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插水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00:5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插水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機插水稻

機插水稻育秧分析論文

1大田軟盤泥漿育秧技術

1.1品種選用

選擇適合宣州區種植的耐肥、抗倒、優質、高產優良品種。早稻:中組3號、皖稻14、株兩優819、T優15;單季稻:武運粳7號、皖稻68等常規稻,兩優293、新兩優6號、豐兩優2號等超級稻和雜交稻組合。

1.2播插期

機插秧秧齡應控制在20d以內(葉齡3.5葉)。根據品種特性及氣候條件,為確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齊穗,中稻有效避免蟲害減少病毒感染、避開穗期高溫,宣州區早稻應于4月上旬播種,一季稻應于5月中下旬播種;麥稻區播種期應盡量后延,減少麥秧共生期,防止麥田稻飛虱、稻葉蟬傳播病毒,減輕水稻條紋葉枯病和矮縮病的發生。因機插秧秧齡較短,加之宣州區秋季氣溫波動性強,所以晚稻機插秧要慎重推廣,應選擇騰茬早的田塊,采用晚稻早熟品種,確保雙晚安全齊穗。

1.3秧床準備

查看全文

機插水稻軟盤育秧論文

1秧盤準備

每臺播種機備足10000張硬盤,以備軟盤脫盤周轉用;大田準備軟盤200~375張/hm2。秧盤規格:60cm×30cm×3cm。

2床土準備

要求選擇土壤肥沃、無殘茬、礫石、雜草的風化土或大田土,如選擇大田土則要鏟去上層10cm的表土層。按“曬干→碾碎→篩選(用4~6mm的篩子)→拌肥”的程序進行盤土準備。1kg床土加4g水稻壯秧營養劑,粉碎后拌勻,制成營養土,營養土以pH值6~7、有機質>1%為宜,1hm2大田準備1800kg床土。

3秧田準備

秧田與大田的比為1∶100,要求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面平坦、靠近大田或運輸方便的地方。在播種前15d整地施肥作畦,畦寬1.60m,畦溝寬0.25m、深0.20m,邊溝寬0.30m、深0.25m,畦面達到“平、光、直”。一塊田內高低差不超過3cm,秧畦作好后排水晾板,達到鋪盤時人在畦面上不陷腳。

查看全文

水稻插秧機安全運用與維護

昌黎縣水稻種植面積6.5萬畝,一直以來都是人工插秧,到了插秧季節雇工困難,并且費用大,水稻種植戶急切需要水稻插秧機械。2009年通過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我縣在水稻主產區茹荷鎮后七里,推廣水稻手扶插秧機2臺,當年機插水稻700畝,與手插水稻相比,機插水稻均勻抗倒伏,省工省時且增產,畝增產水稻50余公斤。根據機插水稻戶測算,每畝機插水稻可節省人工費50元,并且能保證栽插期搶農時。2010年和2011年又連續兩年補貼購置78臺,全部是手扶水稻插秧機。隨著我縣水稻插秧機的增多,用戶對水稻插秧機的安全使用維修以及保養知識變得迫切起來。我們每年都與廠家聯合或發放宣傳材料和光盤對農戶進行培訓。通過幾年的培訓,筆者總結出了手扶水稻插秧機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項內容:

1插秧機安全使用注意事項

1.1啟動發動機前,應把主離合器手柄和栽植離合器手柄放到分離位置;搖動啟動手柄時要向內側推緊,防止發生碰傷。

1.2調整取秧量時必須停機熄火,做其他調整、清理秧門或分離針時必須切斷主離合器。

1.3插秧作業時,船板上要保持清潔,防止秧盤或其他雜物纏繞傳動軸或萬向節;機手不能用腳去清理行走地輪與行走傳動箱間的雜物。

1.4經常檢查和緊固秧箱支背各部螺栓,防止因螺母脫落造成上滑道損壞。

查看全文

創建高產縣實施方案

為促進我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根據省農業廳《關于在全省繼續開展“推進機插秧創建高產縣”活動的通知》(農辦號)精神,經縣政府研究,決定開展“推進機插秧,創建高產縣”活動。為確保本次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一號文件為指導,以實施科技興糧為主戰略,以創建農技推廣方式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標準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新路子,堅持以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示范為主抓手,以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和服務對象,以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專家指導為技術依托,結合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大力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技術推廣服務效率和糧食生產效益,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二、目標任務

年全縣水稻插秧機保有量達45臺,計劃水稻機插面積達3萬畝;年全縣水稻插秧機保有量突破90臺,計劃水稻機插面積達6萬畝,水稻機插水平提高8%,達到15%;到“十二五”末,機插水平達到30%。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水稻機械化生產困境應對措施分析論文

摘要:發展水稻機械化生產的今天,如何發揮機械效能,提高標準化栽培技術水準,使水稻生產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產的首要問題。經過幾年的生產實踐及經驗教訓,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存在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探索與總結完善。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自2007-2009年跟蹤調查結果: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g產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多數選擇寧波或18馬力四輪車帶五鏵犁以翻地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積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溝,生地楞伐塊比例大,翻耕地塊一般需48小時浸透,增加泡田時間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約4~5小時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質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時間掌握不準,耙地過細膩,滲水速度慢,延遲插秧時間,高差大等都影響插秧與灌溉都不同程度影響插秧作業質量。

