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建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12:0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舊城改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舊城改建指揮部工作總結
各位領導: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縣舊城改造指揮部工作開展情況向常委會作匯報,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如有匯報不全的,請各位領導補充。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指揮部工作情況。為順利推進我縣舊城改造工作,年月29日,我縣以水辦通〔〕84號文件成立了“縣舊城改造指揮部”,由縣人大主任樊勇擔任指揮長,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陳祥彬任副指揮長,成員由縣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下設辦公室和拆遷組、征地組、工程建設組、群眾工作組,明確了工作目標,細化了工作職責,落實了工作責任。指揮部成立半年多來,帶領一班人,深入調研、攻堅克難、負重奮進、苦干實干、奮力拼搏,確立了我縣舊城改造的近、中、遠期目標,科學合理地制定拆遷工作年度計劃,精心制定每宗拆遷安置補償工作方案,千方百計加快推進每宗舊城改造項目建設,調整、創新安置模式,研究解決了一大批舊城改造建設項目涉及的熱點難點問題,舊城改造工作在巨大壓力面前,在重重困境中艱難推進。
(二)舊城改造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1.移動大樓建設項目。該項目選址在團結路和育才路交匯處,工行背面。規劃設計方案已經政府審定,施工圖設計已完成,拆遷資金已到位。該片區涉及11戶拆遷戶均為第三次拆遷,熟悉拆遷政策,抵觸情緒較大,進場勘丈都無法進行,提出了很多無理要求。如希望就地安置且一樓按門面補償等,指揮部目前正加緊做思想工作,思路是走產權調換和貨幣安置的路子解決11戶安置問題。
縣城舊城改建工作計劃
為了有效查處歷史違法建設違法用地行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違法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現就縣城舊城區內的違法建設違法用地提出如下處理辦法:
一、違法行為界定
(一)違法建設。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違法建設行為:
(1)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件、附圖確定的內容進行建設的;
市區舊城改建實施措施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堅持集約、節約、合理利用土地,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拓寬城市發展空間;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度推進,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功能配套、成片開發的原則。
三、改造范圍
市區“三片六區”。
舊城改建房屋補償工作方案
為加快鎮舊城改造步伐,改善城鎮人居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優化城鎮土地資源和空間結構布局,著力提高城鎮品味,促進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根據年9月29日市長辦公會議精神,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項目用地范圍內房屋現狀及鎮實際,制定本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征求意見稿)。
一、工作原則
(一)政府主導原則。鎮舊城改造工程房屋征收補償工作,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有關規定,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論證,由政府統一組織實施。
(二)統籌兼顧原則。項目建設的土地及房屋征收補償和安置,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面的利益。
(三)保障居民利益的原則。努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的連續性,生活的相對穩定性及經濟發展的持續性。
二、工作要求
司法局民主評議自查情況整改措施
為了進一步推動行風評議工作的開展,通過召開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工作座談會、走訪相關單位、發放征求意見表、自查自糾等多種形式,現將自查出來的問題總結如下:
一、加大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援助服務范圍、對象、服務途徑的宣傳力度。
二、加大調解員培訓的力度。
三、加大法律法規宣傳,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宣傳。
四、根據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如針對的舊城改建宣傳拆遷法、未成年保護法等。
五、加大民事法律公證和經濟法律公證方面的宣傳,提高知曉率。
傳統建筑構件研究論文
1廣州傳統民居的前世今生
廣州建城兩千多年,傳統民居受嶺南氣候和文化的影響,建筑風格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西關大屋和竹筒屋是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居,主要分布在西關一帶。所謂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于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
西關大屋是清朝末期,一些官僚和商賈在商業繁盛的西關興建的大屋。這類古式大屋多是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坡形屋頂,1~2樓層,縱深二三進。進門有門廳、天井、轎廳、正廳、二廳(飯廳)、房間等。內部裝飾多采用木刻的花楣、花罩、屏風和滿族花窗,裝修精細,典雅古樸。正門由“腳門”、“趟櫳”和大門組成,正面外墻是色彩淡雅的青磚和白色花崗石墻裙,俗稱“青磚石腳”。①
