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研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7:52: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理論研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理論研究

審計理論研究思考

我國恢復審計制度二十多年來,審計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推動了審計事業的發展。但是,審計理論研究長期存在一種“怪”現象,就是回避政治。特別是2000年后,審計越來越多地介入政治、經濟和民事領域,如: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公益慈善事業審計等等,審計介入的層次和深度在不斷擴展,審計實踐已遠遠走在審計理論研究的前面,豐富的審計實踐,傳統審計理論已無法支撐,急需要新的審計理論來指導審計實踐。然而,審計理論研究卻沒有新的突破,對審計的本質、特別是國家審計在現代國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傳統審計理論的層面上。審計理論研究的滯后,已阻礙了審計事業的發展。

劉家義提出“免疫系統論”后,審計理論研究者們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于是,各種研討文章源源推出,對審計本質的理解,都突然有了“升華”。筆者也贊同“免疫系統論”這個新的理論觀點?!懊庖呦到y”這個提法所表達的實質和核心是正確的,體現了現代國家審計的最真實的本質。

為什么審計理論研究會長期處于這種“非正常”狀態?作為一個審計“老兵”,長期在基層忙于審計實踐,談點謬論,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否認或回避政治

(一)否認審計的政治屬性。

過去,對審計的研究,注重于歷史的追述,但對審計歷史缺乏全面的研究,對審計的定義強調的是“第三者”、“獨立性”、“專門的”,定義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排斥了審計的政治屬性。對于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而言,應該說沒有大的差錯,然而,對國家審計的本質,卻是一種誤解,至少是不全面的。因為,國家審計從產生那一天開始,就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帶有深深的政治烙印。否認國家審計的政治屬性,無疑是錯誤的。長期的審計理論研究,沒有人指出審計也是一種政治活動。

查看全文

監獄理論研究論文

一、收獲:杰出代表及著作之點評

江蘇監獄理論研究能夠取得新成就并勇于爭當全國排頭兵,最突出的特征和標志就是有一批理論精英的強勢推進和成果創新,持續引領全國監獄理論研究的時代方向,樹立監獄理論研究全國領先的一流地位。根據中警院翟中東教授《2008年中國大陸監獄學研究綜述》的統計,當年出版的監獄學著作主要有16部,而江蘇監獄系統創作的就占了將近半壁江山,達到7部,由此可見一斑。

講過“蛇無頭不行”,鄧小平認為“一個集體要有堅強的核心”,突出的就是群體中作出重要貢獻并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人的作用和地位。在理論研究方面,江蘇監獄擁有一批全國系統內具有相當威望和影響的專家學者,他們以對監獄事業的虔誠和熱愛,勇于探索,大膽創新,以其孜孜不倦的作風和豐富的成果為江蘇繼續領舞監獄理論研究發揮了中堅作用。

局長于愛榮研究員,是地方省監獄局領導中為數不多的中國監獄學會常務理事,代表了監獄地方實務部門在監獄學界的較高地位。他主持編寫的司法部部級法學科研項目——21世紀監獄管理創新叢書《矯正技術原論》、《矯正質量評估》、《矯正激勵統論》、《監獄民警執法質量評估》分別于2007年底和2008年相繼出版,受到了儲懷植、陳新良、王平、蔡道通等著名法學家的一致好評并欣然作序,其中關于矯正技術、罪犯改造質量評估、民警執法質量評估等的研究在全國來說無疑是成系統的首創?!冻C正質量評估》繼獲得司法部金劍文化工程二等獎、全國法學教材和理論專著三等獎后,今年又被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評為2008年度“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獎??梢院敛豢鋸埖恼f,加上預計不久即可面世的《監獄信息化導論》,這5本叢書直接奠定了作為政府實務部門的江蘇監獄系統在全國監獄理論研究方面的難以超越的地位。

