證提高古建筑維修質量。由于傳統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因此在維修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建筑管理尤為重要。古建筑修復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差,古建筑修復工程容易出現許多缺陷,造成歷史失真。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古建筑維修質量,管理人員應加強維修工程建設管理,運用創新觀念創新和完善古建筑維修工程施工管理體系,并成功完成古建筑工程,可以更好地恢復古建筑的歷史外觀[2]。
2古建筑修繕工程原則
2005*城月餅街總體策劃方案
2005*城月餅街總體策劃方案
[目錄]
第一章:2005*城月餅街總體分析
一、2005*城月餅街基本情況
二、規劃2005*城月餅街面臨的有利條件
三、規劃2005*城月餅街面臨的不利條件
褶皺生態美學觀在服裝設計的應用
摘要:不同的生活節奏與生活方式下,對藝術和美的理解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認識。這種認知偏差可能會對服裝設計師的基本設計理念造成影響。作為時尚界的“掌控者”來說,能夠在不同的物質基礎視角來審視時尚元素不僅是一種認知,更多的是職業與社會職責的擔
關鍵詞:褶皺;生態美學觀;服裝設計
藝術是一種多元化、多角度、多層面的表現與存在形式,在藝術的解讀過程中,時尚信息和元素占據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對時尚的認知與解讀不僅能夠提升對藝術的理解和認知能力,更是很多服裝設計師在形成設計理念之初的有效源動力。
1褶皺生態美學概述
1.1褶皺生態美學的定義。在很多人眼中,服裝設計的價值在于將不同面輔料整合在一個相對平整的靜態平行空間中。[1]在這種“平”、“整”、“齊”的藝術描述對立面,褶皺的存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與愛好者將其歸類到藝術與時尚的融合角度之中。秉承這一觀點的人認為,褶皺代表的是一種時間、歷史的沉淀,將褶皺運用在服裝設計中,尤其是在成品服裝中,集中顯現出來是一種“懷舊風”與“復古風”的完美結合。跳出藝術的角度來審視褶皺就可以理解民眾對褶皺的不同認識,褶皺的存在并不一定代表著雜亂無章,也并非對生活的否定,更多的是對生活重復狀態的一種肯定,在那些看似沒有規律的褶皺重疊中,不同的人能夠形成不同的社會價值與人文價值觀念。1.2褶皺生態美學觀念。在歐洲文藝復興后,從皇室到普通民眾將褶皺運用在服裝設計中已經蔚然成風,甚至在十八世紀中期的英國海軍軍服上也存在著這種典型的英倫服裝設計效果[2]。在大英帝國向外輸出戰艦與大炮的過程中,這種服裝設計中的褶皺生態美學觀念也隨之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毫不夸張的說,現代服裝設計人員將這種生態美學再引入到時下的服裝設計中,不僅是一種“復古風”的元素,更多的是代表著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過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認知的結合。基于此形成的褶皺生態美學觀念,從表面上來看雖然延續了人類生存狀態進行哲學美學的思考,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人文信息碰撞與結合的產物。借助褶皺生態美學設計出來的服裝落落大方,兼具了異域的神秘氣息,如圖1、2所示。
2時尚服裝設計的基本內容與要素
電影緊身胸衣藝術特征解析
【摘要】緊身胸衣在西方服飾發展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并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信息與文化內涵,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社會特征。在電影媒介及現代設計理念的影響下,緊身胸衣在造型設計上不僅注重歷史還原、客觀表現影視真實場景,在形式設計上還注重流行元素的應用,不斷進行創新設計,以彰顯其功能與藝術、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思想;此外,通過電影的有效傳播,緊身胸衣對現代時尚與流行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電影;緊身胸衣;藝術
1緊身胸衣結構解讀
緊身胸衣在西方服裝發展史的地位舉足輕重,它曾經是西方女裝設計的基礎與核心,如果離開了緊身內衣,西方近代以來的女裝文化將無從談起。從19世紀出土的古希臘克里特島時期的持蛇女神雕像中就可以看出緊身胸衣的歷史淵源。她身著飾有花邊的短袖塑形上衣,胸部下方用繩緊束腰身,由于胸部受到支撐,使得乳房袒露并高高聳起,極富個性魅力。中世紀末,受哥特式文化的影響,為了追求苗條身姿,人們把貼體內衣中胸、腰、臀之間的差量從胸衣裁片中的前、后、側面均勻收掉,用省的處理達到立體造型目的,運用各種省道的變化來體現胸腰的曲線成為主要的造型結構形式,也為聞名的緊身胸衣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傳統式緊身胸衣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由打眼的金屬片制成,身體兩側部位靠鉸鏈連接,屬于最強有力的矯形內衣,但對人體的危害也最大,形狀呈倒三角式;另一種是造型簡潔,有細部裝飾的緊身胸衣,多以人體為依據,主要通過胸腹部用布的縱向拼接,使其達到挺直和平整的效果,采用多層硬挺的布料重疊縫納,多片裁剪,在腰部多片斜向破縫,壓束腰腹,胸部和腰部利用插入的細長三角裁片加大容量,使其合身收體,并在裁片的拼縫處綴以鯨須保型、固定,加強收縮力[1],從而形成了具有塑身美體作用的形體內衣。上述第二種形體內衣借助由下向上的外力作用,使女性的曲線凸顯,塑造S型推崇的身體曲線,即胸部隆起、高聳與后臀翹起,它更好地對人體進行了補正和超越。
