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0:4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混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混凝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綜合大量文獻,概述了強化混凝概念、機理和影響因素;介紹了強化混凝技術在國內外的應用;總結了強化混凝技術和混凝劑的研究進展情況;提出了強化混凝技術和混凝劑在研究和應用方面有待解決的問題,以供今后研究參考。

關鍵詞:強化混凝混凝混凝劑絮凝絮凝劑

強化混凝是在常規混凝的基礎上,基于新型混凝劑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水處理工藝,能有效去除污染水體中的懸浮顆粒、膠體雜質、總磷和藻類等污染物質[1]。關于強化混凝,有強化混凝、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和強化絮凝等多種提法,本文統稱之為強化混凝。強化混凝技術的概念還沒有形成權威的解釋,筆者認為,強化混凝技術是對常規混凝中藥劑、混合、凝聚和絮凝任一環節或多環節的強化和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水中污染物,包括低分子溶解性污染物的凈化效果。

強化混凝作用機理與常規混凝并無太大差別,主要包括壓縮雙電層作用、吸附電中和作用、吸附-架橋作用、沉析物網捕作用和特殊混凝作用等[2]。向污染水體投入混凝劑后,一方面通過壓縮雙電層和吸附電中和作用,膠體擴散層被壓縮,ξ電位降低,膠體脫穩;另一方面通過吸附-架橋和沉析物網捕等作用使脫穩后的膠體相互聚結成大的絮體并沉淀,最終固液分離。新型高分子混凝劑的使用使以上作用得到強化,它不僅具有以絮凝體吸附水中非溶性大分子有機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又能對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機物產生很強的化學吸附和強氧化等多種凈化效果,從而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還和許多因素有關,其中包括混凝劑品種、混凝劑投加量、水質、水力條件、水溫、堿度和pH等。只有優化這些反應條件,使混凝劑在最佳條件下起作用,才能達到強化混凝提高常規混凝效果的目的。

1強化混凝技術在國內外的應用

1.1在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鉆井泥漿廢水混凝處理實驗分析

[摘要]以天津某鉆井作業場地泥漿廢水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不同混凝劑(FeSO4、PAC、PFS)、混凝劑投加量、初始pH,助凝劑PAM的投加對混凝處理后上清液濁度、TOC和泥漿沉降比的影響,優化確定了混凝處理的最佳工藝參數。結果表明,PAC對泥漿廢水混凝處理的效果優于FeSO4和PFS,當PAC投加量為200mg/L,廢水初始pH為10.0時,混凝處理靜置30min后,上清液濁度可降至38.3NTU,TOC去除率可達91.5%,處理藥劑成本約為0.52元/t,具有較好的應用可行性。此外,雖然PAM的投加能夠降低泥漿沉降比,但會造成上清液濁度升高。

