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加工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00:24: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油加工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油加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取得的成就、“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存在的問題、“十一五”時期糧油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十一五”時期糧油加工業發展重點、支持糧油加工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糧油加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糧油加工區域化格局正在形成;飼料、淀粉、食用油企業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總體糧食加工轉化仍處于底水平;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整合和調整;繼續沿著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向產品系列化和食品工業化延伸,淀粉等傳統加工產業的基礎上,向玉米深加工方向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推廣營養、健康食用油產品;認真落實政策,營造良好環境,抓好項目建設,實施名牌工程,培養和引進人才,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加強行業指導,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糧油加工業要把握好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為指導,結合我市糧油加工業自身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科學制定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的《糧油加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對全面提升我市糧油加工業產業水平,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結構,進一步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促進糧食資源的轉化增值及綜合利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間,我市糧油加工企業充分依托糧油基礎資源優勢,積極適應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新形勢,立足本市,面向京津,服務全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逐步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形成了一批在省內外有著較高聲譽的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十一五”期間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1、糧油加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據20*年底調查統計,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糧食加工轉化企業23家,資產總額6.5億元,加工轉化糧食83.8萬噸,實現利稅3*0萬元,期末從業人數2100人。
其中小麥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小麥能力88.5萬噸,20*年實際加工小麥55.4萬噸。
省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策劃書
一、“十一五”期間糧油加工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通過量化分析,全面梳理總結評價發展的現狀,特點,總結工作經驗。總結評價要通過規范的表格對主要目標指標師實現情況,“十一五“重點項目(年加工能力10萬噸及以上)建設,“十一五”建設需求等進行典型調查分析。總結的數據以2005年為起點,由于沒到“十一五“末,所以采用2009年末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二)存在問題
在行業發展現狀評價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行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之間的主要差距和問題,作為“十一五”行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三)面臨形勢
糧油加工業學習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近幾年,糧油工業的過度加工問題受消費誤區的影響,表現得甚為突出,也極為普遍。在面粉生產中,為使粉色亮白,很多生產企業過分提高產品的加工精度,有的甚至采用添加化學物質的方法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從而達到增白的目的。色拉油是西方國家僅用于制作涼拌萊色拉時的專用油,在我國卻被廣泛用于日常烹調用油,成為食用油消費的主要品種。生產色拉油要將毛油進行脫酸、脫膠、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全精煉處理,而烹制中國菜的食用油一般不需要進行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處理。稻米加工中也同樣存在過度加工問題。為了追求大米的“白度”和“光亮度”,要通過“多機出白”和“拋光”等工藝進行精碾,甚至噴涂一些“上光液”來改善大米的光亮度。在這些過度加工過程中,糧油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品的營養價值;還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不利人體健康的伴隨物,影響了糧油的食用安全性;加工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工業“三廢”,污染了環境,也增加了能源和原輔助材料的消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局,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之上。”本文擬以科學發展觀審視糧油的過度加工,剖析過度加工的弊端和造成的危害,提倡適度加工,以促進糧油加工業健康科學發展。
