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3:49: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坑

探討基坑支護技術運用

1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平面呈長方形,基礎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PHC500(100)AB—C80I樁長20m,單樁承載力750kN。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四層(加坡頂),局部為五層(加坡頂),層高3.6m,地下一層,層高5.1m,總用地面積4185mz,地上建筑面積約4935m2,地下室面積1842m2。底板包括承臺厚度為1.2m,基坑開挖深度6.37.9m,建筑平面尺寸73mx36m,開挖面積約2185m2,周長約220m。基礎邊線距北側河岸最近處約14.5m;距南側兩棟七層的居民樓外墻最近處約18.Om;距西側一棟三層磚混辦公樓最近處約6.Om;東面場地比較空曠,距一棵保護大樹最近處約4.5m。因此,基坑施工要在保證支護結構的安全下,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北側駁岸及周邊建筑物、道路的安全。

1.1地質條件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場地較平整,地形起伏較小,地勢基本呈北高南低。場地地面標高為11.03~12.Olin。擬建場地范圍內依次分布近期人工填土層、新近期沖積形成的粘性土及粉土層、晚期沖積形成的粘性土及砂土層,具體如下:①~雜填土:濕,松散,以粉質粘土混建筑垃圾為主;①雜填土:濕,松散,以粉土、粉質粘土為主,夾少量碎磚瓦礫,局部夾淤質填土;②..粉質粘土:可塑,局部軟塑,粉質較重,局部夾粉土;②粉土:很濕,稍密,夾較多粉質粘土薄層;③一,粉質粘土:可塑~硬塑,局部粘土;③。粉砂:飽和,中密,局部夾較多粉土。

1.2水文條件

場地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和微承壓水。微承壓水存于③。層粉砂中,對本工程基本無影響,不予考慮。孔隙潛水主要存于①層填土和②層粉土中。地下水主要是降水入滲和河水補給,以蒸發和向河水補充為主,受季節性變化影響明顯。年最高水位埋深1.OOm左右,穩定水位埋深2.80~3.70m。

查看全文

基坑工程設計研究

摘要:本文概述了基坑工程的設計要點,針對基坑支護結構設計,地下水處理,土的抗剪強度取值,土壓力計算等問題進行闡述,結合某建筑基坑工程設計作出分析,對基坑工程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基坑工程;設計要點;探討

1工程概況及設計具備資料

某大跨度體育建筑工程,采用鋼網架結構,地下1層為設備層,地上2層為比賽訓練館及觀眾席。建筑面積約15000m2,建筑高度約30m,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結構抗震等級為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樁基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本風壓值取0.7KN/m2。基坑工程設計包括內容多,地下存在不確定因素,設計時需要的資料: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建筑物總平面圖及用地紅線圖;建筑物地下結構設計資料及樁基礎或地基處理設計資料;基坑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下設施及地下交通工程等的相關資料;基坑開挖深度(局部有加深部位須明確)等,上述設計用資料要求完整準確。本工程地下1層設備層,大面積基坑開挖,且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因設備要求局部須加深,設計時應進行支護結構的承載力,穩定和變形計算,基坑周圍支護結構設計必須保證地下結構施工及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以下是針對設計過程中的幾個要點進行探討性的簡述。

2基坑支護結構設計

基坑支護結構是在建筑物地下工程建造時為確保土方開挖,控制周邊環境影響在允許范圍內的一種施工措施。基坑支護結構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樁,墻式支護結構,如水泥攪拌樁,鋼板樁,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等,這些支護結構設計計算較為成熟,且有施工經驗,適應性強,安全較為可靠;還有其他支護結構,如水泥土墻,土釘墻等以及其他復合使用的支護結構,還要根據當地經驗設計施工。基坑支護結構的功能是為地下結構的施工創造條件,保證施工安全,并保證基坑周圍環境得到應有的保護。在進行基坑支護結構設計時,應從穩定,強度和變形三個方面滿足設計要求。首先基坑周圍土體的穩定問題,不要因滲流的影響,而造成流砂,流土,管涌以及支護結構,支撐體系等的失穩,要有防止失穩的措施;其次強度問題,支護結構本身是主要受力構件,構件要能夠滿足強度和穩定設計的要求;再次變形問題,在基坑開挖時,地層移動及地下水位變化,會引起地面的變形,其變形值不大于基坑周邊建筑物,地下設施的變形允許值,并且不能影響基坑工程基樁的安全及地下結構施工。本工程采用基坑周圍連續打鋼板樁和外圍打水泥攪拌樁復合使用的支護結構,根據基坑開挖深度,工程地質情況,周邊建筑物分布,土壓力大小等,進行支護結構設計,確定可行的支護結構,從安全,經濟,便于施工等方面來考慮,并且設計能夠滿足穩定,強度和變形三個方面要求。基坑支護結構設計是設計過程重要環節,涉及到工程經濟及安全問題,至關重要,應在各方面有所考慮,做好工程設計,創出優質高效工程。

