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6:52: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理論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應用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闡述了是個人自主發起的,使個人整體投入其中并產生全面變化的活動,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學習和在教學中怎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自我實現

OntheapplicationofHumansiticorytotheteaching

ZhouPing-ru

(SiChuanprovincePingChangmiddleschool,educationalandscienceoffice,636400)

Abstract:Thisarticleexpoundsthatstudyisanacticityorginatesfromindividualactiononone’sown,letsindividualsputinitentirelyandproducesall-roundchanges.ItalsoexpoundsHumanisticTheoryrepersentedbyLuoJeShiandhowtostimulatestudent’sactiveparticipationandarousestudents’subjectiveinitiativeinteaching.

查看全文

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探討

摘要:應用型高校本科會計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關系:會計教學與價值觀教育的關系、會計教學與研究的關系;會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會計教學;價值觀教育;能力培養

會計學科作為我國工商管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取得長足的發展。新時期應用型高校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值得每位會計教師深思。筆者多年來任教于應用型高校,先后為財務管理及審計專業本科生講授專業基礎課《基礎會計》及專業核心課《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結合多年的會計教學實踐,筆者就會計教學中需要處理好的幾種關系談些個人初步的看法。

一、要處理好會計教學與價值觀教育之間的關系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有三個主要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難度較大、教師教學工作量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安排比較緊、學生的會計基礎不牢固,是當前應用型高校會計教學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使得會計教師在課堂上只能注重以系統的會計知識講授為主,從會計課程的設置到教材編寫,從教學大綱審定到過程性考核及考試,基本上體現的是以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為導向,在課時緊、教學任務重的情況下,會計教師難以注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工作。當前我國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片面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完整的社會人”的教育(高志賢,等,2018)。同時由于社會環境、家庭學校教育及大學生自身成長的多元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現象。針對這種現象,當前應用型高校會計教學中急需重視并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將價值觀教育實質性地融入會計課堂教學中。筆者在多年的會計教學中一直非常注重把正確的價值觀與早年會計從業經歷體悟滲透到會計知識的講授之中,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筆者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會計職業道德這部分內容時,結合上市公司銀廣夏財務造假事件講解,使會計專業學生明了作為會計人員財務造假虛增利潤、嚴重損害投資人利益、偷稅漏稅、侵吞國家財產非法獲利,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課程講授中要引導教育學生在將來的會計工作中以誠信為本、堅持準則,有助于會計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們在學習會計理論的同時也得到了有益的人生啟示。會計專業學生走上會計崗位后,其工作態度的優劣、責任心的強弱及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會計政策的選擇,從而具有“經濟后果”,既可能造成一部分利益相關方的經濟利益受損,也可能給單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用型高校會計教師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會計教學與價值觀教育的關系,既要講授會計專業知識,又要將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入會計教學工作中。

二、要處理好會計教學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查看全文

教學醫院教學管理論文

1制訂適用于教學醫院的教學管理制度

在教學醫院的建設過程中,醫院以保證臨床醫學生的培養質量為導向,制訂適用于醫院的教學管理制度,強化醫院教學職能,使學生從以前由學校的單一管理變為學校、醫院雙重管理。此外,醫院還引入適合院情的醫學院校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和規定,如聽課制度、兼職教師聘任制度、臨床教學管理制度等。

2遴選兼職教師

2.1制訂統一的遴選標準

在整個臨床教學工作中,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業務思想素質和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臨床教學工作中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平炭茝母髋R床醫技科室遴選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熱愛臨床教學工作、有臨床教學經驗的臨床醫師兼任帶教教師。

2.2注重提高臨床帶教教師的整體素質

查看全文

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微格教學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及實際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作用,能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一條較迅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本人根據在蒙城師范學校開辦微格教學的培訓以及3年來的教學研究,淺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的動態平衡系統。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現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查看全文