2、機械育苗質量差,壯秧效果不達標

查看全文

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論文

摘要:發展水稻機械化生產的今天,如何發揮機械效能,提高標準化栽培技術水準,使水稻生產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產的首要問題。經過幾年的生產實踐及經驗教訓,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存在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探索與總結完善。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自2007-2009年跟蹤調查結果

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g產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查看全文

探水稻田間機械插秧優越性論文

摘要:總結了**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縣水稻機插秧技術成果快速推廣應用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優勢;存在問題;對策

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推廣有利于突破制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當前的農業生產效率,加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加速水稻機插秧的推廣工作,推動**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解決水稻生產“瓶頸”制約問題,**縣農機部門在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以示范推廣為先導,做了大量宣傳與技術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前,水稻是**縣種植業的大宗產品,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盡管機插秧技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機插秧技術推廣面積和插秧機的推廣數量與社會需求仍有較大差距?,F將**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應用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一、**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推廣優勢

1.1機插作業市場廣

一是水稻種植面積大。水稻是**縣種植業面積最大、總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水稻面積逾6萬hm2,占全縣可耕地面積的69.2%,總產量為47萬t,占全縣糧食總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機械化插秧的前景廣闊;二是外出務工人員多。全縣常年有40萬青壯年勞力在外務工,在家多為婦女、兒童和老人,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

查看全文

插秧技術推廣問題及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總結了無為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無為縣水稻機插秧技術成果快速推廣應用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優勢;存在問題;對策;安徽無為

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推廣有利于突破制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當前的農業生產效率,加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1-2]。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加速水稻機插秧的推廣工作,推動無為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解決水稻生產“瓶頸”制約問題,無為縣農機部門在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以示范推廣為先導,做了大量宣傳與技術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前,水稻是無為縣種植業的大宗產品,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盡管機插秧技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機插秧技術推廣面積和插秧機的推廣數量與社會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現將無為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應用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無為縣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的推廣優勢

1.1機插作業市場廣

一是水稻種植面積大。水稻是無為縣種植業面積最大、總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水稻面積逾6萬hm2,占全縣可耕地面積的69.2%,總產量為47萬t,占全縣糧食總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機械化插秧的前景廣闊;二是外出務工人員多。全縣常年有40萬青壯年勞力在外務工,在家多為婦女、兒童和老人,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

查看全文

水稻生產機械化措施論文

摘要:發展水稻機械化生產的今天,如何發揮機械效能,提高標準化栽培技術水準,使水稻生產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產的首要問題。經過幾年的生產實踐及經驗教訓,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存在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探索與總結完善。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問題;對策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自2007-2009年跟蹤調查結果

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g產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查看全文

水稻機械化生產困境以及解決舉措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普及,購機補貼范圍擴大,農戶購置機械積極性十分高漲,但實際操作技術應用水平低,生產作業質量參差不齊。農技、農藝技術不配套,各技術環節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使產量效益提高緩慢。

稻谷價格按照國家三等收購價計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連續三年最高畝產達到602kg,畝增產86kg稻谷,最高增產幅度15.38%,最低畝產487.0kg,但也有減產地塊,最多畝減產45kg,最大減產幅度為8.39%。增收部分來源于增產和節省投入兩部分。2007年機插總體表現為減產,2008年由于技術的逐漸完善,表現為增產點次多,增產幅度大,效益較可觀。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減產的情況下機插增產比例增大,增產幅度12%~15%,仍有減產地塊。但如果采用機械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水稻畝產達到600kg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黑龍江省阿城區何長海自2007年開始全程機械化生產種植,每年種植水稻200多畝,購置粉土機、育苗機、施肥機、收獲機等配套機械12臺套,在2009年種植東農429,平均畝產達到605kg產量水平。雖然水稻機械化生產總體應用水平還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水田整地機械應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學,質量難保證

多數選擇寧波或18馬力四輪車帶五鏵犁以翻地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積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溝,生地楞伐塊比例大,翻耕地塊一般需48小時浸透,增加泡田時間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約4~5小時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質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時間掌握不準,耙地過細膩,滲水速度慢,延遲插秧時間,高差大等都影響插秧與灌溉都不同程度影響插秧作業質量。

2機械育苗質量差,壯秧效果不達標

主要問題有軟盤床土厚度不夠,播量過大,秧田管理不科學。底土過厚或過薄,農戶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擔心底土厚盤根不好,插秧時漏穴,一般鋪設1.5cm以下,底土過薄種子密度大,床土養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齡秧苗出現發黃脫肥現象,出現小苗弱苗現象,播量過大,農戶過分擔憂插秧缺苗,補苗問題,隨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達到800~1000g/m2,播量大,單位面積秧苗根條數多,地下部水肥爭奪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長,苗弱,莖彈性減弱,第一鞘長增加葉間距拉長。插秧時植傷率提高。田間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機插秧要求適宜的株高、葉齡,否則對插秧質量有一定影響,秧田管理不及時,溫濕度不適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長最適宜溫度進行放風管理,澆水次數多,秧苗整齊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達到機插要求,田間易造成缺苗斷條現象,水分過大達不到旱育壯秧標準,盤根受影響不能形成毯式秧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