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優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9:22: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名優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名優茶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鄉全鄉海拔在570-780米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6.2℃,無霜期238天,年降水量1725.6mm,年平均日照時數1918.6小時,土壤以紅壤為主,土質較好,這些都是茶葉種植生長的有利條件。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勞務輸出留下的大量閑置土地優勢,確定發展名優茶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打項目,提出“一年促起動,二年上規模,三年出成效”的奮斗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
1、抓住機遇,廣泛宣傳,強力促啟動。為引導農民發展茶葉生產,鄉黨委、政府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宣傳發動,在以下三個環節進行引導:一是強化宣傳。從村主要干部會議到村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直至群眾大會進行廣泛發動,深入農戶走訪座談,統一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還組織人員到省縣的下黨和本市的、等茶葉主產地進行參觀學習。二是強化培訓。在選地、開發等方面進行標準化生產知識的宣傳和灌輸,聘請農業局技術員進行科學生產知識講授、實地示范等方式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觀念。在茶苗供應、科學栽種、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上加強指導,技術服務貫穿始終。三是強化機制。出臺了獎勵機制,對達到一定種植面積的實地丈量,評出示范戶,給予資金、炒鍋獎勵,以示范戶帶動農戶種茶。
2、示范著眼,以點帶面,齊心拓規模。確立后洋坑為茶葉生產專業村,西溪、魚川茶葉為生產重點村,建立了領導聯系制度,加強對茶葉生產的指導,通過以點帶面方式推動全鄉茶葉生產。推行新種、低改、后續管理三并舉全面啟動茶葉開發,在旱地、大田、地角都種上茶葉,多年荒蕪的老茶園則以股份制、個人承包制、農戶聯包制等多形式,千方百計拓展規模。
3、加強溝通,服務做細,確保出成效。經常深入茶葉生產戶,傾聽茶農意見和關注熱點。針對茶農存在的加工缺技術、銷售少門路的現狀,一方面強化茶農的炒制技術培訓,專門從新昌請來師傅,在茶葉生產村現場示范傳授茶葉加工新手藝,推廣新法制茶技藝,擴大加工技術隊伍,提升茶葉加工附加值。另一方面努力拓寬茶葉銷售渠道,與縣茶葉生產大戶和企業聯系,采取定期上門收購、鄉干部托銷和茶農代銷相結合的方式,方便茶農,解決茶農零星銷售難問題。同時鼓勵茶農跑銷路、跑市場,主動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
二、存在問題
有機名優茶加工工作方案
為促進我縣有機名優茶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提升加工生產水平,確保茶葉質量安全,全面增強有機茶綜合競爭力。根據《關于2013年度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的實施意見》精神,在總結去年項目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今年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財政扶持、先建后補”的方式,充分調動茶葉企業和廣大茶農的積極性,實施標準化、清潔化有機名優茶加工廠建設,全面提高我縣名優茶品質和效益,促進茶農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以及茶產業高效、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以科技為支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標準化、清潔化、規模化、現代化、有機化的要求,2013年全縣重點扶持建設有機茶名優茶加工示范廠20座。力爭到“十二五”末建成標準化有機名優茶加工示范廠100座,促進我縣名優茶加工廠全面升級。
三、建設標準
山頂名優茶營銷模式透析論文
摘要:探討了山頂名優茶的營銷模式,即以科技創新為基石、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并對臨安相對發達的旅游業、日漸成熟的超市零售業等資源進行優勢整合的茶葉品牌營銷新模式。
關鍵詞:名優茶;營銷模式;科技創新;品牌建設;整合優勢
中國茶葉市場的現狀亟需改變,一場以營銷為龍頭、以品牌為核心、貫穿茶產業鏈的整合勢在必行。營銷理念是解決國內茶產品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矛盾的重要思想基礎,而當前國內對營銷的研究大都局限在第二、第三產業,對第一產業農業領域很少涉及,對茶產業尤其是品牌茶葉產品的營銷模式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茶葉品牌營銷模式的研究對當今茶產業發展的形式來看,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部分茶產品效益難以提高,茶農收入增長不快,成為茶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究其原因并非茶產品供給絕對過剩,而是供給狀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造成的產品相對過剩。因此,優秀的茶產品營銷模式必將會大大提高茶葉企業以及茶葉生產者的市場開拓思路和空間。臨安香雪茶業有限公司正在探索一條以科技創新為基石,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并對臨安相對發達的旅游業、日漸成熟的超市零售業等資源進行優勢整合的茶葉品牌營銷新模式。現將其介紹如下。
1以科技創新為基石
創新才能搶占市場,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滾滾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最根本的動力和途徑,企業要密切追蹤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不斷加大科技、機制和產品的創新力度,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強化自主研發能力,把科技創新的成果真正落實到產品上來,轉化為企業利潤。
茶葉機械推廣應用研究論文
摘要:山區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很多地方都很適合種植茶葉,而且茶葉的收入也是很多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結合陜南地區,對山區縣茶葉機械的推廣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茶葉機械;推廣;優勢
1山區縣發展茶葉生產的優勢
山區縣有利于茶葉生產,無污染,富硒,茶葉品質較高,是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在山區發展茶葉生產有如下優勢:
1.1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品種資源
茶葉機械推廣應用研究論文
摘要:山區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很多地方都很適合種植茶葉,而且茶葉的收入也是很多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結合陜南地區,對山區縣茶葉機械的推廣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茶葉機械;推廣;優勢
1山區縣發展茶葉生產的優勢
山區縣有利于茶葉生產,無污染,富硒,茶葉品質較高,是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在山區發展茶葉生產有如下優勢:
1.1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品種資源
山區縣茶葉機械推廣應用論文
摘要:山區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很多地方都很適合種植茶葉,而且茶葉的收入也是很多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結合陜南地區,對山區縣茶葉機械的推廣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茶葉機械;推廣;優勢
1山區縣發展茶葉生產的優勢
