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20:29: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服裝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服裝設計

中西服裝設計對中國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示

和在形式上已經邁入現代化且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服裝相比,中國在服裝設計方面的思維現代化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和西方的設計思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中國人服裝面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和國際整體時尚高度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對于現代服裝理解的層次還尚且流于傳統,因此造成服裝設計的創新性上相對薄弱,而這對于我國當代服裝設計的未來發展來說也正是一個“瓶頸”。

一、關于服裝史教學

目前在服裝史教學的過程當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將中國服裝歷史以及西方的服裝歷史區分開來,將中國服裝歷史理解成是中國“過去的傳統服裝樣式以及設計理念”,將西方服裝歷史則理解成是西方的“過去的傳統服裝樣式以及設計理念”,而且它們都通過文字或者圖像的方式來展現給學生,導致教學與現實過于遙遠,而且學生也僅僅能站在歷史之外記住一些文本內容,不能進入到歷史情境當中,理解服裝歷史的發展進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將西方的現代服裝歷史作為中國的服裝歷史當中一個環節來進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國初期開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現代服裝就已經漸漸地進入到中國當中,而且漸漸地也成為了中國現代服裝的主流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學習西方的服裝歷史自覺性就能夠得以提升,它徹底地清除了服裝的文化傳承以及創新上的障礙。當前在我國各個服裝院校當中的老師、學生乃至于業界設計師,對于中國服裝的現代設計都存在著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認為學習西方的服裝設計風格越多,就會導致自己的風格越少,這是片面的,對我國的當代服裝設計發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現代服裝歷史看做是我國服裝歷史發展的一個環節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這一芥蒂。

二、關于美學教學

從整體上來說,服裝美學可以單獨當做一門課程,不過也可以將其作為充分貫穿于服裝設計的教育進程當中的通識性知識教學。當前,服裝美學大多集中在對服裝的形式美進行研究的工作當中,借助形式美規律對服裝整體造型、服裝顏色、使用面料等進行分析。這是一種將人體形態拋開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裝美學,需要充分地與現代人心理相互適應,從單純的服裝形式美上升到動態形象美的層次,形象美是借助服裝來為人體形態進行二次創造后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實上,在服裝制作完成之后,其形態還沒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著在人體上,而且人體運動的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形態才是服裝的真實形態,此時服裝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僅僅從服裝自身所具備的形式美無法徹底、全面地展現服裝的美感。在中國的傳統服裝觀念當中,認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體現出來的美與否是非常直觀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換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裝理念當中,堅持的理念是將服裝看做是人體“第二皮膚”。皮膚離開人體之后是很難談及其美與不美的。

三、關于設計教學

查看全文

雜技服裝設計研究

近年來,緊隨世界雜技藝術發展,河南省濮陽市雜技團上百次出訪美國、法國、意大利、馬來西亞等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創作了雜技劇《神龍部落》、雜技節目《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鉆圈》《草帽》等一批雜技精品?。ü潱┠浚诜▏屠杳魅諊H雜技大賽、意大利維多納國際明星雜技節、日本東京實際青少年雜技大賽、武漢國際雜技節、吳橋國際雜技節等國內外大賽中,分別獲得“總統獎”“政府獎”“金獅獎”“黃鶴獎”“芳草獎”等獎項。濮陽雜技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雜技服裝設計的發展。雜技服裝設計融匯導演意圖、演員特點、設計師理念,配合舞臺的背景、燈光、音響,烘托節目氣氛,突出雜技表演的藝術性,使節目具有更加強烈的感染力。縱觀雜技服裝的發展,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雜技服裝設計以雜技為本