[關鍵詞]鉆井廢水;混凝處理;聚合氯化鋁;濁度;總有機碳

鉆井工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泥漿廢水具有污染負荷高、成分復雜等特點,主要包括懸浮物、黏土、無機鹽、以及鉆井過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劑等。泥漿廢水組成的復雜程度隨著鉆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相應的泥漿水處理難度也越來越大〔1-3〕。泥漿廢水含水率約為30%~90%,pH偏堿性,若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4〕。在工程現場,鉆井泥漿廢水通常被排入貯水池中,經較長時間的重力沉降固液分離后,上清液進行外排,這一處理方法存在占地面積大、泥水分離效果差、處理時間長等缺點。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將泥漿廢水進行固液分離是其處理的關鍵,分離所得上清液可回用于鉆井工程中,減少水資源消耗,而沉淀泥漿在固結處理后可用于燒磚等行業〔5〕。本研究以天津某鉆井作業場地泥漿廢水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混凝劑、初始pH和助凝劑聚丙烯酰胺(PAM)對其固液分離的影響,并采用上清液濁度、總有機碳(TOC)、以及泥漿沉降比對比分析固液分離效果,以期為泥漿廢水的混凝處理工程實踐提供數據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試劑與儀器。試劑:氫氧化鈉、七水合硫酸亞鐵(FeSO4•7H2O)、鹽酸均為分析純,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PAM(陽離子型、相對分子質量約為900萬)、聚合氯化鋁(PAC)(Al2O3有效質量分數為28%)、聚合硫酸鐵(PFS)(質量分數為10%)均為工業品,由無錫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儀器:CM-02SS型臺式濁度儀,北京雙暉京承電子產品有限公司;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multiN/C3100TOC型總有機碳/總氮分析儀,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1.2混凝條件優化實驗。泥漿廢水采集于天津某鉆井作業場地,水質偏堿性,pH約為10.0,含泥量較高,自由沉降30min后,上清液濁度為100.1NTU,TOC為48.2mg/L。采用FeSO4、PAC、PFS作為混凝劑,分別考察了混凝劑投加量、初始pH和助凝劑PAM對泥漿廢水上清液濁度和TOC的去除效果,以及泥漿沉降比的影響,從而優化確定了混凝工藝的最佳運行參數。1.2.1不同混凝劑及其投加量對混凝效果的影響取150mL泥漿廢水于若干燒杯中,分別投加25、50、100、200、400mg/L的FeSO4、PAC、PFS,快速攪拌3min,靜置30min,固液分離后測定上清液濁度和TOC,同時記錄泥漿沉降比。1.2.2初始pH對混凝效果的影響取150mL泥漿廢水于若干燒杯中,使用濃度為1.0mol/L的鹽酸溶液和1.0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泥漿廢水pH分別為6.0、8.0、9.0、10.0、11.0,加入200mg/L混凝劑,快速攪拌3min,靜置30min,固液分離后測定上清液濁度和TOC,同時記錄泥漿沉降比。1.2.3PAM對混凝效果的影響取150mL泥漿廢水于若干燒杯中,加入200mg/L混凝劑,再分別投加5、10、15、20、30mg/L的PAM,快速攪拌3min,靜置30min,固液分離后測定上清液濁度和TOC,同時記錄泥漿沉降比。

2結果與討論

查看全文

混凝攪拌條件分析論文

摘要:通過模型實驗,探討了最優混凝攪拌條件。實驗結果表明:最優快速攪拌條件(GT值)與原水濁度、投藥量、水溫等有關;最優慢速攪拌條件(G值)與投藥量等有關,慢速攪拌時間(T值)宜大于15min。

關鍵詞:混凝快速攪拌慢速攪拌給水處理

混凝操作一般采用先快速攪拌(快速混合),然后慢速攪拌(絮凝)的水力條件。快速攪拌的目的是為了使混凝劑瞬間、快速、均勻地分散到水中,以避免藥劑分散不均勻,造成局部藥劑濃度過高,影響混凝劑(如:硫酸鋁)自身水解及其與水中膠體(或雜質顆粒)的作用。慢速攪拌是為了使快速攪拌時生成的微絮凝體進一步成長成粗大、密實的絮凝體,以實現固液分離。快速攪拌(混合)條件和慢速攪拌(絮凝)條件,現階段設計和生產中,通常是按某固定值進行設計和控制的,即按某固定G值(攪拌強度)T值(攪拌時間)設計和控制,而沒有考慮攪拌條件隨投藥量、原水濁度、水溫等的變化而變化。這樣,不僅會使混凝費用增加,而且有時還會使混凝效果惡化。本研究試圖通過實驗考察最優攪拌條件與投藥量、原水濁度、水溫等的關系,從而為生產中實時、最優地控制攪拌條件提供依據。

1實驗方法和條件

混凝研究通常是通過燒杯攪拌試驗,考察不同混凝條件下的除濁效果。由于該過程經過的環節太多(快速攪拌、慢速攪拌、沉淀、測濁度),難免給實驗結果帶來誤差。故本實驗擬采用直接測定絮凝體平均粒徑,以絮凝體平均粒徑為指標來研究混凝,因為混凝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雜質顆粒凝聚變大。絮凝體平均粒徑的檢測使用了絮凝檢測儀,該儀器的檢測值R(無量綱)可以相對地反映絮凝體平均粒徑的大小[1],而且該值不受水樣檢測部分污染及電子元件漂移的影響,并且還可以實現在線連續檢測。

