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09:10: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共產主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思想
摘要:共產主義從誕生至今,其含義以及理論內涵都在不斷發展,但其核心始終是“人”。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最終歸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這三本經典著作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對共產主義做出闡釋,對共產主義的表述有著許多區別與繼承。本文通過對這些著作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共產主義關于人的思想核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
一、三部著作對共產主義的表述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到:“共產主義是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開始時它作為普通的私有財產出現。共產主義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關系,”“對私有財產的最初的積極揚棄,即粗陋的共產主義,不過是想把自己作為積極的共同體確定下來的私有財產的卑鄙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為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一文中是這樣對共產主義定義的:“共產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定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共產主義者不向人們提出道德上的要求,比如你們要應該彼此互愛呀,不要做利已主義者呀等等;相反,他們清楚地知道,無任利已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種必要形式”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馬恩第一次運用唯物史觀,從主體與客體、歷史與現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文中突出“兩個必然”“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對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思考
——我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中的收獲
為期一個月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即將結束,在培訓期間,重讀《共產黨宣言》,有了不少新的認識。如果說一年前在專業課上的學習,使我對共產主義的發展歷史、理論基礎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作為國際共產運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這次重讀《宣言》,讓我對共產黨本身、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曾經多次和友人談起過信仰,而話題的開始一般是這樣一個問題:"你有信仰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信仰,是宗教的創造,是它的全部目的,全部的美。"一位巴基斯坦作家如是說。是的,信仰是屬于宗教的,人們相信它,仰望它,它高高在上,觸不可及。基督教實質上所期待的只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天堂。它在這里播種,是為了到那里去作永恒的收獲。而作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應當是一種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心,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用各種語言同聲高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我們看到了明天: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
這就是信念--我們奮斗的目標。縱觀歷史,共產主義信念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近200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時而蓬勃發展,時而走進低谷,但共產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與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聯的就是共產主義信念,雖然也是時而廣泛傳播,時而受到冷遇,出現過一些波折,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真理至今仍以頑強的生命力植根于世界各國人民心中。那是一盞明燈,照亮全世界被剝削的人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而共產黨員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
這就是信念--閃爍著真理的光輝。《宣言》從分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階級、階級斗爭出發,分析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產生了資產階級社會,"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quot;。只不過"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由此,《宣言》得出結論:"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個理論是唯物的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的基礎上得出的,閃耀著科學的光芒。
共產主義發展論文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發展的結果。
人類社會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匯流,第二個階段是全球化。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過程,只不過屬于首尾相接的不同階段。
為什么人類社會的發展會呈現出這樣的而不是別樣的路徑?
這是由人類社會的生存條件和初始狀態決定的。
地球上的人類社會是在一些互相離散的點上發展起來的。
這里所謂的點是指人群活動的區域,即人群在地球上的投影。根據人群中個體數量的不等和活動范圍的不同,這些點小的有幾十公里方圓,大的有幾百公里方圓。如果某個點上的人群發生整體性的遷徙,那么這個點便像影子一樣隨之移動。
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思想簡析論文
摘要:共產主義從誕生至今,其含義以及理論內涵都在不斷發展,但其核心始終是“人”。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最終歸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這三本經典著作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對共產主義做出闡釋,對共產主義的表述有著許多區別與繼承。本文通過對這些著作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共產主義關于人的思想核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
一、三部著作對共產主義的表述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到:“共產主義是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開始時它作為普通的私有財產出現。共產主義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關系,”“對私有財產的最初的積極揚棄,即粗陋的共產主義,不過是想把自己作為積極的共同體確定下來的私有財產的卑鄙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為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一文中是這樣對共產主義定義的:“共產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定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共產主義者不向人們提出道德上的要求,比如你們要應該彼此互愛呀,不要做利已主義者呀等等;相反,他們清楚地知道,無任利已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種必要形式”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馬恩第一次運用唯物史觀,從主體與客體、歷史與現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文中突出“兩個必然”“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思想論文
摘要:共產主義從誕生至今,其含義以及理論內涵都在不斷發展,但其核心始終是“人”。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最終歸結。《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這三本經典著作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對共產主義做出闡釋,對共產主義的表述有著許多區別與繼承。本文通過對這些著作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共產主義關于人的思想核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
一、三部著作對共產主義的表述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到:“共產主義是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開始時它作為普通的私有財產出現。共產主義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關系,”“對私有財產的最初的積極揚棄,即粗陋的共產主義,不過是想把自己作為積極的共同體確定下來的私有財產的卑鄙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為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一文中是這樣對共產主義定義的:“共產主義對我們說來不是應當確定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共產主義者不向人們提出道德上的要求,比如你們要應該彼此互愛呀,不要做利已主義者呀等等;相反,他們清楚地知道,無任利已主義還是自我犧牲,都是一定條件下,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種必要形式”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馬恩第一次運用唯物史觀,從主體與客體、歷史與現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文中突出“兩個必然”“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03年7月26日通過)
總則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展壯大,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前列,有著光榮的歷史。在建立新中國,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進程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為黨培養、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青團根據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緊密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開展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現階段的基本任務是: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努力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建設人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共產主義是全球化的必然趨勢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發展的結果
人類社會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匯流,第二個階段是全球化。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過程,只不過屬于首尾相接的不同階段。
為什么人類社會的發展會呈現出這樣的而不是別樣的路徑?
