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21:53: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腹股溝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腹股溝疝的診斷與進展
【關鍵詞】腹股溝疝;診斷;治療;進展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根據歐美國家的有關流行病學資料統計,腹股溝疝的發病率約為1‰~5‰[1]。腹股溝疝通常可分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見,約占腹股溝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溝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發生于女性[3]。腹股溝疝臨床表現典型時,診斷明確,但有時由于臨床查體的疏忽與檢查方法不當以及疝形成初期時腫塊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容易造成漏診,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腹股溝疝修補術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其中較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繼產生了無張力修補術和腹腔鏡修補術。現對腹股溝疝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腹股溝疝的診斷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溝疝門的解剖因為疝只發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處,而腹股溝區解剖學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損害因素,如腹壓增加、營養不良等,疝極易發生,凡在該區域出現的腫塊,都要考慮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統詢問病史由于腹股溝疝平時往往表現為腹股溝區若隱若現的腫塊,醫生往往為局部腫塊所吸引,忙于做理學檢查,并由此獲得診斷,卻忘了詳細詢問病史。病史對嬰幼兒和老年人更為重要,前者由于檢查時啼哭、腹緊,不易進行,從母親處可以得到較好的啟發。老年人病程長,疝所在區往往慢性發炎,疝環周圍組織松弛,疝內容物易與疝囊發生粘連,成為難復性疝或滑動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釋如消化不良、腹脹、便秘或尿頻、尿痛等臨床癥狀。
1.3必要的常規檢查包括視診、觸診、咳嗽沖擊試驗和手法回納。腹股溝疝病人檢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顯露整個腹部、腹股溝區,雙側進行比較,應注意雙側的腹股溝疝是多見的。腹股溝疝的腫塊常位于恥骨結節上方,若陰囊內有腫塊,首先檢查腫塊四周,特別注意的是其上緣,是否與其他邊緣一樣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條正常的精索,反之腫塊屬陰囊內病變,如睪丸鞘膜積液;如腫塊上緣不“斷”帶有蒂柄而進入腹股溝管,則應先擬診疝為妥。其次是做咳嗽試驗,檢查者手緊按腫塊,令其用力咳嗽,如腫塊隨之膨大微微下移,張力增加,即為“膨脹性咳嗽沖擊試驗”陽性,這是疝的一大特點,然后是做手法回納,醫生站在病人腫塊側,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從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溝區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納。手法回納也可在病人平臥位進行,嬰兒疝可趁熟睡時回納。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連的難復性疝或滑動性疝,只能回納部分疝塊。
剖析腹股溝疝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關鍵詞】腹股溝疝;診斷;治療;進展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根據歐美國家的有關流行病學資料統計,腹股溝疝的發病率約為1‰~5‰[1]。腹股溝疝通常可分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見,約占腹股溝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溝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發生于女性[3]。腹股溝疝臨床表現典型時,診斷明確,但有時由于臨床查體的疏忽與檢查方法不當以及疝形成初期時腫塊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容易造成漏診,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腹股溝疝修補術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其中較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繼產生了無張力修補術和腹腔鏡修補術。現對腹股溝疝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腹股溝疝的診斷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溝疝門的解剖因為疝只發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處,而腹股溝區解剖學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損害因素,如腹壓增加、營養不良等,疝極易發生,凡在該區域出現的腫塊,都要考慮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統詢問病史由于腹股溝疝平時往往表現為腹股溝區若隱若現的腫塊,醫生往往為局部腫塊所吸引,忙于做理學檢查,并由此獲得診斷,卻忘了詳細詢問病史。病史對嬰幼兒和老年人更為重要,前者由于檢查時啼哭、腹緊,不易進行,從母親處可以得到較好的啟發。老年人病程長,疝所在區往往慢性發炎,疝環周圍組織松弛,疝內容物易與疝囊發生粘連,成為難復性疝或滑動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釋如消化不良、腹脹、便秘或尿頻、尿痛等臨床癥狀。
