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框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5:45: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本框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國際財政研究的基本框架
摘要: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財政問題,本質上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財政問題。借鑒國際財政的理論體系和分析方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財政———國際區域財政研究的基本框架,可以從國際區域財政導論、國際區域財政支出、國際區域財政收入和國際區域財政政策等四個方面去構建。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財政
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二戰以來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一個十分突出的現象和趨勢,對世界經濟產生著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而伴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財政問題也不斷地凸顯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擴展,傳統的國家財政理論分析框架已經無法對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政府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作出合理的詮釋,這需要我們從一個新的視野和分析框架———國際財政的角度去展開研究。因此,探討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國際財政問題,不僅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財政理論研究和分析方法的深入和拓展。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財政問題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體,為了達到最佳配置生產要素的目的,以政府的名義通過談判協商實現成員之間互利互惠及經濟整合的制度性安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興起,其背后隱含著多種因素,有著眾多的目標,既有促進貿易、收入和投資的需要,又有實現增長和發展的要求;既有獲取市場準入適應區域與全球化的意圖,也有出于安全和民主的考慮。這種以政府為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同時也是我們所討論的財政問題。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財政問題,是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相伴而生并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體———政府的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決定的。
遺憾的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模型中卻很少直接關注財政問題。以被視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核心的關稅同盟理論及其發展為例,維納(Viner1Jacob)及其后繼者們從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移效應、規模經濟效應、競爭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投資效應等不同層面和角度,分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成員體、非成員體乃至整個世界的生產、消費、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國際貿易、經濟增長等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的利益或損害。雖然該理論是從關稅及其效應分析這一財政問題出發,而且后來約翰遜、庫珀和馬塞爾等人在1965年也直接將“公共產品”引入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分析,并得出了關稅同盟更能滿足成員體政府對各種保護主義傾向的商業政策以及對工業化目標的偏好的結論(田青,2005),但總體看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模型基本上是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下的闡述,很少直接關注到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政府經濟活動及其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也沒有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一政府主導的利益追求和制度保障機制作出全面的闡述,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制約。
安全性評估基本框架分析論文
摘要:發輸電系統的概率安全性評估,是當前電力系統可靠性研究的學術問題前沿之一。文中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羅模擬法的發輸電系統安全性評估的基本框架,并對安全性指標體系、基本評估算法等進行了詳細論述。該框架借鑒了充裕度評估中比較成熟的技術,并將充裕度和安全性統一在同一個評估框架中。最后,對IEEE-RTS79進行了測試計算,驗證了評估算法的有效性。
關鍵詞:發輸電系統;概率安全性評估;蒙特卡羅模擬法
STUDYONBASICFRAMEWORKOFPROBABILISTICSECURITYEVALUATIONOFCOMPOSITEGENERA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S
ABSTRACT:Probabilisticsecurityevaluation(PSE)ofcompositegenera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sisoneofacademicfrontieroftheresearchonpowersystemreliability.BasicframeofPSEofcompositegenera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sincludingreliabilityindices,componentmodelsandevaluationalgorithmsisputforwardindetail.AMonte-Carlosimulationmethodbasedframeworkisdeveloped,andabsorbingcomparativelymaturetechniqueappliedinadequacyassessment.Theadequacyandsecurityareintegratedinasameassessmentframe.Atlast,theproposedmethodisappliedtotheIEEE-RTS79system.