1.1實驗裝置

查看全文

礦井廢水處理混凝沉淀過濾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綜合考察各礦井的礦井廢水的處理工藝,重點研究了混凝沉淀過濾技術的應用,伴隨著開采技術的快速發展,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水資源不可避免的會被污染,這會極大地影響淡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對礦井內部的水資源進行凈化處理,通過混凝沉淀過濾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礦井廢水;混凝;沉淀;過濾

1礦井廢水的主要處理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與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著一定數量的煤炭開采企業。在開發礦井的過程中,受復雜的地質環境影響往往會遇到地下含水層,另外煤礦的生產過程中也需要使用一定的水資源,并產生清洗和防塵廢水,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廢水,如果煤礦企業不對這些廢水加以處理利用,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在煤礦開發過程中由于需要乳化液等特殊的化學制品,所以礦井內廢水直接外排很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礦井水進行有效的過濾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國內的環保部門對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的達標處理是非常重視的,但是就目前國內傳統的礦井水處理辦法而言,處理技術還較為單一,不能夠普遍適用于礦井廢水處理要求。煤礦企業在進行日常生產作業的過程當中,如果產生了礦井水,大部分企業也只會重點關注礦井水的合規排放。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當前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鑒于當前國內對水資源的巨大需求,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不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首先會對水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其次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沉積物和化學物質,如果不加以處理就直接將廢水進行排放,會對周邊環境造成難以承擔的環境影響。當前國內較為常見的礦井廢水處理技術中,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過濾、沉淀與混凝沉淀在不同的現場環境下具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也是當前礦井水排放治理過程中主要處理技術;這四項技術都具有各自的使用場景,其中混凝沉淀過濾技術主要是針對煤礦開采過程中礦區內部產生的生產用水以及其他用水。

2礦井水處理回收的條件

當前國內礦井廢水處理中,在應用混凝沉淀過濾技術時,首先需要對處理的礦井水進行分析,通過了解礦井廢水的來源及特點后,針對性地對礦井水進行處理和資源化回收,促進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與充分利用。2.1礦井水的產生和特點。當前國內在進行煤炭資源開采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礦井水,這些礦井水的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由于煤礦開采過程當中破壞了原有的地質結構而產生的大量地下水,這些地下水不斷滲入礦井內部,除了會影響生產進度,還會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第二部分是來自于煤礦資源開采過程中生產用水的需要,在煤礦資源進行開采作業的時候往往需要通過水減少礦井內部的灰塵,利用水霧降塵的方式提高礦井作業的安全性。第三種礦井內廢水的來源是生產生活產生的消防用水和生活污水,這三種主要的廢水的來源都會導致礦井內部產生大量的廢水。綜上所述,以上三種水源的混合使礦井廢水本身具有一些特性,這些特性是由所處區域的地質環境,以及煤層及巖層中存在的化學物質決定的,因此要結合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地選用水處理工藝,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廢水的處理。通常,未經處理的礦井水在處理前會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顆粒,會對周邊環境和周邊水資源帶來極大的影響,并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化學需氧量超標的情況,因此必須達標處理礦井廢水。2.2礦井水的回收途徑。為了保證礦區周邊環境以及地下水資源的安全,就需要對礦井內部的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將礦井水處理成為達到相應標準要求的水質,并合理補充到生產和綠化用水中,也可深度處理后用作生活用水。一方面滿足煤礦開采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保護周邊水資源不受未處理的廢水的污染。將廢水進行處理后回收可以當做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使用,煤礦開采過程中礦井內部的消防用水和除塵用水屬于生產用水,而煤礦開采人員的洗漱用水、衛生用水和綠化用水等屬于生活用水,將排放水進行深度處理過后達到飲用水標準后,也可以作為煤礦開采過程中施工人員的飲用水。