一、糧油的過度加工,使原料中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晶的營養價值,造成了原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小麥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存在于胚部和糊粉層,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麥加工為面粉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含大量租纖維的種皮,使面粉有較好的口感和易于消化,粉色也得到改善。但加工過程也使一部分糊粉層和胚部進入麥麩中,且隨著加工精度的提高,進入麩皮的比例越大,因而營養物質的流失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國際社會一些國家仍提倡吃全麥粉,如俄羅斯的主食黑面包就是以全麥粉烤制的。我國在糧食緊缺的年代曾有全麥粉品種,主供品種是加工精度不很高的標準粉。這些年人們越吃越精,面粉越來越白,而且還要在精度已經很高的特一粉里加人增白劑去“漂白”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雖在目前屬于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必然破壞維生素A元,降低面粉中維生素A的含量。與此同時,面粉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也極易被氧化而受損,B族維生素中的趴和B2也同時受到不利影響。隨著面粉加工精度越來越高,營養物質已存之不多,還要“雪上加霜”地去漂白,那我們還能吃到什么營養物質呢?怎么去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健康水平呢?據悉,即將出臺的經過修訂的小麥粉國家標準中,已規定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這無疑是對過度加工問題的當頭棒喝,相信今后還會有類似的得力措施了臺,以遏制過度加工熱度不減的勢頭。稻米加工中營養成分的流失與面粉類似。稻米經多機精碾和拋光,加工成的精米和糙米相比,B族維生素損失了60%,賴氨酸、蘇氨酸也在加工中大量損失。長期食用這種精白米,如無其它副食補充營養,就會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易患腳氣病、神經炎、唇炎、角膜炎等病癥。
食用油由其主體成分甘油三酯和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組成。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熱量,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已為人們所共知,如磷脂有健腦、補腦、增智、保護肝臟、防膽結石和骨質疏松、降膽固醇、降血脂等功能;維生素A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增殖等功能;維生素E有增強免疫、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運轉、保護神經系統、延緩衰老、抗癌等功能;角鯊烯為三十碳六烯、能補充細胞氧氣、修復受損細胞、加快傷口愈合、美化肌膚、消除疲勞、增進體力、護肝保肝、防治腫瘤。幾乎所有食用植物油都天然含有上述有益人體健康的這些伴隨物,某些植物油還含有除此之外的一些獨特的功能性成分,也十分有益人體健康,如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未糠油中的谷維素、二十八醇,花生油中的白藜節醇等等。在油脂加工中,為了保證食用油的商品功能和儲存品質,必須進行精煉處理,如磷脂會使油品混濁,吸水沉降、加速油脂水解酸敗,不利安全儲存,烹調時會發黑變焦,嚴重影響食物的色、香、味,必須通過水化脫膠處理。但對烹制中國菜來說,大可不必用西方人做涼菜的色拉油。西餐冷食為主,涼菜做好后需要冷藏,因此,低溫時不能出現凝濁現象,還需保持蔬菜固有的色澤和味道。因而色拉油需經過包括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六脫”精煉處理。烹調中國菜,采用原國標名稱的一級二級油即可,最多用到高級烹調油為至,不必去盲目追棒色拉油致使生產的食用油越煉越淺,越煉越清,食用油已如同水一樣清澈。色拉油的商品外觀雖受人追棒,但營養價值大打折扣。經過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脂的精煉處理,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力及吸光和抗氧化作用的胡蘿卜素和葉綠素,已被脫除絕大部分,植物留
醇被除去35_40%,維生素E被除去70%,角鯊烯被除去80%,這些可貴的天然營養物質竟這樣在過度加工中被無情地精煉掉了。
糧油加工業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近幾年,糧油工業的過度加工問題受消費誤區的影響,表現得甚為突出,也極為普遍。在面粉生產中,為使粉色亮白,很多生產企業過分提高產品的加工精度,有的甚至采用添加化學物質的方法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從而達到增白的目的。色拉油是西方國家僅用于制作涼拌萊色拉時的專用油,在我國卻被廣泛用于日常烹調用油,成為食用油消費的主要品種。生產色拉油要將毛油進行脫酸、脫膠、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全精煉處理,而烹制中國菜的食用油一般不需要進行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處理。稻米加工中也同樣存在過度加工問題。為了追求大米的“白度”和“光亮度”,要通過“多機出白”和“拋光”等工藝進行精碾,甚至噴涂一些“上光液”來改善大米的光亮度。在這些過度加工過程中,糧油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品的營養價值;還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不利人體健康的伴隨物,影響了糧油的食用安全性;加工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工業“三廢”,污染了環境,也增加了能源和原輔助材料的消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局,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之上。”本文擬以科學發展觀審視糧油的過度加工,剖析過度加工的弊端和造成的危害,提倡適度加工,以促進糧油加工業健康科學發展。