護理學理論的教學創新

在開展“信息技術與護理學基礎教學的整合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發現,借助于信息技術確實能夠有效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人才。為了找出適合高?!蹲o理學基礎》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以“護理學理論”的教學內容作為改革試驗的內容,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試驗依據

1.1理論依據以研究性學習理論為指導,借助于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目的是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獲得科學研究的親身體驗,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對探究和發現的內在興趣。對于成人來說一般使用“基于資源的學習”方式[1]。

1.2選擇依據選擇“護理學理論”作為教學改革的試點,一方面這一節內容是高?!蹲o理學基礎》課程中非?;A而又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既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又對學生進入實習和工作后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護理學理論”一節的教學難度相對來說較小,學生學習和掌握起來相對比較容易,改變教學方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比較明顯。

2“護理學理論”的教學實踐

2.1知識背景“護理學理論”是在學習完解剖知識、生理知識、藥理學知識以及護理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之后,在進入臨床護理課程學習之前的基礎內容,是護生從理論走向臨床實際的橋梁。

查看全文

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微格教學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及實際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作用,能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一條較迅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本人根據在蒙城師范學校開辦微格教學的培訓以及3年來的教學研究,淺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的動態平衡系統。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現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查看全文

麻醉生理學理論教學研究

【摘要】麻醉生理學是基礎的生理學與臨床的麻醉學之間的橋梁課程,關于如何提高麻醉生理學教學質量,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嘗試將傳統講授法與案例式教學及角色互換等方法相結合使用,這樣改革教學方法后,確實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且培養了臨床思維,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麻醉生理學;案例式教學;教學效果

麻醉生理學是麻醉學專業本科學生在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展的課程,屬于麻醉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它是聯系生理學和麻醉學的橋梁課程。這門課程主要介紹生理學在臨床麻醉、疼痛治療及急救復蘇等方面的應用,并詳細講述麻醉和手術影響機體生理活動的規律,理解出現的相關現象和處理原則,為麻醉學專業后續課程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生理學是二年級第一學期所學課程,它與麻醉生理學息息相關。在麻醉生理學教學中,我們既要帶領學生回顧生理學中相關理論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去吸收臨床麻醉學中的新鮮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臨床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學會從整體去尋找關鍵所在。因此在麻醉生理學的理論教學中我們嘗試用多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盡量培養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

1傳統講授法

目前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們的授課方式仍然是以講授法為主,這是一種老師通過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1]。講授法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它傳承至今仍然作為主體授課方式被使用,其優點不可忽視。因為講授法是以老師多年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為基礎的,所以老師可以在非常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將大量系統專業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并且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近年來,老師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圖片、視頻、音頻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式融入傳統講授過程中,一方面從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聽課熱情,另一方面節約了板書的時間,能夠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獲取的知識量增加。并且在章節講述前和章節結束后,老師可以用一些圖表進行大體展示和概括總結,有利于學生從總體把握重點知識框架。但是,傳統講授法也有著其不可回避的缺點,就是這種教學方法,老師作為傳道者以輸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整堂課師生互動較為有限,學生參與感差,思考過程少,容易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為使課堂效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尤其麻醉生理學課時較少,28學時,可是書本要求掌握的內容較多,難免講授速度較快,這些都是造成學生感覺麻醉生理學難學的原因。

2老師與學生角色互換

查看全文

化學教師教學管理論文

教師的教學過程大致分為計劃、備課、上課、檢查和批改作業、輔導、復習考試、補考、質量檢查和總結等幾個環節,其中上課是中心環節,為了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如下教學工作常規,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教學工作計劃

每學期在開學后一周內制定工作計劃,其要求如下:

1.深入學習研究化學教學大綱、課標,明確本學科特點、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內容。

2.通讀教材,熟悉全學期教材內容,新教師應該通讀初三到高三的全部教材,中老年教師要了解大綱(課標)、教材的變化情況。

3.研究并詳細確定所教學科全學期的教學計劃,其內容包括:(1)學生、教師、教材和其它教學資源基本情況分析;(2)教學的目的任務;(3)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4)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5)教學進度;(6)教學使用的參考書目。

