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8:24: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倫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倫理

科技與倫理

1科技與倫理的關系

科學通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倫理并不具有像科學那樣的客觀性、共同性。從科學的評價標準來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對地心說的革命,是科學的巨大進步;但從中世紀歐洲的倫理觀念來看,卻違背了《圣經》的教義,不適當的倫理標準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倫理的這種保守性、穩定性、滯后性與科學的進取性、快速發展性形成鮮明的對照。科學促進倫理的變革,使倫理更好地適應科學和時代的需要;倫理引導科學的進步,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茖W界也有人擔心倫理的規范和引導會不會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但實踐充分表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適當的倫理規范非但沒有背離科學自由的原則,反而促進了科學順利健康的發展。

2關于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關系的理論研究

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此提出了許多看法,總結為以下四種觀點:

(1)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等同論。這種觀點認為,知識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識,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本身就是道德行為,反之,愚昧無知或盲目迷信是與道德無緣的。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知識與德行統一起來的人。他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為一種善,屬于知識的范疇。知識使人變得明智、就會有美德,相反愚昧無知是導致惡行的根源。

(2)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相斥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技術發展不僅不能帶來道德進步,反而導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認為,“智慧出,有大偽”、“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只有“絕巧棄利”、“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純潔性。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著名的《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是敗壞了風俗還是凈化了風俗》一文中,悲觀地預言:“科學與藝術日益進步,可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壞了”,“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碧貏e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德墮落的現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學者認為“道德崩潰”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甚至主張停止科學技術的發展,拯救道德危機,陷入了道德決定論的誤區。

查看全文

倫理思想探究

摘要:“倫理思想”是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發展理論的貢獻。本文主要從倫理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及其主要內容來進行研究,試以家風正、黨風廉、國風強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倫理思想;中國夢;研究

倫理思想是對中國優秀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進程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倫理思想的形成

倫理思想的產生既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也有其豐富的思想資源。(一)理論淵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倫理思想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來源。他也深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影響,并積極踐行。修身:在主政浙江時,曾寫了一篇《做人與做官》文章,里面引用了王安石《洪范傳》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來闡明修身對于為官的重要性。既如此要求別人,更如是約束自己。在擔任總書記時,他就指出要“夙夜在公”,并始終恪盡職守,體現了他為了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的決心。齊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也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他孝敬父母,關愛妻子和孩子,和睦兄弟姐妹。他對自己家庭嚴格要求,也對全國如是強調“齊家”。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就引用了《禮記•大學》中的“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來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抓好家風。治國平天下:在紀念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引用《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表明了黨和政府歷來把民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的“以民為本”治國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民為本,才能更快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也一直主張世界和平共處。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他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提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提到了“和羹之美,在于合異”,還引用《荀子•大略》所言“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表達了中國愿與世界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景和做出自己最大貢獻的決心。從倫理思想和事功中,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民族、政黨、文化的光輝前景。(二)現實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變革需求特定的歷史環境為歷史人物的活動創造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使他們能盡情地展現自己的人格和情懷。的愛國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與目前的時代變革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前,我們中華民族要實現兩個重大歷史使命,首先要民族振興,使中國重新成為受世界尊敬的強國,抵制由美國策劃并支持的菲律賓、越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對我國進行圍堵、搶劫、挑釁的行為;其次是“壯士斷腕”狠剎中國共產黨部分黨員的腐敗不正之風;再者,調整中國社會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實現共同富裕。深諳國際局勢和中國歷史,提出了“中國夢”的宏偉愿景。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尋找實現夢想的道路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近代的民族解放、民族振興之路;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之路;近40年的改革開放崛起之路都是披荊斬棘,艱辛異常。但是,幸好一直有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90多年矢志不渝的追求,現在,已結出累累碩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這個時代變革的需要,體現了我們黨對中華民族近現展歷史邏輯的科學把握。(三)主觀條件:堅定的信念和豐富的社會閱歷出生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生和成長起來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他少年時期經歷過“”思想禁錮;青年時期又遇到改革開放而掀起的文化大激蕩;從政后,他先后在農村、軍隊、地方和中央多個部門實踐歷練。長期受父親家風的影響,從父親那里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如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執著追求、為民服務的赤子情懷,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勤儉節約的樸素生活等??梢哉f,這些廣泛而豐富的人生經歷,不僅拓展了他的視野和胸懷,也錘煉了他為黨、為國、為民、為家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亦催發了他的軍事倫理思想、廉政思想及廉潔齊家家庭倫理觀等。