山區縣有利于茶葉生產,無污染,富硒,茶葉品質較高,是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在山區發展茶葉生產有如下優勢:
1.1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品種資源
茶葉機械推廣管理論文
摘要:山區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很多地方都很適合種植茶葉,而且茶葉的收入也是很多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結合陜南地區,對山區縣茶葉機械的推廣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茶葉機械;推廣;優勢
1山區縣發展茶葉生產的優勢
山區縣有利于茶葉生產,無污染,富硒,茶葉品質較高,是山區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在山區發展茶葉生產有如下優勢:
1.1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品種資源
很多山區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茶葉種植生態環境,絕大多數地方適宜種茶,并且種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在優越的宜茶大氣候條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氣候。比如橫跨了亞熱帶和暖溫帶兩個氣候帶的陜南地區,日照長,晝夜溫差大,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好,污染小,這些都是發展茶葉生產比較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有陜南地區作為我國第二大富硒區,使得茶葉中的硒含量普遍較高,從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茶葉產業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茶葉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黃岡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目前存在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偏低等問題。本文主要就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經驗總結。
茶葉是黃岡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已成為黃岡市當前效益農業的主要發展支柱產業。具有顯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黃岡茶產業已成為黃岡市部分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發展黃岡市茶葉經濟已迫在眉睫。
一、黃岡市茶葉生產現狀
1、黃岡市茶葉總規模大,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濕度大,無霜期長,適合茶樹生長。黃岡市產茶歷史悠久,在唐代黃岡就有宮廷貢品茶,宋代朝廷在蘄州就設有專營茶葉的機構。改革開放以后,黃岡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現在黃岡市七縣二市一區均產茶葉,茶園面積共計30萬畝,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達50余萬人,茶葉總產量6500噸,總產值5億元。今天,黃岡市正發展成為湖北乃至全國的主要茶葉生產區之一。
市茶業年終工作總結
二零*年,我市茶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農業局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關心支持下,按照《關于切實抓好茶果產業發展的通知》(達市府〔二零*〕78號)、《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八屆全會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奮力推進萬源又好又快發展的通知》(萬委發〔二零*〕15號)、《關于二零*年農業和農村工作意見》(萬委發〔二零*〕1號)、《關于二零*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行目標管理的通知》(萬委發〔二零*〕10號)和《關于分解落實“八大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目標管理任務的通知》(萬委發〔二零*〕69號)文件精神和要求,積極發展現代茶產業,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大力促進茶葉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一年來,通過各茶葉基地鄉鎮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茶葉產業經營取得了明顯效益:二零*年全市茶葉總產量達到2409噸,同比增長4.1%,其中:名優茶1210噸,名優率為50.3%,總產值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22%,農戶人均增收360元。回顧一年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
一、加快優質茶基地建設。二零*年全市發展“一鄉一業”茶葉特色鄉鎮1個、“一村一品”茶葉示范村6個,建立茶葉專業合作社2個,改造低產茶園31000畝,新建良種茶園5000畝,其中青花鎮、白羊鄉、沙灘鎮分別新發展標準化無性系示范良種茶園600畝、200畝、50畝。
二、抓好產品清潔化加工。巴山雀舌名茶公司投資1000萬元,完成技改項目1個,引進名優茶現代化加工流水生產線各1條,建成清潔化精加工廠1個、改擴建清潔化初加工廠6個。全市今年共新增名優茶機制設備80臺套,通過“QS”認證茶葉企業7家。
三、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發展。主導品牌“巴山雀舌”龍頭企業――四川省巴山雀舌名茶實業有限公司今年產銷兩旺,全年生產經營“巴山雀舌”系列名優茶500噸、富硒茶400噸,實現產值5000萬元。該企業并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巴山雀舌”獲得“四川省第八屆名牌產品”認證和“最暢銷產品獎”。
四、抓好茶葉市場整頓。就我市茶葉市場問題,年初,市政府就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專題研究,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副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萬源市加強茶葉市場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專項工作意見,組織了聯合執法隊,對我市太平鎮轄區25家茶葉專售(代售)經營門市和3家大型超市開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茶葉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收到一定成效。共沒收假冒“巴山雀舌”包裝2000多套,封存“巴山雀舌”假冒包裝盒3851個,并對經營不合格產品和有侵權行為的經銷商進行了處罰。為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品牌形象和經營者利益,規范茶葉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強化科技支撐。一是協同成都理工大學完成《萬源市富硒茶種植區劃和發展規劃研究》科技攻關課題,獲得達州市二零*年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加快開發萬源富硒茶提供了科技支撐;二是會同四川省茶研所完成四川省“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子項目《“巴山早”地方茶樹品種選育》,“巴山早”成功通過省級良種茶樹品種鑒定;三是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全市共培訓基層農技干部300余人(次),茶農20000余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0000余份(冊),同時完成茶葉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建立茶葉科技入戶示范鄉鎮6個、示范村47個、示范戶500戶、輻射帶動戶10000戶,主推“名山131”、“平陽特早”茶樹新品種2個,主推“名優茶采摘與清潔化加工技術”、“茶葉生產管理機械化作業技術”、“低產茶園改造技術”、“良種茶園建設與管護技術”、“無公害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茶葉生產實用技術5項,推廣茶園管理機械先進設備30余臺套。為提高茶葉科技入戶率和生產科技含量,做出了積極貢獻。