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05:11: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性化閱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求同階段: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
求同:指的是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學習手段,達到對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觀點、價值觀的認同或引起共鳴。通俗地說,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價值觀,追尋文本意義的過程。在求同階段的教學我們要經過兩個回合。第一回合: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借助語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文本)表現的主題思想;第二回合: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去體會作者(文本)的觀點思想是通過怎樣的獨特的語言、構思、手法來表現出來的。比如:第十一冊《凡卡》一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不難理解到課文講的是九歲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及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主題思想。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資本主義的痛恨,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而之后的體會作者如何運用他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去表現主題思想,是閱讀教學著力點,教師應深入地引導學生體會感悟。比如:文中細膩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飽含淚水的省略號的巧妙運用;寫作思路明暗線的交錯安排;鄉村幸福的回憶和城市悲慘的現實的相互反襯;獨具匠心的結尾藝術特色等。在體會到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對文本的表現形式或作者表達的思想,作個性化的解讀,那么,則是水到渠成了。比如:凡卡寄出的信,爺爺能收到嗎?能接回可憐的凡卡嗎?或如:作者這樣來寫結尾好嗎?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求異階段: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
誠如上文所述,學生在充分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觀點及為表現思想觀點所采用的形式后,對文中所展示的思想觀點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現形式必定會有個人的看法,或贊成或反對,以至于出現超越作者本身的認識局限,產生對文本的二度開發和創造,發掘出文本所蘊含的價值,實現了自我建構。比如:教學第九冊《可愛的草塘》一文,學生在對北大荒是一個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有了充分地認識之后。有的學生就認為,寫北大荒物產豐富的部分即:從“那當然!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再往哪兒裝呀?”這部分不僅是通過物產的豐富來體現出北大荒的可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敘述“物豐”的“趣”事來體現可愛的。他們認為:河水剛開化,藏了一冬的魚都從水底游上來了。水面上擠擠挨挨的都是魚,不計其數的小嘴,冒著不計其數的泡泡,波光粼粼。隨手的一瓢都是滿滿的魚,這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的一幅圖?。‰y道表現的僅僅是物豐嗎!還有,“穿得像個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著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雞,追狍子,”閉上眼睛想想這個“獵手”該是個多么有趣的活雪人。而捉野雞像拔蘿卜似的的形象,也令讀者忍俊不禁。這表現的難道僅僅是“物豐”嗎!這樣的個性化解讀沒有根植于對文本(作者)的深入體驗感悟,是很難想象的。
再比如:第十二冊《草船借箭》一文,老師在求同階段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概括出諸葛亮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忌妒心很強;魯肅忠厚老實;曹操多疑等性格特點。而在求異階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學生就提出魯肅并不忠厚、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說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告訴周瑜,(文中句:“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而且對來幫助的友人諸葛亮也并不實情相告,(文中句:周瑜說:“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保┟髅髦乐荑ぴ谙莺χT葛亮,破壞大局,也沒有告知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若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大戰的歷史將可能改寫了。試想,沒有對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這么一個有理有據的獨特看法嗎!在個性化的解讀中,學生已經摸到人物特點的復雜性,多面性,學會了分析人物的辯證法。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分析論文
一、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一節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自信心是人最寶貴的一種心理品質,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說:“曹植七步成詩,尚為遲澀,請五步成之?!彼晃宀匠稍姟6v觀歷史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幾乎都來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边@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要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這樣,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實際上,學生往往特別注重老師對自已的評價,老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許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教師應提倡“賞識”教育,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在課堂提問時多說兩句“不錯,很好,有進步”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的成績有了一點進步時多說兩句“你很有潛力”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考試前多說兩句“你能行,你一定會成功”之類的話,學生就會因此產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學生有了信心,就會爆發出局大的能量,最終就能后進變先進,失敗變成功。
二、學生的自主性是個性化閱讀的關鍵
1.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閱讀知識基礎、閱讀理解能力、思維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差異,同時也有著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那么在針對同一個篇章閱讀,學生的理解以及從中獲得的感受也會千差萬別,這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逐步推進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進一步挖掘以及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提出個性化的解讀,讓閱讀學習煥發生機。
