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0:43: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羅非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羅非魚養殖試驗分析
1池塘工業化養殖系統建設
1.1養殖水槽。選擇兩個并排的海水池塘中的一個池塘,在該池塘中部建設磚混結構養殖水槽4條、429m2,水槽底部澆筑混凝土,水槽前后端的池塘側壁各建一個涵洞,形成水流循環。單個水槽長17.2m、寬6m、深1.5m;水槽氣提推流段長1.65m、養魚段長14.6m;水槽間建0.3m寬走道,以方便行走。養魚段前后端均放置雙層網,外層為直徑2mm的不銹鋼網,內層為網目1.5cm的聚乙烯網,網片四周固定在方形不銹鋼框架上,框架左右兩邊分別用5cm扁鐵固定在水槽側壁上,網片與水槽底平面無間隙、不漏魚。水槽側壁鋪設微孔增氧設備,每個水槽鋪設10個微孔增氧管,左右側壁各5個,配備2.2kW增氧機。整個水槽配備兩臺4kW羅茨風機用于氣提推水,另備用一臺50kW柴油機。每個水槽在進水口端安裝1臺自動投餌機,用于日常投喂。1.2集污系統。集污段長0.65m,深1.6m,配備2kW移動式吸污泵。同時為保證移動式吸污泵吸出的糞便、剩餌等及時排入沉淀池,在集污段岸邊另配備1臺2kW固定式排污泵。1.3凈化區。凈化區放養縊蟶,套養梭子蟹、脊尾白蝦,配備1.5kW的涌浪泵5臺,1.5kW的水車式增氧機4臺。
2養殖生產情況
2.1放養情況。2016年5月31日,在養殖水槽放養0.25g/尾的羅非魚3.3萬尾,同時在一口6×667m2海水池塘內用傳統方法養殖羅非魚1萬尾作為對照。凈化區5月3日放養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kg,6月14日投放400尾/kg的脊尾白蝦種蝦105kg。2017年5月15日,在養殖水槽放養0.25g/尾的羅非魚3.3萬尾。凈化區3月31日投放2000粒/kg的縊蟶55kg,5月5日放養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12kg,6月15日投放規格400尾/kg的脊尾白蝦種蝦52.5kg。2018年5月15日,在養殖水槽放養0.25g/尾的羅非魚5.5萬尾。凈化區5月10日放養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5kg,6月15日投放規格400尾/kg的脊尾白蝦種蝦51kg。2.2養殖管理。羅非魚放養前用5%的鹽水消毒10min左右,放養初期嚴格控制充氣量,防止因應激撞擊攔網造成損傷。養殖水槽采用自動投餌機進行投喂,前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為魚體質量的3%~5%;隨著快速生長為避免爭搶食物或者相互殘食,適當增加投喂量,可在不浪費飼料的原則下,魚群攝食完投喂飼料為止。養殖前期開啟1臺氣提推水設備,夜間開啟2臺,養殖后期增加開啟頻次,緊急情況下開啟所有推水設備;微孔增氧設備24h開啟。由于羅非魚排泄量大,且糞便具有一定的漂浮性,前期每天用吸污泵抽吸2次集污池內的排泄物和殘餌,后期增加吸污泵的開啟頻次。凈化區每半個月用石灰水消毒1次,配合使用微生態制劑改底。前期開啟涌浪泵,后期或緊急情況下開啟水車式增氧機,根據天氣變化和吃食活動情況適當增減開啟時間。
3收益情況
收益情況見表2,由表2可見,2016年養殖水槽收獲規格285g/尾的羅非魚8167kg,均產28.9kg/m3;對照組收獲羅非魚2700kg;凈化區收獲13.3g/只的梭子蟹530kg,2.25g/尾的脊尾白蝦9460kg;實現總產值60.63萬元,每667m2效益8211元。2017年養殖水槽收獲規格384g/尾的羅非魚12117kg,均產32.2kg/m3;凈化區收獲縊蟶2850kg,13g/尾的梭子蟹265kg,2.3g/尾的脊尾白蝦9350kg;實現總產值57.35萬元,每667m2效益7080元。2018年養殖水槽收獲370g/尾的羅非魚15095kg,均產40.1kg/m3;凈化區收獲200g/尾的梭子蟹680kg,2.3g/尾的脊尾白蝦7650kg;實現總產值63.123萬元,每667m2效益11372元。
養殖羅非魚增產增效技術分析
一、羅非魚養殖產效不高的原因分析