查看全文

混凝動力學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首次從湍流微結構的尺度即亞微觀尺度對混凝的動力學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慣性效應是絮凝的動力學致因;提出了湍流剪切力是絮凝反應中決定性的動力學因素,并建立了絮凝的動力相似準則。文章指出擴散過程應分為宏觀擴散與亞微觀擴散兩個不同的物理過程,而亞微觀擴散的動力學致因是慣性效應,特別是湍流微渦旋的離心慣性效應。

關鍵詞:混凝土動力學

一、絮凝動力學的研究現狀

絮凝長大過程是微小顆粒接觸與碰撞的過程。絮凝效果的好壞取決下面兩上因素:(1)是混凝劑水解后產生的高分子絡合物形成吸咐橋的聯結能力,這是由混凝劑的性質決定的;(2)是微小顆粒碰撞的幾率和如何控制它們進行合理的有效碰撞,這是由設備的動力學條件所決定的。導致水流中微小顆粒碰撞的動力學致因是什么,人們一直未搞清楚。水處理工程學科認為速度梯度是水中微小顆粒碰撞的動力學致因,并用下面公式計算速度梯度:(略)

式中P為單位水體的能;μ為液體的動力粘滯系數。由于上面公式是在層流的條件下導出的,它是否適用于流態,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湍流的絮凝池。這個問題一直未有結論。實際上,上面公式是層流條件下的速度梯度。對于湍流來說由于湍動渦旋的作用,大大地增加湍流中的動量交換,大大地均化了湍流中的速度分布,所以湍流中的速度梯度遠遠小于上式計算的數值。既然如此,上面公式在給水處理的工程界中為什么可以用了半個世紀呢?因為上面公式中P(單位水體能耗)這一項與湍流中的微渦旋有著密切關系,從后面文章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正是這些湍流的微結構決定了水中微小顆粒的動力學特性和它們之間的碰撞。通過幾十年的工程實踐人們積累了上面公式大量的經驗數據,用此來指導工程設計當然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上述公式對改善現有的絮凝工藝并沒有任何價值。因為提高絮凝效果就必須增加速度梯度,增加速度梯度就必須增加水體的能耗,也就是增加絮凝池的流速。但是絮凝過程是速度受限過程,隨著礬花的長大,水流速度應不斷減小。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舉出一個完全與速度梯度理論相矛盾的絮凝工程實例。網格反應池在網格后面一定距離處水流近似處于均勻各向同性湍流狀態,即在這個區域中不同的空間點上水流的時平均速度都是相同的,速度梯度為零。按照速度梯度理論,速度梯度越大,顆粒碰撞次數越多。而網格絮凝反應池速度梯度為零,其反應效率應最差。事實恰好相反,網格反應池的絮凝反應效果卻優于所有傳統反應設備。這一工程實例充分說明了速度梯度理論遠未揭示絮凝的動力學本質。

查看全文

殘余水處理藥劑與污水處理論文

1循環水排污水的再利用方案

現使用的循環水排污水的回用方案為:將循環水排污水通過混凝澄清、過濾之后,再利用反滲透轉化為循環水補充水。在部分電廠使用的超濾裝置對去除水中的懸浮物以及膠體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超濾膜自身也會造成污堵,特別是在加入混凝劑以及助凝劑之后,其會有更加顯著的反應。另外,在循環水排污水的殺菌過程中,殺菌劑對超濾以及反滲透膜的壽命、清洗周期以及運行的費用有較為嚴重的影響。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就是對其加入緩蝕阻垢劑。目前使用較多的就是有機膦鹽酸、多元膦酸鹽,其有較多的優勢,例如化學穩定、較少的用量以及耐高溫。還可以有效遏制水中菌藻以及微生物的生成,從根源上避免形成微生物黏泥。但過量的使用藥劑也會使循環冷卻水排污水的后續處理受到一定影響。文章對殘余水處理藥劑對循環水排污水處理中混凝的影響加以分析,以使其影響降至最低。