二、倫理思想的具體內涵

查看全文

制度倫理和當代倫理學形式轉變

一、人類的知識增長與其物質文明的進步總是相輔相成的。但這是否意味著作為體系化的知識學科、尤其是像諸如倫理學這樣的經典人文學科,也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而產生根本性的知識結構或知識范式的轉變?對此,人們一直存在著不盡一致的看法。確切地說,人們看法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會發生這種轉變,而在于這種轉變究竟是何種意義上的轉變?其轉變的程度或性質究竟如何?很顯然,人類的知識增長與知識積累常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不同只在于觀察者或評估者所站的學術立場或理解意圖。

通常說來,對于像倫理學這樣的經典性人文學科來說,人們更看重其知識積累方面而非其知識增長方面。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科知識的經典性或權威性主要源于其知識積累性效應,而道德倫理本身即是人類價值意識和價值規范的文化積淀,因而,作為以其為研究對象的倫理學知識也具有傳統積累性的特性;另一方面,在人類社會的實際生活中,道德倫理本身、以及作為其知識形態的倫理學的改變,往往具有特別明顯的(相對于其他文化現象和知識體系而言)文化敏感性。這就是說,人們常常容易把道德倫理和倫理學知識的改變,看作是某個時代和某個社會發展重大文化價值轉型或秩序變動的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文化癥候。與之相對,對于像經濟學這樣一些現代性的社會科學和諸如技術物理一類的現代技術科學來說,人們看重的則是其知識增長效應。原因在于,現代社會和現代人對于這些學科有著遠為急迫和強烈的工具性實用價值的需求。這一點正是為什么現代社會特別強調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理由之所在。可是,知識技術的創新與知識本身的積累是無法斷然分離開來的兩個風火輪,缺其一,則無其二。這是永遠存在于傳統經典學科與現代技術學科之間不可忽略的源流關系。

更為重要的是,知識的門類區分并非源自知識生產本身,毋寧說知識類型學的根源在于人類生活世界和生活方式本身的多樣性。知識之源在于人的生活實踐。我們不能說,哪一門知識學科比其他知識學科更為重要,但生活實踐本身的運行規律和價值指向,肯定會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使得一些知識學科比另一些知識學科顯得更為突顯,因之其知識生產或增長的速度也更快一些。這種知識增長方式的變化,同樣是由人類自身的生活實踐需求所決定的。但是,當某一生活實踐發展與之相應的知識增長突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對某些其他相關實踐和知識條件的要求。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社會經濟生活經驗的迅疾增長,似乎也到了這樣一種需要其他知識條件支援的時候,倫理學就是這種被需求的友鄰知識學科之一。

我曾經說過,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經濟中心、文道邊緣。也許這樣的描述并不確切?!敖洕行摹辈患?,但“文道邊緣”則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當我們把所謂“文道”不只是理解為經典意義上的文、史、哲一類傳統文科知識,而是理解為一般意義上的知識科學的話。比如說,經濟學、法學等“文道”就非但沒有被邊緣化,反而是借助經濟中心和社會改革的熱潮而變顯赫起來,成為當今文道的中心和熱門。而且,當社會經濟的結構性改革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即:經濟自身的結構性變化不僅突破了原有的框架,而且也已經處于新的結構性重建,包括經濟制度和秩序的重建的關鍵時期,這時候,社會法制(政治)秩序的重建就成為其能否取得最終成功所必需的制度條件之一,進而,社會道德倫理規范的重估和重整也就緊接著成為社會改革目標得以達成的充分必要條件。換句話說,社會法制秩序和社會倫理秩序是建立并確保社會經濟秩序良序運轉的充分必要條件。如果說,在社會經濟改革初期,思想理論和道德價值觀念的解放更顯迫切和必要的話,那么,隨著社會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徹底,它對于社會政治法制和道德倫理的條件支援或支撐的需求就會變得日益高漲和急迫。

