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00:56: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兩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兩種從政追求兩種作風追求

“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這個問題,每一個執政黨的干部都無法回避,每一個黨員干部也都在用自己的實踐進行著回答。自然,不同的干部,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要求,可能會有幾十種、上百種不同的回答。但是,從本質上看,答案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立黨為公,勤政為民,為偉大事業留下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貢獻;一種是立黨為私,追名逐利,在老百姓中留下罵名。兩種回答,截然不同,反映了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追求。

兩種不同的從政追求,本質區別在于“為公從政”還是“為私從政”,是當襟懷坦白、忠誠積極,“以天下為己任”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革命者,還是當心胸狹隘、滿腹鬼胎,“以天下為己用”的資產階級政客、投機分子。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追求,反映了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實踐上,也表現為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作風。從政為公,必然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確行使執政黨干部的神圣職責,全心全意為人民大眾謀利益;從政為私,就會耍弄權謀之術,利用執政黨的地位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個人或小集團牟取私利。

從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奪取政權的斗爭,到建國后代表人民大眾執掌政權,共產黨人的“從政”,經歷了兩個歷史條件決然不同的階段。前一階段,腥風血雨、硝煙彌漫,那時的“從政”,就是提著腦袋干革命,不僅要拋棄個人、小家庭得失,而且要隨時準備拋頭顱、灑熱血。在那種情況下,比較容易接受和形成“從政為公”的思想意識。然而,共產黨執掌全國政權之后,從政就意味著掌權,特別是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們的利益逐步分化,新的社會階層正在產生,黨政干部掌握著相當大的人事、資源、財產支配權,擁有制定、修改、執行的發言權、乃至決定權。在權力和物欲的誘惑下,一些人“從政為私”的愿望和積極性被大大地激活了。實事求是地說,現在想“當官”、想“升官”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有大搞不正之風,為“仕途通暢”拉關系、走后門、通路子,甚至行賄買官的。這些人,一旦謀得一官半職,必定以“為私”作為從政追求,把資產階級政客的那一套帶到我們的干部隊伍中來。

“為公”“為私”都是內心的追求。在我們這個光明的社會中,在正氣抬頭的地方,從政為私的人,是不大會公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相反,滿心利己打算的小人,倒有可能處處打出“為公”的招牌。然而,內在的東西,總是有其外部表現的。從政作風,其實就是從政追求的重要表現??赡埽诖笸V眾之下,兩種從政追求根本不同的人,所頂的頭銜,所喊的口號,所作的表白,乃至所做的某些工作,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別,然而,縱觀官場、政壇,兩種不同的從政作風清晰可見,有的黨員干部忠誠坦白、正直積極、表里一致,是真正“講政治”,干實事,為人民謀利益的,還有的黨員干部人格虛假、嘩眾取寵、口心不一,是“玩政治”,做虛功,為自己撈本錢的。

用什么眼光看待群眾,以什么態度對待群眾,是兩種不同的從政追求、從政作風的分水嶺。從政為公,就會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路線和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會以誠摯、懇切、熱情、謙虛的態度對待群眾,甘當人民公仆,愿做群眾學生。不僅態度謙恭誠懇,更重于把自己置身于群眾之中,傾聽群眾的呼聲、聆聽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批評,體察群眾的疾苦,解決群眾的困難。從政為私,就會把老百姓當作可利用、可借用、可愚弄的對象,他們居高臨下,吆五喝六,運動群眾,頤指氣使,不可一世。有時他們也會作“親民狀”,向部分群眾作出這樣那樣的“許諾”,但那是為了出“形象”,出“新聞”,為了自己加官晉級打“基礎”,為了使平民百姓對自己感激涕零,甚至是為了進行某種權力較量的需要。

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同志,怎樣看待和處理上下左右的關系,是區別兩種從政追求、兩種從政作風的重要標志。從政為公,崇仰的是馬克思主義真理,依靠的是黨的組織,恪守的是民主集中制,必然“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堅持原則,嚴守紀律,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必然識大體,顧大局,搞“五湖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必然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光明磊落。從政為私,想的是個人和小集團的私利,信奉的是權謀之術,講的是哥們義氣,必然拉圈子,樹山頭,搞宗派,培植親信,排斥異己,在黨內另搞一套;必然搞親親疏疏、恩恩怨怨,把黨的干部當做私有財產,把自己所在的地方變成個人的勢力范圍,把上下級關系變成人身依附關系。如此,又必然導致一些干部對上捧,對下壓,同級之間,或勾心斗角,或同流合污,拿原則做交易。

