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形勢分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10:51: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形勢分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形勢分析

經濟形勢分析會議講話

今天召開這次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分析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找準存在問題,理清二季度工作重點,狠抓落實,力爭上半年實現目標任務“雙過半”。剛才,各有關部門對一季度經濟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各位市長就分管的工作作了發言。聽了發言,我感到大家對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把握較準,分析較透,總結成績實事求是,分析問題客觀實在,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我完全同意,會后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總體上講,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呈現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勁增強、平穩運行的特點,實現了“開門紅”。初步預計,一季度全市經濟總量達到億元,同比增長,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個百分點,比全省增速高出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位。

⒈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春耕生產全面啟動,全市完成春播面積近萬畝,其中糧食作物萬畝以上。及時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一類苗占,同比提高個百分點;二類苗占,同比下降了個百分點;三類苗占,同比下降了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改造更新果樹經濟林萬畝,種植優質牧草萬畝,種植早春蔬菜萬畝。牛存欄量增加萬頭,達到萬頭;出欄量增加萬頭,達到萬頭;牛奶、禽蛋等畜產品產量分別增長和。一季度全市農業增加值完成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萬元。

⒉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億元,增長,總量位居全省第位,增速為第位。完成銷售產值億元,增長。煤電企業產銷兩旺,一季度生產原煤萬噸,增長;發電量完成億千瓦時,增長。煤電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億元,增長,占全市規模以上增加值的,拉動全市工業生產增長個百分點。企業改革改制進展順利,已有戶企業制定了股份制改造方案,有戶正在調研論證,制定方案;有戶需要出售、轉讓、兼并或聯合的企業,方案已經批準,正在開展工作;有戶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大,一季度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億元,占年計劃億元的%,增長%。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新增個體戶戶,新注冊私營企業戶。個體私營經濟上繳稅金萬元,占年度調控目標的。

⒊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億元,增長。落實萬元以上各類建設項目項,總投資萬元,其中續建項目項,累計完成投資億元;新開項目項,完成投資萬元;儲備各類前期項目項,概算總投資億元。重大前期項目進展順利。平涼電廠二期項目已完成初可研審查;超高壓輸供電項目已完成選址;西平鐵路建設已列入鐵道部“十一五”建設規劃;萬噸甲醇項目已完成可研;兔里坪水庫項目建議書已上報省上待批。重大新開項目全面啟動。平定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招標;平涼城區電網改造項目正在實施;崇信縣銅城水庫開工準備已基本就緒;竹林寺水庫水資源綜合利用灌區工程已通過可研審查;農村沼氣項目已開工建設。華硯煤礦改擴建、華隴集團日產噸特種水泥技改等重大續建項目進度加快。招商引資工作有了新進展。一季度全市共洽談各類招商引資項目項,簽約項目項,簽約資金億元,落實到位資金萬元。

查看全文

政府經濟形勢分析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分析目前我區的經濟發展形勢。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分析形勢,統一認識;振奮精神,迎難而上。

*年對中國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困難多,機會也多。對余杭來說,今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今年是實現工業“三高三倍增”目標的起始之年,也是實施全區多項“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年,而當前我區工業經濟又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認真分析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就顯得尤為及時和必要。

近段時間,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了企業界和金融界的座談會,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也聽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見。在此,我首先要感謝包括今天參會百強企業在內的企業家們。在當前的困境下,我們的企業家們,沒有一味地退縮,沒有一味地埋怨,沒有一味地依賴,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這讓我感到由衷的欽佩。同時我也要向全區各金融單位表示感謝,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盡力為余杭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裕的資金。另外,我還要感謝區內各垂直管理部門,你們為余杭經濟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工業經濟對余杭意味著什么?工業興,則余杭興;工業強,則余杭強。工業經濟是全區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是推動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同時還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當前,余杭仍然處在一個工業加速發展的良好時期。去年,我區提出了從“工業興區”向“工業強區”轉變的戰略,而今天我們召開這個會議,就是要再一次振奮大家的精神,再一次奏響“工業強區”的最強音。

下面,我講三方面的意見:

