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0:59: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療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調配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將中藥飲片調配成適宜臨床患者使用的過程,它具有臨時調配方劑的特點,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和實踐的辨證統一,也是醫院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調劑工作量大,涉及專業知識面廣,技術性強,因此調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與安全用藥。現就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幾大因素進行淺析。
中藥調配劑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藥的“量”與療效有重要關系,醫界有“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中藥方劑依“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各藥劑量變化會導致處方功能、主治發生變化。劑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但在調劑中屢見主觀估量,“抓藥”代稱的現象,造成配方總量、單劑量不準確。中藥調配劑量對處方療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以肉桂為例,小劑量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大劑量則有補腎陰,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藥物劑量不一,還可導致作用相反,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還有些藥物有雙向調節作用,如黃連、黃柏之類,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這些都說明了藥物“量”與“效”的關系。②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如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證方劑名稱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應嚴格掌握。如馬錢子等,用量不足則療效不顯,用量過大則極易中毒,故應慎選劑量,以防中毒發生。
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在調配藥物時,還要重視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尤其要注意對藥名腳注及附加術語的審定。
中藥的處方腳注,是指醫師開寫中藥處方時在某味藥的右上角或右下角處所加的簡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調劑人員對飲片應采取的特定處理方法。腳注的內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見的腳注術語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藥腳注的特殊處理,直接影響著藥物療效的發揮。調劑人員必須按處方腳注的要求,認真執行,切不可有絲毫懈怠。有的處方雖未加腳注,但如果是需特殊處理的,仍應按炮制規范的規定處理。如生礦石類、動物角甲類,其飲片質地堅硬,應另包先煎,這樣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烏、制草烏等有毒飲片可先煎,可降低烏頭堿含量,減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時間過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療效,故應后下。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復花、辛夷等包煎,可減少絨毛混入煎劑后刺激咽喉。阿膠、鹿角膠、飴糖、蜂蜜等膠類、蜜膏類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糊化,影響療效。因此上述各類藥物調劑時應執行腳注,單包注明用法。
海洛因依賴療效分析論文
【關鍵詞】海洛因;依賴;氯氮平;美沙酮
【摘要】目的探討美沙酮聯合氯氮平治療海洛因依賴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將60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賴者隨機分為美沙酮聯合氯氮平治療組28例和美沙酮治療組32例。兩組美沙酮起始量20~40mg・d-1,氯氮平起始劑量為12.5mg・d-1・Qn,平均劑量68.25±22.75mg・d-1。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副反應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副反應量表,除睡眠因子有極顯著差異外(P<0.01),其它因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美沙酮聯合氯氮平治療海洛因依賴療效肯定,安全性高。
【關鍵詞】海洛因;依賴;氯氮平;美沙酮
Curativeeffectsof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urativeeffectandsafetyof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Methods60patientswithheroindependencewererandomlydivideintocombinationgroup(methadonecombinedwithclozapine,n=28)andmethadonegroup(n=32).Initialdosageofmethadonewas20~40mg/dforboth2groupsandthatofclozapine12.5mg/d,Qn,meandosage68.25±2275mg/d.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HamiltonAnxietyScale(HAMA)and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Beforetreatment,therewasmost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coreoftheHAMAbetweenthe2groups(P<0.01);sleepfactoroftheTESShadthemost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andtheotherfactorsno(P>0.05)betweenthe2groups.ConclusionCombinationofclozapineandmethadonehaspreciseeffectivenessandhighersafetyinthetreatmentofheroindependence.