雜技服裝設計面臨多種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離不開雜技,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雜技服裝設計要以雜技為本。設計前設計師必須反復觀摩節目,與編導探討節目設計理念,研究節目表演的時間、地點、演員形象,構思服裝的設計意圖:或柔美飄逸、或剛硬簡潔、或空靈夢幻。雜技服裝與人的形體美應該是和諧的,服裝設計要更突出演員身體的健美、雜技技巧本身的美感、雜技節目內涵和理念的表現;要通過設計、制作、試裝,再設計、制作、試裝,不斷地調整、完善,才能做到適合各方需要,達到最佳的舞臺表演效果。如濮陽市雜技團精心打造的雜技劇《神龍部落》,因為是華夏遠古時期的故事,服裝設計師運用新古典主義唯美風格,突破傳統雜技服裝的表現形式,全面創新升華,尤其彰顯了神龍、青銅器、甲骨文等中原文化符號;以自然、樸實、健美、拼搏的民族精神面貌,華美的服裝與絢麗的背景相映襯,向觀眾呈現出一臺氣勢磅礴、時空交融、古典時尚、亦真亦幻的視覺盛宴。比如,神龍服裝設計運用細小的龍紋刺繡將龍紋印染在金色黃的龍服上,龍紋的形態憨態可掬,隨著燈光和音樂節奏而變化,使表演激情四射,活潑中透露出貴氣,展示了神龍積極向上的精神;《綢吊》一節的表演是在空中完成的高難度動作,演員像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為展示優美的舞姿和動作的飄逸,服裝材料選用了氨綸面料,氨綸面料富有伸縮性,使表演者的動作自由舒展;整臺節目的服裝設計和諧統一,造型優美,氣勢磅礴,服裝與雜技動作和編導意圖融為一體,達到最佳的舞臺表演效果。

二、設計蘊涵中華民族元素

隨著我國品牌服裝在國際舞臺的一步步被確認,中華民族風彰顯了別致的魅力與光彩。按照時代標準和民族元素設計的雜技服裝,也襯托出雜技的藝術美。在第15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上,中國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的《“秦俑魂”——獨輪車技》獲得金獅獎,它的服裝設計的民族性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節目以我國秦朝兵馬俑的戰斗生活為背景,編導將民族的、歷史的、傳統的象征性符號,融入表演當中,賦予很濃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民族氣概?!肚位ǖw空竹》是多次榮獲金獎的雜技作品,節目運用了京劇元素,通過京劇服飾、音樂、動作、身段等成功體現了國粹大氣的夸張和典雅的華麗,是對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的現代化詮釋。現代雜技服裝設計體現傳統風格的塑造和詮釋,注重設計細節與現代時尚語言的融合。隨著我國品牌服裝在國際舞臺的一步步被確認,中國風和民族風都彰顯著別致的魅力與光彩。在雜技《神龍部落》的設計中,服裝設計師以神龍為主體、對面料進行抽褶處理,在面料上噴繪甲骨文圖案,將彈性面料撐開噴繪,保證噴繪的圖案穿在演員身上具有藝術美感。用青銅器、唐三彩做道具、用黃河做背景,上下數千年厚重、鮮明的中原文化符號激情呈現,成功融入了中華民族元素,通過雜技服飾對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進行現代化詮釋,從古典中捕捉到靈感并進行新的創造。

三、雜技服裝設計與情景交融

查看全文

淺談舞臺服裝設計

摘要:21世紀,社會文明的進步,國際交流的頻繁,文化藝術思潮呈多元化趨勢。舞臺藝術也不斷發展,舞臺服裝作為舞臺藝術中視覺呈現的主要部分,其藝術和商業價值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并呈現多姿多彩的局面。

關鍵詞:舞臺服裝文化;舞臺服裝的設計;藝術審美;創新

中國歷代文藝表演形式不斷發展,以人物造型為主要手段的舞臺藝術仍然是舞臺中的傳統形式。傳統的中國舞臺服裝的特點在于它的裝飾性、夸張性和可舞性。20世紀30年代以來,受歐美戲劇的影響,產生了現代話劇,舞臺美術的設計思想經歷的很大的變化。寫實主義與非寫實主義戲劇在服裝領域開創了多樣化的結局。服裝強調生活的真實性、具體性、服裝成為舞臺上再現生活的一部分。

1舞臺裝設計的意義

舞臺服裝是舞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對舞臺人物的包裝,與生活裝不同,它具有鮮明的戲劇代表性。區別于生活裝的不同點是它的多元化。需要借助舞臺空間來展示,是典型性視覺藝術創作。服裝是表演藝術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對美麗別致的舞臺服裝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同時,舞臺服裝又通過色彩和質感表現出劇中人物的心理,而且因劇內容的暗示等手段使舞臺服裝更加細膩。因為舞臺服裝設計是舞臺藝術創作中一個獨立的專業領域,是解釋整個作品,表現人物、創造戲劇風格設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臺裝隨著藝術與時代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

2舞臺裝研究現狀

查看全文

談仿生服裝設計研究

【摘要】闡述了仿生服裝的歷史發展,并從景色的描摹、形態的模仿以及質感機理的仿照三方面分析了仿生服裝的現狀。簡單介紹了形態仿生、色彩仿生、聯想仿生三大仿生設計在服裝上的應用。以花朵仿生為例,根據上文所描述的三大仿生技術設計了三套服裝。