張晶,這位中專畢業至今只是本科文憑的南大兼職教授,被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高文主編稱為“監獄實務部門屈指可數的在理論研究上有輝煌成就的人”,在2008年被江蘇省社科院評為研究員,繼那部極具宏觀視角和政治設計的專著《中國監獄制度從傳統走向現代》之后,他又接連創造了三個第一,《正義試驗》(2005年)——全國第一部監獄學隨筆集,《走向啟蒙》(2008年)——全國第一部監獄學書評集,《總矯正師》(2009年)——全國第一部監獄學學術小說。作為現代監獄制度、囚權主義、人性化的始作俑者,有的觀點可能要有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但他的膽識和多產,讓人佩服之余又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這樣的個人成就,真是很難超越。

吳旭博士的著作《超越懲罰和規訓——犯罪人人格完善與多元社會主體參與行刑》(2008年),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將人格理論和社會學引入監獄學研究的力作,他提出將人格作為行刑目的的一個核心概念,這對于我們跳出監獄看監獄、將犯罪和監獄矯治納入社會學研究范疇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查看全文

現代財務理論研究論文

財務理論研究首先涉及的就是邏輯起點問題。財務邏輯起點的內涵極為豐富,財務理論研究只有從其內涵到外延逐步拓展,由簡單到復雜深入進行,才能構建出系統、全面的現代財務理論體系。

一、財務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應具備的條件

1.財務理論起點應具有內生性。財務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應該是財務理論的基本內容或基本要素,它是財務理論體系中其他理論建立的基礎,即作為邏輯起點應當具備高度的內在邏輯性。只有這樣,它才可能成為整個財務理論研究的主線,從而使該理論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推演性。

2.財務理論起點必須能夠連接財務系統與理論環境。企業的財務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不僅要從資本市場上獲取信息和資本,還要在資本市場上為其多余的資本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這要求財務系統不僅要立足于微觀的財務主體,還要立足于宏觀的理財環境,財務理論的研究起點應成為財務系統和財務環境之間的橋梁。只有這樣,財務理論體系才能根據環境的變化作出調整,并指導理財活動。

3.財務理論起點必須能夠聯系財務理論與財務實踐。現代財務理論研究不僅注重規范性研究,更注重實證性研究,從而使現代財務理論更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財務理論和財務實踐之間的關系決定了財務理論的研究起點不僅要在財務領域起到出發點和統馭的作用,還必須將財務理論和財務實踐密切聯系起來。而且這個邏輯起點只能是惟一的,即財務基礎理論、財務應用理論和財務實踐的邏輯起點是一致的。否則,多個邏輯起點只會引起理論結構的混亂和不連貫。

二、當前財務理論研究邏輯起點觀點的評述

查看全文

藝術理論研究論文

藝術理論研究“要訣”

要訣一:幾個重要的詞綴一定要牢記在心,而且要活學活用。如:感、度、性等等,因為它們的構詞能力極大。像什么危機感、時代感、失落感、短促感、理性度、深刻度、八六年度、鄉土性、思辨性、哲理性、觀念性、啟示性、不可知性,諸如此類。它們只要一貼上某詞后面,那文章也頓時高檔許多。即使滿紙空話,就憑這些兒感、度、性之類,便足以嚇唬住一批藝術學子。

要訣二:幾句“辯證”的話一定要會說。若能把它們融進血液里,那將受益終身。譬如,“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它不是什么的什么”等等。例句如下:我們在進行不是哲學的哲學觀念表述;我們在從事不是藝術的藝術活動;或者換句話說,我們所從事的既是藝術又不是藝術;它既是深刻的反思,又并不是反思;它既是思辨的,又不是思辨的。倘若能在這類句型里加上些定語,那效果會更好。如:我們的藝術現論既是思辨的,又不是純粹的思辨;它是思辨里有非思辨,非思辨里包容著思辨。以此類推地運用。不要怕人家說你講些廢話,實際上沒人有耐心讀下去。倒是那班虔誠的藝術學子會在這些話下面劃上一道道橫杠,以示重點深刻。這樣一來,作者利收名也收了。