一、糧油的過度加工,使原料中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晶的營養價值,造成了原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小麥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存在于胚部和糊粉層,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麥加工為面粉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含大量租纖維的種皮,使面粉有較好的口感和易于消化,粉色也得到改善。但加工過程也使一部分糊粉層和胚部進入麥麩中,且隨著加工精度的提高,進入麩皮的比例越大,因而營養物質的流失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國際社會一些國家仍提倡吃全麥粉,如俄羅斯的主食黑面包就是以全麥粉烤制的。我國在糧食緊缺的年代曾有全麥粉品種,主供品種是加工精度不很高的標準粉。這些年人們越吃越精,面粉越來越白,而且還要在精度已經很高的特一粉里加人增白劑去“漂白”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雖在目前屬于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必然破壞維生素a元,降低面粉中維生素a的含量。與此同時,面粉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也極易被氧化而受損,b族維生素中的趴和b2也同時受到不利影響。隨著面粉加工精度越來越高,營養物質已存之不多,還要“雪上加霜”地去漂白,那我們還能吃到什么營養物質呢?怎么去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健康水平呢?據悉,即將出臺的經過修訂的小麥粉國家標準中,已規定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這無疑是對過度加工問題的當頭棒喝,相信今后還會有類似的得力措施了臺,以遏制過度加工熱度不減的勢頭。稻米加工中營養成分的流失與面粉類似。稻米經多機精碾和拋光,加工成的精米和糙米相比,b族維生素損失了60%,賴氨酸、蘇氨酸也在加工中大量損失。長期食用這種精白米,如無其它副食補充營養,就會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易患腳氣病、神經炎、唇炎、角膜炎等病癥。
食用油由其主體成分甘油三酯和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組成。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熱量,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已為人們所共知,如磷脂有健腦、補腦、增智、保護肝臟、防膽結石和骨質疏松、降膽固醇、降血脂等功能;維生素a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增殖等功能;維生素e有增強免疫、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運轉、保護神經系統、延緩衰老、抗癌等功能;角鯊烯為三十碳六烯、能補充細胞氧氣、修復受損細胞、加快傷口愈合、美化肌膚、消除疲勞、增進體力、護肝保肝、防治腫瘤。幾乎所有食用植物油都天然含有上述有益人體健康的這些伴隨物,某些植物油還含有除此之外的一些獨特的功能性成分,也十分有益人體健康,如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未糠油中的谷維素、二十八醇,花生油中的白藜節醇等等。在油脂加工中,為了保證食用油的商品功能和儲存品質,必須進行精煉處理,如磷脂會使油品混濁,吸水沉降、加速油脂水解酸敗,不利安全儲存,烹調時會發黑變焦,嚴重影響食物的色、香、味,必須通過水化脫膠處理。但對烹制中國菜來說,大可不必用西方人做涼菜的色拉油。西餐冷食為主,涼菜做好后需要冷藏,因此,低溫時不能出現凝濁現象,還需保持蔬菜固有的色澤和味道。因而色拉油需經過包括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六脫”精煉處理。烹調中國菜,采用原國標名稱的一級二級油即可,最多用到高級烹調油為至,不必去盲目追棒色拉油致使生產的食用油越煉越淺,越煉越清,食用油已如同水一樣清澈。色拉油的商品外觀雖受人追棒,但營養價值大打折扣。經過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脂的精煉處理,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力及吸光和抗氧化作用的胡蘿卜素和葉綠素,已被脫除絕大部分,植物留醇被除去35_40%,維生素e被除去70%,角鯊烯被除去80%,這些可貴的天然營養物質竟這樣在過度加工中被無情地精煉掉了。
過度加工使糧油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使成品在質的方面遭受損失,同時成品的產出率也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面粉加工中全麥粉的出品率接近100%,標準粉約為82_85%,特二粉約為72%左右,特一粉一般在60%左右,副產品為黑粉及麩皮,只能用作飼料原料,經濟價值已非成品可比。稻米加工中的情形與面粉相似,精白米的出品率甚至不足50%,產生的副產品糠粉及碎末只能用于飼料加工。油脂加工中不同品種毛油的精煉損失率有所不同,但總體趨勢仍是隨著精煉程度的不斷提高,出品率越來越小。原國標一、二級油的精煉損失率約為2%左右,色拉油的精煉損失率約為5%左右。由此可見,不論從質的方面還是從量的方面講,加工越越細,原料資源的利用率越低,而過度加工無疑是對原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糧油加工業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近幾年,糧油工業的過度加工問題受消費誤區的影響,表現得甚為突出,也極為普遍。在面粉生產中,為使粉色亮白,很多生產企業過分提高產品的加工精度,有的甚至采用添加化學物質的方法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從而達到增白的目的。