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稅合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22:08: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兩稅合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兩稅合并思考

**年年12月24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被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明年初將進行再次審議,至此兩稅合并已經是大勢所趨,由于重大分歧已不復存在,明年三月正式通過的可能性很大,樂觀估計在2008年將正式實施。兩稅合并以后國際稅務管理部門作為內設機構將如何定位,是撤消,合并還是繼續留存,成為眾多關心人士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國際稅務工作者,通過對國際稅收與涉外稅收區別的研究,認為合并后國際稅務管理部門作為一個內設機構不但不該被取消,相反還應該繼續加強。

一、涉外稅收與國際稅收的區別

涉外稅收是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各種稅收活動的總稱,是我國適應對外開放需要而產生的一個特定稅收概念,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對外資和外籍個人單獨建立一套專門的涉外稅制體系。而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主權國家和地區,對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納稅人行使稅收管轄權的而引起的一系列稅收活動,體現了主權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由此可見,涉外稅收與國際稅收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決不能混為一談。主要區別在于一是概念不同。涉外稅收只是一個國家稅收體系分支,是相當于內資企業和個人稅收而言,但國際稅收則不是分支,國家稅收征管體系不能分為國內稅收和國際稅收。二是內容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主權國家和地區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的各種稅收,一般情況下是以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建立相對獨立的稅收制度為前提。而國際稅收則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對跨國納稅人行使稅收管轄權引起的一系列活動,涉外稅收征收稅種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國際稅收處理協調的是包括對跨國納稅人行使居民和來源地管轄權,避免國際重復征稅,防止國際避稅,稅收協定執行和情報交換為主要內容;三是范圍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處理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就來源于本國或者本地區收入的外國企業和個人征稅,國際稅收是兩個和兩個一上國家或者地區因行使不同稅收管轄權引起的納稅問題。四是存續時間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吸引外資需要而產生,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為存在前提,一旦統一合并取消單獨稅種時,涉外稅收作為單獨的稅收管理活動將消亡,而國際稅收則不同,只要世界上存在國家和地區,存在行使不同的稅收管轄權,存在跨國交易,國際稅收就將繼續留存。

二、當前國際稅收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和加強國際稅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2]1153號),國際稅務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一)稅收協定的執行。包括居民認定及中國居民身份證明的出具、常設機構認定及管理、限制稅率認定、稅收管轄權判定及稅收管理、境外稅收抵免審核認定及管理、協定特殊條款的執行、研究制定稅收協定執行的管理辦法、對濫用稅收協定的專項調查與處理等。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研究論文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對鼓勵外國投資、引導外資流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我國成為目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不一致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內資企業要求國民待遇的呼聲日漸高漲。有關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合并問題已提上2006年“兩會”的議事日程,但各方的分歧和爭議過大難以達成共識。為此,本文希望通過對各位學者研究的綜述,試對兩稅合并問題進行更全面的探討。

一、稅收優惠的利弊分析

(一)稅收優惠的正面效應

稅收優惠政策的效應一直以來是學者爭論的焦點。對于其正面效應,劉蓉認為:首先收入有“自償”效應,這種自償機制類似于減稅的效應機制。此外,稅收優惠還有社會公平效應,其實現途徑包括為低收入者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優惠、所得稅的優惠和財產稅的優惠。

李宗卉、魯明泓在研究了《外商投資企業及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對以城鎮為單位建立的經驗分析模型進行計量分析,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吸引FDI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二)稅收優惠的負面效應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對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所得稅政策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近期,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將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一、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若“兩稅合并”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定名義稅率將由33%下降至25%,降低了8個百分點,預計XX縣內、外資企業的總體稅負將會有所減輕,這有利于我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06年全縣國稅部門實際征收入庫企業所得稅5808萬元,其中內資企業所得稅1327萬元,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4481萬元。若以此基數推算,“兩稅合并”后國稅部門征收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將減少約1407萬元,其中內資企業所得稅減收約321萬元,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減收約1086萬元。

XX公司(內資)是XX縣的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6年實現應稅利潤18589萬元,企業所得稅實現4934萬元,實際入庫4369萬元。根據《草案》第二十八條規定: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皟啥惡喜ⅰ焙?,該公司的所得稅稅率有望從目前的33%降至15%,據測算,2007年計劃實現利潤18000萬元,受稅率降低等因素影響,預計實現企業所得稅實現2700萬元左右,將減少所得稅稅負3240萬元??梢灶A見,“兩稅合并”帶來稅負的下降,有利于該公司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價值增值,這將對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實現新的騰飛發揮巨大作用。