要訣三:本條與要訣二類似,但更有深刻性;即,對一物的定義要用該物的對立物來規定。舉例:繪畫表層的膚淺性正是它內在深刻性的外在反映;這件作品所具有的朦朧度正展示出它令人回味無窮的明晰度:極度的空虛實質上是內在本質的過于豐富;繪畫的本體意義表述在于非表述;廁所是展開了的廚房;等等。一篇文章如果有這些味精點綴,那么這篇文章也就立起來了。編輯不好刪,因為思辨度極高;藝術學子們不敢忽略,因為這是精華所在。

要訣四:如果有時間,一定要瀏覽一些邊緣學科或者邊外學科的書籍。并不是要讀懂它,只要去從中借幾個本行沒有的新奇古怪詞。切記,越古怪越好。如果都被人借完了,就自己造幾個。示例:畫壇上老、中、青藝術家之間所出現的裂變層,來自于長時間的類似地殼運動和風化作用;他們以同時處在異化、變異及同化的漸近演變反饋系統中,等等。

要訣五:如果碰巧學過A、B、C、那么最好給每段話的幾個重要詞兒都標上洋文。無論這詞原本是土還是洋,也不管它是否在翻譯界早有定論,更不要去聽那位作文大師懷特的“少用外來詞”的忠告,只要能唬住人就徑直干吧。舉例:中國畫(ChineseTraditionalPainting)在目前所面臨的危機感(Crisis),就正如筷子(Chopsticks)所遭遇到的、來自西方(Western)的刀(Knife)和叉(Fork)的挑戰(Challengt)一樣,等等。未曾學過外語的也沒關系,去買本《漢英詞典》照抄即可。

查看全文

品牌理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品牌是使某種產品和服務能夠區別于其他產品和服務的名稱、標識和其他可展示的標記。這些名稱和標識等會由于不同的品牌表述方式而產生差異,又將會產生不同的品牌觀念。本文整合了國內外有關品牌理解的各種觀點,并對各種品牌理論研究進行評述和歸納,以期能對品牌的歷史及未來的發展進行概括,揭示品牌理論研究的新趨勢。

關鍵詞:品牌品牌理論品牌觀念

品牌是相關事物的象征,JayP.McCormack和JonathanCagan(2003)認為建立和保持一個一致的品牌陳述是建立一個成功產品的重要部分。自1931年美國寶潔公司(P&G)的麥克爾•羅伊提出品牌經理制以來,品牌日益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源泉。實業界的操作需求帶來了品牌理論研究的繁榮。品牌理論研究與發展經歷了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筆者根據品牌一詞在使用時具體語言環境的差異,把對品牌的理解劃分為三類:服務的理念、利益的源泉和進化的角度。

品牌的傳統觀——服務的理念

由BurleighB.Gardner和SidneyJ.1evy(1955)發表的第一篇有關品牌的論文闡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發展是因為品牌具有一組能滿足顧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價值,品牌的創建要超越差異(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它應該注重開發一種個性價值(personality),讓顧客得到滿意的服務。King(1970)指出,品牌不僅由于其功能性價值而被喜愛,而且由于其心理和社會的價值而被喜愛。DavidA.Aaker(1993)則指出,目前大多數經理仍然過多地關注于短期的財務收益,而不注意對品牌的長期投資??v覽當前國內外品牌界,對于傳統品牌觀的描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張焱、張銳,2004)。

(一)符號說

查看全文

流通理論研究論文

馬克思主義流通觀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流通理論的貢獻是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了流通的兩個要素——商品和資本的運動基本規律,這是研究流通經濟活動的基本分析框架。馬克思主義流通觀的主要內容有:

(一)流通的內涵

流通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獨立的經濟活動。流通是“商品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對商品流通來說,有兩樣東西始終是必要的:投入流通的商品和投入流通的貨幣”;“在現實流通過程中,資本總是表現為商品或貨幣,并且它的運動總是分解成為一系列的買和賣”;“商品的流通過程就其純粹的形式來講,要求等價物的交換”;“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關系的綜合(主要講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一些獨立的非生產單位,如服務業,被馬克思稱為“追加生產過程”,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的繼續,并且為了流通過程而繼續”。