查看全文

外語教學學習理論論文

摘要:學習理論是指對有機體行為改變的心理機制的概括性解釋,是對學習實質、學習規律與條件、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等問題的回答。揭示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對外語教學有重要意義。對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過程和主要觀點的總結與概括,旨在利用其理論和思想來指導外語教學。

關鍵詞:學習理論;外語教學;認知理論

對于什么是學習理論,目前人們尚未有一致意見。綜合對學習理論的已有界定,我們認為,它是指對有機體行為改變的心理機制的概括性解釋。不同的心理學派從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出發,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根據不同的材料,對學習的實質、學習的規律與條件、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果等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學習理論。外語教師的教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因此,揭示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對外語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擬通過對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過程及其主要觀點的總結與概括,探討其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希望能對外語教學及科研有所幫助。

一、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

1.引言

學習理論大體可分為行為主義理論(behaviorism)和認知理論(cognitivetheory)兩大理論體系。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曾在心理學領域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并對教育有過極大的影響,但也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評。美國著名心理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Chomsky)就曾針對斯金納的《言語行為》一書提出了有力的批評。喬姆斯基認為用行為主義方法分析語言必定失敗,因為它分析的只是言語表達的表面特征,而只有分析語法的深層結構才能揭示言語中的大量規律。他把語言學看成是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體系,無論學母語或外語都要教給學生規則,學語言主要是學習、掌握語法規則而不是模仿,使用這些規則可以推導、轉換、生成句子。斯金納及其追隨者曾試圖回答喬姆斯基的批評,但沒給人留下有說服力的印象,因此,雖然行為主義方法包含的許多合理部分如強化規律等,仍在語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長期在語言教學中占據統治地位的行為主義思想已明顯失去優勢。

查看全文

理論力學多媒體教學論文

一、多媒體教學基本理論及應用課件的研制

理論力學的基本理論是一切力學課程的基礎,相應的基本理論及應用課件的研制也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理論力學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靜力學不再對各種力系獨立進行分析,主要分成力系的簡化和力系的平衡兩大部分,從一般情形出發,直接導出特殊結果。靜力學中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取不同的研究對象,可以得到結果相同的多種解答,每種解答需要兩個或三個以上的受力圖,信息量相當大,另外,空間力系平衡的受力分析圖等問題,通過多媒體表述,避免了黑板板書的困難。在計算桁架結構內力時,在桿件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計算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包括所取的截面及節點都有可能不唯一,需要通過不同的受力分析圖進行比較,運用多媒體的表現形式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運動學分為剛體運動學和點的運動學兩大部分。在運動學中,黑板板書圖例只是運動機構瞬間狀態的示意,不能描繪運動的全過程,特別是點的合成運動中絕對運動軌跡曲線、相對運動軌跡曲線以及牽連運動狀態,剛體平面運動的瞬心軌跡曲線,不同的瞬間,平面運動剛體上各點的運動狀態,通過多媒體動態顯示,清楚直觀,還可以對學生感興趣的動態過程實例進行重復播放。動力學中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合為一章,這樣剛體平面運動方程成為兩定理的綜合運用。動力學中各章內容的研究對象以質點系為模型,導出普遍理論,應用時以剛體為主。在動力學問題中,通過視頻演示,解釋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靜法等原理在工程和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例如利用動量定理,了解振動壓路機的工作原理,通過調節偏心質量的大小和質量分布,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壓路機對不同被壓實材料的密實作用。利用動量矩定理,解釋花樣滑冰運動員身體轉動速度的變化規律,網球對球拍的沖擊以及擊球時手掌處產生的沖擊效果,以及如何減小對手掌產生的不利沖擊效果。利用動靜法,解釋大型旋轉機械的動平衡問題以及車輛在不同路況下的動力學問題。動靜法中的主動力、約束力和慣性力,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線條(實線、虛線)表示,可以進一步說明達朗貝爾原理只是在形式上組成了平衡力系,并不是靜力學問題中真正的平衡。此外,對不同的專業,為了使教、學、用緊密結合,課件內容也有所側重,如橋梁工程專業對不同的橋梁模型如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進行了力學性能的定性分析,而建筑工程專業對各種屋架結構模型,梁、柱、板、樁及其組合結構模型進行定性分析,機械類專業對各種典型機械零件模型、工程機械模型、各種傳動機構模型進行靜、動態分析。這種虛擬實際工程和生活模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易懂、易學、易教,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在課件中,簡化了基本理論的推導,強調其具體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課時縮短的矛盾。每次課有獨立的課件,包括知識點、重點難點內容、學習方法指導、課堂討論、思考、例題等欄目。對不同的內容設計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利用文字、線條、顏色等多變的格式進行設置。

