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感染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1:06: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呼吸內科感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呼吸內科感染因素及防治
近年來,醫院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醫院感染問題也引起了醫療界的極大關注。由于老年人基礎疾病多樣、嚴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發病率最高。同時,隨著社會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人群已成為呼吸內科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為探討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措施,現選取2006—2011年期間我院老年呼吸內科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如下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間,我院老年呼吸內科收治患者13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70.12±6.12)歲。
1.2方法:
采用總結回顧分析法將5年來關于老年呼吸內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資料、臨床治療資料等搜集整理,并通過與經治醫師、責任護士之間進行共同討論病例,分析影響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預防措施。
探析老年呼吸內科感染防控策略
摘要:結合長期在呼吸科臨床治理和護理工作的經驗,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發生院內內科呼吸感染的相關因素。針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病理和心理特點,對老年人呼吸感染的預防進行初步探討,為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預防提供依據。
關鍵詞:老年;院內內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預防措施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醫院老年人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發病率最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針對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討它的措施,以期拋磚引玉。
一、老年人醫院感染的易發部位
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及在我工作過的醫院的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輔助性檢查,診斷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判斷。一般來說,老年人在醫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經過對在醫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統計分析后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主要以呼吸系統感染為主;其次為消化系統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內科患者大部分年齡較大、患病時間較長,且容易反復發病,許多患者還長時間大量使用廣譜抗菌素,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個別醫務人員護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這些都成為醫院感染潛在的發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探索導致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的原因
【摘要】結合長期在呼吸科臨床治理和護理工作的經驗,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發生院內內科呼吸感染的相關因素。針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病理和心理特點,對老年人呼吸感染的預防進行初步探討,為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預防提供依據。
【關鍵詞】老年;院內內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預防措施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醫院老年人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發病率最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針對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討它的措施,以期拋磚引玉。
一、老年人醫院感染的易發部位
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及在我工作過的醫院的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輔助性檢查,診斷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判斷。一般來說,老年人在醫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經過對在醫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統計分析后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主要以呼吸系統感染為主;其次為消化系統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內科患者大部分年齡較大、患病時間較長,且容易反復發病,許多患者還長時間大量使用廣譜抗菌素,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個別醫務人員護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這些都成為醫院感染潛在的發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措施綜述
摘要:結合長期在呼吸科臨床治理和護理工作的經驗,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發生院內內科呼吸感染的相關因素。針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病理和心理特點,對老年人呼吸感染的預防進行初步探討,為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預防提供依據。
關鍵詞:老年;院內內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預防措施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醫院老年人感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發病率最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針對老年人呼吸內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討它的措施,以期拋磚引玉。
1老年人醫院感染的易發部位
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及在我工作過的醫院的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輔助性檢查,診斷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判斷。一般來說,老年人在醫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經過對在醫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統計分析后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主要以呼吸系統感染為主;其次為消化系統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內科患者大部分年齡較大、患病時間較長,且容易反復發病,許多患者還長時間大量使用廣譜抗菌素,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個別醫務人員護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這些都成為醫院感染潛在的發病因索。