(二)流通與生產的關系

從單個再生產過程看,生產成為決定其他環節的關鍵因素。生產決定流通,生產的性質、規模和方式決定著流通的內容、規模和方式?!皬牧魍ū旧韥砜?它是預先存在的兩極(指生產與消費)的媒介。但是它不會創造這兩極”;“流通的前提是通過勞動進行的商品生產”;“生產方式的綜合的性質決定這兩種流通(即貨幣流通和商品流通),而更直接地決定的是商品流通”;“交換的深度、廣度和方式都是由生產的發展和結構決定的”;“一定的生產能力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

查看全文

成本理論研究論文

【摘要】搜索成本的研究對于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證意義。本文界定了搜索成本的定義,梳理了搜索成本研究的基本模型和拓展模型,并且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探討了如何確定最優搜索次數和最優搜索成本的問題,最后指出了搜索成本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搜索成本搜索次數固定樣本模型連續搜索模式電子商務

一、問題的提出

在生活節奏加快、產品日趨多元化、城市范圍日益擴大、通勤成本提高的今天,商品的搜索成本日益提高,在商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上升,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是否能夠快速便捷地尋找到合適的商品。目前眾多的電子商務網站如阿里巴巴、淘寶網等能夠得到蓬勃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能夠有效地擴大消費者的產品搜索范圍,降低搜索成本。自美國經濟學家Stigler(1961)提出搜索成本的概念并給出搜索成本研究的基礎模型之后,國內外的經濟學者對搜索成本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獲得了相當的成果。本文對這些文獻進行述評,并指出搜索成本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二、搜索成本的經濟學定義

自斯蒂格勒提出搜索成本的概念后,經濟學界出現了兩個主要的關于搜索成本的定義:Williamson(1975)把搜索成本歸為交易成本的一種,認為搜索成本源于商品資訊與交易對象資訊的搜集;Bakos.J.Y(1997)則將搜索成本劃分為協調成本的一部分,認為消費者為了獲取銷售商所供應商品及其相關信息(如供應商的位置、信譽以及商品的價格、規格、質量和特性等)而作出的購買前投資。兩種定義雖然有所差別,但是在一點上是一致的:搜索信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搜索信息的活動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搜索成本。

查看全文

理論研究建設思考

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一個政黨,只有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為崇高的理想和目標而奮斗。不久前,中央下發了《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專門召開了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這是黨中央加強黨的理論建設的重大舉措。我們一定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大意義。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升華了我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通過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我們的經驗進一步轉化為系統的理論認識,把這些規律性認識系統化、理論化,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地體現到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中,必將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但也必須看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面臨新的挑戰。從國際看,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將是長期的和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西方敵對勢力把中國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對手,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不會改變。從國內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呈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也有所滋長,甚至出現了一些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同時,面對新的形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還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存在著說服力和吸引力不強的問題。所有這些,都表明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偉大的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迫切要求深入研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其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迫切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轉化為各個領域的理論和實踐,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迫切要求運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觀察形勢、分析問題、提出思路,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迫切要求研究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解疑釋惑,統一思想,增強人們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傊?,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

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正處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重要時期,面臨極好的機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全黨正在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提出了現實的需求,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十分有利的條件。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總的要求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作,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要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研究重點,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中,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形成充分反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干隊伍。

查看全文

黨建理論研究報告

研究黨建理論的一個根本的問題是黨建理論的研究要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服務。其關鍵問題是抓住怎樣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這個問題。