查看全文

市經濟形勢分析講話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一季度全市經濟形勢分析會,主要目的是分析把握當前全市經濟運行情況,研究解決經濟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結合省、衢州市委市政府有關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二季度重點工作,努力推動我市經濟全面提升發展。剛才,有關部門結合自身工作,從不同角度對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作了細致深入地分析,幾位領導也做了很好的發言,反映的問題也都很有深度,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議,陳市長的點評也很全面細致,我完全贊同。下面,結合省、衢州市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精神和大家的發言,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上下合力,克難攻堅,一季度經濟運行取得良好開局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提升發展主線,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取得了經濟運行的良好開局。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6億元,增長12.8%,財政總收入與地方收入分別達到2.76億元與1.64億元,分別增長23.1%和22.9%。一季度我市GDP增速12.8%,增速同比放緩,總體呈現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與衢州市六縣(市,區)比較,12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我市有1項第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項第二(外貿出口、利用外資),3項第三(生產總值、招商引資、全社會投資),4項第四(規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額以上工業投資、園區投資),1項第五(地方財政收入)。總體上看,我市經濟承接了去年的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了一季度經濟運行的“開門紅”。具體表現為六大特點:

1、工業經濟高開高走,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9.3億元,增長34.3%,增幅是近三年來同期最高水平。外貿出口再創新高,共實現外貿出口額2782萬美元,增長87.4%。這兩項指標在衢州位居前列。農業生產穩中有升。全省春耕現場會在我市成功召開,全市春季農作物播種面積1.66萬公頃,增長5.9%,為全年農業發展打下了基礎。畜禽存欄量繼續增長,生豬存欄量增長29.1%,雞飼養量突破100萬羽。服務業穩步發展。消費品市場持續旺盛,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7億元,增長17.6%,為近年來單季最高增幅。旅游業克服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共接待國內旅游者48.6萬人次,增長2.8%,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2.7億元,增長22.5%。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6.9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9%,銷售金額2.14億元,下降47.1%,主要是因為新開盤樓盤減少。

2、效益能耗一升一降,發展質量顯著提高。特色產業培育不斷深化。新興特色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實現規模以上產值16.5億元,增長47.6%,顯著高于工業平均增速,其中竹木加工、注塑、電光源、消防器材等產業增速均在50%以上。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由于機電、竹木等行業的拉動,企業效益進一步提高,一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億元,增長67%,實現利稅總額2.3億元,增長51.1%,經濟效益得分248.9分,比去年同期增加35.65分。節能減排工作不斷深入。全市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為0.9648噸標準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7%;全市工業用電增幅為6.2%,顯著低于同期工業產值增速。

查看全文

經濟形勢分析會講話

今天,市委、市政府專題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主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研究部署年底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劃好“十五”句號,為“十一五”順利開局作好充分準備。今年經濟運行平穩較快增長,一系列措施行之有效,率先崛起之勢初見端倪。當前,全市上下要堅定信心、聚精會神,乘勢而上、沖刺年底,落實責任、確保穩定,描繪藍圖、準備開局。下面,我就今年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和下階段工作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關于今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持續趨緊的宏觀形勢,全市上下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破難,加快發展,各項工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主要呈現出五大特點:一是率先崛起戰略形成了廣泛共識。市委、市政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在杭寧發展帶中間率先崛起的戰略,并在全市廣泛開展了“創新破難、加快發展”大學習、大推進活動。經過近一年的實踐,率先崛起戰略已經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肯定。全市各條戰線圍繞實施率先崛起戰略,自我加壓、奮力拼搏,組織實施了工業經濟“沖千億”、農業“六大提升”、招商引資“保七爭八”、加快大城市建設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二是主要經濟指標完成了序時進度。前三季度,在全省經濟發展總體回落的情況下,我市經濟逆勢上揚,多項指標名列全省前茅。一季度實現了“開門紅”,上半年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并在省政府全體會議、全省經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到9月底,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8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1%;實現財政收入57.9億元,增長1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6億元,增長27.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5.8億元,增長20.5%,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序時進度。可以預見,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有望順利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三是各項創建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年的“四城聯創”工作進入了實質性的攻堅階段,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和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都面臨著迎檢驗收的繁重任務。目前,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各項指標已達到考核要求,8月份已通過專家組技術評估,現正在抓緊整改,爭取國家環保總局11月底或12月初來湖正式驗收。最近,國家園林城市創建也已經通過了專家驗收,得到了高度評價。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也已通過了測評,并已上報。此外,我們還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國際湖筆文化節暨第六屆全國極限運動大賽,“一式四個板塊二十五個專項活動”均實現了隆重、熱烈、安全、有序的目標,是歷屆湖筆文化節中層次最高、品位最佳、氛圍最濃、效果最好的一屆。四是和諧社會建設經受了新的考驗。堅持以人為本,致力為民排憂解難,加快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啟動實施了“456”民生工程,提煉出新時代的**精神,加快了文化大市建設步伐,推出了文化發展“八大工程”,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連續四次成功抵御了臺風重大災害,妥善處置了群體性事件和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了急性腸道傳染病。五是先進性建設不斷深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我市順利開展了第一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進行了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先進性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第二批先進性教育也已進入整改提高階段。