一、激發學生個性閱讀興趣
要想保障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對閱讀產生熱愛并且將學生的閱讀行為變得更加積極活躍,最為基礎的條件就是激發學生個性閱讀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處在積極的狀態,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享受其中,在閱讀當中主動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個性化的對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解讀,那么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成效也能得到根本保障。要想激發學生的個性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音樂渲染。語言文字有著語言文字本身具有獨特魅力,在一個優秀的語文篇章當中除了好的語言堆積以外,更為主要的是作者在創作時對其進行恰當的安排和構思,并且加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所思所想。那么要想讓學生真正產生個性見解,還需引導學生和文章作者生出情感共鳴。對此,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渲染的方法,用音樂來促進情感的激發。第二,畫面烘托。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直觀的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在培養學生個性閱讀興趣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刺激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時,為了讓學生產生個性閱讀的動力,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大量與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個體感知。
二、引導學生自主展開閱讀
為了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教師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指導之下不得個性以及能力的發展,必須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閱讀自主權,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第一,指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將選擇閱讀內容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來展開分析和閱讀,使得個性和閱讀的整合程度逐步加強,讓學生提出獨特見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施效果。第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法。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礎都有著較大的差異,那么他們在閱讀方法選擇上也會存在不同,因此可以讓自主選擇權利交到學生手上,使得他們能夠根據自身情況來恰當的選擇閱讀方法,如精讀、默讀等,真正進行個性化的語文閱讀。第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閱讀交流形式。學生在實際閱讀當中會形成自身的看法,而學生獲得的見解需要交流表達的方式來得以強化。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交流的方式,例如可以和父母、同學或者是教師進行交流。如在《丑小鴨》閱讀后,學生可以和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感悟,并在與教師的交流當中反思提高。
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
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分析
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十分必要。那么,怎樣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呢?
一、不期待答案
曾經有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來我國考察。一位特級教師給他們上了一節課,教學設計嚴謹有度,學生對答精彩紛逞、氣氛活躍。我們認為這堂課上得極為成功,可是美國專家卻說:既然學生都知道了,那還有什么必要教他們呢?
其實,真正沉下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來一個深思的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課堂常常只是優生的活動天地。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或看客,存在與否無關緊要。我們只要求他們的答案能配合我們的教案,一個對不上再叫一個,直到對上為止,才算達到了目標要求。
但筆者以前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項鏈》一文,這位老師設置了一個問題,“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性格在情節發展中有沒有變化?”
有學生說,瑪蒂爾德的性格自始至終沒有改變,課文寫她成了粗壯耐勞的婦女,完全是為遭遇所逼迫,而不是她性格的改變;也有學生認為她有改變,因為十年前她從沒有想過自己勞動是應該的,但十年的艱辛使她懂得了窮人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她看清楚自己應該干雜事粗活,這對她來說是個了不起的轉變。
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論文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師同樣不能踏進同一課堂。我們要努力展示自己的個性美,大膽展示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我們可以追求像詩一般的優美、像火一般的熾熱,可以追求華麗莊重,可以追求詼諧幽默,可以追求矛盾沖突??傊?,用各種不同的風格釋放自己的個性。刻苦推敲,精雕細琢,上下求索,無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去個性,上好每一堂課。因此,“個性化”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情結”。課堂閱讀教學的“個性化”首當其沖擺到了首要位置。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出的依據
1、源于《課標》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的個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顯然,《課標》中的這段有關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與歸宿點。那么,可以這樣說,只有個性化的教學才能造就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無疑地,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
2、源于“語文”特點的思考
“語文”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藝術。唐承彬老師說過,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是含有不少科學因素的,在語文教學的進程中,牽涉到許多無法定量定序的變項,語文教師個人的特點,往往比某些規定的東西更實際,更重要。這番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在理性的傳授知識、探索規律的同時,又應該求異、創新,以獨特的教學個性,求得多彩的教學風格。
英美文學中的個性化閱讀透析
