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20:56: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孤寡老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養(yǎng)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工作匯報
如期而至,這是我大學的第一個長假。作業(yè)也由以前的寒假作業(yè)變成了現(xiàn)在的。回到家后,我腦海中馬上閃現(xiàn)出幫助孤寡老人的念頭。
我們村東頭就住著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雖然我和他沒有什么親戚關系,但論起來,我還應該叫他一聲爺爺。他本來有三個兒子,但不幸的是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去世了。本來還有一位老伴相依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現(xiàn)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無依,也沒有什么親戚。在我小時候,我們村比較窮,不說電視機少吧,就算是電也經(jīng)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們幾個小孩子經(jīng)常纏王爺爺給我們講故事。他的故事生動有趣,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月二十日早上,我剛吃過早飯就拿上打掃的工具來到了王爺爺家。快過年啦,我也為他老人家打掃一下衛(wèi)生,讓他也干干凈凈的過個年。
王爺爺起的也很早,他已經(jīng)吃過飯正在洗碗。王爺爺?shù)穆犛X能力已經(jīng)大大不如以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來意說清楚。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先是推辭,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答應。
一間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幾個小凳子外還雜七雜八的放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節(jié)儉習慣,現(xiàn)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東西整理好,畢竟年齡大啦,身體行動不便,屋子很久沒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掃出來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務又幫他擦洗了家具。幫王爺爺整理家務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無親無友無人聊天的孤獨。王爺爺年紀那么大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臨"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畢竟王爺爺已經(jīng)八十多歲,聽覺也不好,說話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帶傷感的說:"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我家啦,我現(xiàn)在啥也不能干,平時就是看別人打牌。現(xiàn)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聽不見。
下雨的時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從早到晚一個人也沒有。人老啦,誰還愿意跟一個老頭子聊天啊!"說著說著,老人的淚就掉了下來,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經(jīng)歷了那么多風雨的人,無數(shù)的苦難都沒有能讓他掉下一滴淚,但孤獨就把這位老人折磨的淚水直流。臨走時我答應王爺爺以后有空我就會來陪他聊天。小時候我們聽他講故事獲得了快樂,現(xiàn)在我聽他訴苦衷,卻能給他帶來溫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餃來到忘爺爺家。天還沒有亮,但王爺爺屋里的燈已經(jīng)亮了。小小的房屋顯得跟整個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嶺中一間古老的廟堂。我坐了一會就走了,老人這一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輕松了許多,這是我最有意義的一次寒假作業(yè)。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社會生活體驗機會,讓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獨和社會對他們照顧的不夠。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身為一個大學生不僅要有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的決心孤更要有為社會,為祖國分擔壓力的行為。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品嘗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樂趣。
三下鄉(xiāng)活動體會看望孤寡老人
三下鄉(xiāng)的另外一個工作就是負責看望孤寡老人.我們訪問的第一家,家里主要有五口人,婆婆夫妻二人,兒子和兒媳以及一個孫女.兒子是先天的智殘,孫女的頭一點偏,智力也有問題,屬于先天性遺傳.他們以前屬于農(nóng)村,后來征收了,地也不能種了.家里沒有辦法,老爺爺就在其他家里借了一點地種,在田地旁邊搭建了一個簡單的帳篷.他們的兒子是完全智殘,什么事也不能做.兒媳今年二十一歲,可能受了什她們兒媳沒有點問題,只是不愛交流,可以絕對可以找事做.
另外一家要更困難,他們家老婆婆和老爺爺都有低保,但是老爺爺已癱瘓在床,老奶奶也喪失老動能力,上廁所都要依靠板凳,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又聾又啞.他們家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他們每頓飯都要到外面去請人幫忙做.但讓我們感覺吃驚的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老奶奶一口的在說好,當我們問道她們還需要政府做些什么?他們說沒有要求了,他們對政府非常的滿意.