【關鍵詞】形態仿生;色彩仿生;聯想仿生;應用實踐

1仿生服裝設計概述

1.1仿生服裝設計的歷史

仿生服裝的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期便初現雛形。原始時期,人們便在無意中取材于自然,用樹葉、草、羽毛、獸皮等圍在赤裸的身體上來避寒與遮羞。這即是仿生服裝的初級形式,也是最早的服裝樣式。約在公元前2071年-前1600年,人們開始模仿大自然的色彩建立服色。由于古人崇拜天地,所以便模仿天地之色確立了上衣下裳的基本服制,名為玄衣和黃裳。是因為天在未明之前是玄色,而大地是黃色。此后,人們便從草木花鳥等自然之物中找尋靈感,變為服色。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了仿生理念設計。由于古希臘人居住在地中海和愛琴海附近,享有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和自由的氛圍,使得他們的性格、行為變得開放。在服裝造型方面,他們穿著簡潔、寬松、自在,大多用一整塊面料隨意纏繞在身體上,沒有復雜的裁剪工藝,再用繩子系在腰部進行收腰和固定。整體的風格就如同大海一般,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公元1368-1644年,形態仿生的典型代表———水田衣誕生了,就如王維所云:“裁衣學水田。”“水田衣”就是將不同的面料拼接在一起,制成一件服裝??v觀當今時尚,不難發現這種風格仍然在流行。不管是像水田一般規律的排版,還是后來的進一步創新———隨意裁剪、拼接,都可以賦予服裝一番獨特的風味。再觀西方服裝史,18世紀的洛可可服飾可以說是仿生服裝的一大典型代表。其華麗的特征多采于自然,像曲線的點綴,便是海浪、珊瑚、枝葉、花朵等物體引發的靈感。不管是從形態、色彩還是理念上來看,洛可可服飾都將仿生設計表現得淋漓盡致。

1.2仿生服裝設計的現狀

查看全文

廣場舞服裝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廣場舞在我國各地大范圍地流行,全國參與廣場舞的人數已經超過1億。其中以中高齡人數居多,但中高齡廣場舞服裝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為此,針對中高齡廣場舞現狀特點分析。從服裝的風格、款式、色彩、面料和搭配等方面,研究中高齡廣場舞服裝的時尚化設計,力求為中高齡廣場舞服裝設計實施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高齡;廣場舞服裝;設計

2016年11月8日,我國14城共50085人同跳廣場舞,創最大規模排舞(多場地)吉尼斯世界紀錄。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增設了群眾比賽項目,自此,廣場舞正式成為全運會比賽項目?!督洕鷮W人》于2017年初的《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研究報告中顯示,目前我國廣場舞人數約為8000萬至1億人。有觀點認為,從人數來講,廣場舞已經成為“中國第一運動”。

1中高齡廣場舞

1.1中老年人為主力軍。有數據顯示,參與廣場舞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士居多。其中30歲以下的人占23.2%。30~50歲的占53.3%,50歲以上的占23.2%。中老年人通過廣場舞活動,達到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尋求自我價值和打發閑暇時光的目的。同時,廣場舞有著龐大的參與人群,是中老年人體驗集體感的新形式,是開展社交活動的新平臺,它反映了中老年人群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對于健康、審美和自身形象重塑的美好追求。1.2帶動銀發經濟的新趨勢。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被稱為“銀發經濟”的老年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中高齡人群廣場舞的盛行,帶動了從廣場舞服裝、飾品、化妝品、便攜音響和餐飲等一系列特殊的消費需求,成為銀發經濟的新趨勢。對于中高齡廣場舞服裝設計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2中高齡廣場舞的定義與特點

查看全文

服裝設計理念對服裝設計教學的啟迪

摘要:在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對服裝設計理念具有重要影響,衍生出了虛擬服裝設計理念、綠色服裝設計理念以及文化內涵服裝設計理念等一系列現代服裝設計理念,推動了我國服裝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本文簡單探討了現代服裝設計理念對服裝設計教學的啟示,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現代服裝設計理念;服裝設計教學;啟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群眾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促進了我國社會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在物質條件不斷被滿足的基礎上,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高,社會群眾的審美水平也逐漸提高。在現代化的日常生活中,服裝是社會群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服裝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形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社會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網絡信息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服裝設計理念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給服裝設計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虛擬服裝設計理念

