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患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03:07: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患關系
1護患關系的概念
護患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一方面是護理工作者,另一方面是患者。護患關系從患者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結,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在臨床工作中,與患者接觸最多的是護士,同時,護患關系的主動方也是護理工作者。
2目前引起護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2.1護士方面的原因
2.1.1有些護士工作不積極,怠慢,責任心不強是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護理人員大量缺編,護理工作責任重大,工作辛苦,而護士的待遇和地位相對較低,缺乏社會理解等因素。使得部分護士的生理和心理長期處于疲勞和淡漠狀態。缺乏工作熱情,而致工作被動、敷衍了事。在工作中,一些護士為了盡快完成護理工作。時常簡化操作規程,降低了患者的護理質量。
2.1.2護士的文化技術水平相對偏低。目前護士的知識結構、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和能力相對于醫療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存在差距。由于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所導致的醫療糾紛時有發生。如不會使用新儀器和設備、操作不熟練,可影響觀察患者病情,延誤患者的治療。
護患關系論文:護士和患者對護患關系的認知
本文作者:楊巧芳曹學云常玉蘭牛紅艷闊靜宋葆云工作單位: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臨床醫學部
患者對護患關系更滿意對當前護患關系患者認為很好的有84.7%,45.3%的患者對護患關系的改變持無所謂的態度;護士則24.8%認為很好,93.8%的護士希望改善目前的護患關系。人類會自動進行類別化,形成群體內偏好,從而夸大群體內部的相似性和群體之間的差異性。護士和患者是兩個不同的群體,按照群體利益化和利己的原則,護士和患者對護患關系的定位不同,對其認知上必然產生差異。因為優質護理服務要求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患者體驗到了如兒女般的關愛,甚至比兒女照顧的還要周到、細致,和精湛的專科護理。因此,患者認為目前的護患關系很好,這是優質護理服務的成效之一,不僅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呼聲,更使患者對當前的護患關系更滿意。而當前醫院的臨床護士呈年輕化趨勢,多數護士為獨生子女,依賴性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在工作中除提供專業化的護理技術外,還要依據情況為患者提供諸如洗頭、洗腳、剪指甲、擦洗等患者家屬想不到或不愿做的服務,甚至連兒女都不愿意做的大小便護理,會感到委屈、不情愿。因此應通過加強對護理內涵認知的培訓、患者溝通教育內容的調整,使雙方能夠相互理解,從而減少認知的差異。
患者對護患關系的發展趨勢充滿信心%%的患者認為護患關系會不斷的改善,說明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認可,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了良好的護理服務體驗。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護士由于工作緊張、長期輪班、體力過分消耗、缺乏同患者和家屬交流的時間和精力,患者對此認識不夠,造成護患關系緊張;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保證了人力資源,護士增加了為患者服務的時間,患者感到滿意,對護患關系的發展趨勢有良好的認知。34.8%的護士認為護患關系會惡化或不確定,與當前醫院管理層對護患關系的引導、培訓及對糾紛的處理方式有關。由此,強化良性護患關系的認知培訓,實施醫院內非苛責處理方式和引人非訴訟解決機制等科學的處理手段,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患者期待與護士成為親人或朋友72.7%的患者認為護士把他們當成朋友或親人來對待,60.1%的患者期待護士向親人一樣為他們提供服務,與報道一致,也與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是一致的,提示進一步的工作要圍繞患者的期望做好護理服務。而63.1%的護士則認為護患關系是服務關系,58.9%的護士期待護患關系是朋友關系。這與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環境有不同的認知和不同的行為有關。由于加床造成工作量增多,護士相對不足,工作緊張度增加,缺乏同患者和家屬交流的時間和精力,患者對此認識不夠,要求護理人員要高度關注自己,圍著自己轉,向親人一樣,因此,雙方的認知彼此有差異。
通過對護士情商、同理心等的教育,加強護患溝通,使護患雙方了解彼此期望,進而構建和諧護患關系。通過對護患關系認知的調查,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患者對目前的護理服務及護患關系感到滿意。本調查結果也提示,醫院管理部門要大力宣傳和引導良性護患關系,對出現糾紛的處理方式進行調整,采取減少懲罰措施,多幫助護士分析原因,正確引導護患雙方能夠理性認識糾紛事件,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等措施,來擴大對良性護患關系的認知和減少護患雙方對負性護患關系的關注;同時,要簡化處理程序,縮短等待處理的時間,促使護患關系的良性發展。
護患關系現狀論文
1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11護理方面
111護理隊伍年輕化,綜合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術。
112護士的溝通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要求還遠遠不相適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具體表現如下:(1)語言不規范:過于簡單、生硬而引起護患關系緊張。(2)溝通方式和技巧欠妥:以自我為中心,不顧病人想法;使用說教式的語言主觀判斷;談話中隨意改變話題,阻斷病人表達感情和信息,這些使病人及家屬心情不愉快,有礙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立。(3)在繁忙的工作情況下,溝通信息發出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不講成效同時忽略了病人的感受。
113工作中執行查對制度不嚴格,實施錯誤治療,使患者對護理人員不信任,甚至給醫院帶來了不良影響。
114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不主動,護理人員對病人的生命表現出冷漠或不以為然,對待病人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不耐煩,甚至指責病人或家屬,導致護患關系緊張。
