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防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4:01: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故障防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故障防控

電動機故障防控措施論文

摘要:交流電動機在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起著重要作用。而許多電動機使用年限長久并缺乏必要的保養維護.有的在惡劣條件下運行,所以時有電動機燒壞的事情發生。70%以上電動機燒毀的原因就是如此。就電動機燒毀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收及如何防止電動機發生故障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關鍵詞:電動機故障;解決辦法;缺相;電壓;軸承潤滑

一、三相電動機常見故障原因及解決辦法

1通電后電動機不能轉動,但無異響,也無異味和冒煙。

a電源沒通,至少兩相未通。控制設備接線錯誤,檢查電源回路開關,熔絲、接線盒處是否有斷點。

b熔絲熔斷最少有兩相熔斷。檢查熔絲型號、熔斷原因,更換熔絲,最好更換相應容量的斷路器-防止電動機單相運行。

查看全文

空壓機溫度故障防控措施論文

摘要:高排氣溫度就是空壓機因系統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引起的溫升故障。空壓機在運行中如得不到充足的潤滑或冷卻,會使機體處在高溫中長時間工作。而過高的油溫會降低輸氣系數和增加功率消耗,潤滑油粘度也會降低,過高的溫度還會使轉子和軸承材料的物理系數值產生變化,使軸承產生異常摩擦損耗,甚至出現軸承散珠事故,溫度過高還會使潤滑油在金屬的催化下出現熱分解,生成對工作有害的游離碳、酸類物和水分(結碳),嚴重時會使整個主機螺桿卡死或出現停跳現象,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關鍵詞:空壓機;高排氣溫度;故障排除;冷卻改造

前言

空壓機是一種對氣體進行壓縮的機械設備。氣體的壓縮依靠容積的變化來實現,而容積的變化又是借助壓縮機的一對轉子在機殼內作回轉運動來達到。空氣被壓縮后也就是對空氣做了功,其溫度必然要升高,再經過熱能的傳遞,傳到缸體上,缸體發熱,過熱就會出現所排出的空氣溫度超過規定值。而過高的溫度也會使機體內轉子和軸承材料的物理系數值產生變化,嚴重時會使整個主機抱死出現停跳現象,雖然空氣壓縮機廠家都對高溫加裝了保護裝置,但故障的存在也會使該保護裝置頻繁動作,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

我廠使用的是1998年引進的3臺康普爾注油式螺桿空氣壓縮機,型號DSR-10A,功率17•5KW,供氣壓力為0.7MPa,排氣量為67m3/min。設備實行三機兩運行,即兩臺運行一臺備用,產氣時間分別為8.6萬小時8.4萬小時7.9萬小時。由于投入運行時間較長,設備經常處在較高排氣溫度狀況下運行(76℃~95℃較多,甚至高達102℃),尤其在夏季最為明顯。在通過常規的處理方法,如更換潤滑油、空氣濾清器、清洗油冷卻器、冷卻水管路、甚至更換新的溫控閥等,使用效果仍不理想。

一、空壓機故障簡介

查看全文

柴油機油路故障防控策略探討論文

【摘要】文章首先討論了6135柴油機油路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6135柴油機;油路故障

目前6135柴油機被廣泛應用于國產工程機械之上,而且6135柴油機也在國產工程機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柴油機的使用時間的延長,柴油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柴油發動機的故障多發生在油路系統中柴油機油路容易出現故障從而嚴重影響了柴油機正常工作性能的發揮。柴油機油路故障主要有:低壓油路氣阻、油路堵塞、柴油機噴油泵故障和噴油嘴偶件早期損壞等故障。眾所周知,防止各種機械故障的產生要比排除故障更為重要,只要正確維護與保養、及時檢查與調整和提前消除故障隱患,故障發生率就會明顯降低。鑒于此,本文簡要談談6135柴油機油路故障的預防措施。

一、低壓油路氣阻故障的預防措施

在輸油泵或噴油泵的抽吸作用下,燃油從油箱經低壓油路送到高壓油路。若低壓油路密封不嚴,或油箱內油面過低,或油箱內油量較少而車輛傾斜停放和行駛,空氣會趁機進入油路;若氣溫高,燃油蒸發,也會在低壓油路形成氣阻,造成發動機工作不穩、自動熄火或發動機不能啟動。出現以上故障現象時應該采用以下措施加以預防。