這是由人類社會的生存條件和初始狀態決定的。
地球上的人類社會是在一些互相離散的點上發展起來的。
這里所謂的點是指人群活動的區域,即人群在地球上的投影。根據人群中個體數量的不等和活動范圍的不同,這些點小的有幾十公里方圓,大的有幾百公里方圓。如果某個點上的人群發生整體性的遷徙,那么這個點便像影子一樣隨之移動。
澄清模糊認識 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
澄清模糊認識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不同的理想信念,決定著一個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這就決定了,共產黨員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根本信仰,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關鍵是要弘揚科學的精神,自覺地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是馬克思在自然科學發展取得最先進的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考察和研究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后,得出的科學論斷。否定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就會否定馬克思主義。面對共產主義所遭受的嚴重曲折,有些同志對這一科學論斷產生了懷疑,對社會主義能否戰勝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能否實現,在信念上發生了動搖,進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產生了懷疑。因此,有的黨員干部包括少數領導干部,對共產主義理想公開言稱“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主張改革要“像前蘇聯那樣,一步到位”,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講,“理想是遠的,權力是硬的,鈔票是實的”,所以要“不想遠的,抓拄硬的,撈到實的”;有的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渾渾噩噩打以日子;有的意志消沉,思想空虛,求神算命,在封建迷信中尋求精神寄托,以致做出請“瞎子”算兇吉、向“巫婆”問前程的的蠢事來;有的貪圖享樂,追求低級趣味的“瀟灑”。把奢侈生活當做“樂事”沉湎于花天酒地而不能自拔;有的千方百計為自己找后路。利用職權,貪污受賄,謀取私利,這些問題都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動搖帶來的后果。再如:“”問題。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沉湎于李洪志編造的宣揚唯心主義、有神論和偽科學的歪理邪說之中,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沒有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科學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因此,對于一名共產黨員說來,以科學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都是第一位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松。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條件下,強調共產黨員要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首先,從國內情況看,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重要時期。歷史證明,每當社會處于重大轉折關頭,思想領域的矛盾和斗爭往往異常激烈。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社會已發生和正在發生著復雜而又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利益主體、社會組織形式與社會生活方式都呈現多樣化。它一方面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愈來愈活躍和豐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使一些人思想上產生迷惘,對個人命運、社會的前途感到難以把握。在這種情況下,各種落后的甚至腐朽反動的思想影響還殘存著,那些代表落后與愚味的唯心主義鬼神學說和封建迷信的東西,遇到適宜的氣候,就會沉渣泛濫,侵蝕人們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黨員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就難免受到鋟蝕,甚至會被各種錯誤思潮俘虜過去。部分黨員、干部參與“”邪教組織活動、修煉“法輪大法”,就是有力的證明。
其次,從國際局勢看,冷戰結束后,世界向多極化的方向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成為各國人民的強烈愿望,要求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卻極力維護其對世界的霸權統治,倚仗經濟、技術和軍事上的實力,通過政治施壓、經濟制裁、文化滲透甚至武力侵犯等手段,對他國的內政橫加干涉,對他國的主權肆意踐蹋。前不久,美國主導的北約集團對南聯盟發動軍事攻擊,其實質就是美國為其控制歐洲進而稱霸世界掃清障礙。在西方敵對勢力眼里,社會主義的中國更是他們實現霸權的巨大障礙,因而從未放棄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特別是在東歐劇變和前蘇聯解體以后,他們加強對我國進行滲透的各種破壞活動,不斷借口臺灣問題或制造所謂人權、民族、宗教等問題,干涉我國內政,妄圖通過支持臺獨勢力、達賴集團和其他分裂分子,在我國的版圖上打開一些缺口,進而全面分化我國,搞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也講要與中國保持接觸,卻是為其推行“和平演變”策略服務的。在接觸中,他們常常以“友好”的面目出現,但從不放過任何機會,極力宣傳他們的價值觀,標榜他們的民主、自由、人權。這種文化上的滲透、思想上的侵蝕,由于沒有硝煙、看不到血腥,因而更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往往使人們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和侵蝕。這就要求,共產黨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的形勢面前,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從根本上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識破西方敵對勢力的政治圖謀,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襲,做到“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共產黨員在理想信念上動搖,共產黨內部就會出問題。前蘇聯和東歐演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如果我們作全面的歷史的分析,就可以明確,他們的變化,不是社會主義本身帶來的,不是共產主義的失敗,而是那些國家的共產黨內部出了問題,根本一點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發生動搖。歷史表明,任何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鞏固和發展,必然是充滿著犧牲和奮斗,交織著成功和失敗的曲折過程。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在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是難免的,但這并不標志著社會主義的失敗。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不要就此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有了,失敗了”。