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綱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5:00: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兩綱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婦幼兩綱教育宣傳材料
一、“兩綱”教育的制定背景
在九十年代,我國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參照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和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國婦女兒童發展的實際,我國政府制定并了《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
通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這兩個綱要實施順利,成效顯著。截止底,兩個綱要的主要目標基本實現,兒童的生存、保護和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實現。而在今后的5-10年期間,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將在更廣泛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參與經濟全球化。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婦女兒童發展必須有更高的目標和更快的前進步伐。同時,我們還有責任積極參與和實踐國際社會提出的婦女兒童發展行動計劃,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的持續發展。因此,4月20日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0年)》,在5月22日正式公布實施。
二、兩綱具有的重要意義
新“兩綱”的制定并公布實施,是全國億萬婦女兒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新“兩綱”提出了婦女兒童發展的新目標、任務和有關政策措施,它是黨和政府對婦女兒童發展高度重視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不僅為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且為廣大婦女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和更為廣闊的舞臺。
三、新“兩綱”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學校兩綱教育總結
我們學校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結合學校“尚德、樂學”校訓,以慶祝建國60周年及迎世博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兩綱”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融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明素養。
一、深入“兩綱”學習,開展“向國旗敬禮,為世博添彩”教育活動。
1、認真做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學校以“樹魂立根”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學科實施“兩綱”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等學校德育課中,圍繞教育活動主題,加強對學生進行世情、國情、市情、區情、民情和世博知識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把道德的約束變為個人的自覺行為,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開展“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以雛鷹爭章為主要途徑,慶祝建國60周年,迎接世博盛會,爭做幸福的“青小人”。
(1)、陣地教育。充分發揮少先隊陣地的教育功能,加強小干部隊伍的建設,通過各項常規工作培養隊干部自主管理的能力,定期考察、評優推選一批示范性的隊干部。抓好隊干部老帶新機制,使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通過紅領巾廣播、櫥窗、版面、隊室、鼓號隊、禮儀隊和督察隊等陣地的建設。鼓號隊利用每周二、三、四進行訓練;紅領巾督察隊分南北大樓兩個小隊,對隊員的“行為習慣周周練”進行督察、教育,培養少先隊員組織觀念和責任意識,提升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2)、“和諧隊集體”創建。進一步加強中隊建設,以“和諧隊集體”創建為目標,以科研為指導,繼續深化中隊文化建設,各中隊張貼中隊簡介,制定中隊公約,布置中隊環境,開展中隊文化評比,營造良好的少先隊文化氛圍;
(3)、雛鷹爭章活動。大隊部全面推進雛鷹爭章活動,根據學校特色活動設立特色章“尚德樂學”章及相應的子章,開展爭章活動。開學初,頒發了青村小學雛鷹爭章活動特色章“尚德樂學章”實施細則,由各中隊自主選擇,開展各具特色的爭章活動,使“尚德樂學章”的爭章活動在各個年級段都得以落實,引導隊員在實踐中體悟“尚德樂學”的內涵,進一步深化雛鷹爭章活動。
兩綱教育個人心得感想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的詩句,描述了春雨的柔和細膩,在不為人覺察,悄無聲息中便將萬物滋潤。它象征了學校與老師對孩子們的培育和熏陶,如同春雨般細致入微、潛移默化。在美術學科教學中,將“兩綱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課堂,滲透到美術活動之中,能培養學生寬闊的胸懷、感恩的意識、健康的心理;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潛移默化的升華。
育德教育對學齡階段的孩子至關重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與優秀傳統美德,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在美術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兩綱教育”精神;(“兩綱”,是指《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兩綱精神于一體;如何挖掘美術教學中,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與生命教育內容的素材。通過美術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接受教育,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研究的目標。
《學記》中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唯有成人,才能成才。“兩綱教育”是與二期課改提出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簡稱“三維目標”)相呼應的。體現了在學科教學中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質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教育;進行以“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生命教育。是把人格教育、文化素養的提升,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力求更好地把中華美德和做人的準則,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讓孩子們在思想道德、身心發展的成長道路上“認清方向,踩準步點。”
近年來,結合教研組“兩綱教育”的課題研究,以及自己針對“兩綱教育”進行的探索與深入細致地研究后發現:“兩綱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主題,有兩個不同的教育側重點。但它們之間是互相滲透、互相作用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顧及兩面、合二為一;缺一不可,無可分割。以下是自己對“兩綱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進行研究的過程。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是偉大、智慧的民族。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創造、形成了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崇高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學校兩綱教育工作總結