查看全文

水利基坑排水技術分析

當水利工程處于地下水位較高,且土質為以粉土和粉砂為主的土質時,基坑開挖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基坑底部由于地下水滲水作用的影響而造成的流砂、管涌現象,這些無疑會給整個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基坑開挖之前要對工程所在地的土質信息以及地下水位信息進行詳細的勘察和分析,并且對于這種地下水位和地質情況要進行主動的降水措施,以提高基坑排水的效率。

1井管排水施工技術分析

井管排水是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技術中較為常用的一項排水技術,該項技術多用水沖沉井或者是用特定的鉆井工具鉆孔排水,例如使用回旋鉆孔機進行鉆孔的時候,預留孔外徑尺寸在400mm~500mm之間時,造孔回旋機的的直徑應該保持在700mm~800mm之間,在回旋機造孔的同時,為了防止井壁出現坍塌現象,要選用1.1至1.2比重的混合泥漿進行護壁處理,在整個鉆孔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孔內的泥漿與地下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差,泥漿的高度要高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同時泥漿的高度也要略低于井口的高度,保持3mm~5mm的落差。當整個管井的鉆孔施工完成之后,要對管井的底部進行適當的處理,要鋪填上5mm厚的黃砂,在黃砂之上要再鋪填5mm厚的細礫石或者是碎石,在底部處理完成之后再將鉆孔和井管之間的空隙用平均粒徑為含水土層粒徑8~12倍的細礫石或者是粗砂填實,這樣的處理能夠保證管井在抽水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填充物有效的過濾排水。井管施工時扶正器的安裝極為關鍵,首先要正確的選取扶正器安裝的部位,要安裝在管井的慮水部位,且保持50mm~60mm的間隔,成組安裝,每組扶正器的數量不低于4片且不高于6片,扶正器的安裝能夠有效的保證濾水管始終處于孔內居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其過濾作用。井管施工過程中,井徑和管徑的選擇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管徑與井徑之間要有一定的空隙,這個空隙能夠保證水清沙凈濾料能夠充分的填充,同時在管徑的尺寸能夠滿足排水需要的同時要合理的控制管徑尺寸的放大或者是收縮,這樣的控制能夠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和降低施工難度。

2明溝與集水井排水技術分析

明溝排水是目前各項建筑工程使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排水方法,水利工程在基坑排水處理中也經常會用到這項技術,這項技術操作非常便捷,使用的設備也比較簡單,基坑開挖的時候,基坑內部會由于地下水的滲透作用而出現一定的積水,這個時候如果積水并不是很嚴重則可以綜合運用疏導、堵截、抽排的技術來進行排水,這項技術較比于管井排水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和劣勢,其優勢是操作便捷,設備簡單,而劣勢則在于這項排水技術只能排出少量的基坑滲透水以及大氣降水,當基坑內部出現大面積的底下滲透水或者大氣降水時,則仍要采取其他的排水技術來配合明溝排水。在使用明溝排水時,如果基坑內存在自然地形的排水時應該盡量的利用地形的優勢進行挖溝排水,這樣不但能夠大大的節省人工投入,同時也會收到很好的排水效果。在明溝的修建的時候要合理的選擇明溝的走向和位置,盡量減少明溝走向對正常施工的影響,在決定排水溝干溝的斷面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基坑的排水要求以及地下水的滲透量和地形坡度。集水井的修建要根據現場的積水情況以及選用的抽水泵來合理的制定尺寸,集水井尺寸確定的原則一般以抽水泵15分鐘之內的抽水量為確定依據,其水容量應該略大于這個水量為宜。不論是管井排水或者是明溝、集水井排水都會涉及到水泵的選用,水泵在選用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考慮水泵放置的排水位置,距離過遠必然會造成工程量的增加,且會影響到排水速度,容易影響工程進度,如果距離過近則會容易造成排出水的回流,影響排水效率,因此在在排水泵的使用過程中不僅要合理的設置水泵的放置位置,同時還要設置專人負責水泵的日常工作以及維修,并定期對排水溝進行清理和疏通,避免出現二次積水現象。