2實驗部分分析

2.1藥品及儀器介紹

實驗中采用的藥品為AlCl3以及聚丙烯酰胺加之質量分數為50%的氨基三亞甲基膦酸,質量分數為45%的羥基亞乙基二膦酸和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實驗中使用的儀器包括:JJ-4型六聯電動攪拌器、實驗室臺式濁度測定儀LP2000-11型,HANNA,速臺式離心機TGL-18C型。

2.2實驗的具體方法及步驟介紹

查看全文

反滲透組合工藝處理稀土冶煉廢水

摘要:采用混凝沉淀-超濾和反滲透膜集成技術處理稀土冶煉廢水,考察了各處理單元及集成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采用不同的化學試劑對污染膜進行清洗,評價了膜通量的恢復效果。結果表明,膜集成技術能有效處理和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混凝-超濾能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濁度和重金屬,反滲透可以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和其它污染物,膜集成系統對廢水COD、NH4+-N、濁度、Zn、Cu和Pb的整體去除效率分別為95.3%、80.6%、99.2%、98.3%、95.3%和96.0%。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膜污染尤其是反滲透膜。膜污染以氯化銨鹽等無機污染為主,采用稀鹽酸清洗對污染膜的恢復效果優于氫氧化鈉、次氯酸鈉和EDTA。

關鍵詞:稀土冶煉;混凝;超濾;反滲透;膜集成;廢水處理

稀土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稀土元素主要由鑭(La)、鈰(Ce)、鐠(Pr)和釹(Nd)等17種元素組成,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性能,被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及國防軍工等高技術領域[1-2]。然而,稀土在冶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水質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已成為制約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以氨水為皂化劑的稀土冶煉過程,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氯化銨鹽),同時還含有有機物、重金屬等,直接排放不僅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傳統的稀土高氨氮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蒸發濃縮結晶、吹脫、汽提和磷酸銨鎂(MAP)沉淀等,但這些方法具有能耗高、處理成本高或易產生二次污染等局限性[4]。膜分離技術,如超濾(UF)、納濾(NF)和反滲透(RO)等膜分離技術是20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新型分離技術,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無相變、工藝簡單、連續化操作和環境友好等特點[5]。他們不僅可以濃縮鹽分(包括銨鹽)、截留有機污染物,而且產水還可回用于生產,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也是解決稀土冶煉廢水高鹽、高氨氮和有機污染物的有效途徑之一。采用膜分離技術處理稀土冶煉廢水已有相關的研究報道,它可以實現高鹽廢水的處理和回用[6-9]。但是,采用單一的膜分離技術往往較難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尤其是對于以無機鹽為主的高氨氮稀土冶煉廢水,采用膜集成處理工藝和相應的裝置,可實現高效、低能耗和資源化三者兼備的效果[5]。本研究采用混凝沉淀-超濾+反滲透組合工藝處理稀土冶煉廢水,考察各處理單元對污染物的處理效能;針對處理過程中引起的膜污染,采用不同的化學試劑對污染膜進行清洗,探討膜的恢復效果,以期為膜集成技術在稀土冶煉廢水中的應用和膜污染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1實驗部分