二、理論力學多媒體典型例題庫的編制

要學好理論力學課程,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計算問題,因此制作典型例題多媒體課件成為豐富多媒體素材庫的又一個內容。在每一次多媒體教學課中,都設置了一定數量的例題,這些例題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解答步驟分步進行控制,依次點擊可以得到解答的每一個要點,使解題規范化,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如靜力學平衡計算,依次點擊可分別得到研究對象、受力圖、平衡方程、計算結果;動靜法中的例題依次點擊可得到研究對象、主動力及約束反力、運動量、慣性力、方程。運動學、動力學部分的例題除對解答分步驟進行控制外,還可以對例題的圖形進行運動過程的仿真演示,從而使例題的分析解釋更加生動形象。例題庫中的例題來自于一些重點院校編制的教材、考研試題、競賽試題、習題解答參考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論力學課程的學習水平。在每一道例題的講解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有效監控,對一些學生不懂的步驟,可以利用多媒體回放的特點為學生提供重復學習的機會。而對于有些例題,如靜力學中的部分例題,只對研究對象、受力圖部分進行點擊,而平衡方程、計算結果由學生自己去思考。一題多解,通過黑板板書,將會花費很多時間,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如對于靜力學問題,取不同的研究對象,對不同的構件或組合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問題的相同解答,通過一題多解,使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靜力學平衡問題的求解。對于運動學中平面運動剛體上點的速度求解,通過一些典型問題,比較基點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的適用性,進一步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對于動力學問題,比較動量定理、動量矩定理、動能定理以及動靜法的適用性,對一些典型的動力學問題盡量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進一步加深對這些定理和方法的理解。

三、如何改進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

教學媒體由多個要素組成,包括教師的語言、教態、形象,教學課件、黑板板書、教材和輔導書,以及學生的思考、提問、討論、作業、考試,課件只是教學媒體中的一個輔助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媒體要素還是教師簡明、清晰、語速適中、抑揚頓挫的語言表達,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魅力。黑板的作用也不能被取代,每堂課的要點、重要公式的推導、典型例題的講解、學生的課堂提問和討論,都必須通過黑板板書。如在動量、動量矩定理中外力系對質點系整體運動變化的瞬時效應與時間累積效應的含義、動能定理中作用力的空間累積效應問題、動靜法與動量、動量矩定理的區別和聯系等,這些問題必須由教師根據自己掌握的綜合性理論力學知識用語言和黑板板書進行解釋。最后,教學效果需要所面向的對象媒體“學生”通過作業、考試表現出來,特別是作業環節。理論力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作業量較大,要求學生認真、獨立完成,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老師也必須掌握大學生的作業情況,實時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改變單向灌輸、放電影式的教學方式,時刻觀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同時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意識,達到使學生愉快學習的目的。一堂成功的理論力學課程,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對象媒體“學生”和黑板的效能也是關鍵的、不可缺的因素。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效果與課件本身質量有很大的關系,需要教師根據每堂課自己的體會、同行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反饋情況,對媒體課件進行不斷的更新完善。同時,一個好的多媒體軟件系統,只有與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教師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