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房改造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15:17: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舊房改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舊房改造

舊房改造涉及法律知識

農村舊村和危舊房改造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拉動農村內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選擇,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據悉,目前浙江多個市、縣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該項工作。2009年,筆者被派往麗水龍泉市錦溪鎮嶺根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嶺根村是龍泉市人民政府2009年舊村和危舊房改造村,因此直接接觸并參與了當地的舊村和危舊房改造工作。舊村和危舊房改造是目前全省農村工作中的大事,應當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和問題,這當然也包括有關的法律問題。筆者不惴淺陋,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對該項工作中常見、易發、疑難的法律糾紛進行了厘清和梳理,并分析了相關原因,提出了一些處理對策,希冀對實務有所裨益。

1主要法律糾紛類型

1.1建筑活動中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舊村和危舊房改造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設新農村”,“連片拆除危舊房,重新規劃建新房,騰出空間促發展”,因此,該項工作中會發生大量的建筑活動和行為。比如,農民拆除舊房建新房、村委會組織修建道路等等。在這些建筑活動中存在諸多法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如:承包合同的效力問題、施工方的主體資格問題、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等,其中實踐中反映最為突出的是人身損害賠償問題。應當說,當前我國農村建筑市場秩序還很不規范,有些鄉鎮建筑公司資質不全;有些企業承接工程之后隨意轉包或肢解分包,自己則根本不參與具體建筑施工活動;有些施工隊則是個體泥瓦工自行招募組織起來的,既沒有工商企業登記,也沒有建筑施工資質,是一支典型的農村建筑游擊隊。而許多建房者按照傳統習慣,圖一時節約和方便或礙于人情,將建設工程發包給這些建筑游擊隊或者其他本村人承建,在舊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中同樣普遍存在這種現象。但問題是,一旦發生承包人或受雇人遭受人身損害的事故,法律糾紛即隨之產生。

實踐中當事人容易產生爭議的問題是施工人與建房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即二者之間是雇傭關系還是承攬關系,以及如何確定賠償責任的主體。因為根據目前我國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雇傭與承攬關系中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和方式完全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可見,一般情況下,雇傭關系中雇主承擔的責任要比承攬關系中定作人(建筑承包屬于承攬的一種)承擔的責任為重。因此,實踐中一旦發生施工人傷亡的事故,受害人往往主張其與建房人構成雇傭關系,而建房人則主張雙方是承攬關系。此種糾紛在實踐中較為常見,而且處理起來也較為困難。

1.2建筑活動中的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糾紛

查看全文

林場危舊房改造通知

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做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有關工作的通知》(林計發[]13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見》(政發[]30號)和《省林業局關于切實做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的意見》(林計[]171號)等文件精神,切實做好我市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㈠總體目標

從年起,全面啟動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用兩年時間,改善全市三個國有林場128戶職工居住條件。

㈡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農村危舊房改造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

為了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從即日起開始2012年農村危舊房改造計劃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改造對象確定標準

農村危舊房改造對象主要是長期居住在存在安全隱患的的農戶(且不得與地震災后重建、維修戶相重復)。改造房屋經鑒定必須屬于整棟危房(D級)或局部(C級)的房屋,每戶改造面積控制在40平方米以內,每戶由省市給予一定補助。

二、工作要求

1、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對本鄉鎮農村危舊房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確定改造對象。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尊重農民意愿,優先考慮農村享受低保的農戶、分散供養的五保戶和其他貧困戶中住房最危險的農戶。

查看全文

區危舊房改造工作動員會上的講話

今年4月3日,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舊城改造動員大會,月明副市長對全市舊城改造工作做了周密部署,鴻舉市長作了重要講話,市政府緊跟著出臺了渝府發〔20*〕36號、37號、38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要求和政策。今天會議的目的是貫徹全市舊城改造動員大會和相關文件精神,號召全區上下充分認識危舊房改造的重要意義,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危舊房改造工作中來,切實把這項安居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順利啟動起來。等會,張季書記就危舊房改造工作將作重要講話,我先講四點工作性意見。即鎖定對象范圍,明確目標任務,把握關鍵環節,強化保障措施。

