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種質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1:45: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棉種質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棉種質量

探索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作用

摘要:棉種色選機對提高種子質量有很好的效果,從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種子發芽率及棉種經濟效益的影響等方面,分析了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棉種色選機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棉種色選機;棉種;質量

棉花品種因受品種特性、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栽培管理條件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棉種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品質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若棉花品種差,則造成棉種成熟度較差,未成熟紅籽增多,不孕籽、秕籽增多,不發芽的鐵籽增多,導致種子發芽率嚴重下降,進而影響產品[1]。為此,新疆金博種業中心為了大力提高棉種加工質量,提高棉種商品性能,于2006年率先從英國索特克斯(SORTEX)公司引進(Z+2V)棉種色選機,解決了人工粒選棉種中的紅籽、白籽、黃籽及破籽等問題,對提高種子質量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棉種色選機是利用棉種色別之差原理,對加工好的成品種子進行紅籽、白籽、黃籽的色選,留下黑褐色的合格種子,其粒選種子效率達3.5t/h。通過棉種色選機處理過的種子,既使種子色澤一致,提高了棉種商品性能,又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2]。現將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介紹如下。

1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的影響

由于受各種原因影響,致使所生產加工出來的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較大,據多年種子檢驗結果表明: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最高可達18%~25%,這類種子外觀質量極差,在市場上不具備種子的商品性,無法進行種子銷售和推廣精量播種技術,只有通過人工粒選后才能進入種子市場經營銷售。而棉種色選機的應用,告別了人工粒選種子的時代。

查看全文

剖析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作用論文

摘要:棉種色選機對提高種子質量有很好的效果,從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種子發芽率及棉種經濟效益的影響等方面,分析了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棉種色選機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棉種色選機;棉種;質量

棉花品種因受品種特性、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栽培管理條件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棉種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品質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若棉花品種差,則造成棉種成熟度較差,未成熟紅籽增多,不孕籽、秕籽增多,不發芽的鐵籽增多,導致種子發芽率嚴重下降,進而影響產品[1]。為此,新疆金博種業中心為了大力提高棉種加工質量,提高棉種商品性能,于2006年率先從英國索特克斯(SORTEX)公司引進(Z+2V)棉種色選機,解決了人工粒選棉種中的紅籽、白籽、黃籽及破籽等問題,對提高種子質量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棉種色選機是利用棉種色別之差原理,對加工好的成品種子進行紅籽、白籽、黃籽的色選,留下黑褐色的合格種子,其粒選種子效率達3.5t/h。通過棉種色選機處理過的種子,既使種子色澤一致,提高了棉種商品性能,又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2]。現將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介紹如下。

1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的影響

由于受各種原因影響,致使所生產加工出來的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較大,據多年種子檢驗結果表明: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最高可達18%~25%,這類種子外觀質量極差,在市場上不具備種子的商品性,無法進行種子銷售和推廣精量播種技術,只有通過人工粒選后才能進入種子市場經營銷售。而棉種色選機的應用,告別了人工粒選種子的時代。

查看全文

論析棉種色選機的推廣運用技術

摘要:棉種色選機對提高種子質量有很好的效果,從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種子發芽率及棉種經濟效益的影響等方面,分析了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棉種色選機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棉種色選機;棉種;質量

棉花品種因受品種特性、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栽培管理條件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棉種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品質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若棉花品種差,則造成棉種成熟度較差,未成熟紅籽增多,不孕籽、秕籽增多,不發芽的鐵籽增多,導致種子發芽率嚴重下降,進而影響產品。為此,新疆金博種業中心為了大力提高棉種加工質量,提高棉種商品性能,于2006年率先從英國索特克斯(SORTEX)公司引進(Z+2V)棉種色選機,解決了人工粒選棉種中的紅籽、白籽、黃籽及破籽等問題,對提高種子質量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棉種色選機是利用棉種色別之差原理,對加工好的成品種子進行紅籽、白籽、黃籽的色選,留下黑褐色的合格種子,其粒選種子效率達3.5t/h。通過棉種色選機處理過的種子,既使種子色澤一致,提高了棉種商品性能,又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現將棉種色選機對棉種質量的影響介紹如下。