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公共權力管理者的國家政府制定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國策。作為現代公共社會的治理方式,德與法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范圍、層次和功能,又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治理目標,這就是為社會的經濟改革和發展、乃至為整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重建規范和秩序。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倫理學理論或知識的研究開始發生悄悄的然而卻是十分重大的范式轉型。這一范式轉型的重要標志和特征之一,就是作為現代規范倫理學之優先目標的社會制度倫理研究日趨突出。

依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所謂制度倫理,主要是指以社會基本制度、結構和秩序的倫理維度為中心主題的社會性倫理文化、倫理規范和公民道德體系,如制度正義、社會公平、社會信用體系、公民道德自律等等。制度倫理包括三個基本的層面:(1)以國家根本政治結構為核心的社會基本制度倫理系統;(2)以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為基本內容的公共管理——與狹義的行政管理或企業管理不同——倫理系統;(3)以公民道德——與一般意義上的個人美德不同——建設為目標的社會日常生活倫理系統。

查看全文

教育倫理與學習倫理

消極教育與積極教育

教育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教育是生活經驗的傳授,幼小生命通過前輩這樣的幫助學會謀生和獨立,學會在生物鏈中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利益。這樣的教育在動物界普遍存在。

作為一種社會文化行為的教育,大概是人類獨有的現象。廣義的教育是通過特定的社會組織方式和特定的傳播手段,面對受眾言說某種特定的經驗、情感、觀念、信仰,以便營構某種特定的空間氛圍和社會氛圍,對受眾構成某種特定的影響。政府的會議、文件、各種傳媒、法律、宗教布道者的儀式、演講等等都是這種教育。這種教育常常與特定的社會權力和文化權威相關聯,所以常常對受眾構成各種形式的強制性和懲戒性,國家的監獄、教會的火刑、父親的皮鞭都是這種強制性的體現。

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教育這個詞包含著上述廣義和狹義兩重含義。

教育從誕生上說,它是一個比較消極的東西。無論是狹義教育的傳授性還是廣義教育的規約性,都不具有生產性和創造性。所以,至今為止,漢語中教育一詞的含義都是消極的。它以消極的方式延續過去,而不以積極的方式指向未來。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中,下一代只是上一代的復制,未來只是過去的線性延伸。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就不光是一個傳承和規約的問題,而應該具有更加積極的內容。近代意義的大學體制建立起來以后,教育跟社會的關系,逐步產生了微妙的變化。由社會把生活經驗、文化成果傳授給末成年人,這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大學必須創造出新的東西,必須完成對于新的思想資源的開發,并把這種新的東西反饋給社會,給社會提供新鮮血液,促進未來社會的健康發展。教育因此具有了積極的含意,它不只是傳承和規約問題,同時還是創造問題,不只是從社會那里接受資源的問題,同時還要反過來要給社會提供新資源。真正的廣義教育應該包含創造這一重含義,但是漢語中教育這個詞已經無法包容這樣的含義。

查看全文

營銷倫理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營銷道德評價的相關倫理學、營銷倫理理論研究及營銷倫理的應用研究三方面進行綜述性探討,總結營銷倫理研究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對國內營銷倫理的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營銷倫理;營銷道德;營銷倫理失范