1.3必要的常規檢查包括視診、觸診、咳嗽沖擊試驗和手法回納。腹股溝疝病人檢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顯露整個腹部、腹股溝區,雙側進行比較,應注意雙側的腹股溝疝是多見的。腹股溝疝的腫塊常位于恥骨結節上方,若陰囊內有腫塊,首先檢查腫塊四周,特別注意的是其上緣,是否與其他邊緣一樣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條正常的精索,反之腫塊屬陰囊內病變,如睪丸鞘膜積液;如腫塊上緣不“斷”帶有蒂柄而進入腹股溝管,則應先擬診疝為妥。其次是做咳嗽試驗,檢查者手緊按腫塊,令其用力咳嗽,如腫塊隨之膨大微微下移,張力增加,即為“膨脹性咳嗽沖擊試驗”陽性,這是疝的一大特點,然后是做手法回納,醫生站在病人腫塊側,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從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溝區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納。手法回納也可在病人平臥位進行,嬰兒疝可趁熟睡時回納。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連的難復性疝或滑動性疝,只能回納部分疝塊。
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研究論文
【關鍵詞】腹股溝疝術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手術是可靠的治療方法。隨著對疝解剖學及病因學認識的不斷提高和手術效果的觀察、分析,對疝手術方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但是腹股溝疝術后的復發率仍然較高。現回顧性分析本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腹股溝復發疝患者資料,探討疝復發的原因。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12例,其中男98例,女14例,年齡32~85歲(平均62.5歲)。單側復發102例(左側30例,右側72例),雙側復發10例(其中嵌頓疝9例)。首次手術復發時間1周~16年,平均17個月。2年內復發61例,首次復發92例、第2次復發16例、第3次或4次以上復發4例。首次行疝修補時伴發疾病:高血壓心臟病30例、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18例、前列腺增生38例、慢性便秘10例、糖尿病9例,其中34例伴有2種或2種以上其他疾病。
1.2首次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療效。方法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克疝散”等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結果經1288例治療治愈率達98%以上。結論非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可解除病人手術之苦,防止并發癥發生,是一種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較好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腹股溝疝;小兒;非手術治療;克疝星
腹股溝疝在各種年齡中均可發生,屬常見病、多發病,小兒發病率相當高,病程長短不一,有的嬰兒出生就患有;但約80%的病例發生于男性兒童,女性和青壯年發病率低,許多病人因畏懼手術而延誤治療,導致疝塊逐漸增大、嵌頓、絞窄性腸壞死,以致腸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等,給病人工作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我院為了解除病人手術之苦,讓病人盡早得以治療,獲得康復,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為此,我們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的研究工作。自1991年5月~2004年12月期間,經1288例臨床總結,治愈率達98%以上。所用藥物“克疝星”注射液,在1994年經“云南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和昆明醫學院藥理毒理實驗室”做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無任何毒素、副作用反應,各受試動物行為、進食、飲水及大小便正常,局部解剖及組織學檢查,精索和精索動、靜脈及輸精管無粘連、壓迫和阻塞現象,各動物、各條輸精管通水試驗正常。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288例小兒腹股溝疝中,男1056例,占82%,女232例,占18%,年齡最小2個月。斜疝1280例,占99.4%,直疝5例(均為5~12歲女孩),占0.4%,股疝3例,占0.2%;在1288例腹股溝疝中,右側1005例,占78%,左側283例,占22%。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年。
1.2治療方法(1)“克疝星”注射液由50%葡萄糖注射液0.5ml,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0.5ml,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ml,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0.02ml,滅菌注射用水0.25~0.3ml配制組成。(2)“克疝散”由中藥黃芪、黨參、白術、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甘草等藥物組成(制成粉劑用紗布打包)。(3)在疝環口周圍封閉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連續注射4次,然后用中藥“克疝散”打包用疝帶在疝外口處加壓包扎。
淺談腹股溝疝患者外科護理價值觀察
[摘要]目的對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并分析其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腹股溝疝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采取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51例,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比兩組術后恢復指標,包括下床活動、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等。結果觀察組下床活動、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恢復自理、住院時間等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期間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無張力疝修補術;快速康復外科;術后恢復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治療保守治療無效的腹股溝疝的主要手段,具有恢復快、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等顯著優勢。但有研究表明,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在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應用效果有限。