1.1經常檢查低壓油路中油管、油管接頭及密封墊片、輸油泵和手油泵的密封狀況,若有漏油、進氣應及時修復或更換、低壓油管有裂紋、砂眼或當油管接頭墊片破損、不平、有溝痕及毛刺時,需要及時更換新品。

查看全文

城市消防設施及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城市消防設施聯網監測系統作為物聯網技術在火災防控上的成功實踐,在江蘇省得到了廣泛推廣。通過大量聯網單位接入以及系統長期運行,積累了大量消防設施監測數據,有待進一步挖掘應用,提升數據價值。文章以江蘇省城市消防設施聯網監測系統的監測數據應用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城市消防遠程聯網監測數據應用現狀,結合實際就如何利用聯網監測數據進行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質態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思路和算法模型。

關鍵詞:消防;聯網監測;物聯網;分析;模型

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強調“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消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當前火災高危單位多、消防隱患問題多、火災事故風險高、消防檢查任務重、消防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要做好社會面火災防控就必須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動態感知、智能研判、精準防控[1]。近年來,各地消防信息化建設腳步逐漸加快,城市消防設施聯網監測系統在江蘇得到了全面推廣,如何實現城市消防設施聯網監測數據深度應用,最大限度發揮城市消防設施聯網監測系統效能,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一、當前城市消防遠程聯網監測系統建設及數據應用現狀

江蘇省作為開展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系統建設較早的省份,全省現已接入聯網單位20133家,監測消防設施部件數3442萬余個,每天產生大量實時可靠的監測數據。全省各消防部門積極推動系統運用工作,安排專人值班,實時監測聯網單位消防設施運行、消防控制室值班情況,利用監測數據分析研判地區、單位的消防安全形勢,服務消防監督執法、單位消防安全管理[2]。以2019年江蘇南通聯網監測系統應用為例,共處置消防設施火災報警信息65萬余條、故障信息293.9萬余條,開展消防控制室視頻巡查564205家次,下發預警信息15206條,督辦問題單位4519家次,有效督促單位履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目前,系統應用還停留在檢索查詢、數據統計等初級階段,需要構建智能化的消防設施運行質態分析模型,自動挖掘出消防設施故障問題較多、缺乏有效維護、問題長期存在的消防隱患單位,充分發揮數據價值。

二、基于聯網監測數據的質態分析方法的具體實現

查看全文

大數據分析及盾構施工風險防控研究

[摘要]詳細介紹了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盾構風險防控方法,針對大數據分析方案設計、架構及原理、功能設計等進行了系統闡述,并結合具體項目開展了應用研究,表明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輔助施工單位建立立體綜合的盾構施工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降低盾構施工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發生概率,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盾構;大數據分析;風險防控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深入發展,盾構法施工面臨的特殊地質情況越來越多,隧道開挖向大直徑、長距離、大埋深的方向發展,地下工程地質環境的特殊性、復雜多變性、不可預測性以及施工過程中災害事故的突發性使得對環境影響的控制難度加大,特別是國家一批超大、超深埋、水下高風險隧道及小間距、大坡度等特殊地質條件的隧道掘進工程陸續規劃和開工建設,這對盾構連續、高效、智能、文明、安全施工提出了巨大挑戰。傳統盾構施工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目前施工建設的需要。但是,由于隧道建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物聯網技術不夠成熟,人機交互能力弱,數據的采集與上傳困難,尤其是高頻次、大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與分析滿足不了要求[1]。當前,信息化發展已經達到新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盾構TBM風險防控提供了可靠載體,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盾構TBM施工風險防控已經成為一種可靠高效的手段。