我們學校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結合學校“尚德、樂學”校訓,以慶祝建國60周年及迎世博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兩綱”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融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明素養。
深入“兩綱”學習,開展“向國旗敬禮,為世博添彩”教育活動。
1、認真做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學校以“樹魂立根”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學科實施“兩綱”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等學校德育課中,圍繞教育活動主題,加強對學生進行世情、國情、市情、區情、民情和世博知識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把道德的
約束變為個人的自覺行為,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開展“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以雛鷹爭章為主要途徑,慶祝建國60周年,迎接世博盛會,爭做幸福的“青小人”。
(1)、陣地教育。充分發揮少先隊陣地的教育功能,加強小干部隊伍的建設,通過各項常規工作培養隊干部自主管理的能力,定期考察、評優推選一批示范性的隊干部。抓好隊干部老帶新機制,使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通過紅領巾廣播、櫥窗、版面、隊室、鼓號隊、禮儀隊和督察隊等陣地的建設。鼓號隊利用每周二、三、四進行訓練;紅領巾督察隊分南北大樓兩個小隊,對隊員的“行為習慣周周練”進行督察、教育,培養少先隊員組織觀念和責任意識,提升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2)、“和諧隊集體”創建。進一步加強中隊建設,以“和諧隊集體”創建為目標,以科研為指導,繼續深化中隊文化建設,各中隊張貼中隊簡介,制定中隊公約,布置中隊環境,開展中隊文化評比,營造良好的少先隊文化氛圍;
學校兩綱教育工作總結
我們學校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結合學校“尚德、樂學”校訓,以慶祝建國60周年及迎世博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兩綱”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融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明素養。
一、深入“兩綱”學習,開展“向國旗敬禮,為世博添彩”教育活動
1、認真做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學校以“樹魂立根”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學科實施“兩綱”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等學校德育課中,圍繞教育活動主題,加強對學生進行世情、國情、市情、區情、民情和世博知識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把道德的
約束變為個人的自覺行為,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開展“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以雛鷹爭章為主要途徑,慶祝建國60周年,迎接世博盛會,爭做幸福的“青小人”。
(1)、陣地教育。充分發揮少先隊陣地的教育功能,加強小干部隊伍的建設,通過各項常規工作培養隊干部自主管理的能力,定期考察、評優推選一批示范性的隊干部。抓好隊干部老帶新機制,使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通過紅領巾廣播、櫥窗、版面、隊室、鼓號隊、禮儀隊和督察隊等陣地的建設。鼓號隊利用每周二、三、四進行訓練;紅領巾督察隊分南北大樓兩個小隊,對隊員的“行為習慣周周練”進行督察、教育,培養少先隊員組織觀念和責任意識,提升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2)、“和諧隊集體”創建。進一步加強中隊建設,以“和諧隊集體”創建為目標,以科研為指導,繼續深化中隊文化建設,各中隊張貼中隊簡介,制定中隊公約,布置中隊環境,開展中隊文化評比,營造良好的少先隊文化氛圍;
學校兩綱教育工作匯報
我們學校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結合學校“尚德、樂學”校訓,以慶祝建國60周年及迎世博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兩綱”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融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明素養。
一、深入“兩綱”學習,開展“向國旗敬禮,為世博添彩”教育活動
1、認真做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學校以“樹魂立根”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學科實施“兩綱”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等學校德育課中,圍繞教育活動主題,加強對學生進行世情、國情、市情、區情、民情和世博知識教育,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把道德的約束變為個人的自覺行為,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開展“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以雛鷹爭章為主要途徑,慶祝建國60周年,迎接世博盛會,爭做幸福的“青小人”。
(1)、陣地教育。充分發揮少先隊陣地的教育功能,加強小干部隊伍的建設,通過各項常規工作培養隊干部自主管理的能力,定期考察、評優推選一批示范性的隊干部。抓好隊干部老帶新機制,使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通過紅領巾廣播、櫥窗、版面、隊室、鼓號隊、禮儀隊和督察隊等陣地的建設。鼓號隊利用每周二、三、四進行訓練;紅領巾督察隊分南北大樓兩個小隊,對隊員的“行為習慣周周練”進行督察、教育,培養少先隊員組織觀念和責任意識,提升少先隊員的責任感和光榮感。
(2)、“和諧隊集體”創建。進一步加強中隊建設,以“和諧隊集體”創建為目標,以科研為指導,繼續深化中隊文化建設,各中隊張貼中隊簡介,制定中隊公約,布置中隊環境,開展中隊文化評比,營造良好的少先隊文化氛圍;
(3)、雛鷹爭章活動。大隊部全面推進雛鷹爭章活動,根據學校特色活動設立特色章“尚德樂學”章及相應的子章,開展爭章活動。開學初,頒發了青村小學雛鷹爭章活動特色章“尚德樂學章”實施細則,由各中隊自主選擇,開展各具特色的爭章活動,使“尚德樂學章”的爭章活動在各個年級段都得以落實,引導隊員在實踐中體悟“尚德樂學”的內涵,進一步深化雛鷹爭章活動。
教師兩綱教育教學經驗材料
大部分人認為在教學的文科教育教學中,兩綱教育容易滲透吸收,而在理科教學中卻很難體現出來,但是結合我個人的工作經驗來說,我認為經過專家指導、理論學習、查閱資料和初步嘗試,還是會有很多內容能結合“兩綱”教育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主要是研究數學知識規律、教授數學知識和解數學題,對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和歸納總結,并在此過程中,運用哲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時還會涉及數學史中的一些內容,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但由于個人的閱歷、知識結構有限,“兩綱”教育的責任意識不強,想起什么就“信口開河”講什么,沒有計劃,備課時也不會想那么多,教育的層次不是很高,對學生的教育也多半是順便而已,教育的內容也不是很完整。我個人經過學習思考認為“兩綱”教育進數學課堂大致有以下兩種模式:
第一種,我們以數學課本中的某些特定內容、知識為載體,使學生能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世界;通過古今中國數學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數學問題的發生過程和解決過程的教學,培養和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維品質、踏實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
案例一:拓展課:研究“楊輝三角形”
以有關“楊輝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點為載體,用聯系與發展的觀點探究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最終“升華”為民族精神的教育。
【教學目標】
1.探索兩項式展開各項系數的規律,形成知識網絡;