摘要:對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一門課程之一就是英美文學課,它有助于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文學素養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低效費時,嚴重束縛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個性化閱讀。通過問卷調查來了解英美文學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接受美學的理論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法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給我國當前英美文學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和啟示。
關鍵詞:個性;個性化閱讀;對話;英美文學教學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中指出:“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
一、個性化閱讀
1.個性化閱讀的含義。個性化閱讀是指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實施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它對于學生情趣的陶冶、個性的發展、素質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個性化閱讀的特征。
閱讀個性化教學論文
課標指出:文本的內涵非常豐富,學生對文本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一時間,個性化閱讀教學在新課堂成為一種時尚,不可否認,它使課堂熱烈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出乎尋常的張揚。然而,在這似乎繁華的背后,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浮躁和淺薄,令人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發展深感憂慮。
請先看下面一則課例:人教版(以下同)第五冊13課《亡羊補牢》當教完第一自然段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師:文中的那個人發現少了一只羊后,他是怎樣做的?生1: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生2(補充):他不愿去修羊圈。生3(補充):后來,他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師(贊揚):能通過下文來說,真不錯!師:同學們,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個人,你會怎樣做呢?生1:我會把羊圈修起來,不讓其他的羊再讓狼給吃掉。生2:我會裝扮成大老虎,用老虎的聲音嚇跑老狼(全班大笑,課堂氣氛下熱鬧起來,學生發言更積極了。)生3:我會躲在窟窿旁,等狼來了,用鐵棍打死它。生4:我會挖一個陷阱,讓狼掉進去,再收拾它。生5:我會用上帶電的電線,電死老狼?!?/p>
學生想出了種種對付狼的辦法,老師不斷地點頭贊許,課堂熱鬧非凡。這是目前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最常見的課堂情景了。它的誤區在于:學生全文內容還沒有作整體的理解、把握,對文中的寓意還沒有作出自己的感悟、體驗,與文本的作者也還沒有作深入的對話、交流,就急著讓學生作出個性化的解讀,以求得課堂的活躍。這種與個性化閱讀教學貌合神離做法看似活躍了課堂,實質失之于淺薄、浮躁,應引起廣大教師的注意。錢正權老師在《把個性化閱讀引向正確軌道》(2004年11期《小學語文教學》)所說:“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解讀文本,而且要讓學生實現自我建構,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發展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在歷史與現實的溝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內容的視角轉換中讀出新意,讀出有創見的感悟?!币簿褪钦f,讀者的感悟體驗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個性化的解讀。
因此,我認為,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題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價值觀作出自己的獨特的解讀(或贊同或反對)的閱讀教學過程。它必須經歷三個階段:求同階段,求異階段,再次求同階段。
一、求同階段: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
摘要:實施個性化閱讀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我們要想將這一理念深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就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的程序化教學,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閱讀,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與感受,以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主體地位;課外閱讀
個性化閱讀是新課改下閱讀教學的重要理念。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閱讀,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本。這樣,學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會是詞語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與程序化的知識模塊,而是可以通過文本與作者展開互動,產生情感的共鳴,實現對文本的全方位解讀。那么,如何開展個性化閱讀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學中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地位,且以講為中心,即教師將文章按照大綱的要求條縷分析塞給學生,使得學生根本就沒有閱讀的機會,只是在被動而機械地接受知識。因此,要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首先就要對師生與文本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閱讀的主體,那么,教師在學生的閱讀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這直接關系著閱讀教學的成敗。
1.教師要成為文本的開發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機械地照本宣科,成為教材的附屬,帶著教材走進學生,而是要成為文本的開發者,要善于借助圖片、音頻與視頻等來為學生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從圖文聲像等多方面來獲取閱讀信息,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
初中散文閱讀個性化教學研究
散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各類考試中也經常被作為重要知識點進行考查。因此,學校和教師們對待散文教學所重視的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把散文閱讀教學“大眾化”了。散文其實是“裝著隨便的涂鴉模樣,但它卻是用了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它雖然看起來沒有什么固定形式,題材不限、篇幅不限、內容不限,好像是作者隨意表達自己的獨白,但它是經過作者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的精心雕刻的感悟。因此,這種“大眾化”的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散文所獨有的個性。在這種現狀下,散文閱讀的個性化教學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所謂的個性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教授一篇散文時以作者的角度去講解,學生學習散文時以個性化的方式去解讀。個性化教學始終在提示教師感受文章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所要感受的對象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一、在主體性特征中把握散文閱讀個性化教學