一、鎖定“一三”對象,增強三個意識

(一)鎖定“一個主體、三個捎帶”的對象

“一個主體”,即危舊房。危房的定義是20*年底前經危房鑒定機構確認,結構已嚴重損壞或承重結構已屬危險構件,隨時有可能喪失結構穩定和承載能力,不能保證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舊房的界定是1969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房屋。

“三個捎帶”,即:即違章建筑、內環范圍的“城中村”和其他1969年底后建成的房屋。片區捎帶房屋的數量嚴格控制在危舊房屋拆除數量的50%以內。經摸底核實,我區有危舊房片區22個,主要分布在彈子石、上新街、濱江路沿線及海棠溪街道,另有部分零星地塊分布在南坪和銅元局街道;危舊房主體量為77萬平方米,捎帶量為38.5萬平方米,本次改造的任務總量為115.5萬平方米。

(二)增強三個意識

查看全文

農村舊房改造工作報告

首先,對市長一行各位領導蒞臨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將我縣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幅員面積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為“八山半水分半田”,轄3鎮5鄉、67個行政村、253個自然屯,人口2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9萬人。2008年初全縣農村共有泥草房10645棟。自開展農村泥草房改造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泥草房改造工作,將其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舉措,全力攻堅,加快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全縣農村泥草房改造情況。2008年以來,我縣按照省、市總體部署,結合縣情實際,確定了利用8年時間基本消滅全縣泥草房的工作目標,成立了組織機構,明確了完成時限和年度計劃,并將農村泥草房改造列為全縣重點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堅持以政策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創造性地采取了“十個一點”(即:農民主體籌一點、政府主導補一點、制定優惠政策免一點、對上溝通協調爭一點、爭取金融支持貸一點、抓住棚改契機省一點、協調建材企業讓一點、施工企業讓利減一點、加大集體投入增一點、組織幫建部門扶一點)和“五個結合”(即:農民自籌與多方融資相結合、拆與建相結合、合并建房與建節能房相結合、泥草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改造工作與干部績效評價相結合)等有效措施,確保了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目前,全縣共改造泥草房3978棟,完成改造總目標任務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棟,完成任務指標的110%,發放補貼資金372萬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棟,完成任務指標115%,發放補助資金472.6萬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棟,完成任務指標102%。我縣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評為哈爾濱市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進縣;2009年,榮獲黑龍江省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進縣的光榮稱號。

(二)省級示范村建國村泥草房改造情況。鎮建國村位于縣城以北2.5里處,轄5個自然屯,330戶、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棟,其中泥草房84棟,主次道路12條,道路總長10200延長米。2008年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845萬元,完成全村84棟泥草房改造任務,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內實現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裝路燈60盞,改造柵欄10200延長米,護砌邊溝10200延長米,新建一處600平方米“六位一體”村民活動場所,建成村民休閑廣場2處4050平方米,建成5棟10戶840平方米集中連片節能環保型居住小區一處,綠化面積4500平方米。在此基礎上,2009年縣政府投入400萬元,完成全村330戶庭院建設,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購置安裝衛生環保廁所330個,建成防火柴草房127個,栽種綠化樹3000株、經濟樹種4000株、栽種花草5萬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設各項任務,形成了統一庭院硬化、統一衛生環保廁所、統一防火柴草房、統一庭院柵欄、統一垃圾存放的“五統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成為全縣泥草房改造的樣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鄉村危舊房改造情況調查匯報材料

我國六成多人口在農村,而當前農村的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醫療等事業均遠遠落后于城市,因此縮小城鄉差距,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在農村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任務就顯得十分迫切。是省的欠發達地區,鄉村人口占了七成多,要在年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全面小康,農村工作便更成了我市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農助農政策,其中農村危舊房改造作為深入貫徹省委"兩創"總戰略和我市"三市并舉"發展戰略,擴大農村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事工程,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但在政策實行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也比較突出。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市統計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農村危舊房改造情況問卷調查。