一、棉種色選機對異色種子的影響

由于受各種原因影響,致使所生產加工出來的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較大,據多年種子檢驗結果表明:棉種中異色種子所占比例最高可達18%~25%,這類種子外觀質量極差,在市場上不具備種子的商品性,無法進行種子銷售和推廣精量播種技術,只有通過人工粒選后才能進入種子市場經營銷售。而棉種色選機的應用,告別了人工粒選種子的時代。

查看全文

農業執法依法行政工作總結

2014年以來,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自治區、州農業局及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委、政府正確的領導下,立足本職工作,結合實際工作,團結拼搏,齊抓共管,量化工作任務,細化工作程序,積極推動了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全體干部齊心協力和奮力拼搏,完成了2014年執法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

一、加強政治理論及業務學習,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工作水平

結合單位實際工作情況,狠抓政治理論學習。關于“三農”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和其他常委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的通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央工作座談會二周年講話、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報告辦法、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雙語學習、《黨章》、黨紀條規、《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內容。

另外,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植物檢疫法》、《維吾爾自治區實施<種子法>辦法》、等業務材料。注意加強干部職工業務知識的學習,積極鼓勵和支持干部職工參加各種學習、培訓,進行課題研究,提高執法水平和為農民服務的本領。

二、強化種子、農藥質量監督管理,保障農業用種安全

1、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抽檢。

查看全文

市種業產學研合作交流會講話稿

推進種業產學研合作,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任務很重。本次經驗交流會就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交流,深化研究的一次好機會。希望參加會議的各方面專家和單位能夠運用這一平臺,總之。深入、坦誠、充分地交流這方面的經驗,為促進種業產學研有機結合貢獻智慧和力量,促進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里召開全國種業科企合作促進與經驗交流會,今天。研究和部署深入推進種業產學研結合的重點工作,對加快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大突破,帶動民族種業競爭力大提升,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緊迫性。借此機會,講三點意見。

一、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任務

農業生產的源頭和糧食安全的關鍵。糧食連續七年增產,種子是農業生產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業發展功不可沒。繼續保持農業發展好勢頭,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種業肩負重任。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種子法》實施以來,通過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加大科研、生產投入,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種業發展成效顯著。一是品種選育水平明顯提升。培育超級稻、緊湊型玉米、優質小麥、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一大批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使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促進糧食畝產提高到330公斤左右,相比“”時期,平均單產提高了約25公斤。二是良種供應能力明顯提升。商品種子供應率由九十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現在60%其中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的商品供種率達到100%并全部實現了種子精選、包裝和標牌銷售。同時,種子質量明顯提高,因種子質量產生案件明顯減少,兩雜”種子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三是種子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發展到近100家,前50強種業企業經營額由3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100多億元,市場占有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

國種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實現《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當前。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2020年達到10800億斤以上”目標,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依靠擴大面積增產的潛力有限,主要途徑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而提高單產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加快良種培育和推廣應用。另一方面,從市場競爭看,外資進入我國種業市場速度加快,給我國民族種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排名世界前幾位的跨國種業公司陸續進入我國種子市場,并呈現出投資重點由園藝作物向糧食作物拓展、投資環節由生產經營向科研育種延伸、投資形式由合資向并購發展、投資布局由城市向主產區推進的發展勢頭。外資進入我國種業,對豐富我國的品種資源、提升國內育種水平、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起到促進作用,但以其目前的發展勢頭以及國內種子企業的實力分析,外資的過度介入,將會對民族種業的市場份額產生較大的擠壓,并會從源頭上對種子市場定價權產生重大影響。

面對加快發展民族種業的緊迫任務,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建設現代農業對種業發展的新要求。國種業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民族種業企業競爭力不強。國種業進入市場尚屬初級階段,企業小散弱,科技創新能力弱,大多數企業甚至沒有科研開發實力,缺乏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要素。二是育種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國農作物遺傳育種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突出表現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能力不足、育種遺傳基礎狹窄,理論研究比較薄弱、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滯后,品種選育與生產相脫節,品種適應性、抗逆性弱,特異性差,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三是供種保障能力不強。種子生產經營已經完全市場化,加上近年來異常氣候多發頻發,供種安全受到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影響,同時,現有市場監管手段與檢測條件落后,影響打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的力度,保障良種有效供應的難度加大。

