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1:19: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觀光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觀光旅游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旅游局觀光旅游農業實施意見
隨著*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觀光旅游農業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現就發展*市觀光旅游農業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任務目標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和*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為基礎,以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中心,逐步把觀光旅游農業培育成具有一定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任務目標: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在旅游景區周圍、交通干線兩側和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構筑起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市觀光旅游農業新格局;建立起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層次和規模,具有觀光、休閑、體驗和科普等多功能的觀光旅游農業基地;通過發展觀光旅游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
(三)遵循原則:
1.注重實效、循序漸進的原則。觀光旅游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各縣(市)區要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堅持速度、規模和效益的統一。近期,優先開發生產基地有規模、資源環境好和交通便利的觀光旅游項目,積累經驗,逐步展開。
旅游局觀光旅游農業實施意見
隨著*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觀光旅游農業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現就發展*市觀光旅游農業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任務目標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和*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為基礎,以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中心,逐步把觀光旅游農業培育成具有一定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任務目標: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在旅游景區周圍、交通干線兩側和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構筑起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市觀光旅游農業新格局;建立起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層次和規模,具有觀光、休閑、體驗和科普等多功能的觀光旅游農業基地;通過發展觀光旅游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
(三)遵循原則:
1.注重實效、循序漸進的原則。觀光旅游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各縣(市)區要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堅持速度、規模和效益的統一。近期,優先開發生產基地有規模、資源環境好和交通便利的觀光旅游項目,積累經驗,逐步展開。
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營銷策略研究
摘要: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非常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此同時,當前全國范圍內的休閑旅游農業行業的廣泛興起也為河北省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環境。然而在生態旅游農業發展過程中,旅游區服務水平難以達到要求、服務體系不健全、旅游管理部門管理水平不高都成為限制旅游農業發展的難題,為了促進河北省內生態旅游農業的發展,旅游區要制定適合的旅游營銷策略,合理規劃旅游資源,找準市場定位,樹立遠大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營銷策略
觀光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同時將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一種交叉性農業發展模式,是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模式。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旅游資源,要想將生態農業發展構建成為執行有效的系統就要轉變傳統農業發展的格局,就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科技發展融入農業生產中去,不斷開發豐富特色農產品的品類,并提高綠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占有率,這樣既能滿足人們對于綠色產品的需要,也能促進生態旅游農業的循環發展。
1.河北省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的機遇
首先,來自政策方面的支持。在2018年5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曾提出“要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農村脫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占據絕對突出的地位,也是脫貧工作中最艱巨的任務,而生態旅游農業的發展既能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優勢,又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是解決農村脫貧問題的一計良策。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河北省擁有更優質、更充足的資金可以助力生態旅游前期的資金投入。并且隨著科技力量的增強,利用科學技術發展農業也成為可能。第三,河北省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文化優勢。河北省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文化底蘊深厚,西至太行山脈,東達渤海海域,地質條件復雜,地表形態千差萬別;南北緯度差距大使得南北農業發展呈現出迥異的風格,各地的文化習俗也大為不同。河北省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既有內部優勢又有外部政策、經濟支持,要充分利用優勢條件才能實現農村脫貧,帶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共同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
2.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營銷策略
崇左生態觀光旅游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下,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生態農業旅游。生態農業旅游的特點在于,利用農業環境的獨特性、農業生產的多樣性、農村文化的鄉土性、農村景觀的優美性等各項農業及農村的豐富資源,使都市旅游者閑暇時調劑身心,享受綠意盎然的田野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以達到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
二、研究問題
以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旅游景區為例,研究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及發展趨勢,這一新興行業的存在是否會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三、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田野考察。本次調研采用了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的方法,訪談對象包括山水弄崗生態農業景區的主要負責人及其員工,周遭居住村民(其中青壯年所占比例為70%,婦女所占比例為23%,50~60歲的采訪對象所占比例約為7%)、村干部以及崇左市民(其中18~25歲年齡階段的所占比例為63%,26~3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為7%,30~45歲年齡段所占比例為23%,46~55歲年齡階段所占比例為6%,56歲及以上所占比例為1%),對景區負責人以及景區員工主要以面對面訪談為主,并且以錄音及視頻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對村民、村干部以及市民主要采取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二)數據分析。本文通過對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結合村民、市民所反應的現象,以及景區負責人對景區的規劃和對該行業發展形勢的把握進行總體分析,目的是探索以山水弄崗生態旅游為例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對村民和市民的影響,以及其發展趨勢,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做好創業理論與實踐的總結,探索出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所需的各項能力和素質。