1.水面選擇不正確。許多養殖者認為只要有水的地方皆可養魚,而不注意不同種類的養殖品種,對水體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羅非魚是熱帶魚類,對水溫有著嚴格的要求,盡管在非熱帶地區可以養殖,但養殖及起捕的季節和時間大不相同。同時,羅非魚是水體底層魚類,喜窩泥而居,要求底層有淤泥的水面,對水體水質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養殖者不注意正確選擇養殖水域,導致養殖產效低。2.魚種放養不科學。羅非魚繁殖率相當高,水溫適宜、餌肥充足時會多批次快速自行產卵繁殖下一代,這勢必影響到羅非魚自身的生長速度和質量。許多養殖者由于不知道選擇優良的品種,不懂得選擇合適的規格,不了解合理的混養搭配,自然會導致事倍功半。3.投餌施肥不合理。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需要充足的餌料才能保證其快速健康生長。同時,羅非魚喜肥水水質,對養殖水面的施肥也有一定的要求。有的養殖者不舍得投資,不投餌不施肥,純粹人放天養;有的亂投餌亂施肥,飽一餐餓一頓的,羅非魚根本不能正常生長,談何投入產出效益。4.養殖管理不精細。羅非魚盡管對水質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但惡劣的水體條件也會影響其快速健康生長。有的養殖戶重養殖輕管理,在高溫季節不注重水質調節,不采取切實可行的增氧措施,日常疏于照料管護,導致羅非魚誘發病害,乃至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損失。5.經營方式不靈活。許多養殖者只顧低頭養魚,而不抬頭看市場,孰不知,羅非魚養殖由于餌料肥料價格上升,水面租金上漲,會出現成本趨高,養殖效益大大縮水,如果此時養殖經營方式還是按照傳統模式,單一經營,勢必入不敷出。
二、羅非魚養殖增產增效技術措施
1.選擇適宜水面。養殖羅非魚的水面適宜在背風向陽的水域,要求光熱充足,冷浸水面忌養。羅非魚是熱帶魚類,在非熱帶地區可以利用一年中5-10月份等高溫季節進行養殖,所以要在5月左右放苗,10月底可起捕,一般經4個多月養殖可長成商品魚,此規格上市行情和價格最好。同時,養殖羅非魚的水面底層是泥質最好,就是水泥池,底層也應留10cm左右的淤泥,以利羅非魚掘窩而居。另外,所有養殖水面在放養前一定要清池消毒,殺滅水體中的病害及野雜魚蝦。一般在羅非魚入池前10天左右,干池按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生石灰約75kg化水全池潑灑,若要帶水消毒,則按每畝水面水深1m用生石灰150kg全池潑灑。名特水產2.科學放養魚種。養殖羅非魚,首先要選擇純正的種質。現在很多正規的羅非魚良種場有優質的全雄羅非魚苗,此類品種雄性率高,不會自行交配繁殖子代,故而生長性能好,長成速度快。其次,要進行合理搭配養殖。羅非魚是底層魚類,為了充分利用水體上中層水面及餌肥資源,提高養殖產出效益,在主養羅非魚的水面,可以適當搭配鰱魚、鳙魚、鳊魚、草魚或淡水白鯧等魚類。一般每畝放養羅非魚2000尾左右,每畝搭配鰱、鳙魚50~70尾左右,與其他品種混養可每畝搭配150尾左右。另外,要注意魚種消毒處理。從別處購入的魚種,可能攜帶病蟲害,在入池前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最后,放養魚種要掌握時機。一般春季水溫上升到15℃以上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會出現寒潮時,可放養羅非魚種。3.合理投餌施肥。在羅非魚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合理投餌。羅非魚屬雜食性,食性廣,各種農家飼料、自然餌料都能廣泛利用。但在商業化養殖時,必須投喂全價配合餌料,才能發揮其生長優勢。市場上有專門的羅非魚配方飼料,要求飼料中各種營養物質配備齊全,尤其是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32%以上,以保證羅非魚生長的營養之需。餌料的投喂數量要根據魚體的大小適時調整。在養殖初期,魚體規格較小,每天的投喂量要掌握在魚體總重量的3%~5%。在養殖中后期,魚體長到200~300g的規格時,每天投喂數量應達到魚體總重2%或1%左右。餌料的投喂方法應把握少量多次的原則,每天分2次投喂,分別在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選定固定的投喂地點,形成每天定點、定時投喂,通過馴化投喂的方法,使羅非魚養成規律性的進食習慣,促其快速健康生長。在投喂時注意,陰雨天氣或魚種發病期間應該減少投喂數量,以免浪費餌料,還可能敗壞水質。另外,在投喂配合餌料的同時,最好搭配一些青飼料,以補充羅非魚對維生素的需求。其次,要注意合理施肥。羅非魚喜偏肥水質,放養前,要在水體中施足基肥,培育水中的天然餌料,一般每畝可施用農家肥250kg左右。在養殖中要根據水體水質情況,靈活施用追肥,一般每15~20天施用生物肥料一次,具體用量按不同生物肥種類的使用說明。4.強化養殖管理。首先,要注意水質調節。羅非魚盡管耐肥對水質要求不嚴,但過瘦或過肥的水質,還是會影響它的正常生長。當水質偏肥時,一定要采取換水措施。池塘養殖時,一般每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5cm左右。在夏季高溫時段,還要適當增加換水次數。當水質偏瘦時,可定期施用生物肥進行調節。通過水質調節,使水體透明度在35cm左右,水色呈黃綠色,達到正常水質要求。其次,要定時增加水體溶氧。養殖水面要配備增氧機,每天開機增氧,每次開機時間為2~4小時,可選在晴天中午開機,陰天清晨開機,連續陰雨天氣半夜開機。每天測量一次水體溶氧,使溶氧量達到3mg/L以上為宜。另外,要加強養殖管理。堅持日夜巡查,強化精細管理,綜合防治病害,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5.創新經營策略。在搞好羅非魚養殖的同時,要結合市場抓好經營。一是要瞄準市場靈活調整經營。羅非魚養殖經營,要做活產業融合文章,單一的羅非魚養殖效益不佳時,要開展綜合種養經營節本補收。可在養殖水面套養甲魚、蝦類等名優品種,多品種經營增收。可開展垂釣經營,利用垂釣價格高的方式增收。可開展農家特色餐飲服務,