一、營銷道德評價的倫理學研究

(一)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思想。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源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儒家文化,儒家倫理中的義利觀是其主要思想基礎?!傲x”指道德規范,要求人和企業自覺做合乎情理的事情;“利”則指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所謂“義利觀”,即如何來認識和妥善處理義與利問的關系或矛盾,應用到商業領域就是“見利思義”的商業經營理念,“取之有義”的商業行為準則,“先義后利”的經商戰略和“重義輕利”價值判斷??偨Y我國傳統商業道德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誠實守信的顧客觀,講究貨真價實,買賣公平,一諾千金;勤儉敬業的自律觀,講究勤奮節儉、敬業自律;以和為貴的競爭觀,講究和氣生財、辦事不成仁義在;樂善好施的社會責任觀,講究樂善好施、扶貧濟困。

(二)西方道德評價的一般理論。西方倫理學家依據結果或過程的標準,將道德評價分為功利論和道義論。功利論是19世紀西方頗有影響的倫理學觀點,從啟蒙思想家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開始,經過人的本性是利己還是利他的長期爭論,由英國哲學家威廉·葛德文和切勒米·邊沁系統地建立了其思想體系,最后由約翰·斯圖阿特·穆勒進一步完善而成。其核心思想是以行為的后果是否給大多數人帶來幸福或效用來判斷行為的道德合理性,其強調把行為的后果作為判斷行為道德與否的依據。與功利論相反,道義論認為某一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該行為本身內在的正當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創者伊曼努爾·康德、英國哲學家威廉·D·羅斯及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約翰·羅爾斯等。道義論強調評價行為的道德與否是基于行為本身而不是行為引致的結果,而行為本身的道德與否取決于該行為是否遵守了義務,這些義務是由人們的直覺和經驗歸納出來的。

(三)西方營銷道德評價的具體理論。西方三大營銷道德判定理論主要包括顯要義務理論、相稱理論和社會公正理論。英國學者羅斯在1930年出版的《“對”與“善”》一書中,系統提出了關于“顯要義務”或“顯要責任”的觀念。所謂顯要義務,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中人們自認為合適的行為,主要包括六條基本的顯要義務,即誠實、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惡。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相稱理論,認為應從目的、手段和后果三方面綜合判斷營銷行為是否道德。目的指從什么出發點來行事;手段指使目的得以實現的過程及此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后果指行為所引起的結果,包括行為人意欲達到的結果,也包括不為行為人所期望但能被行為人預料到的結果。社會公正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在1971年提出,該理論從一種稱作起始位置的狀態出發,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公正系統,這一系統所適用的倫理準則是力圖使弱者利益得到增進,或至少不會因強者的剝奪而使弱者變得越來越弱,并認為正當的行為就是重視和尊重人的各種基本權利或與自由的正義原則相一致的行為。

查看全文

營銷倫理評析論文

摘要:本文從營銷道德評價的相關倫理學、營銷倫理理論研究及營銷倫理的應用研究三方面進行綜述性探討,總結營銷倫理研究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對國內營銷倫理的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營銷倫理;營銷道德;營銷倫理失范

一、營銷道德評價的倫理學研究

(一)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思想。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源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儒家文化,儒家倫理中的義利觀是其主要思想基礎?!傲x”指道德規范,要求人和企業自覺做合乎情理的事情;“利”則指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所謂“義利觀”,即如何來認識和妥善處理義與利問的關系或矛盾,應用到商業領域就是“見利思義”的商業經營理念,“取之有義”的商業行為準則,“先義后利”的經商戰略和“重義輕利”價值判斷??偨Y我國傳統商業道德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誠實守信的顧客觀,講究貨真價實,買賣公平,一諾千金;勤儉敬業的自律觀,講究勤奮節儉、敬業自律;以和為貴的競爭觀,講究和氣生財、辦事不成仁義在;樂善好施的社會責任觀,講究樂善好施、扶貧濟困。