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在快速康復外科(FTS)理念指導下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循證證據的護理措施[1-3]。本文將對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并分析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102例腹股溝疝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51例,男46例、女5例,年齡26~74歲,平均(59.70±8.97)歲。對照組51例,男44例、女7例,年齡27~73歲,平均(60.16±9.0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具體方法,①住院模式:對照組為常規入院;觀察組為入院后對其進行指導,合理安排患者手術;②健康教育:對照組為常規口頭健康宣教;觀察組由快速康復外科小組為患者、家屬詳細介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圍手術期注意事項、應對方法等;對存在焦慮、恐懼心理的患者進行合理疏導;③飲食限制:對照組術前常規禁飲食12h;觀察組縮短禁飲食時間至6h;④腸道準備:對照組進行常規清潔灌腸;觀察組術前口服100mL乳果糖;⑤液體管理:對照組輸液量為1500~2500mL;觀察組采取限制性輸液,輸液總量為500~1000mL;⑥術中保溫:對照組不采取保溫措施;觀察組合理采取保溫措施;⑦術后疼痛管理:對照組待出現傷口疼痛時,采取止痛措施;觀察組術后2h使用氟比洛芬酯鎮痛,直至術后24h;⑧術后飲食:對照組患者待肛門排氣后恢復飲食;觀察組患者縮短進食時間,待麻醉蘇醒后即可恢復流質飲食。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術后恢復指標,包括下床活動、術后進食、腸鳴音恢復等。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無張力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腹股溝疝中的應用
【關鍵詞】無張力疝環;修補術;腹股溝疝
【摘要】目的探討無張力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68例腹股溝疝患者行無張力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手術時間平均40min,切口疼痛2d~7d,術后6h下床活動,無感染病例;腹股溝異物感10例,麻木2例。結論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是一項更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的治療技術,操作簡單,損傷小,恢復快,復發率低。
【關鍵詞】無張力疝環;修補術;腹股溝疝
無張力疝環填充式修補術(Plug&meshherniarepair)[1]是采用MesshPlug進行疝修補術的一種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6月起應用此方法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68例。男60例,女8例;年齡31a~90a,平均62.5a,年齡≥60a46例(67.6%)。診斷:斜疝43例,直疝7例,雙側疝9例,復發性斜疝6例,斜疝嵌頓3例。同時伴有心腦血管疾病26例,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4例,有哮喘病史4例,前列腺肥大2例,肝硬化腹水3例,不同程度便秘11例。
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疝環充填式疝修補術對成人腹股溝疝的手術效果。方法隨機將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的358例腹股溝疝病人,分為平片式組和疝環充填式組,分析比較兩組的臨床資料。結果兩者在術后復發,住院天數上差異無顯著,但在術后切口異物感和治療費用上差異有顯著性。結論兩種術式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降低患者治療費用,減輕切口異物感上更有優勢。
【關鍵詞】腹股溝疝無張力平片式疝修補術疝環充填式疝修補術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tethetherapeuticeffectinresultsbetweenOnlaymashhemioplsatyandMeshplughemiorrhaphyinbeatingadultinguinalhernia.MethodsAprospectiverandomizedclinicaltrialwascarriedoutfromMarch1999toDecember2003,comparingtheclinicalofthesetwogroups.ResultsNosignificantdiferencewasfoundbetweenthetwogroupsintermsoflengthofhospitalizationandrecurrencerate,butthecostofhospitalizationandchronicpain.ConclusionOnlaymeshhemioplastyproducessimilarresultsastheMeshplughemiorrhaphyinbeatingadultinguinalhernias.TheOnlaymeshhemioplastyreducesthecostofhospitalizationandchronicpainobviously.
【Keywords】InguinalherniaTension-freeOnlaymeshhemioplastyMeshplughemiorrhaphy
成人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1989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無張力疝修補”概念,近20年來,隨著生物合成補片的不斷發展,各種無張力修補術已經成為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方式[1],并取得良好效果。本院近4年共實施了358例平片無張力修補和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并進行了4~8年的隨訪,失訪12例,失訪率3.35%。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小兒腹股溝滑疝病因研究論文
小兒腹股溝滑疝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和鑒別診斷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腹股溝滑疝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從我院收治290例腹股溝斜疝中選取確診滑疝13例住院資料,結合國內外文獻,著重分析其病因、發病機理和診斷鑒別診斷。結果發現女嬰腹股溝滑疝發病率比男嬰高得多,且女嬰均屬卵巢、輸卵管傘端滑出,男嬰滑出器官均為盲腸、闌尾和/或乙狀結腸。其原因除患者腹股溝內環腹膜壁層先天發育不良外,與卵巢、輸卵管傘接近腹股溝內環、卵巢懸韌帶和盲腸、乙狀結腸系膜較活動有關。小兒腹股溝滑疝的臨床表現與其他腹股溝斜疝相似,易發生誤診。結論小兒腹股溝滑疝是由于腹股溝內環先天性發育不良和腹腔內較活動的器官滑出所致。臨床表現與一般常見的腹股溝斜疝相似,必須仔細鑒別。從其病因發病方面加以考慮,有助于明確診斷。