【Keywords】Heroin;dependence;clozapine;methadone
治療頑固性失眠療效綜述
筆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采用滋陰潛陽、交通心腎法治療頑固性失眠患者58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58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40例,年齡在25~70歲,平均44.8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43.6天。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失眠的診斷標準[1],排除軀體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酒精依賴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失眠,頭暈,頭痛,乏力,心煩,口干,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辨證為肝陽上亢、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證。
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予以滋陰潛陽、交通心腎中藥治療。基本方:龜板10g,牡蠣18g,枸杞12g,生地10g,棗仁15g,天麻10g,川芎10g,川黃連6g,肉桂6g,牛膝6g,夜交藤20g。隨癥加減,水煎服,每日二次,療程18d。
3療效標準
中藥療效因素分析論文
摘要:中藥臨床應用,其療效的發揮有諸多因素決定,主要有辨證因素、患者因素和藥材因素三個方面,在藥材因素中又涉及到藥材的品種、產地、采收、貯存、炮制、配伍、劑量及劑型、給藥途徑等,只有綜合考慮才能提高臨床療效,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合理。
關鍵詞:中藥療效;影響因素
中藥的功效是中藥治療、預防、養生作用以中醫藥理論進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藥物醫療作用在中醫領域內的特殊表述形式,是經過中醫藥理論化了的作用。藥物使用后,其療效的發揮情況,除了與辨證的準確與否、患者的情況等有關外,還與藥材本身的諸多因素有關:
一、藥材品種
中藥計數的傳統單位稱“味”,而一味中藥的來源雖然有人主張一物一名一基源,但實行還有困難,目前一味中藥的來源既有只涉及一個品種的,也有包括多個品種的。
一味中藥如只來源于一個品種,則不存在品種優劣問題。
髖臼骨折手術療效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評估髖臼骨折的手術療效及影響手術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整理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間63例因髖臼骨折在我院行手術治療患者的流行病學及并發癥資料。結果52例患者(82.54%)至少合并1個其他部位的損傷。14例患者(22.22%)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29例患者(46.03%)有術后并發癥但大多數沒有影響手術效果。再手術率4%。59例患者(93.65%)有門診隨訪和X線片復查結果,平均隨訪時間為2年4個月。44例患者(69.84%)的療效為優/好。結論療效優/好的與早期手術和解剖復位等因素相關。療效差的與手術延遲、復位失敗或內固定不牢靠以及受傷時合并股骨頭骨折等因素相關。【關鍵詞】髖臼骨折;解剖復位;內固定EvaluationoftheOutcomeofOperativeManagementofAcetabularFracturesandRelatedFactorsLINing,DUYuanli,LIANGJie,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YichangCity,Yichang44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aimofthisstudywastoevaluatetheoutcomeofoperativemanagementofacetabularfracturesandrelatingfactors.MethodsWereviewedtheepidemiologyandcomplicationsof63patientswhohadoperativetreatmentforacetabularfractureundertakenatourhospitalfromMay1999toOctober2004.ResultsFiftytwopatients(82.5%)hadaninjuryofatleastoneothersystem.Fourteenpatients(22.22%)hadasciaticnerveinjuryonpresentation.Twentyninepatients(46.03%)hada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butthisdidnotaffecttheoutcomeinthemajority.Thereoperationratewas4%.Fiftyninepatients(93.65%)hadclinicalandradiologicalfollowupforameanof2.4years.Fortyfourpatients(69.84%)hadagoodorexcellentresult.ConclusionGoodorexcellentoutcomewasassociatedwithearlyoperationandanatomicalreduction.Pooroutcomewasassociatedwithdelaytosurgery,failuretoachieveormaintainreduction,andfemoralheadfractureatthetimeofinjury.Keywords:fractureofacetabulum;anatomicalreduction;internalfixation髖臼骨折的治療在過去的數十年內有了不少變化,有移位的髖臼骨折現在主張早期手術治療[1]。