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學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12:19: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困難學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意見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意見》(魯政辦發〔2007〕63號)和《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實施意見》(煙政發〔2007〕97號)精神,全面建立和完善高校、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非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重大意義
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近年來對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及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相應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制度,通過預算安排、愛心捐助、結對幫扶等多種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部免除了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并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實行免費教育;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救助;對****籍職業學生實行了補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但目前我區資助非義務教育段貧困家庭學生還沒有制定統一的辦法和完整的資助政策體系。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等學生資助面偏窄、標準偏低等問題愈發突出,資助非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實施非義務教育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有利于減輕農民和城市弱勢群體的經濟負擔,有利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有利于建立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各有關部門和各學校要統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這項惠民政策順利實施。
二、主要內容及要求
按照“加大財政投入、經費合理分擔、政策導向明確、多元混合資助、各方責任清晰”的原則,實施以政府助學金為主體,以財政投入為主渠道,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積極參與的非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一)完善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區困難學生補助方案
為進一步完善我區就學資助政策體系,幫助低收入家庭大學生解決就學問題,多形式、多渠道扶助弱勢群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現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低收入家庭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區學生資助體系,從制度上基本解決低收入家庭大學生就學問題,維護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資助對象及標準
(一)實施范圍及資助對象認定
1、資助對象:戶籍在本區、家庭無違反計生政策的低收入家庭的在校大學生。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制度
為建立扶貧助學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根據省政府關于實施農村中小學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和愛心營養餐工程的要求,現就進一步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工作,提出如下實施辦法。
一、資助對象
(一)資助擴面工程。受資助對象為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具體包括:1.持有低保證和特困證家庭子女、福利機構監護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養的未成年人以及殘疾學生;2.家庭人均收入高于當地低保線20%以內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具體標準由縣、區根據資助目標結合當地實際制訂;3.少數民族學生;4.因受災、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二)愛心營養餐工程。持有低保證和特困證家庭子女、福利機構監護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養的未成年人,以及符合低收入家庭條件的殘疾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
二、資助標準
(一)資助擴面工程。對上述(1)類學生按現行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雜費、課本作業本費、住宿費、代管費;在高中階段免收學費和代管費。(2)類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課本作業本費、代管費和住宿費和高中階段的學費、代管費是否減免由各縣區根據財力狀況自行確定。(3)類學生免收雜費。(4)類學生可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有關費用。在各類民辦學校和按民辦機制運行的公辦學校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其免費額度按當地公辦學校的收費標準確定。跨縣區行政區域就學的貧困學生,由生源所在地負責資助。
關于加強學有困難學生輔導的意見
“促進人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靈魂,但人與人的個體差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中呈現出“優”與“差”的區別。因此,縮短學有余力學生和學有困難學生的差異,加強對學有困難學生的輔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提高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我校學有困難學生的現狀分析
從我校學有困難學生反映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差生”不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由于:
1、學習基礎較差
有的學有困難學生由于過去學習的知識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導致繼續學習中遇到各種障礙,形成暫時落后的局面。如:拼音知識沒有掌握影響了今后的識字;乘法口訣沒有記牢影響了計算的正確等。
2、學習方法欠缺
關于加強學有困難學生輔導的意見
“促進人的發展”是新課程標準的靈魂,但人與人的個體差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中呈現出“優”與“差”的區別。因此,縮短學有余力學生和學有困難學生的差異,加強對學有困難學生的輔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提高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我校學有困難學生的現狀分析
從我校學有困難學生反映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差生”不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由于:
1、學習基礎較差
有的學有困難學生由于過去學習的知識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導致繼續學習中遇到各種障礙,形成暫時落后的局面。如:拼音知識沒有掌握影響了今后的識字;乘法口訣沒有記牢影響了計算的正確等。
2、學習方法欠缺
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考評自評報告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辦法(暫行)>的通知》要求,結合2020年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實際,對照省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2020年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進行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一、投入(20分)
(一)組織保障(10分)
1.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將學生資助工作列入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點,此項得1分;每年制定學生資助年度工作計劃,此項得1分;每年定期召開會議部署學生資助工作,此項得1分。此大項分值3分,自評得3分。
2.隊伍建設
高校受資助困難學生感恩教育研究
摘要: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在高校的實施已經基本健全,“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等資助體系也基本覆蓋全部家庭困難的學生。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也給了他們成長和成才很大的動力。但是,部分受資助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感恩意識方面卻有一定的缺乏,出現了“攀比消費”、“自我”“一味索取”、“以怨報德”等錯誤的價值觀導向。因此要加強對受助學生的感恩教育,積極引導他們,讓他們更好的成才。
關鍵詞:高校;困難學生;感恩教育;途徑
教育是立國之本,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出臺了很多的資助政策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黨的報告中提出“要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高校也建立健全學生資助工作,不讓一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失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受到了國家的資助與關懷。隨著資助項目增加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雖然在經濟上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他們在心理上的滿足感在不斷下降,感恩的意識缺失。下文是對受資助困難學生感恩教育的分析。
一、高校困難學生在感恩意識方面的現狀
高校學生在思想道德和人文方面不斷提高,對于感恩的認知也在不斷地加強。但是依舊有少部分的學生對于感恩的意識比較淡漠。一些困難學生在收到資助與幫助后認為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與回報,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意識參與公益性的志愿活動幫助他人;有一些學生在收到資助后,與同學之間攀比,購買奢飾品,昂貴的電子產品、鞋包等,甚至超前消費絲毫不體諒父母的艱辛,也沒有意識到這些給與他資助的意義。所以高校對于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高校困難學生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職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六中全會精神,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國務院決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以下簡稱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重大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近年來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對普通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國家助學獎學金,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對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國家助學金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是,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偏窄、資助標準偏低的問題比較突出。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實履行公共財政職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之后,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義。
二、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主要目標與基本原則
教育局困難學生資助意見
為全面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意見》精神,市政府確定,繼續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主要內容
按照“加大財政投入、經費合理分擔、政策導向明確、多元混合資助、各方責任清晰”的原則,實施以政府助學金為主體,以財政投入為主渠道,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積極參與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一)完善政府助學金制度。自2007年秋季開學起,設立普通高中政府助學金,用于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1.資助范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
2.資助標準。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000元,具體分為1檔500元,2檔1000元,3檔1500元。
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研究論文
摘要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關鍵在于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創新意識,切實建立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勤工助學為主導、社會援助為支撐的“經濟支持”模式。積極構建和發展“素質與能力支持”模式。
關鍵詞高等學校;困難學生;資助模式;改革;創新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體,在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實行招生并軌、收費制度改革以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趨勢。努力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須大力創新資助工作模式,著力構建“經濟與素質、能力相支持”的“雙線”資助模式。切實提高資助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把這項關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支持”,即幫助學生解決在校讀書期間的經濟困難問題,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滿足學生現時的表面物質需要,這是資助工作的根本所在;二是“素質與能力支持”,即大力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困難學生長遠的深層發展需要。這是資助工作的終極目標。
(一)模式創新能滿足困難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在新形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資助管理部門擔負著雙重的“育人”職責。既要發揮資助項目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又要開展以勤奮學習、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學生有各種各樣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又總是交織混雜在一起。采取簡單的處理方式,可能會造成只扶貧不扶志,雖然拿出錢資助了學生,卻未必收到預期的效果。而著力構建“經濟與素質、能力相支持”的資助模式能滿足學生的深層多樣化的需求,能讓更多的學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推動實現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