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依舊還是很多,所以我們的社會保障事業(yè)和愛心事業(yè)還需不斷地發(fā)展.但我感觸最深的是兩家對生活的態(tài)度.第一家家里有冰箱,有電視,地下也都鋪了地板磚,家里的生活也可以自理,但對生活很不滿意.而第二家可以說家里什么都沒有,桌子和椅子都是特別老化的那種,生活完全依靠別人,但從老奶奶不斷的喊著“好”以及從皺紋中透出的喜悅可以告訴我們他們是多么的滿意.看望孤寡老人讓我認識到了,生活不在是物質多么豐富,而在于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短短的幾天三下鄉(xiāng)活動讓我感受頗多.一個團隊最核心的東西是團隊文化,形成團隊文化之前,我們必須強調組織紀律性.然后我們要正確的認識這個社會,認識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真正的理解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當然感觸最深的是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面對我們的生活.生活中的痛苦不能一勞永逸,我們需要帶著腳鐐跳舞,而且是跳完我們整個人生.我相信這些點點滴滴的體驗會伴隨我的一生,是我一生的財富.
重陽節(jié)活動方案(最新)
重陽節(jié)活動總結
一、前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重陽節(jié)帶給我們的不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而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快樂和健康。他們需要的也許并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
創(chuàng)建一個敬老、愛老、養(yǎng)老、助老的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尊老敬老的優(yōu)良習慣,我們策劃、組織了這場老幼同樂歡度重陽節(jié)的活動。
二、節(jié)目形式:
圍繞的重陽節(jié)的主題展開,節(jié)目形式有歌唱、舞蹈、場內互動、向孤寡老人們贈送禮品等,主要以傳統(tǒng)節(jié)目(幼兒園兒歌、韻律操及適合老年人的歌曲)為主,少一些流行歌曲,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中穿插游戲,提高晚會的互動性和參與性,達到兒童老人聯(lián)歡的效果,有助于培養(yǎng)起兒童尊老敬老的習慣。晚會現(xiàn)場播放音樂(歡愉的,輕松的)。晚會進行時,從前至后用拍攝DV記錄,并在晚會的不同時段進行一些互動節(jié)目或抽獎活動,以活躍氣氛。
共青團老齡年終總結
20**年,團區(qū)委認真按照自治區(qū)老齡委的工作要求,結合全區(qū)共青團工作的實際,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以青年志愿者護老助老行動為主要載體,形成了長期抓與短期活動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在全區(qū)青少年中形成關心老人、愛護老人的良好氛圍。
一、20**年工作情況
20**年,全區(qū)各級團組織繼續(xù)深入開展青年志愿者愛老助老行動,以重點活動為載體,形成關心、愛護老人的良好氛圍。不但教育青少年要尊重老人,更注重在實踐上讓青少年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老人。
1.全年共組織了18萬名青年志愿者與孤寡老人結成對子,利用節(jié)假日期間去看望老人,給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護理、健康檢查等經(jīng)常性志愿服務,形成經(jīng)常性幫扶老人的長效機制。
2.元旦、春節(jié)期間,各級團組織以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實施10周年為契機,以“弘揚志愿精神,服務困難群眾”為主題,廣泛開展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動員、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廣大農(nóng)村和城市社區(qū)為孤寡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護理、醫(yī)療保健等服務活動。
3.3月5日,是第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當天,共有10多萬青少年深入農(nóng)村、社區(qū)和公益機構慰問孤寡老人,為老人提供健康檢查、義務看病等志愿服務。
中秋節(jié)愛心活動總結
中秋節(jié)活動總結
中秋佳節(jié)將至,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有許多孤寡老人期望得到人們關愛。為了給孤寡老人一份節(jié)日的關懷,南寧愛心QQ群在中秋節(jié)前組織了兩次愛心慰問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將愛心慰問活動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準備:
9月18日,南寧愛心QQ群管理員發(fā)出《中秋慰問孤寡老人》的倡議,立即得到廣大群友的支持,積極響應。管理員制訂了詳細的活動方案,請群友們提出意見和建議,并提供慰問對象的信息。群友們還在南寧時空網(wǎng)上轉發(fā)了活動方案,爭取得到更多人支持。為了把活動搞好,管理員峻豪、風格、揚帆等人提前到慰問點摸底,了解慰問對象的情況,以便做好慰問準備。9月27日和10月4日,峻豪、芳芳、揚帆、冰天雪地、落霞、502、猛男等群友分頭購買了慰問品,并落實了車輛運送慰問品。
二、活動情況:
(一)9月28日慰問活動
敬老院新上崗人員發(fā)言稿
各位同志們:
大家好!