XXX公司(外資)2006年實現應稅利潤10273萬元,實際上繳企業所得稅3275萬元。據測算,“兩稅合一”后,受稅率降低的影響,該公司將降低所得稅稅負700萬元左右。

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調研報告

近期,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將對我國濟產生積極影響,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更有利于建立統一、規范、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國民經濟更加健康、協調地發展。現就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改革前后的政策做些比較。

一、企業所得稅改革遵循的六大原則

1.貫徹公平稅負原則,解決目前內資、外資企業稅收待遇不同,稅負差異較大的問題。

2.落實科學發展觀原則,統籌經濟社會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發揮調控作用原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優化國民經濟結構。

4.參照國際慣例原則,借鑒世界各國稅制改革最新經驗,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盡可能體現稅法的科學性、完備性和前瞻性。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改革前后比較

近期,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將對我國濟產生積極影響,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政策,更有利于建立統一、規范、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國民經濟更加健康、協調地發展。現就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改革前后的政策做些比較。

一、企業所得稅改革遵循的六大原則

1.貫徹公平稅負原則,解決目前內資、外資企業稅收待遇不同,稅負差異較大的問題。

2.落實科學發展觀原則,統籌經濟社會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發揮調控作用原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優化國民經濟結構。

4.參照國際慣例原則,借鑒世界各國稅制改革最新經驗,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盡可能體現稅法的科學性、完備性和前瞻性。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國際稅務定位

2006年年12月24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被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明年初將進行再次審議,至此兩稅合并已經是大勢所趨,由于重大分歧已不復存在,明年三月正式通過的可能性很大,樂觀估計在2008年將正式實施。兩稅合并以后國際稅務管理部門作為內設機構將如何定位,是撤消,合并還是繼續留存,成為眾多關心人士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國際稅務工作者,通過對國際稅收與涉外稅收區別的研究,認為合并后國際稅務管理部門作為一個內設機構不但不該被取消,相反還應該繼續加強。

關鍵字:兩稅合并國際稅務定位

一、涉外稅收與國際稅收的區別

涉外稅收是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各種稅收活動的總稱,是我國適應對外開放需要而產生的一個特定稅收概念,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對外資和外籍個人單獨建立一套專門的涉外稅制體系。而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主權國家和地區,對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納稅人行使稅收管轄權的而引起的一系列稅收活動,體現了主權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由此可見,涉外稅收與國際稅收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決不能混為一談。主要區別在于一是概念不同。涉外稅收只是一個國家稅收體系分支,是相當于內資企業和個人稅收而言,但國際稅收則不是分支,國家稅收征管體系不能分為國內稅收和國際稅收。二是內容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主權國家和地區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的各種稅收,一般情況下是以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建立相對獨立的稅收制度為前提。而國際稅收則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對跨國納稅人行使稅收管轄權引起的一系列活動,涉外稅收征收稅種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國際稅收處理協調的是包括對跨國納稅人行使居民和來源地管轄權,避免國際重復征稅,防止國際避稅,稅收協定執行和情報交換為主要內容;三是范圍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處理對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就來源于本國或者本地區收入的外國企業和個人征稅,國際稅收是兩個和兩個一上國家或者地區因行使不同稅收管轄權引起的納稅問題。四是存續時間不同。涉外稅收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吸引外資需要而產生,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為存在前提,一旦統一合并取消單獨稅種時,涉外稅收作為單獨的稅收管理活動將消亡,而國際稅收則不同,只要世界上存在國家和地區,存在行使不同的稅收管轄權,存在跨國交易,國際稅收就將繼續留存。

二、當前國際稅收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和加強國際稅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2]1153號),國際稅務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查看全文

漫談兩稅合并下的外資企業

一、兩稅合并對我國吸引外資的影響

1.對我國外資流入總量影響不大

首先,稅率的變動不會影響外資企業在我國的投資。雖然改革后25%的稅率比以前15%的優惠稅率高出10個百分點,但仍然比中國周邊地區的所得稅率要低(見表2-1),相對周邊國家而言,25%的所得稅率對外資仍然有吸引力。其次,稅收優惠對于一個國家在提升吸引外資的競爭優勢方面的作用只是一個次要性影響因素,并非決定性因素。