護患交流技巧的探討
護士作為患者與醫生之間的聯系紐帶,掌握好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函待解決的問題[1]良好的溝通可以,(1)縮短護患間的心理差距,(2)是護士的基本工作,(3)防范醫患糾紛.良好的溝通語言可以傳遞美好的感情信息,增進醫患之間的情感,消除醫患之間的誤解,化解糾紛的隱患[2]。
在開展整體護理的今天,護患間溝通對于了解患者的心身狀況,向患者提供正確的信息,減輕患者心身痛苦,提高治療護理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認為護患之間溝通必須掌握以下技巧。
一、護士的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衣著、姿態與風度,美的儀表常給人以親切、端莊、純潔的印象。
1.護士潔白整潔的工作服、工作帽,不僅起著預防、隔離作用,還代表著護士的尊嚴和責任。因此,護士服裝穿著是有嚴格規定的。
2.護士的姿態
兒科護理護患交流研究
十九世紀,護理專業的創始人南丁格爾提出。護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近代的多數研究者也認為護理專業的本質是對人類的關懷和照顧他人的品質和能力的專業人才。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護士除了掌握必備的醫學護理常識外,還要自覺加強社會和人文科學的學習。.護患溝通是一種以治療性溝通為主要模式的復雜過程。在護患溝通過程中,護士作為健康照顧者,主要作用是為患者提供信息,給患者以指導和咨詢,幫助患者清楚的傳達信息的內容,解答患者的疑問。護患關系是患者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關系,它直接影響著患者心理的變化,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關系。護患溝通有利于維護和增進良好的護患關系。它同時有利于增進患者對護士和護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復,提高護理質量。護士只有運用好溝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從而獲得患者的全面信息,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護理計劃,以滿足患者生理、社會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影響護患交流的因素
1.1護士工作壓力大兒科住院患者多,環境嘈雜,工作繁重,勞動強度大,易使護士身心疲憊,產生煩躁厭惡心理。患者多護理人員少的情況普遍存在,護理人員只能機械地完成各項操作工作,無暇顧及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及必要的健康衛生知識宣教,或回答問題簡短、生硬,致使家長對護士的態度生硬產生反感引發矛盾。而且,醫囑錄入、辦理出入院、查賬等非護理工作占據了護士大量時間,使患者得到的護理服務減少,護士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減少。
1.2護士專業知識欠佳個別護士不思進取,理論技術水平難以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如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發錯藥,穿刺操作成功率低,對患者提出的質疑或咨詢不能給予合理的答復、前后(或醫護)矛盾等,都將使患者對其信任度降低,造成護患溝通障礙。而且個別護士穿刺技術不嫻熟,兒科護士每天面對的都是家庭的寶貝,接觸的都是不同層次、不同素質的家長,患兒家長都要求護士能一針見血,家長疼愛孩子的情緒嚴重干擾了護士的心理狀態,造成緊張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針見血,有的家長就不理解,產生不滿甚至投拆。
1.3患兒家長要求過高他們盼望護士的注射技術能“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當現實與期望值偏離時,則會產生不滿情緒。而且患兒多為獨生子女,一旦患病,全家出動,且情緒低落,性情急躁,護患關系一時難以融洽。孩子病了家長心情焦慮、緊張、慌亂,每個家長都希望找到一條就醫治療的綠色通道,在愿望沒能滿足,經排隊看病、取藥、輸液登記等幾個環節后已產生不滿情緒,再加之輸液穿刺不成功,不滿情緒一觸即發。
1.4溝通中的障礙患兒不善表達病情。患兒年齡在l4歲以下,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表述病情能力相差很大,嬰幼兒更是不能表述,因而對病情的診斷帶來不利影響。
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的效果及價值。方法: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情況,評估并計算各組發生護患糾紛概率及患兒家屬滿意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重視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能夠提高患兒依從性,預防糾紛情況發生,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護患關系屬于疾病治療期間護理者于患者之間最基礎的關系。然而,最近幾年,護患關系過度緊張,經常出現一些糾紛問題,尤其以兒科最為嚴重。患兒是每個家庭的寶貝,患兒家屬經常與醫護人員存在一些誤解與糾紛,由此產生矛盾。因而,在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應重視溝通,避免因言語歧義、表述不當等引起糾紛[1]。本文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98例患兒為例,探究護患溝通技巧的具體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5例,女童24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6.8±1.3)歲;其中9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3例患兒患腹瀉,20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7例患兒患其他疾病。觀察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4例,女童25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1歲,平均年齡(6.7±1.4)歲;其中10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2例患兒患腹瀉,21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6例患兒患其他疾病。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1.2方法。