(二)西方道德評價的一般理論。西方倫理學家依據結果或過程的標準,將道德評價分為功利論和道義論。功利論是19世紀西方頗有影響的倫理學觀點,從啟蒙思想家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開始,經過人的本性是利己還是利他的長期爭論,由英國哲學家威廉·葛德文和切勒米·邊沁系統地建立了其思想體系,最后由約翰·斯圖阿特·穆勒進一步完善而成。其核心思想是以行為的后果是否給大多數人帶來幸福或效用來判斷行為的道德合理性,其強調把行為的后果作為判斷行為道德與否的依據。與功利論相反,道義論認為某一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該行為本身內在的正當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創者伊曼努爾·康德、英國哲學家威廉·D·羅斯及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約翰·羅爾斯等。道義論強調評價行為的道德與否是基于行為本身而不是行為引致的結果,而行為本身的道德與否取決于該行為是否遵守了義務,這些義務是由人們的直覺和經驗歸納出來的。

(三)西方營銷道德評價的具體理論。西方三大營銷道德判定理論主要包括顯要義務理論、相稱理論和社會公正理論。英國學者羅斯在1930年出版的《“對”與“善”》一書中,系統提出了關于“顯要義務”或“顯要責任”的觀念。所謂顯要義務,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中人們自認為合適的行為,主要包括六條基本的顯要義務,即誠實、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惡。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相稱理論,認為應從目的、手段和后果三方面綜合判斷營銷行為是否道德。目的指從什么出發點來行事;手段指使目的得以實現的過程及此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后果指行為所引起的結果,包括行為人意欲達到的結果,也包括不為行為人所期望但能被行為人預料到的結果。社會公正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在1971年提出,該理論從一種稱作起始位置的狀態出發,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公正系統,這一系統所適用的倫理準則是力圖使弱者利益得到增進,或至少不會因強者的剝奪而使弱者變得越來越弱,并認為正當的行為就是重視和尊重人的各種基本權利或與自由的正義原則相一致的行為。

查看全文

倫理與政治思想探討

關于孔子思想的主旨,歷來多有爭議。本文認為,只有在倫理與政治的關聯性角度為其思想定位,才可以期望對其思想進行清晰解讀。為此,本文強調從三個層面分析孔子思想。其一是對具有深厚歷史感的孔子運思進行同情理解,指出其是在倫理與政治的相關線索上去求解上古政治史秘密的;其二,通過歷史中倫理與政治的關聯,孔子以仁禮結構理智地確立倫理與政治的內在關系,為后儒“倫理政治化,政治倫理化”奠定基調;其三,以時代狀況為倫理政治理論確定任務指向,一者對如何治理混亂時局發表意見,二者對如何追求理想政治加以表達,從而確立了倫理政治理論面向實際政治生活時的雙重解釋任務。

中國古典政治是倫理政治。古典思想家大都是倫理政治思想家。在古典思想史中,倫理與政治是相互同化的。倫理政治化,政治倫理化,體現出古典政治與古典思想的特質。如果說倫理與政治的同構同化,只是倫理政治思想家的主觀構思與理論推定,那么,它可以為后起的思想家所推翻。倫理政治對中國社會的長時期影響,也就變得不可思議。因為純粹主觀的思想產物,是不可能長久地制約社會運作的客觀進程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倫理政治必須既獲得歷史運作的支持,又獲得思想家的確證,才可以成為長久運轉的政治型態。換言之,倫理政治的構想必須獲得深厚的歷史支持,才能獲得思想得以推行的最有力條件。倘若一個思想家要致力于倫理政治的建構,那么相應地也必須在覺解中國古史的秘密的基礎上,才可以闡釋可行的倫理政治觀念形態。站在系統建構倫理政治的理論起點,孔子恰好以自己對中國古史的全面關注和高度領悟,又以自己對倫理政治雙要素的相關性把握,既歷史地又理論地揭示了倫理與政治的內在關涉。從而,為后起的倫理政治思想家奠立了精神方向、價值關懷、致思方式