3結論

查看全文

深基坑支護設計與巖土勘探技術

1軟質巖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點

1.1勘察工作的布工原則

對于軟質巖石基坑工程,勘察深度顯然不能以原來的條款作為依據.筆者認為:勘察深度應以滿足基坑側壁穩定性評價、穩定性計算及支護設計為前提,一般情況下,勘察深度可按開挖深度的,1.5~2倍考慮;若勘察范圍受到場地狹小限制,那么勘探點的布里宜采取盡可能利用場地條件的原則,并輔以開挖邊界以外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搜集工作。勘察手段以鉆探為主,并應輔以工程地質調查及室內土工試驗等工作。

1.2巖土工程條件分析

應提供地層結構及分布特征、地質剖面、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水文地質條件、場地水及巖土的腐蝕性等方面的資科,并應進行適當分析。因為它們是進行支護方案選型及基坑穩定性分析、內力變形計算不可缺少的資料,所以這些資料必須完整、可靠。

1.3周圍環境分析

查看全文

樁基內支撐在基坑支護的應用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是一項高風險、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學科、多復雜因素。近年來,隨著城市規劃的大發展,地下基坑的建設也朝著“寬、深、大”的方向發展,建設工程中建設地下基坑的技術問題增多。目前,安全是施工中最重要的問題,為了在不影響項目進度的情況下減少施工時間和成本,我們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安全,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鑒于我國深基坑施工現狀,對建設工程中存在的深基坑施工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科學的、具有潛力的對策,希望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筑;基坑支護;內支撐

深基坑支護是建筑施工的技術要點,必須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防止基坑內外發生滑坡,保證環境的安全和正常運行。基坑不斷擴大,形狀越來越不平整,給基坑支護施工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去研究和不斷研究更先進的樁基保護體系,保證開挖施工安全順利。

1城市建筑深基坑支護存在的問題

1.1基坑工程特點及建設現狀

雖然深基坑的設計取決于當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但也取決于相鄰結構、建筑物和地下市政管道的位置、抗變形能力和環境、現場條件。深基坑的設計有其自身的特點,例如:影響因素多、范圍廣、區域性和復雜性強。此外,地下采礦項目在同類項目中非常危險和復雜,存在與復雜巖土工程技術問題相關的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問題。隨著現代建筑中多層建筑的不斷出現,施工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基坑的挖掘和支護問題上,開挖對周邊道路、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實際施工中,必須重視深基坑的設計和施工,充分結合場地巖土條件和開挖特點,分析具體問題,按規定要求進行施工。(1)由于建筑空間有限,土地成本高,建筑項目被迫尋求欠開發。(2)建設條件日趨艱難,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增長等因素限制了城市地下建筑密度等諸多因素,使建設難度加大。(3)支護開挖的內部支護方式很多,常用的有深部地下混合樁、排樁、雙樁、地下連續墻、錨桿、土釘、拱形結構支護等。(4)基坑設計涉及重大風險,基坑失效后,可能會損壞鄰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線,造成高成本和經濟成本。

查看全文

基底分布軟弱土夾層深基坑支護方案

摘要:深基坑工程中,基底分布有軟弱土夾層將對基坑支護方案制定產生較大影響。依托東莞某深基坑工程,探討如何通過對包括周邊環境、基坑深度、基底分布有軟弱土夾層等設計條件的分析和使用,分步驟確定一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保護環境”的深基坑支護方案,為行業設計提供案例實踐經驗。