一、樣本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以本市實施舊村改造的村內,曾實施或正在實施危舊房改造的農戶,危舊房改造實施村的村干部及危舊房改造實施鄉(鎮)的鄉(鎮)干部為調查對象,通過隨機抽取確定全市9個縣150位鄉(鎮)村干部及455戶農戶作為樣本。樣本農戶平均每戶人口3。82人,以中低收入家庭為主,各占了60。7%,36。9%,高收入家庭僅占2。4%;被調查農戶平均現有住宅1。02處,人均建筑面積34。4平方米,比全市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少10。3個平方;44。4%的農戶是樓房,20%的農戶是磚瓦平房,34。3%是其他類型。參與干部問卷調查的干部中58。4%是村干部,41。6%是鄉(鎮)干部;其中98。0%的干部參加了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

二、危舊房改造工作現狀

1,農戶實施危舊房改造的主要原因是本身就有需要

危舊房改造政策是與群眾需求相適應的,是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也是一項強有力的政策。調查顯示,農戶因本身就需要進行危舊房改造的認同率達73。0%,因有優惠政策而進行危舊房改造的認同率達63。3%。在推行危舊房改造中,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廣大干部花了大量精力,因干部動員而進行危舊房改造的認同率為42。4%,還有16。5%是認為"有建設資金"而進行危舊房改造的。

查看全文

縣農村舊房改造工作總結

首先,對市長一行各位領導蒞臨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將我縣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幅員面積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為“八山半水分半田”,轄3鎮5鄉、67個行政村、253個自然屯,人口2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9萬人。2008年初全縣農村共有泥草房10645棟。自開展農村泥草房改造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泥草房改造工作,將其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舉措,全力攻堅,加快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全縣農村泥草房改造情況。2008年以來,我縣按照省、市總體部署,結合縣情實際,確定了利用8年時間基本消滅全縣泥草房的工作目標,成立了組織機構,明確了完成時限和年度計劃,并將農村泥草房改造列為全縣重點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堅持以政策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創造性地采取了“十個一點”(即:農民主體籌一點、政府主導補一點、制定優惠政策免一點、對上溝通協調爭一點、爭取金融支持貸一點、抓住棚改契機省一點、協調建材企業讓一點、施工企業讓利減一點、加大集體投入增一點、組織幫建部門扶一點)和“五個結合”(即:農民自籌與多方融資相結合、拆與建相結合、合并建房與建節能房相結合、泥草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改造工作與干部績效評價相結合)等有效措施,確保了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目前,全縣共改造泥草房3978棟,完成改造總目標任務的37.4%。其中:2008年共改造泥草房1404棟,完成任務指標的110%,發放補貼資金372萬元;2009年共改造泥草房1386棟,完成任務指標115%,發放補助資金472.6萬元;今年截止目前,改造泥草房1188棟,完成任務指標102%。我縣泥草房改造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2008年,被評為哈爾濱市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進縣;2009年,榮獲黑龍江省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先進縣的光榮稱號。

(二)省級示范村建國村泥草房改造情況。鎮建國村位于縣城以北2.5里處,轄5個自然屯,330戶、1360人,全村共有房屋330棟,其中泥草房84棟,主次道路12條,道路總長10200延長米。2008年縣委、縣政府投入資金845萬元,完成全村84棟泥草房改造任務,是全省唯一在一年內實現整村改造的示范村,硬化道路2.5公里,安裝路燈60盞,改造柵欄10200延長米,護砌邊溝10200延長米,新建一處600平方米“六位一體”村民活動場所,建成村民休閑廣場2處4050平方米,建成5棟10戶840平方米集中連片節能環保型居住小區一處,綠化面積4500平方米。在此基礎上,2009年縣政府投入400萬元,完成全村330戶庭院建設,硬化村屯道路1.5公里,購置安裝衛生環保廁所330個,建成防火柴草房127個,栽種綠化樹3000株、經濟樹種4000株、栽種花草5萬余株,全面完成了示范村建設各項任務,形成了統一庭院硬化、統一衛生環保廁所、統一防火柴草房、統一庭院柵欄、統一垃圾存放的“五統一”新布局,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成為全縣泥草房改造的樣板工程。