關心愛護老人、加大老齡事業(yè)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一直是黨委、政府關心的重大社會事務。百善孝為先,敬老孝親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所倡導的傳統(tǒng)美德。而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不僅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與人生渴求,更是當今社會和諧、健康與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目前,“中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就我們而言,伴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老齡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每年不斷激增的老齡化人口都為政府的各項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尤其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隨著城區(qū)居民“421”結構的家庭越來越多,導致家庭養(yǎng)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下降,老人問題已不僅是個人的無奈,而是已經(jīng)成為全社會的隱痛。當越來越多的兒女為了生活四處奔波,顧不上到父母面前噓寒問暖,當越來越多的父母獨守空巢,靜靜守候遠方的兒女如候鳥般歸來時,有誰知道這些老人的所思所想?有誰牽掛這些老人的生活冷暖?正是因為這樣的無奈和孤單,使越來越多的老人患上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生活困難和生活障礙也逐步增加。如何讓這些老年人幸福快樂地安享晚年,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不斷加大老齡化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舉足輕重,這不但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尤其是在座各位同志的關愛和呵護。
關愛老人非一人之力,亦非一時之策,而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各位新進同志都要謹記助老之德,力添愛心之舉,不斷拓展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切實把關老人作為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要做的服務內容更加廣泛,服務質量和服務層次均得到不斷提升,充分發(fā)揮先鋒堡壘作用,為我們的老一輩獻出自己的熱情和愛心。
我國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情懷。關愛老人,關心老人的心理和生活,不僅是一份社會責任,更是我們每位員工所必備的一份擔當,它不僅需要所有員工不畏艱苦、不怕勞累的激情和決心,更需要我們在困難前不回避,在實踐中不推脫,在服務中不煩躁,在勞累中不抱怨的素質和修養(yǎng),它是我們積極投入城區(qū)建設的自覺活動,更是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傳承和發(fā)展。
郵政局黨委書記先進事跡
**市隸屬于江蘇省**市,是全國聞名的“長壽之鄉(xiāng)”。全市有百歲以上老壽星240多位,90歲以上老人超過4000人,80歲以上老人多達4萬余人,其中許多是孤寡老人。雖然地方政府給了他們衣食保障,但是他們日常生活,特別是內心世界的孤獨寂寞仍然非常需要幫助。這一切讓137名鄉(xiāng)村郵遞員看在眼里,記在心中。
137名鄉(xiāng)郵員承擔著**全市20個鄉(xiāng)鎮(zhèn)的投遞工作,每天工作近10個小時,每人日均投遞行程50多公里。但是,他們八年如一日,滿腔熱情地幫扶216位孤寡老人,為老人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用真愛、真心、真情筑就了一條播撒著文明新風的“愛心郵路”。
“愛心郵路”的誕生緣于一次群眾“上訪”。1998年11月的一個下午,**城西鹿門村村主任找到城西支局,見到支局局長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全村村民請求你們,無論如何要留下老陳,繼續(xù)跑我們那條郵路,哪怕工資由我們出!”原來,從1991年起,全國郵電勞動模范陳昭斌就開始義務照顧郵路上的一些孤寡老人,久而久之,和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舍不得老陳調到其他郵路上去。
這次“上訪”引出了一連串的愛心故事。
搬經(jīng)支局鄉(xiāng)郵員趙穎東一直默默地幫扶著郵路上的章瑞興老人。孤獨的老人愛好下象棋,小趙便纏著章老爹學起了象棋。細心的小趙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貼在老人的房門上,以便老人隨時找到他。一次章老爹突然生病,小趙接到電話后丟下手中的飯碗趕了十多里路,把老人送到了醫(yī)院。現(xiàn)在,那張紙上又多了一個手機號碼,那是**市人民醫(yī)院開展向“愛心郵路”學習活動,上門為老人義務體檢時褚雪峰醫(yī)生留下的。褚醫(yī)生聽說了章老爹和小趙的故事后,感動之余便把自己的電話也留下了。看到有更多的人來關心章瑞興老人,小趙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高興。