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還有的同志簡單地把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作比較,得出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錯誤結論。應當承認,我國同西方國家在經濟發達程度上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這并不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我國是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而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搞了幾百年,而且在這幾百年的發展中,充滿了對不發達國家的掠奪和剝削,必須看到,社會主義在我國一經建立,就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其增長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令西方霸權主義者害怕,因而千方百計制造事端阻撓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實證明了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因此,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沒有理由對社會主義制度、對共產主義理想產生動搖,更沒有理由放棄馬克思主義根本信仰。
黨建論文: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思考
黨建論文
為期一個月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即將結束,在培訓期間,重讀《共產黨宣言》,有了不少新的認識。如果說一年前在專業課上的學習,使我對共產主義的發展歷史、理論基礎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作為國際共產運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這次重讀《宣言》,讓我對共產黨本身、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曾經多次和友人談起過信仰,而話題的開始一般是這樣一個問題:"你有信仰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信仰,是宗教的創造,是它的全部目的,全部的美。"一位巴基斯坦作家如是說。是的,信仰是屬于宗教的,人們相信它,仰望它,它高高在上,觸不可及。基督教實質上所期待的只是天國,而不是地上的天堂。它在這里播種,是為了到那里去作永恒的收獲。而作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應當是一種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心,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用各種語言同聲高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我們看到了明天: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共產主義必將實現。
這就是信念--我們奮斗的目標。縱觀歷史,共產主義信念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近200年來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時而蓬勃發展,時而走進低谷,但共產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與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聯的就是共產主義信念,雖然也是時而廣泛傳播,時而受到冷遇,出現過一些波折,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真理至今仍以頑強的生命力植根于世界各國人民心中。那是一盞明燈,照亮全世界被剝削的人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而共產黨員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
這就是信念--閃爍著真理的光輝。《宣言》從分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階級、階級斗爭出發,分析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產生了資產階級社會,"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quot;。只不過"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由此,《宣言》得出結論:"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個理論是唯物的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的基礎上得出的,閃耀著科學的光芒。
關于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思考
同志在慶祝建黨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了我們黨的共產主義信念,他說:“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共產主義信念乃至信仰,是共產黨人的群體標志,它給予了共產黨員對黨組織的強烈歸屬感和投身崇高事業的歷史使命感,也是衡量一個黨員是否具有共產黨員光榮稱號的試金石。
(一)
理想是人類所特有的行動目標,是人類建筑在理性基礎上的精神狀態。人類從純粹自然物中分化出來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成為有目的性的存在。人類在適應自然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按照自己的目的發生改變,從而適合自己的生存。人類確定自己實踐的目的,不是從個別主體的暫時需要出發,而是把主體作為一個類的存在、把實踐作為一個不斷的過程來考慮的。個體的需求要服從群體的需要,近期的目的要服從長遠的目標。超越并引導著近期目的的長遠目標,由于尚不具備實現的條件,所以只能是理性的創造物,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理想。長遠的理想制約著人們現實的行動;堅定地相信某種理想一定會實現,理想就上升到了信念;把理想融入自己的世界觀,使之成為個人的不朽價值和終生的奮斗目標,就是信仰。
由于生活的歷史條件不同,生存環境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理性思維的方式和水平不同,不同主體提出的理想也各不相同。就社會理想——人類改造社會的長遠目標而言,不同社會形態中的不同階級,他們所向往的理想社會就迥然不同。迄今為止,人類社會中只有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才具有光明遠大的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無產階級的理想社會“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294頁)
無產階級的社會理想,即共產主義理想,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它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并經受了社會實踐的檢驗。《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的一個半世紀里,共產主義理想已經從“一個幽靈”變成了一面偉大旗幟,引導著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而高擎這面旗幟的始終是共產黨人。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