虛擬服裝設計的理念是一種極為現代化的設計方式,服裝設計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設計的想法在電子動畫中進行仿真的模擬設計,這是一種極為創新的設計理念,多應用在立體的服裝設計過程中。服裝設計師通過網絡與客戶進行溝通,同時很快在線對客戶的設計要求進行反饋。這樣一來,客戶的意見能夠及時被采納,不僅顯著提高了設計效率,而且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此外,在服裝銷售的過程中,通過虛擬服裝設計技術,服裝設計師可以依據客戶提供的信息數據,快速地利用計算機進行分析,模擬展示客戶的著裝效果,大大提高了客戶的自主選擇性。在虛擬服裝的設計理念下,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應及時引進計算機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業務技能,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服裝設計技能,提高學生的虛擬服裝設計技術。

二、綠色服裝設計理念

查看全文

服裝設計理念對服裝設計教學的啟示

一、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的內涵

現代服裝設計理念源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人們的認知水平、審美以及物質條件的改變息息相關,因而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也包含了當前人們對于生活各方面的情感體驗和發展意識??偟膩碚f,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了人性化設計理念、綠色設計理念以及網絡理念等多方面內容。

1.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人性化理念中強調的是將人作為最核心的內容,把人的直觀感受、情感體驗和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作為衡量標準?,F代服裝設計理念中的人性化觀點要求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時,不僅能夠結合人的生理特點考量人穿著的舒適度以及是否能適應不同身體狀況的人,還要符合當前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和人們的主觀感受,讓人能夠在穿上這樣的衣服時不會感覺到尷尬和產生抵觸。此外,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還希望設計師能夠通過合理的設計來表達對人類的尊重和激發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情。

2.綠色設計理念

我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迅猛,但同時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的,近些年來不少地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得人們對于環保的意識明顯加強。這樣的綠色環保理念反映在服裝設計中,即產生出將更多的環保元素和環保材料運用到服裝上的需求,以及對于降低制衣對于環境污染程度的意識。

查看全文

設計原理與服裝設計的關系

摘要:本文從設計的創造性特征,設計資源的基本特征等設計原理的基本知識出發,來探討設計原理與服裝設計的關系。服裝設計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設計原理,并包含在設計原理之中,設計原理指導著服裝設計的具體實踐。同時,服裝設計的實踐也是設計原理在服裝設計中的具體體現,豐富和擴展著設計原理的內容。設計原理與服裝設計相互影響、相輔相成,深刻理解二者的關系并且加以運用,將有助于提高服裝設計者的專業素質和水平。

關鍵詞:設計原理;服裝設計;創新;設計資源

一、引言

服裝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今人們的穿衣早已超越了保暖的功能,更多地體現在服裝設計審美方面,因此,設計在服裝領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服裝應該怎樣去設計,才能既體現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又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呢?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服裝設計是整個設計門類的一個重要分支,屬于藝術設計的范疇。要想設計出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設計原理的內容,用設計原理的知識武裝大腦,提高自己的設計理論修養。所以說,服裝設計需要一定的設計原理理論指導服裝設計的實踐。

二、設計的創造性特征要求服裝設計要有創新,設計原理指導服裝設計

創造性是設計的本質屬性,設計的創造力在社會的物質生產和文化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服裝設計的實踐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創新就是服裝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和生命。在服裝設計領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在于設計出以前所沒有的具有新感覺的服裝。設計思維本質屬于創造性思維,包括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發散性思維要求我們在服裝設計的立意構思中,將思維發散出去。服裝設計作品通常多具有系列性,運用發散性思維,由一個事物啟發的靈感往往能得到一個系列和一個風格的作品。收斂性思維又稱集中思維,是指在給予的信息中進行判斷,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最終產生符合邏輯的結果。運用收斂性思維設計服裝,可采用主體附加的方法,即為使原服裝有新意,可以通過局部添加達到目的。例如在服裝普通的無領、直襟、四兜、等某些部位鑲上牙邊,或異色異質,或寬或窄,都改變了原來的服裝風格,這也是一種服裝的創新設計方式。設計服裝需要有獨特的創新點,而這種創新來源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所以,在服裝設計的思維過程中要把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結合起來,從生活中尋求靈感并加以改造創新,充分發揮其功能。正是由于設計的這種創造性特征,要求我們在服裝設計實踐中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是設計原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各個設計領域大力提倡的理念。設計的創造性本質特征要求服裝設計要有創新,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這充分體現了設計原理的理論指導著服裝設計的具體實踐。