二、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隨著“三年一中變”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變”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進。我室在對“2010年一大變”工作進行前期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我市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問題比較嚴重,較大影響了廣州中心城市的環境面貌。為此,我室專門組織調研組,對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情況、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進行學習考察,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F將有關情況及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實施危改工作。2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資2100萬元,而2000年則達到2.3億元,相當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遷面積僅約數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遷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相當于1990年數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力爭用2年半至3年時間完成1997年登記在冊的23萬平方米危險房屋的排危搶險工作的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改造工作步驟、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目前,32片危改責任地塊的23萬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總面積7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萬平方米(總拆遷面積35萬平方米),維修加固危房11萬平方米。僅市一級就累計投入資金約4.6億元,全面完成了交電新村、西華路等10片地塊18萬平方米的成片拆遷工作,共拆除危房7萬平方米,約6200戶近2萬人從原來低矮、潮濕、擁擠、危險程度較高的危舊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園、陽光花園等多處安置小區,戶均面積從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從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時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個項目的維修加固工作,維修加固危房、嚴重損壞房面積共54268平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實有房屋面積13578萬平方米,其中各級房管部門的經管房屋2011萬平方米,占房屋總量的14.8%。另據市房管部門經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結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后,仍然存在危房26.4萬平方米,嚴重損壞房80萬平方米,一般損壞房402萬平方米,分別占總數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門經管的房屋中,包括絕大部分的私房、企業用房、宗教用房、學校用房等,同樣存在相當數量的危舊房屋。我市危舊房屋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改造任務依然相當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數量眾多的危舊房屋,以及其增長勢頭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長。我市的危舊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當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時期,到現在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標準低。由于當時客觀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舊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磚墻、磚木、預制板式結構,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風能力差。三是自然條件的影響。我市氣候潮濕多雨,常有臺風襲擊,而我市老城區大多地質條件較差,地表下存在較厚的淤泥沖積層,地勢低洼,排水設施落后,房屋水浸情況相當普遍,對危舊房屋的損壞相當嚴重。四是違章亂搭亂建。多年來,危舊房屋房屋的業主、住戶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違章亂搭亂建的現象非常普遍,進一步加快了危舊房屋的損毀速度。五是政策導向的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賃政策,無論是經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對危舊房屋進行有效的修繕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實行房屋拆遷“拆一還一”的補償政策,對廣大危舊房屋業主,尤其是私房業主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他們寧愿等待拆遷,得到一套新房的補償,也不愿意掏錢進行修繕、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嚴重滯后。六是開發建設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我市舊城區有相當部分地塊被劃了紅線,但至今還是征而不拆,房屋業主與征用單位互相推諉,致使其中的危舊房屋得不到最起碼的養護;另一方面,老城區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礎施工,致使周邊的危舊房屋壓沉壓裂,加速了危損速度。這種情況在荔灣區尤為普遍,如陳家祠廣場旁邊的龍塘西地塊,多為建于60年代磚木、混合結構房屋,近年來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業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縫滿布,但居民無法搬出,情況相當危急;寶華路的寶華中約地塊,由于周邊五元名都、文昌閣的施工,相當數量百年樓齡的房屋岌岌可危,僅靠密集的樁頂承重,住戶(相當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樁間起居飲食,生活環境異常惡劣。