色拉油是西方國家僅用于制作涼拌萊色拉時的專用油,在我國卻被廣泛用于日常烹調用油,成為食用油消費的主要品種。生產色拉油要將毛油進行脫酸、脫膠、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全精煉處理,而烹制中國菜的食用油一般不需要進行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處理。稻米加工中也同樣存在過度加工問題。為了追求大米的“白度”和“光亮度”,要通過“多機出白”和“拋光”等工藝進行精碾,甚至噴涂一些“上光液”來改善大米的光亮度。在這些過度加工過程中,糧油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品的營養價值;還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不利人體健康的伴隨物,影響了糧油的食用安全性;加工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工業“三廢”,污染了環境,也增加了能源和原輔助材料的消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局,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之上。”本文擬以科學發展觀審視糧油的過度加工,剖析過度加工的弊端和造成的危害,提倡適度加工,以促進糧油加工業健康科學發展。
一、糧油的過度加工,使原料中的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晶的營養價值,造成了原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小麥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主要存在于胚部和糊粉層,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小麥加工為面粉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含大量租纖維的種皮,使面粉有較好的口感和易于消化,粉色也得到改善。但加工過程也使一部分糊粉層和胚部進入麥麩中,且隨著加工精度的提高,進入麩皮的比例越大,因而營養物質的流失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國際社會一些國家仍提倡吃全麥粉,如俄羅斯的主食黑面包就是以全麥粉烤制的。我國在糧食緊缺的年代曾有全麥粉品種,主供品種是加工精度不很高的標準粉。這些年人們越吃越精,面粉越來越白,而且還要在精度已經很高的特一粉里加人增白劑去“漂白”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雖在目前屬于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必然破壞維生素a元,降低面粉中維生素a的含量。與此同時,面粉中維生素e和維生素k也極易被氧化而受損,b族維生素中的趴和b2也同時受到不利影響。隨著面粉加工精度越來越高,營養物質已存之不多,還要“雪上加霜”地去漂白,那我們還能吃到什么營養物質呢?怎么去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健康水平呢?據悉,即將出臺的經過修訂的小麥粉國家標準中,已規定禁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這無疑是對過度加工問題的當頭棒喝,相信今后還會有類似的得力措施了臺,以遏制過度加工熱度不減的勢頭。稻米加工中營養成分的流失與面粉類似。稻米經多機精碾和拋光,加工成的精米和糙米相比,b族維生素損失了60%,賴氨酸、蘇氨酸也在加工中大量損失。長期食用這種精白米,如無其它副食補充營養,就會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易患腳氣病、神經炎、唇炎、角膜炎等病癥。
食用油由其主體成分甘油三酯和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組成。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熱量,其它類脂物和脂肪伴隨物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已為人們所共知,如磷脂有健腦、補腦、增智、保護肝臟、防膽結石和骨質疏松、降膽固醇、降血脂等功能;維生素a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增殖等功能;維生素e有增強免疫、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運轉、保護神經系統、延緩衰老、抗癌等功能;角鯊烯為三十碳六烯、能補充細胞氧氣、修復受損細胞、加快傷口愈合、美化肌膚、消除疲勞、增進體力、護肝保肝、防治腫瘤。幾乎所有食用植物油都天然含有上述有益人體健康的這些伴隨物,某些植物油還含有除此之外的一些獨特的功能性成分,也十分有益人體健康,如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未糠油中的谷維素、二十八醇,花生油中的白藜節醇等等。在油脂加工中,為了保證食用油的商品功能和儲存品質,必須進行精煉處理,如磷脂會使油品混濁,吸水沉降、加速油脂水解酸敗,不利安全儲存,烹調時會發黑變焦,嚴重影響食物的色、香、味,必須通過水化脫膠處理。但對烹制中國菜來說,大可不必用西方人做涼菜的色拉油。西餐冷食為主,涼菜做好后需要冷藏,因此,低溫時不能出現凝濁現象,還需保持蔬菜固有的色澤和味道。因而色拉油需經過包括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酯的“六脫”精煉處理。烹調中國菜,采用原國標名稱的一級二級油即可,最多用到高級烹調油為至,不必去盲目追棒色拉油致使生產的食用油越煉越淺,越煉越清,食用油已如同水一樣清澈。色拉油的商品外觀雖受人追棒,但營養價值大打折扣。經過脫色、脫臭、脫蠟和脫固體脂的精煉處理,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力及吸光和抗氧化作用的胡蘿卜素和葉綠素,已被脫除絕大部分,植物留醇被除去35_40%,維生素e被除去70%,角鯊烯被除去80%,這些可貴的天然營養物質竟這樣在過度加工中被無情地精煉掉了。
過度加工使糧油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使成品在質的方面遭受損失,同時成品的產出率也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面粉加工中全麥粉的出品率接近100%,標準粉約為82_85%,特二粉約為72%左右,特一粉一般在60%左右,副產品為黑粉及麩皮,只能用作飼料原料,經濟價值已非成品可比。稻米加工中的情形與面粉相似,精白米的出品率甚至不足50%,產生的副產品糠粉及碎末只能用于飼料加工。油脂加工中不同品種毛油的精煉損失率有所不同,但總體趨勢仍是隨著精煉程度的不斷提高,出品率越來越小。原國標一、二級油的精煉損失率約為2%左右,色拉油的精煉損失率約為5%左右。由此可見,不論從質的方面還是從量的方面講,加工越越細,原料資源的利用率越低,而過度加工無疑是對原料資源的極大浪費。