查看全文

服裝設計藝術及影響設計

一、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發展的現狀

由于世界各地社會文化的發展層次和層度不一,對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品味不一,對服裝設計語言文化藝術的主觀理解和客觀教育認知不一,出現了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的發展程度也有不少的差距。在這里,我們或許可以用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作為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發展程度的判斷和評價標準,以此來度量一下當前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的發展差異。我們都知道西方現代藝術發展所經歷的六個時期:第一是對表現手段現實化的探索時期;第二是表現手段即藝術符號的確認時期;第三是藝術符號的形式與表達的內涵完全同一化時期;第四是藝術符號被提煉到夸張和變形但未失去原有的象征意義的時期;第五是藝術符號經歷過夸張和變形進入極端且富有新意的時期;第六是藝術符號的非定型時期,即藝術符號變得讓人無法理解,出現一種階段性的新潮現象.如果以這種西方現代藝術標準來衡量目前的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發展的程度,可以說目前的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所表現出的設計品味水平參差不齊。某些地方的設計品味以及其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所表現出的象征意義正進入第四、五時期;更有甚者,有極少數地方的服裝設計品味即將進入第六時期。這些高品位的語言文化藝術設計的服裝所呈現出的那種姿態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它又沒有完全脫離具體的語言文化藝術符號設計,即該設計處于一種形神兼備時期,既處于一種可視階段又處于一種可感階段,有其獨特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不少的服裝設計產品處于第三時期,甚至是一、二時期,像這種一直處于該階段且停滯不前的產品毫無新意可言,是一種設計觀念無個性、無情感的重復,更是一種對服裝設計的理念及服裝設計中的語言文化藝術缺乏細致研究、深入發現、獨特理解,只是簡單的對貧乏的語言文化藝術設計的服裝的再創造,沒有新意的語言文化藝術設計.

二、語言文化藝術給提高服裝設計品味帶來的啟發

實際上,不管是哪個國家服裝的設計文化,很早之前就開始運用諸多的語言文化藝術符號來體現服裝設計的獨特品味,以一種比較現實、理性的展示方式來體現對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符號的理解,以此來擺脫專門實用主義服裝的普通和平凡。比如說我國各朝各代的朝服樣式及其花紋圖案的設計品味及設計要求。如用飛鳥作為文官朝服的圖案,象征其文花;用走獸作為武將朝服的圖案,象征其英勇。用飛鳥走獸來設計服裝,不僅僅為其美觀,更是為了體現封建帝制的政治文化,可以說從代表義走入引申義,從一般的服裝設計圖案提升到了國家政治文化的高度,可以說代表了政治符號的語言功能。因此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現在的服裝設計仍不能快速的與語言文化藝術相結合,那么在未來的服裝文化中無法找到其棲身之所,或者可以說將處于服裝設計文化的最底層。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遷,服裝的設計將更依賴語言文化藝術的發展,對服裝設計中語言文化藝術的理解將會決定服裝設計品味的走向以及服裝設計的地位。

三、影響服裝設計品味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服裝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提高,人們對服裝的認識已經開始從單一型向綜合性轉化,人們也開始將服裝設計來作為一種語言文化藝術來研究。在現有的文化社會的一種比較前衛、比較潮流的思想的沖擊之下,單一實用型的服裝設計開始退伍,讓位給新型的服裝設計,即與21世紀信息時代相接洽相融合的語言文化藝術式的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已經開始從過去的數量階段向現在的注重質量、品牌和特色的階段轉移。此時,就不得不提到影響服裝設計品味的幾大因素。其一:質量是關鍵。只有過硬的質量才是吸引消費者的第一關鍵因素。其二:品牌是先導。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效應就是國際服裝領頭人傲視群雄的法寶,沒有一個不是塑造出品牌效應的模范。市場是綜合認知的選擇,而不單是產品之間競爭的戰場。在一部分的消費者的認知中,品牌就是潮流、地位、品味、個性、特色的代表。其三:產品自身的文化是內涵。在消費界中,每一種消費品已經不單是作為一種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而存在的,也是一種代表社會意義或低位的符號。每一個企業的最終目標都是售出商品,服裝企業也不例外,只有塑造出屬于自己的商品或企業文化時,才是實現其最終目標的根本手段。然而這其中,語言文化藝術所能營造出來的效果便十分的明顯了。其四:特色是附加條件。要想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品味,就需要不斷的發掘和探索出自己與其他競爭對手之間的一切可能存在的差別,哪怕是細微之處,有時候可以說是于細微之處見真章。同時,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市場表明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別。然而,如何找到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別呢?其中一個特殊的差別便是可以用語言文化藝術來表達,使產品的形象得到藝術上的提升。