通過羅非魚特色菜肴增殖增收。可實施羅非魚系列產品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二是要輪捕輪放隨機上市。隨著水體中羅非魚不斷長大,水體中載魚量逐漸上升,此時要通過分批起捕或輪捕輪放的方式,組織羅非魚活魚分批上市,提高單位水面的產出數量,實現長年養魚長年賣魚而增加收入。
作者:王文彬
羅非魚北方冬季生態養殖研究
北方冬季羅非魚養殖,一般采取溫室大棚與地熱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由于對養殖密度及生態環境缺乏認知,往往造成羅非魚冬季養殖死亡率高,餌料系數高、產量低、產品品質差、尾水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給養殖帶來巨大損失,也不利于漁業水域資源的保護。為解決上述問題,對各方面原因進行了具體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分別進行了納米微孔曝氣增氧、微生態制劑的合理使用、魚病綜合防治、使用膨化飼料等試驗,實現了北方羅非魚冬季高效生態養殖。該項目技術實現了養殖成本低、收效大、污染小、產品質量有保障,為北方羅非魚冬季養殖提供了一個新的節能、環保、高效等技術模式。
1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
1.1新型納米微孔曝氣增氧技術。冬季大棚空間封閉,傳統所用的葉輪式、水車式等增氧機,因受空氣流通性差的制約,效果不理想,池塘溶氧低、氨氮高,給大棚養殖造成很大困惑。本項目納米微孔曝氣增氧技術采用新型三頁羅茨風機代替傳統的增氧機,安裝納米微孔曝氣盤,可持續不斷地微孔曝氣為水體提供充足的溶氧。納米微孔曝氣增氧裝置安裝示意圖:風機——主管——支管——連接管(軟)——納米微孔曝氣盤主管支管連接管納米微孔曝氣盤池塘風機池塘每臺3kw的羅茨風機拱約1000平方米水體,設置風機房,防風、防雨、通風良好,接入380V三相電。風機出風口安裝排氣閥門,外接6m金屬主管道,在分接UPUV支管道入池,分支管道每池一條,方便管理。池內每10㎡安裝納米微孔曝氣盤一個,用鋼筋制成三圈同心的圓形框架,把納米微孔曝氣盤固定在框架內,進氣管口留在圓框中間,與支管連接,終端口封死,用塑料軟管與支氣管相連,吊在鋼架上,垂于池中,使其與池底相距30cm.本項目采用的納米微孔曝氣盤表面密布超細孔通道,原材料為疏水性材料,與水親和力小,水底曝氣時四周產生的氣泡溢出,隨水流在水中漂移翻滾,氧氣的運輸置換率高,提高了養殖池塘水體的整體溶氧水平,尤其是池塘底部水體的溶氧量,既可快速償還水體氧債,又可促進底層魚類排泄物、殘餌等有機質的分解轉化,有效的減少了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形成,降低了水質污染程度。與其他增氧技術相比,在溫室冬季水產養殖中,爆氣增氧有以下優勢:(1)噪音小,使用安全。曝氣增氧沒有噪音,不影響魚類的吃食及活動,更不會給魚類造成機械損傷及漏電等危害。(2)、能耗低、增氧均勻。使用曝氣增氧,可使單位水體溶氧快速達到5.0mg/l,特別有利于增加底層水體的溶氧量,能耗僅需要水車式增氧機的1/2.(3)活化水體,細小的氣體微粒,充足的溶氧使水體建立起自然的生態系統讓水活起來,促進底層有機質分解,恢復水體的自身凈化能力。保護了水域環境,提高了經濟效益。1.2微生態制劑水質底質調控技術。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合理使用微生態制劑,增加水體有益菌的存在,抑制水中有害菌藻的產生,水質得到了改善和恢復,減少了藥物對生態系統的破壞,降低了魚類死亡率、降低了餌料系數、提高了魚類免疫力、減少了魚病的發生、提高了生長速度及產品品質,降低了養殖成本,保護了環境。微生態制劑無毒、無害、無藥物殘留,不產生耐藥性,長期使用可大量減少池塘用藥量,減少病害發生,排放尾水量明顯減少,降低了養殖環境污染。通過實驗總結,利用光合細菌修復池塘生態環境,光合細菌可促進殘餌、魚類排泄物、浮游生物殘體等有機質轉化,避免有害物質積累,改善池塘生態環境,保持水質清新,試驗在水溫達到20℃以上時,首次使用光合細菌,使用量5g/m3,為增強使用效果,使用前對池塘進行10小時以上的光照,根據水體情況,每15-20天施用一次,池水惡化時適量增加用量,施用前3天、后5天禁止使用殺菌藥。