2.提高了我國外資流入的質量

兩稅合并后,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我國外資流入的質量。新稅法確立了“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收優惠體系,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農林牧漁產業和公共基礎產業已成為稅收優惠的重點,稅收優惠政策的導向也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盡可能多地吸引外資轉向更加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新稅法通過調整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外資投資方向,在更高層次上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我國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二、兩稅合并對外資企業帶來新的挑戰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對內資企業的影響詮釋

【摘要】200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開始實施。兩稅合并后的新企業所得稅法有了很大變動。兩稅合并給我國內資企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針對兩稅合并對內資企業的影響,本文從企業自身以及政府兩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兩稅合并機遇發展對策

2007年3月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新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199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開始施行,內外兩套企業所得稅制度并存的所得稅制模式形成,在這個稅制模式下,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大約只有內資企業的一半。具體來說,內資企業稅率為33%,而外資企業的稅率為24%和15%,這對利用外資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導致了內外資企業的競爭不公平。兩稅合并后,內資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機。

1兩稅合并簡介

兩稅合并的核心內容就是將內、外資企業逐步實現“四個統一”:即內資、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稅收優惠政策;統一和規范了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

兩稅合并前,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名義上為33%,但國家鼓勵外資進入經濟特區、開發區、開放區和西部地區,在這些地區投資的外商企所得稅都有不同程度的稅率優惠,優惠稅率分為15%、24%不等,符合特定條件的還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業的惠。兩稅合并后,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取消了兩免三減半和再投資退稅的優惠政策,內外資企業同等對待。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縣域經濟影響思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對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所得稅政策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近期,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將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字:兩稅合并縣域經濟影響思考

一、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若“兩稅合并”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定名義稅率將由33%下降至25%,降低了8個百分點,預計XX縣內、外資企業的總體稅負將會有所減輕,這有利于我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06年全縣國稅部門實際征收入庫企業所得稅5808萬元,其中內資企業所得稅1327萬元,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4481萬元。若以此基數推算,“兩稅合并”后國稅部門征收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將減少約1407萬元,其中內資企業所得稅減收約321萬元,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減收約1086萬元。

XX公司(內資)是XX縣的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6年實現應稅利潤18589萬元,企業所得稅實現4934萬元,實際入庫4369萬元。根據《草案》第二十八條規定: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皟啥惡喜ⅰ焙?,該公司的所得稅稅率有望從目前的33%降至15%,據測算,2007年計劃實現利潤18000萬元,受稅率降低等因素影響,預計實現企業所得稅實現2700萬元左右,將減少所得稅稅負3240萬元??梢灶A見,“兩稅合并”帶來稅負的下降,有利于該公司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價值增值,這將對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實現新的騰飛發揮巨大作用。

XXX公司(外資)2006年實現應稅利潤10273萬元,實際上繳企業所得稅3275萬元。據測算,“兩稅合一”后,受稅率降低的影響,該公司將降低所得稅稅負700萬元左右。

查看全文

兩稅合并提升創新能力論文

【摘要】200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開始實施。兩稅合并后的新企業所得稅法有了很大變動。兩稅合并給我國內資企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針對兩稅合并對內資企業的影響,本文從企業自身以及政府兩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兩稅合并機遇發展對策

2007年3月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新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實施,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199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開始施行,內外兩套企業所得稅制度并存的所得稅制模式形成,在這個稅制模式下,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大約只有內資企業的一半。具體來說,內資企業稅率為33%,而外資企業的稅率為24%和15%,這對利用外資和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導致了內外資企業的競爭不公平。兩稅合并后,內資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良機。

1兩稅合并簡介

兩稅合并的核心內容就是將內、外資企業逐步實現“四個統一”:即內資、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稅收優惠政策;統一和規范了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

兩稅合并前,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名義上為33%,但國家鼓勵外資進入經濟特區、開發區、開放區和西部地區,在這些地區投資的外商企所得稅都有不同程度的稅率優惠,優惠稅率分為15%、24%不等,符合特定條件的還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業的惠。兩稅合并后,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取消了兩免三減半和再投資退稅的優惠政策,內外資企業同等對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