查看全文

服裝設計中設計語義的運用

前期用戶研究

設計師所設計的服裝要贏得市場的認可,那么在服裝設計之前,必要的用戶研究則不可缺少。不少設計師通常進行服裝設計時,將設計完全作為藝術創作來創意,對市場與消費者群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將服裝作為設計師自我表達的工具,使得服裝與市場產生了脫節。服裝是為人而設計,服裝設計必須考慮到用戶的語義表達訴求,成熟的服裝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實踐時都會對以下問題作出深入思考:服裝消費目標人群有哪些?目標人群特點是什么?目標人群對于服裝的定位是什么?消費者想要通過著裝來表現什么?只有這樣多方位的思考,服裝設計的目標和價值才能夠體現??v觀整個服裝史,沒有哪位有成就的設計師是在忽視社會風俗和消費者語義表達變化的基礎上“閉門造車”而來的,相反,他們都在敏銳把握整個社會的文化走向和用戶著裝需求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用設計去滿足消費者的表現欲望。布瓦列特迎合新一代改革婦女們的自由追求,將她們從緊身胸衣的噩夢中解救出來,因而成就了“世界第一位時裝設計師”的美名;夏奈爾又將女裝從男性的審美觀中解放出來,追求女裝的獨立而也成為現代時裝史的里程碑;“朋克教母”韋斯特伍德的成名也是迎合了70年代初反主流、反時尚的街頭文化發展的需要,他們都是通過對文化和社會心理有敏銳把控的基礎上作出的設計反應。服裝設計從來不是不顧消費者實際購買需求的藝術創作,優秀的設計師總是能夠準確預設消費者的需求期待,感知觸手可及的文化現象,將最藝術化的服裝面貌與最貼切的用戶需要完美結合。

中期設計構想

消費者對于服裝的消費通常是消費符號化的服裝語義,以此來彰顯消費者自我個性和自我身份。服裝所傳達出來的設計語義能否為消費者和同群體內的其他社會成員所理解便顯得至關重要,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定勢下,設計理念定位太過超前或者過于晦澀都將不利于服裝語義的順利表達。在中國經濟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國際品牌選擇進軍龐大的中國市場,而它們在中國的戰績卻不盡人意,除奢侈品以外,很多國外品牌的銷售業績總是趕超不了本土品牌,雖然那些本土品牌包裝的像國外品牌。這種局面的產生并非是單純消費心理的問題,雖然中國很多大的服裝企業也在追趕日韓、歐美的服飾潮流,但是并不是完全的照搬模仿,而是將國外設計做了很多“本土化”的處理,既不會尾隨潮流表現平庸,又讓顧客踮起腳尖可以觸及得到,創造顧客可以接受的新潮與時尚,在潮流與時尚的風潮中把握了中國人所能接受的“度”。消費者在看待服裝時有一個期待視域和接受范圍,而他們僅會在這一區域內進行選擇。這便要求服裝設計師們準確拿捏尺度,“高而可攀”是服裝設計師設計實踐中對消費者時尚需求不錯的選擇。

后期設計表現

服裝是由穿戴者在相應場景中進行個性化展示的重要外在條件,是人與環境和社會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服裝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服裝的作用既有社會性的又有自然性的。而服裝社會性的體現主要集中在其各個設計元素和手段所表現的符號和意義上,服裝的意義則是通過服裝語言表層意義顯現出來的,其通過恰當的設計表現達到消費者個人意義和價值的升華。服裝設計的表現既要考慮到消費者所處文化語境下文化的認知度,還要將消費者置于整個大的空間環境中進行有效的信息對接,使服裝表現能充分促成其語義的生成和環境信息的匹配。例如宴會的正裝的設計和選擇,即是著裝者本人身份、品位和文化修養的體現,又是對不同參會者的尊重,以及整個會場的氣氛呼應,都是通過設計表現來促成宴會的和諧。優秀的服裝設計有一種氣質,人們可以輕易嗅出她的名字,古語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形寫神的服裝設計顯然更加高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