2電影中緊身胸衣的藝術特征
圖標性服裝元素的表現隨時間發展而產生的變化非常有用[2]。緊身胸衣做為一個時代的產物與象征,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信息與文化內涵,其在西洋服飾發展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如今,在電影媒介及現代設計理念的影響下,緊身胸衣在造型設計上一方面注重歷史還原、客觀表現真實場景,另一方面則注入流行元素,進行創新設計,與時尚接軌,凸顯功能與藝術、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思想。2.1功能與藝術的結合。1939年,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改編的美國電影《亂世佳人》紅遍整個大洋彼岸,成為好萊塢影史上的曠世巨作,其服裝風格再現18世紀洛可可時期的優雅、精致、細膩與奢華。影片中費雯•麗扮演的主人公郝思嘉的服飾可謂異彩紛呈。從一出場就令人驚艷的白色夢幻多層塔裙到綠色天鵝絨晚禮服,這期間女主人公換裝無數,人體著裝形態再現洛可可時期推崇的凹凸造型,著裝形式美達到了巔峰狀態,即強調蜂腰。因此通過緊身胸衣、裙撐或臀墊,主人公那收縮的腰身,帶有裙撐或臀墊的蓬蓬裙,在視覺上使得胸腰臀之間的比例達到了極致。其中,經典片段“女仆幫郝思嘉穿緊身胸衣”的場景,令人記憶猶新,如圖1。緊身胸衣在結構上通過縱向分割設計,使縫線從腰部向胸部呈放射扇面展開,在配以那淡雅的色彩,唯美的碎花圖案,富有光感的緞紋組織面料,加上精致的裝飾諸如蕾絲、花仔和緞帶的采用,使主人公在奢華外衣的襯托下更加出眾。“再緊一點,再緊一點”,在這樣的臺詞對白中,郝思嘉纖腰豐臀的“S”曲線突顯,哪怕勒得喘不過氣,也痛感快樂著。此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近期電影作品《泰坦尼克號》,以20世紀初為敘事背景,凱特•溫斯萊特飾演的貴族千金露絲,其換裝頻率之高,在當時也無人能及。在杰克與露絲站在船頭的經典場景中,露絲身穿白色蕾絲緊身胸衣,黑色緞面腰封,搭配以黑色天鵝絨罩衫,彰顯20世紀濃郁時尚復古風。可見,緊身胸衣是塑造沙漏型體型、“S”曲線的秘密武器,無論在造型、材質和色彩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緊身胸衣在塑造腰部形態的同時,凸顯出胸部和臀部,再加上胸衣上裝飾物的運用如蕾絲、串珠、亮片等重工工藝手段,使觀眾在視覺上引起快感與滿足感,獲得審美刺激。在電影特定歷史背景、整體風格和色彩環境的影響下,在緊身胸衣原有塑身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衣身分割再設計與裝飾物設計,使緊身胸衣這一經典符號在電影中得到更好體現,達到功能與藝術的有機結合。2.2傳統與現代的結合。2013年,由喬•懷特執導,凱拉一奈特莉主演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風靡奧斯卡,杰奎琳•杜蘭憑借《安娜•卡列尼娜》的服裝設計,成功奪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的俄國,導演喬•懷特建議杰奎琳•杜蘭多參照復古的時裝設計,使影片服裝更具時代特色,杜蘭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通過簡化、改良設計,并結合現代裝飾設計手法,參照50年代迪奧的經典作品,借鑒20世紀初的服裝流行元素,成功完成了影片服裝造型設計。影片中女主人公卡列尼娜的服裝造型被人們稱為史上最華麗、最復古和最時尚的設計。戲服采用了傳統緊身胸衣從胸部到腰部的扇面分割,在外觀形象上保持了復古,但在材質選擇上則有了大量變化,即在結構分割處運用韌性和彈性都較好的膠骨或鋼骨替代原始鯨須,面料上也采用了外觀織造方式較為復古的新型面料,以利于剪裁和車縫。裝飾手法上采用面料的拼接、人造珠寶的縫綴、流蘇、碎褶花邊和手工刺繡等工藝手法,以搭配不同的外衣穿著。由張藝謀執導的古裝電影巨制《滿城盡帶黃金甲》在2006年刷新了國產電影內地票房紀錄。影片中鞏俐飾演的“王后”及眾侍女們的人物造型和服飾造型,突破了傳統古裝電影寫實主義的創作理念[3],運用西方人物造型方法及借鑒緊身胸衣造型特點,演繹了中國后唐時期的服飾,使它具有了新形象、新視覺和新體驗,如圖2。從后唐傳統的“袒胸裝”過渡到影片中夸張的“爆乳裝”,獨立塑造女性胸腰立體造型的緊身胸衣功不可沒。王后及侍女們的內衣造型通過對原始緊身胸衣的改良設計,如對胸衣罩杯縱向高度地減少,以覆蓋住乳暈為參考點及加厚罩杯底部厚度等設計與技術手法,從而使胸部上抬,并結合衣身上的結構分割及省道轉移處理,加大緊身胸衣的胸腰差,達到強化性感立體雙峰的目的,且在材質上采用中國傳統的織錦緞及鑲、嵌、滾、繡等傳統裝飾手法,使緊身胸衣在塑造形體的基礎上平添了幾分藝術感。優美精良的電影服飾給以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享受,人們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緊身胸衣進行改良再設計,讓傳統與現代結合、東方與西方文化碰撞,從而賦予其新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