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縱橫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5:10: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縱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聯想教學在歷史復習中運用論文
摘要:歷史復習中采用整體聯想、縱橫聯想、中外聯想、古今聯想進行整體歸納、縱橫串聯、中外結合、形成一個立體的復習交叉網。這樣大大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應考能力。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關鍵詞:歷史復習;聯想教學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考試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現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歷史復習與聯想教學方法論文
摘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互為影響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與別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之間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有一種聯系就可以導致一種聯想。乘著聯想的翅膀,啟動聯想教學的載體,在復習歷史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飛翔。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巴甫洛夫認為:聯想是由于兩個或幾個刺激物同時地或連續地發生作用而產生的暫時神經聯系。記憶必須以聯想為基礎,聯想又是打開回憶大門的金鑰匙。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高考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整體記憶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以及復雜的歷史概念體系;同時,還可以使歷史課上得豐富多彩、活潑有趣,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現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線:就是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如復習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可引導學生聯想:西漢的編戶制度,北魏的租調制,唐初的租庸調制,唐中期的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實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清初的“地丁銀”制度這些知識“點”。由這些“點”就構成了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化這一條線索。復習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展開聯想教學:1.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俄日改革,美國內戰,德、意統一,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產生、確立、發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條線。2.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1848年歐洲革命、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俄國1905年革命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近代工運和國際共運的第二條線。3.拉美獨立革命,亞洲革命風暴,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是“點”,連點成線,又構成了近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第三條線。
歷史復習與聯想教學論文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互為影響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與別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之間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有一種聯系就可以導致一種聯想。乘著聯想的翅膀,啟動聯想教學的載體,在復習歷史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飛翔。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巴甫洛夫認為:聯想是由于兩個或幾個刺激物同時地或連續地發生作用而產生的暫時神經聯系。記憶必須以聯想為基礎,聯想又是打開回憶大門的金鑰匙。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高考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整體記憶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以及復雜的歷史概念體系;同時,還可以使歷史課上得豐富多彩、活潑有趣,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現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線:就是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如復習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可引導學生聯想:西漢的編戶制度,北魏的租調制,唐初的租庸調制,唐中期的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實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清初的“地丁銀”制度這些知識“點”。由這些“點”就構成了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化這一條線索。復習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展開聯想教學:1.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俄日改革,美國內戰,德、意統一,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產生、確立、發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條線。2.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1848年歐洲革命、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俄國1905年革命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近代工運和國際共運的第二條線。3.拉美獨立革命,亞洲革命風暴,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是“點”,連點成線,又構成了近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第三條線。
市政路穿越站場設計方案研究
摘要:擬建道路穿越薛店站場,包含6股道,且具有較大高差。根據項目特點與難點,介紹了多股道大高差條件下頂進框架橋的設計方案,并基于對施工技術、施工工期和對運營鐵路的影響程度等方面的考慮,重點對鐵路架空方案體系通過三種方案進行詳細分析比較,提出采用階梯承臺的方法解決多股道線路間的高差問題,并通過合理布置使部分樁二次利用,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多股道;大高差;階梯承臺;鐵路架空
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新鄭市薛店鎮,規劃為雙向四車道的城市主干路,根據規劃,友誼路穿越京廣鐵路建設工程亟需打通,以完善該區域路網結構。擬建道路從東向西依次穿越到發線3道、京廣鐵路下行線、京廣鐵路上行線、4道、6道、8道,鐵路線間距沿道路中心線依次為7.55m、5.08m、6.18m、5.32m、6.56m,全部為電氣化鐵路,道路與京廣鐵路下行線相交處鐵路里程為K709+970.9,道路中線與鐵路交角為87.2°。軌道標高差異較大,軌頂最低處為到發線8道,標高為155.60m,最高處為京廣下行線,標高156.23m,相差高達63cm。
2工程地質概況及工程難點
