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栽培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7:47: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效栽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豌豆苗高效栽培技術分析
豌豆苗,即豆科蝶形花亞科豌豆屬豌豆(PisumsativumL.)的幼苗,又稱龍須菜、豌豆尖、荷蘭豆苗、龍須苗,是以豌豆幼嫩莖葉、嫩梢為食的一種綠葉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亞洲西部,當前國內幾乎各省均有種植,以四川省種植面積較大。豌豆苗營養豐富,含粗蛋白4.4%、粗脂肪4.7%,還含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其味鮮美清香、質柔嫩、滑潤適口,可以用來炒、作湯、涮鍋,近年來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筆者將多年栽培豌豆苗的經驗總結如下,供種植戶參考。
1植物學特性
豌豆為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cm。植株綠色,主蔓上有一層淡淡的粉霜。葉片對生,長圓形、心形、扁圓形、橢圓形等,葉片長2~5cm、寬1~3cm。果莢長扁形,果實長5~10cm、寬1.0~1.5cm,內部有堅固的纖維層,果實表皮外有較為細小的毛,長2~3cm,果實內含種子2~15粒,種粒的數量與品種有關,果實成熟后可烹飪食用。
2對環境的要求
豌豆苗屬長日照耐寒性作物,喜涼爽而濕潤的氣候,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18~20℃,莖葉生長最適溫度為15~18℃。能耐5℃低溫,當高于25℃時,種子發芽速度加快,但幼苗長勢弱,植株易早衰;若溫度低于播種適溫,種子發芽及植株生長緩慢,不利于獲取高產。豌豆苗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新墾地上也可栽植,以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中性(pH值6.0~7.0)土壤為好,有利于獲得優質高產。若土壤pH值低于5.5時,豌豆苗易發生病害。豌豆苗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濕,生長期排水不良易爛根,因此在低洼地應高畦栽培。
3栽培技術
晚秋番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透析
摘要:介紹了晚秋番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冊亨縣者樓鎮發揮當地氣候優勢開發外銷蔬菜給予技術指導。
關鍵詞:晚秋番茄;高效栽培;貴州冊亨;者樓鎮
晚秋番茄是冊亨縣者樓鎮實施貴州省農業結構調整重點示范項目“晚秋反季節蔬菜項目”中瞄準目標市場需求、發揮當地氣候優勢開發的外銷蔬菜品種之一,2009年在坪秧村、羊場村推廣面積6.67hm2。在晚疫病暴發的情況下,平均產量為69.4t/hm2,最高產量112.6t/hm2,平均產值83250元/hm2,純收入達6萬元/hm2以上。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擇播期,把握最佳上市期
應根據上市供應期來確定播期,冊亨地區晚秋番茄的目標市場是貴陽、重慶、成都、湖南等周邊大中城市,為避免與省內的關嶺、羅甸以及省外的廣西番茄上市期沖突,最佳上市供應期應安排在10~11月,此時番茄價格高,效益好。播期應選在8月中旬為宜。
2品種選擇
小議山梨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摘要:總結了遼東山梨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為該品種在當地的推廣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遼東山梨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遼東山梨王是遼寧省撫順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在當地野生實生山梨資源中選育出的山梨實生變異新株系,2008年9月29日通過遼寧省種子管理局鑒定并正式命名。該品種較普通山梨品種表現果實碩大、品質優良,風味獨特,栽培管理簡單,適應性廣,樹體抗寒性、抗病性均較強等特點[1-2]。其植株生長健壯,樹姿較開張,萌芽力與成枝力較強,中、短枝比例大,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易成花芽,容易獲得高產。苗木栽植后3年結果,6~7年后進入豐產期。具有較高的栽培推廣價值,是適宜在北方各省區推廣栽培的優良晚熟梨新品種。目前,在撫順市及其周邊地區均有大面積推廣栽培,經濟效益可觀,發展前景廣闊。
1科學定植
1.1建園、整地、施肥
遼東山梨王適宜在所有秋子梨系統品種栽培的山地、丘陵緩坡、平地等立地條件下種植。但應避免在檜柏多的地方建園(以免梨銹病發生嚴重)。遼東山梨王的栽植時間因地域而定,秋栽、春栽均可。東北地區秋栽時,在上凍前要澆透封凍水,否則將影響成活率。春栽多在土壤解凍后、苗木萌芽前進行。栽前挖坑,坑的規格為80cm×80cm×60cm,挖后施入充足的腐熟農家肥,回填土后再選擇優質、健壯嫁接苗木定植。要求根系充分伸展,東北地區春栽最好樹下覆膜。
試探南方芥藍高效豐產栽培技術
摘要:芥藍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可周年種植,但以秋冬栽培為主,從品種與地塊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其秋冬栽培技術,以為南方地區芥藍優質高產栽培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芥藍;秋冬栽培;高產;優質;南方地區
芥藍又稱芥蘭,屬十字花科蕓薹屬草本植物,南方特產蔬菜之一,以其花薹和嫩葉為食用部分,營養非常豐富,是一種理想的保健蔬菜。芥藍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可周年種植,但以秋冬栽培為主,現將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品種選擇
早秋宜選用順寶芥藍、綠寶芥藍等中早熟雜交芥藍品種或常規品種中花芥藍,這類品種生育期相對較短,耐熱性好,多以單薹采收為主。越冬栽培宜選用遲花芥藍或粗薹芥藍等,這類品種生育期較長,低溫下生長良好,品質好,采收單薹后可以適時采收側薹。
二、地塊選擇
高效栽培技術經濟論文
騰沖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油菜生產第二大縣。油菜是騰沖縣第一大冬季作物和第一大經濟作物,是促進全縣農民增收、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全縣烤煙年均種植面積約1066667hm2,其中夏煙8000hm2,早植煙266667hm2。騰沖縣耕作制度以“煙—油”輪作為主,在烤煙收獲與油菜種植間有一定的空閑時間。為充分利用烤煙地生產潛力,騰沖縣探索出比較完善的煙地三熟制高效套種模式———“一耕二套三熟”,因地制宜選用套種作物及新品種,強化先進技術配套,實施規模化及規范化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并成為全縣作物間套種中的示范模式,為全縣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油總量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一耕兩套三熟”模式推廣實施情況
