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力資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04:26: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游人力資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人力資源發展論文
[摘要]旅游產業由于政策推動及內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長快速,從而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人力資源培養的問題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檢視臺灣當局旅游發展政策的轉變及其對旅游人力資源發展的影響。研究顯示:(1)臺灣旅游政策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轉為經濟功能、勞動力再生產及產業升級為取向;(2)臺灣旅游產業的人力資本培養是由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漸成形,以市場規范和國際服務品質為主要考量。建議未來臺灣的旅游人力資本發展策略不應只局限于高品質的旅游人力培育,而應重視輔導一級產業人員轉型及對小型企業的扶植。
[關鍵詞]旅游人力資源;政策;臺灣
1概論
服務業的發展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服務業的就業人口與產值的比重愈大。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目前服務業就業人數不僅占臺灣就業人口的近7成,且對于10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亦遠高于農業和工業。現今受經濟不景氣影響,2004年整體經濟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務業仍維持正成長的水準。世界旅游組織(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為許多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在全球各國的外匯收入中約有超過6%來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間,世界旅游產業一直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平均年成長率為4.6%。世界旅游理事會(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針對旅游產業對世界經濟貢獻度所做的統計及預估中,利用旅游衛星賬戶系統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經濟產業將達62000億美元,產業規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產業提供超過2.21億個工作職位,占全球就業人口的8.3%。預估2015年全球旅游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0萬億美元,旅游就業人口達2.70億人。由此可見,旅游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計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產業中有許多活動(如導游、銷售紀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費),屬于關聯經濟效益,很難反映在統計數字中。據世界銀行統計,臺灣1990—1999年間,關聯經濟(臺灣稱地下經濟)附加價值占GDPl6.5%,平均每年達1兆(1萬億)臺幣(約310億美元)以上,說明每年的地下經濟收益相當可觀。對于旅游產業而言,隱身于地下經濟的人力及其所產生收益亦占有相當的比例‘…。這些數據說明旅游及其相關產業對于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相關產業的效益可觀。相應地,同樣有許多旅游業人力隱藏于相關產業中,例如夜市、攤販等。
旅游業的人力資源關系旅游產業的發展。本文將通過網絡搜索和其他數據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數據,對臺灣地區旅游產業政策變化中的人力資源政策變化和旅游產業的人才培訓等方面加以討論。
旅游人力資源發展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旅游產業由于政策推動及內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長快速,從而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人力資源培養的問題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檢視臺灣當局旅游發展政策的轉變及其對旅游人力資源發展的影響。研究顯示:(1)臺灣旅游政策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轉為經濟功能、勞動力再生產及產業升級為取向;(2)臺灣旅游產業的人力資本培養是由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漸成形,以市場規范和國際服務品質為主要考量。建議未來臺灣的旅游人力資本發展策略不應只局限于高品質的旅游人力培育,而應重視輔導一級產業人員轉型及對小型企業的扶植。
[關鍵詞]旅游人力資源;政策;臺灣
1概論
服務業的發展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服務業的就業人口與產值的比重愈大。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目前服務業就業人數不僅占臺灣就業人口的近7成,且對于10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亦遠高于農業和工業。現今受經濟不景氣影響,2004年整體經濟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務業仍維持正成長的水準。世界旅游組織(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為許多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在全球各國的外匯收入中約有超過6%來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間,世界旅游產業一直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平均年成長率為4.6%。世界旅游理事會(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針對旅游產業對世界經濟貢獻度所做的統計及預估中,利用旅游衛星賬戶系統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經濟產業將達62000億美元,產業規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產業提供超過2.21億個工作職位,占全球就業人口的8.3%。預估2015年全球旅游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0萬億美元,旅游就業人口達2.70億人。由此可見,旅游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計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產業中有許多活動(如導游、銷售紀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費),屬于關聯經濟效益,很難反映在統計數字中。據世界銀行統計,臺灣1990—1999年間,關聯經濟(臺灣稱地下經濟)附加價值占GDPl6.5%,平均每年達1兆(1萬億)臺幣(約310億美元)以上,說明每年的地下經濟收益相當可觀。對于旅游產業而言,隱身于地下經濟的人力及其所產生收益亦占有相當的比例‘…。這些數據說明旅游及其相關產業對于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相關產業的效益可觀。相應地,同樣有許多旅游業人力隱藏于相關產業中,例如夜市、攤販等。
旅游業的人力資源關系旅游產業的發展。本文將通過網絡搜索和其他數據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數據,對臺灣地區旅游產業政策變化中的人力資源政策變化和旅游產業的人才培訓等方面加以討論。
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探究論文