面向歷史:沿倫理與政治的相關線索求解上古政治史秘密

作為倫理政治理論運思的背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運作,構成了最佳的思想資源與歷史前提。當一個思想家懷抱深厚的歷史感去注視這段歷史,又以建構社會政治秩序的自覺去升華這一時期的歷史經驗,那么,他就可以在覺解歷史的基礎上,為歷史籌劃一條順利延續之路。而且,如果歷史變局使得這種雙重致思,變成為一種極為迫切的任務時,那就更使其具有了源于歷史而又負載歷史的雙重功能了。

孔子歷史性地承擔了這一責任。就他對溯他而上的中國古史的理解而言,他具有覺解歷史秘密的兩種優勢。一方面,他生于長于具有濃厚歷史氣氛的魯國,沿夏殷而來的周禮,在魯國較為完整地保存和發揮著實際政治—社會功能,所謂“周禮盡在魯矣”。(《左傳·昭公二年》)這使他可以觀察體驗初期倫理政治實踐的基本狀態。從中,領悟中國歷史的政治結構隱秘,并以之為思考的現實根據,去尋求建構更系統健全的政治模式。加之“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成年后以“志于學”而“不惑”、“不逾矩”①,使他具有了深入倫理與政治意涵蘊于其中的綜合社會規范體系周禮的個人經歷,從而深知其中意味,得以憑個人經驗去解讀中國上古政治歷史。另一方面,孔子在個人為學的理智態度上,解立起“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論語·述而》,下引該書只注篇名)的原則,使他得以在整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基礎上,從自覺的思考與領會的高度與個人經驗相契合,進一步強化他的倫理政治信念以及穩固他對中國歷史之道的理解,并為他對社會歷史的倫理與政治合一見解,獲得個人經驗之外、事實經歷之上的理智支持,提供了條件。從倫理與政治的相關性上揭示中國歷史的構成秘密,當然就得首先面向歷史才行??鬃訉v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都較熟絡,加之“每事問”(《八佾》)的態度,使他得以洞察歷史,明了歷史作用機制中倫理與政治的相輔相成關系。根據統計,孔子提到或評論過的歷史人物及其事件有黃帝、堯、舜、禹、稷、湯、文王、武王、周公、微子、箕子、比干、泰伯、伯夷、叔齊、虞仲、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禍,以及羿、升、桀、紂等。對同時代的知名人物,孔子也大都有議論,如柳下惠、臧文仲、季文子、臧武仲、叔孫昭子、孟僖子、孟公倬、微生高、孟子反、卞莊子、齊桓公、管仲、陳文子、齊景公、晏平仲、鮑莊子、晉文公、叔向、令尹子文、楚靈王、楚昭王、子西、孔文子、寧武子、遽伯玉、公子荊、史魚、裨諶、子大叔、子羽、子產等等。這些人物,就其與倫理政治的早期實踐及其中斷、重建的關系而言,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倫理政治的規范倡導者、實踐家:一類是倫理政治失序的戴罪者、禍首人;再一類是倫理政治中斷后政治時局的弄潮者、當局者。顯然,前兩類人物更關乎孔子對自己政治理想的表達??鬃诱峭ㄟ^對第一類人物的評論,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贊賞,表白自己對倫理政治的偏愛。也正是通過對第二類人物的品鑒,如桀紂的批評,表明自己對倫理政治失序的痛心疾首。話分兩頭。以其對歷史人物的評論而言,通過褒而表明了孔子對歷史秘密的覺解:正是倫理政治使夏商周國泰民安;通過貶而表明了孔子對倫理政治的作用悟解,失去了倫理與政治的平衡作用機制,“天下無道”??鬃右猿缇吹目谖琴潛P的上古政治傳說人物有堯舜禹,“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同上)“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同上)可見,在孔子眼里,堯舜禹之所以能夠成為造就一個美好時代的政治奇跡,正是在于他們以沒有功利羈絆的道德心,作為治理天下的中心和依托,以致于不論從他們的政治業績上去評價,還是從他們的道德抉擇上去估量,都沒有批評的必要和可能了。古史傳說時代的政治人物兼綜倫理與政治,創造了“巍巍乎”的政治成就。而將目光投射于孔子所關注的周代文王周公的“郁郁乎文哉”的政治創制,則更引起孔子的贊嘆,以及對倫理與政治做“綜合治理”的滿意后果的激賞。孔子以文王作為文化遺產的繼承者?!拔耐跫葲],文不在茲乎”(《子罕》)一句話典型表達了孔子對文王事業的崇敬。至于周公,則直接成為孔子理想的人格化身,人生寄托的政治偶像。以致于可以忘記生理年齡(“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卻以不能夢見周公而自認衰老(“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以孔子對真實的歷史人物的贊賞,沒有比這更進一步的了。