2012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546667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686%。其中,烤煙/玉米/油菜268667hm2,烤煙/大豆/油菜2780hm2。2013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616667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769%。其中,烤煙/玉米/油菜337333hm2,烤煙/大豆/油菜279333hm2。2014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609333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857%。其中,烤煙/玉米/油菜3080hm2,烤煙/大豆/油菜301333hm2。2012~2014年騰沖縣共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種植模式1772667hm2,共實現經濟效益523208萬元(表1、2、3)。
2“一耕兩套三熟”模式經濟效益分析
據調研,三熟制套作的油菜與“煙—油”兩熟接茬復種下的油菜產量、產值、效益幾乎無差異,所以新增效益中可以不考慮這一因素。“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與傳統的“煙—油”一年兩熟栽培模式比較,其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煙—油”之間套種玉米或大豆增加的經濟效益,因此,采用比較分析法對“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進行經濟效益分析。騰沖縣201~2014年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分別為139268萬元、160205萬元和223735萬元,3年累計為523208萬元,2013年較上年增長15%,2014年較上年增長40%,經濟效益顯著(表3)。其中,2013年“煙—大豆—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1333hm2,增長048%,實現經濟效益113025萬元,較上年增加5126萬元,增長475%;“煙—玉米—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長2556%,實現經濟效益47179萬元,較上年增加1581萬元,增長504%。2014年“煙—大豆—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220hm2,增長788%,實現經濟效益131871萬元,較上年增加18846萬元,增長1667%;“煙—玉米—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減少29333hm2,實現經濟效益91864萬元,較上年增加44685萬元,增長9471%(表1、2、3)。根據表1和表2,2012~2014年“煙—大豆—油菜”模式累計經濟效益352795萬元,“煙—玉米—油菜”模式累計經濟效益170413萬元,前者是后者的207倍。雖然套種玉米的產值高于大豆,但套種玉米的投入成本也遠高于大豆,因此,“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套種大豆比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同時也說明,“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應更加重視和發展套種大豆的推廣。
3總體評價
大棚西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探討
摘要:總結了大棚西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品種選擇、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大棚西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瓜;栽培技術;綠色;高效
大棚栽培西瓜優點很多,不僅上市早、品質好、價格高,而且還能通過人為調節和管理,使西瓜盡量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同時,大棚栽培西瓜可提高復種指數,增加收入。現介紹大棚西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以期實現大棚西瓜節本提質增效。
1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溫度
西瓜是喜溫作物,較耐高溫,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32℃,當氣溫低于15℃時生長緩慢,低于10℃時停止生長。種子發芽適溫為28~30℃,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5~35℃,若氣溫低于18℃則很難坐果。西瓜喜好較大的晝夜溫差,在適溫范圍內,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植株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和果實中糖分的積累。
萵筍高效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茄子;伏菜秧;萵筍;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茄子―伏菜秧-萵筍高效種植模式,并從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設施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該模式的高效栽培技術,以供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南京市江寧區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我區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趕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2茬:伏菜秧,選用南京人愛吃的熱抗青、綠星、早生華金等品種,6~7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或遮陽網后播種,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產量15.0~22.5t/hm2,產值可達4.5萬元/hm2。