查看全文

兩種態度兩種境界

“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0年多前,結束,鄧小平同志在復出之時講了這么一段充滿感情、意味深長的話。30多年后,我國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撫今追昔,我們重溫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話,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到其中蘊涵的道理。

一心想著做官,還是一心想著做工作,是任何一個領導干部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都需要作出選擇。不要小看了這兩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反映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一心想著做官,就會沽名釣譽、敷衍塞責,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結果也做不好工作;一心想著做工作,就會實事求是、真抓實干,注重調查研究,經常深入群眾,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政績。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少數人為了把官做得大、做得牢、做得舒服,忘記了黨的要求、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期望,挖空心思找門子、拉關系,不惜血本跑官要官;千方百計出風頭、爭彩頭,不顧形象拍馬逢迎;變著法子講排場、擺闊氣,不恤民力肆意揮霍。凡此種種,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嚴重影響黨的工作和事業。

兩種態度,兩種境界。試想,如果當年鄧小平同志只是想著做官,他完全可以作出另外一種選擇,四平八穩地當個太平官,安享晚年。然而,已過古稀之年的鄧小平同志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一句反躬自問,道出了鄧小平同志選擇“做點工作”而不是做官的思想動因;“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彰顯了鄧小平同志作為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

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所從事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就要擺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弄清做官與做工作的關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而不能私心太重、雜念太多,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愛戴。事實上,我們黨的許多干部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做工作,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不求名利、不計得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等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正是有了一大批這樣的黨員干部,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黨面臨的環境、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黨員干部面對的誘惑和考驗也在增多。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確需要好好想一想究竟是要做官還是做工作。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權高不忘責任重,位尊更增報國心,以寢食不安、夙興夜寐的精神狀態做好本職工作,以利歸天下、譽屬黎民的淡泊情懷對待個人得失,應該成為我們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查看全文

兩種態度兩種境界心得

30多年后,我國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撫今追昔,我們重溫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話,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到其中蘊涵的道理。

一心想著做官,還是一心想著做工作,是任何一個領導干部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都需要作出選擇。不要小看了這兩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反映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一心想著做官,就會沽名釣譽、敷衍塞責,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結果也做不好工作;一心想著做工作,就會實事求是、真抓實干,注重調查研究,經常深入群眾,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政績。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少數人為了把官做得大、做得牢、做得舒服,忘記了黨的要求、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期望,挖空心思找門子、拉關系,不惜血本跑官要官;千方百計出風頭、爭彩頭,不顧形象拍馬逢迎;變著法子講排場、擺闊氣,不恤民力肆意揮霍。凡此種種,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嚴重影響黨的工作和事業。

兩種態度,兩種境界。試想,如果當年鄧小平同志只是想著做官,他完全可以作出另外一種選擇,四平八穩地當個太平官,安享晚年。然而,已過古稀之年的鄧小平同志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罢l叫你當共產黨人呢?”一句反躬自問,道出了鄧小平同志選擇“做點工作”而不是做官的思想動因;“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彰顯了鄧小平同志作為共產黨員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

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所從事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就要擺正主人和公仆的位置,弄清做官與做工作的關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而不能私心太重、雜念太多,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愛戴。事實上,我們黨的許多干部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做工作,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不求名利、不計得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等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正是有了一大批這樣的黨員干部,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黨面臨的環境、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黨員干部面對的誘惑和考驗也在增多。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確需要好好想一想究竟是要做官還是做工作。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權高不忘責任重,位尊更增報國心,以寢食不安、夙興夜寐的精神狀態做好本職工作,以利歸天下、譽屬黎民的淡泊情懷對待個人得失,應該成為我們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查看全文

兩種自由概念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兩種自由概念之間雖然有著質的區別,但并不是沒有關聯;積極自由是一種作為手段的自由,即民主的自由;而消極自由是一種作為目的的自由,其有效實現離不開民主。兩種自由之間的關系除了眾所周知的區別之外,還存在著作為手段和作為目的的聯系。

[關鍵詞]:消極自由;積極自由;民主制度;共和主義

Relation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

[Abstract]:Thereisthefundamentaldifference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butthismeansnorelation;theposi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whichisregardedasthemeans,namelythefreedomofdemocracy;thenega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asthepurpose,anditisduetodemocracythatitisrealizedeffectively.Therelationbetweentwokindsoffreedomalsoincludesalevelasmeansandaspurposes,exceptdifferenceknowntoall.