1盾構主要施工風險及案例

由于盾構/TBM本身結構復雜、設備工作環境惡劣以及人為失誤等因素,導致盾構/TBM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異常情況,輕則影響工程進度,重則造成重大事故。盾構主要施工風險可歸納為地質風險、設備風險和人為風險,據相關數據統計,其所占比例分別約為40%、30%和30%[2]。典型案例如下。案例一:天津地鐵2號線建國道~天津站區間,右線盾構因螺旋輸送機被水泥土固結塊卡死無法運轉,在開啟觀察孔進行處理時,發生突沙涌水事件。由于該地段的地質異常復雜,突泥及涌水量較大,導致地面塌陷,且左線掘進快于右線35環,左線線路高于右線,致使左右線隧道均發生局部管片變形破損開裂,最終被封堵回填并重新改線施工,2臺盾構被埋于地下,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后經事故調查發現,裝備掘進參數控制不當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類似原因還造成2007年11月南京地鐵2號線施工事故。案例二:2017年2月12日,廈門地鐵2號線過海段海東區間右線泥水盾構因突然遭遇未事先堪明的微風化安山巖基巖凸起,造成盾構刀盤刀具嚴重磨損停機達6個多月。因處海底,壓力高,遂決定采用帶壓進倉的輔助工法進行換刀作業,但在減壓艙減壓過程中操作不當發生起火,導致3人燒傷,后經搶救無效死亡,造成重大損失及惡劣社會影響。案例三:成都地鐵1號線南延線華陽站~廣都北站右線區間盾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對1~56環管片姿態進行復測,發現17~56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環垂直偏差達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構測量導向系統56環處顯示的盾構垂直偏差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實測偏差與盾構測量導向系統顯示偏差嚴重不符。經過調查,確認是操作人員誤操作,導致盾構VMT系統中輸入了錯誤的盾構推進計劃線數據文件,致使盾構按照錯誤的計劃線推進,導致盾構隧道軸線偏差。加之項目部未按照測量規定的頻次(每20環人工復測一次)進行人工復核,致使偏差不斷擴大而未能及時被發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3萬余元[3]。

2大數據分析平臺設計

查看全文

建筑消防設備日常管理

筆者曾在廣東省兩個市的消防支隊任職,參加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1年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消防專家督導工作,還對佛山、東莞、汕尾等城市的部分單位進行過消防監督檢查。在對上述各地的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查測試中,發現建筑消防設施的日常管理存在問題,影響了建筑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我們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改善建筑消防設施的管理現狀,保證建筑消防設施確實完好有效。

1建筑消防設施日常管理現狀

1.1現狀

(1)系統平時所處的狀態不利于發揮消防設施的最大效能。目前部分規模較大建筑的消防系統都是集中聯動型的,即要么全部聯動(“自動”狀態),要么全部解除(“手動”狀態)。在“自動”狀態下,如火災報警探測器接到火災報警信號或者發生誤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水流指示器動作、室內消火栓啟泵按鈕動作等,相關消防設施就會聯動動作:警鈴發出聲光報警、非消防電源切斷、電梯迫降、防火卷簾降落、防排煙風機啟動等。如果因誤報造成停非消防電、電梯迫降等聯動動作,容易給成生產經營造成混亂,甚至造成恐慌、踩踏等危險。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大型醫院、大型商場、綜合酒店、歌舞娛樂場所,后果可能更加嚴重。因此,大部分單位的消防控制中心都將系統設置在“手動”狀態。但是目前大部分系統的設置情況是一旦設置在“手動”狀態,除了報警信號能夠傳輸到控制中心外,其他所有消防設施都不能動作,即使手動啟動室內消火栓啟泵按扭、手動開啟排煙閥、噴頭玻璃球破裂噴水,消防水泵和排煙風機都不能啟動,實際上跟關閉消防系統沒有區別。甚至有些單位在消防水泵控制柜和防排煙風機控制柜上將水泵、風機的啟動方式設置為“手動”狀態,且消防水泵房和風機房無人值班,這種情況下連控制中心都無法啟動消防水泵和防排煙風機。