1.1材料和試劑。實驗廢水取自江西某稀土冶煉廠碳酸稀土沉淀過程產生的洗滌廢水,廢水呈中性,微渾,主要污染物為鹽類(以氯化銨鹽為主)、有機物及少量重金屬。pH為7.4~8.0,NH4+-N的質量濃度為10.5~11.5g/L,COD為300~590mg/L,Zn、Cu、Pb的質量濃度分別為0~5.3、0~2.6、0~0.5mg/L,濁度3~8NTU。實驗用的鹽酸、氫氧化鈉、次鈉酸鈉、EDTA、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和聚丙烯酰胺(PAM),均為分析純。1.2實驗裝置。實驗裝置由原水箱、混凝沉淀、超濾、保安過濾器和反滲透等處理單元等構成。采用全回流形式,超濾和反滲透濃縮液返回混凝沉淀單元。廢水首先經原水箱進入混凝沉淀單元(加PFS、PAC等絮凝劑)進行預處理,主要去除大的顆粒物、懸浮物和有機物等;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經過濾除去部分不溶物后進入超濾處理單元,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大分子量有機物等,降低進入反滲透膜的污染物濃度,超濾膜出水經保安過濾器進入反滲透處理單元,經反滲透膜深度處理后,出水排放或者回用于生產。1.3實驗方法。1.3.1混凝沉淀。選用常見的PAC和PFS2種無機高分子絮凝劑進行對比實驗,考察混凝效果,選出最佳混凝劑。為了改善無機混凝劑的沉降功能,采用PAM為助凝劑。無機-有機復合混凝劑相結合,可顯著提高混凝效果。實驗過程分別取100mL水樣5份,向水樣中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劑,將配置好的水樣放置于電動攪拌器攪拌,先以250r/min快速攪拌2min,再投加一定量的助凝劑PAM,然后再以60r/min慢速攪拌5min,靜置30min后,取濾液測定COD、濁度和重金屬含量。1.3.2超濾和反滲透。超濾和反滲透處理采用錯流過濾平板膜裝置。實驗用膜為PT超濾膜(材質為PS)和SG反滲透膜,膜的有效面積為140cm2。實驗溫度通過加熱、冷卻循環系統控制,在膜系統進出口分別安裝壓力表和旁路閥門用于控制跨膜壓力和切面速度。實驗過程定時測量膜通量,待穩定后記錄膜的通量J,并取樣測定原水和滲透液污染物的質量濃度ρf和ρp,以考察膜系統對污染物的截留效率。穩定狀態下的滲透通量的計算:J=V/(At)。(1)式中,V為滲透液體積,t為滲透時間,A為膜的有效過濾面積。污染物的截留率R的計算:R=1-ρf/ρp。(2)1.3.3膜通量恢復評價膜分離過程結束后,采用清洗劑對污染膜進行清洗,考察不同清洗劑對膜通量的恢復效果。膜通量的恢復率FR的計算:FR=JQ/J0。(3)式中,JQ和J0分別為膜清洗后的純水通量。1.4分析方法。COD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NH4+-N含量采用凱氏定氮儀(K9830)測定,重金屬離子含量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ICP-OES)測定,濁度采用濁度儀(2100N)測定。

2結果和討論

查看全文

污水處理站水處理分析及改進

摘要:對污水處理站的各個工序的處理能力進行分析,找出某個工序處理短板。對高濃度來水的水量、水質進行檢測分析,得出換牌料液清洗液、香料基(濃縮)換牌清洗水是處理的關鍵。采用混凝、微電解、厭氧等前處理工藝對污水站進行改造,有效降低高濃污水的污染物指標。

關鍵詞:污水檢測;香精香料;分析改進

1污水處理站處理工藝概況

廠區污水有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生產廢水主要來自生產工藝設備的清洗及地面清洗,內含有少量煙灰、煙末、糖料、香料、膠水等有機雜質。生活污水主要來自食堂及廁所化糞池排水。生產廢水與生活污水匯入同一排污管道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卷煙廠污水污染物濃度和色度都比較高,成分比較復雜,可生化性較差,水之波動較大,不易處理。污水處理的設計目標為經處理后需排放的的廢水水質應達到《廈門市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DB35/322-1999的一級排放標準,即:pH=6~9,CODcr≤100mg/L,BOD≤20mg/L,SS≤70mg/L,NH3-N≤15mg/L。主要工藝流程流程有機械格柵—初沉池—水力篩—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混凝池—二沉池等。