2.1工程地質概況。1)地層巖性。沿線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沖洪積成因的粉砂、粉土、粉質黏土,沿線地層變化不大。2)地下水。沿線場地水位埋深較大,穩定水位埋深在18.0m左右,但在勘察時第3單元層見上層滯水,水量不大,主要為大氣降水。2.2工程難點。1)鄭州航空港區作為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在“一帶一路”的帶領下,發展一日千里,薛店站做為航空港區后勤保障的一部分,即將升為二級物流基地,貨運繁忙,對工程影響程度要求嚴、對工期要求高。2)經調查查明,鐵路設備情況復雜,通信、信號、電力及電氣化設施均受影響,增加設計和施工難度。3)包含股道較多,且股道間高差較大,線路架空難度高。
剖析舞臺美術新的發展趨勢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入世”以后,我國各行各業都與國際接軌,進入全球大循環之中,藝術當然也如此,作為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舞臺美術,同樣如此。
因為考察中國舞美的新發展,就要面向世界,站在世界舞美的高度。那么,世界舞美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多元化
多元化的21世紀,世界舞美也呈現明顯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這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又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面:
(一)舞美構成要素的多元化
舞臺美術原本就由布景、道具、服裝、化妝、燈光、音響效果等多種要素構成,并且涵蓋了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實用美術乃至建筑、園林、音樂等各種藝術因素。而現在,除上述多元化因素之外,又囊括了廣告宣傳、海報制作、節目單設計等等。可謂是舞臺藝術“大綜合”之中的“小綜合”,其多元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路基施工及質量管控詮釋
摘要:路基強度是道路的根本,只有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藝精心施工并采取合理的檢測控制手段,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只有把路基的施工質量控制好,才能給結構層、面層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路基施工質量控制
1路基穩定性原理分析
路基的內在質量應具備三個要求:具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具有足夠的強度;具有足夠的水穩性。簡而言之,就是路基要達到“密實”、“均勻”和“穩定”的使用要求。路基密實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顆粒重組的過程,而對填石路基來說,則是巖石位移重組的過程。路基的穩定是相對的,也就是說,當路基在外界應力作用下,巖石間無位移或位移量能控制在某一個標準內時,我們就可認為路基最初是穩定的。
而在設計年限內,在設計荷載的作用下,位移能控制在某一標準內,則我們可認為路基在使用過程中一直合格。路基的穩定是由路基的整體決定的,對石方路基的穩定性,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巖石填筑形成巖體后的孔隙比,而非巖石本身的孔隙比。二是巖石的強度。希望填料具有良好的級配,并容易碾壓密實,而盡可能使巖石破碎是最直接的途徑,而破碎程度的大小取決于巖石的強度和壓實設備類型;路基的密實過程實際上也是填料棱角破碎,填料擠密的過程,所以路基成型后,路基能否保持穩定,與巖石的強度密切相關,此時巖石的強度越高,路基反而越穩定,而巖石的最大強度是有限的,且強度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大,主要受大氣、水的影響大,所以防護、排水工作至關重要。
2路基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水利工程測量工作實踐分析
摘要:CORS系統的網絡RTK技術能夠快速實時地進行測量定位,滿足各種測量精度的要求,同時還可減少水利工程項目的支出,提高施工質量。文章主要介紹了CORS-RTK技術及其技術原理,從控制測量、施工測量及斷面測量等方面對CORS-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以促進水利工程測量行業更好發展。
關鍵詞:CORS-RTK技術;水利工程;斷面測量
CORS系統是由一個或多個固定的、連續運行的GPS參考站組成的。工作范圍和工作時長都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還具備應用方便、高質量等特點,與RTK技術相比較具備很大的優勢,因此“CORS”可以稱作是一種新的RTK測量技術。并且“CORS”網絡系統還可以滿足一些無法安裝的地點,因為1個CORS站的工作范圍就可以達到5Okm。所以CORS技術具備PTK技術沒有的功能。
1.CORS-RTK技術
衛量、地面控制部分、用戶部分這3個主要部分關乎到GPS-RTK系統的運作。結合了兩種技術的RTK系統可以將載波信號與測站數據傳輸給流動站,這里的RTK系統起到的作用就是將GPS測量技術檢測到的信號借助數據傳輸技術發送給流動站,最終流動站會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精密差分分析。如果想要提高三維坐標的準確度,那么就可以提前輸入相對應的坐標轉換參數和投影參數。CORS-RTK具備定位、網絡、通訊等多種功能優勢,是一種具有高新科技且多方面優勢的全新RTK技術,擁有單基站CORS和網絡CORS兩種技術,并且單基站CORS技術和網絡CORS技術在組成方面有所不同。CORS技術之所以被稱為高精度的RTK技術,是因為其由參考站系統等多種系統組合而成,所以當系統對數據進行精密差分處理后,三維坐標的準確度可以提高2cm。實時差分定位解以及傳輸和接收CORS信號是CORS技術的關鍵工作,是分別借助GPS定位技術以及公眾移動通訊網來完成工作的。
2.CORS-RTK技術原理
公務服務下的財政轉移支付運行
[摘要]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標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和服務水平應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影響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公共服務應優先提供,影響人們起點公平的公共服務應達到較高水平。我國應建立以縱向為主、縱橫交錯的轉移支付模式,轉移支付方式要根據轉移支付目標而定。我國目前轉移支付效果不太理想,改革的方向是: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完善標準支出計算指標體系;制定專項轉移支付分配指標體系;取消稅收返還。
[關鍵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般性轉移支付;標準支出;縱向轉移支付模式
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總額增長很快,1994年為2389.09億元,2008年增長到2.294561萬億元。在這10多年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一直是我國學者理論探討的熱點問題。筆者查閱了大量文獻,發現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轉移支付目標、轉移支付模式和方式、轉移支付效果實證檢驗以及轉移支付方案設計等四個方面。本文將在理清已有文獻思路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作進一步探討。
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目標主要有四個:均等化、矯正轄區間外溢效應、增強國家政治控制力和完成中央委托地方事務(王元,2009)。其中均等化目標是最主要的,也是國內學者探討的重點。均等化準確地說應是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有兩個方面需要明確:一是確定需要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范圍;二是確定均等化程度。
關于需要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范圍,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將政府提供的全部公共服務納入;二是只將基本公共服務納入。李金珊等(2008)認為,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動態概念,會隨著時間、經濟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由“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渡到“一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后進入“最終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內學者在早期提出“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劉溶滄,1996),但對公共服務的范圍并未強調,隨著探討的深入,逐步認識到公共服務的范圍應該有所限定,所以之后的文獻主要是提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朱玲,1997),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也正式確定了“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因此,國內學術探討的重點落在了基本公共服務應包括的具體范圍上。