一、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與員工素質模型
(一)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具備的應對變革和競爭,并取勝于對手的能力的集合。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不僅僅是培養開發新產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市場分析和決策能力,或者企業品牌,更來源于核心產品的生產者員工素質的構建。
關于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目前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包括:1.文化中心論。以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內核,以企業的系統管理作為輔助因素來構建和完成,以徐虹(2004)提出的“洋蔥”模型為代表。2.知識創新論。還有學者認為知識創新是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動力,認為缺少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是導致旅游企業惡性競爭的關鍵。3.綜合因素論。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旅游企業的服務競爭力、企業策劃能力以及企業文化構成,除此之外,影響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還有資源性因素、企業差異化因素、相關性產業因素以及成本因素等方面。
服務型企業競爭優勢正是憑借這種系統能力體現在為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價值,由于旅游產品的特性,服務的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以及不可預見性,決定了旅游服務生產者是形成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優勢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優勢將決定企業的市場開拓、品牌優化、產品創新以及營利水平的提高,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因素。這就要求旅游企業建立以人力素質模型為基礎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
(二)旅游企業員工能力素質模型的框架
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論文
一、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與員工素質模型
(一)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具備的應對變革和競爭,并取勝于對手的能力的集合。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不僅僅是培養開發新產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市場分析和決策能力,或者企業品牌,更來源于核心產品的生產者員工素質的構建。
關于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目前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包括:1.文化中心論。以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內核,以企業的系統管理作為輔助因素來構建和完成,以徐虹(2004)提出的“洋蔥”模型為代表。2.知識創新論。還有學者認為知識創新是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動力,認為缺少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是導致旅游企業惡性競爭的關鍵。3.綜合因素論。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旅游企業的服務競爭力、企業策劃能力以及企業文化構成,除此之外,影響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還有資源性因素、企業差異化因素、相關性產業因素以及成本因素等方面。
服務型企業競爭優勢正是憑借這種系統能力體現在為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價值,由于旅游產品的特性,服務的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以及不可預見性,決定了旅游服務生產者是形成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優勢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優勢將決定企業的市場開拓、品牌優化、產品創新以及營利水平的提高,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因素。這就要求旅游企業建立以人力素質模型為基礎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
(二)旅游企業員工能力素質模型的框架
旅游人力資源發展政策分析論文
[摘要]旅游產業由于政策推動及內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長快速,從而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人力資源培養的問題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檢視臺灣當局旅游發展政策的轉變及其對旅游人力資源發展的影響。研究顯示:(1)臺灣旅游政策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轉為經濟功能、勞動力再生產及產業升級為取向;(2)臺灣旅游產業的人力資本培養是由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漸成形,以市場規范和國際服務品質為主要考量。建議未來臺灣的旅游人力資本發展策略不應只局限于高品質的旅游人力培育,而應重視輔導一級產業人員轉型及對小型企業的扶植。
[關鍵詞]旅游人力資源;政策;臺灣
1概論
服務業的發展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越高,服務業的就業人口與產值的比重愈大。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目前服務業就業人數不僅占臺灣就業人口的近7成,且對于10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亦遠高于農業和工業。現今受經濟不景氣影響,2004年整體經濟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務業仍維持正成長的水準。世界旅游組織(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為許多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在全球各國的外匯收入中約有超過6%來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間,世界旅游產業一直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平均年成長率為4.6%。世界旅游理事會(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針對旅游產業對世界經濟貢獻度所做的統計及預估中,利用旅游衛星賬戶系統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經濟產業將達62000億美元,產業規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產業提供超過2.21億個工作職位,占全球就業人口的8.3%。預估2015年全球旅游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0萬億美元,旅游就業人口達2.70億人。由此可見,旅游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計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產業中有許多活動(如導游、銷售紀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費),屬于關聯經濟效益,很難反映在統計數字中。據世界銀行統計,臺灣1990—1999年間,關聯經濟(臺灣稱地下經濟)附加價值占GDPl6.5%,平均每年達1兆(1萬億)臺幣(約310億美元)以上,說明每年的地下經濟收益相當可觀。對于旅游產業而言,隱身于地下經濟的人力及其所產生收益亦占有相當的比例‘…。這些數據說明旅游及其相關產業對于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相關產業的效益可觀。相應地,同樣有許多旅游業人力隱藏于相關產業中,例如夜市、攤販等。