磨頭鎮(zhèn)的賈老爹是聾啞人,鄉(xiāng)郵員陳光俊與他結成了對子。去年10月,老人不幸癱瘓了,小陳為老人洗衣燒飯、端茶送水。今年2月8日傍晚,送完郵件的陳光俊又來到老人床頭,幫助老人翻身、吃藥、喝水,又熬了碗粥一勺一勺地喂下,安排妥當后才離去。沒想到,第二天小陳來到村頭,卻聽到了賈老爹去世的噩耗。他號啕大哭,為沒有能陪老人到最后一刻懊悔不已,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養(yǎng)老院見習報告材料
暑假如期而至,這是我大學的第一個長假。作業(yè)也由以前的暑假作業(yè)變成了現(xiàn)在的。回到家后,我腦海中馬上閃現(xiàn)出幫助孤寡老人的念頭。
我們村東頭就住著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雖然我和他沒有什么親戚關系,但論起來,我還應該叫他一聲爺爺。他本來有三個兒子,但不幸的是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去世了。本來還有一位老伴相依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現(xiàn)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無依,也沒有什么親戚。在我小時候,我們村比較窮,不說電視機少吧,就算是電也經(jīng)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們幾個小孩子經(jīng)常纏王爺爺給我們講故事。他的故事生動有趣,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六月二十日早上,我剛吃過早飯就拿上打掃的工具來到了王爺爺家。快過年啦,我也為他老人家打掃一下衛(wèi)生,讓他也干干凈凈的過個年。王爺爺起的也很早,他已經(jīng)吃過飯正在洗碗。王爺爺?shù)穆犛X能力已經(jīng)大大不如以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來意說清楚。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先是推辭,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答應。一間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幾個小凳子外還雜七雜八的放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節(jié)儉習慣,現(xiàn)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東西整理好,畢竟年齡大啦,身體行動不便,屋子很久沒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掃出來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務又幫他擦洗了家具。幫王爺爺整理家務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無親無友無人聊天的孤獨。王爺爺年紀那么大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臨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畢竟王爺爺已經(jīng)八十多歲,聽覺也不好,說話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帶傷感的說: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我家啦,我現(xiàn)在啥也不能干,平時就是看別人打牌。現(xiàn)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聽不見。下雨的時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從早到晚一個人也沒有。人老啦,誰還愿意跟一個老頭子聊天啊!說著說著,老人的淚就掉了下來,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經(jīng)歷了那么多風雨的人,無數(shù)的苦難都沒有能讓他掉下一滴淚,但孤獨就把這位老人折磨的淚水直流。臨走時我答應王爺爺以后有空我就會來陪他聊天。小時候我們聽他講故事獲得了快樂,現(xiàn)在我聽他訴苦衷,卻能給他帶來溫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餃來到忘爺爺家。天還沒有亮,但王爺爺屋里的燈已經(jīng)亮了。小小的房屋顯得跟整個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嶺中一間古老的廟堂。我坐了一會就走了,老人這一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輕松了許多,這是我最有意義的一次暑假作業(yè)。
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社會生活體驗機會,讓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獨和社會對他們照顧的不夠。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身為一個大學生不僅要有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的決心孤更要有為社會,為祖國分擔壓力的行為。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品嘗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樂趣。