2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臨床護理保護在呼吸內科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分析對呼吸內科護理用臨床護理保護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3月開始進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3月結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呼吸內科患者99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并分組,48例用臨床護理保護的為觀察組,51例用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并評價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比對照組高(P<0.05),護理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對呼吸內科護理用臨床護理保護,可以提高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康復,降低不良事件發生,且對護理的滿意度提高,改善了醫患的關系。
[關鍵詞]呼吸內科護理;臨床護理保護;護理滿意度
由于環境污染,細菌病毒感染,遺傳,輻射等因素,使得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呼吸內科疾病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部腫瘤,肺栓塞等,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1]。呼吸內科疾病會存在傳染,對護理人員造成一定風險,且會對其他患者產生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是需要進行護理保護,本研究分析對呼吸內科護理用臨床護理保護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9年3月開始進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3月結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呼吸內科患者99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并分組,觀察組48例,包括26例女性,22例男性,患者年齡44~77歲,平均(58.61±10.42)歲,對照組51例,包括25例女性,26例男性,患者年齡44~77歲,平均(59.03±11.5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沒有差異(P>0.05)。所有患者都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均符合呼吸內科疾病標準,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精神性疾病,造血、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阿爾茨海默癥史,無法配合本次研究。1.2研究方法。對照組用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安全知識培訓。觀察組用臨床護理保護:①安全護理:對具有嚴重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單獨隔離,且護理人員進出護理需穿防護服,帶護目鏡,注意自我的安全防護。在各個病區均放置空氣消毒機,常開窗換氣,每天使用含氯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對醫療垃圾進行分類放置,及時進行清理,對使用的注射器、輸液器分類收集和處理,收集時戴手套,禁止重復使用。對于沾有血液的器械和儀器,要對血液及時進行處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②健康教育:教育患者不要隨地吐痰,出病房戴口罩,并且勤洗手,多開窗通氣;③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更積極地面對治療;④護理人員安全培訓:對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自我防范意識。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顯著:沒有并發癥,沒有不良事件發生;改善:輕微并發癥,沒有不良事件發生;無效:出現并發癥,發生不良事件)[2]。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3]。1.4統計學方法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論肺部感染的臨床探析
【摘要】目的探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呼吸內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的易患因素、臨床特征和治療。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年6月~年12月收住內科的經微生物檢查證實54例繼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在呼吸內科病房中,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發生率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繼發院內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見的基礎疾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癥(593%)、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確診需結合痰培養,組織病理學和臨床表現來確定,病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611%)為主,氟康唑治療有效率922%。結論院內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統疾病繼發感染的重要病原體,而白色假絲酵母菌是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療外,積極的綜合治療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關鍵詞】肺;院內感染;真菌
analysison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respiratorydepartmentward
caizhu-ying,tangji-hong,wanglei,etal.departmentofrespiratorydiseases,putuohospital,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sceptiblefactors,clinicalfeaturesandtreatments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methodsthechartfilesof54patients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dmittedfromjunetodecemberinthewardofrespiratorydepartmentwerereviewed.resultstheincidenc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was38%.copd(518%)wasthemainpredisposingdisease,andcandidiasis(611%)wasthemostcommonpathogen.themainsusceptiblefactorsassociatedwith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arelong-termuseofbroad-spectrum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useofadrenocorticalsteroid(333%),anddiabetesmellitus.thereisnospecificclinicalfeature.fluconazole(922%)binedtherapyaswellastreatingfungusinfectionareimportantmeasurestoincreasethecurerateofnosocomialpulmonaryfungalinfection
[keywords]lung;nosocomialinfection;fungal
淺談神經內科住院病患感染防控應對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神經內科病房醫院感染狀況。方法:對2008年收治的2060例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結果:醫院感染率為6.04%,≥60歲患者為高危人群,感染發生部位依次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腸道等;主要基礎病為腦出血、腦梗死、顱內感染;住院天數≥15d感染者占85.08%。結論:神經內科病房為醫院感染的重點區域,年齡、住院時間、基礎病、侵入性操作等為影響因素,防治關鍵是減少危險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做好消毒隔離。
關鍵詞:神經內科;醫院感染;防護對策