(2)系統故障多,未能保持完好有效。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很多單位的自動消防系統都未能保持完好有效,特別是作為系統聯動基礎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故障率較高。系統投入使用的前幾年運行情況一般都比較好,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系統的完好率就會降低,特別是使用時間超過10年的消防系統,大部分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而且由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探測器數量多、更新換代快、線路多且敷設情況復雜,經常出現原來安裝的探測器停產但其他型號的探測器不匹配、線路故障但難以排查、報警控制器損壞但未保存原設計資料或編碼資料而無法更換等情況,導致系統出現故障后維修難度大,部分單位干脆選則屏蔽、關閉等方式,或讓系統帶病運行。又如大部分消防水泵房都較潮濕,正壓送風機往往布置在天面且未設置風機房,也容易造成供電線路、設備損壞。(3)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整體水平偏低。自動消防設施種類多,工作原理復雜、抽象,不同設施之間關聯性大,要較好地掌握、操控各種消防設施,難度較大,而要全面系統地操控整個系統,難度就更大。從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情況看,大部分單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都沒有相關的專業基礎。由于過去對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的培訓、考試、資格認證不規范,規定不明確,部分人員即使經過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培訓取得上崗證書,對消防系統的構成、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以及不同設施之間的關聯性也是一知半解,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值班人員沒有經過專門培訓,更加不具備操作自動消防系統的知識和能力。

1.2原因

查看全文

呼吸內科護理管理分析

摘要:探討故障樹分析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醫院呼吸內科于2018年1月起在護理管理中應用故障樹分析法,查找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原因,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類總結,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和改進措施,強化護理質量管理。實施6個月后,比較實施前(2017年7~12月)和實施后(2018年1~6月)呼吸內科護理質量的變化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統計患者滿意度。結果:病區整體護理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基礎護理、病區管理、專科護理、護理安全、突發事件處理方面的評分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由5.00%降到1.67%,患者滿意度由88.33%提高到95.00%(P<0.05)。結論:故障樹分析法用于呼吸內科護理管理,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防控能力,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故障樹;呼吸內科;護理;管理

故障樹分析法是一種重要的安全系統分析方法,通過對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內在原因進行層層分析以識別系統中的危險因素,為后續決策的制定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近年來,故障樹分析法被廣泛應用于護理管理的風險評估,目的是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減輕患者的負擔和經濟損失,提高醫院聲譽[1]。本研究將故障樹分析法用于呼吸內科的護理質量管理,實施半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呼吸內科有病床78張,護理人員33人,均為女性;年齡23~46歲;學歷:大專4人,本科29人。職稱:主管護師1人,護師1人,護師19人,護士12人。以2018年1月實施故障樹分析法的時間為界,隨機選取2017年7~12月的60例患者為實施前,2018年1~6月的60例患者為實施后,實施前男39例,女21例;年齡35~58歲。實施后男37例,女23例;年齡37~60歲。實施前后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醫院呼吸內科自2018年起,結合臨床實際,應用故障樹分析法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實施辦法如下。(1)成立護理質控管理小組,加強護理風險防控。小組成員首先學習故障樹分析法相關知識。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呼吸內科的護理實際,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臨床資料,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根據護理不良事件的直接和間接因素,從操作技術、風險意識、護理環境、健康教育、儀器設備方面進行分類研究[2]。研究發現,護士專業操作不嫻熟、風險防范意識欠缺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工作1~2年的年輕護士,工作經驗不足,護理安全意識淡薄,急救器械和搶救藥品使用不熟練,對護理高風險因素缺乏預警。此外,護士人力資源短缺,護理工作量大也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針對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2)制定護理不良事件的應急預案。針對呼吸內科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如跌倒、壓瘡、管路脫落等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科室護士反復演練直到熟練掌握相應流程。完善護理不良事件的上報登記制度,確保護理不良事件及時上報并登記,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每月定期進行匯總反饋,納入故障樹中,組織全體人員學習交流,分析查找護理管理中的不足,并對應急預案持續優化改進,增強護士的風險防控能力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3)制定護士培訓考核計劃,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和專業素質。科室每月開展護士專項培訓,通過集體授課和小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律性和自我保護能力[3]。加強年輕護士的風險意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考核,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心理素質,使其能正確識別并處理護理工作的風險因素。新護士上崗前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合理分配工作崗位,采用層級帶教方式,高年資護士與低年資護士搭配,發揮高年資護士的傳幫帶作用,對護理不良事件早預警、早防范、早處理。(4)定期反饋改進,實現信息共享。開展全員參與的方式,病區護士參與到護理質控工作中,鼓勵護士對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潛在的風險隱患積極反饋上報。定期召開護理質量討論大會,護士長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匯報,對呼吸內科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建立改進跟蹤表,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4]。1.3觀察指標。①比較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情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管理、護理安全和突發事件處理五項,總分100分。②比較實施前后護理差錯發生率:內容包括墜床、跌倒、壓瘡、用藥錯誤等。③比較實施前后的患者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問卷分5部分,20個選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以(χ±s)表示定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疫情期間電梯管理倡議書