高效栽培補充蔬菜淡季市場論文
摘要:通過對早春大棚番茄、夏小白菜、秋延黃瓜三種蔬菜的統籌安排,形成了合理的栽培模式。介紹了該模式高效栽培技術和優良.口1種選用,可充分利用地力和本地氣候特點,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關鍵詞:蔬菜茬口安排栽培模式技術要點
勉縣位于漢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屬北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4.2℃,無霜期237天,年均降水量849.5mm,是蔬菜生產大縣。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0萬余畝。通過多年實踐.采用早春大棚番茄一夏小白菜一秋延黃瓜高效栽培模式,既能充分地利用地力和本地氣候特點,又能有效的補充蔬菜淡季市場。現將該模式和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茬口安排
早春大柵番茄可于上年l2月中、下旬用溫床育苗,當年3月中旬定植于塑料大棚內,4月下旬至5月下旬采收;夏小白菜可于6B上旬直播,7月上旬即可開始采收;秋延黃瓜于7月下旬開始育苗,8月下甸移栽定植.9月下旬開始采收。
2品種選擇
壽桃高效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華壽桃;優質高效;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總結了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加強土肥水管理、搞好花果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應用紡錘形整枝技術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中華壽桃是一個優良的晚熟品種。2000~2008年筆者在招遠市進行了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試驗,招遠市地處膠東半島,屬大陸性半濕潤氣候,試驗期年平均氣溫11.7℃,年平均降水量640mm。2002年和2004年均在4月24~25日發生霜凍,最低氣溫分別達到-2.7℃和-3℃。試驗點安排在招遠市蠶莊鎮前孫家村村東。1995年建園,桃園面積1.67hm2,品種為中華壽桃,授粉品種為春艷。株行距為2m×3m改為4m×3m,土壤為棕壤土,pH值為6.2~6.4。其中清耕樹盤加化學除草的666.7m2。連續9年平均產果42.75t/hm2,優質果率達到86%,果品平均收入超過12萬元/hm2。現將中華壽桃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加強土肥水管理
1.1改變土壤管理制度與樹盤管理方法
招遠市桃園管理主要采取清耕法和化學免耕法。清耕法因具有提溫保墑的效果而被長期應用,但易破壞土壤化學結構;化學免耕法主要是應用化學物質進行除草,其中全殺滅性除草劑的應用,要求操作嚴格,如有不慎,應用濃度偏高,可抑制果樹生長,甚至死亡,且易導致土壤污染。為此,在桃園土壤管理上,改清耕法為雙覆蓋法,改樹盤為起背覆壟。一是覆草,覆蓋稻草15t/hm2左右,然后將原樹盤背土或行間土翻壓在草上;二是覆蓋黑色地膜,于每年早春或晚秋,結合施基肥將樹盤翻20~30cm,將熟土翻至樹干周圍整平,行間留30~50cm作業道,在萌芽后灌水,覆上黑色地膜,每行樹一邊覆蓋一幅黑色地膜,在膜上壓少許泥土,以防被風刮起。在樹干兩側1m處各挖1條寬30~40cm,深10~20cm的灌水溝,灌水時隨兩邊溝渠進行,每隔2~3株樹設一橫壩,改變橫壩高低控制灌水量。
砂糖橘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總結了西林縣砂糖橘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園地選擇、苗木選擇、起畦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西林縣砂糖橘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砂糖橘;栽培技術;廣西西林
砂糖橘果肉松脆,味道甜美,富含纖維素和脂肪,果糖和蔗糖含量極高,可以滿足人體基本的營養需求,市場需求很大。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砂糖橘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集約化發展已經初步實現。特別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砂糖橘產業是當地扶持的主要產業,對提高當地農民收入具有顯著作用。西林縣地處高海拔、低緯度地區,晝夜溫差大,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造就了西林砂糖橘高產、優質的特性。西林砂糖橘果實扁圓、大小適中、果皮橙紅色、果實皮薄、肉質鮮嫩、入口即化、甜度高、口感好,相比其他產區的砂糖橘質量更優良、營養更豐富、味道更香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西林縣2002年引種砂糖橘,在政府和市場環境的引導下,種植規模迅速擴大,成為西林縣老百姓的“脫貧果”“致富果”。2011年西林縣被冠以“中國砂糖橘之鄉”的稱號,2012年西林砂糖橘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截至2020年10月底,西林縣砂糖橘種植面積達1.35萬hm2,掛果面積約0.97萬hm2,產量高達28萬t,年產值18億元。西林縣農民人均種植砂糖橘達667m2以上,是全區農民人均種植砂糖橘最多的縣份之一。該產業已成為西林縣農民脫貧致富、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目前,已建成農業核心示范區和柑橘標準園53個,是桂西北最大的砂糖橘生產基地。在王子山腳下,“兩帶”“兩園區”優質柑橘產業經濟帶(園區)已經形成。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科學的產業規劃、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品牌發展戰略,形成了高海拔地區“砂糖橘特優區”。在砂糖橘栽培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可以提高砂糖橘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本文總結了砂糖橘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1園地選擇
砂糖橘的產量和質量與土壤、氣候密切相關,須嚴格選擇園地。園地應選擇土壤肥沃、pH值為5.5~6.5的地塊,以坡度15°以下的向陽緩坡為佳[1]。為了增加砂糖橘的甜度,優選光照充足的地塊建園。砂糖橘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水分,園地必須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在規劃果園時,應科學規劃供水(水庫)和排水系統,以確保旱能澆澇能排[2]。
2苗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