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干預,如監測患兒身體指標,對癥用藥治療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靈活采取護患溝通技巧,具體為:1)需開展預防性溝通工作,護理人員需在第一時間向患兒家長介紹其疾病的診斷結果,并對疾病可能的發展情況、并發癥、后續治療方法和預后效果等進行介紹,促進患兒家長對疾病的及時掌握,使其進一步了解患兒的發病情況。詳細為患兒家長介紹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緩解措施以及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叮囑家長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可適當使用嚴厲的語氣,使家長能夠了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2]。同時對于患兒家長提出的疑問要給予解答,解答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流程性和專業性,語氣要柔和,聲音不可太大,以免影響患兒休息,整個過程需要不時面露微笑,對于處于疾病狀態的患兒要給予撫摸安撫。對于部分費用較高或自費的檢查項目,需征求患兒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檢查,而對于必須進行的檢查,護理人員需向家長介紹其必要性和意義,耐心勸解。2)對于兒科部分常見疾病還需開展集體溝通方式,以講座的方式將患兒家長集中起來進行宣教,促進其對于季節性的兒童傳染病、多發病等的了解,詳細講解具體的發病原因、預防手段、治療方法等[3]。講座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在例行巡房過程中了解家長的疑問,并予以耐心的解答。3)開展理解性溝通。即在患兒入院時主動與患兒或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其病癥感受、飲食偏好、生活習慣、耐受度等基本信息。護理人員應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患兒家長焦急的心理,尊重其提出的部分要求,在不影響治療和護理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如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則需告知醫生予以解答,絕對不能因不知道就不回答。4)除了進行語言溝通以外,護理人員還需采取書面溝通方式,將兒科內常見的疾病知識編寫成健康宣傳單或手冊,將其發放給患兒家長,這樣也方便語言溝通時不在場的家長閱讀,從而進一步提升健康宣教的力度,使家長與護理人員之間形成更好的配合[4]。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情況。十分依從:患兒能夠主動配合護理,無哭鬧、吵鬧等情況;一般依從:患兒偶爾不愿配合護理,經安撫后可緩解;不依從:患兒哭鬧、吵鬧等不止,難以實施護理。總依從性=十分依從率+一般依從率。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滿意情況。總計10分,得分超過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超過6分不足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一般滿意,得分不足6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度=比較滿意率+一般滿意率。計算兩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1.4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20.0軟件對此次護理服務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表示計數資料,以卡方值檢驗,組間差異經P驗證,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患溝通藝術論文
【關鍵詞】護患溝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生活水平、知識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越來越多的醫院管理者充分認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醫院要求生存、謀發展,除了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外,更要轉變護理觀念,為患者提供高水準、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以滿足病人的要求。早在19世紀,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就提出護理是門藝術,近代的多數研究者們也認為護理專業的本質是對人類的關懷和照顧。專業人才認識到護理是實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議服務”衛生工作方針的重要力量,認識到“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整體護理思想維護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代表著護理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醫院改革和建設的崇高理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護士除了掌握必備的醫學常識外,還要自學加強社會和人文科學的學習,本文謹對護患溝通藝術的應用做一些初探。
1護患溝通的必要性
護患關系是患者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變化,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聯系。護患溝通是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陪護人員之間的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關系的主要內容,沒有護患溝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病人的滿意就是工作的目的,病人的康復就是護理工作者最大的心愿。住院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病人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如緊張、恐懼、焦慮、悲觀失望等),對疾病的轉歸有很大的影響。隨著人們對健康內涵理解的不斷加深,病人既希望從護患溝通中獲得與健康相關的知識以配合治療,也希望從護患溝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護患溝通的前提――信任
護患關系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在護患關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嚴峻形勢下,護理工作者只有在護理工作中不斷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患溝通,減少摩擦與糾紛,提供與社會進步、病人需求相適應的護理服務,才能有利于護患和諧的構建。