骨盆和髖臼骨折在所有骨折里占2%,但是因為高能量的損傷,患者往往同時伴隨其他系統的外傷,如內臟器官的損傷、神經血管和關節的損傷等,所以骨盆有髖臼骨折總是伴隨著相對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2]。有移位的髖臼骨折手術治療能縮短患者臥床的時間和住院天數,降低并發癥的概率,降低致殘率。很多學者報道了髖臼骨折的精確復位和手術療效的顯著相關性[3]。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1999年3月至2004年10月期間所有在我院行髖臼骨折開放復位內固定手術的患者都包含在內,外院手術后轉入我院或非手術治療的病例除外。本組中59例(93.65%)患者獲得隨訪及X線片復查資料。手術后患者門診復查及X線片檢查的時間為:手術后第12周,6個月,12個月,然后是每年1次。另有4位患者無法長期隨訪,其資料由患者出院時的情況代替。1.2診斷方法髖臼骨折的患者入院時常規急診處理,待病情穩定后行骨盆正位及患髖髂骨斜位和閉孔斜位X線片,CT平掃及三維重建雙側骶髂關節及髖臼。1.3手術適應證60歲以下成年患者,骨折移位大于2mm,關節內有骨碎片;關節后壁不穩定;合并有骨折且手法復位失敗的髖關節脫位;為后期全髖關節置換而需重建髖臼窩者。1.4術后功能及復位評估術后功能按Matta療效標準評定。手術后X線片的復位標準:解剖復位為關節面無跳躍,骨折間隙從任何角度觀察小于2mm。滿意復位關節面有小于2mm的跳躍,骨折間隙有2mm。比這更大的間隙定義為骨折復位差。1.5結果統計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本組共有63名患者,年齡16~61歲,平均36歲,男女比例6∶10。受傷機制:交通事故74%,墜落傷26%。52名患者(82.54%)合并有一個或更多的其他部位外傷,具體情況見表1。其中12名患者(19.05%)是單純的髖臼骨折。最常見的合并傷為一個或多處四肢骨折(31.75%)。表1創傷類型一覽表創傷部位n所占比例(%)髖臼及其他肢體骨折2031.75髖臼及內臟/腦外傷1828.57復合傷1422.22單純髖臼骨折1219.05髖關節后脫位2438.10坐骨神經損傷1422.22股骨頭骨折46.35髖臼骨折用Letournel分類法分類,最常見損傷為雙柱骨折和橫行/后壁骨折,占所有骨折的47.62%(見表2)。表2髖臼骨折的分類髖臼骨折的平均術前時間為(8.95±6.93)d(1~36d)。34名患者(53.97%)無手術并發癥。其余患者局部和/或全身并發癥見表3。17名患者(26.98%)因為外傷和/或手術原因在局部出現21種并發癥,但只有3名患者(4.76%)因為嚴重的并發癥需要在手術后3個月內再次手術,3例(4.76%)傷口感染,其中2例經傷口擴創換藥、清創、抗生素等治療而完全康復,1例患者需要再固定。6例患者(9.52%)。表3術后并發癥情況術后出現異位骨化,但經隨訪只有3例因為關節僵硬而出現臨床癥狀。5例患者(7.93%)在術后6個月出現股骨頭缺血壞死,其中4例術前診斷有股骨頭骨折。7例(11.11%)在術后2年行全髖關節置換術。14例(22.22%)患者有18種全身并發癥。1例復合傷患者在手術后3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組有59例患者的隨訪資料。隨訪時間6個月~5年,平均2年4個月。59例患者中,25例(42.37%)無任何癥狀,功能良好,X線片正常。10例患者(16.95%)有輕度功能障礙,有輕微臨床癥狀,X線片正常。9例患者(15.25%)有輕度功能障礙或臨床癥狀,早期影像學有骨關節炎表現。7例患者(11.86%)有中等功能障礙。8例患者(13.56%)有嚴重的功能障礙,其中7例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詳細情況見表4。表4髖臼骨折術后中長期功能恢復的結果表5顯示復位的精確性與結果之間的關系:87.5%的解剖復位患者術后得到優或好的結果,相對應的復位欠佳的患者只有80.77%,復位差的患者只有22.22%。解剖復位與差的復位的手術結果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69,P<0.01)。表5髖臼骨折的復位情況與功能恢復之間的關系表6顯示手術時機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手術在傷后14d內實行的患者中,手術結果為優/好的為80.0%,而手術在傷后14d以后實行的患者中,手術結果為優/好的只有44.44%(χ2=6.68,P<0.01)。表6手術時機與手術后功能恢復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例)3結論在本組研究中,手術治療效果優/好的為69.84%,同其他報道[4]相似,死亡率和手術并發癥的概率也相似。在沒有股骨頭骨折或髖關節脫位以及坐骨神經損傷的患者中,早期手術、解剖復位并可靠內固定的患者往往有較好的結果。早期手術和精確復位的重要性在先前的一些文獻中可得到支持。在療效中等或差的患者中,合并有股骨頭損傷、髖關節脫位、坐骨神經損傷、復位差及內固定松動等并發癥的概率較高,而與是否合并骨盆或髖臼骨折、復合傷、局部或全身并發癥以及是否為單純的髖關節脫位(無神經損傷)等無明顯相關性,提示關節面損傷、復位差以及復位后內固定的松動是導致骨關節炎和功能差的重要因素。總之,手術后功能恢復優/好的相關因素為:受傷后14d內手術、解剖復位及可靠的內固定。手術后效果差的相關因素:嚴重的原發損傷、手術因素、股骨頭損傷、合并坐骨神經損傷的髖關節脫位以及復位差固定不牢靠。【參考文獻】[1]常敏,蘇開榮,李群輝,等.髖臼骨折的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4):215217.[2]LetournelE.Diagnosisandtreatmentofnonunionsandmaluni[1][2]onsofacetabuarfractures[J].OrthopClinNorth(Am),1990,21(4):769788.[3]MattaJM,AndersonLM,EpsteinHC,etal.Fracturesoftheacetabulum.Aretrospectiveanalysis[J].ClinOrthop,1986,(205):230240.[4]MayoKA.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fracturesoftheacetabulum[J].ClinOrthop,1994,(305):3137.