語文教學大綱變遷管理論文
語文教學大綱,也叫“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語文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語文教師施教的重要憑借,也是編寫和使用語文教材的總綱。它和語文學科是同時產生的,不過起初比較簡單,只能算是雛形。20世紀20年代,我國語文教育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語文”(當時叫國語、國文)“教學大綱”(當時稱作“課程綱要”)。新中國成立5O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經過了7次比較大的變遷,了解這一點,對于理解半個世紀來語文教學所走過的曲折道路,總結歷史經驗,探索語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次,開始于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還沒有來得及制訂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但在1950年發行使用的初、高級中學兩套語文課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名義寫的兩個《編輯大意》,實際上就起到了大綱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語文”這個新的學科名稱,提出了“聽說讀寫四項并重”的教學原則。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大意”存有明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實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教育部頒布了初高中《文學教學大綱(草案)》和《初級中學漢語教學大觀(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套嚴格意義上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針對1958年“”時期語文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的現實,語文界開展了關于語文教學目的任務和怎樣教好語文課的大討論,在很多問題上取得了共識。這個大綱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制訂的,它明確指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規定:“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大綱還針對語文教學的實際,明確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語文課講成政治課,也不要把語文課講成文學課。”大綱富有遠見地提出了“文質兼美”的選材標準,要求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課文,要“具有積極的思想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足為學生學習的典范”;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應“簡明扼要,切合實用”;在教學方法上,主張回歸傳統,提倡多讀多寫多練。這些對以后的語文教學均有深遠的影響。不足之處是受“階級斗爭為綱”、“反修防修”的影響比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這個大綱的重大貢獻,就是結束了中學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無綱可循的混亂局面。大綱提出的‘“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的選材標準,要求語文知識教學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學要“提倡啟發式”等,在撥亂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時代的限制,這個大綱比較粗糙,而且帶有明顯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強調‘“政治標準第一”等。1980年,就這個大綱進行了修訂,在許多方面基本上恢復了1963年大綱的面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語文課的特點進行,必須在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的要求。
第五次是1986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其宗旨是“降低難度,減輕負擔,明確要求”。大綱進一步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從素質教育及培養“四有”公民的高度來強調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目的中還增加了“開拓視野、發展智力、培養健康的審美觀”的要求。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大綱明確規定“不用(語文基礎知識的)名詞術語考學生,只考運用能力”;刪去了邏輯知識部分;規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為考試的范圍,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機處理,這就為實行“一綱多本”創造了條件;為適合教材編寫‘“一綱多本”的需要,大綱還刪去了關于教材編排規定。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這個大綱雖然是建國后頒布的第一個“正式”的大綱,但是鑒于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到1990年國家教委就頒布了修訂本。主要修訂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根據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進一步降低了難度,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大綱把原來“教學目的”中關于“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話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要求。然而,這個大綱仍然是個過渡性的,語文教學迫切期待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與之相適應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
教育局全面貫徹實施婦女兒童綱要工作情況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首先,我代表教育局對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就教育局實施婦女兒童綱要工作進展情況,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作一個簡要的匯報:
一、基本情況
二、領導重視,組織得力
為保證婦女兒童綱要的順利實施,我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兩綱要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地召開相關會議。抽調教育股、思政股、教研室工作人員進行了具體操作。年初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針對教育系統的工作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推進了兩綱要的順利實施。各學校也積極行動起來,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步驟、措施,形成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三、取得的成績和具體措施
經貿漢語本科教學詞匯大綱商務文化研究
【提要】本文以文化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理論為指導,以《經貿漢語本科教學詞匯大綱》文化詞語為研究對象,《國際漢語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大綱》文化詞語為參照對象,對比分析商務文化詞語特點,以期對商務漢語教學及教材編寫提供些許依據,對在線教學應用提供啟示。
【關鍵詞】商務漢語;文化詞語;特點;在線教學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不同階段商務文化詞語選擇一直編排差異較大且影響教學效果。筆者對商務文化詞語特點進行考察,以期幫助教師科學規劃商務文化詞語教學、教材編寫及在線教學應用。
(二)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