醫院感染多發生在高齡、重癥患者。神經內科患者以年齡大、癱瘓多、意識障礙多、病情危重等為特點,成為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探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特點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確切了解我院神經內科醫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本院神經內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以分析危險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經內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預防性護理對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效果
老年人因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均持續下降,常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因此,醫院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可更好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本文探討預防性護理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150例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精神意識異常、認知功能異常、既往肝膽疾病史及合并重要臟器疾病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各75例。常規組:男45例、女30例,年齡62~85歲、平均(73.88±9.42)歲;干預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63~86歲、平均(74.15±8.29)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給予傳統護理,包括藥物指導、飲食指導、營養支持和病房護理等。干預組給予預防性護理,具體方法:(1)醫院風險管控。按照《臨床感染管理標準》進行抗感染風險管控,對護理管理系統進行完善,按照操作標準進行無菌操作,在各種護理服務前嚴格檢查手部衛生,一次性導管使用標準要嚴格落實,使用儀器前對儀器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2)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找到其負性情緒產生的誘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在病房和大廳內放置娛樂設備,如電視機、播放器等,循環播放呼吸內科常見病癥的相關知識、日常預防方法、治療方法等,播放輕音樂幫助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3)基礎護理和用藥指導。將病房內溫濕度控制在舒適標準內,定期進行消毒通風,提供干凈、整潔、衛生的病房環境,避免低溫、潮濕、干燥、空氣混濁等影響治療效果。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使用前仔細核對藥物服用劑量、不良反應、患者姓名等重要信息,嚴格把控患者的用藥情況,禁止濫用、誤用藥物。(4)外源性感染嚴格規避。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知識培訓,對其手部消毒意識進行強化,操作過程中要佩戴無菌手套,盡量避免細菌的交叉感染。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不動桿菌的耐藥性,為治療提供依據。方法查閱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微生物室有關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資料與數據,采用WHONET5軟件統計分析。結果不動桿菌對青霉素類藥物、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率超過84%,對第四代頭孢菌素中頭孢吡肟耐藥率為43%,對氟喹諾酮表現出極高的耐藥性。但對阿米卡星比較敏感,敏感率為62.5%。結論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不動桿菌逐漸增加,且耐藥菌株亦有增加趨勢,對輕、中度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議首選氨基甙類。
【關鍵詞】呼吸道感染;耐藥分析
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呼吸道感染菌群在不斷變遷,耐藥性亦日益嚴重。近年來,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AhC)導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日趨增多,引起的院內感染及爆發流行在國外屢有報道,且病死率很高。為合理選用抗生素,減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并最大限度降低AC的耐藥性,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們對本院64株不動桿菌進行了藥敏測定和分折。
1材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64株鮑曼不動桿菌均由我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胸外科泌外科住院患者痰檢標本分離所得,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齡50~89歲。
1.213種藥敏紙片復方新諾明(SXT)、頭孢噻肟(CTX)、環丙沙星(CIP)、慶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亞胺培南(泰能IPM)、頭孢他啶(CAZ)、氨曲南(AZT)、哌拉西林(PIP)、四環素(TET)、頭孢吡肟(FEP)、頭孢哌酮/克拉維酸(CSF)、頭孢曲松(CRO)。
藥學干預呼吸內科抗生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對呼吸內科抗生素使用的影響。方法分別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后)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480例患者,比較干預前后抗生素使用率、聯合使用情況與合理使用情況。結果干預后,抗生素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均明顯下降,差異顯著(P<0.05)。結論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可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同時促進呼吸內科抗生素合理使用。
關鍵詞: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呼吸內科;抗生素
近年來,隨著呼吸性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呼吸內科抗生素使用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合理使用現象[1]。因此,在呼吸內科抗生素使用中給予有效的藥學干預意義重大。本研究觀察了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對呼吸內科抗生素使用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分別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后)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干預前240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53.4±7.5)歲。干預后24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113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52.8±8.0)歲。干預前后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藥學干預方法①抗生素使用知識宣教:積極地向呼吸內科醫護人員宣傳抗生素使用知識,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并將相關知識編輯成冊,供醫護人員共同學習,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提高醫護人員對抗生素藥動學、藥理學及藥效學等方面的認識;②臨床干預:臨床藥師就患者具體情況與臨床醫師進行全面溝通,探討最佳使用方法,同時臨床藥師需積極詢問患者既往抗生素使用與過敏史等情況,從藥學角度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抗生素使用目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③處方點評:臨床藥師認真查看包含抗生素的處方,點評處方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包括抗生素選擇、給藥頻次、聯合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