查看全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隨著“三年一中變”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變”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進。我室在對“2010年一大變”工作進行前期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我市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問題比較嚴重,較大影響了廣州中心城市的環境面貌。為此,我室專門組織調研組,對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情況、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進行學習考察,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F將有關情況及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實施危改工作。2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資2100萬元,而2000年則達到2.3億元,相當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遷面積僅約數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遷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相當于1990年數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力爭用2年半至3年時間完成1997年登記在冊的23萬平方米危險房屋的排危搶險工作的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改造工作步驟、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目前,32片危改責任地塊的23萬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總面積7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萬平方米(總拆遷面積35萬平方米),維修加固危房11萬平方米。僅市一級就累計投入資金約4.6億元,全面完成了交電新村、西華路等10片地塊18萬平方米的成片拆遷工作,共拆除危房7萬平方米,約6200戶近2萬人從原來低矮、潮濕、擁擠、危險程度較高的危舊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園、陽光花園等多處安置小區,戶均面積從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從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時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個項目的維修加固工作,維修加固危房、嚴重損壞房面積共54268平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實有房屋面積13578萬平方米,其中各級房管部門的經管房屋2011萬平方米,占房屋總量的14.8%。另據市房管部門經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結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后,仍然存在危房26.4萬平方米,嚴重損壞房80萬平方米,一般損壞房402萬平方米,分別占總數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門經管的房屋中,包括絕大部分的私房、企業用房、宗教用房、學校用房等,同樣存在相當數量的危舊房屋。我市危舊房屋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改造任務依然相當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數量眾多的危舊房屋,以及其增長勢頭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長。我市的危舊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當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時期,到現在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標準低。由于當時客觀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舊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磚墻、磚木、預制板式結構,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風能力差。三是自然條件的影響。我市氣候潮濕多雨,常有臺風襲擊,而我市老城區大多地質條件較差,地表下存在較厚的淤泥沖積層,地勢低洼,排水設施落后,房屋水浸情況相當普遍,對危舊房屋的損壞相當嚴重。四是違章亂搭亂建。多年來,危舊房屋房屋的業主、住戶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違章亂搭亂建的現象非常普遍,進一步加快了危舊房屋的損毀速度。五是政策導向的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賃政策,無論是經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對危舊房屋進行有效的修繕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實行房屋拆遷“拆一還一”的補償政策,對廣大危舊房屋業主,尤其是私房業主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他們寧愿等待拆遷,得到一套新房的補償,也不愿意掏錢進行修繕、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嚴重滯后。六是開發建設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我市舊城區有相當部分地塊被劃了紅線,但至今還是征而不拆,房屋業主與征用單位互相推諉,致使其中的危舊房屋得不到最起碼的養護;另一方面,老城區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礎施工,致使周邊的危舊房屋壓沉壓裂,加速了危損速度。這種情況在荔灣區尤為普遍,如陳家祠廣場旁邊的龍塘西地塊,多為建于60年代磚木、混合結構房屋,近年來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業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縫滿布,但居民無法搬出,情況相當危急;寶華路的寶華中約地塊,由于周邊五元名都、文昌閣的施工,相當數量百年樓齡的房屋岌岌可危,僅靠密集的樁頂承重,住戶(相當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樁間起居飲食,生活環境異常惡劣。

雖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經過近3年的大規模改造建設,基本完成了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但在實踐來看,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

首先,對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缺乏明確的總體思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對危改工作存在兩種錯誤或片面的認識:一是對我市的危舊房屋總體情況及其產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認為我市經過這么多年的舊城改造,特別是經過近3年大規模的危房改造建設,危房的現存數量已經不多,不足為患,無須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對危改工作的實施情況不甚了解,認為制訂優惠政策,加大對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會沖擊正常的房地產市場。這些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我市危改工作的總體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確,未能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舊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總體規劃、實施計劃和政策措施,指導危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查看全文

市關于林場危舊房改建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工作部門:

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是國家為解決林場職工住房問題而實施的民生工程,也是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市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進展緩慢,除寧強縣、西鄉縣全面開工,南鄭縣部分開工外,其余縣區尚未能開工。為加快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進度,全面推進全市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將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納入保障性住房規劃

國家林業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項目管理辦法》指出: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是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組成部分。市、縣區住房建設、林業、發改部門要及時銜接,將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納入本市、縣區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統籌安排,抓緊組織實施。

二、將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任務納入縣區目標責任考核

為了全面推進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落實年度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目標任務,省林業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將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任務納入各市、縣目標責任考核的通知》,市上將把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范圍,請各縣區政府和住管局、林業局、考核辦及時銜接,將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納入縣區目標責任考核指標的內容,分解任務指標,落實考核責任,確保將考核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