利用EM菌調節水質,EM活性菌能降解池塘有機物、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凈化水質,減少有害細菌的危害,改善魚類腸道環境,增加免疫力,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魚類生長。在魚種下塘前3天用2.5公斤/畝原液全池潑灑,活菌數量在1×109以上,魚種下塘后,根據水質情況每月使用一次,每畝活菌數在5×108以上。利用硝化桿菌改善水質,硝化桿菌在繁殖過程中可以合成多種有機酸、酶和活性因子,抑制真菌繁殖,改善池塘水體環境,分解有機氮、硫化物等有機物質,起到除臭、凈化水質、抑制病毒及有害菌的生長作用。水溫25℃以上、晴天、PH值7.0-8.0之間時使用,每畝200g化水全池潑灑,使用時注意預防水體缺氧。根據池水不同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微生態制劑,水體老化、有機質較多、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時,先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次日使用硝化桿菌;池塘老化、藻類多,有機物含量該時用EM菌降解有機質;水溫高、池水呈暗綠色、氣味難聞,氨氮、亞硝酸鹽偏高、PH值波動大時用光合細菌或EM菌。
2研究成果
羅非魚北方冬季高產生態養殖技術目前已成熟應用,可使池塘羅非魚產量提高36%,每畝單產達到5萬公斤,養殖節能26%,節水50%以上,尾水處理后重復利用,大量減少了尾水排放,池塘用藥量減少80%,解決了越冬死亡率高,餌料系數高、生長速度慢、產量低、產品品質差、尾水污染嚴重等問題,池魚死亡率低,產品質量好,深受市場喜愛。
3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土塘養殖羅非魚技術要點分析
羅非魚因其食性廣、生長快、抗病抗逆性強等諸多優點,已成為我國許多地方的主要養殖品種。但在羅非魚養殖經營過程中,一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快速”和“大量”的養殖方式,池塘投入品過多導致養殖環境惡化,所產羅非魚品質欠佳,市場價格不高,養殖效益不理想。而土塘養殖盡管環境相對簡單原始,但十分適合羅非魚生長,所產的羅非魚品質相對較高,養殖效益更佳。
1.土塘改造
羅非魚對水體的適應能力強,不論新、舊、深、淺的土塘,只要稍加改造便可養殖。土塘要求水源好,宜選在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安靜、交通便利的地方,按照五改要求,即小池改大池、淺塘改深塘、漏水塘改保水塘、死水塘改活水塘、低池埂改高池埂等。池塘東西向,長方形,面積1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以上均可,羅非魚喜愛大水面覓食,池塘稍大更好,水深在2~3米。羅非魚喜池底泥質環境,喜歡池底掘窩而居,所以土池塘最好,池底底泥厚為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備一臺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同時,還要注意池塘水溫的調控,羅非魚適溫范圍為20℃~35℃,最適溫度為25℃~34℃,溫度降到16℃以下時,很少吃食或停止吃食,其生存最低溫度為4℃,最高溫度為42℃。盡管其耐溫能力比其他魚類要強,還是應將其溫度調控在其適溫范圍內,為其健康生長創造條件。
2.清塘施肥
土塘不象標準化池塘,其環境成因復雜,病害隱患相對較多,因此在放養羅非魚前一定要清塘消毒,殺滅水體中的病害、細菌及野雜魚蝦。老池塘要及時清除池塘底泥,在放養前應排干塘水,曝曬7天以上,并在曬池期間修補池邊,加固堤埂。曬塘后,每畝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清塘消毒。清塘后7天左右,待藥物毒性消失,用60目篩絹網過濾加水70~80厘米,每畝施有機肥300~400千克,隨水色轉濃逐漸加水至1米以上。羅非魚魚種入池后,隨水溫升高和魚體長大,逐步加到池塘最大蓄水深度。
3.科學放養
羅非魚越冬魚種養殖技術研究
[摘要]在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技術實際應用的時候,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重視喂料的控制,做好越冬準備工作,增強羅非魚越冬養殖工作效率,減少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逐漸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本文從羅非魚越冬魚種養殖生產技術應用措施和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希望對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技術
