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旅游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20:54: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內旅游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深究國內旅游業
提起旅游業,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國際旅游業。其實,國內旅游業也是旅游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國內旅游業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條件,對于發展我國旅游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七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國內旅游業研究論文
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中國發展國內旅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許多地區和部門遠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如此,國內旅游業在巨大的社會需求推動下已異軍突起,為中國單調的入境旅游業增添了幾分繁榮,但這種表象的繁榮掩蓋不了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從國內旅游業中的問題人手,闡釋中國旅游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并提出發展國內旅游業的幾點拙見,旨在引起社會、特別是旅游專業人士對國內旅游的深切關注。
一、當前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
1.國內旅游業還處在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階段,自然增長速度大于市場發育,國內旅游市場的混亂局面在短時期內難以根除。由于國內旅游需求的急劇膨脹超過了企業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手段所能達到的管理能力,我們在迎接國內旅游發展時可以說是準備不夠,倉促上陣。各地旅游部門對國內旅游認識的滯后致使行業無章可循,更沒有切實可行的行業管理手段來規范和培育國內旅游市場。除對三類旅行社有較強的市場準人管理手段外,對其他從事國內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還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個沒有法律和規章環境的國內旅游市場是滋生一切不正當行業行為的土壤。這就導致了國內旅游市場較為混亂,服務質量低劣;價格競爭和價格混亂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雖然《反不正當競爭法》業已實施,但在行業的經營中還未成為調節企業經營行為的普遍準則。而且一部分素質低劣的從業者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準則。
2.匱乏的人力資源使國內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潛伏著危機。中國未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這個社會的勞動大軍總體上沒有在工業大生產中和流水線上錘煉出嚴密的工作紀律,自覺遵守工作規范的風氣沒有廣泛流傳。而旅游業恰是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修養的行業紀律和行業素質。旅游業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其行業文化積淀比較淺薄,行業培訓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和國際旅游一樣,國內旅游行業的自身發展已超過了行業所能提供人力資源的能力。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直接從業者都在摸索著適合國情的路子,而誰又能保證在這種沒有規范的經營中道德胸威力能隨時戰勝金錢的誘惑力?如今一部分國內旅游從業者多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掙錢手段,而不是當作一種需要技能和行業紀律的事業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門成立三類社的目的只不過是為自己增設一個方便自如的小金庫而已,因此在經理和其他人員配備上也就按照自己“實用主義”的標準進行設置。
3.“交通瓶頸”問題仍是制約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交通業的發展速度。可以預見,發展中的中國交通業要從根本上解決迅猛增長的人流問題還有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這種局面使旅游業的發展喪失了主動性,也喪失了巨大的現實市場,旅游資源的浪費在所難免,中西部地區的“不可進入性”阻擋了國內旅游者的長距離流動。交通問題由此所產生的關聯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旅游旺季因為不能滿足旅游者交通票務問題而出現的投訴時有發生,這對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極為有害的。二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為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構成了障礙,許多本來可成為黃金旅游線路的產品皆因為交通問題而夭折。可以想見,沒有交通作為紐帶的旅游產品是極難在市場上立住腳的。
4.國內旅游產品的供給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中國旅游者大多屬于初級產品消費者,一些新奇的娛樂場所,海濱避暑,名聲較大的觀光景點和名勝古跡等較適合旅游者的需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希望花較少的錢和時間經歷最多的旅游活動。但由于中國旅游業的總體投入極為有限,所以旅游產品集聚性和規模性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時間和費用上支付長途旅行,這使得國內旅游產品的開發有了緊迫感。
國內旅游業研究論文
提起旅游業,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國際旅游業。其實,國內旅游業也是旅游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國內旅游業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條件,對于發展我國旅游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七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國內旅游業研究論文
提起旅游業,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國際旅游業。其實,國內旅游業也是旅游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國內旅游業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條件,對于發展我國旅游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七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國內旅游業與國際旅游業關系論文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七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第三,發展國內旅游業還可以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改善國民經濟結構。
國內旅游業認識論文
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中國發展國內旅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許多地區和部門遠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如此,國內旅游業在巨大的社會需求推動下已異軍突起,為中國單調的入境旅游業增添了幾分繁榮,但這種表象的繁榮掩蓋不了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從國內旅游業中的問題人手,闡釋中國旅游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并提出發展國內旅游業的幾點拙見,旨在引起社會、特別是旅游專業人士對國內旅游的深切關注。
一、當前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