散文是一種主體性特征很強的文體,它包含了作者對他本人所經歷的事情、對社會、對藝術的感悟的提煉,注入了作者最真實的情感和人格,作者借助散文來繪出自己的畫卷,它其實是作者在意識層面上的一種真誠情感傾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要站在作者即創作主體的角度,發現其個性,從作者的創作思維去深入探究散文所表達的真情實感。除此之外,由于解讀散文的學生是各不相同的獨立個體,所以在面對同一篇散文的時候,他們體現出主體性,體會到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關于作者的情感層次;在面對不同的散文篇章時,由于不同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和寫作藝術手法不同,學生們體現出有個性的審美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注重把握創作主體所抒發情感的真實性,這種真實性包括兩個層次:作者自我表現的真實和作品客觀形象的真實。雖然散文表現的是真實性的情感,但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融合一定的藝術手法和意象,因此要求老師和學生們能夠透過散文的表面現象去看本質。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一年之中抬車抬馬,在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沒有一個人說把泥坑子用土填起來不就好了嗎?沒有一個?!倍潭痰囊痪湓挶憩F出作者在表達自己對家鄉人民的愚鈍無知中透露出了些許無奈和同情。因此,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創作主體這種個性的思維,發現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獨白。
二、在開放性特征中把握散文閱讀個性化教學
散文的內容大致可以認為是作家在經歷生活之后所獲得的真切感悟,這是散文藝術的一種表現。這種藝術的表現是具有開放性的,它體現在對內容不同角度的解讀和表達、對創作手法不同方式的運用上。因此同樣一類事情,通過不同作家的筆下體悟到不同的感悟。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中把撒哈拉沙漠的狂野之美和柔情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但實際上,沙漠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之所以我們能夠體悟到三毛的快樂和滿足,是因為和三毛在一起生活的人使她感受到快樂,三毛所結交到的朋友使她對沙漠的生活感到滿意。通過三毛對撒哈拉這極具個性的描述,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從生活中的點滴取得一些靈感,并把它變為具備自己感性因素的材料,使得散文朝氣蓬勃;要順應情感自然地真情流露,使讀者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如果把這本書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去,教師運用圖片演示法來向同學們展示沙漠的話,是不能夠完全體會到三毛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的。因為教師忽視了創作主體,使得教師在分析散文時浮于表面,更加膚淺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用動態的眼光去解讀散文,把創作主體和其所處環境融合在一起,謹慎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文字真正地去感悟文章當中的個性和文中人、事、景物的魅力。
三、在散漫性特征中把握散文閱讀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閱讀教學全過程分析
讓個性化閱讀伴隨著教學的全過程由于諸多原因,農村初中語文閱讀現狀陷入一種困境:孩子們的快樂閱讀、個性閱讀和多元閱讀總是被遮蔽被扼殺,由此造成了孩子們語文整體素養的畸形發展。如何走出這一困境?筆者以為,農村語文教學應該如李鎮西所說的“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循循善誘,巧妙引導。
一、課前自主收集不可或缺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我的信念》一文,包蘊著沉甸甸的人文色彩,值得反復品味和探究的話題很多,比如:信念究竟有什么力量?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與性格有什么關系?鑒于此,應該讓學生去廣泛地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背景性知識,并以此生成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作為整個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比如,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前預習:1.收集有關“信念”的名言佳句。有的收集到蒙田的句子:“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庇械氖占剑骸靶拍钍区B,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庇械氖占剑骸笆澜缟献羁鞓返氖?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2.搜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在資料展示環節,有的說:“居里夫人是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為了科學的發展而終身在是實驗室里埋頭工作,一是不求盛名;二是不為金錢?!庇械恼f:“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教女有方、簡樸生活?!庇械恼f:“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保◥垡蛩固拐Z)這樣的課前搜集充分發揮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意愿———自然、不做作、不強迫,盡可能朝著原生態的方向鼓勵孩子們進行資料的收集與解讀,以此滋補于課堂教學,以此為學習增值,為自己的閱讀理解增值。這樣的個性化閱讀和多元的語文實踐活動無疑是可貴的,并且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語文教師應當是這種語文活動的發起者、參與者和推進者。
二、課中多元互動不可或缺
都說,語文教學是一場對話教學,一場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本、師生與作者等之間的廣泛意義上的對話。對此,我深以為然。關鍵就在于,孩子們的思維是否在這場對話中得到最大意義的開拓?孩子們的情感是否被活潑潑地激活和滋養?文本中或教室里重新活出來的文化是否成就了師生最好的自己?仍然以《我的信念》為例,可以請兩個學生扮演“瑪麗•居里”及其“助手”,模擬“采訪流程”進行多元對話:師:首先感謝“您”能給予我們一次對話的機會,我和我的學生們就您的文章《我的信念》,請教您幾個問題可以嗎?“瑪麗•居里”:沒問題,盡管提問。師:請問,您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需要有怎樣的精神?“瑪麗•居里”:我認為不為世俗誘惑的品格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生:為什么您說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而且是一個小孩兒?“瑪麗•居里”:因為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對科學產生興趣,才能沉醉于當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產生新的科研成果?!@樣的對話“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字里行間既有對原文思想的理解,也有孩子們自己的個性化理解。重要的不是對話的內容,而是對話中孩子們思想的碰撞、個性的展現、經驗的建構和情感的交融,才是我們更加需要的境界。為此,我們需要重構教學框架與路徑,那就是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由,讓“對話”隨時發生,并且不再視某些標準答案為唯一解讀要求,盡可能讓孩子們會說、善說、敢說,以此打造厚重、多姿、搖曳生姿的語文學習新時空。
三、課末拓展延伸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