查看全文

部長在種業產學交流會講話

推進種業產學研合作,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任務很重。本次經驗交流會就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交流,深化研究的一次好機會。希望參與會議的各方面專家和單位能夠運用這一平臺,總之。深入、坦誠、充分地交流這方面的經驗,為促進種業產學研有機結合貢獻智慧和力量,促進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繼續健康發展。

這里召開全國種業科企合作促進與經驗交流會,今天。研究和布置深入推進種業產學研結合的重點工作,對加快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大突破,帶動民族種業競爭力大提升,促進農業生產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緊迫性。借此機會,講三點意見。

一、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是確保國家糧食平安的戰略任務

農業生產的源頭和糧食安全的關鍵。糧食連續七年增產,種子是農業生產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業發展功不可沒。繼續堅持農業發展好勢頭,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種業肩負重任。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種子法》實施以來,通過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加大科研、生產投入,深化種子管理體制改革,種業發展效果顯著。一是品種選育水平明顯提升。培育超級稻、緊湊型玉米、優質小麥、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一大批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使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促進糧食畝產提高到330公斤左右,相比“十五”時期,平均單產提高了約25公斤。二是良種供應能力明顯提升。商品種子供應率由九十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現在60%其中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的商品供種率達到100%并全部實現了種子精選、包裝和標牌銷售。同時,種子質量明顯提高,因種子質量發生案件明顯減少,兩雜”種子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三是種子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發展到近100家,前50強種業企業經營額由3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100多億元,市場占有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

國種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實現《國家糧食平安中長期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當前。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2020年達到10800億斤以上”目標,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依靠擴大面積增產的潛力有限,主要途徑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而提高單產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加快良種培育和推廣應用。另一方面,從市場競爭看,外資進入我國種業市場速度加快,給我國民族種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排名世界前幾位的跨國種業公司陸續進入我國種子市場,并呈現出投資重點由園藝作物向糧食作物拓展、投資環節由生產經營向科研育種延伸、投資形式由合資向并購發展、投資布局由鄉村向主產區推進的發展勢頭。外資進入我國種業,對豐富我國的品種資源、提升國內育種水平、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起到促進作用,但以其目前的發展勢頭以及國內種子企業的實力分析,外資的過度介入,將會對民族種業的市場份額發生較大的擠壓,并會從源頭上對種子市場定價權發生重大影響。

面對加快發展民族種業的緊迫任務,面對保證國家糧食平安和建設現代農業對種業發展的新要求。國種業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民族種業企業競爭力不強。國種業進入市場尚屬初級階段,企業小散弱,科技創新能力弱,大多數企業甚至沒有科研開發實力,缺乏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要素。二是育種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國農作物遺傳育種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異,突出表示在種質資源維護與利用能力缺乏、育種遺傳基礎狹窄,理論研究比較單薄、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滯后,品種選育與生產相脫節,品種適應性、抗逆性弱,特異性差,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三是供種保證能力不強。種子生產經營已經完全市場化,加上近年來異常氣候多發頻發,供種平安受到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影響,同時,現有市場監管手段與檢測條件落后,影響打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的力度,保證良種有效供應的難度加大。

查看全文

農業轉基因技術運用及發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應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農業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生物技術是二十世紀七十年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包括四大技術: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后起之秀。