為什么孔子對文王周公如此頌揚與崇敬呢?追溯原因,與他對歷史事件的評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文王周公以其創制的周代禮樂之制,引發了政治史的突破性事件:以兼得前代倫理政治早期實踐的經驗,而臻于系統和完善,使倫理政治的實踐型態輪廓分明,趨于成熟??梢哉f,孔子正是以社會政治成就而盛贊文王周公的。因此,他發出如下的個人志愿道白就是順理成章的,“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陽貨》)進一步追問,周禮之于孔子對倫理政治的理解,意義何在呢?其一,周禮作為倫理政治的實踐形態,成為人的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設準。對此,可從孔子在公共生活中謹行周禮加以證明?!多l黨》篇在這方面記載頗多。

查看全文

營銷倫理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營銷道德評價的相關倫理學、營銷倫理理論研究及營銷倫理的應用研究三方面進行綜述性探討,總結營銷倫理研究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對國內營銷倫理的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營銷倫理;營銷道德;營銷倫理失范

一、營銷道德評價的倫理學研究

(一)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思想。我國傳統商業道德源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儒家文化,儒家倫理中的義利觀是其主要思想基礎?!傲x”指道德規范,要求人和企業自覺做合乎情理的事情;“利”則指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所謂“義利觀”,即如何來認識和妥善處理義與利問的關系或矛盾,應用到商業領域就是“見利思義”的商業經營理念,“取之有義”的商業行為準則,“先義后利”的經商戰略和“重義輕利”價值判斷??偨Y我國傳統商業道德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誠實守信的顧客觀,講究貨真價實,買賣公平,一諾千金;勤儉敬業的自律觀,講究勤奮節儉、敬業自律;以和為貴的競爭觀,講究和氣生財、辦事不成仁義在;樂善好施的社會責任觀,講究樂善好施、扶貧濟困。

(二)西方道德評價的一般理論。西方倫理學家依據結果或過程的標準,將道德評價分為功利論和道義論。功利論是19世紀西方頗有影響的倫理學觀點,從啟蒙思想家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開始,經過人的本性是利己還是利他的長期爭論,由英國哲學家威廉·葛德文和切勒米·邊沁系統地建立了其思想體系,最后由約翰·斯圖阿特·穆勒進一步完善而成。其核心思想是以行為的后果是否給大多數人帶來幸?;蛐в脕砼袛嘈袨榈牡赖潞侠硇裕鋸娬{把行為的后果作為判斷行為道德與否的依據。與功利論相反,道義論認為某一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于該行為本身內在的正當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創者伊曼努爾·康德、英國哲學家威廉·D·羅斯及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約翰·羅爾斯等。道義論強調評價行為的道德與否是基于行為本身而不是行為引致的結果,而行為本身的道德與否取決于該行為是否遵守了義務,這些義務是由人們的直覺和經驗歸納出來的。