[Keywords]:Negativeliberty;Positiveliberty;Democraticsystem;Republicanismdoctrine

兩種自由概念是對兩種不同性質問題的回答,而且對其中一種問題的回答也并不必然決定著對另一問題的回答,因而伯林認為它們之間并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聯。但是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聯是不是就意味沒有任何關聯呢?通過考察共和主義對自由主義消極自由概念的批評,本文認為“我被控制到何種程度?”與“誰控制我?”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聯。如果兩種自由概念之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聯,那么它們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微妙的關聯呢?讓我們先從柏林的兩種自由概念談起。

查看全文

兩種儲冰研究論文

摘要:以節能的觀點而言,儲冰系統系一項值得采納的系統;但是,其功能也絕非完全的可靠。因此,瑞士DELROCAG公司,目前發展出了一套混合式(hybrid)的儲冰系統。這種機種系傳統直接溶冰式與間接溶冰式系統的整合。此項設計將可彌補傳統功能之不足。

關鍵詞:儲冰系統直接間接溶冰式

以節能的觀點而言,儲冰系統系一項值得采納的系統;但是,其功能也絕非完全的可靠。因此,瑞士DELROCAG公司,目前發展出了一套混合式(hybrid)的儲冰系統。這種機種系傳統直接溶冰式與間接溶冰式系統的整合。此項設計將可彌補傳統功能之不足。

如今,許多產業制程皆需求恒溫與高效能的冷卻過程,譬如在:食品業、飲料業及制藥業(pharmaceuticals)等環境。但是,這一類的制程作業通常系在每日的某個時段進行。因此,為減少在電力尖峰時段的制程成本,許多業者已改用儲冰系統來儲備冷凍能力。

儲冰系統的原理簡單而言,即是藉相變潛能(phase-changeenthalpy)的釋放原理,將儲冰槽內的冰水轉變為冰,然后在制程來臨時,利用儲冰槽內的儲冰來吸收制程排出來的熱,藉此達到制程冷卻的目的。

制冰/儲冰作業一般系在電力負載的離峰時段(off-peakperiod)進行。目的在于利用離峰時段的經濟電力,來儲備尖峰時段(on-peakperiod)所需之冷凍能力。至于,設計尖峰時段所需之冷凍噸系一項專門的技術。

查看全文

數學教學兩種思維形式分析

摘要:在人們的初始印象中,學習數學主要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特別強調數學的“三性”,即抽象性、嚴謹性、系統性。這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生動活潑的形象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該文分析了這兩種思維形式的特點、作用和相互關系,從而對數學的創造性思維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數學教育;邏輯思維;形象思維

數學是最講究邏輯思維的,而形象思維多見于文學藝術領域,但兩種思維并沒有不可逾越的界線。數學的最終表達形式必須嚴格按照邏輯規則書寫出來,不能有絲毫的含混。從某種意義上說,全部的數學是可以從用少數的邏輯公式推演出來的。因此,人們經常強調數學的抽象性、嚴謹性和系統性。這種把豐富的數學內容歸結為簡單的邏輯規則就叫做“收斂思維”。但是,數學的學習、理解、講授和創作過程又充滿著形象思維的特點,不拘一格地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體會和感悟。這種思維是開放的、自由的,因而叫做“發散思維”。因此,成功的教學必須是這二者的有機結合。自從出現了數學的公理化方法之后,數學理論的表述都要遵循嚴格的邏輯規則,一步一步地進行演繹推理,否則就不能保證結果的正確性。但是,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創造性思維絕不是一些形式化的邏輯規則所能包容的。一個數學定理的誕生往往要經過一個從不合邏輯到合乎邏輯的醞釀過程:觀察—直覺—猜想—修正—證明。這里存在著形象思維的要素:聯想、類比、暗示、啟發、預感和意會。數學的書面形式,就像一幕劇的最終演出,總是那樣有條不紊、天衣無縫;而產生這最終形式的創作過程,卻有如后臺的排練,經歷設想與修改的多次反復,思路縱橫,不拘一格。這種“前臺演出”與“后臺創作”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前者以邏輯思維為主,后者更多地表現出形象思維的特色。數學教學則是往返于這兩者之間的活動:它把抽象的原則、原理、公式溶解于豐富的直觀想象;反過來又把粗糙的感性理解凝練成嚴謹的理論。這種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想象到理論的創造能力,不只是讓學生去記憶和復述書本的推理過程和計算方法。[1]