從經濟運行的角度分析,可以形成以下四個基本判斷:一是對照序時,基本達標。截至三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序時進度,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等都已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7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增幅分別超過預期目標。二是對照全省,有喜有憂。全市主要經濟指標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呈現出“五高兩低”的特點。“五高”,即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出口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省均;“兩低”,即實際利用外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低于省均。三是縣區對比,參差不齊。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最高的(南潯區38.7%)比最低的(德清縣1.7%)高出3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幅最高的(吳興區23.1%)比最低的(長興縣7.4%)高出15.7個百分點;實到外資增幅最高的(吳興區31.4%)比最低的(安吉縣-42%)高出73.4個百分點,總量最高的(吳興區1億美元)比最低的(安吉縣3324萬美元)高出近7000萬美元。當然,這些情況也有不可比因素,有的增幅很大,但總量很小,有的增幅小,但總量大,這里只是告訴大家,縣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性依然較大。四是對照周邊,壓力不小。從長三角來看,我市經濟總量小、實力弱的狀況沒有改變;從杭寧發展帶看,我市經濟發展速度偏慢,一些主要指標增幅與實現中間崛起尚有不小距離。前三季度,宜興、溧陽、句容三個縣級市實現生產總值增幅分別達到16.9%、19.8%和15%,均高出我市;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幅也低于宜興、溧陽兩市。

總的來看,今年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是有成效的,全市上下、縣區和部門是積極努力的,各方面的成績是在嚴峻形勢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極其艱辛。對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和親切慰問!

二、關于后兩個月的重點工作

查看全文

全市經濟形勢分析講話

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經濟工作是難中求進、經受考驗的半年。半年來,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應對國家宏觀調控,竭盡全力化解各種要素制約,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矛盾,把握機遇,奮力拼搏,全市外向型經濟呈現出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

一、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經濟運行特點

據海關統計,1—6月,全市進出口總額6.39億美元,同比增長31.52%,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0.88%,其中出口4.37億美元,同比增長28.4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0.39%;進口2.02億美元,同比增長38.61%。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分別為31.52%、28.49%、38.61%,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增幅較去年同期分別回落了43.11、40.42和51.05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幅分別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

1—6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家,增資企業2家,項目總投資13799萬美元,合同外資5336萬美元,同比增長154%,實際利用外資3138萬美元,同比增長128%,完成年初確定目標任務的78.4%。

(一)從亮點方面看

亮點之一:對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1—6月份,全市進出口貿易克服諸多因素影響,保持持續穩定增長,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31.52%、28.49%、38.61%,分別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5、2.4和9.3個百分點。

查看全文

當前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對當前“三農”形勢的基本判斷

近年來,中央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頗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幾個可喜的變化特點:

第一個特點: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遇到的宏觀環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黃金時期”。1978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遇到兩次“黃金時期”,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業、農村通過內部制度創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另一次就是最近幾年,這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外部制度創新,去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同以往比較,最近這幾年各級政府格外關注和重視“三農”,是向“三農”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時期。比如,一是2004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高達262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2.5%。二是由于降低和取消農業稅,去年農民受益305億元,今年又將獲益210多億元。三是2004年6月中央決定徹底放開糧食收購市場,農民可以將手中的糧食按市場價格,賣給收購企業或加工企業;同時,中央還將對糧食流通領域的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四是中央還對農民實行間接補貼,對稻谷、小麥、大豆等良種進行補貼,對農民購買農機具進行補貼,對農產品加工業進行貼息補助,支持農民調整農業結構。五是全國絕大部分的省市區都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改革,為了支持信用社改革,央行拿出近1700億元的票據和專項再貸款資金,用于置換信用社的不良資產,增加資本金,以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的問題。