糧油加工統計工作通知
各糧物流集團公司: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發〔*〕24號)有關精神,引導和促進糧油加工業健康發展,全面準確了解糧油加工業生產動態和產品流通環節的相關信息,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糧油加工業統計制度,以及糧油加工業產能產量統計監測預警體系,給各級政府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研究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措施提供數據支持,我局決定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糧油加工業統計工作。我們在專門召開糧油加工業統計報表制度修訂工作會議的基礎上,又征求了部分省(區、市)糧食局的意見和建議,對原統計制度進行了修訂,形成了新的糧油加工業統計報表制度(見附件1),擬在*年度糧油加工業統計工作試行后再修改完善。現將*年度糧油加工業統計工作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糧油加工業統計制度及指標修訂情況
(一)完善《糧油加工業企業年報表》
在保留原有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主要生產設備、倉儲設施有效倉容及研究開發投入指標、主要原料加工年消費量及加工產品期末庫存量等指標。同時,擴大了品種統計范圍,增加了玉米加工、糧食食品、雜糧加工、飼料加工、糧機制造企業生產能力和產量等指標。主要修改如下:
1.“企業基本情況”增設了企業網址和電子郵箱等情況的欄目;將企業年末從業人數按照在崗職工和其他從業人員類別設置,并進一步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進行了解。
糧食加工業發展工作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提高思想認識,完成編制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正確把握方向,提出基本要求;工作進度安排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為切實加強全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把規劃編制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編制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把握發展內涵,始終把“一保一建三打造”貫徹在規劃中。做好與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銜接、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編寫工作、加強糧油加工業發展重要問題的軟科學研究、鑒于糧食加工業市場化程度高、加強與有關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和銜接、加強重大項目研究、《規劃》中的目標設、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強協調溝通和組織保障、市商委將組織編寫組針對具有閃光點的重點項目。也可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編制單項產業規劃,如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玉米、雜糧、健康全谷物主食品、糧食及其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國家糧食局辦公室關于編制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糧辦展〔2009)178號〕要求,現就編制《*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完成編制工作
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09〕47號)精神以及國家和*市有關法規和政策,按照《*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編寫提綱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糧食資源情況、利用現狀,以及加工業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認真做好本地(公司)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專題規劃和單項規劃,要求做到進度快、質量高、效果好。
二、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為切實加強全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我委成立了由委領導任組長、相關處室為成員的規劃編制組。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在規劃編制組的組織協調下,把規劃編制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糧油工業統計總結報告
20*年,我局糧油工業工作在市糧食局的指導下,按照*縣縣委、縣政府提出的“3357工程”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切實貫徹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四川省<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狠抓糧油工業,發展糧食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增加產品效益,促進了我縣糧油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我縣20*年度糧油工業統計報告于后:
一、糧油加工業現狀