1.國內旅游業還處在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階段,自然增長速度大于市場發育,國內旅游市場的混亂局面在短時期內難以根除。由于國內旅游需求的急劇膨脹超過了企業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手段所能達到的管理能力,我們在迎接國內旅游發展時可以說是準備不夠,倉促上陣。各地旅游部門對國內旅游認識的滯后致使行業無章可循,更沒有切實可行的行業管理手段來規范和培育國內旅游市場。除對三類旅行社有較強的市場準人管理手段外,對其他從事國內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還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個沒有法律和規章環境的國內旅游市場是滋生一切不正當行業行為的土壤。這就導致了國內旅游市場較為混亂,服務質量低劣;價格競爭和價格混亂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雖然《反不正當競爭法》業已實施,但在行業的經營中還未成為調節企業經營行為的普遍準則。而且一部分素質低劣的從業者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準則。
2.匱乏的人力資源使國內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潛伏著危機。中國未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這個社會的勞動大軍總體上沒有在工業大生產中和流水線上錘煉出嚴密的工作紀律,自覺遵守工作規范的風氣沒有廣泛流傳。而旅游業恰是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修養的行業紀律和行業素質。旅游業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其行業文化積淀比較淺薄,行業培訓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和國際旅游一樣,國內旅游行業的自身發展已超過了行業所能提供人力資源的能力。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直接從業者都在摸索著適合國情的路子,而誰又能保證在這種沒有規范的經營中道德胸威力能隨時戰勝金錢的誘惑力?如今一部分國內旅游從業者多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掙錢手段,而不是當作一種需要技能和行業紀律的事業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門成立三類社的目的只不過是為自己增設一個方便自如的小金庫而已,因此在經理和其他人員配備上也就按照自己“實用主義”的標準進行設置。
3.“交通瓶頸”問題仍是制約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交通業的發展速度。可以預見,發展中的中國交通業要從根本上解決迅猛增長的人流問題還有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這種局面使旅游業的發展喪失了主動性,也喪失了巨大的現實市場,旅游資源的浪費在所難免,中西部地區的“不可進入性”阻擋了國內旅游者的長距離流動。交通問題由此所產生的關聯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旅游旺季因為不能滿足旅游者交通票務問題而出現的投訴時有發生,這對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極為有害的。二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為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構成了障礙,許多本來可成為黃金旅游線路的產品皆因為交通問題而夭折。可以想見,沒有交通作為紐帶的旅游產品是極難在市場上立住腳的。
4.國內旅游產品的供給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中國旅游者大多屬于初級產品消費者,一些新奇的娛樂場所,海濱避暑,名聲較大的觀光景點和名勝古跡等較適合旅游者的需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希望花較少的錢和時間經歷最多的旅游活動。但由于中國旅游業的總體投入極為有限,所以旅游產品集聚性和規模性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時間和費用上支付長途旅行,這使得國內旅游產品的開發有了緊迫感。
談論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狀況及策略
旅游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并列為世界三大產業。旅游業一般分為國際旅游業和國內旅游業。國內旅游業是為國內旅游者服務的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它關系到國內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扣除1989年政治風波因素),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2、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游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游較少。一般游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據統計,在旅游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85%,而游覽購物僅占15%。旅游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2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額僅58元。
3、從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游熱點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游勝地,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象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于交通不便相對處于溫冷點。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為輔。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旅游者為主,杭州主
國內旅游業認識論文
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中國發展國內旅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許多地區和部門遠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如此,國內旅游業在巨大的社會需求推動下已異軍突起,為中國單調的入境旅游業增添了幾分繁榮,但這種表象的繁榮掩蓋不了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從國內旅游業中的問題人手,闡釋中國旅游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并提出發展國內旅游業的幾點拙見,旨在引起社會、特別是旅游專業人士對國內旅游的深切關注。
一、當前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
1.國內旅游業還處在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階段,自然增長速度大于市場發育,國內旅游市場的混亂局面在短時期內難以根除。由于國內旅游需求的急劇膨脹超過了企業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手段所能達到的管理能力,我們在迎接國內旅游發展時可以說是準備不夠,倉促上陣。各地旅游部門對國內旅游認識的滯后致使行業無章可循,更沒有切實可行的行業管理手段來規范和培育國內旅游市場。除對三類旅行社有較強的市場準人管理手段外,對其他從事國內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還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個沒有法律和規章環境的國內旅游市場是滋生一切不正當行業行為的土壤。這就導致了國內旅游市場較為混亂,服務質量低劣;價格競爭和價格混亂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雖然《反不正當競爭法》業已實施,但在行業的經營中還未成為調節企業經營行為的普遍準則。而且一部分素質低劣的從業者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準則。