第二個特點:糧食產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糧食安全問題逐漸緩解。從目前來看,全年糧食產量有可能突破9380億斤,加上大豆、稻谷、小麥進口500億斤,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在糧食出現恢復性增長以后,仍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到底我國自己要生產多少糧食才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二是我國一方面要保證食品安全,一方面要進行城市化,同時還要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對此我國能有多少土地資源用于城市化、工業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三是我國食品安全的關鍵是糧食產量還是耕地和資源?筆者認為,從近期看我國糧食安全無憂,但從長期看應注意耕地和水資源短缺問題。

第三個特點:鄉鎮企業快速增長,農民就業開始逐漸恢復。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與勞動就業實現了同步增長,農民從鄉鎮企業獲得的工資性收入明顯增加。

第四個特點:農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來增幅連續下降的格局,出現了8年以來少有的增幅。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況下,農民消費開始活躍,農村市場也由冷趨暖。

查看全文

季度經濟形勢分析講話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先就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作些分析,等一下傅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借此機會,我講三點意見,概括起來即三句話“肯定成績、增強信心,保持清醒、迎接挑戰,突出重點、奮力推進”。

一、肯定成績,增強信心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省欠發達地區率先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牢牢抓住工業經濟、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平臺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重點,創新破難,扎實推進,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情況態勢良好,實現了“開門紅”。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6億元,同比增長了1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億元,增長29.7%(高于上年17.4個百分點),呈現工業企業產銷兩旺、消費市場需求旺盛、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的良好局面。主要特點為“兩高三穩”:

“兩高”:一是工業經濟高開高走。據統計數據表明,一季度我市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9.3億元、銷售產值2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3%、36.6%,產銷銜接狀況良好,資金回籠加快,產銷率達98.05%。優勢行業支撐明顯,化工、機電、竹木加工、電力和建材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3.7億元,同比增長35.1%,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9.8個百分點。重點骨干企業快速發展,全市22家億元以上企業產值達15.1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的51.5%,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二是外貿出口持續走高。一季度,我市完成進出口總額2804萬美元,同比增長85%。但下階段外貿出口的形勢比較嚴峻,首先是人民幣的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其次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其三是出口退稅的調整,特別是紡織行業出口退稅的調整,從原來的13%調整為11%,迫使部分企業(如華頓服飾公司等)由出口轉為內銷。

“三穩”:一是財政及居民收入穩步增長。1-3月,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7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26.7%,同比增長2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26.6%,同比增長22.9%。工業是主要的稅源,一季度“二區四基地”完成工業入庫稅金4014萬元,同比增長55.5%。金融運行平穩,一季度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07.4億元、84.9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0.9%、14.7%。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3元,同比增長10.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98元,同比增長13.6%。二是農村經濟穩中有升。盡管年初我們遇到了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影響,但一季度仍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6億元,同比增長34.4%。春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6628公頃,同比增長5.9%。其中糧食作物、油菜、蔬菜、花卉苗木等增長速度比較快。特別是禽畜養殖大幅度增長,由于價格上漲以及溫氏公司經營模式的推廣,生豬總存欄達53.3萬頭、能繁母豬存欄8.16萬頭,分別同比增長29.06%和53.96%;雞存欄達103.12萬羽,同比增長19.49%。三是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7億元,增長17.6%,為近年來單季最高增幅。旅游業因受雨雪天氣影響,主要景區一度處于關閉和半關閉狀態,共接待國內游客48.6萬人次,增長2.8%,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2.7億元,增長22.5%。1-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6.9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14億元。

查看全文

市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發展“三農”政策,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目標,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加強科技推廣,加速結構調整,使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勢頭強勁,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村社會保持穩定,為全市新農村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20*年全市農村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支農政策效應凸現,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增。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惠農助民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項惠農資金達到4200萬元。