【關鍵詞】護患關系;現狀分析;護理對策
護患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之間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于護理的全過程。而在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面臨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形勢下,怎樣在護理工作中協調護患關系,減少摩擦與糾紛,已成為擺在護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護理工作者只有不斷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患溝通,提供與社會進步、病人需求相適應的護理服務,才能有利于護患和諧的構建。
1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11護理方面
111護理隊伍年輕化,綜合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術。
護患與話語藝術關系
語言藝術與個人的文化修養、整體素質有密切關系,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醫護人員的語言藝術對自身形象及患者疾病的康復關系密切。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有利于醫療事業的發展,有效地傳播醫療信息,可以加強與患者的聯系,可以準確地協調醫患之間的關系;從醫護者本身來說,有利于完善美好的理想人格。以人為本,救死扶傷,誠實守信,為民服務,寬厚豁達,樂以助人……今天不太成熟地歸納了幾點體會與大家切磋一下,權當拋磚引玉吧。
1有益的啟發
一位年老體弱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到一家醫院就診,一護理人員對他說:“你的病不好治,要住院,先回去多準備一些住院費。”患者聽后心情非常沉重,沒有拿藥就走了。后來他又到了另一家醫院,這家醫院的一位醫護人員和藹地對他說:“老人家,您別害怕,冠心病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病,只要堅持正規的治療,合理飲食休息,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您這病一定會見好的,請相信我們醫院的實力。”一席話打動了患者,他很快辦理了住院手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病情一天天好轉。足以說明,由于醫護人員講話藝術不同,在同一病人身上,卻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事雖不大,但卻令人深思借鑒。
2講話的藝術性及其特點
醫護工作者講話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從內容到技巧具有一定美感的有聲語言的表達,其特點是:
2.1主動性醫護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盡快了解他們的病情病史、性格愛好,從而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依賴感。
護患關系在骨科護理的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在骨科護理中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方法通過總結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并參考諸多相關的文獻資料,對在骨科護理中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方法以及意義進行了總結探討。結果護理人員應當掌握護患溝通的技巧,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這樣有助于使患者更快地消除對醫院以及醫護人員的陌生感,更好地適應患者角色,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幫助患者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更好地回歸社會等。結論骨科護理人員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應當認識到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各項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使患者得到更快更好地康復,減少糾紛事件。
關鍵詞:良好護患關系;建立;骨科護理;臨床意義
骨科收治的患者人數較多,且患者病情多樣,覆蓋各個年齡層,因此護理需求也較多。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護理工作發展的相對滯后使得護患關系成為了一種較為敏感的社會關系,要想保證各項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療效果以及院內安全,必須要重視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1-3]。本文就對在骨科護理中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總結。
1真誠熱情的態度、言行能夠消除患者入院后的陌生感
在骨科患者中,骨折患者為主要患者群體,由于骨折通常是在患者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使患者日常生活瞬間發生改變。患者在機體遭受痛苦、生活出現諸多不便的同時,心理上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4]。入院之后,患者一時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常可表現出焦慮、煩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情緒波動較大,對醫護人員的正常工作產生一定的阻礙,從而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為了改變這種現象,骨科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的時候應當熱情、耐心,主動向患者打招呼,介紹自己以及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病房管理制度等。將患者安頓好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檢查項目、治療方案等內容的介紹,指導并且協助患者完成各種檢查。通過真誠熱情的態度,使患者能夠對醫護人員更加信任、依賴,使其可以盡快消除對環境以及醫護人員的陌生感,增強治療信心[5]。
2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可以提升患者的配合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