2污水站水質分析

2.1污水站各工序水質分析。對污水站各個工序處理能力進行測試,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可看出,當前,污水站的污水處理運行效果并不理想,對污水COD的去除效率為70%左右。對于一般高濃度有機廢水,當水溫在30℃左右時,負荷率可達10~20kg(COD)/m3•d。研究表明,UASB方法可以達到煙草廢水處理的二級排放標準,今后需進一步研究應用,提高厭氧的效果。經核查,厭氧工藝部分水流短路,停留時間偏短。采用回流泵加大回流量,以延長停留時間。廢水的來源主要包含項目原有的卷煙生產廢水和香精香料廠房投入使用后產生的高濃廢水。香精香料廠房投入使用前,污水處理站處理量大約為300000kg/天,COD溶度約為1000mg/L的卷煙生產、生活廢水,運營較為穩定。香精香料廠房投入使用后,產生的高濃廢水經常對污水站運行產生負荷沖擊。卷煙廠污水成分復雜,可以采取分質、分類的方式對污水進行預處理,如將污水分質為爆珠工藝生產廢水、油墨清洗廢水、香精提取線廢水,再根據每一類的污染物特點制定不同的處理方案,節約時間和資源。因此,如果能解決高濃廢水能有效地前置處理,實行集中收集,均勻排放,并降低來水的濃度,則能提高污水站污水處理效果。2.2高濃廢水分析。香精香料生產,根據工藝流程,產生如下8股廢水,編號情況、每天排放量如表2所示。對以上8個編號的廢水,從6個方面進行水質分析,詳見表3。通過以上水量、水質分析可以得出,換牌料液清洗液、香料基(濃縮)換牌清洗的水質污染量大,是污水處理研究的重點。

查看全文

酸化油生產廢水處理工藝研究

摘要:采用混凝沉淀+UASB+活性污泥法+A/O工藝處理酸化油生產廢水。調試運行結果表明:該處理工藝對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標CODCr、BOD5、NH3-N、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7.8%、97.4%、82.7%、96.7%,處理效果良好。

關鍵詞:酸化油;廢水處理;UASB;活性污泥法;A/O;混凝沉淀

某生物公司主要生產油化產品(油脂、硬脂酸、脂肪酸等),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主要包括大豆皂腳酸化過程中產生的工藝水與設備沖洗水,該廢水酸度大、濃度高、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好,屬于高鹽高濃度有機廢水[1]。本文采用混凝沉淀+UASB+活性污泥法+A/O工藝處理該生產廢水。

1廢水處理工藝設計

1.1廢水水質情況

廢水主要來自大豆皂腳酸化過程中產生的工藝水與設備沖洗水,每日產生的廢水量為45m3,具體廢水水質情況見表1。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污水站設計出水排放指標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氨氮執行《企業廢水氮、磷污染物間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具體指標見表2。

查看全文

城市污水廠處理試驗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我國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而要解決城市水污染的根本措施就是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我國經濟尚不發達,為了緩解資金不足與環境污染的矛盾,在目前正興建或擬建的污水處理廠中,往往采用先建一級處理,以后再逐步完善二級處理的策略。但以沉淀為主的一級處理有機物去除率較低(BOD5去除率僅為20-30%左右),難以有效地控制水環境污染,為了提高其去除率,必須加以強化處理廠來看,由于第二級生物處理單元能耗大,運行費用高,在目前資金缺乏的情況下,相當數量的污水處理廠經常單元能耗大,運行費用高,在目前資金缺乏的情況下,相當數量的污水處理廠經常處于停止運轉或半運轉狀態,實際處理深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使已投入的大量資金沒有充分發揮其環境效益,因此在二級生物污水處理廠中,也可以通過強化一級處理的方法來減輕二級處理的負荷。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城市污水強化一級處理技術已逐漸引起國內外水處理工程界的重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在本項研究中,主要對混凝法強化城市污水一級處理技術進行了試驗探討。混凝法目前主要應用于給水處理和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由于需要向廢水中投加大量的混凝劑,導致污水處理成本較高;另外污水水質常常急劇變化,致使混凝劑的投加量難以控制,從而限制了混凝法在城市污水處理領域中的應用,一般僅應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中。近年來,隨著化工工業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高效、廉價的絮凝劑;并且工業自動化技術在給排水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可以按水質指標自動投加混凝劑,因而混凝法與污水生物處理法相比越來越具有競爭能力。筆者采用目前常用的混凝劑聚合鋁強化城市污水廠的一級處理,并對該工藝與活性污泥法工藝運行費用進行了經濟分析比較。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主要材料

本試驗研究為實驗室規模。試驗污水取自武漢市水質凈化廠初沉進水口:混凝劑采用聚合氯化鋁。

2、主要分析測試項目及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