(二)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產值總量增長突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28016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其中:農業產值186442萬元,同比增長6.2%;林業產值3790萬元,同比增長65.6%;畜牧業產值85870萬元,同比增長30.6%;漁業產值2399萬元,同比增長21.8%;農業服務業產值1667萬元,同比增長58.0%。

(三)農作物播種面積持續平衡,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年農作物播種面239.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63.2萬畝。

(四)耕地潛力得到極大釋放,全年農作物總產量增長明顯。夏糧總產量達49.35萬噸,同比增長21.6%。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81.55萬噸,同比增長28.1%;油料產量1.9萬噸;全年蔬菜預計產量88萬噸,同比減少7.0%。

查看全文

當前農村經濟形勢分析

對當前“三農”形勢的基本判斷

近年來,中央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頗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幾個可喜的變化特點:

第一個特點: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遇到的宏觀環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黃金時期”。1978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遇到兩次“黃金時期”,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業、農村通過內部制度創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另一次就是最近幾年,這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外部制度創新,去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同以往比較,最近這幾年各級政府格外關注和重視“三農”,是向“三農”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時期。比如,一是2004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高達262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2.5%。二是由于降低和取消農業稅,去年農民受益305億元,今年又將獲益210多億元。三是2004年6月中央決定徹底放開糧食收購市場,農民可以將手中的糧食按市場價格,賣給收購企業或加工企業;同時,中央還將對糧食流通領域的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四是中央還對農民實行間接補貼,對稻谷、小麥、大豆等良種進行補貼,對農民購買農機具進行補貼,對農產品加工業進行貼息補助,支持農民調整農業結構。五是全國絕大部分的省市區都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改革,為了支持信用社改革,央行拿出近1700億元的票據和專項再貸款資金,用于置換信用社的不良資產,增加資本金,以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的問題。

第二個特點:糧食產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出現了轉折性的變化,糧食安全問題逐漸緩解。從目前來看,全年糧食產量有可能突破9380億斤,加上大豆、稻谷、小麥進口500億斤,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在糧食出現恢復性增長以后,仍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到底我國自己要生產多少糧食才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二是我國一方面要保證食品安全,一方面要進行城市化,同時還要考慮生態環境建設,對此我國能有多少土地資源用于城市化、工業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三是我國食品安全的關鍵是糧食產量還是耕地和資源?筆者認為,從近期看我國糧食安全無憂,但從長期看應注意耕地和水資源短缺問題。

第三個特點:鄉鎮企業快速增長,農民就業開始逐漸恢復。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與勞動就業實現了同步增長,農民從鄉鎮企業獲得的工資性收入明顯增加。

第四個特點:農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來增幅連續下降的格局,出現了8年以來少有的增幅。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況下,農民消費開始活躍,農村市場也由冷趨暖。

查看全文

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2009年,隨著一攬子“調結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措施效果的顯現,成都經濟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資、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已基本恢復到地震及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2010年,世界經濟雖已觸底,但全球產業體系分工調整、新技術廣泛應用并形成實際經濟增長動力仍需一個過程,且生態保護已成為各國關注焦點,這些決定了此次世界經濟復蘇的進程將十分緩慢。同時,國內經濟雖總體向好但回升基礎仍不穩固,而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結構性調整也將會對全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基于這樣的宏觀背景,并結合成都的實際,我們認為:2010年,成都的經濟增速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內需增長將會有所減緩,對外貿易趨緊形勢將有所緩解,物價水平保持小幅上揚。

一、金融危機以來的成都經濟運行特點

(一)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但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自從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兩年來,成都市經濟增長出現小幅波動,在2008年第二季度增速達到近幾年的最低值(11.2%),然后連續3個季度保持約12%的增速。但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連續三個季度經濟增速達到14%以上,我市經濟增速不斷加快,經濟出現企穩向好趨勢,2009年全市gdp同比增長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個百分點,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進一步得到鞏固。

(二)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再次強化,增長更為強勁

2009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0%,同比增加了8.2個百分點。在房產市場銷售旺盛帶動下,全市房地產投資945.14億元,同比增長2.4%。在多方位促進消費的政策作用下,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活躍,2009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3%,是近幾年的最高增速,較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旅游市場活躍,有效拉動了消費增長,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同比增長34%、29.1%,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33.2%。在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勢增長15.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