旅游業的人力資源關系旅游產業的發展。本文將通過網絡搜索和其他數據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數據,對臺灣地區旅游產業政策變化中的人力資源政策變化和旅游產業的人才培訓等方面加以討論。
新世紀旅游人力資源分析論文
旅游業變革的基本因素取決于旅游市場的多變性、復雜性。今天的旅游市場不是單一市場,旅游市場的細分必然同時促使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每個目的地都強烈表現出自己的特征。過去10年的經驗表明,旅游目的地試圖向旅游者提供一切的方式,在新旅游市場的現實情況下,越來越不成功。
人們旅游的動機各種各樣。今天旅游者與以往旅游者之間的重要區別是,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他們越來越精明。面對游客動機的多樣性,旅游業的服務不得不提高它提供給旅游者經歷的質量。
旅游業創造的實際上是"經歷"(experince,也有人稱為"閱歷")。經歷經濟的產生代表了一種最基本的轉變。這種轉變將影響旅游市場中消費的模式和期望。在經歷經濟中,旅游目的地和商業一樣,應該識別出產品被賣和消費已不再僅僅是服務,經歷的傳輸也是一種服務。
旅游者的最佳經歷是在旅游經歷中的參與性,有創造的角色扮演。因此,經歷本身應該具有人性和個性。作為提供給旅游者經歷的產品應該是個性化的市場。旅游目的地的經營者應該意識到,正是這種獨特的經歷才是終極產品,而不僅僅是服務交易。
旅游業迅速轉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技術不斷產生的影響和知識產業的快節奏。旅游業快速地吸收了各種革新成果,從交通體系到英特網把人與產品連接起來。英特網不僅是信息源,而且是旅游商業活動的重要媒介,包括預訂飯店、航班、租車和包價旅游。作為電子商務,英特網增長更快。據統計,美國在網上產生的旅游銷售值達16億美元。可以預見,新技術將滲透到旅游業人力資源的每個部分。
新技術將影響人力資源到何種程度呢?誠然,信息技術會改變旅游業人力資源關系的性質,但不會改變對其依賴性。正如新加坡總理所說:"在信息時代,是人的技能,而不是物質資源或金融資本,成為經濟競爭和成功的關鍵因素。"那么,上述的趨勢與人才有何種關系呢?在競爭的環境下,凸現出人才是商品轉變為特殊品牌和特色產品的關鍵。讓旅游者擁有難忘的經歷,需要服務人員具有不怕麻煩、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同時要求主管在下屬提出比自己更高明的想法時,愿意與他們分享權力。還要求人們理解并欣賞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并滿足他們提出的各項要求。游客整個旅游經歷的質量,反映了從計劃、運輸到提供服務產品每個環節的質量。所以,實際上各個環節生產游客經歷產品的人是決定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包括人的技能、勤奮程度、創造性、適應性以及想象力。服務質量的品質重要性,涉及到每個細節,以至滿足游客在交易過程中很高的期望值。這都使我們不得不建立新的行為規范,來規定職員的責任和職責。
旅游人力資源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畢業論文
【關鍵詞】旅游人力資源;民族社區;發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族社區人力資源的研究現狀,分析其優劣勢,結合調查的結果對如何開發民族社區的旅游人力資源,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期望能帶來一定的參考作用。旅游人力資源是旅游的開發和發展的驅動器,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等原因,民族社區的人力資源明顯不足,成為抑制旅游發展的瓶頸。
隨著旅游的發展,人們對旅游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作為提供服務主要載體的人也面臨著新的要求,旅游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快民族社區的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民族社區人力資源的研究
國內外諸多學者對人力資源性質做過探討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第一,生物性,表明是一種活資源,可以替代和發展延續下去的,是人力資源的最基本特點;第二,可再生性,是基于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可以更新;第三,個體時效性,指人力資源的形式、開發和使用受到時間的限制,具備生命周期;第四,文化性,在地域的差別上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文化性,因為每個地域的群體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質;第五,主觀能動性,人是一種具備思維和創造力的高級動物,這就決定了他們能發揮其內在的潛力改造自身和環境的能力;第六,社會性,人是群居的族群,一起的生活必然導致他們之間存在種種的關系。
目前,國內關于少數民族人力資源的研究還比較少,經過期刊網的搜索,發現主要有兩個國家課題對其進行直接或相關的研究,第一是楊紅英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新邊疆建設研究——西部邊疆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的《從文化對人的模塑作用看少數民族人力資源開發》,文章主要是從民族文化性的角度研究少數民族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民族發展的問題。第二個是梅端智主持的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資助項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特殊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青南地區民族人力資源開發的特殊性研究》,文章主要是從青南地區藏族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歷史、生產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傳統文化等角度論述了青南地區少數民族人力資源的特殊性,從而提出了一些人力資源開發的措施。
旅行社人力資源結構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研究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的現狀和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旅行社的具體特點,提出只有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促進我國旅行社行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取得競爭優勢,推動旅行社走向成功。最后,提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旅行社
一、中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一)旅行社人力資源結構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力資源結構失衡。這種失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歷結構。旅行社業的發展呼喚著素質高、外語好、專業知識扎實、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旅行社行業,導游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從業人員總量的18.9%,旅行社經理隊伍中這個比例也僅為26.9%。(2)等級結構。中國目前旅行社的導游隊伍中,充斥著大量低水平的導游人員,高等級的導游卻太少(中、高、特級導游的人數總和比例尚不到4%,特級導游人員全國只有27人),這與中國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不太匹配,而且還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后果一一高級導游的流動率過高。(3)語種結構。目前,中文導游的數量已經達到供需平衡,在有些地方甚至供大于求;但外語導游卻供不應求,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導游的數量更是缺乏(見下表)。(4)地區分布結構。中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區,旅游資源卻大多數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也就是說,在旅游業的發展方面,東西部各有優勢。但在導游人員的分布上,東部10省(市)和中西部21省(區、市)基本上各占一半(分別為51.3%和48.7%),很明顯的比例失調。(5)專業結構。從橫向看,旅行社人力資源存在著嚴重的專業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既有實踐經驗又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旅游人才難覓。