1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想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分析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從問題出發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下文中筆者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分析了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1.1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兩種文字齊用工作通知

為了慶祝《語言文字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周年和迎接,營造良好的社會語言文字環境,切實保障漢兩種文字在我的平等地位,行署決定,對全社會市面漢兩種文字并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整頓?,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對需要社會周知并且用文字表示的標志(包括牌匾、文頭紙、會標、公告、須知、獎狀、時刻表、商標、廣告等),要求漢兩種文字并用的同時認真做好自查工作。

(一)以縣為單位統計(見附件一)室內外牌匾(包括廣告牌)的數量;詳細統計漢文并用的有多少;無文的有多少;并用率和規范率分別達到多少;通過檢查正在糾正的有多少。

(二)以縣為單位統計(見附件二)是否建立了單獨的執法機構;有多少人申領了語文工作執法證。

二、成立30周年大慶期間各種慶?;顒拥膹V告宣傳品、會標、條幅及慶?;顒訄鏊鶅韧庖晕淖直硎镜膬热?,必須要漢兩種文字并用。

三、各、區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力爭在醫院等公共醫療場所,專門設立漢兼通的醫導,更好的為廣大群眾服務。

查看全文

兩種限制競爭行為辨析探究論文

摘要:限購排擠行為,是指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為了排擠其他經營者而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的行為。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7條的規定,是指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經營者跨地區、跨部門的交易,干擾、阻礙正常的交易活動的行為。限購排擠行為與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是兩種不同的限制競爭行為。對二者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制,是競爭法的重要任務。作者闡明這兩種行為的概念、特征、法律規制之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對二者進行比較分析,有助于正確地認識和規制這兩種行為。

關鍵詞:限購排擠行為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行政壟斷

競爭法主要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其立法體例大致可分為三類:分立式、合立式和綜合式。鑒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性質上的差異,我國的競爭法采用了分立式的立法體例。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中,明確規定了11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包括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嚴格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如假冒行為和虛假廣告行為等;也包括一些限制競爭行為,如限購排擠行為和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等。本研究對這兩種限制競爭行為作簡要分析。

一、限購排擠行為

限購排擠行為,是指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為了排擠其他經營者而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的行為。該行為限制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行使,使生產同種商品的其他經營者被排斥在特定的市場之外,妨礙了市場公平競爭。為保護公平競爭,維護競爭秩序,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條明文禁止了這一濫用優勢地位的限制競爭行為。限購排擠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一)客體與客觀方面

查看全文

兩種審美主義變體分析論文

一、中國審美主義及其歐洲源頭

審美主義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性的一副顏面嗎?審美主義,是英文詞aestheticism的漢譯,在長時間里曾被譯作“唯美主義”。而一談到“唯美主義”,稍有歷史記憶的人都會知道,這向來是被視為資產階級的崇尚“為藝術而藝術”的頹廢思潮加以否定和清算的。現在改譯為“審美主義”,這本身就表明了一種越出以往學術偏見而予以重新反思的立場。[3]審美主義是19世紀后期在英法等國曾一度興盛的藝術思潮之一,它的主要代表有英國的王爾德(OscarWilder)和佩特(WalterPater)、法國的戈蒂耶(TheophileGautier)等。從20世紀初年起,審美主義及“為藝術而藝術”口號就介紹到中國,引發持續不斷的爭論,產生過這樣那樣的深遠影響。[4]據研究,“周作人是第一個把唯美主義者王爾德介紹到中國來的,他也是最早推祟佩特‘剎那主義’的人之一。周作人1909年翻譯出版王爾德的《安樂王子》(收人《域外小說集》),1922年在《晨報副鐫》上開辟‘自己的園地’專欄宣揚‘獨立的藝術美’,最終在小品文中實踐其唯美主義理想”。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周作人不僅把唯美主義當作藝術理想,更把它付諸生活實踐,使之貫穿于自己生命力中的方方面面,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生活之藝術’。[5]其實,不僅周作人個人,甚至推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其他人,也都曾心儀王爾德及其審美主義信條。在1915年11月出刊的《青年雜志》(即《新青年》前身)第1卷第3號封面上,就赫然登載王爾德的肖像。[6]激進的革命的文化啟蒙刊物竟然以審美主義者王爾德為供師法之偶像,這不能不使人產生聯想:“五四”新文化或多或少與審美主義相關。在“五四”青年對藝術的社會動員力量的想象中,不無道理地回蕩著審美主義特有的以藝術改造人生與社會的幽靈。確實,審美主義是中國審美現代性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副顏面。審美現代性中的革命主義原理其實就內含著審美主義的前提:由于美的藝術可以改造生活丑、成為生活美的典范,因而藝術革命才是合理的。