【關鍵詞】小兒;腹股溝滑疝;病因;發病機理;診斷;鑒別診斷
Theetio-pathogenesis,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inguinalextrasaccularherniaininfants
GAOWei-hua,HEShu-mei,BAIJian,etal.NanhaiObstetricsand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GuangzhouChineseTraditionalMedicalUniversity,Nanhai528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tiopathogenisis,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inguinalextrasaccularherniaininfants.Methods13casesofinguinalextrasaccularherniaoutof290casesofinguinalherniainourhospitalwereinvestigatedwithreferatingtheleterture,andfocusedtheattentiononitsetidogy,pathogenisisanddiagnosis,differentialdiagnosis.ResultsTorevealthattheincidenceofinguinalextrasaccularheruiainfemalinfantswasmuchmorethanthatinmaleinfants,andtheslidingsubstanceofextrasaccularherniawereovaryandfallopiantubeinfemalinfantsandcecum,appendixandsigmoidinmaleinfants.andtheligmentasuspersoriumorariiandmesenteryofcecumandsigmoidmovedmoreeasily.Itsetiopathogenesishadrelationtothattheovaryandfallopiantubeapproachedtheinguinalinnercircleandthemesenteryofcecumandsigmoidmovedmoreeasily.Theclinicalfeaturesofinguinalextrasaccularherniaweresimilartootheringuinalobliquehernia,sothatmisdiagnosiswaseasilymade.ConclusionInguinalextrasaccularherniasininfantswereduetocongenitaldysplasiaofinguinalinnercireleandmovableorgansinabdominalcavityslidedfromabdominalcavity.Itsclinicalfeaturesweresimilartogeneralinguinalobliqueherniaandthatmustcarefulbedistinguished.Considerationforitsetiopathogenesiscanhelptomakecorrectdiagnosis.
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在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中的應用。方法回顧性分析小兒腹股溝斜疝80例,115側。傳統手術,38例,44側,其中6例雙側疝,有3例為對側二次手術。腹腔鏡手術42例,71側。其中5例雙側疝,24例為對側隱匿性疝,術中發現而手術。結果傳統手術平均住院5天,術后隨訪無術側復發,有2例對側再發;腹腔鏡術后平均住院18h,隨訪無復發和對側再發。結論腹腔鏡手術在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方面,具有療效確切,痛苦小,住院時間短。能及時發現隱匿疝,一次完成雙側手術,避免二次手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外科手術方法也在進行著質的飛躍,微創外科技術已經成為外科的發展方向,
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一些傳統經典手術走向微創化。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成為膽囊切除術首選方式[1]。小兒腹股溝斜疝腹腔鏡手術已有較多的報道,我們總結了2000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80例115側。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小兒腹股溝斜疝80例,115側。傳統手術,38例,44側,有3例為對側二次手術。腹腔鏡手術42例,71側。其中5例術前雙側疝,24例為隱性疝術中發現而手術。所有患兒均為單純性斜疝。
1.2方法
外科無張力疝修補術研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49例,男143例,女6例,年齡25—86歲,平均年齡67歲,其中腹股溝斜疝136例,復發疝3例,直疝10例,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便秘、前列腺良性增生等109例,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78例。
1.2方法
149例均首先通過我院外科門診確診后,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癥,然后預約手術日期。149例均采用局部阻滯麻醉。采用美國Bard公司生產的聚丙烯單絲編制的錐形疝環充填物及成型補片。采用腹股溝疝常規斜切口,腹股溝韌帶上方1cm平行切口,上自內環口體表投影,可稍靠近內環口,下至恥骨結節。手術步驟同一般腹股溝疝修補術。找到疝囊后常規高位剝離疝囊,若疝囊較小,可直接還納,若較大,可距疝囊勁3—5厘米處橫斷疝囊,結扎或連續縫合近端閉鎖成形并做高位分離,直到見到腹膜外脂肪層,完整暴露疝環后還納腹腔,遂用錐形填塞物充填入疝環。其底部與內環口平齊,用不可吸收縫線將其外瓣與疝環口腹橫筋膜縫合固定4—8針。游離精索將成型補片置于精索后方,縫合一針關閉補片圓孔處的開口。將補片自然平鋪于精索后方肌肉及腹橫筋膜表面,上緣一定要完全覆蓋疝環口,下緣至恥骨結節,此處可與恥骨筋膜縫合固定,防止補片卷曲移位。只要補片平整鋪于后方,周圍可以不必再用縫合固定。常規縫合切口,無菌紗布覆蓋,用疝帶稍加壓包扎,同時托高固定陰囊,以減少陰囊積液積血,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3天,同時積極治療便秘、慢支、前列腺肥大等原合并癥,對防止疝復發有一定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