KEYWORDS:Compositegenera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s;Probabilisticsecurityevaluation;Monte-Carlosimulationmethod
1引言
憲法社會學基本框架論文
摘要:現代憲法學的產生與發展依賴于研究方法的不斷更新。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和憲法文化的成熟,人們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尋求解釋與說明憲法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有助于強化憲法理論體系的實踐性與開放性。本文分析了憲法社會學在整個憲法學方法體系中的地位與功能,提出了憲法社會學的基本框架與方法。
關鍵詞:憲法,憲法學,社會,價值,體系
一。憲法現象與憲法學
憲法學是研究憲法現象產生、存在與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作為法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學首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憲法學性質決定了憲法學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研究對象、范圍與方法,同時直接體現憲法學體系的完整性。憲法現象是憲法學存在的基礎,客觀上反映了憲法學的社會功能與基本特征。在社會生活中,通過憲法調整而形成的社會現象都可納入到憲法學研究范圍。憲法現象通常具有四個要素,即憲法規范、憲法制度、憲法意識與憲法秩序。通過憲法規范的功能形成人類社會的憲法制度,而憲法制度的運行需要社會主體對憲法的理解與信任,最后通過各種社會不同力量的合力,建立和諧而穩定的憲法秩序。
憲法現象是綜合性的社會現象,包含著事實與價值、規范與現實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運用綜合性的知識給予解釋和說明。由于知識的分化與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各國憲法學都面臨著如何合理地建立解釋憲法現象的體系問題。憲法現象存在形式的多樣性,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不斷更新憲法研究方法的客觀必要性。在解釋憲法現象時,學術界經常采用的基本思路有兩種:一種是從憲法看社會,另一種是從社會看憲法。按照第一種思路,人們習慣于在憲法規范中體驗其憲法的價值,并把主觀的憲法價值落實到客觀的憲法世界中,主要依賴于對憲法的規范性的分析。但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的問題是,有可能限制人們觀察憲法問題的思維空間,以過于實證主義化的眼光分析多樣化的憲法問題。按照第二種思路,人們有利于在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體驗憲法價值,具有豐富的評價憲法現象的資源與方法,提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使憲法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但這種思考方式客觀上也有其局限性,如容易以社會現實的價值代替憲法規范性價值,無法有效地維護憲法的法的特征。那么,怎樣在憲法規范性價值與現實性價值之間尋求合理的平衡?針對憲法問題存在的特點,學者們努力在宏觀上建立憲法學研究方法體系的同時,也要通過憲法學分支學科的建設,豐富解釋憲法現象的方法。如在憲法實踐中已發揮學術影響力的憲法社會學、憲法人類學、憲法政治學、憲法心理學、憲法史學、憲法哲學、憲法經濟學等學科既是研究方法的新變化,同時也是整個憲法學體系的發展。[2]憲法學作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主要由本體論與方法論組成,而方法論是評價憲法學體系發展的重要因素。憲法社會學在學科性質與功能體系上,能夠滿足憲法現象多樣化的社會需求,為人們從社會角度客觀地分析憲法現象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憲法社會學的目標
論文投稿基本結構框架
是職稱評審中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大家能力提升表現的一個條件。論文有哪些特征是論文撰寫前我們需要掌握的事項。論文的發表成功與撰寫的細節問題是分不開的。現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論文的基本結構框架有哪些?
論文的基本結構框架主要包含:標題、捉著署名、摘要、關鍵詞、目錄、正文、參考文獻、注釋等等方面。以下是這些環節的詳細介紹。
1.標題
論文標題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語詞來反映最重要的特定內容與邏輯組合,大家在寫作的時候盡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寫省略詞,字符,代號,符號和公式等。論文標題一般不得超過30個字。
2.作者署名
論文的署名包括:參與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員,直接參與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貢獻的人員,參加撰寫論文的人員。如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聯合完成的論文,應根據每個人員的貢獻大小或根據約定排列名次。
財務會計概念分析論文
摘要:西方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非常重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我國于1992年的《企業會計準則》,部分地充當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角色,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并以此取代《企業會計準則》,已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
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由來及作用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稱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是由若干說明財務會計并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和評價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西方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70年代。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會計職業團體及一些著名會計學家的有關專題研究報告。然而,進入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原因是:(1)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落后于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70年代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企業兼并、融資租賃、物價變動影響和國際結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許多新的會計技術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2)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這樣,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的嚴厲批評。正是為了解決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給會計實務帶來的新問題,糾正會計實務中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現的分歧,為進一步發展會計準則提供一個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陸續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隨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都先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闡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報告。實踐證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會計準則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和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或沖突,保證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
2能減少準則制定過程中由于個人偏好或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以及“長官意志”等各種人為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科學性。
工商局構建懲防體系框架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局、市關于建立懲防體系基本框架的工作部署,深化構建具有工商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縣局黨組決定在全縣工商系統開展懲防體系基本框架構建工作。特制定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懲治與預防、教育與監督、深化改革與完善體制、機制、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著力解決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不斷鏟除工商行政管理領域滋生腐敗的土壤與條件,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更加自覺服務經濟發展、更加高效加強市場監管、更加有為強化消費維權、更加努力推進依法行政、更加嚴格鍛煉干部隊伍提供堅強保障。
二、目標任務
(一)基本框架:縣工商系統懲防體系基本框架建設模型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1)建立健全拒腐防變教育機制。
中韓財務會計概念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在中國新近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韓國新近的《企業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基礎上,比較研究了兩國概念框架的主要差別,剖析了這種差別存在的原因,同時評價了兩國概念框架的恰當性,最后指出了韓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基本準則韓國概念框架比較借鑒
2003年12月4日,韓國會計研究院會計準則委員會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以下簡稱韓國概念框架);2006年2月15日,中國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①。與英美相比,中韓兩國的會計環境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而,在會計準則基本理論問題的定位上,似乎應該具有較大的相似性,本文將對此進行考核,并試圖研究中韓兩國概念框架的差異及成因。
一、中韓兩國概念框架的主要內容及特征
(一)韓國概念框架的主要內容及特征
韓國概念框架由七章157個條款構成。主要包括引言、財務報告的目的、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財務報表、財務報表要素、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等內容。從總體上看,韓國概念框架在名稱、結構設計和內容安排等方面與IASB概念框架比較相似。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概念框架相比,韓國概念框架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研究論文