竹筒屋。建筑開間小,進深大,兩者之比由1:4至1:8,由前至后排列以天井間隔的多所房間,形如竹筒。通風、排水及交通主要靠天井和巷道來解決,屋身增長則天井相應增多。外觀似為一層,但因層高達4.5m,故常置夾層,并設電梯。墻基用石塊砌筑,墻身用青磚,山墻承重,木構架,瓦頂。民國以后,由于西方建筑技術的傳入,竹筒屋也起了一些變化,出現兩三層建筑,樓層用混凝土梁,門楣上使用混凝土過梁,上設小陽臺,并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裝飾,屋頂該位平頂,時稱“洋樓”。②
西關大屋和竹筒屋主要分布在今荔灣區,在建筑形式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設三道門:腳門、趟櫳、大門,屋內多用滿洲窗等做間隔。西關大屋為富商巨賈建造,故寬敞氣派、工藝精良。竹筒屋為普通百姓所住,故面窄進深大。
據載,西關大屋清末民初鼎盛時期數量多達800多間,至今留下不足十分之一。走進西關,走進彎彎曲曲的小巷,走在青石板上,時而可以發現還保留著大門三件套的房子,從殘破的大門看進去,幸運的還可以發現鑲著彩色玻璃的屏風。西關大屋保存比較好的有耀華大街西關大屋區、泰華樓、黃寶間石屋、小畫舫齋、龍津西西關大屋建筑保護區、十五甫、十六甫西關大屋等。西關大屋保護區外的傳統建筑,正日漸衰頹,不少隨著舊城改建永久地消失了。
城鎮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城鎮管理,推進城鎮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自治縣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鎮,是指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及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建制鎮。
城鎮規劃區,是指城鎮建成區及城鎮發展需要規劃控制的區域。
城鎮管理,是指對城鎮規劃、建設、園林綠化、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等的管理。
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總結
2020年法律援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州司法局的關心指導下穩步有序地推進,現總結如下:
一、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推進
今年1-10月來,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來電、來訪咨詢共計94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件,各類法律文書件,提供刑事案件法律幫助62件,受援人數總數為391人次。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穩步開展
(一)創新服務方式,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
一是加大欠薪違法、依法支付薪酬的普法宣傳,推動實施對欠薪違法行為的依法治理。深入新區、、、等農民工集中的工地現場開展法律援助“春風行動”關愛農民工法治宣傳活動和“根治欠薪夏季行動”法治宣傳活動,聯合市人社局在廣場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活動,向廣大農民工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與農民工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發放《農民工法律援助申請指南》《服務農民工16條保障措施手冊》《掃黑除惡》等宣傳資料,并對他們在務工過程中遇到法律問題進行解疑答惑,進一步增強農民工在務工方面的相關法律知識,提高農民工遇到法律問題尋求法律途徑進行合法維權的意識,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300余份,發放法律服務便民卡100余張,發放法治宣傳物品200余件。
舊城區土地開發監管暫行制度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膠河疏港物流園區管委會,咸家工業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市舊城區土地開發整理試行辦法》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大舊城區改建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條件,根據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用地和建設管理調控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1號)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舊城區土地開發整理,是指在我市建成區范圍內進行舊城區改建所涉及的土地征收、安置、補償、出讓。
第三條舊城區土地開發整理遵循“政府主導、街區實施、統一規劃、市場運作、有序開發”的原則,鼓勵整居、成片開發整理。
第四條市政府統一組織領導舊城區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經濟開發區、密水街辦、醴泉街辦、朝陽街辦(以下簡稱各街區)具體組織實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土地經營開發管理辦公室等部門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警鐘長鳴強化自律黨課講話稿
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討論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二是探討一些黨員干部腐敗墮落的原因;三是警鐘長鳴,強化自律,做廉潔的表率。
一、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
1、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滿意度在不斷提高。
十多年反腐敗最大的成果是:全黨、全社會達成了共識:“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一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若不反腐敗,黨要亡,國要亡,社會主義也要亡。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和人民群眾都已充分認識到反腐敗的極端重要性,反腐敗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