1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發展概況

自1953年英國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以來,人們對遺傳基因密碼的了解有了突破性進展,現代生物技術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此后,生物技術研究倍受青睞,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應用范圍已經涉及到農業,醫藥,環境,食品和化工等多個領域。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早已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美國等國家投資了上億美元的資金對人類基因組進行研究,并于今年4月完成人類基因圖譜,我們國家承擔了全部工作的l%左右。我國的863計劃,攀登計劃等對動植物的轉基因及水稻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人類在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19%年,中國水稻研究所以黃大年研究員為首的課題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劑轉基因雜交稻,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雜交稻制種純度問題提供了新方法。微生物農藥因具有對環境和生態安全的突出優點而受到國內外高度重視。將毒蛋白抗蟲基因和抗除草劑基因分別導人水稻,使得新種質不僅有顯著的抗蟲性,而且有較強的抗除草劑效果。控制谷蛋白產生的基因植人“越光”號水稻中,使它的谷蛋白含量減少了四分之三,大大提高了它在食用和造酒方面的質量。瑞士培育出能產生p一胡蘿卜素的轉基因水稻,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餐桌上的米飯不是白色的而是金黃色的。全世界估計有24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還有上千萬人因鐵的攝人量不足而使智力和身體發育受到影響;因維生素A的攝人量不足而在少年時期就失明。并且受影響的人群無法通過食用蔬菜、水果和肉類補充主食中缺乏的鐵和維生素。瑞士科學家把黃水仙等植物的基因植人水稻,從而提高大米的營養價值,可以幫助千百萬人防止貧血和失明。1995年安徽省岳西縣農民因種植假稻種而造成0.7萬公頃稻田大幅減產甚至絕收的慘劇,利用基因指紋鑒別技術,真假稻種一天可見分曉。集糧食作物“抗逆、早熟、高產、優質、無污染”為一體的“作物基因誘導調控技術”,在云南生態農業研究所誕生。這項新技術的問世,給21世紀世界農業的持續發展、解決土壤退化、耕地銳減、水資源枯竭等問題帶來了希望。1994年,首批轉基因植物產品延熟保鮮的番茄和抗除草劑棉花在美國獲準進人市場銷售。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國外批準商業化應用的各類轉基因植物產品已近90種,僅美國和加拿大就超過了50種,其中,大部分都與病蟲草害防治有關,例如抗蟲(玉米螟)玉米,抗蟲(棉鈴蟲、紅鈴蟲)棉花,抗蟲(甲蟲)馬鈴薯,抗病毒的西葫蘆、番木瓜,抗除草劑(草甘麟、草錢磷、澳苯睛、磺酞脈、咪哇琳酮)的玉米、大豆、棉花、油菜、亞麻等。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19%年全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為200萬公頃,1997年猛漲到1280萬公頃,1998年又上升到2600萬公頃,1999年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達3990萬公頃,比1998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44%。美國是世界上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最大的國家,1999年達到了2870萬公頃。其中轉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已分別占各作物總種植面積的1/4‘1/3。一個新興的農業高技術種子產業開始形成。生物技術已經顯示出對農業科技和生產力發展的強勁的推動作用。中國轉基因植物的研究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僅據19%年統計,國內研究和開發的轉基因植物達47種,涉及各類基因103種,其中,與病蟲草害防治有關的基因約62種。近兩年來,研究開發的基因數量和.轉基因植物的種類又有增加。目前國內已批準14種轉基因植物、30多種產品進人田間試驗或環境釋放。中國自行研究培育的4種轉基因植物、5種產品已通過安全性評價獲準商業化應用。其中同抗病蟲有關的有3個,即抗棉鈴蟲的棉花、抗病毒病(CMV)的番茄和甜椒。近年來,轉蘇云金芽抱桿菌(Bt)殺蟲晶體蛋白基因的棉花最為引人注目。中國已成為在世界上獨立研究成功轉基因抗蟲棉、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2個國家。抗蟲棉的育成和推廣也標志著中國農業生物技術開始進人產業化發展階段。預計1999年轉基因抗蟲棉種植面積可超過13萬公頃,2000年可達到33萬公頃,除可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以外,還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生物基因工程技術,1999年全球轉基因農產品的銷售額由1995年的7500萬美元增長到21‘22億美元,增長了近30倍。2以洲〕年銷售額預計將達到30億美元。對于植物轉基因技術,目前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人們對轉基因作物栽培的長期安全性以及對周圍生態的影響放心不下。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認為這種憂慮大可不必,他指出,克隆和轉基因等生物技術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對醫藥業、農業等領域都有重要作用。

只要加強監管和遵循科學的道德精神,人類完全可以控制轉基因技術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如同人類發明了核能并成功應用于和平目的一樣。在農業領域中,將轉基因生物技術應用到殺蟲、抗除草劑等方面,起到提高產量和質量、減少污染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等益處。多種相關作物,包括耐保存的西紅柿,抗蟲的馬鈴薯,抗蟲和抗除草劑的棉花、大豆、玉米已進人市場。在種植轉基因作物最廣泛的美國,兩億多人食用四年多來還沒有出現過任何不良影響,其他地區也沒有接到有問題的報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與這些發達國家不同,人幾基數大且每年仍呈上升趨勢,而可耕地面積卻沒有增加,自身依然要進口糧食等農產品。更重要的是,面對加人WTO的情勢,中國必須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才能應對外國農產品的挑戰,穩定農業的基礎地位。因此,中國在關注生物技術安全性的同時,應加快推廣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農業生物技術成果。