1羅非魚越冬魚種養殖生產技術應用措施
1.1做好水溫控制工作。在羅非魚越冬魚種養殖的時候,技術人員必須要根據天氣情況的分析,將水溫控制在15℃以上,滿足羅非魚越冬需求。例如:技術人員搭建保溫棚,利用保溫棚保溫效果保持羅非魚生存環境的溫度,減少寒氣的侵襲,滿足其水溫條件。1.2做好前期管理工作。在羅非魚越冬養殖的前10天要對其進行密集適應馴養,使得羅非魚魚種可以適應越冬養殖環境,在最初的三天之內,不可以對其進行投食處理,在三天之后,應用漂浮飼料的方式開展馴養活動,提升魚種的養殖工作質量。在魚種進入魚池七天左右,要利用晶體的敵百蟲對魚塘進行噴灑處理,提高殺蟲工作質量。此外,保證池塘水深在1.5米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保證水源充足。1.3全面控制養殖密度。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期間,技術人員必須要做好密度控制工作,利用各類管理技術對其進行控制,根據魚種實際規格等,明確魚種的放養密度,在此期間,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將魚種養殖的密度控制在50kg/畝左右,提升養殖工作質量。1.4飼料喂食措施。在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的時候,技術人員必須要重視餌料的喂食,保證可以滿足越冬魚種的生長需求。此時要注意的是,越冬餌料喂食區別于夏季的餌料喂食,冬季養殖的時候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營養方案,合理對餌料進行搭配處理,將餌料混合在面團中,然后放入食臺里,保證可以更好的對其進行喂食。同時,養殖技術人員還要保證越冬餌料的喂食量度,每次投食要保量2%左右,每天喂食的次數為兩次左右,在此期間,不可以喂食已經霉變的飼料。在出現病害的時候,養殖技術人員必須要對其進行換水處理,全面控制投食量。1.5制定完善的增氧制度。在羅非魚越冬魚種養殖期間,養殖技術人員必須要全面控制增氧工作,在發現羅非魚出現輕微浮頭現象的時候,就要立即開展增氧活動,為了可以降低增氧成本,必須保證對增氧機進行定時處理,提升其工作經濟效益。1.6病蟲害預防措施。羅非魚越冬魚種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影響著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治方案,在疾病防治的時候,首先,技術人員要全面控制水溫,主要因為羅非魚屬于熱帶魚種類,在水溫低于15℃的時候,就會降低羅非魚的抗病能力,難以保證其疾病防御效果。其次,相關技術人員要科學選擇魚種,不可以選擇帶病的魚種,切斷病源。再次,技術人員需要全面控制水質情況,如果水質的溶氧不足,將會導致羅非魚的血液組織受到一定的傷害,降低羅非魚的疾病抵抗能力。因此,技術人員要及時清理魚池中的雜物,科學應用增氧機械設備,嚴格控制增氧時間,為羅非魚魚種的生長營造良好環境。最后,相關技術人員要全面預防羅非魚車輪蟲與水霉病,保證魚池的清潔性。一旦發現有羅非魚魚種感染了此類疾病,就要利用強效滅蟲雷100克和硫酸銅對其進行治療,劑量控制在300-350g/m3左右,保證可以更好的對其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每天都要對魚池中的水進行更換處理,消除其中存在的病菌與毒害。
2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注意事項
在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期間,技術人員必須要全面掌握各類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保證可以提升養殖業的經濟效益。2.1在養殖期間,要科學選擇養殖季節,例如:廣西地區天氣較冷,尤其是桂北區域,平均年氣溫較低,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要將準備越冬時間控制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保證可以提前做好越冬準備,提升自身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2.2在越冬出池的時候,技術人員必須要全面控制水溫,保證水溫在19℃以上,保證可以做好出池工作。同時,要利用科學技術對魚種進行溫度過渡處理,避免魚種在出池的時候發生應激反應,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結語在羅非魚越冬魚種生產養殖期間,技術人員必須要制定完善的技術應用方案,科學控制水溫與飼料喂食工作,制定完善的疾病預防方案,逐漸提升自身工作效率與質量,提高羅非魚越冬的成活率及養殖質量。
羅非魚的養殖技術研討論文
