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保險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22:13: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境外保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境外保險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合作日益廣泛,出境人員大量增加,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于境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專屬性保障產品空白,風險評估滯后,理賠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境外保險,實施強制保險,保險企業應開發專屬產品,明確專屬渠道,強化風險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關鍵詞:境外保險;出境人員;風險評估;預警機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迅速增多,地域分布日趨廣泛。我國外派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在外人數已超過50萬人。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和國際恐怖活動日益加劇等原因,我國勞務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2007年4月24日發生的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遭襲擊和搶劫事件尤為突出,在這次事件中9名中國工人被殺,還有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商務部會同中國保監會醞釀試點海外務工意外保險,開發相應責任范圍的海外務工人員保險,落實包括海外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在內的具體合作領域,這些對研究境外保險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境外保險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合作日益廣泛,出境人員大量增加,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于境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專屬性保障產品空白,風險評估滯后,理賠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境外保險,實施強制保險,保險企業應開發專屬產品,明確專屬渠道,強化風險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關鍵詞:境外保險;出境人員;風險評估;預警機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迅速增多,地域分布日趨廣泛。我國外派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在外人數已超過50萬人。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和國際恐怖活動日益加劇等原因,我國勞務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2007年4月24日發生的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遭襲擊和搶劫事件尤為突出,在這次事件中9名中國工人被殺,還有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商務部會同中國保監會醞釀試點海外務工意外保險,開發相應責任范圍的海外務工人員保險,落實包括海外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在內的具體合作領域,這些對研究境外保險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探究
摘要:全球化投資是國際大型保險機構資產配置的主流模式,也是國內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方向。參與境外投資可以分享其他經濟體的復蘇機會,分散投資風險,同時為保險業務境外發展創造協同效應,加快國際化布局。本文通過對險資境外投資的必要性分析,結合監管政策和現狀,提出了我國保險資金開展境外投資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全球化配置
1險資境外投資必要性分析
1.1符合國家戰略導向。險資境外投資既符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也符合自身發展需要,國家“十三五規劃”、保險業“十三五規劃”和保險“新國十條”均明確表達了支持險企投資“走出去”的態度。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以及境內外市場聯動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渠道和空間都較為樂觀。其中,“一帶一路”倡議為險企境外投資提供了絕佳機會,戰略中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恰與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需要穩定收益的要求相契合。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在“一帶一路”領域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8568.26億元人民幣。1.2境內市場無法滿足投資需求。境內固定收益類資產是保險公司投資端主要的配置方向。近幾年,受經濟增速放緩、貨幣寬松、利率市場化以及政府降低融資成本政策目標等因素的影響,境內市場利率不斷下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2011年的3.5%降到目前的1.5%,10年國債收益率從2013年11月的4.7%高點下行至目前的3.1%左右。在險企負債端成本高居不下的情況下,境內固定收益資產的配置價值不斷降低,各大保險公司均面臨存量到期和新增配置壓力。境內權益市場是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渠道,但權益市場波動劇烈,對投資收益和利潤表的穩定性產生巨大沖擊。以上證綜指為例,2004—2018年經歷了8年下跌、7年上漲。其中上漲的年份中有2年的漲幅超過或者接近100%,有1年的漲幅超過70%;而在下跌的年份中有1年跌幅超過50%,有2年跌幅超過20%。綜上所述,單純依賴國內資本市場已經無法滿足險資的投資需求。1.3國際經驗表明境外投資是提升收益的重要途徑。低利率和資產荒是全球保險公司投資端面臨的共性問題,通過境外投資獲取收益率溢價是國際成熟保險市場的共同選擇。舉例來看,英國險資境外投資占比長期保持在35%以上(英國對險資境外投資無比例上限要求),日本險企也飽受國內市場低利率的困擾,其境外投資占比高于20%且還有提升態勢,而美國雖然在監管政策中有10%的上限要求且國內資本市場發達,但其境外投資占比也高于中國。1.4低相關性可分散組合投資風險。境內資產整體受國內宏觀市場周期影響較大,風險相對集中。從股債歷年走勢可以看到,境內資產類別間的相關性較高,并不存在所謂“股債輪動”的規律,很難依靠“蹺蹺板”的規律做資產配置。而放眼全球來看,中國市場指數與主要市場指數間的相關性較低,若選取2004—2018年主要市場指數月度漲跌幅數據進行分析,滬深300指數與全球主要股市指數的相關性處于0.20~0.45的較低水平。通過全球投資布局,能夠有效地降低組合波動率。
2險資境外投資政策梳理
險資境外投資主要受銀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其中,銀保監會主要對委托人(保險公司)、受托人(投資管理人)、托管人、投資范圍、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監管,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要對投資額度等方面進行監管。目前,涉及險資境外投資的監管政策主要有三項:《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和《保監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而對于審批額度等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并沒有針對險資制定具體標準和政策。從地域來看,險資允許投資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25個發達市場和20個新興市場)。從品種來看,險資允許投資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和不動產類。保險公司還可投資境外基金,包括證券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從投資比例來看,監管要求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年末總資產的15%,投資新市場余額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年末總資產的10%。
境外發展保險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合作日益廣泛,出境人員大量增加,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于境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專屬性保障產品空白,風險評估滯后,理賠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境外保險,實施強制保險,保險企業應開發專屬產品,明確專屬渠道,強化風險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關鍵詞:境外保險;出境人員;風險評估;預警機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迅速增多,地域分布日趨廣泛。我國外派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在外人數已超過50萬人。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和國際恐怖活動日益加劇等原因,我國勞務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2007年4月24日發生的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遭襲擊和搶劫事件尤為突出,在這次事件中9名中國工人被殺,還有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商務部會同中國保監會醞釀試點海外務工意外保險,開發相應責任范圍的海外務工人員保險,落實包括海外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在內的具體合作領域,這些對研究境外保險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境外保險分析論文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3.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我國從1979年開始勞務輸出,先后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履行過勞務合同,20多年累計派出勞務人員上百萬人次。據了解,我國每年外派勞務總人數大約為20-30萬人左右,而每年全球跨國流動勞務人員達3000多萬人,我國每年在海外勞務的人數僅占國際跨國勞務總人數的1%左右。