當前我省疫情形勢嚴峻,為有效處置電梯困人救援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縣市場監管局向駐臨各維保公司,各小區物業及廣大群眾提出如下倡議:

一、加強電梯安全管理。

根據電梯使用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制定完善電梯救援應急預案。保持電梯通風系統處于常開狀態,按照要求在首層電梯廳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人員聚集,對電梯進行定時清潔和消毒。

二、少用電梯、理性乘梯。

在疫情防控期間多走樓梯少乘電梯,進入電梯務必戴好口罩,不要在電梯里說話聊天。電梯人多時要避免進入,應選乘下一趟電梯。遇到電梯困人,應保持冷靜,通過呼叫電梯緊急報警裝置、撥打維保單位應急電話或96365進行求救。因小區進出嚴格管控,救援效率下降,請務必耐心等待,切勿扒撬電梯門,盲目自救。

三、加強電梯應急處置。

查看全文

高層建筑消防電氣論文

摘要:目前設計者應該熟悉和掌握的與高層建筑消防電氣有關的設計規范主要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以下簡稱“高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以下簡稱“報警規范)、「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以下簡稱“民規")等。前兩部是國家標準,后者是國家建設部的行業標準。三部規范對高層建筑中一、二類建筑的劃分以及對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置與要求總體來講是一致的,但從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規范也各有側重,有所區別。對設計者來說,國標是帶有強制性的,必需嚴格遵守,部標或行業標準應服從國標。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火災報警探討

一、消防電氣設計應遵循的規范

目前設計者應該熟悉和掌握的與高層建筑消防電氣有關的設計規范主要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以下簡稱“高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以下簡稱“報警規范)、「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以下簡稱“民規")等。前兩部是國家標準,后者是國家建設部的行業標準。三部規范對高層建筑中一、二類建筑的劃分以及對火災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置與要求總體來講是一致的,但從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規范也各有側重,有所區別。對設計者來說,國標是帶有強制性的,必需嚴格遵守,部標或行業標準應服從國標。

二、火災報警系統基本形式的劃分及設備設置

火災報警系統的形式應根據具體設計對象來確定,設計者首先必需搞清楚設計對象的建筑形式、規模、分類、建筑個體的分布等諸多因素,再根據這些因素來確定火災報警系統的形式。

查看全文

電力配網管理技術維護研究

摘要:配電線路是保障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很多配電線路都處在惡劣的環境當中,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容易出現各種故障。文章闡述配電線路常見的故障,分析導致故障出現的原因,提出加強電力配網管理和維護的建議。

關鍵詞:配電線路;配電網管理技術;維護

由于配電線路布置在開放的環境當中,平時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包括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因素,容易導致配電線路出現各種故障,影響配電線路的正常運轉,因此要加強電力配網管理技術在配電線路中的應用,從而更好地保障配電系統穩定運行[1]。

1配電線路常見故障

配電線路常見故障包括外力故障、短路故障、設備故障等。第一種是外力故障,外力故障是由于各種外力導致的故障。例如,市政施工影響。在施工過程中破壞了配電線路,進而影響到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轉。第二種是短路故障,這種災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災害引起的。常見的自然災害有雷電事故。在發生雷電災害時,雷電產生的強大電流會擊穿電線的絕緣體,導致線路出現短路,進而影響到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轉。第三種是設備故障,電力設備在長時間使用之后會出現故障,影響到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

2導致故障出現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