全鄉(xiāng)老齡工作總結
鄉(xiāng)的老齡工作以老齡人為重點,努力把老齡人工作做扎實、做細致。根據(jù)縣老齡委和統(tǒng)一安排部署,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結合我鄉(xiāng)實際情況,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本轄區(qū)內積極組織群眾向老齡人宣傳國家的有關政策及有關精神
讓老齡人員了解國家的發(fā)展和繁榮。年初我鄉(xiāng)認真組織老年人共同學習《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切實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廣大老年人感受國家的強大與富強,切實提高他們的幸福感。
二、廣泛開展敬老活動,發(fā)揮老人余熱
今年上半年我鄉(xiāng)深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敬老、愛老活動,不斷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標語、宣傳欄、板報等宣傳工具,大力開展內容豐富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座談會、義診、集體勞動及入戶慰問等活動。重點慰問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特別是為80歲以上老年人申請到了生活補貼。極大調動了我鄉(xiāng)各族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三、扎實的為老年人服務
無怨無悔的敬老情
21年,他用勤勞的雙手,硬是把雜草叢生的荒山坡,改造成了瓜果飄香的“樂園”;21年,他承受著失去兩個兒子的巨大痛苦,把無私的愛獻給了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21年,他一言一行影響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共同演繹出和諧的樂章。他,就是蓬安縣興旺鎮(zhèn)敬老院院長、共產(chǎn)黨員奉崇權——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一名基層共產(chǎn)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工作中,樹立了光彩的豐碑。
一、對老人,他是“孝子”,問心無愧;對親人,他失愛子,不稱父職。“得”“失”交疊,折射出普通民政干部大愛無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展示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傾情為民的寬闊胸懷和舍己為人的高風亮節(jié)。
1986年正月24日,奉崇權手持鎮(zhèn)民政所的一紙介紹信,來到了當時的彌勒灣敬老院:四壁透風的破廟,5位衣衫藍縷、長吁短嘆的孤寡老人。此情此景,讓10歲就失去雙親的奉崇權,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鎮(zhèn)領導的期待,想起了入黨時鏗鏘誓詞,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對老人們說:“我來服侍你們,我給你們當兒子”。一句話、一輩子,39歲的奉崇權從此把自己與孤寡老人們緊緊連在一起,用真情溫暖著一顆顆孤寂的心,用人間至愛為老人們燃燒出最美的晚霞。
“我這輩子無兒無女,你待我比兒女還孝敬,我死后沒有什么,只有這一點心意留給你了。”已預感到不久將離開人世的鄭楊氏用顫抖的雙手從枕頭下摸出20元錢,摁到奉崇權手心。彌留之際的老人想起了自己悲慘一生、幸運的8年。8年里,“孝子”奉崇權洗衣做飯忙里忙外,尋醫(yī)拿藥盡心盡責,端湯遞水毫無怨言。為了卻見見遠房外孫女的心愿,崇權背著她翻山越嶺幾十里,沿途的村民感動地說:“這個人真是天下難找的孝順兒!”為了替這位飽經(jīng)風霜、歷經(jīng)103歲生命歷程的老人“風光”下葬,“孝子”崇權披麻戴孝,畢恭畢敬。
奉崇權18年如一日照顧癱瘓老人嚴明華的“孝心”,永遠定格在老人的心里。為防止生褥瘡,床單被套至少一周換洗一次,內衣、內褲隨臟隨換、隨洗;為便于吸收,三頓伙食以易消化的營養(yǎng)粥為主,還采取吸管喂食的辦法,一頓飯服侍著“吃”下去,至少要半小時以上。解不出大便,奉崇權蹲下身子用指頭掏,在場的醫(yī)生感動地說:“奉崇權一輩子愛干凈,照顧起老人卻一點也不嫌臟”。癱瘓臥床幾十年的嚴明華去世時,身上連一個瘡顆顆都沒有。他生前無數(shù)次含著眼淚說:“如果沒有奉院長,我10個嚴明華也死去了。”
侍候老人一天不難,一個月不難,一年也許亦不難!但是,同時侍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幾位老人21年,如果沒有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支撐,該有多難!21年來,奉崇權用熱情和笑臉迎來了25個入院的老人,用真情和愛心送別了9個長者,逝者平均壽命84歲;照顧過4名癱瘓老人,臥床時間最短1個月,最長的達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