關鍵詞:軟弱土夾層;深基坑;基坑支護;基坑工程;支護方案

由《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廣東省標準DBJ/T15-20—2016》[2]可知,基坑工程支護結構選型時,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①基坑深度;②土的性狀及地下水條件;③基坑周邊環境對基坑變形的承受能力及支護結構失效的后果;④主體地下結構和基礎形式及其施工方法、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狀;⑤支護結構施工工藝的可行性;⑥施工場地條件及施工季節;⑦經濟指標、環保性能和施工工期。由上述7大條件可知,若遇到復雜的條件,要制定出一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并不容易,不同的深基坑工程,因為設計條件的差異,制定出的方案也差別較大[3-5]。本文依托東莞某深基坑支護工程,通過對項目地質條件、周邊環境、基坑深度等設計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技術、經濟、工期等因素,討論基底分布有軟弱土夾層時,如何分步驟制定出一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保護環境”的基坑支護方案。

1項目概況

東莞某深基坑工程東側為村莊,南、西、北三側均為市政道路,項目設2層地下室,占地面積約57500m2,周長1020m,基坑開挖深度4.6~11.1m。本項目具有以下特點:⑴場地由上至下巖土層分布為:素填土〈1〉、淤泥質土〈2-1〉、黏土〈2-2〉、細砂〈2-3〉、含砂粉質粘土〈3〉、砂質粘性土〈4〉,基巖為風化的花崗巖;⑵基坑開挖影響范圍存在細砂層,透水性較好,為場地的主要含水層,屬于潛水;⑶部分區段基坑土方開挖范圍主要分布素填土及淤泥質土層,工程性質較差;⑷項目主體結構基樁采用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PHC500-125-AB);⑸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工期緊、任務重,建設單位對成本控制十分嚴格。本次討論的對象是項目南側長度約180m的基坑支護,如圖1所示(討論區段)。

2主要支護設計條件

查看全文

深基坑施工及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深基坑施工及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分析深基坑施工事故影響因素,其次從深基坑施工計劃、施工作業體系、事故應急文件、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深入探討加強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本文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施工安全管理

隨著經濟水平日益提升,我國建筑行業迅速發展。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工程。依托科學的方式進行深基坑支護,不僅關乎施工安全,更能增加建筑物綜合建設效益。因此,每一個施工人員都應理解深基坑施工的操作要點,并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安全管理。

1工程概況

無錫蠡湖世茂“XDG-2018-22號地塊D地塊項目”,該項目位于無錫市濱湖區蠡溪路和老湖濱路交叉口,總用地面積16041m2,總建筑面積為76440m2,由4棟高層住宅樓,配套商業(4F)、配電房、水泵房等4棟配套建筑組成。其中1#、4#樓地上32層,2#、3#樓地上25層,地下2層(無人防)。場地為南北狹長地形,西側緊鄰地鐵4號線,重型車輛無法通行。東側為蠡溪河并緊鄰小區,南側道路允許輕型車出入。西側有電信管線,距離基坑邊約10m,埋深為0.1~2m;距離基坑邊約13m處有一根鑄鐵DN100給水管線(鑄鐵材質),埋深約1.2~4m;距離基坑邊約18m為800mm×600mm綜合弱電管網;距離基坑邊約22m處為PEDN160燃氣管線,埋深約1.2~1.6m,距離基坑邊約24m處為800mm×600mm3根10KV電力管線,為架空線路,高度約為6m。基坑西北角,地鐵附屬結構范圍內還有DN225PVC雨水,100mm×150mm監控等弱電管線,150mm×100mm1根0.22KV電力等管線,本工程±0.000相當于黃海高程5.15m,該工程基坑主要采用放坡錨噴和鉆孔灌注樁+內支撐支護形式,基坑側壁按二級考慮,西側臨近地鐵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設計。基坑實際大面積開挖深度約為-9.35~-10.35m。因此,為了基坑開挖時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必須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圍環境進行監測,以達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基坑支護斷面圖如圖1所示。根據該工程特點,著重分析該項目深基坑施工事故影響因素及加強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關措施。