鄉農業觀光旅游開發調查研究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旅游現狀;存在不足;發展優勢;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工作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通過內部挖潛和招商引資,使旅游業發展迅速,已成××支柱產業之一、沒有形成特色,不論是老式土磚瓦房,還是紅磚樓房,都沒有經過造型,沒有農家特色,缺乏景區建筑風格、服務質量不高、缺乏統一規劃、相關服務缺乏、境內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交通十分便利、不斷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無公害蔬菜、綠色水果、梔子花、黑山羊、科學試驗田等產業已具規模,并初步形成了農業產業觀光帶、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加大對我鄉農業旅游的投入,實現“旅游興鄉”、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利用電站庫區近郊,交通方便的優勢,將雙江電站庫區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樂園”、政府組織,統一規劃、加強管理,提升質量、加大宣傳,打造品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實施“旅游興鄉”戰略。隨著以農業休閑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的成功運作,我鄉旅游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一、旅游現狀
**年,我鄉開始實施“旅游興鄉”戰略,幾年來,通過內部挖潛和招商引資,使旅游業發展迅速,已成××支柱產業之一,初步形成了“瀏河人家”,“瀏陽河第一灣”,“湘東第一洞”等帶有農業休閑氣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瀏河人家”為品牌的農家休閑山莊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營業額可達2萬多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進了種養業和招商引資地發展。
二、存在不足
××農家休閑發展到今天,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現為客源不穩定,外地游客少,經營方式單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鄉鎮大學生農業觀光旅游調研報告
大學生調研報告
大學生調研報告3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實施“旅游興鄉”戰略。隨著以農業休閑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的成功運作,我鄉旅游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一、旅游現狀
2006年,我鄉開始實施“旅游興鄉”戰略,幾年來,通過內部挖潛和招商引資,使旅游業發展迅速,已成××支柱產業之一,初步形成了“瀏河人家”,“瀏陽河第一灣”,“湘東第一洞”等帶有農業休閑氣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瀏河人家”為品牌的農家休閑山莊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營業額可達2萬多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進了種養業和招商引資地發展。
二、存在不足
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開發與利用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業也由此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為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闡述了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的開發和利用意義,分析了當前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可為推動我國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更加穩定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發展策略
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是一項基于農業與旅游業交叉產生的新型旅游產業。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綜合生態、園林、民俗和農業等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因此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更偏向于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被稱為“綠色旅游”[1]。當前,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業已較為成熟,形成了一定規模,在我國沿海發達城市,農業生態觀光旅游也已走上了規范化道路,充分體現出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的生命力。因此,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1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開發和利用意義
發展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不僅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而且能夠推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其中,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對農業與旅游業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其一,發展農業生態觀光園旅游業,有助于農業產業結構與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拓寬我國農業生產空間,繼而提升我國農業整體生產水平,并最終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2]。其二,進一步促進我國傳統旅游業的縱向發展,并在旅游產品的類型方面予以進一步豐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地觀光旅游地也隨之增長。對此,若能促進傳統旅游業與農業產業的結合,勢必將延伸傳統旅游產業鏈條長度,進而達到促進傳統旅游業效益增長與質量增長的目的[3]。其三,基于我國當前推廣與深化的旅游扶貧政策,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發展亦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基于我國當前所發展的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大多為農業基礎本身較好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只需稍加投資與規劃便能創造出一個具有高容量的旅游環境,而在滾動發展模式的幫助下,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企業便可在投資的同時獲得一定收益,從而相應地減少投資企業的風險。當然,考慮到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最顯著的行業經營規律為成本低、見效快,故當前的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并不適宜在農村且不發達地區發展。其四,有利于市場機制的引進。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招攬更多的游客。而要切實達成以上目的,則必須隨時關注市場行情,并基于當前的市場情況開展有針對性地營銷活動,這樣才能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旅游的“品牌”與“形象”,有助于引導農業共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繼而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的封閉意識,并促使農業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升[4]。
2存在的問題
新型生態旅游業以農業農村為載體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現狀、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前景、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為觀光農業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觀光農業既然屬于旅游業,其發展與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密切相關、農業觀光旅游是我國旅游業發展方向之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重在開發適應現代旅游需求的高水平生態旅游產品、在我國發展觀光農業,有著眾多有利條件等,具體請詳見。
1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2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旅游觀光農業分析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