老年骨性關節炎療效研究
骨性關節炎作為中老年常見慢性關節疾病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礙等[1];臨床報道顯示膝關節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部位[2]。骨性關節炎主要病理改變包括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及關節周圍骨質異常增生等,傳統臨床西醫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較多[3]。筆者選取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94例,采用中醫骨科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189例,入院后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均臨床確診為骨性關節炎[4]。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5例,其中,男42例,女53例,平均年齡(63.5±5.7)歲,平均病程(1.3±0.5)年;實驗組94例,其中,男40例,女54例,平均年齡(64.0±6.1)歲,平均病程(1.4±0.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95例,采用尼美舒利口服治療。實驗組94例,采用中醫骨科綜合康復治療:手法推拿,包括拿捏股四頭肌、髕骨按揉、運膝牽拉等,每天1次;中藥熏洗,手法治療后行中藥熏洗,方劑組分:透骨草25g、海桐皮25g、蘇木20g、威靈仙20g、伸筋草20g、川芎10g、生川烏10g,放入1L水中浸泡1h后煮沸熏蒸患處,每天2次;中藥內服,根據中醫證候分型分別采用當歸四逆湯、六味地黃丸或身痛逐瘀湯等治療。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及JOA骨性關節炎功能評分進行疼痛、功能評價。
1.4療效判定標準根據董兵[5]擬定老年骨性關節炎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級。治療總有效例數為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
腦卒療效及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冰毯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生命體征的影響。方法隨機將發病12h內入院的78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亞低溫治療組和常規藥物治療組。亞低溫治療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冰毯亞低溫治療72h,使體溫在32℃~35℃,藥物治療組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分別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判斷療效。結果兩組體溫及心率均有差異(P<0.05),冰毯亞低溫治療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結論合理使用冰毯亞低溫療法,能降低腦組織耗氧量,保護血腦屏障,抑制內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釋放,減少腦細胞結構蛋白破壞,促進腦細胞結構和功能的修復。
【關鍵詞】亞低溫;腦卒中;腦保護
體溫升高會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加重病情,影響預后。文獻資料證明,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有顯著的腦保護作用,溫度每下降1℃,耗氧量與血流量均降低679%[1],同時可避免深度低溫的副作用。為進一步提高療效及護理經驗,我科于2002年11月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亞低溫治療。經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72例,均經過CT或MRI檢查證實為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出血(腦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齡38~81歲,平均(55.6±8.61)歲,男40例,女32例,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嚴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1.2方法
花邊蓮湯肺癌臨床治療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花邊蓮湯(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百合、冬蟲夏草、天冬、魚腥草)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臨床獲益。方法治療組40例以花邊蓮湯為基本方加減聯合化療,對照組單純西藥NP或GP或TP或DP方案化療,比較療效。結果治療組病灶消退、癥狀改善、生存質量、無進展生存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化療毒副反應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少而輕。結論治療組對減小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瘤體體積,延長無進展生存,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花邊蓮湯聯合化療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白花蛇舌草;肺腫瘤;藥物療法;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
我們于2004-08~2007-07以花邊蓮湯為基礎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40例,并與單純西藥化療40例對照,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所有80例病例均經病理和/或細胞學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部分為手術后轉移或復發病例。所有病例入組前2月內均未接受放化療,無化療禁忌癥,預計生存期≥3個月,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1.1性別年齡治療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6~74歲,平均51.5歲;對照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38~71歲,平均52.3歲。