摘要:西方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非常重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我國于1992年的《企業會計準則》,部分地充當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角色,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并以此取代《企業會計準則》,已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
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由來及作用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稱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是由若干說明財務會計并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和評價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西方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70年代。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會計職業團體及一些著名會計學家的有關專題研究報告。然而,進入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原因是:(1)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落后于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70年代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企業兼并、融資租賃、物價變動影響和國際結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許多新的會計技術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2)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這樣,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的嚴厲批評。正是為了解決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給會計實務帶來的新問題,糾正會計實務中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現的分歧,為進一步發展會計準則提供一個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陸續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隨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都先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闡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報告。實踐證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會計準則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和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或沖突,保證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
2能減少準則制定過程中由于個人偏好或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以及“長官意志”等各種人為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科學性。
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研究論文
摘要:西方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非常重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我國于1992年的《企業會計準則》,部分地充當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角色,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并以此取代《企業會計準則》,已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
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由來及作用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稱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是由若干說明財務會計并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和評價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西方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70年代。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會計職業團體及一些著名會計學家的有關專題研究報告。然而,進入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原因是:(1)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落后于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70年代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企業兼并、融資租賃、物價變動影響和國際結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許多新的會計技術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2)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這樣,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的嚴厲批評。正是為了解決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給會計實務帶來的新問題,糾正會計實務中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現的分歧,為進一步發展會計準則提供一個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陸續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隨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都先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闡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報告。實踐證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會計準則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和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或沖突,保證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
2能減少準則制定過程中由于個人偏好或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以及“長官意志”等各種人為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科學性。
我國財務會計概念研究論文
摘要:西方發達國家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非常重視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建立了各自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我國于1992年的《企業會計準則》,部分地充當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角色,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并以此取代《企業會計準則》,已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
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由來及作用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稱財務會計概念結構,是由若干說明財務會計并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和評價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西方各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紀的70年代。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制定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會計職業團體及一些著名會計學家的有關專題研究報告。然而,進入70年代以后,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原因是:(1)傳統的會計理論概念明顯落后于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70年代以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企業兼并、融資租賃、物價變動影響和國際結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許多新的會計技術方法和新的會計準則。(2)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側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貫的理論框架。這樣,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一些重要的會計文獻往往觀點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觸,從而導致會計實務的混亂,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的嚴厲批評。正是為了解決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給會計實務帶來的新問題,糾正會計實務中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現的分歧,為進一步發展會計準則提供一個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理論依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開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陸續以“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隨后,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會計職業團體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也都先后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闡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報告。實踐證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會計準則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會計準則相關文件和內在邏輯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準則之間的矛盾或沖突,保證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縝密性。
2能減少準則制定過程中由于個人偏好或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以及“長官意志”等各種人為因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保證會計準則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