2深基坑施工事故影響因素

查看全文

深基坑工程特點分析論文

(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

巖土工程區域性強,巖土工程中的深基坑工程,區域性更強。如黃土地基、砂土地基、軟粘土地基等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異性很大。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也有差異。正是由于巖土性質千變萬化,地質埋藏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不均勻性,往往造成勘察所得到的數據離散性很大,難以代表土層的總體情況,且精確度很低。因此,深基坑開挖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簡單地完全照搬外地的經驗。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個性

深基坑工程不僅與當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有關,還與基坑相鄰建筑物、構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網的位置、抵御變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圍場地條件有關。因此,對深基坑工程進行分類,對支護結構允許變形規定統一的標準是比較困難的,應結合地區具體情況具體運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學中強度(或稱穩定)、變形和滲流3個基本課題,三者融溶一起需要綜合處理。有的基坑工程土壓力引起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是主要矛盾,有的土中滲流引起土破壞是主要矛盾,有的基坑周圍地面變形是主要矛盾。深基坑工程的區域性和個性強也表現在這一方面。同時,深基坑工程是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及施工技術相互交*的學科,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影響的系統工程,是理論上尚待發展的綜合技術學科。

查看全文

地鐵深基坑監控量測與數據分析

目前我國已有42座城市獲批修建地鐵,徐州為第36座獲批城市,正處在“三線共建”的快速發展期,該區域地層地下水豐富、巖溶發育、上軟下硬、巖溶塌陷、老城為“城上城”,具有不確定性、高度非線性、隨時空域呈復雜變化性三大特點。地鐵建設之前,徐州基坑深度基本在10m以上,未曾有超深基坑工程施工經驗和變形監測基礎資料,這也是徐州地鐵基坑工程修建極具挑戰性、高風險性、高難度性的關鍵所在。縱觀全國,還存在著因勘察、設計、施工、監管、監測不當等造成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件,特別是由于基坑變形、失穩引起周邊建(構)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網等破壞,既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又造成了廣泛的社會負面影響,故對徐州新建地鐵城市來講,深基坑工程有必要通過嚴格監控量測累積地區變形經驗、優化工程設計、實現信息化施工,繼而保障基坑與周邊環境的安全和使用功能。

1工程概況

該車站東西向設置,全長153m、標準段寬21.9m、基坑深23.2~23.558m,采用地下連續墻+首道混凝土支撐+4道鋼支撐圍護結構形式,為3層雙柱三跨箱型框架結構,坑內管井降水。車站西南角凈距11.45m為快捷賓館,南側凈距13.03m為7層老舊住宅樓和服飾城,東南角凈距3.94m為醫院,東北角凈距10.71m為小學,西側凈距3.88m為在建高層深基坑。基坑范圍穿越地層主要為11雜填土(松散)、25-2粘質粉土(稍密)、26粉砂(密實)、24-3粘土(可塑)、24-4粘土(硬塑)、53-4粘土(硬塑)、122A溶洞、122-3中風化灰巖,場地在-3.4~-14.9m范圍分布的25-2粉土層、26粉砂土層均為液化土,在一定動水頭差壓力下,易產生流砂、管涌現象。

2監測內容及技術標準

該基坑安全等級、變形控制保護等級和監測等級均為一級,根據設計部門監測要求,結合本工程自身結構特點、基坑開挖特色、周邊環境和地質情況及已有工程類比經驗,經監測優化完善后確定本基坑監測內容及技術標準見表1。

3監測數據分析與變形規律總結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探討

摘要: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對建筑的整體質量起到基礎保障作用,對施工要點進行剖析,是優化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本文首先說明了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的重要性,然后重點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要點以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質量水平。

關鍵詞: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要點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質量和舒適性要求也逐漸提高。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對建筑的整體質量起到基礎保障作用,對施工要點進行剖析,是優化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

1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的重要性

基坑工程就是地基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基坑勘探、基坑挖掘、基坑支護、基坑回填等,主要目的是保障整體建筑的穩定性、安全性,對基坑周圍地理環境進行加固保護。隨著基坑挖掘規模的不斷擴大,基坑支護種類得到拓展,基坑作業深度不斷加深,使基坑支護的技術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基坑支護工程屬于地下作業,作業環境復雜,作業難度較高,涉及到的領域也較廣,要針對具體的基坑支護施工問題,分析施工現場的各種不利條件,化解施工難題,才能保證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質量。

2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施工要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