摘要對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營養需要與飼料以及常見病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羅非魚養殖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羅非魚;生活習性;食性;營養需要;飼料;病害防治
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因其生長快、食性雜、繁殖力強、疾病少、肉味鮮美等優點,而且能在淡水、咸淡水乃至海水中養殖,成為我國廣泛養殖的魚類品種。1976年,FAO推薦羅非魚為“最有希望的養殖魚類”。目前我國養殖的羅非魚主要有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等幾種。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流水養殖及稻田養殖等,其養殖既可在淡水中進行,也可在半咸水中養殖。
1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
1.1生活習性羅非魚屬于廣鹽性魚類,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海水中。這類魚對水體中鹽度的變化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莫桑比克羅非魚從一般的淡水到鹽度30‰的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長及繁殖,但在30‰~40‰的高鹽度海水中雖能生長,但不能繁殖。將羅非魚從淡水或低鹽度海水移到純海水中,須經過由低鹽度到高鹽度的逐步馴化過程,才能適應高鹽度的海水,否則會引起羅非魚死亡。但從鹽度很高的海水(30‰以上)中可直接移入淡水里,魚能適應而正常生長[1]。
尼羅羅非魚喜棲息在水溫較高的水域,其生存水溫為12~40℃。最適生長水溫24~35℃,當水溫在14℃以下時便不吃食,水溫降到11~12℃以下時即死亡[2]。
羅非魚養殖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對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營養需要與飼料以及常見病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羅非魚養殖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羅非魚;生活習性;食性;營養需要;飼料;病害防治
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因其生長快、食性雜、繁殖力強、疾病少、肉味鮮美等優點,而且能在淡水、咸淡水乃至海水中養殖,成為我國廣泛養殖的魚類品種。1976年,FAO推薦羅非魚為“最有希望的養殖魚類”。目前我國養殖的羅非魚主要有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等幾種。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流水養殖及稻田養殖等,其養殖既可在淡水中進行,也可在半咸水中養殖。
1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
1.1生活習性羅非魚屬于廣鹽性魚類,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海水中。這類魚對水體中鹽度的變化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莫桑比克羅非魚從一般的淡水到鹽度30‰的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長及繁殖,但在30‰~40‰的高鹽度海水中雖能生長,但不能繁殖。將羅非魚從淡水或低鹽度海水移到純海水中,須經過由低鹽度到高鹽度的逐步馴化過程,才能適應高鹽度的海水,否則會引起羅非魚死亡。但從鹽度很高的海水(30‰以上)中可直接移入淡水里,魚能適應而正常生長[1]。
尼羅羅非魚喜棲息在水溫較高的水域,其生存水溫為12~40℃。最適生長水溫24~35℃,當水溫在14℃以下時便不吃食,水溫降到11~12℃以下時即死亡[2]。
羅非魚養殖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對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營養需要與飼料以及常見病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羅非魚養殖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羅非魚;生活習性;食性;營養需要;飼料;病害防治