(三)西方營銷道德評價的具體理論。西方三大營銷道德判定理論主要包括顯要義務理論、相稱理論和社會公正理論。英國學者羅斯在1930年出版的《“對”與“善”》一書中,系統提出了關于“顯要義務”或“顯要責任”的觀念。所謂顯要義務,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中人們自認為合適的行為,主要包括六條基本的顯要義務,即誠實、感恩、公正、行善、自我完善、不作惡。加勒特于1966年提出相稱理論,認為應從目的、手段和后果三方面綜合判斷營銷行為是否道德。目的指從什么出發點來行事;手段指使目的得以實現的過程及此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后果指行為所引起的結果,包括行為人意欲達到的結果,也包括不為行為人所期望但能被行為人預料到的結果。社會公正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爾斯在1971年提出,該理論從一種稱作起始位置的狀態出發,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公正系統,這一系統所適用的倫理準則是力圖使弱者利益得到增進,或至少不會因強者的剝奪而使弱者變得越來越弱,并認為正當的行為就是重視和尊重人的各種基本權利或與自由的正義原則相一致的行為。

查看全文

科技倫理和責任分析

近日讀了幾篇文章[1][2][3],發現“科技倫理”成了熱門話題,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科學家(可能還包括工程師)的責任問題。但是細讀這些文章,又感到“責任”或“倫理責任”的說法還很模糊,容易流于“偉大的空話”。本文就是想弄弄清楚,面臨“責任”,科學家或工程師到底該怎么辦,或者說“責任”到底應該如何被履行。

一、“科技倫理”的清晰化

“科技倫理”的說法是模糊不清的,似乎包括了從科學到技術的所有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但實際上各個不同方面的倫理考慮是完全不同的。對此方舟子有一個非常清楚的界定,即“科學無禁區,研究有紀律,應用有禁忌”。其中的“研究有紀律”是對科學家而言的,例如不得偽造數據、不得抄襲剽竊和人體實驗的知情同意原則等,屬于科學家的職業道德。而“應用有禁忌”則主要是應用者(醫生、工程師等)的職業道德,例如醫生保護患者個人隱私,工程師不得違反設計規范等。關于這些職業道德,通常沒有什么意見分歧,而且當事人(科學家、工程師)總是比哲學家或倫理學家要清楚。限于知識結構,倫理學家或哲學家不可能對工程設計規范或是運行安全規程提出比工程師更高明的意見;只有工程師才知道自己的設計出現什么錯誤要承擔刑事責任。

真正的分歧出在“科學無禁區”,即科學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是否存在倫理學問題,科學家(乃至科學)對于科學的“后果”是否承擔責任,承擔什么責任,怎樣承擔責任。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需要對“責任”這個概念本身進行深入的分析。

二、不同等級的責任

我們聽說過“責任重于泰山”的說法,但實際上責任是“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的。例如我們常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是如果“天下”真的“亡”了,我們也不可能揪出任何一個或全體“匹夫”來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匹夫”之“責”就是個輕如鴻毛的虛責任或軟責任。責任的輕重可以用承擔責任的方法來區分,我們可以大致把責任由輕到重加以排列:道義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后幾種責任規定比較清楚,通常也沒有什么分歧,如果有分歧也可以在法理學的專業范圍里討論。道義責任相當于倫理責任,其承擔責任的方法僅僅是對責任者評價的改變;具體來說,就是在歷史書里對這個人給以較低的道德評價,或者在日如常生活中說“這個人很差勁”;僅此而已,既不解職,又不罰款,也不坐牢。但是指責某人很差勁也不能亂說,承擔責任是有條件的。

查看全文

透析教育倫理功能

關鍵詞:教育倫理功能文化傳承

摘要:教育的倫理功能是指教育具有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功用性,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教育具有規范和傳承社會社會倫理道德功能;教育與人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倫理功能研究的邏輯的起點,教育倫理功能實現的途徑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教育倫理功能實現的方法是通過知識和文化的傳承。

所謂教育倫理功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指教育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功用性,也可以說是教育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

第二,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在教育過程中科學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人求知求真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能力,而求真求實是人道德品格中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道德教育對人的心靈直接給予指導和幫助;藝術教育,可以引導人們追求美的事物和美的心靈,同樣給予人道德品格塑造。

第三,我們認為教育還具有規范社會倫理道德以及傳承發揚優良社會倫理道德的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