2.匱乏的人力資源使國內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潛伏著危機。中國未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這個社會的勞動大軍總體上沒有在工業大生產中和流水線上錘煉出嚴密的工作紀律,自覺遵守工作規范的風氣沒有廣泛流傳。而旅游業恰是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修養的行業紀律和行業素質。旅游業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其行業文化積淀比較淺薄,行業培訓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和國際旅游一樣,國內旅游行業的自身發展已超過了行業所能提供人力資源的能力。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直接從業者都在摸索著適合國情的路子,而誰又能保證在這種沒有規范的經營中道德胸威力能隨時戰勝金錢的誘惑力?如今一部分國內旅游從業者多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掙錢手段,而不是當作一種需要技能和行業紀律的事業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門成立三類社的目的只不過是為自己增設一個方便自如的小金庫而已,因此在經理和其他人員配備上也就按照自己“實用主義”的標準進行設置。
3.“交通瓶頸”問題仍是制約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交通業的發展速度。可以預見,發展中的中國交通業要從根本上解決迅猛增長的人流問題還有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這種局面使旅游業的發展喪失了主動性,也喪失了巨大的現實市場,旅游資源的浪費在所難免,中西部地區的“不可進入性”阻擋了國內旅游者的長距離流動。交通問題由此所產生的關聯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旅游旺季因為不能滿足旅游者交通票務問題而出現的投訴時有發生,這對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極為有害的。二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為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構成了障礙,許多本來可成為黃金旅游線路的產品皆因為交通問題而夭折。可以想見,沒有交通作為紐帶的旅游產品是極難在市場上立住腳的。
4.國內旅游產品的供給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中國旅游者大多屬于初級產品消費者,一些新奇的娛樂場所,海濱避暑,名聲較大的觀光景點和名勝古跡等較適合旅游者的需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希望花較少的錢和時間經歷最多的旅游活動。但由于中國旅游業的總體投入極為有限,所以旅游產品集聚性和規模性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時間和費用上支付長途旅行,這使得國內旅游產品的開發有了緊迫感。
國內旅游業問題論文
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中國發展國內旅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許多地區和部門遠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如此,國內旅游業在巨大的社會需求推動下已異軍突起,為中國單調的入境旅游業增添了幾分繁榮,但這種表象的繁榮掩蓋不了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從國內旅游業中的問題人手,闡釋中國旅游業的內部結構調整,并提出發展國內旅游業的幾點拙見,旨在引起社會、特別是旅游專業人士對國內旅游的深切關注。
一、當前國內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
1.國內旅游業還處在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階段,自然增長速度大于市場發育,國內旅游市場的混亂局面在短時期內難以根除。由于國內旅游需求的急劇膨脹超過了企業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手段所能達到的管理能力,我們在迎接國內旅游發展時可以說是準備不夠,倉促上陣。各地旅游部門對國內旅游認識的滯后致使行業無章可循,更沒有切實可行的行業管理手段來規范和培育國內旅游市場。除對三類旅行社有較強的市場準人管理手段外,對其他從事國內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還沒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個沒有法律和規章環境的國內旅游市場是滋生一切不正當行業行為的土壤。這就導致了國內旅游市場較為混亂,服務質量低劣;價格競爭和價格混亂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雖然《反不正當競爭法》業已實施,但在行業的經營中還未成為調節企業經營行為的普遍準則。而且一部分素質低劣的從業者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準則。
2.匱乏的人力資源使國內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潛伏著危機。中國未經歷過工業革命的洗禮,這個社會的勞動大軍總體上沒有在工業大生產中和流水線上錘煉出嚴密的工作紀律,自覺遵守工作規范的風氣沒有廣泛流傳。而旅游業恰是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修養的行業紀律和行業素質。旅游業在中國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其行業文化積淀比較淺薄,行業培訓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所以,和國際旅游一樣,國內旅游行業的自身發展已超過了行業所能提供人力資源的能力。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直接從業者都在摸索著適合國情的路子,而誰又能保證在這種沒有規范的經營中道德胸威力能隨時戰勝金錢的誘惑力?如今一部分國內旅游從業者多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掙錢手段,而不是當作一種需要技能和行業紀律的事業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門成立三類社的目的只不過是為自己增設一個方便自如的小金庫而已,因此在經理和其他人員配備上也就按照自己“實用主義”的標準進行設置。
3.“交通瓶頸”問題仍是制約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交通業的發展速度。可以預見,發展中的中國交通業要從根本上解決迅猛增長的人流問題還有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這種局面使旅游業的發展喪失了主動性,也喪失了巨大的現實市場,旅游資源的浪費在所難免,中西部地區的“不可進入性”阻擋了國內旅游者的長距離流動。交通問題由此所產生的關聯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旅游旺季因為不能滿足旅游者交通票務問題而出現的投訴時有發生,這對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極為有害的。二是交通問題的存在為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構成了障礙,許多本來可成為黃金旅游線路的產品皆因為交通問題而夭折。可以想見,沒有交通作為紐帶的旅游產品是極難在市場上立住腳的。
4.國內旅游產品的供給還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中國旅游者大多屬于初級產品消費者,一些新奇的娛樂場所,海濱避暑,名聲較大的觀光景點和名勝古跡等較適合旅游者的需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希望花較少的錢和時間經歷最多的旅游活動。但由于中國旅游業的總體投入極為有限,所以旅游產品集聚性和規模性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時間和費用上支付長途旅行,這使得國內旅游產品的開發有了緊迫感。
國內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旅游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并列為世界三大產業。旅游業一般分為國際旅游業和國內旅游業。國內旅游業是為國內旅游者服務的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它關系到國內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扣除1989年政治風波因素),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年度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國內旅游人次(億人次)
回籠貨幣數(億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國內綠色建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