2對寧波市今后發展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幾點建議

(l)現代生物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必須與傳統的常規技術方法相結合,這一點已為目以轉抗病蟲基因較多,例如抗稻疚病、白越來趁多的實踐所證明。以水稻轉抗病蟲基葉枯病基因,抗除草劑基因,抗旱抗鹽基因育種為例,一般來說,某一特定基因的直因,這些都是解決一些栽培上經常碰到的問接導人要比常規雜交育種簡便快速,更有目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后應的性和預見性。然而,目前對于外源基因在適當進行一些能夠提高農作物品質的基因的轉基因植物中的整合特點、遺傳規律以及表構建與轉化,以及一些抗腐爛或貯藏墓因的達調控仍缺乏足夠的了解,若要獲得具有良植物轉基因工作。例如,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好、稱定抗病和農藝性狀的品系,仍需要育袋裝榨菜,雪菜中的防腐劑含t很高,另外種、植保和分子生物學家緊密配合,從大童寧波地區的一些特產,如楊梅,奉化水蜜桃轉墓因植株中進行鑒定和選育。在病蟲害綜等產品,如果通過轉基因技術降低防腐劑的合防治體系中,轉墓因植物或重組微生物的使用量并提高它們的保鮮時間就可以銷往國應用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它的應用也可外和全國各個地方,能夠大大提高經濟價能引起植物與病蟲等生態關系的新的變化。值。

查看全文

地區農業局領導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認真貫徹自治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及地區三干會精神,按照“增糧、控棉、擴果、強畜、建大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搞好勞務創收”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這一主題,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備耕春播及抗災救災,保證了地區農業生產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農業工作開展情況

(一)糧食安全得到高度重視。

糧食安全儲備專款資金普遍落實到位,各項扶持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實。落實糧食總面積240萬畝,同比增45萬畝;其中小麥121.03萬畝(春小麥11.95萬畝),小麥同比增29.3萬畝,平均畝產435.2公斤,較上年提高9.3公斤,總產達52.7萬噸,同比增加13.6萬噸,截止7月3日已收購小麥2.5萬噸;已播玉米96.41萬畝(其中復播74萬畝,套種黃豆60.3萬畝);已播水稻17.26萬畝(其中復播水稻5000畝)。目前正復播玉米、水稻等秋糧作物田管到位、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二)棉花生產基礎進一步鞏固

今年地區棉花播種面積350.54萬畝(其中長絨棉59.84萬畝),果棉間作124.4萬畝,占36.4%,以高效節水技術為主體的先進集成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其中膜下滴灌面積達76萬畝,精量播種示范23.5萬畝。伴隨著高效節水技術的普及推廣,2.3米超寬高密度果棉間作帶狀高密度栽培模式也得到廣泛推廣。由于4月份的低溫浮塵大風天氣導致棉花出苗緩慢,長勢偏弱。5月中下旬以來氣溫轉高,連續多日出現最高氣溫32度以上的高溫天氣,棉花生長發育速度明顯加快,部分生育指標接近甚至超過了去年;目前,陸地棉逐步進入花期,長絨棉已進入盛花期,生長發育進程比去年明顯提前。

查看全文

生物產業發展計劃

生物技術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食物、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最具潛力的技術,當前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是生物資源大省,農業生物、醫藥生物、海洋生物等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特色,具備了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但*省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匱乏,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面臨沉重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生物產業革命將為解決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提供強力支撐,加速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對*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國家《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和《*省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結合*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趨勢及現狀

(一)世界生物產業發展趨勢。

生物產業是指將現代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應用于生產以及應用于經濟社會各相關領域,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總稱。當前,生命科學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質規律和控制生命過程方面發展,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正在農業、醫藥、能源、海洋等領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一批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群正在形成,生物產業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及主導產業。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10年全球僅生物制藥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生物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對人類及社會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許多國家將生物產業作為戰略產業重點發展,紛紛制訂生物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促進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國生物產業發展態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