(二)機制不靈活,人員流失嚴重
剖析構筑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方案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研究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的現狀和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旅行社的具體特點,提出只有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促進我國旅行社行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取得競爭優勢,推動旅行社走向成功。最后,提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旅行社
一、中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一)旅行社人力資源結構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力資源結構失衡。這種失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歷結構。旅行社業的發展呼喚著素質高、外語好、專業知識扎實、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旅行社行業,導游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從業人員總量的18.9%,旅行社經理隊伍中這個比例也僅為26.9%。(2)等級結構。中國目前旅行社的導游隊伍中,充斥著大量低水平的導游人員,高等級的導游卻太少(中、高、特級導游的人數總和比例尚不到4%,特級導游人員全國只有27人),這與中國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不太匹配,而且還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后果一一高級導游的流動率過高。(3)語種結構。目前,中文導游的數量已經達到供需平衡,在有些地方甚至供大于求;但外語導游卻供不應求,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導游的數量更是缺乏(見下表)。(4)地區分布結構。中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區,旅游資源卻大多數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也就是說,在旅游業的發展方面,東西部各有優勢。但在導游人員的分布上,東部10省(市)和中西部21省(區、市)基本上各占一半(分別為51.3%和48.7%),很明顯的比例失調。(5)專業結構。從橫向看,旅行社人力資源存在著嚴重的專業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既有實踐經驗又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旅游人才難覓。
(二)機制不靈活,人員流失嚴重
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旅行社人事管理體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旅行社人力資源結構嚴重失衡、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力資源結構失衡、機制不靈活,人員流失嚴重、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留住人才,提高旅游人力資源配置的效益、對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意義認識不清,缺乏專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確立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地位、對人力資源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建立完善的內部勞動力市場并保持合理的員工交換率、建立以信息管理為基礎的知識管理體系、重視企業教育,創建學習型組織、構建區域(地方)乃至全國的旅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取有兩條不同的途徑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研究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的現狀和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旅行社的具體特點,提出只有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促進我國旅行社行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取得競爭優勢,推動旅行社走向成功。最后,提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旅行社
一、中國旅行社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一)旅行社人力資源結構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旅行社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力資源結構失衡。這種失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歷結構。旅行社業的發展呼喚著素質高、外語好、專業知識扎實、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旅行社行業,導游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從業人員總量的18.9%,旅行社經理隊伍中這個比例也僅為26.9%。(2)等級結構。中國目前旅行社的導游隊伍中,充斥著大量低水平的導游人員,高等級的導游卻太少(中、高、特級導游的人數總和比例尚不到4%,特級導游人員全國只有27人),這與中國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不太匹配,而且還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后果一一高級導游的流動率過高。(3)語種結構。目前,中文導游的數量已經達到供需平衡,在有些地方甚至供大于求;但外語導游卻供不應求,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導游的數量更是缺乏(見下表)。(4)地區分布結構。中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區,旅游資源卻大多數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也就是說,在旅游業的發展方面,東西部各有優勢。但在導游人員的分布上,東部10省(市)和中西部21省(區、市)基本上各占一半(分別為51.3%和48.7%),很明顯的比例失調。(5)專業結構。從橫向看,旅行社人力資源存在著嚴重的專業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既有實踐經驗又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旅游人才難覓。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消費行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