遷移法在歷史教學中應用論文
一、教材知識點之間的遷移結合
歷史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縱橫聯系互為因果的。正因如此,《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特別要注意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的橫向聯系。”歷史的發展有縱橫兩大坐標“縱向比較主要從時間角度,對同一民族、不同區域、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發展層次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橫向比較主要從空間角度,對不同民族、同一區域、不同國家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學習歷史必須瞻前顧后、順推逆溯。在介紹蔡倫改進造紙術時,可引導學生追溯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書寫材料,分析龜甲、獸骨、竹木簡、絲綢、麻作為書寫材料的缺憾之處,進而認識到每一項發明創造都要經歷一個艱辛的積累、總結過程,這是縱向聯系;同時還可介紹在我國造紙術外傳之前其他國家的書寫材料,以及造紙術外傳后給這些國家帶來的深刻影響,通過分析比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橫向比較。縱橫聯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既可“溫故而知新”,又有利于新問題的理解與解決。
二、歷史與其他學科的遷移結合
“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綜合性,無所不包,無所不及,內容涉及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藝術、民族關系等各個方面,與多種學科聯系密切,歷來就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說。”對歷史材料的閱讀、理解和表達離不開語言文字的功夫;解釋歷史事件,分析歷史現象,評價史人物離不開政治理論、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原理多廚史空間概念離不開地理知識。所以,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融合一些邊緣學科知識,尤其是政史文的有機結合、滲透和移植,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在介紹百團大戰時,恰當地聯系語文教材上的《狼牙山五壯士》、《冀中地道戰》、《小英雄雨來》等篇章,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l945年8月,終于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等內容。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中說:凡言地理者,多矣。在辨區域、征因革,知要害。”他透徹地說明了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聯系的切人點。為什么亞非四大文明古國都建立在大河流域?為什么資本主義最早萌發在意大利?為什么中國上古時候種桑織綢非常發達的北方,到現代早已成了“明日黃花”?為什么曾以生命之水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今日竟被視為“中國的憂患”?這些問題深刻說明了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用唐朝的著名哲學家劉禹錫“交相勝,還相用”的話來形容是非常貼切的。歷史教學中通過不同學科知識的遷移,一則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則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三、歷史與現實的遷移結合
歷史講述著人類的過去,然而,歷史又是過去與現在永不休止的對話,是人們了鰓自己的社會,理解變化與延續的唯一途徑。“書中積蓄著古人和今人的經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說,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經驗成為自身的經驗。”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熱點”問題都有著各自的歷史淵源。人們常常需要“以史為鑒”,通過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通過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加深對現實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科學地預見未來。閑此在歷史教學中適時引入一些“熱點”問題,能更好的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如我在專題復習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時,是這樣導人的:先為同學們轉述白巖松說過的一件事:奧運圣火在倫敦傳遞時曾遭到藏獨分子的破壞,一個英國小姑娘不解地問她的母親,他們為什么要破壞圣火?年輕的母親回答說,他們的國家被中國占領了。此時我轉問同學,真的是他們的國家被中國占領了嗎?如果當時你在旁邊,你會對這兩個不明真相的母女說些什么?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用一系列的史實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這里,奧運圣火、藏獨分子與歷史有機結合,通過學習,學生對熱點問題有了更透徹的了解。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決熱點問題,學會從熱點中去追溯歷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什么是掌握知識呢?這就是使周圍世界的事物、事實、現象和事件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中國市場經濟下與圖書館管理思考
當前,圖書館正處在困境之中:書刊價格猛漲;勸書經費拮據;隊伍不穩,人才外流;文獻利用率低;館舍建設與設備改造困難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直接影響圖書館的建設和未來。如果說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場革命,那么讓陳舊觀念濃厚的圖書館走向市場也將是一場艱苦的革命。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圖書館工作的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原則思想指導與影響下,全國各行各業也都是按照計劃經濟的要求進行工作的,圖書館亦受其制約和影響。這就使圖書館形成一整套具有計劃經濟特色傳統的服務思想、服務內容、服務方法和服務手段。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的猛烈沖擊下,圖書館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新要求,從長期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更新圖書館服務思想,內容方法和手段,則是圖書館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1.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改變服務方式
作為社會知識交流最有條件,最有優勢的圖書館,如果不對傳統的思想進行變更,不對以往的工作模式進行改革,不在服務領域進行開拓,不在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上進行創新,只能是自我貶值,勢必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因此,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解放思想,迎接挑戰,盡快轉變觀念,努力構造新模式,改變傳統的文獻服務方式,由封閉、被動、靜態單一的服務方式,轉向開放主動、動態多樣的服務方式,開拓新領域,闖出新路子,使圖書館在市場經濟大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身的價值。
2.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樹立市場效益觀念,增強參與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