鼻咽癌長期療效分析論文
KEYWORDSNasopharyngealcarcinoma;Meta-analyzed;DDP+5-Fu;Survivalrate
1.62~2.70,χ2=31.81,P<0.001);綜合組按亞組分析,各亞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毒性分析表明,綜合組毒性反應較單放組高。結論:以PF方案聯合放療可顯著提高我國的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加用化療同時也增加了毒性。
關鍵詞鼻咽癌Meta分析PF方案生存率
1.1研究對象及入選標準:
1.1.1研究對象:1992年~2002年間發表的符合入選標準的國內聯用FP方案(DDP+5-Fu)治療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試驗資料。
1.1.2資料入選條件:
藥物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物理治療(半導體激光聯合超短波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112例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至2018年收治帶狀皰疹患者112例,隨機分兩組,每組56例。治療組采用藥物治療聯合物理治療(半導體激光聯合超短波治療),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兩組均給抗病毒治療、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營養神經等基礎治療,同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支持療法。兩組均治療10d。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癥狀緩解及病程時間。結果半導體激光聯合超短波治療帶狀皰疹治愈率為100.0%,未出現后遺神經痛患者;單純藥物治療組治愈率達到73.2%,后遺神經痛患者7例。結論物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藥物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帶狀皰疹;物理治療;療效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1],多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因機體的免疫力降低而發病,春秋季多發,初起發熱不適,食欲不振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成簇水皰沿神經干分布,排成帶狀,水泡之間的皮膚正常,一般為單側,不超過體表正中線,伴有神經痛及周圍淋巴結腫大。患處感覺灼痛難忍,有少數患者皰疹愈后殘留神經痛(PHN),短者半個月,長者達數月之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傳統治療采用藥物止痛、抗病毒治療、營養神經等,對皰疹后遺神經痛,尚無滿意療法。本院對112例帶狀皰疹患者采用物理治療(半導體激光聯合超短波治療)和藥物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至2018年本院收治的112例帶狀皰疹患者,均符合帶狀皰疹診斷標準[2]。常發生一側胸部22例,腰背部33例,面部30例、臀部14例及下肢13例。將112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治療組女29例,男27例,年齡(28.36±8.62)歲;輕度皮損(受累面積<100cm2)患者18例,重度皮損(受累面積>200cm2)患者38例。對照組女24例,男32例,平均年齡(27.28±7.85)歲;輕度皮損(受累面積<100cm2)患者20例,重度皮損(受累面積>200cm2)患者36例。兩組患者病程均在7d內。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皮損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兩組均給抗病毒治療、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營養神經等,也給患者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支持療法。兩組均治療10d,10d為1個療程。1.2.1對照組。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皰疹未破者,局部皮膚涂爐甘石洗劑或阿昔洛韋乳膏,皰疹破潰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濕敷。1.2.2治療組。治療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同時采用物理治療(半導體激光聯合超短波治療)。1.2.2.1半導體激光治療:采用上海曼迪森科貿有限公司生產的MDC-1000-3IBP特大光斑型半導體激光治療儀。激光輸出功率350~420mW,波長650~810nm,光斑直徑5mm,穿透深度達80mm。①皰疹皮損區照射:采用特大光斑復合探頭對準病灶區多點照射,每次20min,每天1次;②神經根照射:激光光斑對準相應神經根或神經節處照射,功率350~450mW,每點20min,每天1次;③穴位照射:耳穴雙側神門、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或阿是穴,功率300~350mW,每穴20min,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治療探頭距皮膚約1cm,患者在治療時,均佩戴專用防護眼鏡,避免激光直接輻射眼部。1.2.2.2超短波治療:采用南京醫用儀器廠生產的USW-B型超短波電療機,功率是100W,2個電極對置,微熱量,每天1次,每次15min。10d為1個療程。1.3療效評價標準。[3-4]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皰疹消失,皮損康復;顯效:疼痛顯著緩解,皰疹消退,皮損基本恢復75%;有效:疼痛減輕,皰疹面積縮小,紅腫減輕。皮損見恢復≥50%;無效:疼痛無明顯減輕,皰疹面積縮小和紅腫減輕程度及皮損恢復≤3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10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c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