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因其生長快、食性雜、繁殖力強、疾病少、肉味鮮美等優點,而且能在淡水、咸淡水乃至海水中養殖,成為我國廣泛養殖的魚類品種。1976年,FAO推薦羅非魚為“最有希望的養殖魚類”。目前我國養殖的羅非魚主要有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等幾種。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流水養殖及稻田養殖等,其養殖既可在淡水中進行,也可在半咸水中養殖。
1羅非魚的生活習性與食性
1.1生活習性羅非魚屬于廣鹽性魚類,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海水中。這類魚對水體中鹽度的變化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莫桑比克羅非魚從一般的淡水到鹽度30‰的海水中都能正常生長及繁殖,但在30‰~40‰的高鹽度海水中雖能生長,但不能繁殖。將羅非魚從淡水或低鹽度海水移到純海水中,須經過由低鹽度到高鹽度的逐步馴化過程,才能適應高鹽度的海水,否則會引起羅非魚死亡。但從鹽度很高的海水(30‰以上)中可直接移入淡水里,魚能適應而正常生長[1]。
尼羅羅非魚喜棲息在水溫較高的水域,其生存水溫為12~40℃。最適生長水溫24~35℃,當水溫在14℃以下時便不吃食,水溫降到11~12℃以下時即死亡[2]。
新吉富羅非魚飼養方式試驗
新吉富羅非魚具有生長快、養殖周期短、規格齊整、易捕撈、出肉率高等優點,但也存在較不耐寒、高溫季節發病率較高的問題,本試驗是2011年4月份當水溫達到并穩定在18℃以上時,投放當年新吉富羅非魚苗種,搭配鰱、鳙、鯽魚,15~20天后投放淡水白鯧苗種,淡水白鯧可清除羅非魚養殖過程中繁殖出的小苗,對提高羅非魚產量和規格作用重大。試驗結果表明,這種混養模式可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現將養殖經驗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池塘條件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養殖水質符合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水質標準。試驗在漳州市南靖縣靖城鎮天口村開展,試驗池塘為長方形,東西走向,面積18畝,平均水深3米,配備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3臺,120瓦投餌機2臺。
2.魚種放養前準備苗種放養前對池塘進行徹底清淤、曝曬,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畝清池消毒,數天后施肥,每畝投放150千克經發酵后的豬糞,進水口用60目篩絹網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
3.苗種放養3月份水溫較低時先投放鳙魚、白鰱、鯽魚,待4月份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再投放新吉富羅非魚苗,魚種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放養規格、數量、時間詳見表1。
4.飼料投喂投喂羅非魚專用全價顆粒飼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0%以上,飼料應符合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要求。投飼要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點”。投喂量還應根據魚種的健康情況、水質、天氣情況等靈活調整,若遇到大雨或暴雨等惡劣天氣可少喂或不喂,水質變壞也可以減少投喂量。羅非魚較喜歡搶食,投喂八成飽為適宜,投喂量一般以30~45分鐘吃完為好,投飼時應遵循“慢、快、慢”的原則。
羅非魚池塘養殖技術探討
【摘要】文章主要對羅非魚池塘養殖技術要點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池塘養殖;技術要點;措施分析
羅非魚生長速度較快,且繁殖能能力較強,許多國家都已經廣泛養殖。羅非魚蛋白質含量豐富,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1羅非魚種類分析
羅非魚在養殖中的種類包括: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等。并且羅非魚是今年新興起的優良養殖品種,在養殖過程中,主要以羅非魚雜交的品種為主,這些魚苗在養殖中生長速度較快,體格較大,在養殖中受到養殖戶的青睞。
2池塘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