我們黨是執政黨,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經受著時代的考驗,必須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要把黨建設好,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黨建理論的研究和建設工作。同志曾指出,指導一個偉大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實踐運動的深刻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鄧小平同志也指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怎樣改善黨的領導,不研究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所以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建理論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黨建理論研究,是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的需要。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事業。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了黨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要認識自己、加強自己、提高自己的任務。所謂要認識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認識我們黨所面臨的形勢、任務、目標和措施。認識自己的目的是加強自己。以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理論、作風、組織建設。在加強自己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自己,從而把黨的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也給黨的理論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比如改革開放給黨的建設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要求我們去研究、去探索、去解決、去發展、去完善。比如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平等性要求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法制性,要求建立現代化的監督機制;市場經濟的效益性、效率性,要求建立現代化的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市場經濟的自主性、規律性,要求建立現代化的工作運行機制。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等價交換的原則開始侵蝕黨的肌體,一些意志薄弱者搞權錢交易,動搖宗旨、信念,只講索取、不講奉獻;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敗現象滋生。有的甚至把嚴肅的組織關系變成庸俗的個人關系,搞人身依附,親親疏疏。因此,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們既要看到對黨的建設的正確影響,也要看到可能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正確處理好繼承與開創的關系,使黨的建設在新形勢下不斷加強和改善。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中并沒有現成的答案,要靠我們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基本原理,結合新的實際進行研究、總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如何把反腐敗斗爭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如何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如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之成為團結和帶領群眾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戰斗保壘,都需要我們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密切結合黨的建設的實際給以正確的回答。加強黨建理論的研究,從理論上弄清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才能夠確立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新思路,拿出好的措施和辦法,才能保證黨建工作的正確方向,增強黨建工作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全省黨建工作水平,促進全省的改革、發展和穩定。

二、加強黨建理論研究,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需要?;仡櫧h以來的歷史和黨的發展過程,都離不開黨建理論的研究、發展、完善和提高。從我黨的黨建理論的發展來看,一是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條件下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和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并用以指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二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其內涵極為豐富。正如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在當代世界風云變幻的條件下,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變革中,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完全可靠,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集體領導全黨正在進行的新的偉大工程。我們研究黨建理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小平同志黨建理論的發展,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新恢復和確立的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以及德才兼備原則的“四化”方針的干部路線。十多年改革開放實踐,我們實行了兩個偉大的轉移,一個是政治上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確立黨的政治任務、政治路線的一個核心問題。第二是經濟上從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轉移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小平同志黨建理論的升華和發展,提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搞市場經濟這一重大課題,這是小平同志對馬列主義、思想建黨學說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研究黨建理論,要抓住這兩個偉大轉移,把實施新的偉大工程落到實處。

三、當前應當特別注意加強研究和探索的幾個問題:

查看全文

審計強化理論研究講話

各位理事、同志們:

剛才,**副會長作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既總結了去年學會的工作情況,也提出了今年學會的工作思路,報告已經過常務理事會討論,希望大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加以貫徹和落實。這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了理事、常務理事和秘書長的增補、調整議案,并表彰了獲得全省優秀審計論文和優秀調研文章的單位和個人。在此,我代表省審計廳和省審計學會,對為推動學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全體理事以及通過你們向審計學會的全體會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過去一年的學會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績,離不開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離不開**作為我國改革發展前沿陣地這樣一個大背景、大環境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離不開審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的創新和實踐,也離不開全省關心和支持審計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的信任和支持。從學會內部來講,作為一個群眾性的學術研究團體,在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主要緣于在“抓住重點、關注熱點、突出難點、服務實踐”方面的不懈努力,這為**的審計理論研究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通過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培養和鍛煉了一批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進行總結和提高。**副會長對審計學會的具體工作已經講得非常到位,思路、理念、工作要求、目標都已經非常明確,我不再多說。這里我想結合審計學會的理論研究工作談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審計理論研究的形勢和任務

(一)審計理論研究的形勢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必然推動中國特色國家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也決定了審計理論研究必須不斷地創新。我國實施的是漸進式改革的路徑,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國家審計制度必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也決定了我國國家審計理論研究和實務探索只有借鑒,沒有“拿來”;只有創新探索,不可能“坐收漁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法律法規將隨著改革發展的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補充和完善,逐步實現動態的平衡,這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審計理論研究也必然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絕對不能靜止,靜止就沒有生命力,就難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就難以進一步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