我縣糧油加工業隨著2005年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原附屬的糧食加工廠或出售或股份經營,轉變了國有性質,均成了私營企業。目前,全縣有一定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8家,其中面粉加工廠1家。我局針對這一新新情況,及時轉變觀念,由過去的計劃管理變為現在的業務技術指導,幫助他們了解市場動態,提供現代加工技術,積極進行技術設備改造,大打品牌戰略,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糧油制品的市場占有率。僅*縣龍江面粉廠的“銅江”牌掛面在*州市的市場占有率就*34%。特別是新開發的150米深井水“銅江源”礦泉水更是供不應求。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二、糧油加工業績效分析
我縣有一定規模的8家糧油加工企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瞄準市場,生產出適銷對路,深受百姓喜愛的糧食制成品。“萬家香”、“米城”牌大米,“銅江”牌系列掛面更是消費者首選。今年加工大米和面粉、掛面共計×××噸。其中特等米×××噸,面粉和掛面×××噸。現價工業總產值×××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36.5%,產品銷售收入×××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34.8%,實現利潤××萬元,比去年的××萬元增長40.9%。其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均有顯著增加。
三、糧油工業統計情況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占整個工業比重大,已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中,種植業加工業企業有30家,畜牧及其它加工業14家。在種植業加工企業中,以食用菌、茶葉、優質糧油、金銀花及中藥材、酒業為主,以優質糧油加工企業最多。市場知名度相對較大的加工企業有10家(綠頌米業、龍頭面業、長赤翡翠米業、南江林產品公司、通江銀耳集團、山霸王公司、羅村茶葉有限公司、江口醇及小角樓酒業有限公司);較有市場知名度的產品有:龍頭面、綠頌米、翡翠米、亦奇牌菜籽油、米倉山牌核桃、金銀花(茶)、通江銀耳、羅村茶葉、小角樓和江口醇酒、何大媽豆瓣;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有12家(5個糧油企業、4個茶葉企業、1個水果企業、1個干果企業、1個食用菌企業)。
(一)糧油產品加工情況。以龍頭面業、長赤翡翠為代表的17家糧油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35萬噸,年實際加工不足25萬噸;具備精深加工能力的5家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年實際加工不足10萬噸。小型加工業主82個,年加工能力30萬噸,年加工銷售收入14.64億元,其中小角樓和江口醇占6億元左右。
(二)蠶桑產品加工情況。全市3家繭絲加工企業,主要是加工生絲產品,無精深面料和終端產品,由于原料不足、國際市場起伏大,常年處于半生產狀態,年加工銷售收入僅0.8億元左右。
(三)果蔬產品加工情況。全市果蔬加工企業僅有4家(壽星果業有限公司、*罐頭食品廠、何大媽豆瓣廠、駟馬豆瓣廠),年加工營銷能力僅3.5萬噸,年銷售加工收入0.36億元左右。
(四)茶葉產品加工情況。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經營的規模以上企業僅3家,加工業主和小型加工廠(場)、家庭作坊共36家,除羅村茶業、元頂子茶場和火天崗茶場年加工總量450噸,年產值僅0.32億元;小型加工廠(場)和業主、家庭作坊年加工總量1500噸,年產值0.83億元左右,茶葉年加工銷售總收入僅1.14億元左右。
農委跨越工程指導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意見》和《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擬定縣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推進年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科學、務實、創新、服務理念,貫徹落實省政府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劃”、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實施意見以及省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強政策引導,承接產業轉移,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資源整合,打造產業龍頭,建設重大項目,調整產品結構,強化基地保障,健全產業鏈條,促進轉化增值,進一步提升糧食產業化發展水平。
(二)目標任務。重點培育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做大做強,其中年產值超5億元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超3億元的2家,超2億元的l家,同時打造1個現代化、多功能大型糧食產業園區,實現全縣糧油加工業總產值突破15億元,糧油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使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成為我縣糧食經濟主要增長點。糧油訂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糧油專業合作組織增長10%以上,城市連鎖店、農村服務社保持穩定發展。
二、主要內容和工作重點
(一)貫徹落實政策。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糧食產業化跨越工程的意見》(皖政辦〔2011〕57號)文件和相關糧食產業政策,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二是認真落實實施《省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做好本地規劃,不斷創新舉措,推進規劃目標任務的完成。三是繼續加大資金支持,扶優企業,做強產業。積極爭取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份額,建立糧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四是分解落實2012年糧油加工業總產值15億元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