4.我國對外旅游開放力度加大。隨著國民收入的逐步提高,發展勢頭強勁的出境旅游不僅豐富了我國公民的休閑生活,而且成為我國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國家的滾滾財源。2006年,我國居民出境旅游人數已達到3410萬人次。
5.國際局勢動蕩不安。2006年,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處理各類領事保護案件3萬余起,涉及人員數以幾十萬計,較2005年(2.9萬起)穩步增加。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防范風險,保障被保險人以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當事人,是指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
本辦法所稱委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保險集團公司、保險控股公司等保險機構。
本辦法所稱受托人,包括境內受托人和境外受托人。境內受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符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境內其他專業投資管理機構。境外受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依法設立,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專業投資管理機構。
本辦法所稱托管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擔任托管人的商業銀行包括中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商獨資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
境外保險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合作日益廣泛,出境人員大量增加,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于境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專屬性保障產品空白,風險評估滯后,理賠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境外保險,實施強制保險,保險企業應開發專屬產品,明確專屬渠道,強化風險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關鍵詞:境外保險;出境人員;風險評估;預警機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迅速增多,地域分布日趨廣泛。我國外派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在外人數已超過50萬人。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和國際恐怖活動日益加劇等原因,我國勞務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2007年4月24日發生的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遭襲擊和搶劫事件尤為突出,在這次事件中9名中國工人被殺,還有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商務部會同中國保監會醞釀試點海外務工意外保險,開發相應責任范圍的海外務工人員保險,落實包括海外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在內的具體合作領域,這些對研究境外保險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境外保險的發展對策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合作日益廣泛,出境人員大量增加,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增多,而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于境外保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境外保險存在缺乏相配套的制度保障,專屬性保障產品空白,風險評估滯后,理賠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境外保險,實施強制保險,保險企業應開發專屬產品,明確專屬渠道,強化風險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關鍵詞:境外保險;出境人員;風險評估;預警機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迅速增多,地域分布日趨廣泛。我國外派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目前在外人數已超過50萬人。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和國際恐怖活動日益加劇等原因,我國勞務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傷害的案件時有發生,2007年4月24日發生的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遭襲擊和搶劫事件尤為突出,在這次事件中9名中國工人被殺,還有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安全工作,商務部會同中國保監會醞釀試點海外務工意外保險,開發相應責任范圍的海外務工人員保險,落實包括海外務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在內的具體合作領域,這些對研究境外保險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境外保險需求越來越高
1.國際合作日益廣泛。近幾年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在加大自身國內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空間,與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作為平等互利的伙伴,我國已成為推動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僅以非洲為例,據測算,目前我國對非貿易對于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左右。我國產品質優價廉,打破了高價壟斷,讓非洲人民得到了實惠;我國技術適合非洲需求,降低了經營成本。2006年,中非貿易額已達555億美元,我國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對非洲投資117億美元,重點投向農業開發、加工制造、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公民和企業積極參與境外經濟活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日益擴大,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務人員65萬人次,主要分布在第三世界國家;從事遠洋漁業的人員達4萬余人,外派船員約15萬人,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外派醫療隊人數約1200人;在海外設立的中資企業有1000余家,海外中資機構1900多個。
2.出境人員大量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各國間合作交流活動日趨頻繁,再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國審批手續不斷簡化,各類出國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我國出境總人數僅為28萬人次。2006年,出境人員人數已達3200萬人次,至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
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防范風險,保障被保險人以及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當事人,是指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
本辦法所稱委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保險集團公司、保險控股公司等保險機構。
本辦法所稱受托人,包括境內受托人和境外受托人。境內受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符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境內其他專業投資管理機構。境外受托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依法設立,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專業投資管理機構。
本辦法所稱托管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符合中國保監會規定條件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擔任托管人的商業銀行包括中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商獨資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
保險外匯資金境外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管理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防范風險,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保險公司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批準設立并依法登記注冊的中資保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公司、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和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
本辦法所稱保險外匯資金是指保險公司以外幣計價的資本金、公積金、未分配利潤、各項準備金和存入保證金的總和。
第三條保險公司從事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應當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謹慎投資,自主經營,自擔風險。
第四條保險公司從事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應當遵守有關保險和外匯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及本辦法,遵守境外的相關法律及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