然而,從中國審美主義的具體情形角度回望其西方源頭,審美主義在歐洲其實可以有更為寬泛的內涵:不僅狹義地指以王爾德為代表的19世紀后期英法審美主義思潮,已如上述,而且也可廣義地涉及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期德國古典美學思潮。這樣,審美主義在西方可以有廣狹兩義。廣義的德國式審美主義,可以稱思辨式審美主義,注重從思辨角度高揚審美旗幟,主張審美與藝術是文化的最高原則、以審美去改造現有的衰敗的文化。其代表主要是一批哲學家,如康德、席勒、黑格爾、謝林等。席勒認為,在“審美王國”里,“審美的創造沖動給人卸去了一切關系的枷鎖,使人擺脫了一切稱之為強制的東西,不論這些東西是物質的,還是道德的”[7],“惟獨美的溝通能使社會統一,因為它是同所有成員的共同點發生關系的”[8]。

而狹義的審美主義在中國常被稱為“唯美主義”,可以稱日常式審美主義,在承認德國思辨式審美主義原則前提下,進而著重讓這種原則從思辨王國沉落為現實生活行為:突出藝術本身的自為性,提出“為藝術而藝術”原則,并且身體力行地追求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或藝術化。其代表人物王爾德、佩特和戈蒂耶等都是藝術家,并在藝術創造中追求美化和日常行為上追求藝術化。

無論是廣義的思辨式審美主義、還是狹義的日常式審美主義,其共同點是把審美當做文化的最高原則和解決文化問題的絕對中介,并幻想以審美與藝術去改造現實社會,從而洋溢著一種審美烏托邦精神。在中國,審美主義的具體存在形態多種多樣,但不難從中瞥見上述歐洲雙重源頭即日常式審美主義和思辨式審美主義的影響蹤跡。

以王爾德為代表的日常式審美主義曾給予周作人、郭沫若、田漢等以深刻的影響。周作人早期心儀日本茶道那種“忙里偷閑,苦中作樂”的生活方式,即“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9]更重要的是他像王爾德那樣身體力行地尋求人生的藝術化:“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盵10]這里的日常吃喝玩樂都以審美主義的高雅名義進行。

查看全文

公務員面試兩種方式

2014年國家公務員筆試部分已經于前天落下帷幕,考生朋友已經開始抓緊備戰面試環節,昨日中公教育的李琳、吳紅民兩位老師做客人民網,為廣大考生指導國家公務員面試準備及對地方公務員考試導向。

吳紅民老師在談到近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的情況時表示,面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結構化面試。第二種是無領導小組討論。從2014年國考以來,面試發展的變化是無領導面試適應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但結構的部分仍然是主體的部分。對于考官來說結構化面試是比較容易的,沒有什么操作上的難度。無領導小組討論,對于考官的要求比較多,因為考生的人數一般是6到7個左右,然后讓考生進行發言,然后再討論,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發言。所以說有的時候完了以后考官就不知道是誰了,那就要求考官記憶力非常好,要分清楚考生。

但是從考生本身的角度出發,我們知道《申論》的發展方向就是體現出能力和素質的考試,在面試這個領域仍然是越來越側重于考生真正的能力和素質,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考生簡單的搞一些題目和套路,然后上了考場以后把這些題目和套路一答就完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